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盖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天盖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经穴缺盆的别名·天盖 31 天盖的别名 32 出处 33 穴名解 34 所属部位 35 缺盆穴的定位 36 取法 37 穴位解剖 371 层次解剖 372 穴区神经、血管 38 缺盆的功效与作用 39 主治病症 310 刺灸法 3101 刺法 3102 灸法 311 配伍 312 文献摘要 4 经穴天鼎的别名·天盖 41 天盖的别名 42 出处 43 穴名解 44 所属部位 45 天鼎穴的定位 46 取法 47 穴位解剖 471 层次解剖 472 穴区神经、血管 48 天鼎穴的功效与作用 49 主治病症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4102 灸法 411 配伍 412 文献摘要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天盖 1 拼音

tiān gài

2 英文参考

Quēpén ST 12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经穴缺盆的别名·天盖

天盖为经穴别名,即缺盆穴[1][2]。出《针灸甲乙经》。

穴位 缺盆 汉语拼音 Quepen 罗马拼音 Chuehpen 美国英译名 Broken Basin 各

号 中国 ST12 日本 12 法

国 莫兰特氏 E12 富耶氏 E12 德国 M12 英国 S12 美国 St12

缺盆为经穴名(Quēpén ST 12)[3]。出《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别名天盖、尺盖。属足阳明胃经[3]。缺即亏缺,盆是器皿名称,该穴在锁骨上窝,形如破缺之盆,故名缺盆[3]。主治咳嗽气喘,喘息,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咳嗽,唾血,胸中热,胸满,胸闷,瘿气,肩臂疼痛及上肢麻痹,喉痹,瘿瘤,上肢麻痹或挛急,颈肿,胸膜炎,膈肌痉挛,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肩部软组织病变等。

31 天盖的别名

天盖(《针灸甲乙经》),尺盖[4]。

32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缺盆各一。

33 穴名解

缺即亏缺,盆是器皿名称,该穴在锁骨上窝,形如破缺之盆,故名缺盆[3]。

缺,亏缺、缺损之义。《说文》:“盆,盎也。”《急就篇》“盎,大腹而敛口:盆,敛底而宽上。”缺盆即指颈下巨骨(亦名“上横骨”,即今之所谓“锁骨”)上凹陷处,以其形缺陷如盆,故名缺盆(今名“锁骨上窝”)。《金针梅花诗钞》缺盆条:“肩下有窝如盆缺,横骨中央缺盆穴。”穴当锁骨上窝,是处形如破盆状。《新正考》有:“缺盆象其骨间皮肉,凹下如盆。”穴当其中,因名缺盆。[4]

34 所属部位

胸[5]

35 缺盆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缺盆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6][7]。

缺盆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胸正中线旁开4寸处[8]。

缺盆位于颈外侧区,锁骨上大窝,锁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正坐或仰卧取穴[3]。

缺盆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缺盆穴的位置

缺盆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缺盆穴的位置(肌肉)

缺盆穴的位置(骨骼)

36 取法

正坐仰靠,在乳中线上,锁骨上窝中点处取穴。

缺盆位于颈外侧区,锁骨上大窝,锁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正坐或仰卧取穴[3]。

正坐仰靠位,当锁骨上窝之中点,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凹陷中取穴[9]。

37 穴位解剖

缺盆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气管前筋膜、臂丛。上方有颈横动脉。分布著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臂丛的锁骨上部。皮肤由颈丛锁骨上中间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颈外静脉及面神经颈支支配的颈阔肌。该处由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肩胛舌骨肌和锁骨之间形成锁骨上窝。窝底的浅层有颈外浅静脉穿颈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深层有臂丛,锁骨下动、静脉及胸膜顶和肺尖。

3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锁骨与斜方肌之间→肩胛舌骨肌(下腹)与锁骨下肌之间→臂丛[3]。

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7]。

3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内侧支和颈外静脉分布;深层有臂神经丛和锁骨下动脉经过,并有面神经颈支分布;再深层有胸膜顶或锁骨下静脉[7]。

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臂丛的锁骨上部;上方有颈横动脉通过[8]。

38 缺盆的功效与作用

缺盆有宽胸利膈,止咳平喘的作用。

缺盆有清咽利膈、散结止痛的作用[3]。

盆之为物而不藏,水火燥湿无所不可,如胃、三焦、大小肠、胆之经络内外循行,多由此出入,即犹贮而不藏也。惟刺则三分,灸则三壮,以其内近肺脏,不宜太过,非如溪谷渊泉之可深入也。因以本穴用宜浅取,使术者心存盆盂之念,先发戒慎之思也。能治喘满胸热,但后人守针刺不宜太深之戒,多不取此。[4]

39 主治病症

缺盆穴主治咳嗽气喘,喘息,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咳嗽,唾血,胸中热,胸满,胸闷,瘿气,肩臂疼痛及上肢麻痹,喉痹,瘿瘤,上肢麻痹或挛急,颈肿,胸膜炎,膈肌痉挛,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肩部软组织病变等。

缺盆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7]。

缺盆主要用于治疗胸肺、上肢疾等疾患:如咳嗽、唾血、喘息、缺盆中痛、胸闷、瘰疬、瘿气、咽喉肿痛、肩臂疼痛及上肢麻痹等[3]。

缺盆主治咳嗽,气喘,缺盆中痛,胸部满闷,喉痹,瘰疬,瘿瘤等[8]。

缺盆穴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热,胸满;上肢麻痹或挛急;缺盆中痛,瘰疬,颈肿,咽喉肿痛[9]。

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

其它:膈肌痉挛,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肩部软组织病变。

310 刺灸法 3101 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3][7]。

直刺或斜刺03~05寸[8][9],局部有胀痛感[9],可向上臂放散[9]。

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可向上臂放散。

注意:不可深刺[8],以免发生气胸。《类经图翼》:“孕妇禁针” 。

3102 灸法

可灸[3]。

艾条灸5~10分钟[8]。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311 配伍

缺盆配膻中、巨阙,有宣肺止咳的作用,治咳嗽[9]。

缺盆配天突、中府,治缺盆中痛[9]。

缺盆配水突、气舍,治咽肿[9]。

312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泻胸中之热。

《黄帝内经素问》: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

《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热也。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针灸甲乙经》:肩痛引项,寒热,缺盆主之。寒热沥适,胸中满,有大气,缺盆中满痛者死,外溃不死,肩引项不举,缺盆中痛,汗不出,喉痹,咳嗽血,缺盆主之。腰痛不可俯仰,先取缺盆,后取尾骶,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刺太深,令人逆息。

