《猫》是鲁迅的作品吗
不是的 鲁迅作品: 1。鲁迅研究现状 [鲁迅] 2鲁迅与朱安 [鲁迅] 3伪自由书 [鲁迅] 4三闲集 [鲁迅] 5南腔北调集 [鲁迅] 6花边文学 [鲁迅] 7坟 [鲁迅] 8二心集 [鲁迅] 9而已集 [鲁迅] 10呐喊 [鲁迅] 11阿Q正传 [追寻鲁迅] 12无常 [鲁迅] 13鲁迅挨“骂”录 [鲁迅] 14秋夜 [鲁迅] 15《野草》题辞 [鲁迅] 16鲁迅与** [鲁迅] 17李泽厚论鲁迅 [鲁迅] 18近访鲁迅博物馆 [鲁迅] 19关于鲁迅 [鲁迅] 20阿金 [鲁迅] 21故事新编 [鲁迅] 22准风月谈 [鲁迅] 23狗的驳诘 [鲁迅] 24影的告别 [鲁迅] 25热风 [鲁迅] 26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 27且介亭杂文附集 [鲁迅] 28且介亭杂文二集 [鲁迅] 29且介亭杂文 [鲁迅] 30好的故事 [鲁迅] 31集外集拾遗补编 [鲁迅] 32集外集拾遗 [鲁迅] 33集外集 [鲁迅] 34华盖集续编补编 [鲁迅] 35华盖集续编 [鲁迅] 36华盖集 [鲁迅] 37幸福的家庭〔1〕 [鲁迅] 38希望 [鲁迅] 39风筝 [鲁迅] 40立论 [鲁迅] 41朝花夕拾 [鲁迅] 42彷徨 [鲁迅] 43野草 [鲁迅] 44过客 [鲁迅] 45雪 [鲁迅] 46豪放派女友 [暴走鲁迅] 47兔和猫 [鲁迅] 48伤逝〔1〕 [鲁迅] 49淡淡的血痕中 [鲁迅] 50《朝花夕拾》简介 [鲁迅] 51一件小事 [鲁迅] 52长明灯〔1〕 [鲁迅] 53腊叶 [鲁迅] 54孤独者 [鲁迅] 55失掉的好地狱 [鲁迅] 56鲁迅痛说男女 [鲁迅] 57高老夫子〔1〕 [鲁迅] 58二十四孝图 [鲁迅] 59示众 [鲁迅] 60后记 [鲁迅] 61复仇 [鲁迅] 62复仇(其二) [鲁迅] 63一觉 [鲁迅] 64鲁迅小说全编 [鲁迅] 65肥皂 [鲁迅] 66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67这样的战士 [鲁迅] 68颓败线的颤动 [鲁迅] 69琐记 [鲁迅] 70求乞者 [鲁迅] 71在酒楼上 [鲁迅] 72《朝花夕拾》小引 [鲁迅] 73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74五猖会 [鲁迅] 7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76父亲的病 [鲁迅] 77藤野先生 [鲁迅] 78范爱农 [鲁迅] 79祝福 [鲁迅] 80社戏 [鲁迅] 81风波 [鲁迅] 82故乡 [鲁迅] 83孔乙己 [鲁迅] 84药 [鲁迅] 85所谓“文艺政策”者 [鲁迅] 86《呐喊》自序 [鲁迅] 87鲁迅诗集 [鲁迅] 88狂人日记 [鲁迅] 89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90汉文学史纲要 [鲁迅] 91文序跋集 [鲁迅] 92古籍序跋集 [鲁迅] 93鸭的喜剧 [鲁迅] 94端午节 [鲁迅] 95补天 [鲁迅] 96起死 [鲁迅] 97奔月 [鲁迅] 98略论中国人的脸 [鲁迅] 99鲁迅散文全编 [鲁迅] 100鲁迅文集 [鲁迅] 101出关 [鲁迅] 102理水 [鲁迅] 103非攻 [鲁迅] 104采薇 [鲁迅] 105序言 [鲁迅] 106死后 [鲁迅] 107白光 [鲁迅] 108头发的故事 [鲁迅] 109明天 [鲁迅] 110弟兄 [鲁迅] 111死火 [鲁迅] 112离婚 [鲁迅] 113鲁迅杂文精编 [鲁迅] 114狗·猫·鼠 [鲁迅] 115鲁迅名言录(连载版) [鲁迅] 116鲁迅杂文全编上(全文连载) [鲁迅] 117鲁迅年谱 [鲁迅] 118鲁迅简介 [鲁迅] 119鲁迅兄弟与日记 [鲁迅] 120我的女友傍大款 [后鲁迅] 121猫鼠反腐记 [后鲁迅] 122墓碣文 [鲁迅] 123鲁迅杂文全编下(全文连载) [鲁迅] 124新潮鲁迅中短篇小说集 [新潮鲁迅] 125聪明女婿VS刁蛮丈母娘之三 [新潮鲁迅] 126鲁迅许广平书信集:两地书·原信 [鲁迅 景宋] 127哦,鲁迅 [鲁迅 哦] 128思想·山水·人物 [鲁迅 译 日本-鹤见辅] 作品风格: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顶尖级大文豪。