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叶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3收藏

槐叶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槐叶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化学成份 25 性味 26 归经 27 功能主治 28 槐叶的用法用量 29 附方 21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槐叶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槐叶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槐叶 1 拼音

huái yè

2 《辞典》:槐叶

21 出处

《食疗本草》

22 拼音名

Huái Yè

23 来源

为豆科植物槐的叶片。春、夏采收,晒干。

24 化学成份

含芸香甙痕量~448%(一说64%)。

25 性味

①《日华子本草》:"平,无毒。"

②《纲目》:"苦,平,无毒。"

26 归经

《得配本草》:"入足厥阴、阳明经。"

27 功能主治

治惊痫,壮热,肠风,溲血,痔疮,疥癣,湿疹,疔肿。

①《食疗本草》:"主邪气,产难,绝伤。又主瘾疹,牙齿诸风疼。"

②《日华子本草》:"煎汤,治小儿惊痫壮热,疥癣及疔肿。"

③《滇南本草》:"阴干为末,治一切大小便下血,或痔疮疼痛,脓血不止,灯草煎汤服。"

28 槐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29 附方

①治霍乱吐泻,心烦闷乱:甘草一分(炙微赤,锉),槐叶一两,桑叶一两。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盘,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圣惠方》)

②治痔、下血、肠风,明目:嫩槐叶一斤。碾作末,煎呷之。(《食医心镜》)

③治慢性湿疹:新鲜槐叶置沸水中冲洗净,捣烂如泥状,先用开水洗净患部,将槐叶泥敷患处,外以纱布包扎,每日更换一次。(《中医杂志》(5):39,1959)

④治鼻窒,气息不通:槐叶五升,葱白(切)一升,豉一合。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千金方》)

210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槐叶的方剂 槐叶汤

拼音:huáiyètāng处方:槐叶5升,葱白(切)1升,豉1合。功能主治:鼻窒,鼻塞有时略通。用法

槐叶茶

拼音:huáiyèchá别名:槐芽茶处方:嫩槐叶1斤(蒸)。制法:如造茶法,为末。功能主治:明目。主

十叶散

芙蓉叶、荷叶、蕉叶、菊叶、银花叶、紫苏叶、柳叶、槐叶、冬桑叶、天名精叶各等分。主治:喉症,无名火毒,

萆麻汤

拼音:bìmátāng处方:扁柏叶、槐叶、青蒿叶、柳叶、萆麻叶、桃叶、金银花、艾叶各等分。功能主治:

槐茶

拼音:huáichá处方:槐叶(嫩者)5斤(蒸令熟,为片,晒干作茶,捣罗为末)。功能主治:明目,益气

更多用到中药槐叶的方剂

用到中药槐叶的中成药 十五制清宁丸

(切片)1000g绿豆30g大麦30g黑豆30g槐叶30g桑叶30g枇杷叶30g车前草30g厚朴10

艾叶汤

》卷二三一《疡医大全》卷二十四处方艾叶、苎麻叶、槐叶、柳叶、白及、防风、白芷、升麻各等分。功能主治阴

珍珠散

、黄柏、大黄各等分煎汤,洗净敷之;如肿,用桃叶、槐叶煎汤,入生矾5钱,冷洗;如再不消,用细茶、川椒、

清宁丸

,以酒浸之,再蒸晒收干。另用桑叶1斤,桃叶1斤,槐叶1斤,大麦1斤,黑豆1斤,绿豆1斤,每味煎汁蒸收

更多用到中药槐叶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槐叶 《普济方》:[卷五十六鼻门]鼻塞气息不通(附论)

半两即百草霜为散。每服二钱。温水调下。凉水亦得。槐叶汤(出圣惠方)治鼻窒塞。气息不通。用槐叶一两以水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六救荒本草]木部

中亦有之。木似梧桐,其枝甚柔弱,叶似皂荚叶,又似槐叶极细而密,互相交结,每一风来辄似相解了,不相牵缀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六救荒本草]草部

之。根长三尺,独茎丛生枝干,其叶扶疏作羊齿状,似槐叶微尖小,又似蒺藜叶阔大而青白色,开黄紫花如槐花大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六鼻门]鼻塞气息不通

