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味中药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单味中药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第1张

单味中药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夏 晨

杨继兵[1]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邮编:

210046

)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肺癌正以每年05%的速度在全球递增,肺癌死亡已居各种癌症死亡之首。由于卫生福利待遇、经济状况、保健意识、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等诸多因素影响,临床确诊的肺癌多是III、IV期,即使能行手术切除或辅以放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也只有15%~30%,而单纯放疗者仅5%~10%。[1]中医古籍有关肺癌的论述散见于“肺积”、“咳嗽”、“咯血”、“胸痛”等病证中。气阴两虚、痰瘀互阻是晚期NSCLC确诊的主要证型,治疗时主要以益气养阴、活血化淤、理气化痰为最基本的法则。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现已趋向多学科治疗,中医药治疗在这一方面体现出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中药剂型研究的发展,单味药物提取的有效成分已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回顾总结如下。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杨继兵

1清热解毒类

张琼等[2]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联合EP方案与单纯E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进行比较表明:实验组有效率为667%,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333%(P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方剂名·红药子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红药子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中药名·红药子 51 蓼科植物毛脉蓼的块根·《中医大辞典》·红药子 511 红药子的别名 512 来源及产地 513 性味归经 514 功能主治 515 使用注意 516 化学成分 517 红药子的药理作用 52 虎耳草科植物鬼灯檠的根茎·《中医大辞典》·红药子 521 红药子的别名 522 来源及产地 523 性味 524 功能主治 525 化学成分 526 红药子的药理作用 53 薯蓣科植物薯莨的块茎·《中医大辞典》·红药子 531 红药子的别名 532 来源及产地 533 性味 534 功能主治 535 化学成分 536 红药子的药理作用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红药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红药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红药子 1 拼音

hóng yào zǐ

2 英文参考

ciliatenerve knoeed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红药子:1方剂名;2中药名。

4 方剂名·红药子

红药子为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三一三方。

41 处方

辰砂4钱半(研),乳香4钱半(研),硼砂1钱,明雄黄3钱,砒霜5钱,白矾6钱(火飞枯,研),麝香3分,虢丹6钱。

42 制法

上为细末,入净锅内与黄蜡和匀。

43 功能主治

痈疽,发背,毒肿,恶疮。

44 红药子的用法用量

随疮孔窍大小深浅,临时作条子插入疮孔中,1日1换。约用35次,令其毒肉净,却以膏药贴之。

45 摘录

《普济方》卷三一三

5 中药名·红药子 51 蓼科植物毛脉蓼的块根·《中医大辞典》·红药子

红药子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1]。

511 红药子的别名

又名赤药、朱砂七、猴血七[1]。

512 来源及产地

蓼科植物毛脉蓼Polygonumciliinerve (Nakai) Ohwi的块根[1]。主产陜西、甘肃、河南[1]。

513 性味归经

苦、微涩,凉[1]。入肺、大肠、肝经[1]。

51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调经[1]。

①治扁桃体炎,胃炎,胃溃疡,肠炎,痢疾,尿路感染[1]。

②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1]。煎服:3~5g[1]。

③治外伤感染、出血,跌打损伤,痈疖[1]。研粉敷[1]。

515 使用注意

少数病人服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肢麻及头晕等反应[1]。孕妇慎服[1]。

516 化学成分

本品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酸及食用大黄苷(Rhapontin)等[1]。

517 药理作用

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对金**葡萄球菌,大肠、绿脓、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浸液对多种呼吸道及肠道病毒有抑制作用[1]。大黄素甲醚有致突变现象[1]。

52 虎耳草科植物鬼灯檠的根茎·《中医大辞典》·红药子

红药子为中药名,出自《陜西中草药》,为《四川中药志》记载的慕荷之别名[2][1]。

521 红药子的别名

又名索骨丹、红药子、牛角七[2]。

522 来源及产地

虎耳草科植物鬼灯檠Rodgersia aesculifolia Batal的根茎[2]。分布陜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2]。

