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简介 他信仰…… 主要成就……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康熙简介 他信仰…… 主要成就……,第1张

中文名称: 康熙

又名: 爱新觉罗·玄烨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清代

民族: 满族

生卒年: 1654—1722

相关事件: 尼布楚条约

相关人物: 努尔哈赤 吴三桂 皇太极

生平简介

康熙(1654年-1722年),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二代皇帝。在位时间是(1661-1722)。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于景仁宫,为表世祖顺治帝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时年八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遇必隆、鳌拜四大臣共辅政,年号康熙。

康熙六年(1667年)亲政。八年,年仅十六岁的康熙暗结内大臣索额图等人智捕鳌拜,夺回大权。亲政后,宣历水停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又奖励垦荒,益蜀免粮,任用靳辅,陈潢治理黄河,规定“额外添丁,永不加赋”;设立南书房掌标票拟圣旨,加强皇权;又平定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了尚之信,靖南王耿继茂之子耿精忠长达八的三藩之乱,派兵攻入台湾;平事实上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又巡行东北,两面三刀次发起东准克萨反击战,沉重打击沙俄势力,派索额图、佟国纲赴尼布楚与沙俄谈判侵略边境问题,得前确定黑龙江流域的广大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的原则,签定《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发展。他一生苦研儒学,表倡程永理学、开博学鸿儒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同时,屡兴文字狱,残酷镇压反清思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死于畅春园,葬于清东陵之景陵。享年六十九岁,在位六十一年,庙号清圣祖。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在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康熙皇帝在清朝十二帝(包括入关前的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中子女最多,子35人、女20人,共计55人。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康熙帝还一位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

康熙六年(1667年)亲政。八年,年仅十六岁的康熙暗结内大臣索额图等人智捕鳌拜,夺回大权。亲政后,宣历水停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又奖励垦荒,益蜀免粮,任用靳辅,陈潢治理黄河,规定“额外添丁,永不加赋”;设立南书房掌标票拟圣旨,加强皇权;又平定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继茂之子耿精忠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派兵攻入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又巡行东北,发起对雅克萨的反击战,沉重打击沙俄势力,派索额图、佟国纲赴尼布楚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确定黑龙江流域的广大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的原则,签定《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发展。他一生苦研儒学,提倡程朱理学、开博学鸿词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同时,屡兴文字狱,残酷镇压反清思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死于畅春园,葬于清东陵之景陵。享年六十九岁,在位六十一年,庙号清圣祖。

信仰

以下是康熙写的《十架颂》:

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

五千鞭鞑寸肤裂,六尺悬垂二盗齐。

惨恸八埃惊九品,七言一毕万灵啼。

康熙也许是最了解基督教的一个中国皇帝。从以上这首他所作的一首《十架颂》七言诗,便可见一斑。若不是对圣经新约的四本福音书十分熟悉,是绝对写不出这么一首奇巧而又准确的叙事史诗的。

另一方面,这首《十架颂》也显出康熙的杰出文才。在短短五十六字之内,竟包含了由一至十、百、千、万数目;又有寸、尺、丈量度!但最难得的还是康熙对耶稣基督在最后的晚餐过后直到上十字架的受苦历程描述的历历如在眼前;并且,除了对史实有准确的记实描述以外,字里行间竟盈溢着殷殷慕孺之情。康熙身为一代上国之君,愿意如此虚心接受西方宣教士所传之道理至此地步,确属非常难能可贵之至!

从以上这首"十字架颂"的内容看来,康熙应是曾详细考查过耶稣生平的。最可能的就是南怀仁曾给康熙上过查经班。并且是甚为详细的为他讲解;而康熙本已是天纵奇才,而又极认真学习,结果才能整理出思路纹理极清楚而又能抒发出本身情怀的"十架颂"来。康熙还有另一首流传下来的神学诗:

森森万象眼轮中,须职由来是化工。

体一何终而何始?位三非寂亦非空。

地堂久为初人闭,天路新凭圣子通。

除却异端无忌惮,真儒若个不钦崇?

