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出版社的《四书五经》最权威
四书五经(全三册)-宋.元人注-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511
常用古籍版本目录
一行居集-(清)彭绍升撰-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904
二程集-(宋)程颢、程颐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817
人物志译注-柏原译注-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
人物志-(魏)刘邵撰-(北魏)刘昞注 任继愈断句-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9
十三经注疏(全四十册)- - -中华书局-195712
十三经注疏校记-孙诒让撰-雪克辑点-齐鲁书社-19839
习学记言序目(全二册)-(宋)叶适撰- -中华书局-197710
大众白话易经-秦磊编撰- -三秦出版社-19916
大同书-(清)康有为撰-周振甫、方渊点校-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68 19599
大学.中庸.论语-(宋)朱熹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
大易辑说-(元)王申子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大戴礼记解诂(十三经清人注疏)-(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 -
大戴礼记解诂(十三经清人注疏)-(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中华书局-19833
大戴礼记校补-(清)孙诒让撰-雪克点校-齐鲁书社-19881
仁学-(清)谭嗣同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11
六十四卦经解-(清)朱骏声撰- -古籍出版社-19586
劝学篇.劝学篇书后-(清)张之洞等撰-冯天瑜、肖川点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7
太玄经(诸子百家丛书)-(汉)扬雄撰-范望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1
太玄校释-(汉)扬雄撰-郑万耕校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
孔丛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战国)孔鲋撰-汪晫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
孔丛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诸子百家丛书)-(战国)孔鲋撰-汪晫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1
孔记集解(十三经清入注疏)-(清)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92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撰- -中华书局-19589
孔子集语.文中子中说-孙星衍辑-王通撰 阮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3
孔子家语-(魏)王肃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
孔子家语-(魏)王肃撰-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孔子家语(诸子百家从书)-(魏)王肃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9
孔子家语疏证-(清)陈士珂辑- -上海书店影印-19871
无何集-(清)熊伯龙撰- -中华书局-19799
王弼集校释(全二册)-(魏)王弼撰-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19808
王廷相集(理学丛书)(全四册)-(明)王廷相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899
长兴学记-康有为撰-陈汉才校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
长兴学记.桂学答问.万木草堂口说(康有为学术撰作选)-康有为撰-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883
东莱博议-(宋)吕祖谦撰- -岳麓书社-198810
东坡易传-(宋)苏轼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11
东西均-(明)方以智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1
乐育堂语录-(清)黄裳讲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北溪字义(理学丛书)-(宋)陈淳撰-熊国祯、高流水点校-中华书局-19838
古书疑义举例五种-(清)俞樾等撰- -中华书局-19561
古尊宿语录-(宋)赜藏主编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l991
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汉)魏伯阳撰-(清)仇兆鳌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
叶适集(全三册)- -刘公纯、王孝鱼、李哲夫点校-中华书局-196112
四书读本(全二册)-王缁尘讲述- -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6
四书集注-(宋)朱熹撰- -岳麓书社-19853
四书集注-(宋)朱熹撰- -巴蜀书社-19862
四书集注-(宋)朱熹撰-陈戍国标点-岳麓书社-19876
四书集注(全二册)- - -中华书局-19578
四书集注(大学、中庸、上论、下论、上孟、下孟)- - -上海沈鹤记书局-1951
四书今译-夏延章等译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9
四书评-(明)李贽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5
四书全译-刘俊田等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2
四书全译-张以文译注- -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5
四书五经-陈戍国点校- -岳麓书社-19917
四书五经(全三册)- - -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19887
四书五经(全三册)-宋.元人注-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511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注- -上海书店-19871
四书章句集注(孔子文化大全)-(宋)朱熹撰- -齐鲁书社-19887
四书章句集注(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宋)朱熹撰- -中华书局-198310
四书章句集注(一函六册)-(宋)朱熹撰- -齐鲁书社-19895
四存编-(清)颜元撰-王星贤标点-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7519599
札记今注今译(全二册)-王梦鸥注译- -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19885
正蒙注译-喻博文注译-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4
汉上易传-(宋)朱震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11
白虎通德论(诸子百家丛书)-(汉)班固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1
白话菜根谭-(明)洪自诚撰-多人校释-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6
白话论语- - -天津市古籍书店-19903
白话四书-黄朴民等注译- -三秦出版社-199011
白话四书-黄朴民等注译- -三秦出版社-1991
白话注解四书(中国传统语言文化普及丛书)-杨春霖、郗政民主编-郗政民校勘-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3
白话易经-南怀瑾、徐芹庭译注- -岳麓书社-19882
白话易林-(汉)焦延寿原撰-申必华等译-三秦出版社-19916
