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第1张

B

试题分析:设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 ,高为 ,依题意, , ,

所以 ,即 的近似值为 ,故选B 的近似计算,容易题

 兵书宝剑峡,曾是三峡西陵峡中一大绝景。传说,诸葛亮西征入蜀,留下长剑一把,铁卷兵书两本,置于三峡绝壁而得名。

 据了解,千年兵书实为三具千年悬棺,因其高悬绝壁发掘困难,加之能增添三峡神秘,故没有发掘。三峡库区蓄水工程展开后,一批古文物专家展开了抢救工作,随着水位的上升,将悬棺从盐壁上挖掘出来并开棺探察。悬棺的奥秘逐渐为世人所知。

 绝壁上的“兵书”

 千古传说:诸葛亮兵书葬悬棺

 村民中流传两种说法:一说是三国时,诸葛亮得知自己的生命已不久了,即招来他最信得过的人,将别人垂涎已久的兵书与宝剑,装在两具棺材里,藏到了香溪的这一无人可攀的悬崖上。这也是他的兵书宝剑一直未流传后世的一大原因。曾作过古籍研究70多岁的林先生说,此种流传在长江两岸甚为广泛。因之,葬悬棺的这个地方才叫兵书宝剑峡。经昨日清走的两根不知名物来看,不排除是传说中所葬之物的可能。

 另一说是,一对恩爱夫妻死后,为了达到生同床死同穴的目的,要求儿女将他们先后葬在了悬崖上。其主要目的是,因为长江流域的湿气比较大,他们葬于干燥的地方便于保存尸身。在这对夫妇的陪葬品中,有大量的珠宝金银等物。对这一说法,林先生说从情理来看虽有可能,但由于其流传范围太小,可信度也不可能很高。相信不久以后,国家有关部门会公布其真实的结果的。

 就第一种说法,还有老村民讲了如下传说,民国初年,有人为了看该悬棺里是否有宝剑兵书,曾花大量时间准备了粗大的绳索,从悬崖顶上吊下了悬棺山洞。这个人因恐惧江水的汹涌,只慌张地从棺材里找到了一把宝剑。可他把宝剑刚要拿出悬崖时,宝剑却奇迹般地不见了。他以为撞上了死者的魂魄,从此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其他人也一样被吓唬住了。

 今天人们从香溪顺流而下,约五、六里,便可在江北绝壁上,看到当年诸葛亮所弃的那部“兵书”和那柄“宝剑”。其实,所谓“兵书”,却是半腰岩隙中的几块匣状物体,乃是古代的岩棺葬;所谓“宝剑”却是一柱岩石,不过乍看起来,却象一柄直插在激流中的浮雕巨剑!

 兵书宝剑峡又叫米仓峡。在“兵书宝剑”的斜对面,峡口悬岩下有一岩洞,乱风时尘土顺着石孔漏入岩下,好象常年堆积着的粮食。传说是诸葛亮当年屯粮的米仓。

 兵书宝剑峡长约4公里,峡内有白沱和小青滩扼守于峡的南北两岸。1978年曾在小青滩挖出一尊屈原石象,系明嘉靖年间的遗物。现已移至秭归县屈原纪念馆。

 从小青滩下行,江北岸岩壁上有石如人持竿垂钓,名“姜太公钓鱼”。再下行,悬崖下近水处有月亮洞。每当水涨,太阳照射到洞口时,形如圆月。过月亮洞,出兵书宝剑峡,紧接着就是著名的青滩。

延伸阅读:

 导游词结构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1习惯用语

 习惯用语又分为两个部分——见面时的开头语和离别时的告别语。

 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

 a、开头语

 (1)介绍自己或旅行社

 (2)介绍司机和车型、车号

 (3)介绍旅游时间,地点和行程安排

 (4)表示欢迎。

 b、告别语

 (1)总结旅游情况

 (2)感谢游客配合

 (3)希望提出意见

 (4)表示依依惜别

 2概括介绍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可根据需求所变)。

 3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同时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自己携带的东西,保管好自己随身的物品,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关访问:

第一种猜测:

香港考古学家吕荣芳先生根据该楚墓中一起出土的竹简研究,认为墓主人邵固即邵滑。邵滑是楚怀王时的大贵族。吕先生进一步从《史记甘茂列传》和《韩非子·内储说下》所载史料剖析,认为楚怀王曾派邵滑到越,离间越国内部关系,诱发越国内乱,而楚怀王乘越乱之机而亡越。邵滑是灭越的大功臣,楚怀王把从越国掠夺回来的越王勾践剑作为战利品赏赐邵滑。邵滑死后,将这把驰名天下的宝剑殉葬,以显赫他生前的功绩(见《厦门大学学报》1977年第4期)。 

 第二种猜测:

陈振裕先生则从这座楚墓出土的竹简、墓葬形制、随葬器物与其他墓葬的同类器物分析比较,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墓主邵固并非邵滑。 

 史书记载中的邵滑在楚怀王十五年以前就是楚国的一位老练的外交家,“齐破燕”后,曾担任联赵、魏伐齐的重要使命;尔后又被派到越国,为越王所用。五年后,由于邵滑在越国搞离间活动,使越国内乱,楚国便趁机出兵灭掉越国,邵滑是灭越的大功臣。根据史书和竹简所记,楚越关系在楚威王之前很是密切;楚昭王曾娶越王勾践之女为妃,而勾践将他珍贵的青铜宝剑作为嫁女之器,流入楚国这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墓主邵固是楚国王族,从他祭祀先王、先君推测,他是楚悼王之曾孙;竹简中还记他常“出入侍王”,说明他与楚王的关系非常密切。楚王为了表彰其忠心而把名贵的越王勾践剑赐葬邵固墓中,也是很有可能的(陈文见《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  

众说纷纭,权作一观,这也是历史留给当下的我们的一个谜题,也许未来更多文物的出土相印证后有答案也未可知

地下出土的《老子》都什么样?——从北京大学藏西汉简说起

北京大学在2009年接受了一批捐赠品,这是一批从海外回归的西汉竹简。这批简其中完整的大约有1600余枚,加上残简总计有3000多枚。整批简全为竹质,书体全为隶书,墨迹清晰,书写精美,内容丰富。

在出土的简牍中,竹简上的文字通常要比木简水平高,而且典籍类文献通常是抄在竹简上,当然这与编连有一定关系,因为竹简薄,编连后卷册不会太粗太沉重,木简不容易做到又薄又轻。

北大入藏的汉简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涵盖了《汉书·艺文志》所载"六艺"各个门类。这对研究先秦秦汉史,以及古代思想、科学、医学、书法等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目前北大汉简已经全部公布完毕,共发表了五卷,最先发表的是第二卷《老子》。

到目前为止,出土的《老子》已经有四种,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为:

第一种和第二种是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的帛书甲乙本《老子》。出土时同一个墓中有两种写本,根据字体、用字避讳的不同情况,分别称之为甲本和乙本。其中甲本不避汉高祖刘邦讳,乙本避汉高祖刘邦讳,但不避汉惠帝刘盈讳,可知甲本早一些,但二者都是汉初的抄写的。

长沙市马王堆汉墓的帛书本《老子》局部

第三种是湖北荆州郭店楚简《老子》;郭店简《老子》是1993年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的楚墓中,这个墓是战国晚期墓,因此墓中出的《老子》成书应该更早一些,大概成书于战国中前期或者更早,但抄写时间应该是战国晚期,约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楚简本《老子》是目前所见最早、最原始的《老子》抄本,但篇幅较小,仅为今本的五分之二,所反映的思想观点也与今本《老子》有很大差别。

郭店楚简《老子》局部

第四种就是北大藏汉简中的《老子》。北大汉简《老子》现存完整简176枚,残断简105枚,拼合后总计211枚,共5200多字,是四种古本《老子》中字数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版本。

北大汉简《老子》分上、下两篇,简背后题有“老子上经”、“老子下经”。上经相当于传世本的《德经》,下经相当于传世本的《道经》。以前传世文献的《老子》标题有《道经》、《德经》,但北大汉简《老子》称上经、下经,这是在出土文献中的首次发现。全书保存了《老子》完整的篇章结构,共分77章,为研究古本《老子》分章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