捣罗为散,以少许吹入鼻中瘥。治鼻窒塞,气息不通,槐叶汤方槐叶(一两)上一味,以水三盏,煮取二盏,去槐

《证类本草》:[卷第十二]槐实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蚌肉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蚌肉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化学成份 27 性味 28 归经 29 功能主治 210 蚌肉的用法用量 211 注意 212 附方 213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蚌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蚌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蚌肉 1 拼音

bàng ròu

2 《辞典》:蚌肉

21 出处

《食疗本草》

22 拼音名

Bànɡ Ròu

23 蚌肉的别名

河歪(《本草再新》),河蛤蜊(《吉林中草药》)。

24 来源

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或褶纹冠蚌、三角帆蚌等蚌类的肉。全年均可捕捉。

25 原形态

①背角无齿蚌

贝壳2片,呈具有角突的卵圆形,壳长约为壳高的15倍。前端稍圆,后部略呈斜切形,末部钝尖,腹缘弧形。壳顶部位于背缘中央稍偏前方。壳前背缘短于后背缘;后背缘的后端与后缘的背部形成一钝角突起、后背部有自壳顶射出的3条粗肋脉。壳面绿褐色,平滑,有细环形肋脉,顶部刻划,略呈同心圆的4~6条肋脉。铰合部无齿;韧带坚固,闭壳肌痕长椭圆形,大而浅;外套肌痕显明。壳内面珍珠层乳白色,有光泽,边缘部为青灰色。足宽大,扁平,呈斧状。

生活于江河、湖沼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②褶纹冠蚌

贝壳略似不等边三角形。前部短而低,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而高,后背缘向上斜出,伸展成为大型的冠。壳面深黄绿色至黑褐色。铰合部强大,左右两壳各有1高大的后侧齿,前侧齿细弱。

分布亦很广泛,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③三角帆蚌

贝壳略呈四角形。左右两壳顶紧接在一起,后背缘长,并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帆状部脆弱易断。铰合齿发达,左壳有拟主齿和侧齿各2枚;右壳有拟主齿2枚,侧齿1枚。

分布长江流域及河北地区。

26 化学成份

褶纹冠蚌含钙339%(以干品计算,下同)。各部分含钙率不同,例如内鳃板含钙1090%,外鳃板842%,此是含钙特多的部位;壳肌124%,脚107%,此是含钙较低的部位。因此鳃板或系蚌的储钙处所。

27 性味

甘咸,寒。

①《食疗本草》:"大寒。"

②《日华子本草》:"冷,无毒。"

③《纲目》:"甘咸,冷,无毒。"

28 归经

《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29 功能主治

清热,滋阴,明目,解毒。治烦热,消渴,血崩,带下,痔瘘,目赤,湿疹。

①《食疗本草》:"主太热,解酒毒,止渴,去眼赤。"

②《本草拾遗》:"主妇人劳损下血,明日,除湿,止消渴。"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止消渴,除烦解热毒,补妇人虚劳、下血,并痔瘘、血崩、带下。"

④《本草再新》:"治肝热,肾衰,托斑疹,解痘毒,清凉止渴。"

⑤《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滋阴,养肝凉血,熄风解酒,明目定狂。"

210 蚌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3~5两。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或取水溶液滴鼻。

211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①《本草衍义》;"多食发风,动冷气。"

②《随息居次食谱》:"多食寒中,外感未清,脾虚便滑者皆忌。"

212 附方

①治小儿胎毒、湿疹:鲜河蛤蜊一个。烧存性,研细。香油调涂患处。(《吉林中草药》)

②治鼻疔:活河蛤蜊一个,冰片一分,硼砂二分。将硼砂和冰片研细,放入蛤蜊壳内。待死后,用水溶液滴入鼻内。(《吉林中草药》)

213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蚌肉的方剂 坚肠丸

遍)3分,乌梅肉1分,甘草(炙)1分,阿胶2钱(蚌粉炒)。制法:上为细末,用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

大川乌丸

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活经络,生肌肉。主发背。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摘