白话易林-(汉)焦延寿原撰-申必华等译-三秦出版社-19906
礼记-陈澔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3
礼记集说(全二册)-(元)陈澔撰- -巴蜀书社-19893
礼记集说(三函二十四册)-(清)郑元庆编撰- -文物出版社影印-198610
礼记正义校勘记(全二册)-潘宗周撰-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610
仲氏易-(清)毛奇龄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伊川易传.易翼传-(宋)程颐、郑汝谐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1
关学编(理学丛书)-(明)冯从吾撰-陈俊民、徐兴海点校-中华书局-19879
刘子集校-(梁)刘勰撰-林其锬、陈凤金集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0
刘子校注(四川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丛刊之二)-(北齐)刘昼撰- -巴蜀书社-19884
吕祖全书-(唐)吕岩撰-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9
朱舜水集(全二册)- -朱谦之整理-中华书局-19818
朱子家训-朱柏庐原撰-李牧华注解-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3
朱子语类(全八册)-(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63
论语话解- - -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l9907
论语集辑(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程树德撰-程俊英、蒋见元点校-中华书局-19908
论语今译-毛子水译- -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2
论语今译-唐满先译注- -江西人br> 癯霭嫔-198212
论语名句选译-周越等编撰-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1
论语浅解(中国古代文化要览小丛书)-钱逊撰- -北京古籍出版社-198810
论语疏证-杨树达撰- -科学出版社-19553
论语注(康有为学术撰作选)-楼宇烈整理- -中华书局-19841
论语注疏.孝经注疏(附校勘记)-(魏)何晏等注-(唐)李世民注(宋)邢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8619623
论语正义-(清)刘宝楠撰-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6
论语正义-(清)刘宝楠撰- -中华书局-19589
论语正义(全二册)(十三经清人注疏)-(清)刘宝楠撰-高流水点校-中华书局-19903
论衡-(汉)王充撰-陈蒲清点校-岳麓书社-19918
论衡-(汉)王充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9
论衡(诸子百家丛书)-(汉)王充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1
论衡集解-刘盼遂撰- -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77 19599
论衡举正-孙人和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论衡校释(附刘盼遂集解)(全四册)(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黄晖撰- -中华书局-19902
论衡校释(吴检斋遗书)-吴承仕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
论衡注释(全四册)-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小组- -中华书局-197910
两汉三国学案-(清)唐晏撰-关东民点校-中华书局-198612
伯牙琴-(宋)邓牧撰-张岂之、刘厚祜标点-中华书局-19599
何心隐集-(明)何心隐撰-容肇祖整理-中华书局-19609
初潭集(全二册)-(明)李贽撰- -中华书局-197412
吴廷翰集-(明)吴廷翰撰-容肇祖点校-中华书局-19842
困知记-(明)罗钦顺撰-阎韬点校-中华书局-1991
困知记(理学丛书)-(明)罗钦顺撰-阎韬点校-中华书局-19908
宋元学案(全四册)-(清)黄宗羲原撰-全祖望补修 陈金生、梁运华点校-中华书局-198612
宋本周易注疏(全二册)-(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康)孔颖达等撰-中华书局影印-19888
张居正集(第一册)-张舜徽主编-吴量恺等校注-荆楚书社-19879
张三丰全集-(明)张三丰撰-方春阳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12
张太岳集-(明)张居正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2
张载集-(北宋)张载撰- -中华书局-19788
张子正蒙注-(清)王夫之撰- -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69 195912
张子正蒙注-(清)王夫之撰- -中华书局-19759
李觏集-(宋)李觏撰-王国轩点校-中华书局-19818
李卫公问对浅说(中国古代兵法通俗读物)- -吴如嵩、王显巨编-解放军出版社-19875
李卫公问对校注- -吴如嵩、王显臣校注-中华书局-19836
杨氏易传-(宋)杨简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评析本白话世说新语颜氏家训- -本书编委会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1
近思录集注-(清)江永注- -上海书店影印-1987
陆九渊集-(宋)陆九渊撰-钟哲点校-中华书局-19801
陈亮集(全二册)-(宋)陈亮撰-邓广铭点校-中华书局-19878
陈确集(全三册)-(清)陈确撰- -中华书局-19794
陈献章集(全二册)(理学丛书)-(明)陈献章撰-孙通海点校-中华书局-19877
周礼.仪礼.礼记- -陈戍国点校-岳麓书社-19897
周礼今注今译-林尹注译-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2
周礼正义(全十四册)-(清)孙诒让撰-王文锦、陈玉霞点校-中华书局-198712
周易-(宋)朱熹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3
周易稗疏.易图明辨(四库易学丛刊)-(清)王夫之、胡渭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本义-(宋)朱熹注- -天津市古籍书店-19883
周易本义-(宋)朱熹撰-王昭洲点校-三秦出版社-19898
周易本义.书经集传-(宋)朱熹撰- -巴蜀书社-19894
周易补注-陈树楷撰- -天津市古籍书店-198812
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后蜀)彭晓等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6
周易传义附录-(宋)董楷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大传今注-高亨撰- -齐鲁书社-19798
周易大传新注-徐志锐撰- -齐鲁书社-19866
周易古经今注-高亨撰- -上海书店-1991
周易古经今注-高亨撰- -中华书局-19578
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高亨撰- -中华书局-19843
周易会通-(元)董真卿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陈德述整理-巴蜀书社-19915
周易集解-(唐)李鼎祚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11
周易集解-李鼎祚撰- -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6
周易集解(全二册)-孙星衍编撰- -成都古籍书店影印-19887
周易集说.读易举要-(宋)俞琰等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集注-(明)来知德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今注今译-南怀瑾、徐芹庭注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4
周易窥余-(宋)郑刚中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11
周易秘义-黎子耀撰-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8
