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600字的李清照诗词风格研究!!!!!!!! 不要啰嗦的啊 ! 600字的浓缩就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2收藏

急求600字的李清照诗词风格研究!!!!!!!! 不要啰嗦的啊 ! 600字的浓缩就好!!,第1张

  李清照特长写词,早年曾写过一篇《词论》,提议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重要的词论。

  李清照的词,具有女性独占的细致,这使她成为婉约派的代表。这位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众,其词的内容固然没有脱节恋爱与离愁别恨的古板范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地展现出对国度、人民和个体境遇的深沉悲伤。她的词对女性心里天下的严峻而深刻的描述,于含蓄细致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氛围,给词坛带来狷介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灵的意境,使她最终成为宋代词坛的卓越女作家。

  古板上对李清照词的研讨,都以赵宋南渡为界(1127年)分为前后两期,并在此基本上讨论李词品格的演变。后陈祖美师长在《李清照评传》中又提议了三期说,即赵明诚"露台之遇"前为第一期,从赵"露台之遇"到赵宋南渡为第二期,以后为第三期。但是无论是"二期说"依旧"三期说",分期依据上都存在题目。笔者剖析了李清照的词作和生存履历,以及古人对李清照的研讨成就,以为李词应以赵明诚"露台之遇"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后期词风既有很大的不同性,在某些方面又有前后融会的一律性。

  一

  古板的"二期说"主要是创建在这样的立论基本上的,即以为李清照在前期处境优秀、伉俪相得,白璧微瑕的是夫妻小别,只是到了后期受到国破家亡之痛,作品才变得哀婉凄惨,并具有爱国主义和讽政色彩。这有悖真相,是对李清照词作的误解。李清照的词并非从南渡以后才变得凄切悲切。比如,她三十八岁时(1122年)所作的《蝶恋花》:

  这首词基调可谓凄入肝脾,哀感顽艳,较之易安居士南渡后的词作,此中悲凄并无不足,但按"二期说",此词应归入前期。其他与此作同时的作品如《凤凰台上忆吹箫》、《念奴娇》、《声声慢》等作品内容都绝非是夫妻小别之作,此中并非**闲愁、伤春悲秋之情,而是透露出一种身陷绝境般的悲凄。假使将这些诗作归入前期,那么以哀婉凄惨作为分期准绳,显然就显得依据不敷。

  而陈祖美师长的"三期说",显然依旧受了古板"二期说"的影响,它实质上是把前期又分为两期,这样的分期办法,依据也不敷。笔者以为,李词依据其词风的显然改变,可依赵明诚"露台之遇"为界分为两期,前期为内室少女**词,高兴、明快、偶然闲愁。后期因情变、弃乡、夫丧而转为凄冷悲切、愁情满怀的作品。从作品上来看,三十八岁前后所作的《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声声慢》、《点绛唇》("寂寞深闺")、《念奴娇》,《凤凰台上忆吹箫》等词当为李词词风转变的分界。

  二

  在研讨李清照词作的论文中,叙述李词前后期相异的许多,但看待其前后一律性则言之甚少。然而,固然李清照前后期词在品格上、情感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稍加剖析就不丑陋出此中有很多前后连贯的相似点。

  最终,李清照前后期词都具有情感剧烈豪爽的特点,然而表达这种情感的体例又不是产生似的呼叫招呼,而是很认真技能和形态的。如前期词《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小词,描述少女好奇而羞涩的情怀,情感质朴真挚,作者用"溜"、"走"、"回首"、"嗅"四个行为,把一个青春少女这种情怀维妙维肖地描摹出来。

  后期词情感则特别加倍豪爽,如《蝶恋花》词中"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句,阳关本只有三叠,然而作者面临丈夫的淡漠,为了挽留丈夫却唱出了四叠阳关,还要唱到千千遍,这种情绪是何等剧烈,而作者表达这种情感的形态又是如斯机灵。又如《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一句,写出了作者愁浓似海,不行估测,却又没有正面写愁,而用有形的舟载不动无形的愁来反衬愁的无限无尽。

