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长生不老,汉代王室诸侯们都想出了哪些招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为了长生不老,汉代王室诸侯们都想出了哪些招数?,第1张

希望长寿甚至长生不死是许多帝王的心愿。君不见,灭六国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对于生死问题是多么地看重,而他与方士的结怨以及遣徐福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事件,不仅关系到秦的兴亡,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甚至东亚今后的历史发展。

汉画像石

为了得到永生,不惜任何代价!从他们对不死的追求和付出的“代价”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和启示呢?让我们先从汉武帝的故事讲起。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执政期间,崇尚黄老之学,这种执政理念对于百废待兴的休养生息比较有利,也因此出现了“文景之治”,黄老之学得益于此而有较大发展。汉武帝执政后,尽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社会上黄老之学的基础已然形成,武帝本人也并非毫无受到其思想影响。而黄老之术中有一很大影响的一方面,就是关于神仙养生术。

神仙养生术在当时是与医药学并列的。西汉的刘向、刘歆父子编修的《汉书艺文志》其中就列了四家,分别是:医经类、经方类、房中类、神仙类,其中医经类中就有《黄帝内经》的记载。而关于神仙养生类的书籍,早已在历史长河中散佚,我们今天无法得知它们的内容。但是从当年汉代王室诸侯的生活活动中,却可以窥知一二。

汉武帝画像

回到汉武帝身上,在汉武帝即位后不久,他就大老远跑到泰山去顶登,试图与神仙亲密接触。毕竟是“天子”啊!但他真正大规模接触道士方术,是在宠妃王夫人死后。王夫人的死,让汉武帝意识到:原来死亡这么可怕。为了打破生与死的界限,汉武帝听信了不少方士的胡言乱语,也弄出不少荒唐事。

汉武帝十分宠信一个叫李少君的方士。李少君懂得炼丹术,向武帝上书说:“丹砂可以炼成黄金,这种黄金吃了就能成仙,可长生不老。”武帝十分感兴趣,又得知李少君其实已经几百岁,但看上去就像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一般,就更加确信不疑了。传说李少君给了武帝长生不老的丹药秘方后,就告假辞归,后不久就病逝了。李少君还给当时的朝议郎董仲躬开过服食的方子,是用戊巳年生长的草、当地出产的油脂、黄精的根、野兽的脂膏、百花的蜜汁制成鸡蛋大小的药丸,只须吃上三丸,便能脱胎换骨、身轻如燕。这些事迹记载于《太平广记》当中。

不管这个故事的准确性如何,汉武帝崇尚方术和方药是无疑的。除此之外,汉武帝还重视药浴养生。内服加外养,可见武帝是多么重视自己的性命,多想再活五百年!

与汉武帝同时期的人物,还有他的叔叔,淮南王刘安。他组织门客编写的《淮南子》至今仍是经典古籍之一。刘安也是崇尚炼丹之人,无疑是想长生不老。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令人不死的丹药没炼出来,却误打误撞地发明了豆腐。是的,你没看错,豆腐的诞生竟是因为炼丹!所以,我们真的需要感谢一下刘安大人,冒着生命危险(丹药常常会致人死亡)为中华民族发明了豆腐这一美食!

此外,还有一位远在岭南的诸侯王——南越王赵,也是喜欢炼丹服食的人。笔者此番前往广州,特意去南越王博物馆参观了一番,没见到传说中的“金缕玉衣”,反而见到了五色药石。是哪五种东西呢?紫水晶、绿松石、赭石、硫磺和雄黄,颜色正好对应五行之色:青、赤、黄、白、黑。古人认为用这五种结合“天地之精华”的物质炼制丹药,可以长生不老。我们今天学习《伤寒杂病论》(一般认为成书于东汉末年),就会发现里面记载了紫石寒食散一方,仲景用它来治疗伤寒。其中用到了紫石英、赤石脂等多种矿物并一些草药而成。从它的名字和组成,我们无法不将其与丹药服食联系起来。而发展到后世,魏晋年间,服食“寒食散”是最流行的行为,因为这种用各种矿物炼成的丹药,人吃了以后十分烦热,必须穿轻薄的衣物、吃寒冷的食物、住在寒冷的房间里才能缓解。而寒食散致人残疾或死亡的几率十分之高,晋朝有个有名的针灸医生皇甫谧,就因为服食寒食散而落得残疾!

南越王博物馆中的五色药石,独家照片哦!

西汉的短命皇帝,海昏侯刘贺也十分重视养生,与他的祖先、爷爷、叔叔一样,渴求长生不老。在已发现的海昏侯墓中,出土有数量不少的冬虫夏草,联系到刘贺做海昏侯时的身体状况,便知冬虫夏草乃是为其虚弱身体的续命之药。冬虫夏草,中医认为能补肺益肾,化痰止咳。可用之于久咳虚喘、产后虚弱、阳痿阴冷等。可惜在严酷的政治斗争之中,刘贺还是年纪轻轻就死去了,再多的冬虫夏草也不能实现他长生不死的愿望。那些珍贵的药物连同他的肉躯一同被埋在了黄土之中,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被认为大补的冬虫夏草

我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在山西,有许多名人。

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杨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重尔(前 697年——前 628年),春秋时晋国国君,即晋文公,前 636年至前 628年在位。献公妃狐姬(戎族)所生,因遭骊姬之乱,流亡在外十九年,后由秦穆公发兵护送回国,被立为晋君。他重用狐偃、赵衰等人,协力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又号召诸候勤王,平周室王子带之乱,迎襄王复位,树立了政治威信。后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与楚军接战,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旋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主盟诸候,周天子亦奉如参加,策命他为“伯候”(霸主)。

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将兵破齐,拜为上卿。后多次击败齐、魏,歼敌立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候。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帅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前251年,他大破燕军,任相国,封信平君。晚年悒郁不得志,愤而奔魏。后又离魏适楚,死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惠文王时,奉使报秦,当庭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前 279年,秦、赵会于渑池,他随侍孝成王,面斥强秦,不辱国体。以功任上卿,居廉颇之上。由于他善自谦抑,相忍为国,使廉颇受到感动,负荆请罪,遂成刎颈之交。

赵盾,春秋时期晋国正卿,即赵宣子,赵衰之子。前 621年在晋国执政,节俭奉公,注意整饬政纪,大得民和,又以车八百平周乱,立匡王。前607年,晋灵公图谋杀他,他避难出走,未及越境,灵公被杀。他回朝迎立成公,继续执政。

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一称史狐。前607年,赵盾族弟赵穿攻杀晋灵公于桃园,他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

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少时贫困,乞食于齐,一度以养牛谋生,后为虞大夫。晋献公灭虞,把他虏去,作陪嫁的媵臣,押送往秦。中途逸去,又为楚人所执。秦穆公以五张黑牡羊皮把他赎回,故号“五羊大夫”。时年七十余,曾向秦穆公推荐老友蹇叔,共襄国政。