《针灸大成》:主息奔,胸满喘急,水肿,瘰疬,喉痹,汗出,寒热,缺盆中肿,外溃则生。胸中热满,伤寒胸热不已。

《类经图翼》:孕妇禁针。

4 经穴天鼎的别名·天盖

天盖为经穴别名。即天鼎[4]。

穴位 天鼎 汉语拼音 Tianding 罗马拼音 Tienting 美国英译名 Heavenly Vessel 各

号 中国 LI17 日本 17 法

国 莫兰特氏 GI17 富耶氏 德国 DI17 英国 Li17 美国 LI17

天鼎为经穴名(Tiāndǐng LI17)[1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天顶、天盖、天项。属手阳明大肠经[10]。天即天空,指上而言,鼎为古代炊器,颈部以上形似鼎,穴在颈部,相当于鼎足之处,故名天鼎[10]。主治咽喉肿痛,喉痹,吞咽困难,扁桃体炎,喉头炎,舌骨肌麻痹,声带疾患,暴喑,气梗,喉中痰鸣,梅核气,瘰疬,瘿气,甲状腺肿,颈淋巴结核等。

41 天盖的别名

天顶(《针灸资生经》),天盖[4],天项[4]。

42 出处

《针灸甲乙经》:天鼎,在颈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一寸五分。

43 穴名解

天即天空,指上而言,鼎为古代炊器,颈部以上形似鼎,穴在颈部,相当于鼎足之处,故名天鼎[10]。

天,有巅义,至高无上。鼎,三足两耳,是古代宝器和烹调炊具,其形上有两耳,下有三足。人之颈后正中大椎处有一突起,形似一足。人腰以上为天,头颈之位高,在颈项之穴,每以天名之。该穴处两面各有颈肌突显,形成三足之势。头圆在上像天,因而名之,并喻为吸入天气的贵重门户。鼎乃宗庙重器,虽处尊贵之位,而无显赫之功,常在封闭,故本穴又名“天盖”。[4]

44 所属部位

颈[4]

45 天鼎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天鼎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连线中点[6][11]。

天鼎位于颈外侧,扶突穴下1寸,胸锁乳突肌后缘;或于扶突穴与缺盆穴连线之中点处取穴(《医宗金鉴》)[2]。另说“在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一寸五分。”(《针灸甲乙经》);“在项缺盆直扶突,气舍后一寸陷者中。”(《太平圣惠方》);“在颈缺盆置(直)扶突后一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扶突后寸半,合人迎后三寸;一法迳取结喉旁开四寸五分”(《循经考穴编》)[2]。

天鼎位于颈部,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后缘。正坐,微仰头取穴[10]。

天鼎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天鼎穴的位置

天鼎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天鼎穴的位置(肌肉)

天鼎穴的位置(骨骼)

46 取法

天鼎位于颈部,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后缘。正坐,微仰头取穴[10]。

正坐位,头微侧仰,喉结旁开3寸,约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扶突直下1寸,横平水突,当胸锁乳突肌后缘处取穴[12]。

47 穴位解剖

天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后缘、臂丛神经。皮肤由颈丛的锁骨上神经分布。在皮下筋膜有颈阔肌和颈前浅静脉,颈阔肌受面神经的颈支支配,颈前浅静脉是锁骨下静脉的属支。针经皮肤、皮下组织的浅层,由胸锁乳突肌后缘,达深部的臂丛的神经根融合和分支的干、股部。胸锁乳突肌由脑神经副神经支配。

4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后缘→斜角肌间隙[10]。

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椎前筋膜[11]。

4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颈横神经分布;深层有臂神经丛经过,并有其分支、面神经颈支和颈升动脉分布[11]。

布有锁骨上神经,正当颈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处,深层为膈神经,并有颈外浅静脉通过[2]。

48 天鼎穴的功效与作用

天鼎有清利咽喉,理气散结的作用。

天鼎有利咽喉,调气机作用[10]。

按“鼎”字之义,功在水火。养生家借此寓其调和水火之意。本穴功在调和,不事克伐。凡消大患于无形,而有裨于社稷者,谓为调和鼎鼐。本穴主治暴喑、气梗、咽肿、喉痹、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等诸股火证之有碍于喉咽者,取此穴以通畅之。[4]

49 主治病症

天鼎穴主治咽喉肿痛,喉痹,吞咽困难,扁桃体炎,喉头炎,舌骨肌麻痹,声带疾患,暴喑,气梗,喉中痰鸣,梅核气,瘰疬,瘿气,甲状腺肿,颈淋巴结核等。

天鼎穴主治咽喉肿痛、暴喑、气梗、梅核气、瘰疬[11]。

天鼎主要用于口、咽等疾患:如暴瘖、气梗、喉痹、咽肿、吞咽困难、扁桃体炎、喉头炎、舌骨肌麻痹、声带疾患及瘰疬、瘿气等[10]。

天鼎主治暴喑气哽,咽喉肿痛,瘿气,瘰疬等[2]。

天鼎主治咽喉肿痛,暴喑,喉中痰鸣,瘿气,瘰疬[12]。

针灸不常取用天鼎穴[4]。

五官科系统疾病:甲状腺肿,喉炎,舌骨肌麻痹症;

其它:颈淋巴结核,扁桃体炎。

410 刺灸法 4101 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10][11],局部酸胀,针感向咽喉放散。

直刺05~1寸。[2]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并向咽喉放散[12]。

4102 灸法

可灸[10][11][12]。

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2]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411 配伍

天鼎配间使,有宁心利窍作用。治失音[10]。

天鼎配照海治慢性咽炎[10]。

天鼎配合谷、承浆、太溪洽初期声带麻痹[10]。

天鼎配曲池、膈俞,治喉痹[12]。

天鼎配合谷、廉泉、太溪、天突,治咽喉肿痛[12]。

天鼎配合谷、承浆、天容,治喑哑[12]。

天鼎配气舍、膈俞,有清热利咽,消肿止痛作用,主治咽喉痹哽噎,咽肿不得息,食饮不下。

4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暴喑气哽,喉痹咽痛不得息,食饮不下,天鼎主之。

《针灸大成》:主暴喑气梗,喉痹嗌肿,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

《备急千金要方》:天鼎、气舍、膈俞,主喉痹哽噎咽肿不得消,食饮不下。

沈照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中国)

饮用水水质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饮用水水质也是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多数学者所公认的与环境有关的主要地方病有以下几种: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与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上述地方病的发生大多与病区的水土环境,特别与地下水的水质有直接的关系。

