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提到的“卵二姐”,究竟是什么来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西游记》里提到的“卵二姐”,究竟是什么来头?,第1张

《西游记》中,观音点化猪八戒的时候,确实从八戒口中提了一嘴卵二姐,但这位老姐的出场信息实在太少了,所以她到底是个什么妖怪,只能推测,没有定论。咱们先看看卵二姐的来历。

卵二姐

《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怪物道:叫做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做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招我做了家长,又唤做倒猃门。不上一年,他死了,将一洞的家当,尽归我受用。在此日久年深,没有个赡身的勾当,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

天蓬元帅被贬下界,错投猪胎,成了妖怪猪刚鬣,他占据福陵山。山上有一云栈洞,洞里有个卵二姐,看中了他一身武艺,便招他做了个倒插门。

这卵二姐大约是个有权有势的富婆,她有大house——云栈洞,作为洞主,她还有一洞家当,但卵二姐死的很蹊跷,招了猪刚鬣之后,仅仅一年就死求了。

这是整部《西游记》中唯一提到卵二姐的地方,信息量实在太少太少了。

卵二姐?卯二姐?

卵二姐到底是谁,学界已经考证过许多了,有理有据地认为,卵二姐,实际上是卯二姐,卵是卯的误写

我们认为,对于古籍,越古老、越靠近创作年代,越接近作品最初的样子,越接近真相,现存许多古代《西游记》刻本,都可作为考证卵二姐的资料。

现存最早的《西游记》课本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世德堂本”,其中把卵二姐写作“夘二姐”,“夘”通“卯”,世德堂本被视为最重要的研究西游记的版本;

明末的“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承袭了世德堂本,开创了百回本《西游记》的先河,被认为是现存最完整的明朝刊本,其中也将卵二姐写作“夘二姐”;

到清朝康熙年间,《西游记》已经出现了删减本,有“正道书本”、“原旨本”、“真诠本”等,都写作“卯二姐”,最重要的,在“正道书本”后的注释中,明确地注明了“卯属木”

由此基本可以确定,卵二姐是卯二姐的误作

卯二姐

《西游记》的作者为什么要把卯二姐跟猪刚鬣配对呢?

中国自古讲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十二种动物代表十二生肖,每个生肖对应十二地支,猪属亥,亥有甲木,为阳。卯对应十二生肖是兔,属乙木,为阴。 以阴配阳,以卯配亥,这是道理:

“猪属亥,亥中有甲木……甲为阳木,卯为阴木,宜与卯二姐配合。”——《真诠本西游记》

又,甲木克乙木,因此卯二姐在招猪刚鬣一年后,就死了,很有可能就是被克死的(猜测)。

卯二姐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不论是乾隆年间的“原旨本”,还是后世学者,都推测卯二姐大概率是兔子精,一是因为卯与兔相合,这是最直接的证据;

二是“真诠本”和“原旨本”里都认可的乌藏兔现的说法,高老庄位于乌斯藏国;

三是猪八戒调戏嫦娥,嫦娥和玉兔一起生活在月宫中,猪八戒与兔子有某种不解之缘;

四是因为兔子生活在山洞中,卯二姐也选择山洞居住,这可能是她的本性。

一直以来,不论研究《西游记》的专家,或者是《西游记》爱好者,大多都认可卵二姐就是卯二姐,卯二姐是兔子精的说法,但具体的出处和说法,都只能是猜测,没有十分强有力的证据,因为《西游记》作者留下的线索实在太少了!

1 曾巩生平所写的文言文

曾巩主要作品

存世有《曾巩集》《元丰类稿》 《隆平集》等

著述《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 40卷、《外集》10卷流行于世。另外,他还著有《卫道录》、《大学稽中传》、《礼经类编》、《杂职》、《宋朝政要策》、《诗经教考》等等。宋朝南渡后,《续稿》、《外集》散佚不传,今仅存《元丰类稿》 50卷。又世传《隆平集》30卷。

名篇如《答李沿书》、《与王向书》、《回傅权书》、《赠黎安二生序》、《越州赵公救灾记》、《醒心亭记》、《游山记》、《道山亭》、《辞中书舍人状记》、《战国策目录序》、《宜黄县学记》、《墨池记》等

《宋史曾巩传》

原文

曾巩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贱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杀人劫财,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①,使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