523 性味

苦、涩,平,有小毒[2]。

52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热化湿,解毒,止血[2]。

1治痢疾,腹泻,白浊,带下,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咽喉肿痛,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崩漏[2]。煎服:45~9g[2]。

2煎水洗治子宫脱垂、痔疮、脱肛;研末撒治外伤出血;捣敷疮毒[2]。

525 化学成分

根茎含丁香酸、熊果酚苷、没食子酸、巖白菜素及其3甲醚、2,6二羟基苯乙酸甲酯[2]。又含黄酮苷、蒽醌苷、强心苷、鞣质等[2]。

526 红药子的药理作用

本品对标准株腺病毒、肠病毒、流行株腺病毒及单纯疱疹等有广谱性的体外抗病毒作用[2]。用酸水解后的提取物,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体外抑菌作用[2]。

53 薯蓣科植物薯莨的块茎·《中医大辞典》·红药子

红药子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薯莨之别名[3][1]。

531 红药子的别名

又名薯良、朱砂莲、山猪薯、红药子、红孩儿、金花果[3]。

532 来源及产地

薯蓣科植物薯莨Dioscorea cirrhosa Lour的块茎[3]。产贵州、江西、湖南、云南等地[3]。

533 性味

苦、涩,平,有小毒[3]。

534 功能主治

功在活血止血,清热解毒[3]。

1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崩漏,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腹泻,痢疾[3]。内服:煎汤,6~9g;研末,每次09~15g[3]。

2治外伤出血,研粉撒;烧烫伤,研粉油调涂;毒蛇咬伤[3]。捣敷或醋磨涂伤口周围[3]。

535 化学成分

本品含鞣质及皂苷等[3]。

536 红药子的药理作用

  汉代张仲景《金贵要略》言:“朝食暮食,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名曰反胃,脉紧而涩,其病难治。”古以“胃脘痛、伏梁、翻胃、膈噎、积、木、死血、血症、血痛、血臌”等,以代之。胃脘痛既胃气痛也,伏梁既鼻癌也,翻胃既胃炎也,膈噎既食道癌也,积既肺肿瘤也,死血既肝肿瘤也,血症既白血病血癌也,血痛既血瘤或血管瘤也,血臌既胃肿瘤胃癌也,木既骨关节和皮肤肿瘤也,肺癌既痰结也,肝癌既肝血瘀(有三种),肾、膀胱、胆囊、肠、脑、目等等既瘀血肿瘤也。明龚廷贤《寿世保元》论:“翻胃”:脉浮缓者生,沉虚弱者死,翻胃之症其来也未有不由膈噎而始者,膈噎者,喜怒不常,所思劳役,警恐无时,七情伤於脾胃,郁而生痰,痰与气博,升而不降,饮食不下。后世代医家多之,以“反胃、翻胃、血臌”论。发生病症多以脾胃虚弱,加之饮食,七情所伤而致,饮食内伤,抱括过食生冷,饮食无律,常进食熏制,腌制,炸烤及霉变食品,饮酒无度等,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取,淡湿内生,郁久化热,湿热蕴结,气血瘀滞,聚而成形,发为此闻过则喜,情意失调,忧胃郁怒,损伤肝脾,生机不畅,血行瘀滞,水湿不化,湿聚成疾,痰瘀互结,腹中臌胀,处则成臌,臌者血也,出于血臌 ,既称胃肿瘤、胃癌。

  血臌既胃肿瘤,此病症因跌闪而瘀血不散,或受邪而瘀血不行,或风邪而蓄血不散,留在腹中,变成血臌。饮食入胃不变精血,反去助邪,久则胀,胀成臌也。淌以治水法治之,从伤元气,而治气治之,而更非气也。徒增饱满。然而对胃肿瘤的治疗原则做了概括,提出:“活血祛瘀,行气破瘀,通络止痛,润肠通便,能经补血,利水消肿,散痞消痰”之治则。本方剂则严格依据中国古代医学古籍医则配伍而成,方中诸药功效简述如下:

  当归:甘辛,温。此药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癜瘕结聚。《别录》:“湿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痉,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五脏,生肌肉。”《本草再新》:“治浑身肿胀,血脉不和,阴分不足。”红花:辛,温,无毒,此药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癜瘕,血瘀作痛,痈肿。《药品化义》:“红花,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则过于辛温,使血走散,同苏木逐瘀血,合肉桂通经闭,佐以当、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气刺痛,此其行导而活血也。”牛膝:甘苦酸,平,生用散瘀血,消痈肿。《药性论》:“治阴瘘,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本草新疏》论:“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盖补肝则筋舒,下行则理膝,行血则止痛,逐血气,犹云能通气滞血凝也。”详药性,气当作痹,伤热火烂,血焦枯之病也。行血则活,痛自止矣。水蛭:咸苦,平,有毒。破血,逐瘀,通经,治蓄血,癜瘕干血成痨。方龙潭曰:按《药性论》言:“止行蓄血,血癜,积聚。与桃仁同用其效如神无比。”桃仁:苦甘,平。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癜瘕,热病蓄血,瘀血肿痛,血燥便秘。《本经》论:“此药主治瘀血,血闭癜瘕,邪气,杀小虫。”《本草经疏》论:“桃仁,苦能泄滞,辛能散结,甘温能行而缓肝,故主如上等证也。”~~:味苦,寒。此药主治消积,杀虫。治积虫,腹痛,疳疾,风痫。《本草经疏》论:~~其主杀三虫,白虫,才白自出者,肠胃湿热甚也。逐恶气,胃中热泪盈眶邪气,恶风,汗出,皮中热结积者,肠胃恶热盛也,苦寒二经。~~:苦辛,凉。此药善能破气,行痰,消积。治胸痰滞,胸痞,胁胀,食积等。《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消食,破癜,结痰瘕,五膈气,除皮明目及肺气水肿。”此药方服一剂后改服四物加味汤,不准服第二剂,否则就无药可救。四物汤为健脾行气,调理气血之功效。

  脾胃者,仓禀之官也,属土以滋泉脏,安壳以济百骸,故胃於中宫,职司南政旺於四季,育应四肢,胃形如囊,名水壳之海,脾形如掌,剩呼吸而升降,司远化之标,其致呼吸者,元气也。脾居其间,附胃磨动,所以壳气消转输也。胃属於戎,脾乃已也,至贰坤元,万物滋生,人之元三焦之气,五脏六腑之脉,统宗於胃,故人以胃气为本也,还善调脾胃者,当情其气,气健则升降不失其度,气弱则箸滞矣。远食者元气,生血者饮食也。无时不在,无时不然,。然后胃气不相接济故也。气将绝则升降之道废,远化之机弛也,大凡隔不快,食不美者,是气之虚也,苟或饮食百倍,所伤乃一时臌闷,过则平矣。若伤者日久乃不快者,得元气亏损而胃弱乎。故今论脾胃及内外伤辨也。四物汤加味其方如下:熟地:滋阴补血,治阴虚少,腰膝瘘弱,劳嗽骨蒸,遗精血崩,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珍珠囊》:“大补气虚不足,通经脉益气力。”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考试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耶。且夫之所以有生者,气为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以佐辅,补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但可为之佐,然在芪、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人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虚者非熟地不可。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痢,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当归:“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当归,其味甘而重,考试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考试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川芎: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癜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痛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浓消瘀血。”~~: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泻泄,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湿,除湿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生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情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虚,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本草正义》:“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远中气,本与人参不堪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远而不燥,滋胃阴而为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用药心法》:“~~,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以上药方如有配得正确,三天见效,五天见轻,连服六至八个月痊愈,不复发。但是,胃肿瘤有早、中、晚三期,不能用同样的数量来治疗,否则会有副作用。此药方是专门治疗胃肿瘤的,对其它癌症或肿瘤无效果。 请慎重,不要乱配。