1 克山病(Keshan epidemic)

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病变、心肌坏死为主要症状的非特异性心肌病,也称特发性心肌肥大病。1935年冬季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生急性暴发流行,人群大批死亡,引起重视,因病因不明,故称为“克山病”。之后数十年,相继在我国16个省区发现此病。从此病的地域分布看,大致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东北起自大、小兴安岭的黑龙江省,西南达横断山脉的澜沧口和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关于该病的成因有两种看法:

(1)生物病因说,认为该病是由于某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特别引起人们注意的是病毒感染;

(2)非生物病因说,通常称为水土病因,其中又分为两种:①中毒性因素,主要指环境中含有亚硝酸盐或某种有机物;②元素缺乏因素,主要指硒缺乏、钼缺乏或镁缺乏等。尤以低硒环境的影响受到最广泛的关注,已证实在我国存在一个低硒的生态区带,与大部分的克山病区的分布基本吻合,故多数学者认为环境低硒是克山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施加亚硒酸钠(Na2SeO3)预防取得显著效果。

但有些病区还不能单纯用缺硒来解释,如据云南楚雄克山病防治所报道,该省克山病流行病区的昭通,土壤、粮食、人发、血液中硒的含量与非病区水平相当,认为发病与硒高低关系不大;四川省毛尔盖、卡龙等地虽属低硒地区,但未见克山病发生;另据河北省张家口地方病防治所报道,该地区克山病流行区植物性食品硒含量高于全国主要病区相应样品的硒含量,且也临近非病区对照无明显差异,但却发现病区饮用水(地下水)中镁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地下水为软水或极软水,故认为该病区主要是缺镁所致。经动物(大白鼠)对照试验,全部用镁剂的预防但动物未发现心肌损害病变,在此研究基础上,对病区的饮用水中添加一定量的镁剂(MgCl2),经过较长的预防效果观察,克山病人的康复率达到667%,说明镁在克山病防治上的作用。

我们关注过地下水(作为饮用水)中的Mg和Cr的含量与某地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病)发病率的关系。研究区是山西省运城盆地,其南面是著名的高山深盆地型运城盐湖,该地区数千平方千米的地下水中Mg2+和Cr的含量偏高,第四系浅层水(60m左右)Mg2+含量440mg/L左右,Ca2+170mg/L左右,第四系深层水(300m左右)Mg2+含量55mg/L左右,Cr含量在002~005mg/L(在地下一定深度还原环境以Cr3+为主),地下水中Cr达到此水平是原生地质环境现象。无独有偶,运城人民医院的医学研究人员发现,该区冠心病发病率在全国可能是最低的,对比国内一些城市或地区冠心病患病率在631%~172%,国内冠心病发病率一般为646%,而运城地区的发病率仅为141%,原因不明。我们认为,运城地区冠心病发病率之低,与该地区水土环境中的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有一定关系。美国著名的医学博士施罗德曾指出,北美的冠心病死亡率高,人体组织中Cr含量低,非洲人中冠心病死亡率低,人体组织中含Cr量高,这表明Cr与冠心病死亡率呈反比关系。为此,我们认为,无论是克山病还是其他地域类心肌病,由于其地球化学环境的特异性,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2 大骨节病(Big condyle epidemic)

我国大骨节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5省区,已查明300多个县有该病发生。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朝鲜北部山区也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在我国,该病主要分布在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一条宽带内,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及向平原过渡的地带,与克山病分布有些相似,故有人称之为姊妹病。

该病主要分布于低硒地带,病区饮用水、土壤、粮食中Se含量明显偏低,病区人群处于低Se营养状态。经人群补Se(亚硒酸钠片)取得较好效果。但有人认为除低Se环境外,还有其他环境因子与缺Se复合共同致病。

饮用水中含有机物(organic compounds)和镰刀菌毒素(falciform germ)。多数病区饮用水中富含有机质(腐殖酸)、且矿物质贫乏。

有研究认为,致病因子主要是通过病区生产的粮食进入人体。微生物学检查发现病区粮食受镰刀菌侵染严重。

3 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hypothyroid tumescence)和地方性克汀病(Endemic keting epidemic)

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俗称大脖子病,我国古籍中称为“瘿”,它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遍布世界各地。它主要是环境中缺乏元素碘引起的,且与饮用水中碘含量低于5μg/L(5ppb)时地甲病发病率很高,地甲病患者的下一代可能是地方性克汀病患者,其主要表现是呆、小、聋、哑。

地甲病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除上海市外,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其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山区多于丘陵地带,丘陵地带多于平原地区,这与碘元素易淋失以及碘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有关。

石灰岩地区,饮用水为HCO3-Ca水,尽管供应加碘盐,但钙与碘形成难溶化合物碘钙Ca(I5O3)2,可能抑制人体对碘的有效吸收,看来,石灰岩地区地甲病的防治还有一个碘的生物有效性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一些省区又相继发现了碘致甲状腺肿,有人称之为高碘甲状腺肿,主要是作为饮用水的地下水中碘含量高了,有的高达每升几百微克的碘,甚至超过1000μg/L。迄今发现的高碘地下水分布区有新疆的奎屯、山西的孝义(山间盆地)、渤海湾的滨海地区、山东省的古黄河河口平原以及华北平原的中部和东部,已涉及到几十个县,第四系深层、浅层地下水均有含碘高的地区。

据我们对邯郸市东部肥乡、广平、鸡泽、永年、馆陶等县60余口深浅井的水样测试,碘含量在每升几十微克至600μg/L之间。例如,据地方卫生部门调查,肥乡县崔庄中学和小学发病分别高达455%和428%,已大大超过患病率5%为病区的划分界限。我们专门对村中饮用水井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碘为155μg/L,总硬度5855mg/L(以CaCO3)计,TDS947mg/L,Sr2+397mg/L,F-083mg/L,pH729;村南井水的碘含量为240μg/L,其他组分相近。

这又引起两个问题,一是饮用水中碘对甲状腺肿的流行的上限阈值是200~300μg/L还是更低一点?适宜的含量是多少?另一个问题是,钙、镁、锶等碱土金属是否对碘的吸收起到干扰作用?这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看来,在对缺碘地甲病和适量补碘对少年儿童智力生长发育极为重视的情况下,也应该加强对高碘饮用水引起的甲状腺肿的研究。