枣矾膏

矾3分(嵌枣肉中)。主治:目昏多泪。用法用量:用绢袱包,带汁,时时揩目。制备方法:小蚌壳盛,饭上蒸

加减木香煮散

,扬芍药5钱,诃子5钱,乌梅(去核)5钱,阿胶(蚌粉炒)5钱,白茯苓5钱,**壳1两半(去蒂萼穰,

张走马玉霜圆

不调,赤白带漏,久无子息,面生僢黯,发退不生,肌肉干黄,容无光泽,并宜服此药。用法用量:每服三、五

更多用到中药蚌肉的方剂

用到中药蚌肉的中成药 十宝丹

功效:《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十宝丹有生肌长肉收口之功效。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密贮待用。

五味子丸

子大。《医方大成》卷七方之五味子丸:组成:阿胶(蚌粉炒)1两,熟地黄(洗)1两,白茯苓(去皮)半两

沉香散

《传信适用方》卷一:组成:好沉香半两,阿胶半两(蚌粉炒成珠),结实人参1两,桑白皮(拣)1两(微炒

更多用到中药蚌肉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蚌肉 《本草蒙筌》:[卷之十一虫鱼部]珍珠

小儿惊热风痫,和药作锭摩服。尤堪止渴,亦能坠痰。蚌肉味甘,作脯可食。功惟醒酒,去热驱烦。又石决明,出

《本草纲目》:[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真珠

而人疑其底与海通,池水乃淡,此不可测也。土人采小蚌肉作脯食,亦往往得细珠如米。乃知此池之蚌,大小皆有

《本草分经》:[原例(次序略经更定)不循经络杂品]蚬粉

与蚌粉同功。肉亦与蚌肉同。《本草分经》清姚澜公元16441911年

《普济方》:[卷二百六十乳石门]服石后解散药势(附论)

梧桐子大。每日食后。服三丸。压丹石毒(出本草)以蚌肉食之。治石药过剂者(出本草)以白鸭屎末。和水调服

《惠直堂经验方》:[附怪症门]蚌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石首鱼鲞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石首鱼鲞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性味 27 归经 28 功能主治 29 附方 21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石首鱼鲞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石首鱼鲞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石首鱼鲞 1 拼音

shí shǒu yú xiǎng

2 《辞典》:石首鱼鲞

21 出处

《食疗本草》

22 拼音名

Shí Shǒu Yú Xiǎnɡ

23 石首鱼鲞的别名

白鲞(《尔雅翼》),鲞鱼(《纲目》)。

24 来源

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的干制品。

25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石首鱼"条。

26 性味

《本草汇言》:"味甘,气平,无毒。"

27 归经

《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经。"

28 功能主治

开胃、消食,健脾,补虚。治食积腹胀,泻痢。

①《食疗本草》:"消宿食,主中恶。"

②《开宝本草》:"炙食之,主消瓜成水,亦主卒腹胀,食不消,暴下痢。"

③《随息居饮食谱》:"开胃醒脾,补虚活血,为病人产后食养之珍。"

29 附方

治蜈蚣咬伤:白鲞皮贴之。(《集成方》)

210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石首鱼鲞的方剂 石首鱼脑汤

1钱,荆芥5分,细辛5分,人参5分,桔梗2钱,石首鱼脑骨5钱(煅存性,为末)。主治:肺气虚寒,鼻流

温肺止流丹

hǐliúdān处方:诃子3克甘草3克桔梗9克石首鱼脑骨15克(煅过存性,为末)荆芥15克细辛1

鱼石散

middot;内景篇》卷四:方名:鱼石散组成:石首鱼脑骨5对(火煅,出火毒。即白鲞脑中骨也),滑石

通淋琥珀丸

组成:琥珀3钱,鳖甲5钱,滑石8钱,黄连8钱,石首鱼脑骨3对(煅),牛膝8两(熬膏)。主治:砂石淋

珠珀救苦散

sǎn《天花精言》卷六:方名:珠珀救苦散组成:石首鱼枕骨1钱(未经盐渍,鲜黄花鱼脑内白石2块,置水

更多用到中药石首鱼鲞的方剂

用到中药石首鱼鲞的中成药 胃太平胶囊

次。规格:每粒装04g贮藏:密封。注:鱼鳔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

更多用到中药石首鱼鲞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石首鱼鲞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七第二十五门]治蕈毒欲死