孟明视,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子。前 627年,奉秦穆公命,与西乞术、白乙丙(皆蹇叔子)将兵袭郑、灭滑(今河南偃师东南),归途过崤山(今河南渑池东)时,遭晋军伏击,三将均被俘。后释放回国,穆公仍不咎既往,复职如故,而礼待盖厚。他悉心雪耻,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

豫让,春秋末晋知氏家臣。先事范氏、中行氏,继归知伯,颇受尊宠。后韩、赵、魏三家灭知氏,尽分其地。他改变名姓,漆身吞炭,伺机谋刺赵襄子,为主报仇。襄子过桥。他伏桥下欲刺襄子,因马惊,遂被索捕。他直陈动机不讳,并请襄子解衣,拔剑击衣雪恨,然后自伏剑而死。

荀况(约前 313一前 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在儒学分化中,代表革新势力。在稷下三任祭酒。曾到秦国考察,晤见范睢;后至赵国,与孝成王议兵。晚年,应楚春申君召,受任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令,著书终老。其学术原于儒家,但又吸收和熔化了当时进步的思想学说。在天道观上,提出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强调“制天命而用之”;在认识论上,提出“方贵于知”的观点,强调必待“天官”普遍接触事物,才能做到“征知”、“解蔽“,正确发挥“天君”之作用;在“正名”论上提出“制名以制实”的观点,强调“名”必待“约定俗成”,需经社会实践的检验。对人性问题,认为“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材朴”的“本始”表现即是“恶”。要改“恶”从“善”,必有待于“化性起伪”。他特别强调“礼”的“化性”作用,以为“礼者,法之大分”,必待“隆礼至法”,纳法入儒,实现“王道”才有保证。《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三十二篇,其中《大略》以下六篇,可能为后人附托。

李牧(?一前 228),战国末赵国将领。长于用兵。悼襄王时,将兵驻守北边,抵御匈奴,打败东胡(今内蒙南部一带)、林胡(今内蒙呼和浩特附近),积有战功,甚得军心。前 233年,秦攻赤丽、宜安他奋起反击,在肥大败泰军。下一年,秦军越太行山,攻番吾(今河北平山东),又被他击败。统一战争中,秦灭韩后,转而攻赵,他和司马尚率兵堵击,相持一年。秦收买赵王嬖臣郭开,诬他造反,被杀。三个月后,赵国被秦国灭亡。

纪信(?——公元前 204年),赵城(今洪洞县)人,秦末刘邦起义军的将领。在项羽围困荥阳城时,代刘邦舍身赴难,使刘邦解脱重围,转败为胜。

郅都,西汉河东大阳(今平陆县)人。汉文帝时,他是皇帝的侍从官,汉景帝时被提升为皇帝侍卫的统领。他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执法严峻,以敢于直谏著称。

卫子夫(?——前90),汉武帝后,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本是平阳公主家中歌妓,前 128年生戾太子,遂被立为皇后。征和三年(前90),因“巫蛊”之祸,戾太子起兵失败后自杀,她不能自明被赐死。

卫青(?——前 106),西汉名将。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初为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封长平候。元狩二年(前 127),率军大败匈奴,收复河套。元狩四年(前 119),又与霍去病深入漠北,再次击败匈奴主力。他前后七次出击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安定了北方诸郡。

霍去病(前 140——前 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人,卫青之甥,官至骠骑大将军、封冠军候,后任大司马。元狩二年(前 121),两次率兵击败匈奴,斩获四万余人,控制河西四郡,开辟了通往西域的走廊。四年,又和卫青深入漠北,击败匈奴主力。武帝曾为他建造府第,他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病故时,年仅二十四岁。

霍光(?——前68),西汉政治家。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为骠骑将军霍去病弟。武帝时,住奉车都尉。与桑弘羊等同受遗诏,立昭帝为嗣,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封博陆侯。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废,又迎立宣帝。前后执政凡二十年。始元六年(前81年),他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中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之盐铁官营会议。今存《盐铁论》一书,系与会者桓宽的当场记录。

冯奉世(?——前39),西汉将领,字子明。上党潞(今山西潞城东北)人,武帝末,以良家子升为郎。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后失官。年三十余,乃学《春秋》,明习兵法,经前将军韩增奏以为军司空令。本始中,从军击匈奴。军罢,复为郎。宣帝时,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曾出使大宛,率兵击破莎车,代为右将军典属国。后以军功为左将军光禄勋,封关内侯。

尹翁归(?——公元前62年),临汾人,西汉著名官吏,以刚正廉洁。执法严明,治理社会秩序而著称。

张敞(?——公元前48年),临汾人,西汉宣帝时大臣。以治赋有方,善理社会秩序而闻名。

班婕妤(约公元前48——公元前 6年),西汉楼烦(今朔县)人,婕妤是西汉时女官(嫔妃)名。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有才学,善词赋,成帝初即位,入选后宫,始为少使,后立为婕妤。不久因赵飞燕得宠,惧祸自求供养太后,成帝许其入长信宫侍奉。著有《自悼赋》、《捣素赋》和《怨歌赋》等,抒发宫中苦闷之情。

郭泰( 128—— 169年),东汉名士,字林宗,介休人。家世贫贱,少好学,善论谈,博通古籍。尝游洛阳,为河南尹李膺赏识,遂相友善。在就为太学生所敬仰,一度名震京师。后归故里,官府征召,不就。党锢之祸起,他闭门教授,弟子数千。建宁二年,卒于家,四方之士千余人会葬,志同者共刻石立碑,蔡邕为之撰文。

王允(137——192年),东汉末大臣。字子师,太原祁(今祁县)人。少有大志,勤于习诵经诗,朝夕不忘驰射。年十九,为郡吏,曾捕杀宦官党羽。灵帝时,任豫州刺史,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灵帝死,奔丧京师,时大将军何进欲诛宦官,与之谋事,任从事中中郎,转河南尹。献帝即位,任太仆,迁尚书令、司徒。后与吕布密谋,诛杀董卓。不久,为卓部将李榷、郭汜所杀。

貂蝉,东汉并州郡(今忻州)人,十五岁被选入宫,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毛)冠。汉末被王允收为义女,用连环计使吕布、董卓反目,后归吕布。后传说被关羽所杀,又说为曹操所杀。

吕布(?—— 198年),字奉先,定襄人,以勇武著称,善弓箭,号为“飞将”。初从并州刺史丁原。董卓入京师。欲杀原,并其兵众,他为董卓收买后杀原归卓,被任命为骑都尉。后又与王允合谋杀卓,受任为奋威将军,封温候,割据徐州,建安三年,为曹操所杀。其故事流传民间,成为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者之典型。