首二句说明万象原由于神的造化大功、可说是康熙对创造论的认识。接下来又指出真神原为万有之始终,而本身又是无始无终,巧妙的以一个问题道出来。论到三位一体的神学,康熙的那句“体一何终而何始?位三非寂亦非空。”可说是创下中国诗论神学的绝句!第三段论始祖遗留下来的原罪以及圣子后来所开创的救恩新活路,也以极简炼的二句话,对仗工整,形像活泼的描述出来,可说是十分难能可贵!末了二句只为显示皇帝也对圣教表钦崇之意,反没什么特别之处。

备注:

“四衙”指耶稣被捕后历经四轮审讯

“三背”指彼得在鸡叫二次以前三次不认主

“九品”九为阳数之最大数,皇帝多用以附会为自己的位称,如“九五之尊”;在此乃康熙指着自己说的。

“七言”指耶稣在十架上所说的七句话,即“十架七言”

成就

一、少年亲政,计擒鳌拜

二 、果断决策,平定三藩

三、统一台湾,底定海疆

四、击败“罗刹”,缔结和约

五、亲征漠北,出兵安藏

六、改善经济,安定民生

七、重视文教,进用文立

八、尊孔崇儒,勤政好学

九、注重科学,应用实际

康熙成了中国追求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

《康熙字典》、《全唐诗》和《古今图书集成》特点分别为:《康熙词典》作为我国古代字书的集大成者具有以下特点:收字多,字之别体、俗写均录,字体似而音义异者编为。功用价值:首先,收字多,超越以往所有字典, 再次,它差不多将每字不同义项都列举出来,而且每一义项多引用初见于某古籍的例句,这些是本字黄显著特色之一,无疑对读者助益颇大。《全唐诗》特点和功用价值:收诗的数量众多。功用价值:对于研究我国唐代历史,文化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古今图书集成》特点:既经也史,是子也是集。功用价值:内容丰富,广纳百川。

《全唐诗(套装共25册)》共收录整个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是迄今为止古典诗歌总集中篇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它对于研究我国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无疑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但是,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在编纂上还是存在着诸如误收、漏收、作家作品重出、编次不当、文字舛误等问题。为满足读者阅读与研究的需要,对《全唐诗(套装共25册)》做一定的修订增补,加以重印,是十分必要的。

清史稿原文 论曰: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

孔夫子旧书网卖的古书康熙字典是真品。孔夫子旧书网不卖假货,保证真货,还做出承诺,假一赔十。清代光绪康熙字典相关商品,,出版社,上海同文书局,出版社:上海同文书局,出版时间:1887。

有收藏价值。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当中,康熙四年外科大成古籍善本是最稳定的板块,古籍善本的价格始终比较平稳,呈稳步上升趋势。古籍图书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智慧、历史和创造,是伟大文明的一部分,担负着国家、民族传承文明与凝聚精神的使命。

儒家经典,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如老子庄子自然是没少读过,除了传统的国学,佛学,二十四史,唐宋诗词,自然科学,如几何原本等自然是在其一生中没少阅读过的,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不满足于传统经典,对当时新兴的学问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康熙对西方文化也感兴趣,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并颇有著述。康熙帝是历代帝王中对科学最重视、最感兴趣的一位。

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后世称呼为康熙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扩展资料

为政举措——文化

尊儒右文

康熙强调兴礼教,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下诏说:“盛治之世,余一余三。盖仓廪足而礼教兴,水旱乃可无虞。比闻小民不知积蓄,一逢歉岁,率致流移。夫兴俭化民,食时用礼,惟良有司是赖。”康熙自幼就对儒家学说充满浓厚兴趣,认为“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倦”。

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二月,他在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中,明确宣布他要将治统与道统合一,以儒家学说(尤其是程朱理学)为治国之本。

他曾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

《骈字类编》、《子史精华》、《朱子全书》、《大清一统志》、《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

-爱新觉罗·玄烨

大清圣祖仁皇帝,姓爱新觉罗氏,名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为中国历史上的明君之一。

康熙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之子。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1722年12月20日)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

终年六十九岁。

在位六十一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早期生活

康熙即位时只有8岁,是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第三子。

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登基仪式。

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九年(1670年)从顾命大臣鳌拜手中夺回权力,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政绩