史丞相方。用石首鱼头白水煮浓汁,灌之即愈,如无生者,鲞头亦得。《是斋百一选方》宋王璆原公元960

《女科秘旨》:[卷八产后淋]茅根汤

桃胶人参(各一钱五分)滑石(一钱)紫贝(二个)石首鱼头(四个)灯心(一团)先将石首鱼头研末。药熟入

《验方新编》:[卷十七鼻部]鼻渊脑漏

石首鱼脑骨二三十枚,火为末。每服五分,酒下,先用一二分吹鼻中,不数服,更不复发。又方∶百草霜研细,

《验方新编》:[卷十八乳部]专治乳痈乳疽乳中结核内外吹乳肿胀等症

真乳症之至宝丹也,修合济人,功莫大焉。鲜石首鱼脊翅炙研净末五十两,小青皮晒脆磨末一百两。二味细末共

《续医说》:[卷九眼齿耳鼻]鼻渊分寒热

野葡萄根是什么中药

药材名: 野葡萄根

拼音名: Yeputaogen 英文名:

拉丁名:

Vitis wilsonae Veitch(网脉葡萄)

别名: 大叶山天萝

[字体:大 中 小]

科目来源

双子叶植物药葡萄科植物

药用部位网脉葡萄的根。

性味归经

甘、平,入肝、肾二经。

功效主治

强筋健骨。治慢性骨髓炎。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患处。

资源分布

分布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地。

古籍考证

出自《全展选编·外科》。

参考出处

《全展选编·外科》

相关药材

绵毛葡萄 五角叶葡萄 酒葡萄 桦叶葡萄 黑葡萄液汁 葡萄藤叶 葡萄根 葡萄 假葡萄

野葡萄根能治什么病

葡萄根 葡萄根的功效介绍:

葡萄根 (《食疗本草》)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根,植物形态详葡萄条。

采集10~11月间挖,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见葡萄藤叶条。

性味①《纲目》:甘涩,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甘苦,无毒。

功用主治-葡萄根的功效除风湿,利小便。

治风湿痹痛,肿胀,小便不利。

①孟诜:浓煮汁,细细饮之,止呕哕及霍乱后恶心。

妊孕人子上冲心,饮之即下,其眙安。

②《纲目》:治腰脚肢腿痛,煎汤淋洗之良。

③《四川中药志》:除风湿,消胀,利水。

治瘫痪麻木,吐血,口渴。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

外用:捣敷或煎水淋洗。

选方①治关节痛:白葡萄根二至三两,猪蹄一个或鲡鱼一、两尾。

酌加水煎,或酒水各半炖服。

(《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吐血:葡萄根、白茅根、侧柏叶、红茶花、茜草根、藕节。

炖肉服。

(《四川中药志》) ③治筋伤骨折:葡萄鲜根捣烂敷伤处,(江西《草药手册》)

野葡萄根能治什么病

葡萄根 葡萄根的功效介绍: 葡萄根 (《食疗本草》)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根,植物形态详葡萄条。

采集10~11月间挖,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见葡萄藤叶条。

性味①《纲目》:甘涩,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甘苦,无毒。

功用主治-葡萄根的功效除风湿,利小便。 治风湿痹痛,肿胀,小便不利。

①孟诜:浓煮汁,细细饮之,止呕哕及霍乱后恶心。 妊孕人子上冲心,饮之即下,其眙安。

②《纲目》:治腰脚肢腿痛,煎汤淋洗之良。 ③《四川中药志》:除风湿,消胀,利水。

治瘫痪麻木,吐血,口渴。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

外用:捣敷或煎水淋洗。 选方①治关节痛:白葡萄根二至三两,猪蹄一个或鲡鱼一、两尾。

酌加水煎,或酒水各半炖服。 (《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吐血:葡萄根、白茅根、侧柏叶、红茶花、茜草根、藕节。

炖肉服。 (《四川中药志》) ③治筋伤骨折:葡萄鲜根捣烂敷伤处,(江西《草药手册》)。

山葡萄根对人身体有什么好处

山葡萄根 山葡萄藤皆属长用抗癌中药原料。

山葡萄根

山葡萄味甘酸、微涩,性平,无毒。内服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清热利尿、凉血止血、舒筋活、散瘀、通络。入肺肾经。主治腹泻、伤暑身酸、小儿水肿、风湿腰痛、中耳炎、湿痰流注、皮肤疯疹、风血湿酸痛、无名肿毒、疮疡肿毒、跌打肿毒、外伤瘀血、风湿水肿。