后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而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②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巩负才名,久外徙,一时后生辈锋出,世颇谓其偃蹇不偶③,而巩视之泊如也。过朝廷,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注释

①保伍:古代百姓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此处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②委废单弱:家境衰败,无所依靠

③偃蹇不偶:命运不济

译文

曾巩在齐州担任知县,他的管理把快速严厉地打击奸邪之事和盗窃犯罪作为根本。曲堤有户姓周的人家,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动摇权贵和富有人家,州县里的官吏不敢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民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抢钱,没有一件事不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结为保伍,让他们侦查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每次都能抓到盗贼。从此,百姓不用关门睡觉。

后来迁任洪州。正逢江西当年瘟疫流行,曾巩命令县镇全部储存药品以备需求,士兵百姓不能养活自己的,招来在官府里吃饭住宿,把吃的喝的穿的全部供应足,分别派医生诊治。

曾巩孝顺长辈,与朋友友爱,父亲已逝,侍奉继母更加周到,在家境衰败的时候,抚养四个弟弟和九个妹妹,做官上学,谈婚论嫁,全是曾巩出的力。他写文章,思维广阔,当时擅长写文章、作诗词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曾巩久负才名,长时间地在各地做官,当时官场上有很多后辈出人头地,世间都说他命运不济,但是曾巩把这件事看得淡泊。上至朝廷,宋神宗召见他,慰劳询问,十分宠信他,任命为中书舍人。

2 《曾巩》文言文翻译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

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

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

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3 曾巩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

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

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注释:委废:家境衰败。

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宦:出仕。

工:擅长。

行义:行为道义。

扩展资料:

曾巩的主要成就:

存诗400余首,其诗特点是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略似其文,格调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诗言文言理的通病,但为文所掩,不受重视。他不但善赋体,也有诗长于比兴,形象鲜明,颇得唐人神韵。

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颇有风致。如《西楼》、《城南》、《咏柳》等写景抒情的佳作。就“八大家”而论,他的诗不如韩、柳、欧、王与苏轼,却胜于苏洵、苏辙。词仅存《赏南枝》一首。其诗文曾被选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

曾巩的主要事迹:

曾巩绝弊讲述的其实是曾巩在福州的时候当官不与百姓争夺利益的故事,更多的是说明曾巩廉洁自守的品质。曾巩是北宋散文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是““南丰七曾”之一,也位列唐宋八大家。

曾巩这个人为政比较廉洁奉公,又勤于政事,十分的关心百姓们的生活。他有被朝廷派遣到明州、毫州等地当过知州。每个地方,只要是曾巩到过的地方,他都有政绩,在百姓的眼中曾巩就好似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使者。

在他在福州任职的时候,因为福州的寺庙很多,而且当时的和尚认为福州的很富饶,所以都争着要当寺庙的主事。所以为了能成为寺庙主事,都跑来贿赂曾巩。曾巩就派自己的弟子去查访和辨别,然后按照应该有的次序授予他们应有的职位。

他还在府院张贴了公告,说要一律禁止贿赂事件的发生,这样便断绝了大家想为自己谋个好前程去贿赂的弊端。

后来,他又发现福州没有守官的官俸田,以前都是每年卖蔬菜和水果作为地方官的收入。每年的收入有三四十万两之多。曾巩就说:“太守和百姓争夺利益,真的可以这么做么?”随后就放弃了这种做法,从那以后在福州任职的人就再也没有收取这个钱了。

—曾巩

4 文言文曾巩传翻译

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1]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一生整理古籍、编校史书,也很有成就。《列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等都曾经过他的校勘。任职于史馆时,埋头整理《战国策》、《说苑》两书,多亏他访求采录,才免于散失。他每校一书,必撰序文,借以“辨章学术,镜考源流”。并校订《南齐书》、《梁书》、《陈书》三史。在编校古书时所作的目录序,如《战国策·目录序》、《烈女传·目录序》、《新序·目录序》等,为人所称道。清代学者方苞论其“南丰之文,长于道古,故序古书尤佳。”此类书跋,风格上模仿刘向、刘歆,写得醇实简洁,能从简驭繁。所作散文含蓄典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极嗜藏书,从政之便,广览博收。周密《齐东野语》记其“藏书之富,曾南丰及李氏山房皆一、二万卷,其后厄于兵火”。珍藏古籍达两万多册;收集篆刻五百卷,名为《金石录》。著作有《元丰类稿》、《续元丰类稿》、《隆平集》、《外集》等。其弟曾肇(1046~1108),字子开,官吏部侍郎。与其志趣相同,平居亦无所嗜,唯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著述有《曲阜集》、《奏议》。

5 用文言文骂人

汝彼娘之大去老妪,

若非吾之留去操之在汝,

今日言吾之阖眼小憩,

定当顶不少於两三句。

愤也,小憩者,非止吾也,

何也点而言之?