4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

地方性氟中毒也是一种古老的地方病,是由于元素氟摄入过量而中毒,轻者患氟斑牙(斑釉齿),重者患氟骨症,甚至丧失劳动能力,是危害极大的一种地方病。此种地方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广,遍及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在我国20个省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尤以北方分布范围最广,而南方则是斑状分布,据估计约有07亿~08亿人受到氟中毒威胁。我国的地方性氟中毒主要为饮水型的,氟中毒的流行程度与饮用水含氟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一般而言,水氟越高(我国规定饮用水氟含量不得超过1mg/L),饮用的时间越长,病情就越严重。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地下水作为重要或惟一供水水源,而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均有含氟过高的。

虽然一般规律是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率随饮用水(地下水)中氟含量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但在一些地区发现“低发病(指氟骨症)”和“高氟低发病”的异常现象。据我们调研,河北省临漳县大多数氟骨症发病率高的村落地下水含氟量为12~20mg/L;相反,一些地下水含氟量高达24~28mg/L的村落却未见氟骨症病例或者发病率极低。这种异常情况在山西省中部的和顺地区也有发现,和顺地区饮用水含氟量普遍低于1mg/L,平均值在02~03mg/L,属于北方的低氟水区,该区粮食中氟含量也不高,但类似“氟骨症”的发病率却出奇的高,达694%。

据我们对河北省南部一些县的调查,发现氟中毒病区的地下水中毒性微量元素铍(亲石、亲骨性元素)的含量偏高,达到(4~15)×10-9。此含量当前苏联和联邦德国规定的饮用水标准Be为02×10-9的几十倍。据说,有一种“铍性佝偻病”,类似于氟骨症中的佝偻病状,是否由于铍中毒作用?或与氟中毒的复合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5 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c Poisoning)

相对前述的地方病,可以说是一种发现时间不久的地方病,系环境中砷(其中砒霜As2O3是重要的含砷矿物)经人体摄入过多而导致的慢性砷中毒病症。

迄今国内外所发现的地方性砷中毒大多是由于饮水水源含砷过高所致,我国规定饮水砷不得超过005mg/L,也有燃烧高砷煤(贵州)污染中毒的。如阿根廷科尔瓦多地区井水砷达到09~34mg/L,墨西哥北部某些地区,智利的安托法加斯塔,日本等均有高砷水,1989年在泰国南部发现砷中毒流行,浅层地下水中砷最高达9mg/L;印度的砷中毒病区也是1987年发现,病区面积34×104km2,有100万人呈现饮用水含砷中毒症状,目前砷中毒人数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Challrabartyetal,1987;Aswathanarayana,1997)。

地方性砷中毒在我国发现较晚,20世纪60年代台湾报道该岛西南海岸一些地区,如:义和台南县有统计,称之为“乌脚病”,最后导致溃病及坏疽,之后很多方面的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据台湾大学医学院吕锋洲教授(1994)。在“第一届两岸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讨论会”上报道,该区井水中砷含量为085~25mg/L,皮肤癌患病率达106%,并发现井水中有“萤光物质”,即“腐植物质”。经水动物实验,证实“萤光物质”的生物毒性,故认为其不仅与乌脚病病因关系密切,而且和癌症及地方性其他疾病病因有密切关系。

大陆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在新疆北部奎屯地区发现此病,井水中含砷01~085mg/L;1992年内蒙古河套地区发现砷中毒流行,迄今已知病区人口约30万;1994年发现山西大同盆地山阴县、应县9个乡镇为慢性砷中毒病区,病区人口6万,也是长期饮用含砷高的井水所致,如山阴县菜村浅层地下水砷含量为0075~4435mg/L,其中毒的特殊的表症为皮肤色素异常,皮肤过度角化增生变厚,常发生在手足掌面,也有发生在其他部位的(王敬华,1998)。

中国的主要几种地方病与饮用水水质,可能与一些未知的致病因子或致病的复合因子有关,这促使科研人员去追踪研究,以造福地方病区的老百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病与环境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病与环境图集编辑委员会科学出版社,1989

[2]宋广舜等主编环境医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沈照理等编水文地球化学基础地质出版社,1993

从面色看身体内部 健康

通过面色能看出身体 健康 与否?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能的,有的人甚至会以为这是迷信。然而,事实上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中医理论认为,面色与内脏有一定的关系,如白色与肺脏、**与脾脏、红色与心脏、青色与肝脏、黑色与肾脏等,进而认为可以从一个人的面色看出相应脏器的疾病。现代医学也认为,人体的内脏,例如心、胃、肾等都与人脸部的不同部位有特定“联系”,内脏机能的好坏会在人的脸部反映出来。

那么,通过面色如何“知” 健康 呢?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嘴唇干裂

嘴唇出现干燥、脱皮、剥裂现象,表示身体缺乏维生素B族,需要加以补充。

脸色发黄

**主脾,人面萎黄、脾气虚弱、身体消瘦,这表明脾胃不好,消化不良。若面黄如橘子色,则多是黄疸,常见于肝胆病。

粉刺丛生

脸颊出现粉刺,表示饮食必须加以节制,不要暴饮暴食,要多食用帮助身体去毒的食物,如苹果,它对肠胃自净有很大的功效。

鼻子发红

心脏负担过重,应该立即放松、休息,并应该戒烟,少吃含脂肪的食品。另外,食用过多的巧克力和甜食会在鼻尖上形成红色血管,所以可用果仁、水果和酸奶来代替巧克力当零食吃。

脸色苍白

这是由于面部毛细血管痉挛、局部充血不足或者是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所致,是贫血的表现。另外,身体寒冷、惊恐、高血压、大出血、白血病、久病卧床者也可以表现为面色苍白。

脸色黑紫

黑色主肾,面色黧黑,则表明阳虚阴盛。中医认为,肾主水,其在色为黑,面见黑色则病在肾,多为肾阳虚衰,水饮泛滥之相。如果同时出现小便不利,下肢浮肿,或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症,则可能患有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心脏病、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病。

脸色潮红

具体来讲,脸色潮红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前者出现与饮酒、日晒、剧烈运动或情绪活动,如愤怒、害羞等有关;后者主要是发生在由感染引起的高热性疾病,如伤寒、疟疾、肺结核、肺炎等。当然,药物也可以引起脸色潮红,例如服用阿托品等扩张血管的药物,以及大量服用激素后,也会引起脸部暂时潮红的现象。

干燥脱皮

脸上出现黑头粉刺、轻微干燥脱皮现象,表示血液循环不良,可以适度地进行按摩,加强这部分皮肤的血液循环,或是适量补充锌、维生素B2及维生素B6,这对于改善面部皮肤的血液循环,有很大帮助。

