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说高晓松抢了古籍整理的功劳,你觉得高晓松抢功了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2收藏

有网友说高晓松抢了古籍整理的功劳,你觉得高晓松抢功了吗?,第1张

之前有段时间,大家对于文字非常关注的,所以就有了《汉字英雄》这档节目,我也是通过这档节目认识的高晓松老师,当时就被他专业的知识给秀到了。但是最近高晓松因为整理古籍这个事情又陷入了热议当中,有网友说高晓松抢了古籍整理的功劳,你知道这是什么情况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做了一个古籍数字化,结果发微博的时候玩文字游戏,耍心机,把提供支持,出工出力的公有机构避而不谈。突出自己的功劳。最后让人点出来了。整件事大致经过是,2018年高晓松在哈佛燕京图书馆看见了散佚古籍,然后达摩院秘书长刘湘雯听说了,找到他一起策划能不能把这些古籍数字化。所以他们找到了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后者多年来做的就是类似的事情。2019年,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曾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的四川大学教授陈力、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果和在达摩院负责学术合作的李贝,在一起开会,敲定了“汉典重光”的项目。注意:谈成的东亚图书馆,属于此前有深度合作基础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图书馆,跟哈佛没关系。

你觉得高晓松抢功劳了吗?

一高晓松没有抢功

我个人认为高晓松是没有抢功劳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整理古籍这个事情是高晓松先提出来的。

二高晓松毕竟也参与了整理

我认为抢功劳的意思是没有参加整理,但是说自己参加了,高晓松毕竟参加了古籍的整理,为什么就成抢功劳了呢?

三可能对自己的功劳放大了吧!

我们是不能否认高晓松为此次古籍整理做出的贡献,但是他本人可能会将自己的功劳放大,所以网友才会误会他抢功劳。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一、古籍书页版式

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亦称边栏)、界行、天头、地脚、版心、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版式的概念出现在雕版印刷行世之后,但明显保留了雕版印刷之前的简策、手写帛书等装帧形式的特点。

古籍版式图

1。版框:也称为边栏,指每版内围框文字的四周边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一般比较粗黑,给人稳定感。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线,称为四周单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细黑线,称四周双边。如果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称为左右双边。不仅有规范、整齐版面的作用,而且保留了简策、帛书的遗风。

2。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两道隔线间的条格叫界格,是竹木简书籍的流风余韵。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 行×字”,有的径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每行×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又称行款。

3。天头: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叫天头。

4。地脚: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叫地脚。

5。版心:也称“叶心”,或简称“心”, 指古籍书叶两半叶之间、没有正文的一行。为折装整齐,版心多刻有鱼尾、口线等,为便检索,也常记有书名、卷数、页码、每卷小题、刻工姓名等文字。因为这一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故称版心。 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

6。书口:又称版口,或简称口。指书籍装订成册后开合一侧的端面,有白口、黑口等款式。就书版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这一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

7。鱼尾:版心中间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之处。有时版心上下方都有鱼尾。一个鱼尾为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个别有三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称花鱼尾。鱼尾的作用是用作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8。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做象鼻。象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者为白口。

9。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耳朵,所以称书耳。书耳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10。墨钉:又称墨等。指版面上常有文字般大小的黑墨块,形状似钉帽。出现的原因是文稿雕版时未定的文字,等待校勘后写上去再印。

11。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镌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版地点等。明清时期的书牌作用多为表示特色和所有权,明清以前则更多是刻书题记,讲刻书缘起,选用底本,校本,甚至多少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12。大题:指一种书的题名。

13。小题:指一种书内各篇卷的题名。

14。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为鉴别版本依据之一。

15。朱丝栏 乌丝栏: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二、古籍装订版式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有其特定的名称。

古籍结构图

1。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2。书衣: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封衣,也称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3。书名叶:在封皮之后,题有书名的一叶,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书名叶的后面一般加上一张空白纸,叫护叶或扉叶。

4。书脑: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叫书脑。

5。书脊:也称书背,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称为书脊。

6。书首:书脊的最上端,称为书首,又称为书头。

7。书脚:书脚是书的底部,有些藏书家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存而将书名写上去。

8。书根: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

《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条,按照演出的顺序记载了百戏表演的全过程,是我们了解宋代百戏伎艺实际表演的极为珍贵的资料。在那一次演出里,在各种伎艺表演之后,有“合曲,舞旋迄,诸班直常入祗侯子弟所呈马骑”等描述。对此,周贻白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纲》一书中指出:“至于《舞旋》之为舞蹈,《马骑》实为马戏,则各为专技”。要把“合曲”与舞旋连用,说明《舞旋》基本上是一种有音乐伴奏的表演,其具体动作形态和表演内容,一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伎艺性质,所以在列在百戏之内;同时,《舞旋》在表演内容上又可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技巧性,所以可以作为整个百戏表演结束时的“压轴节目”。在《舞旋》之后,皇帝参加的马球、马戏表演就开始了。

同书之“六月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条,记载说:“作乐迎至庙,于殿前露台上设乐棚,教坊、军容直作乐,更互杂剧、舞旋。”同书“下赦”条中还说:“军容直作杂剧、舞旋;御龙直装神鬼、斫真刀、倬刀。”在这些记载中,《舞旋》都是和杂剧表演更替出现,可能正是因为它在表演内容上没有确定性,所以才能和杂剧互相补充,发挥艺术的感染力。

当然,《舞旋》也并非总是与杂剧作伴。《梦粱录》“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条说,当御赐第八盏酒时,“百官酒,舞三台,众乐作,合曲破,舞旋”。这里的《舞旋》已经和宫廷大曲一起演出了。

以上所记,多为北宋年间《舞旋》表演的情形,而《梦粱录》的记载则说明南宋虽然经过了巨大的社会振荡,文化变迁,但是《舞旋》却依然流传下来。《武林旧事》中追忆了北宋年间的著名“舞旋色”雷中庆,又记载了南宋的范崇茂、豪俊迈、刘良佐、杜士康、于庆等人。舞蹈史家费秉勋认为,《舞旋》不是指某一特定内容的具体节目,也不是一切舞蹈节目的泛称,而是指除队舞、舞队之外,穿插于广场艺术或宴会排当乐次中单人或双人表演的大曲舞蹈和较短小的徒手舞蹈节目。孟元老形容“一裹无脚小幞子锦袄辽人,踏开弩子,舞旋搭箭”(见《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的时候,舞旋一词似乎是动作的泛称。当吴自牧形容“街市有乐人三五为队,擎一二女童舞旋”(见《梦粱录·妓乐》)的时候,《舞旋》一词强调的是动作的过程,并使人联想到“旋转”的特点。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