山葡萄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安徽、辽宁、浙江、吉林、山西、山东、河北、湖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2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沟谷林中及灌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1、《北史》

2、《茶经》

3、《大唐西域记》

4、《撼龙经》

5、《楞严经》

6、《李卫公问对》

7、《六祖坛经》

8、《南史》

9、《千金方》

10、《食疗本草》

11、《隋书》

12、《太白阴经》

13、《天玉经》

14、《贞观政要》

15、《周书》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胡荽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胡荽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化学成份 29 性味 210 归经 211 功能主治 212 胡荽的用法用量 213 注意 214 附方 215 各家论述 2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胡荽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胡荽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胡荽 1 拼音

hú suī

2 《辞典》:胡荽

21 出处

《食疗本草》

22 拼音名

Hú Suī

23 胡荽的别名

香菜(《韵略》),香荽(《本草拾遗》),胡菜(《外台》),蒝荽(《唐小说》),园荽(《东轩笔录》),芫荽(《日用本草》),莞荽(《普济方》),莛荽菜、莛葛草、满天星(《湖南药物志》)。

24 来源

为伞形科芫荽的带根全草。春季采收,洗净,晒干。

25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主根细,通常纺锤形,具多数支根。茎直立,中空,高20~60厘米,具细条棱。初生的根生叶具长柄,1~2回羽状分裂,裂片广卵形或扇形,基部楔形;茎生叶互生,叶柄较短,2~3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狭线形。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伞梗3~6,长约2~6厘米,通常无总苞片;小总苞片通常3枚,线状锥形;花小形,白色或淡红色;花萼先端5齿裂;花瓣5,倒卵形,在小伞形花序周边的花不整齐。具大形的辐射瓣;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药长卵形,背着,花丝先端略弯;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细长,顶端二歧,柱头头状。果实近球形,直径3~5毫米,有10条波浪形的初生肋线和12条纵直的次生肋线。花期4~7月。果期7~9月。

26 生境分布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27 性状

干燥的全草,叶多卷缩脱落,呈草**;茎亦枯萎,粗约1毫米;根须卷曲,具浓烈的特殊香味。以色带青、香气浓厚者为佳。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28 化学成份

含维生素C92~98毫克%,以及正癸醛、壬醛和芳樟醇等。

29 性味

辛,温。

①《食疗本草》:"平。"

②《本草拾遗》:"味辛,温。"

③《嘉佑本草》:"辛,温,微毒。一云微寒。"

210 归经

入肺、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太阴、阳明经。"

③《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

211 功能主治

发汗透疹,消食下气。治麻疹透发不快,食物积滞。

①崔禹锡《食经》:"调食下气。"

②《食疗本草》:"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

③《嘉佑本草》:"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

④《日用本草》:"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治头疼齿病,解鱼肉毒。"

⑤《医林纂要》:"升散阴气,辟邪气,发汗,托疹。"

⑥陈念祖:"化痰。"

212 胡荽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213 注意

痧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非风寒外束者忌服。

①《千金·食治》:"不可久食,令人多忘。华佗云,患胡臭人,患口气臭,匿齿人,食之加剧,腹内患邪气者弥不得食,食之发宿病,金疮尤忌。"

③《食疗本草》:"久冷人食之脚弱,又不得与斜蒿同食,食之令人汗臭难瘥。不得久食,此是熏菜,损人精神。""根发痼疾。"

③《纲目》:"凡服一切补药及药中有白术、牡丹者,不可食此。"

④《本草经疏》:"气虚人不宜食。疹痘出不快,非风寒外侵及秽恶之气触犯者,不宜用。"

⑤《医林纂要》:"多食昏目、耗气。"

214 附方

①治小儿疹痘,欲令速出:胡荽三两。细切,以酒二大盏,煎令沸,沃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气出,候冷去滓,微微从项以下,喷背膂及两脚胸腹令遍,勿喷于面。(《圣惠方》胡荽酒)

②治孩子赤丹不止:胡荽汁敷之。(《兵部手集方》)

③治众蛇海:合口椒、胡荽苗等分。捣敷之。(《千金方》)