周易浅述(全四册)(四库全书选辑)-(清)陈梦雷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5
周易全译(中国历代名撰全译丛书)-徐子宏译注-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周易尚氏学-尚秉和撰- -中华书局-19805
周易述-(清)惠栋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外传-(清)王夫之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627
周易玩辞-(宋)项安世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消息(一函十册)-(清)纪磊编撰- -文物出版社-198610
周易注疏-(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 陆德明音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1
周易注疏(一函六册)(古逸丛书三编)- - -中华书局影印-1986
周易要义(山左名贤遗书)-(清)宋书升撰-张雪庵校点-齐鲁书社-19886
周易爻变义蕴-(元)陈应润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周易义海摄要-(宋)李衡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911
周易译注-黄寿棋、张善文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
周易正文(一函六册)(嘉业堂丛书)-(唐)孔颖达等撰- -文物出版社影印-19827
周易正义(附校勘记)-(魏)王弼、魏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
周敦颐集-(宋)周敦颐撰-陈克明点校-中华书局-1991
呻吟语.菜根谭-(明)吕坤撰-(明)洪自诚撰-岳麓书社-19912
国朝汉学师承记(附国朝经师经义目录.国朝宋学渊源记)-(清)江藩撰-钟哲整理-中华书局-198311
国学概论-章太炎讲演-曹聚仁记录-巴蜀书社-19877
孟子微.礼运注.中庸注(康有为学术撰作选)-康有为撰-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879
孟子通译-陈器之译注- -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5
孟子选讲-刘鄂培编撰- -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
孟子选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战国)孟柯撰-刘聿鑫、刘晓东译注-巴蜀书社-198810
孟子注疏(附校勘记)-(汉)赵岐注-(宋)孙囗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
孟子译注(全二册)-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601
孟子字义疏证-(清)戴震撰-何文光整理-中华书局-196112
孟子正义-(清)焦循撰-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6
孟子正义(人二册)-(清)焦循撰- -中华书局-195710
孟子正义(全二册)(十三经清人注疏)-(清)焦循撰-沈文倬点校-中华书局-198710
孟子-(宋)朱熹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
孟子今译- -刘方元译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8
学记今译-顾树森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7
学记评注-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
学记释义-刘震编撰-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11
学记注译评-张应宗、张守基撰-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12
学记译述-傅任敢撰- -新知识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新1版-195712 19629
学易笔谈(附三种)-(清)杭世骏撰- -天津古籍书店-198812
尚书引义-(清)王夫之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627
帛书周易校释-邓球柏撰-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11
明儒学案-(海王村古籍丛刊)-(清)黄宗羲撰-中国书店影印-199010
明道编-(明)黄绾撰-刘厚祜、张岂之标点-中华书局-19599
明儒学案(全二册)-(清)黄宗羲撰-沈芝盈点校-中华书局-198510
明夷待访录-(清)黄宗羲撰- -古籍出版社-195512
易汉学易例-(清)惠栋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易经释疑-沈子复撰- -学苑出版社-199012
易林注-(汉)焦延寿撰-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12
易小传.周易通解(一函七册)-(宋)沈该、(清)卞斌编撰- -文物出版社-198610
易书诗礼四经正字考.论语注(一函三册)-(清)钟麟等编撰- -文物出版社影印-1991
易数钩隐图.大易象数钩深图.易图通变.易筮通变-(宋)刘牧撰 (元)张理撰 (宋)雷思齐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1
易图明辩-(清)胡渭撰-王易等整理-巴蜀书社-1991
易学启蒙-(宋)朱熹撰- -中国书店影印-19919
易原.复斋易说-(宋)程大昌、赵彦肃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易纂言.易纂言外翼-(元)吴澄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法言义疏-()汪荣宝撰- -中国书店影印-19916
法言义疏(全二册)(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汪荣宝撰-陈仲天点校-中华书局-19873
经法(马王堆汉墓帛书)-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 -文物出版社-19765
经解入门-江藩编注-方国瑜校点-天津市古籍书店影印-19906
经学历史-(清)皮锡瑞撰-周予同注释-中华书局-195912
经学通论-(清)皮锡瑞撰- -中华书局-195410
经学系传谱-(清)赵灿撰-杨永昌、马继祖标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7
诚斋易传-(宋)杨万里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述学(附:校勘记,遗文抄)(全二册)-(清)汪中撰- -四川人民出版社-1957
思辨录辑要(一函六册)-(明)陆世仪撰-(清)张伯行辑-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19879
思问录.俟解-(清)王夫之撰-王伯祥点校-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69 19599
春秋董氏学(康有为学术撰作选)-楼宇烈整理- -中华书局-19907
春秋董氏学(康有为学术撰作选)-楼宇烈整理- -中华书局-1991
春秋繁露-(汉)董仲舒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9
春秋繁露(全三册)(大字本)-(汉)董仲舒撰-(清)凌曙注-中华书局-19759
胡宏集(理学丛书)-(宋)胡宏撰-吴仁华点校-中华书局-19876
荀子-(战国)荀况撰-(唐)杨倞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9
荀子集解(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战国)荀况撰(清)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89
荀子简释-(战国)荀况撰-梁启雄撰-古籍出版社-195611
荀子简释-(战国)荀况撰-梁启雄撰-中华书局-19831
荀子简注-(战国)荀况撰-章诗同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7
荀子新注-(战国)荀况撰-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注-中华书局-19792
荀子诂译-(战国)荀况撰-杨柳桥撰-齐鲁书社-19852
訄书-章炳麟撰-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3