况乎余尚未失神,其冤枉也。

汝有何能?

若真有能,

何也伏於案上之学子者多於半者?

厌汝者十者多有六,

汝良乎?

其数可见也。

前事不咎,

今日之事则可恶也,

而令吾所气愤。

母之,诚彼娘之非悦

6 文言文 菜园院殿记 曾巩

菜园院殿记

曾巩

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民钱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来乞予文以为记。

初,菜园有籍于尚书,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医取资于人,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庆、明、杰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

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扌摭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巩记。

7 上欧阳学士书 曾巩全文翻译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 学士执事:夫世之所谓大贤者,何哉?以其明圣人之心于百世之上,明圣人之心于百世之下。

其口讲之,身行之,以其余者又书存之,三者必相表里。其仁与义,磊磊然横天地,冠古今,不穷也;其闻与实,卓卓然轩士林,犹雷霆震而风飚驰,不浮也。

则其谓之大贤,与穹壤等高大,与《诗》《书》所称无间宜矣。夫道之难全也,周公之政不可见,而仲尼生于干戈之间,无时无位,存帝王之法于天下,俾学者有所依归。

仲尼既没,析辨诡词,骊驾塞路,观圣人之道者,宜莫如于孟、荀、扬、韩四君子之书也,舍是ㄤ矣。退之既没,骤登其域,广开其辞,使圣人之道复明于世,亦难矣哉。

近世学士,饰藻缋以夸诩,增刑法以趋向,析财利以拘曲者,则有闻矣。仁义礼乐之道,则为民之师表者,尚不识其所为,而况百姓之蚩蚩乎!圣人之道泯泯没没,其不绝若一发之系千钧也,耗矣哀哉!非命世大贤以仁义为己任者,畴能救而振之乎? 巩自成童,闻执事之名,及长得执事之文章,口诵而心记之。

观其根极理要,拨正邪僻,掎挈当世,张皇大中,其深纯温厚与孟子、韩吏部之书为相唱和,无半言片辞春驳于其间,真六经之羽翼,道义之师祖也。既有志于学,于时事,万亦识其一焉。

则又闻执事之行事,不顾流俗之态,卓然以体道扶教为己务。往者推吐赤心,敷建大论,不与高明,独援摧缩,俾蹈正者有所禀法,怀疑者有所问执,义益坚而德益高,出乎外者合乎内,推于人者诚于己,信所谓能言之,能行之,既有德而且有言也。

韩退之没,观圣人之道者,固在执事之门矣。天下学士有志于圣人者,莫不攘袂引领,愿受指教,听诲谕,宜矣。

窃计将明圣人之心于百世之下者,亦不以语言退托而拒学者也。 巩性朴陋,无所能似,家世为儒,故不业他。

自幼逮长,努力文字间,其心之所得庶不凡近,尝自谓于圣人之道有丝发之见焉。周游当世,常斐然有扶衰救缺之心,非徒嗜皮肤,随波流,搴枝叶而已也。

惟其寡与俗人合也,于公卿之门未尝有姓名,亦无达者之车回顾其疏贱,抱道而无所与论,心常愤愤悱悱,恨不得发也。今者,乃敢因简墨布腹心于执事,苟得望执事之门而入,则圣人之堂奥室家,巩自知亦可以少分万一于其间也。

执事将推仁义之道,横天地,冠古今,则宜取奇伟闳通之士,使趋理不避荣辱利害,以共争先王之教于衰灭之中。谓执事无意焉,则巩不信也。

若巩者,亦粗可以为多士先矣,执事其亦受之而不拒乎?伏惟不以己长退人,察愚言而矜怜之,知巩非苟慕执事者,慕观圣人之道于执事者也,是其存心亦不凡近矣。若其以庸众待之,寻常拒之,则巩之望于世者愈狭,而执事之循诱亦未广矣。