关羽(?—— 219),三国时期刘备部将。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亡命奔涿郡,时刘备在乡里招合徒众,他与张飞往投,誓共生死。官渡之战前,曹操分兵东征,击败刘备,他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候。后仍投刘备,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为汉中王,任他为前将军,率众围攻曹仁于樊城,降于禁,杀庞德,北方震动,曹操拟迁都以避其锋。不久,孙权袭取荆州,他因骄傲轻敌,后备空虚,兵败被杀。

张辽(165——222年),字文远,三国时代雁门马邑(今朔县)人。少为郡吏。东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其武力过人,如为从事。旋而降曹操,为其五大名将之一。任中郎将,赐爵关内候。因数有战功,迁裨将军,从攻袁尚兄弟,和乌桓。建安二十年(215),孙权攻合肥,他率死士八百余人,奋勇突击,大破吴军,拜征东将军。后率军攻吴,死于军中。

徐晃(?—— 227年),宇公明,平阳郡杨县(今洪洞县东南)人。三国时曹操翦除割据势力、统一北方的的五大名将之一。

贾逵(173——228年),字梁道,河东襄陵(今襄汾县)人,东汉、三国之际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忠于曹魏。

贾充(217——282),西晋大臣,字公闾,平阳襄陵(今襄汾)人。曹魏后期,任司马氏属下右长史,指使成济杀魏帝曹髦,参与军国机密。晋初历任司空、侍中、尚书令、太尉等职。泰始四年(268)主持删革刑书,制定《晋律》。其女贾南凤为太子司马衷妃,另一女为齐王司马攸妃,故深受宠信。他竭力反对伐吴,司马炎仍诏为大都督,被迫受任。

贾南凤(256——300),西晋惠帝皇后。平阳襄陵(今襄汾)人,贾充之女,性妒悍而多权诈。惠帝即位后,欲专朝政,密诏楚王玮等进京,杀辅政大臣杨骏及汝南王亮、卫灌等,株连数千人,又以矫诏擅杀之罪杀楚王玮,挑起宗室内部大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她用张华、裴顾等人掌政数年,后为赵王司马伦所杀。

刘渊(?—— 310年),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304——310年在位。字元海,出身新兴(今忻州市)匈奴贵族,少时常住洛阳,与名儒官僚交游。父豹死,袭匈奴左部帅,任建威将军、匈奴五大部大都督。八王之乱中,成都王司马颖欲发五部众为援,派他返回并州。元熙元年( 304),于离石起兵反晋,自称大单于,即汉王位,出击并州各地,并王弥、石勒等部,赶走并州刺史司马腾。五年,称帝改元,建都平阳(今临汾),向晋都洛阳发动进攻,不久病死。

孙盛,生卒年不详。太原中都(今平遥)人。东晋无神论者,曾驳斥佛教“神不灭”的思想。著有《魏氏春秋》、《晋阳秋》等。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人,博学才高,诗赋都很有名,曾注释《尔雅》、《方言》、《楚辞》等,是东晋有名的训诂学家和重要文学家。

温峤(288——329),东晋太原祁县(今祁县)人。初从刘琨讨石勒,为其谋主。司马睿也镇江左,他奉琨命南下劝进,被留用,参与机密,甚受倚重。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后赵建立者,319——333年在位。上党武乡(分榆社县北)人,羯族,父祖均为部落小帅。少时耕田行贩,生计穷困,为并州刺史司马腾掠卖至山东茬平为奴,后与牧马帅汲桑起兵反晋。桑被杀,他投奔刘渊,为安东大将军,转战冀、并、幽地区,并王弥、王浚等部众,逐渐形成割据势力。光初二年(319),北据襄国(今河北邢台)称赵王,建国初期,竭力提高羯人地位,同时重用汉族人张宾为辅佐,恢复租调剥削,典定九流,崇儒学,兴佛教,借以稳定后赵政权。太和二年(329)攻灭前赵,控制中原大部,次年称帝,不久病死。

周末快到了。南昌想去哪里玩?以下是十大旅游好去处。不要错过他们!既有网络名人中的新景点,也有可以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的景点。看一看!

01、鸟屿浮云塔

鸟岛飘云塔灵感来源于南昌的水元素。从远处看,鸟岛飘云塔的形状就像一股上升的水柱,连接着大地和蓝天。极具设计感的白色建筑,轻松拍出大片!

鸟云塔作为露天建筑,参观时要注意天气,晴天要注意防晒。

地址:朝阳岛真君路与云锦路交叉口

开放时间:24:00。

门票:无

02、江西省图书馆新馆

刷脸就能借书?江西省新图书馆真的很有前途!新图书馆位于赣江西岸,设计宏伟,远看像一本打开的书。“待在里面,感觉自己能进985。”

目前由于疫情原因,有需要的朋友需要提前一天在线预约。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洲地铁1号线珠江路站

开放时间:每天9:00-16:00(周五闭馆)

门票:无

03、磨盘山森林公园

磨盘山森林公园,位于湾里区中心,拥有全省最长的森林步道,是江西第一个AI公园!出入口有智能识别栏,刷脸就能查热量消耗。

值得一提的是,磨盘山公园以音乐之路贯穿全园,融合了乐祖灵伦创作十二声律的灵感,将音乐文化与自然人文融为一体。走在小径上就像走在森林中,带来独特的休闲体验。

地址:湾里区中心广场附近

开放时间:24:00。

门票:无

04、国体华清水世界

华清水世界大概是南昌最适合亲子活动的水上乐园了!园内有很多常规的水上乐园项目,如彩虹运动滑梯、儿童嬉水池、海啸波浪池等。

还有专门为孩子设计的,滑梯,跷跷板等等。同时,泳池旁还有一个休闲水吧,家长可以在这里欣赏孩子们欢快的身影,舒适地放松身心。

下午18:00后,将有单独的夜场。如果白天怕太阳,可以选择晚上玩。

地址:南昌市东湖区民族体育大道民族体育中心1号门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13:00-22:30周末:13:00-23:00。

门票:成人118元,11m-13m儿童:68元起。

05、南昌融创乐园

如果不能去上海迪士尼乐园,一定不能错过我们大南昌本地的融创乐园!100多公顷翠绿的竹林和云霄飞车

推荐项目:鱼跃龙门、竹林绿蟒、过山车、飞上天。

门票:每个平台的门票价格不一样,学生票158元。

地址:南昌市创荣吕雯(南龙蟠街)

开放时间:10:30-17:30

06、樟树林非遗展示馆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樟树林展馆,是全国首家以非物质文化体验为特色的展馆。整个博物馆包括博览区、展示区、手工体验区、商品销售区等区域。其中,特色区——手工艺体验区最受市民欢迎,包括陶艺工坊、创意工坊、民俗工坊、竹艺工坊、美食工坊、科学工坊、传统工坊等七大主题体验工坊。

博物馆里有各种各样的中国传统工艺品:制陶、蜡染、纸伞、折扇、风筝和手工蛋糕丰富多彩的体验让人流连忘返。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佘山路66号张树林文化生活园9栋2楼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五:10:00-12:30,13:30-18:00。

