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起源于何时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中国象棋起源于何时,第1张

中国象棋起源于约两千年前战国时期。

中国象棋起源于中国。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就对其形制以及玩乐方法作过专门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营并进,道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意思是说,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当于骰子。(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颗;比赛的方法是分曹并进。(指必须两人或两组对局联赛),相互进攻,逼迫对方于死路;

最后是赢者“牟”(指成倍)取胜利。击败了敌兵(春秋时兵制,以5人为伍),而发出了胜利的欢呼。

扩展资料:

象棋的走法规则:

1、帅/将只能在"九宫"之内活动。帅与将不能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否则走方判负。

2、士一次只能走一个斜格。

3、红方为“相”,黑方为“象”。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对角线走两格,俗称“象飞田”。

4、车在象棋中威力最大,无论横线、竖线均可行走,只要无子阻拦,步数不受限制。俗称“车行直路”。

5、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动与车完全相同,但炮在吃子时,必须跳过一个棋子,我方的和敌方的都可以,俗称“炮打隔子”、“翻山”。

6、马走动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横着或直着走一格,然后再斜着走一个对角线,俗称“马走日”。

7、兵(卒)只能向前走,不能后退,在未过河前,不能横走。过河以后还可左、右移动,但也只能一次一步。

象棋的胜负规则:

对局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方算输,对方赢:

1、己方的帅(将)被对方棋子将死或吃掉;

2、己方无子可走(被困毙);

3、己方对对方“长将”或“长捉”;

4、己方发出认输请求;

5、有步时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时限制;

6、有时间要求的,超过规定时间;

7、违反比赛规则。

和棋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和棋:

1、双方均无可能取胜的简单局势;

2、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3、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

4、符合自然限着的回合规定,即在连续60个回合中(也可根据比赛等级酌减),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象棋可以分为全棋和残棋,残棋一般都有自己的套路,只要严格按照我们的方法练习,熟练掌握每步棋的步骤,变招。这类风格独特构思精巧的江湖象棋残局大都以和局为主。

江湖残局破解又称民间排局,源于民间,多是民间艺人的杰作,其作品有的出自古代象棋棋谱,有的源于流传民间的手抄象棋棋谱;有的是以古代象棋棋谱为蓝本,加以整理,凝炼精心改排而成。

其特点是:布局结构新颖简练,给人一种随手照将即可获胜的假象,颇为诱人。实则棋路变化无穷,曲折深奥,巧设陷阱,引人入彀。

—中国象棋

 象棋,亦作“象碁”、 中国象棋 (英文名Xiangqi),汉族棋类益智游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已有记载。下面我给你介绍古代宫庭象棋史话,欢迎阅读。

 古代宫庭象棋史话1

 中国象棋步 围棋 之后,虽说在古代成熟得较晚,但仍是一项拥有广泛群众基础、雅俗共赏的棋艺活动。据古籍记载,早在战国时代,盛行着一种原始的象牙制的六博棋,每方有棋子6枚,可说是中国象棋的前身。《楚辞•招魂》有“菎蔽象棊(即棋)”之语,是中国象棋出现的最早的文字数据。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土了战国时期的古棋局。这时象棋已成为具有军事意义的游戏娱乐活动了。

 所谓象棋的“象”,最初为“象征”之义,以棋象征战帅及各兵种演习,是一种形象的战斗游戏。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棋艺飞速发展的时代。北周武帝宇邕写了一篇《象经》,把古代象棋称为“象戏”,并亲自给文武百官讲解。可惜的是,《象经》这一珍贵的文献资料,在唐代以后失传了。

 隋朝时期,隋文帝杨坚认为《象经》多乱法,故持反对态度,“象戏”一时受到了抑制。但至唐代,象棋活动却有了较大的发展。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爱象棋,女皇帝武则天,简直可说是个象棋迷。据《梁公九谏》记载,武则天竟做了一个与天神大罗天女下象棋的梦,还被天女战败,此梦竟使她深感疑惑:不知吉祥否夜寐梦下棋,必与她平日嬉戏象棋入迷有关。而丞相牛增孺作《玄怪录》,其中两篇 文章 涉及有关古象棋的 故事 ,描写某宅闹鬼,夜半三更有天马、上将、辎车、兵车等兵马厮杀不止。后人们在其宅下挖出一座古墓,墓里藏有一副象棋,有铜制的马、车、兵、卒棋子。这些虽为神话,但它是从实际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从中可窥视当时社会象棋之普及与受重视的程度。