北大汉简《老子》的文句、用字与传世本和其他出土《老子》有很多不同之处,已经有不少专家指出差异,比如今天通行本《老子》里“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这句话中的“镇”,北大汉简《老子》写作“寘”,郭店楚简《老子》写作“贞”,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写作“阗”。不过,寘、贞、阗、镇”,古代读音都相同或相近,这在古代汉语中叫通假,这可能是不同方音或地域用字差异的表现。再比如今天通行本《老子》里“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可长保”,这句话中的“揣”,北大汉简《老子》写作“梪”, 郭店楚简《老子》写作“湍”,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写作“扌短”。这类字词差异在四种版本中非常多。这种差异对研究《老子》成书及字词的历史变化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文字和书法角度来说,北大简《老子》抄写精美,也完全可以作为书法史上西汉中期的代表,这对书法研究同样有重要参考作用。

我们常说出文献很重要,但如何重要,出土各种版本《老子》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从战国时期湖北荆州的郭店楚简本《老子》,到秦末汉初马王堆帛书甲乙本《老子》,再到西汉中期的北大汉简《老子》,然后是传世魏晋时期的王弼本《老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不同年代《老子》版本序列,可以说这对探讨《老子》形成和演变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简(贰)》,上海古籍出版2012年。

《北大藏西汉竹书<老子>价值重大》,《人民日报》2012年12月21日海外版。

真能自学成才!例如能考上清北的孩子,基本都是自学成才,并不是清北老师就能带出清北的孩子。这是好事!

我上中学那个时候,初一所有的老师都是代课老师,初二物理老师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初三数学,物理老师是师范学校毕业的,数学老师还是刚毕业的,这样师资力量能有啥成果?

我们全年级没考上一个重点高中,三个班级考上两个师范学校,其中一个是固定名额,一个是音乐特长。这些博士的小学老师什么学历?

应该大部分没有这么高的学位,不也是可以培养出他们来嘛。所以应该让他们到他们研究领域做出更大贡献,而不应该成为某些学校的噱头,国家培养他们真的不容易。

现在社会上面普遍有一种文品高消费的趋势。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教育专业吗?

我认为是比不过北师大,华师大等专业师范学校。最优秀的人当老师,没有毛病。社会需要的顶尖科学家真的不多。大学生当清洁工也不稀奇,现在大学都快普及了,什么行业都要有人做。

会教学生的老师不一定有高文凭,清北博硕不一定能教好学生。要教好学生还是看教学方法,不是看你是来自哪间名校。很多年前,我所在的高中是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学,学生都是市一中县一中县城中学挑剩的,每年能考上二年专科的学生也是凤毛麟角。

政治老师刚从某四线城市师范学校(不是学院)毕业,从高二开始教,第二年教高三。该老师虽是新手,但上课不用课本,自己编了一套,每周出一份四页的测验卷。高考出成绩后,引起轰动。

全县政治成绩前十占其五,第一名还是全省第一。第三年,该老师的讲议、测验题非常抢手。但该老师一根筋,不准流出学校。再创一年佳绩后,县一中把他抢走了。

从西汉至宋代,简牍出土约八九次。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起:一是汉武帝时鲁恭王在孔子旧宅发现《尚书》、《礼记》、《论语》等数十篇用战国时的文字书写的简册,即所谓壁中书,从而引起了长达两千年的经学今、古文学派之争;二是晋武帝太康二年(281) 汲郡一个名叫不准的人盗掘战国魏襄王(一说安釐王)墓时,发现有竹简数十车,这些竹简被整理成16种古书共75篇,这就是所谓“汲冢书”。它们除了极小部分现仍传世外,几乎都散佚了。

19世纪末至20 世纪初,瑞典、英、日、俄等国以“探险队”的名义在中国边疆和境内进行盗掘,在楼兰、敦煌、酒泉等处发现很多汉晋简牍,这些实物至今仍流散在英国、印度、瑞典、苏联等国。