周末:10:00-12:30,13:30-21:00

星期一休息,法定假日除外

07、江西省博物馆新馆

江西省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江西省首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场馆由三个独立建筑组成,分别是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

随着墨海刘贺陵墓的发现,江

08、新建汪山土库

望山土堤底蕴深厚,不仅能欣赏到宏伟的建筑,还能陶冶历史文化。

“一门三都抚,五里六翰林”。在这里,程氏三兄弟都成就了功名,把望山土库变成了供奉“学霸锦鲤鱼”的地方。

地址: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王山岗

开放时间:每天9:00-17:00

09、象湖万寿宫

胡翔万寿宫是南昌道教文化的代表,黄墙红瓦。是入口戏台,真君殿,铁柱镜,玉皇殿,两侧有钟鼓楼。多逛逛佛寺,不如逛逛道教的正统道场~

地址:胡翔万寿宫

开放时间:08:00-18:00

10、滕王阁

王腾亭是南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每个人都会背诵那句名言“夕阳与孤鸟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然而,市民和朋友们很少知道王腾馆值得一看的夜景!

从晚上八点开始,灯光秀在赣江地区开始。十多分钟后,大型现场文艺演出《滕王宴乐》又将你淹没。在这里,就像是古装剧里的宫宴。

夜场晚上19:00开始,表演可以反复看。

地址:南昌市东湖区榕门路顾芳街58号

开放时间:白天8:00-18:30,晚上19:10-22:30。

门票:成人45元,夜游95元。

我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在山西,有许多名人。

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杨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重尔(前 697年——前 628年),春秋时晋国国君,即晋文公,前 636年至前 628年在位。献公妃狐姬(戎族)所生,因遭骊姬之乱,流亡在外十九年,后由秦穆公发兵护送回国,被立为晋君。他重用狐偃、赵衰等人,协力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又号召诸候勤王,平周室王子带之乱,迎襄王复位,树立了政治威信。后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与楚军接战,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旋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主盟诸候,周天子亦奉如参加,策命他为“伯候”(霸主)。

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将兵破齐,拜为上卿。后多次击败齐、魏,歼敌立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候。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帅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前251年,他大破燕军,任相国,封信平君。晚年悒郁不得志,愤而奔魏。后又离魏适楚,死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惠文王时,奉使报秦,当庭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前 279年,秦、赵会于渑池,他随侍孝成王,面斥强秦,不辱国体。以功任上卿,居廉颇之上。由于他善自谦抑,相忍为国,使廉颇受到感动,负荆请罪,遂成刎颈之交。

赵盾,春秋时期晋国正卿,即赵宣子,赵衰之子。前 621年在晋国执政,节俭奉公,注意整饬政纪,大得民和,又以车八百平周乱,立匡王。前607年,晋灵公图谋杀他,他避难出走,未及越境,灵公被杀。他回朝迎立成公,继续执政。

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一称史狐。前607年,赵盾族弟赵穿攻杀晋灵公于桃园,他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

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少时贫困,乞食于齐,一度以养牛谋生,后为虞大夫。晋献公灭虞,把他虏去,作陪嫁的媵臣,押送往秦。中途逸去,又为楚人所执。秦穆公以五张黑牡羊皮把他赎回,故号“五羊大夫”。时年七十余,曾向秦穆公推荐老友蹇叔,共襄国政。

孟明视,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子。前 627年,奉秦穆公命,与西乞术、白乙丙(皆蹇叔子)将兵袭郑、灭滑(今河南偃师东南),归途过崤山(今河南渑池东)时,遭晋军伏击,三将均被俘。后释放回国,穆公仍不咎既往,复职如故,而礼待盖厚。他悉心雪耻,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

豫让,春秋末晋知氏家臣。先事范氏、中行氏,继归知伯,颇受尊宠。后韩、赵、魏三家灭知氏,尽分其地。他改变名姓,漆身吞炭,伺机谋刺赵襄子,为主报仇。襄子过桥。他伏桥下欲刺襄子,因马惊,遂被索捕。他直陈动机不讳,并请襄子解衣,拔剑击衣雪恨,然后自伏剑而死。

荀况(约前 313一前 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在儒学分化中,代表革新势力。在稷下三任祭酒。曾到秦国考察,晤见范睢;后至赵国,与孝成王议兵。晚年,应楚春申君召,受任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令,著书终老。其学术原于儒家,但又吸收和熔化了当时进步的思想学说。在天道观上,提出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强调“制天命而用之”;在认识论上,提出“方贵于知”的观点,强调必待“天官”普遍接触事物,才能做到“征知”、“解蔽“,正确发挥“天君”之作用;在“正名”论上提出“制名以制实”的观点,强调“名”必待“约定俗成”,需经社会实践的检验。对人性问题,认为“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材朴”的“本始”表现即是“恶”。要改“恶”从“善”,必有待于“化性起伪”。他特别强调“礼”的“化性”作用,以为“礼者,法之大分”,必待“隆礼至法”,纳法入儒,实现“王道”才有保证。《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三十二篇,其中《大略》以下六篇,可能为后人附托。

李牧(?一前 228),战国末赵国将领。长于用兵。悼襄王时,将兵驻守北边,抵御匈奴,打败东胡(今内蒙南部一带)、林胡(今内蒙呼和浩特附近),积有战功,甚得军心。前 233年,秦攻赤丽、宜安他奋起反击,在肥大败泰军。下一年,秦军越太行山,攻番吾(今河北平山东),又被他击败。统一战争中,秦灭韩后,转而攻赵,他和司马尚率兵堵击,相持一年。秦收买赵王嬖臣郭开,诬他造反,被杀。三个月后,赵国被秦国灭亡。

纪信(?——公元前 204年),赵城(今洪洞县)人,秦末刘邦起义军的将领。在项羽围困荥阳城时,代刘邦舍身赴难,使刘邦解脱重围,转败为胜。

郅都,西汉河东大阳(今平陆县)人。汉文帝时,他是皇帝的侍从官,汉景帝时被提升为皇帝侍卫的统领。他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执法严峻,以敢于直谏著称。

卫子夫(?——前90),汉武帝后,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本是平阳公主家中歌妓,前 128年生戾太子,遂被立为皇后。征和三年(前90),因“巫蛊”之祸,戾太子起兵失败后自杀,她不能自明被赐死。

卫青(?——前 106),西汉名将。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初为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封长平候。元狩二年(前 127),率军大败匈奴,收复河套。元狩四年(前 119),又与霍去病深入漠北,再次击败匈奴主力。他前后七次出击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安定了北方诸郡。

霍去病(前 140——前 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人,卫青之甥,官至骠骑大将军、封冠军候,后任大司马。元狩二年(前 121),两次率兵击败匈奴,斩获四万余人,控制河西四郡,开辟了通往西域的走廊。四年,又和卫青深入漠北,击败匈奴主力。武帝曾为他建造府第,他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病故时,年仅二十四岁。