④治小肠积热,小便不通:葵根一大握,胡荽二两,滑石一两(为末)。上三味,将二味细锉,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入滑石末,温分三服。亦治血淋。(《圣济总录》葵根饮)

⑤治 脱出:胡荽(切)一升,烧,以烟熏肛。(《子母秘录》)

215 各家论述

①《纲目》:"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故痘疮出不爽快者,能发之。诸疮皆属心火,营血内摄于脾,心脾之气得芳香则运行,得臭恶则壅滞故尔。按杨士瀛《直指方》云,痘疹不快,宜用胡荽酒喷之,以辟恶气。若儿虚弱及天气阴寒,用此固妙,如儿壮实及春夏晴暖阳气发越之时,加以酒曲助虐,以火益火,胃中热炽,毒血聚蓄,则变成黑陷矣,不可不慎。"

②《医林纂要》:"莞荽,补肝,泻肺,升散,无所不达,发表如葱,但专行气分。"

216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胡荽的方剂 胡荽饮

拼音:húsuīyǐn别名:胡荽煎处方:胡荽(5月5日采,预收阴干。春、夏采叶,秋、冬采根)半斤。功

胡荽酒

拼音:húsuījiǔ《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胡荽酒:处方:胡荽90克功能主治:治小儿痘疹,初起未出

胡荽饼

拼音:húsuībǐng处方:胡饼、胡荽(净择作齑)。功能主治:肠风泻血。用法用量:以胡饼裹胡荽食之

胡荽丹

拼音:húsuīdān处方:乌鸡1只(令净),胡荽子适量。功能主治:反胃。用法用量:胡荽子入鸡缝之,

赤糊饼

:chìhúbǐng处方:赤糊饼3枚(市买者),胡荽5两(洗,择,入少醋拌)。功能主治:五痔及泻血。

更多用到中药胡荽的方剂

用到中药胡荽的中成药 鳖甲煎丸

诸药煎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忌苋菜、生葱、胡荽、羊肉、饧等物;虚人忌用,体力较强者亦不宜久用;

天王补心丸

胃虚寒、胃纳欠佳、痰湿留滞者禁用。2忌食大蒜、胡荽、萝卜、鱼腥、烧酒。天王补心丸的用法用量:水蜜丸

更多用到中药胡荽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胡荽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胡荽

叶细而根多须,绥绥然也。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今俗呼为荽,乃茎叶布散之貌。俗作芫花之芫,非矣

《奇效良方》:[疮诊论卷之六十五疮疹论药方]防备熏沐用之第六

四十一、胡荽酒。治小儿初觉不安,辨证是疮疹,或已发未发,以出而快者用之。盖疮疡烦躁痛痒,皆出于心,胡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八]疮疹论

葛根汤抱龙丸之类。药平平者。或儿身不甚热者。与少胡荽酒饮之。此微发不出。即加药发之。既发之后。出不多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一痘疹泄秘]药方

消。已有一两颗出,则解其半。此药善能解痘疹之毒。胡荽酒能通心窍,故治痘疹已发未发,或痛或痒,皆可用之

《本草纲目》:[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石胡荽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苍耳根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化学成份 25 苍耳根的药理作用 26 性味 27 功能主治 28 苍耳根的用法用量 29 注意 210 附方 2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苍耳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苍耳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苍耳根 1 拼音

cāng ěr gēn

2 《辞典》:苍耳根

21 出处

《食疗本草》

22 拼音名

Cānɡ ěr Gēn

23 来源

为菊科植物苍耳的根。

24 化学成份

含糖甙,有抗癌作用。

25 苍耳根的药理作用

根的水或甲醇提取物(含甙,融点242℃)能延长接种艾氏腹水癌小鼠的寿命。

26 性味

《食疗本草》:"温。"

27 功能主治

治疔疮,痈疽,缠喉风,丹毒,高血压,痢疾。

①《食疗本草》:"丁肿困重,生捣苍耳根叶;和小儿尿绞取汁,冷服一升,日三度。"

②《医林纂要》:"治同苍耳子,作浴汤去风润燥。"

③《广西中药志》:"治咳嗽。"

28 苍耳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05~1两;捣汁或熬膏。外用:煎水熏洗或熬膏涂。

29 注意

《医林纂要):"忌猪肉、糯米。"