1930~1931年间中国学术协会与瑞典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今甘肃额济纳旗居延地区发掘出1 万余枚汉代简牍,这是居延汉简的第一次发现,同时也是在这时期以前出土最多的一次,实物现藏于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80年代末,完全由中国考古学家独立进行的科学发掘,有几十次。出土实物都用科学方法保存,大部分已整理出版。比较重要的发现有:

1951年长沙五里牌406号战国墓,出土竹简38枚, 这是楚简的首次发现。

1959年甘肃磨嘴子6号东汉墓出土竹、木简504枚,其中有《仪礼》469枚,这是在所发现的简牍中现存第一部较完整的古书实物,在此以前发现的简牍大多属于文书、遣策,只有极少一部分古书,实物都荡然无存。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1号墓出土竹简4942枚,2 号墓出土32枚,都是先秦古籍与古佚书,这是考古发掘中第一次出土这样多的古籍 (称银雀山汉简)。

同年,甘肃武威旱滩坡一座东汉初期墓出土木简92枚,是前所未有的医书。

1972~1976年原出土居延汉简的遗址又发掘19637 枚简牍(称为居延汉简),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是空前的(见彩图)。

1973 年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大批简牍,共有《论语》等8种珍贵古籍。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1155枚竹简,这是自发现简牍以来第一次出土的秦简 (称云梦秦简)。

1977年在湖北隋县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竹简200余枚,这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简。

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 1号汉墓出土《苍颉篇》、《诗经》等10多种珍贵古籍。

1979年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 115号汉墓出土约400枚木简,其中有《孙子兵法》佚文。

1983年湖北江陵张家山3座汉墓中发现西汉早期木简千余枚,其中有《汉律》等汉代法律古籍。

2010年8月6日,工作人员清理出又一片简牍。

长沙市五一广场地铁2号线施工工地发现大量东汉简牍的新闻,震惊了海内外考古学界,各路学者纷至沓来,希望参与研究和考证简牍的价值和意义。专家表示,将采用最利于文物保护的“整体切割法”抢救性发掘这批东汉简牍。

湖北男子查古籍找到古墓群后进行盗墓,其实类似的盗墓案件还有许多,山西省最高院就发布了三起典型的盗墓案例,分别破坏了古文化遗址,盗掘汉代古墓以及疯狂挖掘古墓葬。

湖北的这名男子可以说是十分厉害的,49岁的他整日游手好闲,于是在网上购买了金属探测仪来勘测地下的金属物质,谁知道某一天他竟然发现金属探测仪显示某个地方存在疑似古墓,于是他回去之后翻阅了大量的古籍,并且四处进行打听。最终锁定了周边三处古墓群,但是他知道如果光天化日之下直接进行挖掘的话,肯定会被警方抓获的,于是他以承包土地种植农作物打掩护,勾结挖掘机司机以及包工头一起挖掘古墓,最终成立了一个七人小队对古墓进行盗窃,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还是被公安机关给抓捕归案,类似的盗墓案件还有许多。

湖北男子查阅古书定位古墓群进行盗窃,以种植农作物打掩护但最终还是被抓获,类似的案件还有许多,赵某某就因为破坏古文化遗址被抓捕。

时间回到2020年9月4号,赵某某带领着五人小队在小白乡的某个遗址进行盗墓。接到群众举报之后关机关,先后将这五人全部抓获,涉案的地点其实是政府已经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白燕遗址,按照法律这四个人以盗掘古文化遗址罪被判处了四年的游戏徒刑,并且一共处罚金1万块钱。关于盗墓的类似案件还有李某盗掘汉代古墓以及吕某疯狂挖掘古墓群。

其实盗墓的性质都差不多,都是违法犯罪行为,而且他们的共同目标就只有一个,将古墓当中的文物**出来进行转卖换取钱财,**古墓不仅破坏了国家文化遗址,还对里边的文物造成了破坏,在法律上面是严厉惩戒的。盗墓是违法犯罪行为,当我们发现有人盗墓,一定要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因为保护国家文物人人有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