  其次,李清照的词作敢于创新,这在她前后期词中都有很明晰的展现。比如,她的《如梦令咏海棠》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古人评曰:"此词盖用其语粉饰,结句尤为委曲精工,蕴藉无限之意焉。可谓女流之蕴思者矣。'知否'二字叠得可味,'绿肥红瘦'创获自妇人,大奇。"此词是易安十七岁时所作,而作品中已敢创造新语。到后期词中,创新之语更多。如《永遇乐》中"夕阳熔金,暮云合璧"句,《武陵春》中的结句等等。别的,她的名作《声声慢》,开头用了七对叠字,更是前无昔人,后无来者,韵味无限。

  李词中再有很多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器械。比如她擅用修辞手腕,拟人、比兴等在她的作品中频频出现。她的词根本上都谨守音律,用韵平坦,只有《声声慢》一词变平声韵为仄声韵,这是为了表达其遭夫冷弃的悲凄怨声。

  三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语言品格、意象、题材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分歧,以下就从这几个方面讨论一下李词前后期的品格演变题目。

  李清照前期词语言崭新自然,高兴完满,偶然有闲愁粉饰。如小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迷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述了一幅斜阳、碧水、青草、藕花、鸥鹭消息连合、相映成趣的美景。一群少女嬉戏回来,"争渡,争渡",写出了少女的淘气,将人物其时的心思写得维妙维肖。

  前期这样的词作许多,再有如前引的《点绛唇》等。偶然与夫小别,相思成愁,也会写一些特别俊俏的思夫词如《一剪梅》、《满庭芳》、《玉楼春》等,此中最著名的是一首《醉花阴》

  尔后期词基调则以凄惨凄惨为主,此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剧烈繁重了很多,如"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永夜恹恹欢意可,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今朝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等句无不描摹出一个瘦弱、苍老、愁绪满怀的女人形象,她的名作《声声慢》:

  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还表如今她对意象选取向的分歧。李清照词中用了"酒"这个意象,但是前后期词中的"酒"并不相似。前期有"浓睡不用残酒"、"沉迷不知归路"、"未成沉迷意先融"、"酒意待消谁与共"、"东篱把酒薄暮后"、"酒后明皇倚太真"等等,此中酒意,不是快乐的游兴诗意,便是闲处没趣散愁闲情。尔后期词则大大分歧,"故里那里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等等,此中酒意再无夙昔之高兴和兴致,而是充沛了愁情悲凄,词人借酒解愁,然而愁浓不行少顷止息。"雪"在李词中也用得较多,前后期取向同样是判然不同的,前期有"雪消玉瘦,向人无穷依依",后期就有"莫恨香消雪减,须给道归迹情留"。前期"年年雪里",后期倒是"试灯有时思,踏雪没心思"。可见词人是特别喜爱雪的。在北方,年年下雪,词人也年年踏雪赏雪,而住在南边后,雪比夙昔少了,可贵下一次,词人却也难以再提起游兴,只任它"香消雪减"去了。词人非不爱雪,只为愁情满怀,什么事都难提起兴致来了。取向上的分歧,从一个侧面反响出李前后期词情绪上的不同。

  由于心境的极大改变,李清照词在前后期所选取的题材是有很多分歧的。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闲愁等作为题材,前引的《如梦令》、《醉花阴》、《点绛唇》等都是如斯的。尔后期词作题材显然有了改变,比如她的名作《渔家傲》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今属山东)人,婉约派代表词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靖康之难后。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建炎三年,赵明诚卒。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卒年约七十馀。善属文,于诗尤工。《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正易安作也。(《词苑丛谈》)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同上书)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携隐。(赵明诚)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亦称“一代词宗”

  世人皆知李清照工诗能文,尤善填词,殊不知她还能作画,其《琵琶行图》直到明朝还被人收藏,而且她对当时流行的各种游戏也十分精通,玩起来游刃有余。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管制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三、代表作品  

  词:《武陵春》、《醉花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尤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等。

  诗:《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等。

  文:《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李清照词集 李清照、吴慧娟 上海古籍出版社以下部分书摘: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作于南渡前,写惜春之情,其中化用韩偓《懒起》(一作“闺意”)诗意。韩诗下半云:“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情景差相似。姑系于崇宁初。(徐培均《李清照词笺注》)

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又九日词云:“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暮景,配兹驵侩之下才”,传者莫不笑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

《如梦令》云:“应是绿肥红瘦”,语甚新。(瞿佑《香台集》卷下《易安乐府》)

此句较周词更婉媚。(杨慎批《草堂诗馀》卷一)