霍光(?——前68),西汉政治家。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为骠骑将军霍去病弟。武帝时,住奉车都尉。与桑弘羊等同受遗诏,立昭帝为嗣,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封博陆侯。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废,又迎立宣帝。前后执政凡二十年。始元六年(前81年),他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中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之盐铁官营会议。今存《盐铁论》一书,系与会者桓宽的当场记录。

冯奉世(?——前39),西汉将领,字子明。上党潞(今山西潞城东北)人,武帝末,以良家子升为郎。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后失官。年三十余,乃学《春秋》,明习兵法,经前将军韩增奏以为军司空令。本始中,从军击匈奴。军罢,复为郎。宣帝时,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曾出使大宛,率兵击破莎车,代为右将军典属国。后以军功为左将军光禄勋,封关内侯。

尹翁归(?——公元前62年),临汾人,西汉著名官吏,以刚正廉洁。执法严明,治理社会秩序而著称。

张敞(?——公元前48年),临汾人,西汉宣帝时大臣。以治赋有方,善理社会秩序而闻名。

班婕妤(约公元前48——公元前 6年),西汉楼烦(今朔县)人,婕妤是西汉时女官(嫔妃)名。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有才学,善词赋,成帝初即位,入选后宫,始为少使,后立为婕妤。不久因赵飞燕得宠,惧祸自求供养太后,成帝许其入长信宫侍奉。著有《自悼赋》、《捣素赋》和《怨歌赋》等,抒发宫中苦闷之情。

郭泰( 128—— 169年),东汉名士,字林宗,介休人。家世贫贱,少好学,善论谈,博通古籍。尝游洛阳,为河南尹李膺赏识,遂相友善。在就为太学生所敬仰,一度名震京师。后归故里,官府征召,不就。党锢之祸起,他闭门教授,弟子数千。建宁二年,卒于家,四方之士千余人会葬,志同者共刻石立碑,蔡邕为之撰文。

王允(137——192年),东汉末大臣。字子师,太原祁(今祁县)人。少有大志,勤于习诵经诗,朝夕不忘驰射。年十九,为郡吏,曾捕杀宦官党羽。灵帝时,任豫州刺史,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灵帝死,奔丧京师,时大将军何进欲诛宦官,与之谋事,任从事中中郎,转河南尹。献帝即位,任太仆,迁尚书令、司徒。后与吕布密谋,诛杀董卓。不久,为卓部将李榷、郭汜所杀。

貂蝉,东汉并州郡(今忻州)人,十五岁被选入宫,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毛)冠。汉末被王允收为义女,用连环计使吕布、董卓反目,后归吕布。后传说被关羽所杀,又说为曹操所杀。

吕布(?—— 198年),字奉先,定襄人,以勇武著称,善弓箭,号为“飞将”。初从并州刺史丁原。董卓入京师。欲杀原,并其兵众,他为董卓收买后杀原归卓,被任命为骑都尉。后又与王允合谋杀卓,受任为奋威将军,封温候,割据徐州,建安三年,为曹操所杀。其故事流传民间,成为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者之典型。

关羽(?—— 219),三国时期刘备部将。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亡命奔涿郡,时刘备在乡里招合徒众,他与张飞往投,誓共生死。官渡之战前,曹操分兵东征,击败刘备,他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候。后仍投刘备,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为汉中王,任他为前将军,率众围攻曹仁于樊城,降于禁,杀庞德,北方震动,曹操拟迁都以避其锋。不久,孙权袭取荆州,他因骄傲轻敌,后备空虚,兵败被杀。

张辽(165——222年),字文远,三国时代雁门马邑(今朔县)人。少为郡吏。东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其武力过人,如为从事。旋而降曹操,为其五大名将之一。任中郎将,赐爵关内候。因数有战功,迁裨将军,从攻袁尚兄弟,和乌桓。建安二十年(215),孙权攻合肥,他率死士八百余人,奋勇突击,大破吴军,拜征东将军。后率军攻吴,死于军中。

徐晃(?—— 227年),宇公明,平阳郡杨县(今洪洞县东南)人。三国时曹操翦除割据势力、统一北方的的五大名将之一。

贾逵(173——228年),字梁道,河东襄陵(今襄汾县)人,东汉、三国之际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忠于曹魏。

贾充(217——282),西晋大臣,字公闾,平阳襄陵(今襄汾)人。曹魏后期,任司马氏属下右长史,指使成济杀魏帝曹髦,参与军国机密。晋初历任司空、侍中、尚书令、太尉等职。泰始四年(268)主持删革刑书,制定《晋律》。其女贾南凤为太子司马衷妃,另一女为齐王司马攸妃,故深受宠信。他竭力反对伐吴,司马炎仍诏为大都督,被迫受任。

贾南凤(256——300),西晋惠帝皇后。平阳襄陵(今襄汾)人,贾充之女,性妒悍而多权诈。惠帝即位后,欲专朝政,密诏楚王玮等进京,杀辅政大臣杨骏及汝南王亮、卫灌等,株连数千人,又以矫诏擅杀之罪杀楚王玮,挑起宗室内部大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她用张华、裴顾等人掌政数年,后为赵王司马伦所杀。

刘渊(?—— 310年),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304——310年在位。字元海,出身新兴(今忻州市)匈奴贵族,少时常住洛阳,与名儒官僚交游。父豹死,袭匈奴左部帅,任建威将军、匈奴五大部大都督。八王之乱中,成都王司马颖欲发五部众为援,派他返回并州。元熙元年( 304),于离石起兵反晋,自称大单于,即汉王位,出击并州各地,并王弥、石勒等部,赶走并州刺史司马腾。五年,称帝改元,建都平阳(今临汾),向晋都洛阳发动进攻,不久病死。

孙盛,生卒年不详。太原中都(今平遥)人。东晋无神论者,曾驳斥佛教“神不灭”的思想。著有《魏氏春秋》、《晋阳秋》等。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人,博学才高,诗赋都很有名,曾注释《尔雅》、《方言》、《楚辞》等,是东晋有名的训诂学家和重要文学家。

温峤(288——329),东晋太原祁县(今祁县)人。初从刘琨讨石勒,为其谋主。司马睿也镇江左,他奉琨命南下劝进,被留用,参与机密,甚受倚重。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后赵建立者,319——333年在位。上党武乡(分榆社县北)人,羯族,父祖均为部落小帅。少时耕田行贩,生计穷困,为并州刺史司马腾掠卖至山东茬平为奴,后与牧马帅汲桑起兵反晋。桑被杀,他投奔刘渊,为安东大将军,转战冀、并、幽地区,并王弥、王浚等部众,逐渐形成割据势力。光初二年(319),北据襄国(今河北邢台)称赵王,建国初期,竭力提高羯人地位,同时重用汉族人张宾为辅佐,恢复租调剥削,典定九流,崇儒学,兴佛教,借以稳定后赵政权。太和二年(329)攻灭前赵,控制中原大部,次年称帝,不久病死。