脸上长斑

脸上长了斑,除了妊娠期和口服避孕药外,更多时候,反映出一些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疾病,诸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等。中医将成年女性面部色斑称为“肝斑”,并认为肝郁气滞的人易出现面部色斑。也就是说,情绪异常与面部色斑的形成和加重有着直接的关系。

青紫脸色

各种痛症,手脚抽搐都会令面部转青。体内寒气过重者,或出现胃寒,脘腹剧痛,也会导致面色苍白、淡青或青黑。老人或身体过于虚弱者,心力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心血淤阻,也会出现心胸刺痛,脸色紫青现象。小孩惊风,通常会在眉间、鼻柱及口唇四周出现青色。妇女若面带青色,可能是肝强脾弱、少食多怒或月经不调所致。面色青中带红,为少阳病,症状为时冷时热;面青耳赤,多为肝火;面青赤而晦暗,多为郁火。

指甲反映出来的 健康 问题

中医认为,指甲为脏腑气血的外荣,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直接联系,能够充分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这也就是说,通过观察指甲的形状、大小、颜色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基本 健康 状况,甚至看出他潜在的 健康 危机;通过指甲的光泽、纹路、斑点等的变化,则可以推断出身体正在悄悄发生的病变。所以,学会观察指甲,就是学会了一种最为简易的 健康 自测方法。

指甲的纹路与 健康

1.指甲出现絮状白云,是有蛔虫的迹象。

2.指甲出现竖的条纹,多是缺乏维生素的表现。

3.指甲条纹紊乱,并呈现深褐色,是脱水和初期肾虚的反应。

4.指甲出现横纹,可能是心肌梗死的一种征兆,也和麻疹、腮腺炎有关。

5.如果横纹凸起则表示心脏有问题,可能还有肝脏的问题,多缺乏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A等。

6.如果有一条很深的横纹,则表示有过很严重的肠胃疾病。越深就越严重,越浅就越慢性。

7.如果横纹细小而且多,就表示有长期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肠胃炎、结肠炎、胃病等。

指甲的颜色与 健康

1.指甲苍白无色是贫血的征象。

2.白喉、急性肠道传染病与食道异物阻塞的病人的指甲多为蓝色。

3.青光眼患者或黏液性水肿、类风湿性关节炎、偏瘫患者及营养不良者的指甲多为灰色。

4.青色指甲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大叶性肺炎、重度肺气肿病人;癌症患者或中毒者的指甲也常出现青色淤斑。

5.心脏病、血液病人的指甲多为紫色。这表明血液内缺氧或某些成分异常,若紫色与白色交替出现,可见于肢端动脉痉挛症。

6.外伤或甲沟炎症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胃肠息肉综合征者的指甲多为黑色。维生素B12缺乏、黑色素瘤也可能在指甲上出现黑色。

7.指甲为**常见于慢性出血性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肾病综合征与胡萝卜素血症;指甲周围出现**,要警惕恶性黑色素瘤,但长期吸烟或长期服用四环素药物者及老年人也会指甲变黄。

指甲的形状与 健康

1.指甲的尖端平平并且嵌进肉里面的人,比较容易发生神经痛、风湿等疾病。

2.方形指甲的人,体质比较差,虽然没有什么明显的大病,但是很容易成为很多遗传性疾病患者。

3.指甲偏短的人,属于比较容易急躁冲动的性格。这类人的心脏功能先天性相对较弱,比较容易发生从腹部到腰部,以及腿脚等下半身的疾病。

4.指甲偏长的人,性格比较温和不急躁。但是因为先天的体质比较弱,免疫系统较差,很容易患上急性炎症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以及脑部、胸部的疾病。

5.圆形指甲的人,一般来讲体格健壮,很少得病。但遗憾的是这类人对于疾病的反应十分不灵敏,很难自觉出身体的异况,所以,一旦生病,往往就很重。具体来讲,圆形指甲的人最易发生的病是溃疡出血、胰腺炎、心脏功能紊乱甚至癌症。

体毛状况与 健康

体毛是分布在人体表面的毛发的总称,广义的体毛包括头发、眉毛、胡须等。狭义的体毛仅仅代表身体除头部以外的毛发,如阴毛、腋毛、腿毛、胸毛、手毛等。体毛浓密与否与家族遗传、本人体质、雄性激素分泌量皆有关系。此外,体毛也能反映我们的身体 健康 状况。

毛发过多与疾病

毛发过多,即多毛症。如果是全身性的,应首先考虑为内分泌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女性患者可出现胡须、浓眉、腋毛、阴毛、体毛显著增多的现象。其次应考虑是否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睾丸酮所引起,如由这些药物引起,肯定有明确的用药史,停药后多毛现象即可逐渐消失。此外还有特发性多毛症和遗传性多毛症。前者见于女性,用皮质醇或雌激素治疗后可减少多毛现象;后者见于毛孩。

头发状况与 健康

头发是人 健康 的标志和外在表现。俗话说,“强长发,弱长甲”。人的身体 健康 ,身体状况好,头发就会乌黑繁茂,润泽明亮。这个道理有点像植物,土地肥沃,枝叶才能茂盛。反过来讲,一个人头发的好坏,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这个人的 健康 状况。头发好,身体就好。头发早白、枯黄、大量脱落,说明身体内部有问题了,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可以避免体内疾患蔓延。头发疾患是许多疾病的重要症状。如人的心、肝、脾、肺、胃、肾的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理疾病,血液和循环系统疾病,头部皮肤疾病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头发上。头发是身体状况的晴雨表。

五脏之官

眼睛,肝之官

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口,还是反映身体 健康 见证的窗口。也就是说,眼睛不仅是我们观察世界的“取景器”,还是透视身体 健康 的窗口,很多问题都能通过眼底反映出来。更进一步来讲,眼睛能直接反应肝脏的 健康 状况。中医讲:“肝藏血、主筋,开窍于目。”眼睛的位置在全身至高之处,只有气血充足的人,眼睛才能有神。如果某人目光炯炯地盯着你,说明他肝脏好。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通过眼睛的以下反映来判断我们的身体状况。

1.眼白发黄,表示是肝病引起的黄疸现象。

2.眼睛上有红色斑点,表示血液流通不畅。

3.喜欢闭目养神:表示气血不足,肝功能不好。

4.眼睛经常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这是肝脏功能衰弱的先兆。如果按一按肝脏的四周,就会有发胀的感觉。这时除了及时就医外,还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让眼睛太疲劳,有时用眼不当也会影响到肝脏。