窃料有心于圣人者固不如是也。觊少垂意而图之,谨献杂文时务策两编,其传缮不谨,其简帙大小不均齐,巩贫故也,观其内而略其外可也。

干浼清重,悚仄悚仄。不宣。

巩再拜。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 学士先生执事:伏以执事好贤乐善,孜孜于道德,以辅时及物为事,方今海内未有伦比。

其文章、智谋、材力之雄伟挺特,信韩文公以来一人而已。某之获幸于左右,非有一日之素,宾客之谈,率然自进于门下,而执事不以众人待之。

坐而与之言,未尝不以前古圣人之至德要道,可行于当今之世者,使巩薰蒸渐渍,忽不自知其益,而及于中庸之门户,受赐甚大,且感且喜。重念巩无似,见弃于有司,环视其中所有,颇识涯分,故报罢之初,释然不自动,岂好大哉!诚其材资召取之如此故也。

道中来,见行有操瓢囊、负任挽车、挈携老弱而东者,曰:某土之民,避旱饥馑与征赋徭役之事,将徙占他郡,觊得水浆藜糗,窃活旦暮。行且戚戚,惧不克如愿,昼则奔走在道,夜则无所容寄焉。

若是者,所见殆不减百千人。因窃自感,幸生长四方无事时,与此民均被朝廷德泽涵养,而独不识衤发衤锄耒辛苦之事,旦暮有衣食之给。

及一日有文移发召之警,则又承藉世德,不蒙矢石,备战守,驭车仆马,数千里馈饷。自少至于长,业乃以诗书文史,其蚤暮思念,皆道德之事,前世当今之得失,诚不能尽解,亦庶几识其一二远者大者焉。

今虽群进于有司,与众人偕下,名字不列于荐书,不得比数于下士,以望主上之休光,而尚获收齿于大贤之门。道中来,又有鞍马仆使代其劳,以执事于道路。

至则可力求箪食瓢饮,以支旦暮之饥饿,比此民绰绰有余裕,是亦足以 矣。此事屑屑不足为长者言,然辱爱幸之深,不敢自外于门下,故复陈说,觊执事知巩居之何如。

所深念者,执事每曰:“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及行之日,又赠序引,不以规而以赏识其愚,又叹嗟其去。

此巩得之于众人,尚宜感知己之深,恳恻不忘,况大贤长者,海内所师表,其言一出,四方以卜其人之轻重。某乃得是,是宜感戴欣幸,倍万于寻常可知也。

然此实皆圣贤之志业,非自知其材能与力能当之者,不宜受此。此巩既夤缘幸知少之所学,有分寸合于圣贤之道,既而又敢不自力于进修哉,日夜克苦,不敢有愧于古人之道,是亦为报之心也。

然恨资性短缺,学出己意,无有师法。觊南方之行李,时枉笔墨,特赐教诲,不惟增疏贱之光明,抑实得以刻心思、铭肌骨。

古籍善本虽说具有极高的投资收藏价值,但在前些年,在拍卖市场上并不是很吃香,关注其行情的人也不多,价格上涨也比较缓慢。从2010年春拍开始,古籍善本收藏突然强势爆发,其拍卖行情也猛地火了起来,不仅拍卖专场增多,且成交金额也明显提高。一些上档次的精品类善本,价格上升更快,尤其以宋版书价格为最贵。其实早在明朝时期,便已有“一页宋版一两金”的说法,宋版书的价值之高由此可见一斑,如存世孤本———南宋的《锦绣万花谷》,早在2003年就已拍出2310万元的天价。

古籍善本行情逐年走高

古籍善本存世少、档次高、保管难、升值快。故多年来它一直受到高端投资收藏者的关注,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拍卖价格也逐年走高。以中国嘉德拍卖行情为例,在2001年春拍时,古籍善本专场总成交额不过280万元,而在2013年春拍中,古籍善本专场总成交额却高达8700万元。这些年来古籍善本的成交额正呈几何级增势快速发展,拍卖行情日益红火。