2011年,江西省文物部门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发现了一座大型汉代古墓,经过五年多的考古发掘,终于确定此陵墓的主人是西汉的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此陵墓也被称为海昏侯陵墓。

此陵墓的发掘创造了多项第一,海昏墓是迄今为止出土最完整、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西汉古墓,其中出土的文物是西汉水平最高、数量最多的,陵墓中发现了华夏最早的孔子画像,并且出土了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古籍。

此陵墓的主人海昏侯刘贺也引发了关注,因为刘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汉武帝的孙子,刘贺的父亲刘髆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儿子,刘髆也是第一代昌邑王,汉武帝长子刘据自杀后,汉武帝选择了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帝,也就是汉昭帝,汉武帝留下了霍光、金日磾、 上官桀、桑弘羊四人辅佐汉昭帝,但是汉昭帝刘弗陵只活了21岁就去世了。

汉昭帝没有儿子,于是霍光与群臣选择了昌邑王刘髆的长子刘贺为皇帝,刘贺也就是第二代昌邑王,刘贺其实也是刘弗陵的侄子,但是刘贺仅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联合群臣上书皇太后废黜,理由是:

《汉书 霍光传》: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

这话的意思是说:(刘贺)接受皇帝玺印以来的27天中,派出使者往来于各个郡县,使者们拿着皇帝给的符节向各个官署下达诏令索要财物,一共有1127起。算起来平均每天至少有41起索要财物的事件,除此之外,刘贺还有以下罪名:

1、私自给他原来昌邑国的郎官授予绶带。

2、私自把国库中的钱财、武器、绸缎赏赐给自己的亲信。

3、与随从的亲信官员整夜饮酒,沉迷酒色。

4、为汉昭帝戴孝期间食用了不合规矩的饮食。

5、在没有祭祀汉朝皇帝列祖列宗之前,就派使者用三副太牢的礼节来祭祀自己的生父刘髆,并自称嗣子皇帝,违反了礼节。这个与明朝嘉靖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大仪礼之争是一模一样的。

6、光禄大夫夏侯胜、侍中傅嘉、尚书令杨敞劝谏刘贺不法行为,被刘贺打击及关押。

就这样刘贺的皇帝之位被霍光联合群臣及太后一起废除,到了汉宣帝时期,又把刘贺的昌邑王位给废除了,改封为海昏侯,之后刘贺就一直被称为海昏侯,所以2011年在南昌发现的陵墓被称为海昏侯墓。

刘贺原本是昌邑王,后来被拥立为皇帝,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除,再次回归为昌邑王,然后又被改封为海昏侯,从王到帝,从帝再到王,最后从王到侯,刘贺的地位不断发生着变化,但他也只能默默接受着这一切,那么问题来了,霍光为什么要废除刘贺的帝位,刘贺是霍光选中的,又是霍光亲手废除的,这背后到底有多少秘密?

刘贺其实是汉朝第二个以诸侯王身份成为皇帝的人,第一个是刘恒,吕雉去世后,周勃、陈平联合刘章、刘襄等人诛灭了吕氏一族,功臣们最后选定时为代王的刘恒为帝,因为刘恒看上去为人低调,老实,并且没有外戚问题,但刘恒与刘贺不同的是,刘恒却成功做了皇帝,而刘贺只能被权臣废除,这是为什么?

主要有三个原因:

1、刘恒进京当皇帝时,只带了6个人,解除了功臣们对刘恒可能用自己亲信排斥功臣的顾虑,刘贺进京时,至少带了50多人,后来又增加一两百人,并且刘贺大肆分封自己的亲信,同时整天带着自己的亲信在宫中饮酒,这也是上述罪名的第1条和第2条。

刘贺的行为引发了朝臣对自己地位的担忧,刘贺带了这么多亲信到皇宫中,也难免让人担忧,汉武帝时期,曾经发行了一部《左官律》的法律,其中规定了在诸侯国担任过官职的人一律称为左官,左官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且左官不能进入中央任职,这是为了打击削弱诸侯国王培养亲信,以威胁中央权力。

刘贺的行为很明显违反了这一法律,也难免引发了朝臣的共同反对。

2、刘恒当了皇帝后,大肆分封拥立他为帝的功臣,而刘贺当了皇帝后,没有这么做。

汉文帝的做法很聪明,他的皇帝之位是功臣拥立的,先稳住功臣,皇位就能坐稳定,而刘贺就不 懂得这个道理,刘贺自己的皇帝之位都没有稳定,就开始与亲信在一起,引发了拥立刘贺为帝的功臣们的不满,自然会反对他。

3、刘恒的能力强于刘贺太多

这方面显然刘贺没法比,包括刘恒的用人、御臣、处事水平远远超过刘贺,刘恒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先稳定了自己的皇帝之位,才排斥功臣的,刘恒让自己的两个亲信宋昌和张武掌握了皇城和皇宫的兵权,其余先不管,先保证安全,然后再一步步排斥功臣,但刘贺显然做不到,当功臣感觉到自己拥立的皇帝,却不亲近自己,难免要把刘贺废除。

这是汉文帝刘恒与汉废帝刘贺的比较,从霍光来说,他之所以废除刘贺,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霍光的权力与地位受到威胁

刘弗陵去世后,刘贺并不是霍光当时唯一的选择,当时很多大臣拥立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方陵王刘胥为帝,但是霍光不同意,因为汉武帝时期长子刘据去世后,汉武帝都没有选择刘胥为帝,而是选择刘胥的弟弟刘弗陵为帝,再加上刘胥这个人有勇无谋,汉昭帝时期刘胥曾经觊觎帝位,诅咒汉昭帝,所以被霍光否定了。

霍光没有篡位之位,但对权力的欲望比较强,拥立刘贺为帝后,却发现刘贺在做威胁自己地位的事,因为刘贺带了一大帮昌邑国的亲信在宫中,整天在一起,难免让霍光感到威胁,霍光担心时间长了,这些人会取代自己的地位。

《汉书 霍光传》: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光悉诛杀二百余人。出死,号呼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这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昌邑国的群臣由于没有尽辅佐教导君臣之谊,使王(刘贺)误入歧途而获罪。霍光就将他们全部杀了,共有二百多人。当这些人被拉出去处死的时候,都在街道中哭泣呼喊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尤其是刘贺的旧臣临死前说的一句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就说明了刘贺没有听从旧臣的建议,犹豫不决,这说明了刘贺与旧臣假道在策划着什么行动,从霍光的行为来看,一下子杀了两百多人,肯定是这些人涉嫌怂恿刘贺进行政治清洗,除掉朝中的老臣,而昌邑旧臣则想借刘贺当皇帝的机会上位,这是政治的规律,当然这只是猜测。

所以霍光选择了先下手为强,先把刘贺给废除了,再诛杀了刘贺的所有旧臣,消除了威胁,保住了自己的权力与地位,而朝臣与霍光是同样的政治利益,虽然有些胆怯,但还是支持霍光的,包括太后也是支持霍光的,再加上霍光一定掌控大权,所以才能轻易废除皇帝。

废除皇帝之事是很大风险的,不仅仅在政治上有影响,而且在伦理道德上也会受到议论,如果不是霍光权力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他是不会这么做的,归根结底,霍光是一半为公,一半为私,他既想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也不想让刘贺胡作非为

二、刘贺确实干了一些违法的事

说刘贺27天做了1127年荒唐事,确实有些夸张,但肯定是有这些违法的事在内的,作为皇帝,不顾法纪,派使者向地方索要财物,这事确实有些荒唐,包括上面列举的刘贺的六项罪名,应该都是存在的,刘贺确实干了一些违法的事,但是皇帝违法,就一定要废除吗?或者说朝臣有没有权力废除皇帝?