鼻子,肺之官

中医认为,鼻属肺系,为肺之门户,为肺窍。《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色白,入通于肺,开窍于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主鼻,在窍为鼻。肺主宣发肃降,肺气清利,则肺之气上注清窍,鼻得清阳充养则窍道顺畅、嗅觉灵敏。”《灵柩·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知香臭矣。”鼻为气道,为肺之门户。鼻道通畅,有助于肺之呼吸顺畅。《仁斋直指》说:“鼻者,清气出入之道路也。阴阳升降,气血和平,一呼一吸,荣卫行焉。”

现代医学也认为,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主要依赖肺的作用。如果肺功能很好,鼻窍一定通畅,嗅觉正常,反之亦然。这是因为肺与鼻子连通,外界的邪气能直接伤害到肺,使它功能失常。另外,中医认为肺为五脏之华盖,也就算五脏的顶盖,只要其他脏腑有病变,病气都会向上熏泛到肺。

这也就是说,鼻子的 健康 和肺的 健康 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肺的病变会引发鼻子的病变;另一方面,鼻子的病变也会引发肺的病变。例如:嗅觉不灵敏,经常咳嗽,甚至有时呼吸困难,这是肺脏功能逐步衰弱的标志。病人首先要注意饮食,戒烟或者控制吸烟量,也不要和经常吸烟的人在一起;还要多吃新鲜瓜果和蔬菜,加强 体育 锻炼,防止肺部合并症发生。再例如:鼻子出血与肺热有关系,人就应该在饮食、生活上尽量避免导致肺热的情形发生。

耳朵,肾之官

耳朵和肾之间也关系密切。中医古籍中,对“肾”与耳的关系多有阐述,诸如“肾主耳”、“肾开窍于耳”、“肾通气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具体来讲,耳是肾在体表的孔窍。听觉是不是灵敏,和肾中贮藏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只有肾精气充足,听觉才会灵敏。耳朵老是嗡嗡作响,声音也听不太清,这是肾功能在逐步衰退的信号,有时还会伴随着脚痛、腰痛、尿频等症状。工作过于劳累的人尤其要注意,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要少饮酒、少吃姜、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另外,双耳最上部的边缘低于双眼,表示肾气不足;耳朵比正常瘦小,表示肾中精气虚、先天不足。

舌头,心之官

中医说:“心开窍于舌”。舌头是心脏在体表的“代言人”。如果心功能正常,舌头会很红润、柔软、运动灵活,否则的话,如果:

1.舌色紫红舌身瘦瘪,表示心阴液不足,体液缺少;

2.舌色淡白而且胖胖的,表示心阳气不足,血液流动迟缓;

3.舌头颜色呈紫暗色或有斑点,表示心血淤阻,血液流动不顺畅;

4.舌体又瘦又薄,颜色缺少光彩,表示心血不足,心肌供血减少;

5.舌头颜色赤红,甚至长期溃疡,表示心火上炙,心脏经络的火气向上蔓延;

6.味觉迟钝,尝不出味道,伴随而来的是心悸、梦多、失眠等症状,这就意味着心脏功能受到了损害。这是操劳过度所致,当口中干涩,舌苔厚重,尝不出食物的滋味时,尤其要警惕,防止心脏发生病变。

口唇,脾之官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我们的饮食、口味与脾功能密不可分。如果口唇颜色红润、食欲很好、口气清新,表明身体 健康 ,脾功能正常。否则的话,如果:

1.仅上唇发白,表示大肠有问题;

2.仅下唇发白,表示胃功能不好;

3.唇色淡白,表示血液缺少,贫血;

4.唇呈紫红色,表示体内血氧不足;

5.口唇干焦枯萎、失去光泽,表示脾虚。

另外,嘴唇感觉麻木,饮食减少,身体日见消瘦,这表明胰脏功能在逐步衰减,这主要是由于饮食失调,饥饱不当所致。由于胰脏不好,便殃及胃,当胃受到损害时,嘴唇就会明显地变得干燥欲裂。这时除了调整饮食外,还要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腻的食品。

男人不育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

1、精子活率低:往往精子活力越低的人,其面色越差,其它症状也明显:头晕眼花、腰酸腿软、胸闷烦躁、睡眠不良等。

2、精液不液化:男人出现精液不液化,阻碍了精子的活动,使精子质量差不成熟,不能产生精子活力,导致出现了不育。症状多因肾功能失调、寒湿所致。

3、贫血:先天不足、后天缺乏补养、久病等都是引起贫血的病因。通常脸色很明显呈:萎黄、苍白;总之,看起来色泽枯燥血气很差;还经常会头晕眼花、吃欲不振、四肢酸软、胸闷、耳鸣、畏寒、失眠、精神欠佳不振。另外,这类患者的精子总数少和精子活力低。

4、死精:患者精子数量少或者是量多而质稀,完全没有精子活率,促使精冷不熟无法致使女方怀孕。造成的原因:一般有先天不足或者后天所伤(自慰、性生活过渡、工作烦劳、久病等);造成患者气弱,心气不足,无力助推血液循行,促使五脏六腑缺乏血液营养滋润,不能发挥正常功能。肾功能失调,肾气不足,形成精子生化不良,血液生成受阻。

正常情况下导致我们血脂高的主要原因是餐饮方面的问题,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餐饮方面的质量也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提高,很多人几乎在24小时之内想吃到任何东西都有可能做得到,而且食物的质量也非常好,经常是很多大鱼大肉组成的豪华餐饮,经常吃这样的食物,虽然让我们感觉非常好,但是对健康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个种类的食物当中所含有的油脂和脂肪非常多,这样的话会直接增加我们患有高血脂的几率,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想要预防或控制高血脂这种疾病的话,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清淡饮食

首先第1点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日常的饮食一定要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多补充一些蛋白质,对于高油、高盐、高脂肪、高糖含量的食物,应该尽量少吃,尤其是街边一些所谓的特色美食,例如麻辣烫,过桥米线,臭豆腐,油炸食品等等,这些食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油脂含量非常高,经常吃这些食物对我们身体十分不利。

2、保持合理的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加速心跳,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身体的新陈代谢频率,强化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功能,对于预防多种慢性疾病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所有慢性疾病患者当中因缺乏运动而导致慢性疾病的大概占百分之八十左右。