韩偓诗云:“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此词盖用其语点缀,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之意焉,可谓女流之藻思者矣。(张綖《草堂诗馀别录》)

语新意隽,更有丰情。(吴从先《草堂诗馀隽》卷二)

“知否”二字,叠得可味。“绿肥红瘦”创获自妇人,大奇。(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一)

《花间集》云:此词安顿二叠语最难。“知否、知否”,口气宛然。若他“人静、人静”“无寐、无寐”,便不浑成。(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四)

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澹,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黄苏《蓼园词选》)

只数语中层次曲折有味。世徒称其“绿肥红瘦”一语,犹是皮相。(陈廷焯《云韶集》卷十)

全篇淡描,结句着色,更觉浓艳醒豁。(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绿肥红瘦”与孟浩然诗同妙……此词与诗所写,一样浓睡初醒,一样回忆夜来风雨,一样关心小园花朵。二人时代虽不同,诗与词体格虽不同,朴素与凝练之表现手法虽不同,但二人爱花心灵之美则完全一致。宜乎并垂不朽云。(唐圭璋《词学论丛·读李清照词札记》)

这大概都是少时所作,虽无深意,而婉美灵秀之致,非用力者所能及。(缪钺《灵溪词说·论李清照词》)

李清照正传 谢学钦 中国文史出版社简介:该书主要介绍李清照,一代词宗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女作家、词学批评家。她坎坷多话的生活经历令人拍案惊奇。这部传记通过发掘史料赏析作品,全面如实地勾勒出李清照曲折的一生,包括她的生活、创作、思想、爱情及其与时代或现实的关系,匡正了历代相关评论中的种种错误和不实之词,也对历史之谜进行了新的诠释,它是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和研究才女李清照的一部最佳读本。

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是宋词上的最重要的女词人,有人问,她是怎么学写诗词的呢?

 一、家学渊源,耳濡目染。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文俱工致,刘克庄评论其“文高雅条鬯,有意味,在晁、秦之上,诗稍不逮”,然亦多佳篇(《后村诗话》续集卷三)。

《洛阳名园记》是李格非的散文代表作,南宋楼昉谓其文“不过二百字,而其中该括无限盛衰治乱之变,意有含蓄,事存鉴戒,读之令人感叹”(《崇古文诀》卷三二)。

父亲能诗擅赋,李清照的母亲也不遑多让,母亲王氏为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二、个人天赋极高

李清照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后来,李清照与赵明诚成婚后,有一个“赌书泼茶”的典故。

夫妻两人煮上一壶茶,然后轮流一人说出一句古文或诗词,然后对方猜这句诗出自哪本书、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论胜负。李清照天资聪颖,记忆力强,每每斗茶,总是她获胜。高兴过头的李清照,经常弄翻茶碗,这就是“赌书泼茶”的典故。

少年时诗就写得好,博学多闻,记忆力还好,可见李清照天资聪颖。

 

三、与丈夫赵明诚共同学习研究

年少的李清照出身书香世家,耳濡目染,文学素养极高,婚后的李清照,在文学创作上,积累了更多的素材。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志同道合。赵明诚曾为太学生,亦擅诗赋。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酷爱金石,夫妻两人宁可花掉大量的钱财买回来研究,两人写诗唱和,这不得不说是对李清照的文学创作有了更多的促进。

 

我想还有一个原因,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亲眼见证了北宋的繁华和南宋的落寞,国破家亡,夫死身寡,“诗人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极致的人生体验给了李清照极致的人生感受。

李清照将一腔感慨倾注在诗词中,方有如今我们看到的杰出作品吧!

李清照研究丛稿

作者: 王璠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

出版时间: 1987

版次: 一版一印

印刷时间: 1987

印数: 409千册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页数: 206页

其实,这些东西上面一般都是全方位的齐全啦毕竟人多力量大嘛百家讲坛的康震也讲过李清照的好像也有一本书 另外 《李清照集》 上海中华书局 1962

  《漱玉集注》王延梯注 山东人民出版社初版 1963

  《李清照集校注》王仲闻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李清照评传》王延梯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2

  《李清照》程千帆、徐有富撰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2

  《李清照研究论文集》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 中华书局 1984

  《李清照词鉴赏》周振甫、周笃文、刘乃昌、王延梯等撰写 齐鲁书社 1986

  《李清照全集评注》(初版)徐北文主编 济南出版社 1990 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