《辞典》:猪胰出处《药对》拼音名ZhūYí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胰腺。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性味①《本草图经》:"寒。"②《纲目》:"甘,平,微毒。"功能主治益肺,补脾,润燥。治肺损咳嗽、咯血,肺胀喘急,脾虚下痢,乳汁不通,手足皲裂。①《药对》:"通乳汁。"②《本草拾遗》:"主肺痿咳嗽,和枣肉浸酒服之,亦能主痃癖羸瘦。"③《本草图经》:"主肺气干胀喘急,润五脏,去皴、疱、酐蹭,并肪膏。并杀斑猫、地胆、亭长等毒。"④《本经逢原》:"同胡黄连等药,治霉疮。"⑤《随息居饮食谱》:"润燥,涤垢化痰,运食清胎,泽颜止嗽。"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外用:捣涂。附方①治一切肺病,咳嗽脓血不止:猪胰一具,削薄,竹筒盛,于塘火中炮令极熟,食上吃之。(《食医心镜》)②治肺损嗽血、咯血:猪胰切片,煮熟蘸苡仁末,空心服;如肺痈,米饮调下。(《士材三书》猪胰片)③治久咳嗽上气十年二十年:猪胰三具,枣百枚,酒三升。渍数日,服三、二合,加至四、五合。(《补缺肘后方》)④治冷痢久不瘥,此是脾气不足,暴冷入脾,舌上生疮,饮食无味,或食下还吐,小腹雷鸣,时时心闷,干皮细起,膝胫酸痛,羸瘦;及妇人血气不通,逆饭忧烦,四肢无力;丈夫痃癖,两肋虚胀,变为水气:猪胰一具,细切,与青蒿叶相和,以无灰酒一大升,微火温之,药熟,纳胰中,使消尽,又取桂心末一小两,纳酒中,每旦温服一小盏,午夜各再一服。忌面、油腻等食。(《海上集验方》)⑤治手足皴裂,出血疼痛:以酒挼猪胰,洗并敷之。(《肘后方》)⑥治赤白癜风:猪胰一具,酒浸一时,饭上蒸熟食。(《寿域神方》)⑦治目生翳膜:猪胰子一枚(五钱),蕤仁五分,青盐一钱。共捣千下,令如泥,每点少许,取下膜翳为效。(《

详见百科词条:猪胰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1:14:32 共94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三因》卷十一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麝香绵灰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2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麝香绵灰散 1 拼音

shè xiāng mián huī sǎn

2 《三因》卷十一 21 方名

麝香绵灰散

22 组成

寒蚕绵(烧灰)半两,麝香半钱(别研)。

23 主治

腹虚胀满,朝缓暮急,服诸药不愈,恶风,不能宣泄,彭彭鼓胀。

24 麝香绵灰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匕,浓煎薄荷汤调下,酒服尤佳,不拘时候。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令匀。

26 附注

一法有干漆,炒大烟出,量虚实用之,虚则不可用。

古籍中的麝香绵灰散 《圣济总录》:[卷第九十八诸淋门]气淋

去滓温服不拘时。治气淋结痛不通,绵灰散方好白绵(四两烧灰存性研)麝香(研半分)上二味和匀,每服二钱匕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诸血门]唾血(附论)

,每服二钱,食后,用白绵灰散治劳伤肺经,咯血吐血,诸方不愈。绵灰(三钱)麝香(少许)青黛(三钱)蛤

《圣济总录》:[卷第六十八吐血门]吐血

米十四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治吐血、咯血。绵灰散方。新绵(一两烧灰)黄明胶(炙令燥)黄柏(去粗

《普济方》:[卷二百十四小便淋秘门]气淋

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绵灰散治气淋。结痛不通。好白绵(四两烧灰)麝香(少许)上和匀。每服二钱。

《普济方》:[卷一百八十八诸血门]吐血(附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