 唐玄宗李隆基登皇位后,将“棋待诏”(以围棋或象棋为正式职业,并领取朝廷薪俸的人)官职正式定下来,此后一直延续至南宋末,历时达500多年。李隆基既喜欢围棋也喜爱下象棋。他常与杨贵妃对弈,其下象棋的 方法 又十分别致,不是在棋盘上落子,而是以人代棋子。命数十名富女为棋手,在胸上缀以棋子之名称,棋盘则绘图在宫殿金砖地上,在杨贵妃那“莺声燕语”中,宫女随之走动弈棋,那博弈的情景的确奢华有趣。以人代棋的走法被传入日本后,蜕制成日本的“将棋”。

 唐玄宗的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也是一位颇爱下象棋的天子。即使“天宝之乱”他与爱妃张良娣拥兵西逃时,只要暂息片刻,他就要与爱妃下棋。而对于四面八方飞来的战报、求援急件,即便堆积如山,他也不屑一顾。丞相李泌用“马嵬坡”事件进言劝说,唐肃宗方有所收敛,但下棋的兴趣仍末减。他为了掩人耳目,将“金铜成形”的象棋,换成“干树枝”雕成的软木棋子,以免走棋时发出声响。从此有了木制的象形立体棋子,被后人称之为“宝应象棋”,从此,象棋由高贵的金、铜鎏金等形式,转向普及的木质形式。

 在漫长岁月中,象棋的棋法由简到繁,由粗到精。北宋重臣司马光是个有名的象棋迷,他曾有“闲敲棋子灯花落”之句。他将2人对局改成7人相斗,称作“七国象戏”;后晁补之又把棋局扩大纵横19路,棋子加到98个,名之“广象戏”。但终因繁琐、冗赘,棋艺低下而不得流行。直至北宋末南宋初,象棋发展逐渐定型。即形成棋盘10路、横9路、有界河、“将”在九宫之内的布局。宋代《事林广记》中就记载着中国当时所能看到的最早象 棋谱 。据发现的宋代象棋正是32枚,其正面刻有楷体汉字,背面刻有实体象形图案,从此,铜铸或木制的阴文涂色棋子取代了以前的立体象形象棋。20世纪70年代在福建泉州后渚港出土的南宋末年木制沈船,在船舱出土了20枚木制象棋子。它们很有可能是船员和乘客的游戏工具,说明南宋时代象棋已相当普及,这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象棋实物。

 古代宫庭象棋史话2

 象棋在南宋社会得到普遍推广,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以至家喻户晓,男女老幼都能玩“象戏”。南宋著名诗人李清照十分精通博弈,在她的《打马图》中甚至附刻了一副象棋盘。《宋人轶事汇编》卷19载:文天祥“平生嗜象弈”,着有《单骑见虏》等40局,相传即便他与象棋国手周子善 游泳 时,两人也在水中凭记忆用语言“盲棋”对弈。南宋丞相洪迈以丰富的实践 经验 ,深刻完整地论述了象棋战术,写出了《棋经论》l卷13篇,其中的棋法战术,已具有相当的战争艺术性。

 明清时期,象棋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涌现出了不少象棋名手和论述象棋的专著。明代象棋专著有《金鹏秘诀》、《金滕七着》、《梦人神机》、《百变象棋谱》等,而由徐芝精选的《适清雅趣》是象棋古谱中最系统、完整、实用的一种。象棋之所以如此兴盛,恰如艺术家唐伯虎着《谱双》一书所云:象棋不仅可以娱乐,亦可以论兵。戏曲文学艺术家李开先不仅有高超的棋艺,而且为后世留下两首象棋歌,其《前象棋歌》97句, 628字;《后象棋歌》 136句, 787字,是我国象棋史上的一份重要史料。

 清代是中国象棋发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名谱众多。有关象棋著作有《梅花泉》、《韬元机略》、《心武残篇》、《竹香斋象戏谱》、《百局象棋谱》等。其中王再越着《梅花谱》是中国象棋史上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棋谱,它因战例丰富、变化精微而著称。

 在清代紫禁城是宫内廷,帝王后妃们为打发寂寞冷清的宫中生活,也常常以下棋打牌为赌,来散心、解闷、浇愁。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诸多棋类,其中有一副别致精巧的蒙古象棋,与上述宋代象棋子无甚大差别,棋子为32枚:将2、车4、马4、象4、炮4,但无“士”,“卒”却比现今多4枚。清宫藏蒙古象棋形状为立体象形象棋。其“将”饰清代骑马武将形,顶戴花翎,身穿黄马褂,佩弓箭撒袋。一方骑红马,黄地花马搭;另一方骑黄马,红地花马搭。“炮”为端坐狮子形,一方全身**,爪下按一圆球;另一方绿色黄尾巴。“车”为马拉棚车形,车棚内端坐一人,一方黄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方窗一,坐车人身着绿衣;另一方红马拉红车,绿车棚,车棚两侧均开圆窗一,坐车人身着红衣。“马”为站立马形,一方**,黑鬃黑尾;另一方驼色,黑鬃黑尾。“象”为站立骆驼形,一方**,另一方驼色。“卒”为端坐人形,一方为头戴清朝官帽,身着**衣服;另一方免冠光头,身着红色花衣。关于蒙古象棋如何走法,解释最为详尽的是清人叶名丰的《桥西杂记》。