作为中国新文学创作的开拓者和先驱者,鲁迅在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这些领域中都作出了杰出建树。这些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奠基石和纪念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杂文创作,不仅跟他的小说同样是并峙的高峰,而且这种由他所开创的文学体裁,既是深刻理性思维的结晶,却又包含著烈火燃烧般的情感,以及鲜明灵动的形象,璀璨华美的文采,写出了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被压榨和欺淩中间,不断挣扎、抗争、追求和探索一条崭新道路的心灵史、性格史和文化史,从而渗透出异常独特的思想魅力和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经典,同时又是对於整部世界文学史的卓越贡献。 作为传统载体的经典,在它流传的过程中不仅呈现出变异性的形态,同时更呈现出恒常性的形态。对经典作品恒常价值的认定,体现著广大读者对导向性、确定性和精英性的追求。经典之作跟平庸之作的区分,恰如麒麟之於走兽,凤凰之於凡鸟,峻岭之於小丘,河海之於细流,其中最大的差异就在於它具有恒常性。 鲁迅作品的恒常价值,首先表现在代表了中国最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他们在“三座大山”压迫下求生存、求温饱、求发展的历史要求。中国新文学的先进性,也就集中体现于这种坚实的人民大众立场。鲁迅作品的恒常价值,同时表现在对伪君子及丑恶社会现象的狠批态度。鲁迅笔下那种借改革公名阴以遂其私利的假革命,那种使“猛人”昧於世情、脱离民众的“包围者”,那种收受了“金老鼠”之后还想下属再以“金牛”、“金象”作为贺礼的贪官,那种只做“当局”不办实事的冗员,那种“倚徒华洋之间,往来主奴之界”的西崽……它们作为前车之鉴,至今仍令我们时刻警觉。当然,鲁迅作品的恒常价值还体现于超卓非凡的艺术造诣、文体创新的巨大实绩等多方面。 读《狂人日记》有感: 利用日常生活里一般人对狂人常有的围观、注视、谈论,反激起“迫害狂”患者内心的恐惧,逐渐地引出的主题。狂人看到赵贵翁奇怪的眼色,小孩子们铁青的脸,一路上的人交头接耳的议论,张开着的嘴,街上女人说的’咬你几口”的话,联想到狼子村佃户告荒时讲过人吃人的故事。从他大哥平常的言论开始怀疑到当前的安排。他把医生把脉理解为“揣一揣肥瘠”,嘱咐吃药的“赶紧吃吧”理解为赶紧吃他,然后归结到这个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长期以来这个社会的历史是一部人吃人的历史。日记里这样写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坚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他认为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小说,这篇和果戈理短篇同名的作品发表于五四运动前一年,描写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鲁迅利用早年获得的医学知识,以严格的现实主义态度,使社会生活的具体描写结合狂人特有的内心感受,艺术地贯串在小说的全部细节里,狂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疯话,但是狂人说的话里又包含着许多深刻的真理。 小说选取狂人为主角是一个十分精心的安排。在黑暗势力陈陈相因地压在人们头上的那个社会里,一切都已经习惯,一切都视为当然,鲁迅有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感受,通过他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地存在着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社会的历史现象作出惊心动魄的概括。借实引虚,以虚证实。小说的艺术构思是巧妙的
各大博物馆留存的书画、卷轴不少,题材可谓丰富多姿,有龙、凤、麒麟、马、牛、鸟、狗等等等等,但你仔细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关于猫题材的花鸟画的确非常少,为什么呢?