各种古籍善本的成交价格这两年来也十分出色。如在2009年北京泰和嘉成春拍中,一套明代内府彩绘抄本的《春秋五霸七雄通俗演义列国志传》估价约300多万,经过多位买家激烈竞价,最终以655万元的天价成交,超过估价近一倍;在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中,一部宋沈枢辑《通鉴总类二十卷》,是元至正二十三年吴郡庠刻本,2厚册,黄麻纸本,以784万元成交;在2009年中国书店秋拍中,一部由清末翁(同龢)门六子之一的文廷式所抄的《元朝秘史》抄本,又以10192万元的高价成交。

在2010年各大拍卖公司春秋两季拍卖会上,古籍善本拍卖行情更是大放异彩。在2010年年初北京德宝“2010年迎春古籍文献拍卖会”上,一套明嘉靖十二年世德堂刻本《六子全书六十卷》一举拍出73万高价。这场拍卖会上,黄丕烈跋、陈鳣家抄本《砚笺》,以120万元落槌。有黄跋的书早已是文献界有定论的珍本,而陈鳣的抄本、跋本更是第一次在拍卖市场上出现,能拍出如此高价也就不难理解了;另一件汲古阁抄本《金石录》,则拍出了55万元。

在2010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部明代重要史料文献《先太傅文恪公册立仪注稿》,系明万历二十九年十月礼部侍郎管礼部事朱国祚手定册立朱常洛(即明光宗)为太子仪注稿,卷中有阮元、王国维、金蓉镜等名家的长跋,拍出了2128万元的高价;一件《十钟山房印举》开中国古玺印谱之先河,收古印逾万方,为空前巨著,此谱选、钤皆精,最终以1792万元成交;孙存吾编类、虞集校选的《皇元朝野诗集六卷》以1512万元成交;《骆秉章奏折》(清咸丰十一年四川总督骆秉章所上奏折四十六件,附片三十五件)以1456万元成交;在2010年浙江西泠秋拍古籍善本专场上,清乾嘉年间著名校勘学家、目录学家顾广圻批校的《战国策三十三卷》(1函4册),经众多买家的角逐,以8008万元的天价成交;中国嘉德2011春拍古籍善本拍卖专场中,一套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共计16册,从900万元的高价起拍,最终以4830万元的高价成交。最值得称颂的是2012年北京匡时春季拍卖会亮相的顾氏“过云楼”藏书,它以18亿元的天价起拍,至188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高达216亿元,开创了中国古籍拍卖价格新纪元。“过云楼”藏书中既有宋刻《锦绣万花谷》、元刻《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这样名重天下的存世孤本,也有黄丕烈、顾广圻、鲍廷博等大家的批校手迹,其价值不可估量。对照“一页宋版一两金”的传说,在当前古籍善本行情日益看涨的情况下,“过云楼”藏书能拍出2亿多的天价就不难理解了。

世德第是累世的功德,先世的德行,祖上及本人均有美德的人。

三字门匾用词:祯祥第,映兰轩,兴盛居,兴隆第,祥和居,听雨院,陶然居,树德第,瑞德第,清玄阁,勤怡居,勤朴居,勤德第。

勤和居,平为福,茂德第,灵雾楼,康和居,静心居,和为贵,耕读第,福康乐,福德第,福安居,浮缘阁,风雅居,德泽园,崇德第。

长源居,博雅居,安乐居,居之安,耕读第,清平居,清吉居,清泰居,吉祥居,福寿居,泰和居,敦厚居,种德第等。

砖雕门楼里的家风故事

初秋时节的頔塘,古运河,水宛如一道柔软的绿绸环抱着古镇,江南名园小莲庄荷花迎着朝霞绽放,嘉业堂藏书楼里的古籍默默不语。霞光中,轻纱般的雾帐,给南浔抹上了一片水晶晶的秋色。

漫步在浙江湖州南浔古老的石板路上,穿街走巷,寻根溯源,仿佛回到那发黄的方志所记载的峥嵘岁月。1842年,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以后,聪慧的南浔人凭借名甲天下的辑里湖丝,从家乡的青石板路走向上海滩,与洋人做生意,涌现了一批巨富大贾,俗称四象八牛,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这些名门望族留下了很多宅第。

当我跨入一座座名门宅第,抬头凝视着一座座砖雕门楼,仿佛与那些身穿长袍马褂或西装革履的先贤会晤,聆听他们叙说百年沧桑的家风故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