 清乾隆皇帝是个象棋迷。他经常与被清太祖封为铁帽子王的老豫王多铎的第四代小豫王下棋。俗话说“棋找对手,将寻良才”。两人棋艺相当,不分上下。有时,小豫王受命去宫中与乾隆皇帝嬉戏,有时,乾隆皇帝干脆去豫王府(原在北京东城区帅府园东口)找小豫王“博弈”。一次,乾隆皇帝与小豫王下棋时,小豫王说:“这次要论输赢和高低,我若输了,您可拔掉我府门钉一颗。”乾隆皇帝表示同意。小豫王紧接着又提出一个条件:“您要输了,得给我加一份俸禄,行吗”“好!”乾隆皇帝高兴地答应下来。于是两人摆开阵式,拼杀激战起来,最后杀了个五比五平。小豫王对乾隆皇帝说:“我输给您五盘,您拔我5颗门钉,我赢你五盘,您给我加5份俸禄。”皇上是金口玉牙,哪能反悔,只好勉强答应下来了。小豫王走后,乾隆皇帝越想越不是滋味,我赢他5盘只拔去5颗门钉,输他5盘,却要给他增添5份俸禄,这不是有欺君之罪吗这还了得,但又一寻思,豫王是铁帽子王之一,不能加罪服刑,但为了教训小豫王的贪婪,乾隆皇帝下旨工部将豫王府院墙加高3尺,形同大狱的院墙一般。

 爱新觉罗傅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也谈及慈禧太后与一个陪伴她的太监下棋,只因太监下棋到兴奋处,脱口说了句“奴才杀老祖宗的这只马”,竟惹得慈禧太后大怒道:“我杀你一家子!”然后即刻叫人把这位太监拉出去活活打死了。据文献数据记载,慈禧太后下棋玩牌时十分霸道,宫女、太监等人陪她玩时,都十分小心规矩,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即使下棋时能斗赢慈禧太后,也要在不露任何破绽的情况下,将这一局输掉,还要将其多年积蓄的小钱,供奉给“老佛爷”,以求保全生命。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 ,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 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 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 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澈户晓", 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麻烦采纳,谢谢!

没有足够的资料表明象棋具体发明于哪个朝代,象棋的历史十分悠久。

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这时候象棋已经在战国的贵族阶层开始流行了。

中国象棋的棋盘是正方形的,棋盘的中间有一条界河,把对垒的双方隔在两边。两边画有交叉线的地方共有90个交叉点,棋子就摆在这些交叉点上。

价值意义

中国象棋,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其本身更具有文化特征和教育功能。

象棋是极严密的逻辑思维,每动一子都可能影响全盘局势和应变机会,充满了思维辩证哲学。如一昧进攻往往收效甚微,防守反击却能收获奇效,这一点在《梅花谱》中尤为明显,后手屏风马阵型工整可破先手中炮。

象棋是最好的智力体操,其总体思路或行棋落子,都是复杂综合的心智活动。人们往往忽视它的教育启智功能和对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作用。

象棋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但究其源头,众说纷坛,尚难断论。战国时期宋玉所著《楚辞》招魂篇里有“蓖蔽象棋,有六博些”说法,提到了象棋。从那时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了。但当时的“象棋”指的是象牙做的六博棋,不是现代形制的象棋。

六博棋由两人对弈,每方六子,有枭、卢、雉、犊、塞五种棋子,前四种棋子双方各一枚,最后一种棋子“塞”各两枚。枭为首,即主帅。《说苑》载有“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燕居则斗象棋而舞郑女”。可见那时在达官权贵和士大夫中已流行下象棋,甚至影响到门客了。北周武帝(公元561-578年)曾制《象经》,并集合百官在朝廷进行讲解。文学家庾信曾作《象棋经赋》及《进象棋经赋》。那时期,“象戏”在宫廷和文人中很盛行,但也不是现代形制的象棋。