古代书画分类很细,魏晋时开始主要以人物画、故事化为主,主角统统都是人,会捎带描写到器物、房屋、服饰等,是为教化众民所作,一般很少出现动物题材。到隋唐之际,马、牛等题材开始出现,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含义,是代表朝臣辛苦济世,老骥伏枥或歌颂君王武德雄风的,都有特定的含义。山水画基本上形成在五代到北宋之间,一直就不以表现动物为主,没出现猫就很正常;到北宋、南宋时,社会经济大发展,人们有钱了,甚至史籍中已经出现了市场贩卖猫粮的记录,这个时候猫主题画才正式开始出现。
还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古代猫被人类驯化的时间较晚(目前发现最早距今4000多年前),而且受到人们重视程度远不如狗、熊等动物。在文献里最早的关于最早的明确的养猫的记录,在南朝的顾野王笔下:“似虎而小,人家蓄养令捕鼠”。
不过从《庄子》等文献也可看出先秦时代已经有人开始养猫,但明显猫的地位在当时是不如狗的。因为现在考古发现古代中国人养猫的不多,但是养狗的很多,如当时的贵族墓葬里面,常见椁室之下有腰坑,里面最常见的殉葬的动物就是殉狗,目前还极少发现腰坑里有殉猫的,这自然与狗在当时社会生活里较高的地位有关。狗因为能看家护院、打猎卫护主人而受到贵族喜爱,在死后也伴随在身边,而猫就没有这种殊荣了。更有意思的是在六朝以前人们更多地使用狗来捕捉老鼠,这样的话猫的存在感就更低了。
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先秦直到秦汉时期人们的观念。先秦时代流行的俗语、寓言故事里有关狗的很多,如“狡兔死,走狗烹”、“鸡鸣狗盗”等,而关于猫的则是几乎找不出来。可以找到的人们对猫的描写是这样的,“卑身而伏,以候敖者;|西跳梁,不避高下”。还是非常凶猛敏捷的模样,远远不是今天猫奴们怀里温柔萌萌哒的吃猫粮长大的小猫。换句话说,古代的猫处在一个半驯化的阶段,越早的猫野性越大,难以驾驭。此外在《山海经》里还谈到许多怪兽时都喜欢用它们外形长得像狸(一种野猫),能御凶来突出这些生物的特点。毫无疑问正是凶猛而非呆萌、可爱的印象在古人心中占据了主流意识。
在唐代以前养猫也并不普遍,只是少数人豢养,因而在唐代以前的绘画、文集里极少见到猫的踪影。真正猫的普及是在宋代,“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从侧面正说明了在当时上层养猫的一种风潮。陆游就是宋代最爱猫的猫奴,还专门写了很多诗来写他是如何玩猫的,比如下面这首写出他十分怜爱猫的神态:这首诗大家最熟悉的末尾几句,即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但是,即使它已经孕育出来,为啥我们还是没有看到太多呢?