1673年,因为康熙在削藩问题上处置不当,导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抗清朝 ,其他二藩相继响应,三藩之乱最终在1681年被完全扑灭,但是国家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康熙采纳了大学士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在1683年出兵攻克台湾。

从1690年至1697年多次击败准噶尔和噶尔丹,史称三征噶尔丹。

在雅克萨战役,康熙派遣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成功驱逐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收复了雅克萨城(现俄罗斯联邦斯科沃罗丁诺)和尼布楚城(现俄罗斯联邦涅尔琴斯克)。

他在京师东北的热河营建了避暑山庄,将其作为蒙古、 、哈萨克等部王公贵族觐见的场所,但是也为清朝大规模的修建皇家园林开了先河,增加了人民的痛苦。

康熙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

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

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爱新觉罗玄烨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

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

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重视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优遇。

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

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

康熙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

康熙还褒封道教白云观方丈王常月,并依于门下。

康熙对西方文化也十分感兴趣,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颇有著述。

对基督教也很有好感,后来康熙逐渐发现罗马教廷试图过多的干预清朝的政治,并且皇子皈依基督后以此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遂开始有所 天主教,但是,康熙在推广西方学术上无所作为,且对内部实施残酷的文化思想高压,从而使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康熙自幼习武,精于骑射 。

多伦会盟他开硬弓命中很远的靶子令到场的蒙古王公惊骇不已 ;每每围场狩猎康熙总是所获野兽甚多。

头天晚上还在作几何证明题,第二天一早尽兴驰骋以至累垮两三匹马,足见康熙精力旺盛,康熙曾经自称一天打死了三百只兔子,可见其对自身武力的自诩(今天人民也非常怀疑,以弓箭在一天内猎杀如此之多的兔子,是否可能)。

康熙在 后在名义上开放了海禁但是不久有继续,后来此政策持续了整个清朝历史(利用“文字狱”这种残酷的方式打击了江南一带的汉族学者,从而导致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很长的黑暗时期。

例如康熙五十年发生过戴名世的南山案文字狱事件。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文武双全,既精通传统文化,又涉猎西方科学;既能上马左右开弓,御驾亲征击退噶尔丹,又能治国安邦善于管理。

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诛灭在台湾的汉族政权,显示了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另一方面,康熙有着过人的政治眼光和手腕,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 。

康熙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以条约确保了国家在黑龙江的领土不被侵犯;康熙还特别重视教育,包括自己子女,奠定了持续100多年的“康雍乾盛世”。

正是由于康熙一人高超的能力使得清朝国家机器高效运转。

康熙被清朝称呼为中国封建历史上“千古一帝”。

晚年

康熙标榜仁政,晚年倦勤,导致官吏贪污,吏治败坏。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侵贪户部内仓银六十四万余两,牵连的官吏多达一百十二人。

康熙说“朕反复思之,终夜不寐,若将伊等审问,获罪之人甚多矣”。

最后只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则勒限赔款。

康熙末年社会矛盾在日趋激化,有江苏无锡县人刘三因县令李牧残酷成性,聚数百人于山中反抗,后被捕。

评价

有专家指出,清朝中后期国力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这跟康熙晚年的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4]史学家史景迁批评康熙有三:一是皇位继位的纠葛有点进退失据;二是康熙虽喜爱西学,任用耶稣会士,并允传教,但对西方并不信任,因而有礼仪之争以及导致雍正的禁教;三是康熙以轻徭薄赋自豪,以此彰显盛世,但其永不加赋的政策按耕地面积缴固定税金,与人口无关,于是人口虽增,亦不加赋,为康熙的继承者造成财政困难。

另外,梁启超、邵力子等人认为,康熙在位时对西方科技很感兴趣并且还掌握了很多,但他却严禁自己之外的人学习,因为他担心先进的西方科技一旦传开,将会极大的动摇以骑射起家的满清的统治,据传教士张诚(J FGerbillon)的日记,康熙不准传教士在有 和蒙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自今以后,若不遵利玛窦规矩,断不准在中国住,必逐回去”。

而此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衰落。

梁启超说,康熙的科学是用来打击他人的一个工具,“就算他不是有心窒塞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

历史小说家高阳则说康熙有两大缺点,一是在传位问题上,始终犹豫不决;二是“好名”,而且好与臣下争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