3、多喝水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多喝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维持细胞的完整度,而且血液在进入我们身体当中,会直接帮助血管清理多余的毒素和杂质,这样的话会极大限度的降低我们患有高血脂的几率,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应该保持着喝8杯水的习惯,这8杯水大概是2000毫升左右。

血脂高

吃得好了,运动少了,血脂就高了。目前,高血脂症的患者极为普遍,它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及复合性高脂血症,这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对肾脏、末梢循环、胰脏、瘙痒症、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也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高血脂症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与环境、家庭遗传有关。后者由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症、胰腺症等引起。合理的饮食与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脂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有遗传性倾向的高血脂患者,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主要通过调节饮食结构来改善,尽量不吃或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脑子、骨髓、鱼子、贝类、乌贼、鳝等。要常吃多纤维的蔬菜、瓜果,它们含有大量的植物固醇可以抑制胆固醇吸收,起到抗动脉硬化作用。适量或少量饮酒也能降低胆固醇,每日45毫升白酒或90毫升的干红或188毫升的啤酒。对于已有高血脂症的患者,一方面要控制饮食,一方面要进行慢跑等适度运动,通过运动,脂肪中的脂酶活性增加,血脂相应降低,有的患者血脂正常,但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也要控制饮食、积极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

尽管通常能通过合理调节饮食、运动、药物方法来达到降低胆固醇的目的,但这些方法对一些具有顽固性、家族性高血脂的病人有时往往起不到治疗作用。

近来,医学上已出现全血直接吸附血脂系统,采用全封闭式一次性血路管及自体血净化回输,从血液中直接将过多有害血脂去掉。

还可以用于预防高血脂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并能改善冠心病、脑梗塞病变部位的微循环。但是这也不能看做一劳永逸,如不注意运动、不注意饮食调节及结合其它辅助性治疗,血脂又会涨到原来的水平。

血脂健康手册

1什么是血脂?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2什么是高血脂?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3高血脂的危害?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4哪些人易得高血脂?有高血脂家族史者;体型肥胖者;中老年人;长期高糖饮食者;绝经后妇女;长期吸烟、酗酒者;习惯于静坐的人;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者;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

5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由于高血脂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较觉,较重的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症状。

6您的血脂高吗?总胆固醇(tc)低于520mmol/l(200mg/dl)正常,高于572mmol /l (200mg/dl)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312mmol/l (120mg/dl)正常,高于364mmol/l(140mg/dl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104mmol/l(40mg/dl)正常,低于091mmol/l(35mg/dl)异常;甘油三酯(tg)低于170mmol/l(150mg/dl)正常,高于170mmol/l(150mg/dl)异常。

7调节血脂三大法宝调节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 (1)调节饮食结构的原则: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维生素、纤维(水果、疏菜、面包和谷类食物) (2)正常老年人每日膳食结构:一个鸡蛋、一个香蕉;一碗牛奶(不一定加糖,也可以是酸牛乳和奶粉);500克水果及青菜(可选多种品种);100克净肉,包括鱼、禽、畜等肉类(以可食部分计算);50克豆制品(包括豆腐、腐竹、千张、豆糕以及各种豆类加工制品,例如豆泥,豆沙和煮烂的整豆);500克左右的粮食(包括米、面、杂粮、根茎类和砂糖在内);每天饮用汤,每餐一碗。 (3)具有降血脂的食物:大蒜(早晨空腹吃糖醋蒜1~2个)、生姜、茄子、山楂、柿子、黑木耳、牛奶等。 (4)高血脂患者治疗膳食举例:早餐,豆浆200毫升,蒸饼50克,煮熟黄豆10克;中餐,标准粉、玉米粉两面馒头100克,米稀饭50克,瘦猪肉25克,炒青椒100克,炒豆角100克;晚餐,米饭150克,小白菜100克,熬豆腐50克,粉条10克,鲤鱼20克,土豆丝100克。全日烹调用油12克。 (5)改善生活方式a减肥:肥胖就是脂肪过剩,也是动脉样硬化的外在标志。b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引发和加重动脉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c控制酒精:酒对人体少饮有利,多饮有害。酒的热量高,多喝加重肥胖。d有氧运动。

8老年人适当运动量通过心率计算运动量是否适宜,心率保持在(220-年龄)×(60%-85%)。适合老年人健身体育项目有太极、气功、慢跑、快走、骑车慢行、游泳、登山、老年健身操、门球、羽毛球、倒走等。一天中进行健身锻炼最佳时间:早晨5时,运动量不宜过大,应保持轻到中等强度;上午10时是一天中最佳的运动时机,下午16~17时是减肥的最合适锻炼时间;晚饭前05~1小时,此时进行散步(或快走)和做保健体操,是有利于治疗糖尿病的体育疗法。同时应注重心理健康,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9药物治疗,保心护脑九十所代初,国际医学界进行了大规模的调脂治疗研究,结果令人振奋:长期服用调脂药物不仅降低血脂,同时也明显减少冠心病、心肌梗塞、脑中风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简言之,调脂治疗最根本目的是预防、延缓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目前,全球医生和患者对调脂治疗极其重视,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有人称调脂的年代已经到来!

10如何选择理想的调脂药?当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后,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时,就必须开始药物治疗。目前调整血脂的药物很多,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他汀类,以降低胆固醇为主,如舒降之、普拉固等;(2)贝特类: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如诺衡、力平脂等;(3)天然药物类,对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效,且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具有综合调节血脂的功效,且副作用小,如龙泰牌降脂宁等。因为血脂增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血脂的调节特别是消除血脂的不良影响也同样需要一个持续作用的过程,因此患者应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降脂作用明显,毒副作用小的降脂药物。

11检查血脂至关重要:由于目前仍有很多人对高血脂的危险认识不足,再加高血脂本身并没有什么症状,因此,很多人是在无意中发现血脂高的。为防范于未然,当您有下述情况时,如高血脂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皮肤**瘤或已有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老年、绝经后妇女、长期高糖饮食,请您及早检查血脂。普通人:每2年检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的人:每一年检查1次血脂;高危人群和高血脂患者:听从医生指导定期复查血脂。

12血脂与冠心病:拒统计,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超过人口全部死亡率的1/2。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由于过多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发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精神过度紧张、冠心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等,其中、高血脂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调节血脂是防治冠心病最基本疗法: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1%,则冠心病的发生率下降2%。只要有冠心病,不论你血脂高或不高,均应长期服用调脂药。因为长期调脂治疗可以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3血脂与脑梗塞的关系:当血液中胆固醇增高时,容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在动脉壁内堆积,使动脉官腔狭窄,阻塞血液流入相应部位,引起动能缺损。它发生在脑血管时引起脑梗塞,医学证明:长期调脂治疗不仅能治疗脑梗塞,还能预防脑梗塞。调脂治疗与脑中风:脑中风的原因很多,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高龄、糖尿病、血液病等,其中高血脂、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证明,长期调脂治疗能明显减低脑中风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因此,临床医师对高血脂的治疗越来越重视。