唐代以前,象棋只有将、车、马、卒四个乒种,唐代以后,火器开始用于军事。据《唐书》记载,以机发石为攻城,号将军炮。所以那时的炮字还是“石”为偏旁的。军事上火器的发展给模仿战斗场面的象棋带来了新的发展,使象棋逐渐改革成为拥有将、车、马、炮、士、象、卒七个兵种,这就和现代象棋的兵种基本相似了。唐《续藏经》载:“昔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牛僧儒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由此可见,唐牛僧儒的时代以前,象棋没有炮,加炮以后,才成现代象棋的雏型。但牛僧儒《玄怪录》中岑顺梦幻所见和挖掘古墓所发现的象棋,只有王、上将(象)、军师(士)、辎车、天马、六甲(步卒)等六个兵种,还没有炮。其时为唐代宗宝应元年,故后人称之为“宝应象棋”。

宋晁无咎(公元1053-1110年)的“广象棋”,棋子32个,与现制象棋的棋子总数相同,棋盘纵横各11路,比现制象棋盘大一点。广象棋把两炮放在车的外侧,棋子名称和着法与现制象棋相同,但没有说明棋盘中间有无河界。有河界的象棋盘见于北宋末。北宋末女词家李清照的《打马图经序》中刊有打马戏和象棋两用的局戏图,它所表示的象棋盘图形与现在的完全一样。另外宋颢关于象棋诗词中有“河外尖斜步卒轻”的描述。由此可见,北宋前的象棋盘没有河界,棋盘有河界的象棋是在北宋末定型的。

象棋子现在是平面字形的,但早先曾是立体象形的。《玄怪录》中所述的出土古墓,前有金床戏局,列马满枰,皆金铜成形,说明唐朝“宝应象棋”的棋子是铜质象形立体子。后来,北宋古墓出土的象棋文物中,见有圆形铜质的平面棋子,直径大小不等。正面有车、马、炮、将、士、象、卒字样;反面则是各种不同形状的图文。将是坐着的将军,腰悬长剑;士是女将,上着戎装,下穿裙子;象是一只大象;车是带有飞轮的辎车;马是飞跃的马;炮是飞石;卒是手执长矛的士兵。以后,图枰的棋子逐步为字形棋子代替。宋徽宗赵佶的《宫词》有“白檀象戏小棋枰,牙子金书字更明”,说的就是白色的檀木棋盘和象牙制的金书字形棋子。

第一个以比较完整的篇章来描述象棋着法的是南宋诗人刘克庄。他的长达240字的五言古诗《象弈》中,有“小艺虽难精,上智有未解。君看桔中戏,妙不出局外。屹然两国立,限以大河界。三十二子者,--俱变态。……远炮勿虚发,冗卒要精汰。……昆阳以象奔,陈涛以车败。匹马郭令来,一士汲黯在。……”等句,形象地描写了象棋的棋盘、棋子和着法。和刘克庄同时代但稍晚些的著名学者陈元靓,在他晚年所编的日用百科全书《事林广记》中,辑集了一些棋势和两个全局着法,这是见于记载的最古棋局。

北宋司马光的《七国象棋图》、南宋洪迈的《棋经论》是现代象棋最早的理论著作。其后问世的象棋书谱,有明代的《梦人神机》、《适情雅趣》、《桔中秘》,清代的《梅花谱》、《韬略元机》、《心武残编》、《竹香斋象戏谱》、《百局象棋谱》等等。而最有名气、最有代表性的则是桔、梅两谱,它们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揭示了象棋的基本规律,探讨了各种开局的战略战术。

摘自中国体育总局棋牌运动中心官网资料

关于象棋源于何时的问题,由于史书记载不够详细,而且其中混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所以学术界至今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历代通载》中说:“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代谢单制《五杂坦》云:“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重车战也。”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潜确居类书》载:“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五、起源于北周武帝之时。《太平御览工艺部·象棋》说:“周武帝造象棋。”明人《物原》也持此说。

六、英人威廉琼斯在本世纪初曾说,中国不是产象国,印度是产象国,认为中国象棋是从印度传入的,近代学者胡适也持此论。

许多学者认为,据古籍可靠记载,象棋在战国时期已经流行了。除上引《潜确居类书外》,汉刘向《说苑·善说》也记载了战国孟尝君下象棋的事:“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战国时的作品《楚辞·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所有这些,说明在战国时代“象棋”已经成为一项经常的活动了。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象棋产生的时间,当在战国之前。但“前”到什么时候有人认为可上推到春秋时期,并认为象棋是模仿当时兵制而产生的。他们的依据,是,象棋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而与动物象无关。比如,以舞蹈象征战斗,则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征战斗,则名为“象棋”。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征不同兵种而来的。这种情况正好与春秋时期的兵制,即将、帅、车、马、士、兵、卒等相吻合。因此,象棋产生于春秋时期是合乎当时历史情况的。但对于此种说法,有的学者则不以为然,认为这毕竞还是一种推论。

