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对白铜的记载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古籍对白铜的记载有哪些?,第1张

元、明时期,以药点化的“白银”便逐渐为常人所知,在博物类、本草类的著述中便经常有所提及,并称之为白铜。元人撰《格物粗谈》便有“赤铜人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砒石炼为白铜;杂锡炼为响铜”的话。《天工开物》说:“铜以砒霜等药制炼为白铜。”又说:“凡红铜升黄而后熔化造器,用砒升者为白铜器,工费倍难,侈者事之。”

因为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1约等于119,而铜是635约等于64根据物质的量来算鼎是919%,鉴是788%,削是823%。所以这样看来是鼎。但如果从用途上来说"鉴"是水盆,在现在看来,其中的铜的含量太高了,这样一来让容器太重,又会因为微量铜离子溶于水中,对人体有影响。所以鉴的铜偏高了

国家图书馆古籍资源的类型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和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献、碑帖拓片、西夏文献、赵城金藏、地方志、家谱、年画、老照片等。

我国的古籍:

1、《永乐大典》——百科类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占卜、戏剧、工艺、农艺等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2、《四库全书》——百科类

《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包括了我国几千年来的重要文化典籍,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

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3、《梦溪笔谈》——科学类

《梦溪笔谈》就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本书由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

我国古籍的价值:

1、文献价值。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旧抄本、古本、初刻本、精刻本以及各类活学本等版本的价值较高。

3、艺术价值。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写刻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短版、拱花、版画等。

4、学术价值。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录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刊元椠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