在古代儒家思想的体系下来说,大臣是没有权力废除皇帝的,因为五纲五常中的第一条是:君为臣纲,这一条霍光就说不过去,所以这事有争议,霍光废除刘贺皇帝之位的事超越了他的职权范围。

但是,从历史来看,如果刘贺真的是个荒唐的皇帝,霍光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至少霍光后来拥立的汉宣帝是个英明之君,让汉朝的国力、威望达到了顶峰,让汉朝步入一个盛世-昭宣中兴,这也是霍光的功劳,但是霍光作为权臣来讲,同样让汉宣帝感到如芒在刺,这说明任何一个皇帝,对霍光这样的权臣都是有所顾忌的。

所以对于刘贺来说,他算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皇帝了,先是昌邑王,后来当了27天皇帝,然后又被废除帝位成为昌邑王,最后被改封为海昏侯,最重要的是他的结局是善终,而且两千多年后,他的陵墓还出土了如此多的文物,给了后人研究西汉的文化提供了大量的便利。

我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在山西,有许多名人。

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杨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重尔(前 697年——前 628年),春秋时晋国国君,即晋文公,前 636年至前 628年在位。献公妃狐姬(戎族)所生,因遭骊姬之乱,流亡在外十九年,后由秦穆公发兵护送回国,被立为晋君。他重用狐偃、赵衰等人,协力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又号召诸候勤王,平周室王子带之乱,迎襄王复位,树立了政治威信。后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与楚军接战,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旋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主盟诸候,周天子亦奉如参加,策命他为“伯候”(霸主)。

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将兵破齐,拜为上卿。后多次击败齐、魏,歼敌立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候。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帅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前251年,他大破燕军,任相国,封信平君。晚年悒郁不得志,愤而奔魏。后又离魏适楚,死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惠文王时,奉使报秦,当庭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前 279年,秦、赵会于渑池,他随侍孝成王,面斥强秦,不辱国体。以功任上卿,居廉颇之上。由于他善自谦抑,相忍为国,使廉颇受到感动,负荆请罪,遂成刎颈之交。

赵盾,春秋时期晋国正卿,即赵宣子,赵衰之子。前 621年在晋国执政,节俭奉公,注意整饬政纪,大得民和,又以车八百平周乱,立匡王。前607年,晋灵公图谋杀他,他避难出走,未及越境,灵公被杀。他回朝迎立成公,继续执政。

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一称史狐。前607年,赵盾族弟赵穿攻杀晋灵公于桃园,他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

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少时贫困,乞食于齐,一度以养牛谋生,后为虞大夫。晋献公灭虞,把他虏去,作陪嫁的媵臣,押送往秦。中途逸去,又为楚人所执。秦穆公以五张黑牡羊皮把他赎回,故号“五羊大夫”。时年七十余,曾向秦穆公推荐老友蹇叔,共襄国政。

孟明视,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子。前 627年,奉秦穆公命,与西乞术、白乙丙(皆蹇叔子)将兵袭郑、灭滑(今河南偃师东南),归途过崤山(今河南渑池东)时,遭晋军伏击,三将均被俘。后释放回国,穆公仍不咎既往,复职如故,而礼待盖厚。他悉心雪耻,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

豫让,春秋末晋知氏家臣。先事范氏、中行氏,继归知伯,颇受尊宠。后韩、赵、魏三家灭知氏,尽分其地。他改变名姓,漆身吞炭,伺机谋刺赵襄子,为主报仇。襄子过桥。他伏桥下欲刺襄子,因马惊,遂被索捕。他直陈动机不讳,并请襄子解衣,拔剑击衣雪恨,然后自伏剑而死。

荀况(约前 313一前 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在儒学分化中,代表革新势力。在稷下三任祭酒。曾到秦国考察,晤见范睢;后至赵国,与孝成王议兵。晚年,应楚春申君召,受任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令,著书终老。其学术原于儒家,但又吸收和熔化了当时进步的思想学说。在天道观上,提出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强调“制天命而用之”;在认识论上,提出“方贵于知”的观点,强调必待“天官”普遍接触事物,才能做到“征知”、“解蔽“,正确发挥“天君”之作用;在“正名”论上提出“制名以制实”的观点,强调“名”必待“约定俗成”,需经社会实践的检验。对人性问题,认为“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材朴”的“本始”表现即是“恶”。要改“恶”从“善”,必有待于“化性起伪”。他特别强调“礼”的“化性”作用,以为“礼者,法之大分”,必待“隆礼至法”,纳法入儒,实现“王道”才有保证。《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三十二篇,其中《大略》以下六篇,可能为后人附托。

李牧(?一前 228),战国末赵国将领。长于用兵。悼襄王时,将兵驻守北边,抵御匈奴,打败东胡(今内蒙南部一带)、林胡(今内蒙呼和浩特附近),积有战功,甚得军心。前 233年,秦攻赤丽、宜安他奋起反击,在肥大败泰军。下一年,秦军越太行山,攻番吾(今河北平山东),又被他击败。统一战争中,秦灭韩后,转而攻赵,他和司马尚率兵堵击,相持一年。秦收买赵王嬖臣郭开,诬他造反,被杀。三个月后,赵国被秦国灭亡。

纪信(?——公元前 204年),赵城(今洪洞县)人,秦末刘邦起义军的将领。在项羽围困荥阳城时,代刘邦舍身赴难,使刘邦解脱重围,转败为胜。

郅都,西汉河东大阳(今平陆县)人。汉文帝时,他是皇帝的侍从官,汉景帝时被提升为皇帝侍卫的统领。他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执法严峻,以敢于直谏著称。

卫子夫(?——前90),汉武帝后,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本是平阳公主家中歌妓,前 128年生戾太子,遂被立为皇后。征和三年(前90),因“巫蛊”之祸,戾太子起兵失败后自杀,她不能自明被赐死。

卫青(?——前 106),西汉名将。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初为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封长平候。元狩二年(前 127),率军大败匈奴,收复河套。元狩四年(前 119),又与霍去病深入漠北,再次击败匈奴主力。他前后七次出击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安定了北方诸郡。