象棋的发展分为七个时期,即孕育期、童年期、争鸣期、高潮期、中落潮、鼎盛期和稳步期。传说其鼻祖是博艺该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进,遒相追些。成枭而牟,呼五日些。昆即玉,六博亦昆蔽象棋。用象棋一词指六博始见于此。当然象棋与六博的形制完全不同,六博是一种掷采行棋角胜的局戏,象棋则是一种靠智谋、技术、修养等较量的竞技运动。由于六 博与后来的象戏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象棋一词的诞生,孕育着日后象棋的产生,故将象棋名词诞生之时至南北前周武帝字文邕制《象经》前,这一段时间称为象棋的孕育期。

战国

战国时期,已经有关于象棋的名称 ,但是指象牙作的六博棋子,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 …… 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六博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六博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有说法棋子种类有为:枭、卢、雉、犊、塞(二枚)。但古文物证实六博棋子非多兵种,这是因错把樗蒲混为一谈,枭、卢、雉、犊、塞是樗蒲掷具的排列组合,不是兵种。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六博是“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以获得多博筹为胜,不同于吃王为胜的象棋,没有演化关系。就如丘处机与吴承恩都写有同名的《西游记》,六博与中国象棋只是曾有同种称呼。

秦汉

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但与象棋也无关。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六博、塞戏、象棋这三者间无论是规则、棋子、棋盤都大相迳庭,并无演化关系。

北周

象棋游戏最早称为象戏,此一词出北周,意思是象徵的游戏。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 561 ~ 578 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 》,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后周武帝依当时的象棋编制《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象戏名称由此而来,称为北周象戏。后来演变的唐代宝应象棋,形式为八乘八的黑白棋盤,棋子为立体造型。释念常《佛祖通载》卷二二,载“始以车、马、将、卒代日、月、星、辰者,岂异人乎,正牛僧孺耳”。

隋唐

北周武帝宇文邕发明的象棋

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 762 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

宣称武则天梦见与大罗天女下象棋的说法,则为以讹传讹,根据《唐国史补》、宋元话本小说《梁公九谏》中〈第六谏〉、《狄仁杰传》、《天中记》、《渊鉴类函》,武则天是梦见下双陆棋。武后尝问狄仁杰云:“朕昨夜梦与人双陆,频不见胜,何也?“对曰:”双陆输者,盖为宫中无子,是上天之意。假此以示陛下,安可久虚储位哉?”

宋代

现代的象棋型式,到宋代方才制定。宋代的理学家程颢有一首咏象棋的诗说:“大都博奕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车马尚存周戏法,偏神兼备汉官名。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凭纹愁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他诗中还没提到炮,炮这兵种,是最后加入的,当然是要在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火器之后,才反映在象棋上。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

北宋当时的象棋有大象戏与小象戏,皆已有炮棋子。小象戏大至为为近代象棋的形式,有 32 枚棋子,盤大小定为纵十路横九路,将帅待在九宫之正中,没有士而有偏、俾两棋子。之后象棋更平民化,不少文人雅士都喜爱下象棋,下象棋者更成为一种职业。

至南宋象棋一词才开始指的中国象棋。南宋时,小象戏已成为象棋的形式,将帅待在九宫底,已有士这棋子。陈元靓中,记载了最早的两局完整的象棋棋谱和最古老的排局「二龙出海势」。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 32 枚棋子,黑、红棋各有将(帅)1个,车、马、炮、象(相)、士(仕)各2个,卒(兵)5个。南宋时期,象棋“家喻户晓”, 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

元明清

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金鹏十八变》、《桔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 ,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

新中国建立

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 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 1962 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 40 多年来,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象棋棋艺水平提高得很快,优秀棋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璘、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李来群、吕钦、许银川等最为著名。

世界上的4大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将棋)都与本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关。象棋所反应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的封建社会,而且几乎是缩影——有中军帐(九宫)、士位(士、仕)、文官(即中国象棋的象、相,不许过河)、武将(车、马、炮)、士兵(兵、卒)。

为促进该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2009年2月23日 据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复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同意“中国象棋”更名为“象棋”英文译名采用“Xiangqi”。

中国象棋规则

中国象棋规则:

中国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在战法上遵循古代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战思想,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为胜的一种二人对抗性游戏。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在棋战中,人们可以从攻与防、虚与实、整体与局部等复杂关系的变化中提升思维能力。