退溪书节要-(朝鲜)李滉撰-张立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适可斋记言-(清)马建忠撰-张岂之、刘厚祜点校-中华书局-19604
原本周易本义 朱文公易说-(宋)朱熹撰-朱鉴编- -
原善.孟子字义疏证-(清)戴震撰-章锡琛标点-古籍出版社-19567
晁错集注释-(汉)晁错撰-《晁错集》注释组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6
校雠通义-(清)章学诚撰-刘公纯标点-古籍出版社-195612
盐铁论-(汉)桓宽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6
盐铁论-(汉)桓宽撰-张之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
盐铁论(诸子百家丛书)-(汉)桓宽撰-张之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0
盐铁论读本-(汉)桓宽撰-郭沫若校订-科学出版社-19576
盐铁论简注-马非百注释- -中华书局-198410
盐铁论校注-(汉)桓宽撰-王利器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4
盐铁论校注(全二册)(增订本)-(汉)桓宽撰-王利器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312
盐铁论要释-杨树达撰- -科学出版社 中华书局新1版-19571219639
盐铁论札记-王佩诤编撰- -商务印书馆-19586
袖珍本四书集注-(宋)朱熹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10
袖珍本四书集注-(宋)朱熹撰-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诸天讲(康有为学术撰作选)-康有为撰-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91
诸天讲(康有为学术撰作选)-康有为撰-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904
读四书大全说(全二册)-(清)王夫之撰- -中华书局-19759
读易会通-丁寿昌撰- -成都古籍书店影印-19887
贾谊集-(汉)贾谊撰-上海人民出版社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6
康南海政史文选-沈茂骏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11
康有为早期遗稿述评-黄明同、吴熙钊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5
康子内外篇(外六篇)(康有为学术撰作选)-康有为撰-楼宇烈整理-中华书局-19888
推易始末.春秋占筮书.易小帖(四库易学丛刊)-(清)毛奇龄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梁启超选集-梁启超撰-李华兴、吴嘉勋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11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撰- -中华书局-195410
清懦学案(海王村古籍丛刊)-(清)徐世昌撰- -中国书店影印-19909
清儒学案(全八十册)-徐世昌编- -中国书店-1959
章太炎全集(三)-章炳麟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19847
续焚书-(明)李贽撰- -中华书局-195912
船山师友记-罗正钧纂- -岳麓书社-19829
船山全书(第九册)-(明)王夫之撰-船山全书编辑委员会编校-岳麓书社-19897
船山全书(第七册四书训义上第八册四书训义下)-(明)王夫之撰- -岳麓书社-1991
船山全书(第一、二、十册)-(明)王夫之撰-《船山全书》编辑委员会编校-岳麓书社-198812
船山全书第七册:四书训义上-(清)王夫之撰- -岳麓书社-19908
菜根谭-(明)洪应明撰-杜守华、吴晓明佼注-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1
菜根谭-(明)洪应明撰-毛毳、宗君注译-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2
菜根谭-(明)洪应明撰-李牧华注解-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4
菜根谭-(明)洪应明撰-张风点校-三秦出版社-19886
菜根谭(白话注释)-(明)洪应明撰-郗政民注译-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3
菜根谭(处世修养篇)-(明)洪应明撰-汪乾初校-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4
菜根谭(新编)-(明)洪应明原撰-张熙江整理编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1
菜根谭注释-(明)洪应明撰-王同策注释-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9
菜根谈-(明)洪应明撰-梅伯春注释-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4
菜根谈-(明)洪应明撰-袁庭栋校注-巴蜀书社-19891
黄书.噩梦-(清)王夫之撰-王伯祥点校-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69 19599
御纂周易折中-(清)李光地等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御纂周易折中(一函十册)-(清)李光地撰- -学术期刊出版社影印-19888
景宋本礼记正义(四函廿四册)- -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5
温公易说.横渠易说-(宋)司马光、张载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1
焚书-(明)李贽撰- -中华书局-19613
焚书.续焚书-(明)李贽撰-夏剑钦校点-岳麓书社-1991
焚书.续焚书-(明)李贽撰- -中华书局-19751
焚书.续焚书(古典名撰普及文库)-(明)李贽撰-夏剑钦校点-岳麓书社-19908
焦氏易材注-尚秉和注- -中国书店影印-19907
焦氏易诂(一函四册)- - -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1986
童溪易传-(宋)王宋传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1
新定三礼图(全二册)-(宋)聂崇义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56
新论-(汉)桓谭撰-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
新序今注今译-卢元骏注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6
新学伪经考-(清)康有为撰- -古籍出版社 中华书局-19563 19599
新语.潜夫论-(汉)陆贾撰-(汉)王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
新语.潜夫论(诸子百家丛书)-(汉)陆贾、王符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09
新语校注(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王利器撰- -中华书局-19868
潜夫论-(汉)王符撰-(清)汪继培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
潜夫论笺-(汉)王符撰-(清)汪继培笺 彭铎校正-中华书局-19794
潜夫论笺校证(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汉)王符撰-(清)汪继培笺 彭铎校证-中华书局-19859
潜书-(清)唐甄撰- -古籍出版社-195512
潜书注-(清)唐甄撰-《潜书》注释组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9
戴东原集(附年谱一卷,札记一卷)(全六册)-(清)戴震撰- -四川人民出版社-1957
稷下钩沉-张秉楠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5
颜氏家训集解-(北齐)颜之推撰-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8
颜氏学记-(清)戴望撰-刘公纯标点-中华书局-195812
颜元集(全二册)(理学丛书)-(清)颜元撰-王星贤等点校-中华书局-19876
薛瑄全集-(明)薛瑄撰-孙玄常等点校-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8
戴震集-(清)戴震撰-汤志钧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