因为精品作品大量的流失海外,国内的存世量太少,普通文物收藏爱好者自然是难得一见。猫的神韵不好把握,就如同花牛、画马一样,也是有特定的名家,绝大多数职业画家一般不会涉足,而是多集中在人物、山水、花鸟、界画等大流派,题材生僻冷淡是另一个原因。
说白了:倒不是完全没有,就是存世量太少,我们很难看见。
中国人画动物是讲究寓意的,不会胡来。宋代《宣和画谱》中记载过:“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
马和牛是最为常见的古代绘画动物,他们代表任重道远和天地和谐;狗代表忠诚勤勉,羊则寓意温文尔雅,善良祥瑞。
猫呢?猫的谐音是“耄”,就是老年人高寿的意思,猫出现在绘画上,往往和牡丹相伴,牡丹代表富贵,猫代表长寿,也就是“福寿绵长”之意,多用在为老人家祝寿的场合上,用途相对较窄。
再说,在古代绘画中,文人画一直是被关注和追捧的主流,而老人则垂垂老矣,年近暮年,又有多少人愿意热捧呢?
说起来,画猫的名家也不少,如南宋的李迪,绘有《狸奴小影图》、《狸奴蜻蜓图》、《秋葵山石图》;靳清绘制有《双猫图》;毛益有《蜀葵游猫图》;许迪有《葵花狮猫图》;佚名画家还有北宋的《富贵花狸图》、《冬日婴戏图》、《戏猫图》、《狸奴图》、《狸奴婴戏图》等,明清以来作品就更多了,余不一一。
但总体来说,比起遛鸟、养鱼、盆景、养狗,养猫在中国古代始终是一个极为小众的爱好,圈子也很有限。大多数的猫奴们都是文人、太监和一些宫女,因此故宫里的猫也格外讨人喜欢。翻遍《红楼梦》、《西厢记》、《西游记》等古典小说,有送鹦鹉的、八哥的,有玩蛐蛐的、斗鸡的,但猫都是踪迹全无,可见在古人心目里猫是一个比较神秘难以捉摸的生灵,故而也就敬而远之。如陆游、八大山人一样爱猫养猫的猫奴们就终究成为少数,自然也就难以在字画古籍中更多露面了。
更多专业知识请回复99查询知识百科,也可输入“星月”“南红”“紫檀”“蜜蜡”“绿松”等关键字直接获取精华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热文精选
猫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进入中国了。
1990年山东临淄的一处遗址中,在新石器时代的灰坑内也发现一块动物的下颌骨,并附带第一前臼齿,生物学家鉴定认为也属于家猫的遗骨,其牙齿端部不甚锋利,已有较高的驯化程度。”
考古研究所吴汝乍著文指出中国家猫的饲养始于四千多年前,其理由除了龙山文化出土的猫骨与齿遗骸等实物外,他还分析了驯养猫的文化环境,指出家猫的驯养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据考古资料,龙山文化时期农业已相当发达,粮食不仅可供人畜食用,而且因为有了粮食贮藏,鼠害的威胁日益严重,对猫的驯养便提上了日程。
扩展资料:
在人类社会早期,猫因为能捕鼠而有利于农事生产,被看作“八神”之一。后来,人们开始有意驯养猫。不过,这一时期,人们看重的仍然是它捕鼠的特性。
直到唐宋时期,人们驯养的猫,才淡化其捕鼠的功能,逐渐成为陪伴人们的“宠物”,并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这一时期开始,诗文和书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猫的身影。宋代诗人陆游,写下了多首关于猫的诗歌,甚至在当时还有人研究如何“相猫”。
有意思的是,正是在唐宋时期,猫有了“狸奴”的雅号,可见猫的通灵之处。从那时起,人们对它就非常喜爱,一直持续到现在。
参考资料:
文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而写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狗·猫·鼠》是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取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鲁迅先生在文中阐述他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其实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奸笑。
3《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4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本文2023-08-07 02:38:0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8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