霍去病(前 140——前 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人,卫青之甥,官至骠骑大将军、封冠军候,后任大司马。元狩二年(前 121),两次率兵击败匈奴,斩获四万余人,控制河西四郡,开辟了通往西域的走廊。四年,又和卫青深入漠北,击败匈奴主力。武帝曾为他建造府第,他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病故时,年仅二十四岁。

霍光(?——前68),西汉政治家。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为骠骑将军霍去病弟。武帝时,住奉车都尉。与桑弘羊等同受遗诏,立昭帝为嗣,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封博陆侯。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废,又迎立宣帝。前后执政凡二十年。始元六年(前81年),他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中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之盐铁官营会议。今存《盐铁论》一书,系与会者桓宽的当场记录。

冯奉世(?——前39),西汉将领,字子明。上党潞(今山西潞城东北)人,武帝末,以良家子升为郎。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后失官。年三十余,乃学《春秋》,明习兵法,经前将军韩增奏以为军司空令。本始中,从军击匈奴。军罢,复为郎。宣帝时,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曾出使大宛,率兵击破莎车,代为右将军典属国。后以军功为左将军光禄勋,封关内侯。

尹翁归(?——公元前62年),临汾人,西汉著名官吏,以刚正廉洁。执法严明,治理社会秩序而著称。

张敞(?——公元前48年),临汾人,西汉宣帝时大臣。以治赋有方,善理社会秩序而闻名。

班婕妤(约公元前48——公元前 6年),西汉楼烦(今朔县)人,婕妤是西汉时女官(嫔妃)名。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有才学,善词赋,成帝初即位,入选后宫,始为少使,后立为婕妤。不久因赵飞燕得宠,惧祸自求供养太后,成帝许其入长信宫侍奉。著有《自悼赋》、《捣素赋》和《怨歌赋》等,抒发宫中苦闷之情。

郭泰( 128—— 169年),东汉名士,字林宗,介休人。家世贫贱,少好学,善论谈,博通古籍。尝游洛阳,为河南尹李膺赏识,遂相友善。在就为太学生所敬仰,一度名震京师。后归故里,官府征召,不就。党锢之祸起,他闭门教授,弟子数千。建宁二年,卒于家,四方之士千余人会葬,志同者共刻石立碑,蔡邕为之撰文。

王允(137——192年),东汉末大臣。字子师,太原祁(今祁县)人。少有大志,勤于习诵经诗,朝夕不忘驰射。年十九,为郡吏,曾捕杀宦官党羽。灵帝时,任豫州刺史,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灵帝死,奔丧京师,时大将军何进欲诛宦官,与之谋事,任从事中中郎,转河南尹。献帝即位,任太仆,迁尚书令、司徒。后与吕布密谋,诛杀董卓。不久,为卓部将李榷、郭汜所杀。

貂蝉,东汉并州郡(今忻州)人,十五岁被选入宫,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毛)冠。汉末被王允收为义女,用连环计使吕布、董卓反目,后归吕布。后传说被关羽所杀,又说为曹操所杀。

吕布(?—— 198年),字奉先,定襄人,以勇武著称,善弓箭,号为“飞将”。初从并州刺史丁原。董卓入京师。欲杀原,并其兵众,他为董卓收买后杀原归卓,被任命为骑都尉。后又与王允合谋杀卓,受任为奋威将军,封温候,割据徐州,建安三年,为曹操所杀。其故事流传民间,成为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者之典型。

关羽(?—— 219),三国时期刘备部将。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亡命奔涿郡,时刘备在乡里招合徒众,他与张飞往投,誓共生死。官渡之战前,曹操分兵东征,击败刘备,他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候。后仍投刘备,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为汉中王,任他为前将军,率众围攻曹仁于樊城,降于禁,杀庞德,北方震动,曹操拟迁都以避其锋。不久,孙权袭取荆州,他因骄傲轻敌,后备空虚,兵败被杀。

张辽(165——222年),字文远,三国时代雁门马邑(今朔县)人。少为郡吏。东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其武力过人,如为从事。旋而降曹操,为其五大名将之一。任中郎将,赐爵关内候。因数有战功,迁裨将军,从攻袁尚兄弟,和乌桓。建安二十年(215),孙权攻合肥,他率死士八百余人,奋勇突击,大破吴军,拜征东将军。后率军攻吴,死于军中。

徐晃(?—— 227年),宇公明,平阳郡杨县(今洪洞县东南)人。三国时曹操翦除割据势力、统一北方的的五大名将之一。

贾逵(173——228年),字梁道,河东襄陵(今襄汾县)人,东汉、三国之际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忠于曹魏。

贾充(217——282),西晋大臣,字公闾,平阳襄陵(今襄汾)人。曹魏后期,任司马氏属下右长史,指使成济杀魏帝曹髦,参与军国机密。晋初历任司空、侍中、尚书令、太尉等职。泰始四年(268)主持删革刑书,制定《晋律》。其女贾南凤为太子司马衷妃,另一女为齐王司马攸妃,故深受宠信。他竭力反对伐吴,司马炎仍诏为大都督,被迫受任。

贾南凤(256——300),西晋惠帝皇后。平阳襄陵(今襄汾)人,贾充之女,性妒悍而多权诈。惠帝即位后,欲专朝政,密诏楚王玮等进京,杀辅政大臣杨骏及汝南王亮、卫灌等,株连数千人,又以矫诏擅杀之罪杀楚王玮,挑起宗室内部大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她用张华、裴顾等人掌政数年,后为赵王司马伦所杀。

刘渊(?—— 310年),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304——310年在位。字元海,出身新兴(今忻州市)匈奴贵族,少时常住洛阳,与名儒官僚交游。父豹死,袭匈奴左部帅,任建威将军、匈奴五大部大都督。八王之乱中,成都王司马颖欲发五部众为援,派他返回并州。元熙元年( 304),于离石起兵反晋,自称大单于,即汉王位,出击并州各地,并王弥、石勒等部,赶走并州刺史司马腾。五年,称帝改元,建都平阳(今临汾),向晋都洛阳发动进攻,不久病死。

孙盛,生卒年不详。太原中都(今平遥)人。东晋无神论者,曾驳斥佛教“神不灭”的思想。著有《魏氏春秋》、《晋阳秋》等。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人,博学才高,诗赋都很有名,曾注释《尔雅》、《方言》、《楚辞》等,是东晋有名的训诂学家和重要文学家。

温峤(288——329),东晋太原祁县(今祁县)人。初从刘琨讨石勒,为其谋主。司马睿也镇江左,他奉琨命南下劝进,被留用,参与机密,甚受倚重。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后赵建立者,319——333年在位。上党武乡(分榆社县北)人,羯族,父祖均为部落小帅。少时耕田行贩,生计穷困,为并州刺史司马腾掠卖至山东茬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