戴震全集(第一册)-(清)戴震撰-戴震研究会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4
戴震文集-(清)戴震撰-赵玉新点校-中华书局-1991
戴震文集- -赵玉新点校-中华书局-198012
参考资料: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第4集《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第5集《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第6集《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第7集《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第8集《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第9集《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第10集《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第11集《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第12集《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第13集《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第14集《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第15集《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第16集《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第17集《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第18集《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第19集《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第20集《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第21集《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第22集《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本片要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第23集《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第24集《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第25集《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第26集《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第27集《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第28集《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第29集《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第30集《皇甫谧浪子回头》
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第31集《李白铁杵磨成针》
李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天天在山中打猎玩耍。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边遇见一位白发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她干什么?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可以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后,李白顿时领悟,于是在山中好好学习,成为了大诗人。
第32集《李晟练成神箭手》
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
第33集《陆游书巢勤学》
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第34集《白居易诗进长安》
少年时代的白居易已经在家乡小有“诗名”,在父亲的鼓励下他来到长安开始求学之路。为了得到大诗人顾况的指导,白居易费尽周折。他的谦虚和诚恳最终打动了顾况,他的诗文也得到了顾况的嘉许,白居易的名字从此在长安城中流传开来。
第35集《刘勰佛殿借读》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第36集《宋应星买书》
明朝大科学家宋应星,从小勤奋学习,在《梦溪笔谈》的影响下,写成《天工开物》一书。《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性的科学巨著,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写作《天工开物》之前,宋应星却与《梦溪笔谈》,发生了一个很好玩的故事!
第37集《阎若璩口吃成大器》
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第38集《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第39集《欧阳修借阅典籍》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第40集《蒲松龄草亭路问》
这个故事讲述了,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第41集《孔丘学琴》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学者和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多才多艺,学问渊博。在中国的教育史和中国文化史上,一直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名人”的行列之中,孔子的名字同样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孔丘小时候学琴,有一个十分好看的故事。
第42集《贾逵隔篱偷学》
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他可以不顾一切。本片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故事,正是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孟柯改过勤学》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宋濂冒雪访师》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第45集《纪晓岚知错改过》
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纪晓岚小时候既聪明又顽劣,很为自己吟诗作对的天赋而骄傲,对学堂里的先生也不放在眼里,上课时常常迟到、开小差。为了教育纪晓岚,石先生花费了不少心思,而纪晓岚也终于领悟到先生的苦心,从此开始发奋努力。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杜甫全集
作者: 杜甫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1996-11
页数: 326
定价: 196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2521371
在哪儿能够借到这本书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9)
吉林省图书馆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杜甫全集》,高仁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
有关杜甫诗的详细情况,可以访问《杜甫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6%C5%B8%A6&fr=ala0;
《杜甫吧》首页有:《杜甫的诗》的链接网址;《全唐诗免费下载》网址,其中包括杜甫诗1400多首,只有诗、没有注释;等。杜甫吧有许多杜甫诗的研究、讨论、注释、赏析等精品帖文。
《杜甫全集》目录:
前言
卷一 古诗五十五首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送高三十五书记
赠李白
游龙门奉先寺