一、行棋规定

1、对局开始前,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见右图。

2、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走一步。

3、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了一着。

4、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5、走一着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位置。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并在下一着要把它吃掉,称为“照将”,或简称“将”。“照将”不必声明。被“照将”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己的着法去化解被“将”的状态。如果被“照将”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

二、棋例总纲

1、棋例释义

对局中有时出现双方着法循环不变的重复局面。据以裁处这种局面的规则条例,称为《棋例》。

长将、长杀、长捉、一将一杀、一将一捉、一杀一捉等循环重复的攻击手段,统称为“禁止着法”。

闲着、数将一闲、数杀一闲、数捉一闲等着法,无论是否重复,统称为“允许着法”。

车、马、炮、过河兵、士、相,均算“子力”。帅、未过河兵,不算“子力”。“子力”简称“子”。

子力价值是衡量子力得失的尺度,也是判断是否“捉子”的依据之一。原则上,一车相当于双马、双炮或一马一炮;马炮相等;士相相等;过河兵价值浮动,一兵换取数子或一子换取数兵均不算得子。

2、棋例总则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单方面长将。

双方均为允许着法,双方不变作和。

双方均为禁止着法,双方不变作和。

一方为禁止着法,另一方为允许着法,应由前者变着,不变判负。

3、棋例通则

允许帅本身步步叫吃对方的棋子,按闲着处理。

其他棋子和帅同时捉吃或借帅之力捉吃对方的棋子,均按捉处理。

兵本身捉吃对方的棋子,按闲处理;如形成相互长打局面,则应按捉处理。

占据防守要点,立即构成简明和棋,附带产生的捉士相,按闲处理。

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时,应从重称呼和裁处。如杀兼捉,按杀;捉兼况,按捉等,依此类推。

4、棋例细则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许可单方面长将。

凡是走子前不存在捉,而走子后造成捉的,一律按捉处理。

凡走子后,预计下一着能在子力价值上构成得子者,均按捉处理。

凡用作为根的子捉吃对方的子,也按捉处理。

凡捉子兼具兑献。送吃,也按捉处理。

凡是原来已经捉着子的子或相关子,走动后无新的捉子行为均捉闲着处理。

凡形式上捉子,一旦吃子立即会被对方将死者,均闲着处理。

双方均为禁止着法,双方不变作和。

其他棋子和帅同时捉吃对方的棋子,均按捉处理。

过河兵子力价值浮动。

发生互打时,兵叫吃子均按捉处理。

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从重定性。

占据防守要点,立即形成简明和棋,附带产生的捉士、相,按闲处理。

5、胜负规则

对局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方算输,对方赢:

己方的帅被对方棋子将死或吃掉;

己方无子可走;

己方对对方“长将”或“长捉”;

己方发出认输请求;

有步时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时限制;

有时间要求的,超过规定时间;

违反比赛规则。

6、和棋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和棋:

双方均无可能取胜的简单局势;

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

符合自然限着的回合规定,即在连续60个回合中,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

扩展资料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中国象棋是模拟的古代战争、直线战争、陆地战争、平面战争。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现在,则被视为是怡神益智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

象棋集文化、科学、艺术、竞技于一身,不但可以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辨证分析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大街小巷常常可见纹枰对弈的中国象棋爱好者。

中国象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红黑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棋盘上有十条横线、九条竖线共分成90个交叉点;中国象棋的棋子共有32个,每种颜色16个棋子,分为7个兵种,摆放和活动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先把对方的将“将死”的一方获胜。已有几千年历史、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象棋在中国的群众中基础远远超过围棋,一直是普及最广的棋类项目。

参考资料:—中国象棋

象棋规则

中国象棋规则如下:

走棋和吃子规则: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一着。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任何棋子走动时,如果目标位置上有对方的棋子,就可以把对方的棋子拿出棋盘,再换上自己的棋子。只有炮的吃子方式与其他子不同:炮与被吃子之间必须隔一个棋子,进行跳吃,俗称"架炮"或"炮打隔子"。

运用各棋子逼死对方将/帅则赢。

近些年,象棋在欧美人中间有了可喜的发展。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纷纷成立象棋协会或象棋社。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家的国际象棋大师也下起中国象棋来了,像我国一些中国象棋手一样,成了两项象棋都擅长的“双枪将”。

为了进一步促进象棋的国际化,吸引更多的欧美人下象棋,使东方的棋道推向全球,以便全世界人民都能分享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中取得无穷的乐趣,“亚象联”委托中国象棋协会举办“七星杯”国际邀请赛,每两年一次,现已举办两届。