14血脂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与高血糖被称为“三高”,是威胁糖尿病患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三者密切相关,高血脂可加重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除治疗高血糖外,还需要调节血脂,是减少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调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肢体坏死、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这些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或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脂,积极治疗高血脂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大有好处。调整血糖能一定程度改善血脂,但要达到理想水平,还需调脂药干预治疗。糖尿病与脂代谢的治疗状况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优劣的标准。

15血脂与脂肪肝:脂肪肝是脂肪在肝内大量蓄积所致,常合并有血脂增高。b超检查是目前检查脂肪肝的主要手段。脂肪肝发病率高达5~10%,成人体检中转氨酶增高者约35%为脂肪肝,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因此,脂肪肝的防治对防止慢性肝病的进展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哪些人易患脂肪肝: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堆积者、长期大量饮酒者、肥胖者和患有病毒性肝炎者。脂肪肝有那些症状:轻度脂肪肝多数无自觉症状,中度、重度表现为肝肿大、食欲减退、肝区胀痛、转氨酶升高,少数出现轻度黄疸、脾大等。脂肪肝患者应该怎么办: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脂肪肝的发展,大多数脂肪肝是可以治愈的。包括祛除病因、改善生活方式、调节饮食结构;应用调脂药进行治疗。

16龙泰牌降脂宁颗粒属纯天然药物制剂,多年临床证明,它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固醇的水平,能明显改善患者因高血脂引起的头晕、胸闷、胸痛、心悸、肢麻及心律不齐等症状,有治疗和预防的双重作用,无任何副作用,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英文翻译 5 名词定义 6 脉诊 61 1 切脉的部位 62 2 切脉的方法 63 3 寸口脉分候脏腑情况 64 4 切脉应注意的事项 65 5 正常脉象 66 6 异常脉象与临床意义 67 7 相兼脉与主病 7 触诊 71 1 皮肤触诊 72 2 四肢触诊 73 3 胸部触诊 74 4 腹部触诊 75 5 按俞穴 8 应用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切诊 1 拼音

qiē zhěn

2 英文参考

pulsefeeling and palpa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ulsetaking and palpita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alpation and pulse tak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切诊为四诊之一[1]。包括脉诊和按诊[2]。是指医者用手指或手掌的触觉,对病人的脉和全身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诊察疾病的方法[3][2]。检查内容,包括脉象的变化,胸腹的痞块,皮肤的肿胀,皮下的凹陷、结节,手足的温凉,疼痛的部位等[2]。将所得材料与其他三诊互相参合,从而作出判断[2]。特别是切脉和诊察敏感部位,为针灸临床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2]。

4 英文翻译

palpation

解释:one of the four diagnostic examinations, including touching and pressing the body surface with the hand or fingers

5 名词定义

切诊为四诊之一[1],包括脉诊和按诊[2],指医者用手指或手掌的触觉,对病人的脉和全身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诊察疾病的方法[3][2]。

6 脉诊

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 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节律(齐否)、脉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如病变在肌表时呈现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迟脉;阳证病候时血流加速,呈现数脉等。脉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中医独特的诊法。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诊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诊合参,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

61 1 切脉的部位

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62 2 切脉的方法

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顺。

切成人脉,以叁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部位的桡动脉定关,继续以食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然后用无名指在关后(近心端)定尺叁指应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体。叁指的疏密应以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如患者身体较高,医生叁指排列可松一些,而病人身体较矮,则叁指排列可紧一些,同时要叁指排列整齐,否则影响脉形的准确性。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不能容纳叁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叁部。叁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

切脉时运用叁种指力,开始轻度用力,在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在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度用力,在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床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复触按,也可分部以一指直按的方法体会。

寸、关、尺叁部,每部有浮、中、沉叁候,称为叁部九候。

63 3 寸口脉分候脏腑情况

寸口脉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部位,反映不同脏腑的功能情况,以寸关尺分候相应的脏腑,这是前人的经验,在诊病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在临诊时仍需全盘考虑。

64 4 切脉应注意的事项

①医者须全神贯注,仔细按触,反复细心体验,防止主观臆测粗枝大叶,时间也不能过于短促(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50秒)。

②注意内外因素对脉象的影响:如小儿脉较成人脉软而数,妇女数较男子脉细弱而略数,胖人脉较瘦人脉沉。夏天脉较洪大,冬天脉较沉小。剧烈运动后脉洪数,酒后脉数,精神 和某些药物也可引起脉象的暂时变化。

③有些人因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差异,脉不见于寸口部而于拇指腕侧处,称为反关脉,从尺部斜向手背,称为斜飞脉。

65 5 正常脉象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66 6 异常脉象与临床意义

在祖国医学有关脉学的专著中所记载的病脉有28种,然而根据脉位、脉率、脉力、脉形、脉流的流利度及节律等划分的脉象往往是混合构成,有些病脉是两个以上单一脉复合组成的脉。现将临床常见的14种脉象及其临床意义分述如下:

(1)浮脉

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但也有久病体虚或阴虚阳无所依,浮阳外越而呈现浮而无力的虚脉。

(2)沉脉(附伏脉)

脉搏显现部位深。轻取不显,重按始得。此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沉迟为里寒,沉数为里热,沉涩为气滞血瘀,常见于水肿、腹痛,久病及多种虚弱性疾病。

伏脉:比沉脉显现部位更深,重按推筋著骨始得。为邪气内闭或剧烈疼痛或厥证。

(3)迟脉

脉搏次数少,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冷积(阳虚阴盛),迟而无力为虚寒证,常见于心气虚弱等病证。

(4)数脉(附疾脉)

脉搏次数多,一息六至以上(每分钟脉搏多于90次)。主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洪数为实热,细数为虚热,弦数多为肝火旺,常见于热性病或甲状腺机能亢进,数而无力也可见于气虚证。

疾脉:一息七、八至(每分钟120次左右),多属阳气极盛,阴气欲竭,或元气将脱的重证。

(5)滑脉

脉来流利圆滑,如盘滚珠,多属邪盛,痰食内滞。气血充盛的正常人有时可见此脉,妇女妊娠时多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