望岳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李邕
同前
玄都坛歌
今夕行
货交行
兵车行
高都护骢马行
天育骠骑歌
白丝行
秋雨叹三首
叹庭前甘菊花
醉时歌
醉歌行
赠卫八处士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示从孙济
九日寄岑参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饮中八仙歌
曲江三章章五句
丽人行
乐游园歌
[氵美]陂行
[氵美]陂西南台
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
夏日李公见访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夜听许十损诵诗爱而有作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沙苑行
骢马行
去矣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悲陈陶
悲青坂
哀江头
哀王孙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卷二 古诗四十二首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晦日寻崔戢李封
雨过苏端
喜晴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述怀一首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
防御判官
塞芦子
彭衙行
北征
得舍弟消息
徒步归行
玉华宫
九成宫
羌村三首
逼仄行赠毕曜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洗兵马
留花门
病后遇王倚饮赠歌
湖城东通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欢散因为醉歌
阌乡姜七少府设[鱼会]戏赠长歌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
李[雩阝]县丈人胡马行
义鹘
画鹘行
瘦马行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夏日叹
夏夜叹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立秋后题
卷三 古诗七十八首
贻阮隐居
遣兴三首
昔游
幽人
佳人
赤谷西崦人家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
寄赞上人
太平寺泉眼
梦李白二首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
遣兴五首
遣兴五首
遣兴五首
前出塞九首
后出塞五首
别赞上人
万丈潭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
发秦州
赤谷
铁堂峡
盐井
寒硖
法镜寺
青阳峡
龙门镇
石龛
积草岭
泥功山
凤凰台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发同谷县
木皮岭
白沙渡
水会渡
飞仙阁
五盘
龙门阁
石柜阁
桔柏渡
剑门
鹿头山
成都府
卷四 古诗三十七首
石笋行
石犀行
杜鹃行
赠蜀僧闾丘师兄
泛溪
题壁画马歌
戏题画山水图歌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戏为双松图歌
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徐卿二子歌
病柏
病橘
枯棕
枯楠
丈人山
百忧集行
戏作花卿歌
入秦行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大雨
溪涨
戏赠友二首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喜雨
渔阳
黄河二首
天边行
大麦行
苦战行
去秋行
述古三首
卷五 古诗五十六首
观打鱼歌
又观打鱼
越王楼歌
海棕行
姜楚公画角鹰歌
相从歌赠严二别驾
光禄坂行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陈拾遗故宅
谒文公上方
奉赠射洪李四丈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过郭代公故宅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短歌行
短歌行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山寺
棕拂子
桃竹杖引
寄题江外草堂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丹青引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
严氏溪放歌行
南池
发阆中
寄韩谏议
忆昔二首
冬狩行
自平
释闷
赠别贺兰[钅舌]
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
阆山部
阆水歌
三绝句
草堂
四松
水槛
破船
营屋
除草
扬旗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莫相疑行
别蔡十四著作
卷六 古诗五十三首
杜鹃
客居
客堂
石砚诗
水阁前霁奉简严云安
赠郑十八贲
三韵三篇
青丝
近闻
蚕谷行
拆槛行
引水
古柏行
缚鸡行
负薪行
最能行
寄裴施州
郑典设自施州归
柴门
贻华阳柳少府
雷
火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因论壮年乐事戏呈元二十一曹长
牵牛织女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
赠李十五丈别
西阁曝日
课伐木并序
园人送瓜
信行远修水筒
槐叶冷淘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催宗文树鸡栅
园官送菜并序
上后园山脚
驱竖子摘苍耳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
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
稽竖子阿段往问
阻雨不得归[氵襄]西甘林
雨
雨二首
晚登[氵襄]上堂
又上后园山脚
雨
甘林
雨
种莴苣并序
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
卷七 古诗四十九首
八哀诗并序
赠司空王公思
故司徒李公光弼
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王进]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写怀二首
可叹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往在
昔游
壮游
遣怀
同元使君春陵行并序
春陵行有序 元结
贼退示官吏有序 元结
李潮八分小篆歌
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
听杨氏歌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王兵马使二角鹰
狄明府
秋风二首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
虎牙行
锦树行
赤霄行
前苦寒行二首
后苦寒行二首
晚晴
复阴
夜归
寄柏学士林居
奇从孙崇简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别李义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
君不见简苏[彳奚]
赠苏四[彳奚]
寄薛三郎中
大觉高僧兰若
卷八 古诗四十五首
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忆昔行
魏将军歌
北风
客从
白马
白凫行
朱凤行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夜闻簪篥
发刘郎浦
别董[廷页]
送重表侄王[石水]评事使南海
咏怀二首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上水遣怀
遣遇
解忧
宿凿石浦
早行
过津口
次空灵岸
宿花石戍
早发
次晚洲
望岳
湘江宴钱裴二端公赴道州
清明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别张十三建封
暮秋枉裴道州手礼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奉赠李八丈判官
岁晏行
八日寄社二拾遗 高 适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夫人之受生,貌异音殊,若乐愚智,尊卑寿夭,无非三势,业理使之然。) 夫天道性命,圣人所希言也。虽有其旨,难得而详。然校之古今,错综其纪,乘乎三势,亦可以仿佛其略。何以言之?荀悦云:“凡三光(议曰:三光,日月星也。)、精气变异,此皆阴阳之精也。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政失于此,而变见于彼,不其然乎?”