第2届“七星杯”国际邀请赛有菲律宾、泰国、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西柏林、法国、中国、香港、澳门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名棋手参加比赛。据悉,参加“七星杯”赛的各国和地区象棋组织将通过今后几届比赛酝酿筹组象棋国际联合会,以进一步促进象棋的国际化。

1978年,成立了亚洲象棋联合会。象棋在欧美人中间也有了可喜的发展。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纷纷成立了象棋协会或象棋社。一些国际象棋大师也下起了中国象棋。

1988年,为了推动象棋的国际化,在此基础上,“中国中国象棋联合会筹委会”于在北京成立。

1990年,第1届世界杯象棋锦标赛在新加坡举行。

中国象棋比赛规则

中国象棋比赛规则有:1、对局时,由执红棋方先走,双方轮流走棋,直至分出胜负或成和棋为止。

2、落子后不得再予更改,以手离开棋子为准。

3、触摸己方某个棋子就走某个棋子,除非所触摸的棋子,按行棋规定不能走,才能走别的棋子。

4、触摸对方棋子,就必须吃掉,当己方任何棋子都无法去吃时,才可以另行走棋。

5、胜负判定:帅或将被对方将死;帅或将被将军,无法避免地同对方将或帅直接对面;被困毙;同一棋局技术犯规两次判负;选手自己宣布对局认输。

6、和棋判定:属于理论上公认的双方均无取胜可能的局势;一方提和,另一方表示同意;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有关规定的。

中国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在战法上遵循古代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战思想,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为胜的一种二人对抗性游戏。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在棋战中,人们可以从攻与防、虚与实、整体与局部等复杂关系的变化中提升思维能力。

对局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方算输,对方赢:1、己方的帅被对方棋子将死或吃掉;2、己方无子可走;3、己方对对方“长将”或“长捉”;4、己方发出认输请求;5、有步时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时限制;6、有时间要求的,超过规定时间;7、违反比赛规则。

中国象棋的规则?

中国象棋规则:

中国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在战法上遵循古代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战思想,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为胜的一种二人对抗性游戏。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在棋战中,人们可以从攻与防、虚与实、整体与局部等复杂关系的变化中提升思维能力。

一、行棋规定

1、对局开始前,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见右图。

2、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走一步。

3、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了一着。

4、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5、走一着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位置。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并在下一着要把它吃掉,称为“照将”,或简称“将”。“照将”不必声明。被“照将”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己的着法去化解被“将”的状态。如果被“照将”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

二、棋例总纲

1、棋例释义

对局中有时出现双方着法循环不变的重复局面。据以裁处这种局面的规则条例,称为《棋例》。

长将、长杀、长捉、一将一杀、一将一捉、一杀一捉等循环重复的攻击手段,统称为“禁止着法”。

闲着、数将一闲、数杀一闲、数捉一闲等着法,无论是否重复,统称为“允许着法”。

车、马、炮、过河兵、士、相,均算“子力”。帅、未过河兵,不算“子力”。“子力”简称“子”。

子力价值是衡量子力得失的尺度,也是判断是否“捉子”的依据之一。原则上,一车相当于双马、双炮或一马一炮;马炮相等;士相相等;过河兵价值浮动,一兵换取数子或一子换取数兵均不算得子。

2、棋例总则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单方面长将。

双方均为允许着法,双方不变作和。

双方均为禁止着法,双方不变作和。

一方为禁止着法,另一方为允许着法,应由前者变着,不变判负。

3、棋例通则

允许帅本身步步叫吃对方的棋子,按闲着处理。

其他棋子和帅同时捉吃或借帅之力捉吃对方的棋子,均按捉处理。

兵本身捉吃对方的棋子,按闲处理;如形成相互长打局面,则应按捉处理。

占据防守要点,立即构成简明和棋,附带产生的捉士相,按闲处理。

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时,应从重称呼和裁处。如杀兼捉,按杀;捉兼况,按捉等,依此类推。

4、棋例细则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许可单方面长将。

凡是走子前不存在捉,而走子后造成捉的,一律按捉处理。

凡走子后,预计下一着能在子力价值上构成得子者,均按捉处理。

凡用作为根的子捉吃对方的子,也按捉处理。

凡捉子兼具兑献。送吃,也按捉处理。

凡是原来已经捉着子的子或相关子,走动后无新的捉子行为均捉闲着处理。

凡形式上捉子,一旦吃子立即会被对方将死者,均闲着处理。

双方均为禁止着法,双方不变作和。

其他棋子和帅同时捉吃对方的棋子,均按捉处理。

过河兵子力价值浮动。

发生互打时,兵叫吃子均按捉处理。

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从重定性。

占据防守要点,立即形成简明和棋,附带产生的捉士、相,按闲处理。

5、胜负规则

对局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方算输,对方赢:

己方的帅被对方棋子将死或吃掉;

己方无子可走;

己方对对方“长将”或“长捉”;

己方发出认输请求;

有步时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时限制;

有时间要求得,超过规定时间;

违反比赛规则。

6、和棋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和棋:

双方均无可能取胜的简单局势;

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

符合自然限着的回合规定,即在连续60个回合中,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

扩展资料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

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中国象棋是模拟的古代战争、直线战争、陆地战争、平面战争。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现在,则被视为是怡神益智的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

象棋集文化、科学、艺术、竞技于一身,不但可以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辩证分析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大街小巷常常可见纹枰对弈的中国象棋爱好者。

中国象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红黑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棋盘上有十条横线、九条竖线共分成90个交叉点;中国象棋的棋子共有32个,每种颜色16个棋子,分为7个兵种,摆放和活动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先把对方的将“将死”的一方获胜。已有几千年历史、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象棋在中国的群众中基础远远超过围棋,一直是普及最广的棋类项目。

中国象棋的规则

1、象棋规则

中国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在战法上遵循古代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作战思想,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为胜的一种二人对抗性游戏。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招,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在棋战中,人们可以从攻与防、虚与实、整体与局部等复杂关系的变化中提升思维能力。

2、行棋规定: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走一步。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了一着。

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走一着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位置。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并在下一着要把它吃掉,称为“照将”,或简称“将”。“照将”不必声明。被“照将”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己的着法去化解被“将”的状态。如果被“照将”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

3、将或帅:移动范围:它只能在王宫内移动。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水平或垂直移动一点。

士:移动范围:它只能在王宫内移动。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沿对角线方向移动一点。

象:移动范围:河界的一侧。

移动规则:它每一步只可以沿对角线方向移动两点,另外,在移动的过程中不能够穿越障碍。

马: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每一步只可以水平或垂直移动一点,再按对角线方面向左或者右移动。另外,在移动的过程中不能够穿越障碍。

车: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可以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任意个无阻碍的点。

炮: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移动起来和车很相似,但它必须跳过一个棋子来吃掉对方的一个棋子。

兵:移动范围:任何位置

移动规则:每步只能向前移动一点。过河以后,它便增加了向左右移动的能力,兵不允许向后移动。

扩展资料

象棋的由来

根据古籍记载象棋最早起源于三王时期,它是舜帝的弟弟发明的。象是舜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当年尧帝考察下一任帝君的时候就看中了舜,想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但是舜的后母,则想让自己的亲生儿子象取到娥皇和女英,于是就让象去害舜可是多次也没有成功。

后来尧帝去世舜帝继位后,开始分封诸侯,他一开始也想把一块好的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弟弟象的,但是又怕别人说他因私废公,毕竟舜帝才刚刚继位。

他为了公平就让元老们自己挑选封地,结果都挑选了自己认为富裕的地方,有一个地方却没有人要,这个地方就是有库因为有库这个地方传说是种什么都不行,土地非常贫瘠。谁也不想要这个地方,啥都没有太穷了,其实谁也没有去过都是谣传。

最后舜把有库封给了自己的弟弟象,象知道了觉得哥哥对自己不公平,外人都封到了富庶之地,而自己的哥哥是一国之君,却给了自己一块连庄稼都无法种的穷地,非常的抱怨舜。

后来舜帝带领象一行人去了有库,到了之后象才明白并不是土地不肥沃,而是大好的土地根本无人耕种,舜帝这时就对象说我要让此地两年之内遍地庄稼三年之内开市。

后来百姓安居乐业,也没有战争,象就在琢磨现在人都是吃饱之后无事可做,何不发明一种游戏供人娱乐呢。最后象就在地上画了起来,他说天下一定我们就是一个国家所以就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

然后天下九州又分别在框内画了七条线,加上两边两条刚好是九条象征天下九州,又画了五条横线代表三山五岳,最后两边隔开是一条河。

他就说将是一个军队的中心应该在中间这个四方格内操控着天下大局,士是保护主将的应该只能在将的两边寸步不离所以不能走出四方格,当年舜帝曾让大象耕田,所以象就只能是走田,马日行千里到了晚上就不行了,所以马只能是走日。车可以横冲直撞所以车只能走直线。

炮要架起来只能打远处的物体所以要隔一个棋打下一个棋,最前面呢就是一排兵卒严阵以待保护着国家,所以兵卒不能后退。

象棋被发明出来之后很受人们的欢迎,成了人们闲来无事时候的一种娱乐后来经过演变也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这样,所以象棋最早就是舜的弟弟象发明的。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象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