210 附方

①治一切丁肿:苍耳根、茎、苗、子,但取一色,烧为灰,醋、泔淀和如泥涂上,干即易之。(《千金方》)

②治一切厅肿:苍耳根三两半,乌梅五个,连须葱三根。酒二钟,煎一钟,热服取汗。(《秘传经验方》)

③治痈疽发背,无头恶疮,肿毒疔疖,风痒臁疮,牙疼喉痹:采苍耳根、叶数担,洗净,晒萎,细锉,以大锅五口。入水煮烂,以筛滤去粗滓,布绢再滤,复入净锅,武火煎滚,文火熬稠,搅成膏,以新罐贮封。每以敷贴,牙疼即敷牙上,喉痹敷舌上或噙化,每日用酒服一匙。(《濒湖集简方》万应膏)

④治缠喉痹风:苍耳草根,老姜一块,同研烂滤汁,以温无灰白酒,和汁服。(《经验良方》)

⑤治丹毒流火:鲜苍耳草根与叶,煎汤,熏洗红肿处。(《贵阳市秘方验方》)

⑥治高血压:苍耳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陜西中草药》)

⑦治痢疾:苍耳根一两。煨红糖水服。(《贵州草药》)

⑧治肾炎水肿:苍耳根一两。水煎服或配伍应用。(《云南中草药》)

2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苍耳根的方剂 如神托里散

sǎn《准绳·疡医》卷一:组成:苍耳根、兔耳草根(又名枝箭)、金银藤(用花亦可)、五

风痫抵住丸

xiándǐzhùwán处方:皂角(烧存性),苍耳根茎叶(晒干)4两,密陀僧末1两。制法:上为细末

抵住丸

音:dǐzhùwán处方:皂荚(烧存性)4两,苍耳根茎叶(晒干)4两,密陀僧1两。制法:上为末,为

将军铁箍膏

,川乌5钱,雄黄3钱,大黄1两,盐霜白梅1两,苍耳根1两,白及5钱,防风5钱,白蔹5钱。制法:上为

洞天鲜草膏

嫩膏处方:壮年头发1斤,活牛蒡1斤,甘菊1斤,苍耳根叶1斤,金银藤1斤,马鞭草1斤,仙人对坐草鲜草

更多用到中药苍耳根的方剂

用到中药苍耳根的中成药 铁箍散

两,白及半两,防风半两,赤蔹半两,霜梅肉1两,苍耳根1两。主治:诸恶疮红肿突起,势欲走注滋蔓。用法

辛夷鼻炎丸

草215g、广藿香433g、苍耳子1111g、鹅不食草209g、板蓝根650g、山白芷433g、防

老范志万应神曲

00g泽兰75g白芍(炒)75g莪术(制)50g苍耳草100g葛根50g延胡索(制)50g芡实75g

广东神曲

凤尾草150g石菖蒲18g辣蓼375g木瓜18g苍耳草225g制法:以上六十二味,青蒿、风尾草、辣蓼

利胆石颗粒

凤尾草150g石菖蒲18g辣蓼375g木瓜18g苍耳草225g[制法]以上六十二味,将青蒿、凤尾草、

更多用到中药苍耳根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苍耳根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耳

旧十二,新十七。疮杖疮,牙疼喉痹∶五月五日采苍耳根叶数担,洗净晒萎细锉,以大锅五口,入水煮烂,以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四疮疡门(附论)]疮科通治方

,用药箍疮,四围不令滋蔓,走疰毒瓦斯。南星大黄苍耳根盐霜白梅(各一两)白芨白蔹防风川乌(各半两)草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四·公选良方]围药

起,用药四围箍之,不令滋蔓走注毒瓦斯。南星大黄苍耳根盐霜白梅(各一两)白芨白蔹防风川乌(各五钱)草

《外科集验方》:[卷下]诸疮论

起,用药箍疮四围,不令滋蔓走注毒瓦斯。南星大黄苍耳根盐霜白梅(各一两)白芨白蔹防风川乌(各半两)草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二疔疮]外治

我觉得在怀孕期间可以吃任何东西,就别吃一些个垃圾的东西就可以了,不管什么东西都对大人孩子都是非常好的,因为本身孕妇要补充一些营养,吃一些东西可以补助一些营养,对大人孩子申请健康都是非常好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