(文王问太公曰:“夫人主动作举事,有祸殃之应,鬼神之福乎?”太公曰:“有之。人主好重赋敛,大宫室,则人多病瘟,霜露杀五谷;人主好畋猎,不避时禁,则岁多大风,禾谷不实;人主好破坏名山,壅塞大川,决通名水,则岁多大水伤人,五谷不滋;人主好武事,兵革不息,则日月薄蚀不息,太白失行。”文王曰:“诚哉!”)
今称《洪范》咎征,则有尧、汤水旱之灾;消灾复异,则有周宣云汉宁莫我听!《易》称:“积善余庆。”则有颜、冉短折之凶。善恶之报,类变万端,不可齐一,故视听者惑焉。
(太史公曰:“《书》称:‘天道无亲,尝与善人。’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回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餍而早夭。天之报施善人,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余甚惑也。)
尝试言之:孔子曰:“死生有命。”又曰:“不得其死。”又曰:“幸而免”者,夫死生有命,其正理也;不得其死,未可以死而死也;幸而免者,可以死而不死也。此皆性命三势之理也。(昔虢太子死,扁鹊治而生之,扁鹊曰:“我非能生死人者,我能治可生者耳。”然不遇扁鹊,亦不生矣。若夫膏肓之病,虽医和不能治矣。故曰:死生有命,其正理也;不得其死,未可以死而死也;幸而免者,可以死而不死也。此荀悦论性命三势之理也。
扬子《法言》云:或问:“寿可益乎?”曰:“德。”或问曰:“回、牛之行德矣!何不益也?”曰:“德故尔。如回之残,牛之贼,焉得寿?”曰:“残贼或寿。”曰:“彼妄也,君子不妄也。”)
推此以及教化,亦如之。人有不教化而自成者,有待教化而后成者,有虽加教化而终不成者,故上智与下愚不移,至于中人则可上可下(议曰:《传》云:“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之以祸。”此可上可下者。)。推此以及天道,则亦如之。
灾祥之应,无所疑焉。故尧汤水旱,天数也。(议曰:夫阴静阳动,天回地游,太一算周,成百六之厄,太岁数极,为一元之灾。必然之符,不可移也。故《传》曰:“美恶周必复。”又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言必定也。故曰天数。汉时公孙弘则不然,以为尧遭洪水,使禹治之,未闻禹之有水也。若汤之旱,则桀余烈。桀纣行恶,受天之罚。禹汤积德,以王天下。因此观之,天无私亲。顺之和起,逆之害生。此天文、地理、人事之纪。观公孙弘所言,以为德感水旱,非天数也。一家之谈,非为正论。)
《洪范》咎征,人事也。(议曰:《传》云:“祸福无门,唯人自招。”谓立事以应休咎,故曰人事。)
鲁僖霪雨,可救之应也。周室旱甚,难变之势也。(议曰:孔子云:“祭如在。”言祭法在精诚也。语曰:“应天以实,不以文言。”上天不以伪动也。《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古语曰:“土性胜水,掬壤不可以塞河;金性胜木,寸刃不可以残林。”《传》曰:“小惠未孚,神勿福也。”此言善少不可以感物也。今雩祭是同而感应异者,或谓仁甚少,而求福甚多。或徒设空文,精诚不至。故不同也。)
颜冉之凶,性命之本也。(议曰:秦伯问于士鞅曰:“晋大夫其谁先亡?”对曰:“其栾氏乎?”秦伯曰:“以其汰乎?”对曰:“然栾黡汰虐已甚,犹可以免。其在盈乎!”秦伯曰:“何故?”对曰:“武子之德在人,如周人之思召公焉!爱其甘棠,况其子乎?栾黡死,盈之善未能及人,武子所施没矣,而黡之怨实彰,将于是乎?”在后世一年,晋灭栾氏。由是观之,黡虽汰虐,以其父武子之德,身受其福;盈虽贤智,以其父黡之汰虐,遂遇于祸。然则祸之与福,不在我之贤虐矣。
范晔曰:“陈平多阴谋,而知其后必废;邴吉有阴德,夏侯胜识其当封及子孙。终陈掌失侯,而邴昌绍国,虽有不类,不可致诘。其大致归于有德矣。袁安、窦氏之间乃情,帝室引义雅正,可谓王臣之烈。及其理楚狱,未尝鞠人于脏罪。其仁心足覃平后昆。子孙之盛,不亦宜乎?”
由是观之,夫陈平、邴吉及袁安之后,衰与盛乃在先人之德,又不在我之得失矣。虞南曰:“夫释教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惠,与夫仁、义、礼、智、信,亦何殊?故盖以所修为因,其果为报。人修此六行,皆多不全,有一缺焉,果亦随灭。”是以鬷明丑于貌而惠于心。赵壹高于才而下于位,罗裒富而无义,原宪贫而有道,其不同也,如斯悬绝。兴丧得失,咸必由之。由是言之,夫行己不周则诸福不备,故吉凶祸福不得齐也。故世人有操行不轨而富寿者矣,有积仁洁行而凶夭者矣。今下士庸夫,见比干之剖心,以为忠贞不足为也;闻偃王之亡国,以为仁义不足法也。不亦过乎?)
《易》曰:“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言其异也;“兼三才而两之。”言其同也。故天地之道,有同有异。据其所以异,而责其所以同,斯则惑矣。守其所以同,而求其所以异,则取弊矣。迟速、深浅,变化错乎其中,是故参差难得而均也。天、地、人、物之理莫不同之。故君子尽心焉、尽力焉,以邀命也。
(议曰:孙卿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理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惑,则天不能祸;背道而妄行,则天不能吉。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若星坠、木鸣,天地之变,怪之,可也;畏之,非也。唯人妖,乃可畏也。何者?政险失人,田荒稼恶,籴贵人饥,道有死人,夫是之谓人妖也。政令不明,举措不时,本事不理,夫是之谓人妖也。礼义不修,外内无别,男女,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日至,夫是之谓人妖也。三者错乱,无安国矣。”其说甚迩,其灾甚惨。《传》曰:“万物之妖,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也。”墨翟曰:“古之圣王,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而劝之为善;发宪令以教诲,明赏罚以助劝。若此则乱者可使理,而危者可使安矣。若以为不然,昔者桀之所乱,汤理之;纣之所乱,武王理之。此世不渝而人不改,上变政而人易教。则安危治乱,在上之发政也。岂可谓有命哉?”
昔梁惠王问尉缭曰:“吾闻黄帝有刑德,可以百战百胜,其有之乎?”尉缭曰:“不然。黄帝所谓刑德者,以刑伐之,以德守之,非世之所谓刑德也。世之所谓刑德者,天官、时日、阴阳、向背者也。黄帝者,人事而已矣。何以言之?今有城于此,从其东西攻之,不能取;从其南北攻之,不能取。此四者,岂不得顺时乘利者哉?然不能取者,何也?城高池深,兵战备具,谋而守之。由是观之,天官、时日不若人事也。天官之阵曰:背水阵者,为绝军;向阪阵者,为废军。武王之伐纣也,背漳水,向山之阪,以万二千击纣之亿有八万,断纣头,悬之白旗。纣岂不得天官之阵哉?然而不胜者,何也?人事不得也。黄帝曰:‘先稽己智者,谓之天子。’以是观之,人事而已矣。”
按:孙卿、墨翟、尉缭之说,言吉凶祸福在于人矣。周公诫成王曰:“昔殷王中宗,治人祗惧,弗敢荒宁,享国七十年。其在高宗,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享国五十九年。其在祖甲,爰知小人之衣食,能保惠于庶人,弗侮鳏寡,享国卅有三年。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惟耽乐之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三、四年。呜呼!嗣王其鉴于兹。”
《史记·陈世家》曰:“陈,舜后也。周武王封之陈。太史公云:舜之德,至矣。禅于夏,而后世血食者,历三代。及楚灭陈,而田氏得政于齐,卒为建国,百世不绝。”《南越传》云:“越虽蛮夷,其先岂尝有大功德于人哉!何其久也?历数代,尝为君主,勾践一称伯。盖禹之烈也。”又曰:“郑桓公友者,周厉王之少子也。幽王以为司徒,问于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吾欲南之江上,何如?’对曰:‘昔祝融为高辛火正,其功大矣。而其于周,未有兴者。楚,其后也。周衰,楚必兴,兴非郑之利也。’公曰:‘周衰,何国兴?’对曰:‘齐、秦、晋、楚乎!夫齐,姜姓,伯夷之后也。伯夷佐尧典礼。秦,嬴氏,伯翳之后也。伯翳佐舜,怀柔百物。及楚之先,皆尝有功于天下。而武王封叔虞于唐,其地阻险,以此有德。若周衰,并必兴矣。’”
按:周公、马迁、太史伯之谈,言兴亡、长短,必依德矣。此略言其本而不语其详。尝试论之曰:命也者,天之授也;德也者,命之本也。皇灵虽阴骘下人,定于冥兆。然兴亡、长短,以德为准。若德修于曩,则命定于今。然则今之定命,皆曩之德也明矣。夫命之在德,则吉凶祸福不由天也;命定于今,则贤圣、鬼神不能移也。故君子尽心焉、尽力焉,以邀命也。此运命之至也。)
《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之谓矣。
(议曰:夫吉凶由人,兴亡在德。
本文2023-08-07 02:59:3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8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