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文化的介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中药文化的介绍,第1张

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 求一篇中医写的古文

张湛曰⑴:夫经方之难精⑵,由来尚矣⑶。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⑷,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⑸,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⑹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⑺,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⑻,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⑼,深自误哉。

2 医古文的内容简介

从编写大纲到最终完成本教材经过了数度寒暑。医古文是研究中医药古籍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医古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古代医药文选和古汉语基础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中医药古籍。同时,通过医古文课的传授,使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领悟中医药学的精髓,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为学好中医药学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医古文是含有医药学内容的古代文言文。为了读懂这方面的文言文,还要学习一些专业术语等与之密切相关的古代语言知识。因而医药学古文与之相关的古代语言知识便是医古文的主要内容。医古文是中医药学基础的基础。

本书分文选、基础知识及模拟试题3部分,每篇课文都有学习要点、注释、译文及供练习用的阅读材料。

3 形容"脑子有病"的文言文句子有什么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释义: 君王,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更厉害了;

出处: 《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文章寓意

1、要及时医治,以免耽误病情。

2、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要防微杜渐。

3、要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及时改正调整,修正自己。

4、善于批判主观猜忌,知道拒绝忠告的危害。

5、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来以来证明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桓侯不理睬。扁鹊离开后,桓侯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桓侯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桓侯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的看见桓侯就转身跑了。桓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间,用热水焐和药物敷就可以治好;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性命的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又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于是桓侯就病死了。

4 扁鹊治病的文言文

原发布者:度米文库

扁鹊治病文言文答案篇一:扁鹊治病文言文答案原文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治之。既同愈。谓公扈齐婴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①府藏②者,固药石③之所已。今有偕生④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愿先闻其验。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二人辞归。于是公扈反齐婴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识。齐婴亦反公扈之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识。二室因相与讼,求辨于扁鹊。扁鹊辨其所由,讼乃已。(选自《列子汤问》)注释①干:冒犯,侵入。②府:同腑。藏:同脏,内脏。③药石:药物和针石。④偕生:与生俱来。译文鲁国的公扈和赵国的齐婴两人有病,一起去找名医扁鹊,求他给他们治疗。扁鹊就给他们治疗。两个人的病痊愈了以后,扁鹊对公扈和齐婴说你们先前的病从外侵入内脏,本来药物和针石就可以治愈的。你们现在有与生俱来的病,它和身体一起长;现在我给你们治疗,怎么样呢?两个人说:希望先听听我们的病症。扁鹊对公扈说:你的心志刚强而性格柔弱,计谋虽多,却缺乏决断;齐婴心志柔弱而性格坚强,缺乏计谋且又过于专断。如果对换你们的心,你们都能好了。扁鹊就给他们两个喝了毒酒,让他们昏迷了三天,接着剖开他们的胸膛,取出他们的心脏,再给他们对换了过来

1有关中药的诗句

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托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何首乌驾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杀木贼千年,堪称长卿仙人。

此联为山西名医傅山和其友所对。嵌十六味中药。

上联:红娘子身披石榴裙,头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贯众,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宾郎;

下联:白头翁手持大戟子,脚跨海马,与草寇甘遂战百合,旋复回乡,上金銮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车前将军立赐合欢。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二十八个药名。

2描写中药的诗句

《满庭芳》

辛弃疾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词中巧借二十四味中药名,活龙活现地刻画出了一位贵妇人的形象。将她思念远征沙场的丈夫的那一腔缠绵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地抒发了她怨恨战争给自己带来夫妻久别、难以团聚的心声。

《药名诗》

洪皓

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该诗十分巧妙地将五味中药“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白头”嵌入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沉挚诚的爱国怀乡思母之怀,感人肺腑。

328字古诗大全

有。

古诗如下:

1《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出塞》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描写中草药的诗句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

端阳

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

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

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

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南宋爱国词人

用中药名写了一首

词云:“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词中巧借

中药名,活龙活现地刻画出了一位贵妇人的形象。将她思念远征沙场的丈夫的那一腔缠绵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地抒发了她怨恨战争给自己带来夫妻久别、难以团聚的心声。

药名诗

北宋进士洪皓在

建炎三年奉命赴金,被金人扣留十余年。在此期间,他坚贞不屈,以诗明志,留下了众多的爱国诗篇。

就是其中之一,很有代表性。诗云:“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该诗十分巧妙地将五味中药“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白头”嵌入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沉挚诚的爱国怀乡思母之怀,感人肺腑。

药名谜

明代戏曲作家

写过一首题为

的谜语诗,诗云:“农夫月落出耕田,行到溪头无渡船。就在溪边眠一觉,蓑衣箬笠护头边。”

作者巧妙地把四味中药暗藏于诗中,谜底是“黑牵牛、当归、宿沙、防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封建社会里农民月夜耕田、夜以继日地辛劳、风餐露宿的悲惨生活图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关切之情。

5有关中草药的古诗

1、果在刺中央,秋来满山冈,核仁是良药,安神作用强。

(打一中药名) ——谜底:酸枣仁 2、美丽一姑娘,家住高山上,只因心肠善,为人专治疮。(打一中药名) ——谜底:山慈姑 3、一物陆地长,一物水中生,姓异治同病,共唤一个名。

(打两中药名) ——谜底:草决明、石决明 4、一人一家多辛苦,儿子再大不离母,百年古书已无用,千里捎书一字无。(打四个中药名) ——谜底:丹参、附子、破故纸、白芷 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打一中医古籍) ——谜底:汤头歌决 6、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打一中医名词) ——谜底:阴阳俱虚 7、何人不起故园情(打一中药名) ——谜底:当归 8、千树万树梨花开(打二中药名) ——谜底:木通、白英 解析:英扣花 9、四海之内皆兄弟(打一中药名) ——谜底:昆布。

6有关中草药的古诗有哪些

1、果在刺中央,秋来满山冈,核仁是良药,安神作用强。

(打一中药名) ——谜底:酸枣仁 2、美丽一姑娘,家住高山上,只因心肠善,为人专治疮。(打一中药名) ——谜底:山慈姑 3、一物陆地长,一物水中生,姓异治同病,共唤一个名。

(打两中药名) ——谜底:草决明、石决明 4、一人一家多辛苦,儿子再大不离母,百年古书已无用,千里捎书一字无。(打四个中药名) ——谜底:丹参、附子、破故纸、白芷 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打一中医古籍) ——谜底:汤头歌决 6、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打一中医名词) ——谜底:阴阳俱虚 7、何人不起故园情(打一中药名) ——谜底:当归 8、千树万树梨花开(打二中药名) ——谜底:木通、白英 解析:英扣花 9、四海之内皆兄弟(打一中药名) ——谜底:昆布。

7描写中药的诗句有哪些

1、《卜算子·芍药打团红》宋代:洪咨夔

芍药打团红,萱草成窝绿。帘卷疏风燕子归,依旧卢仝屋。

贫放麹生疏,闲到青奴熟。扫地焚香伴老仙,人胜连环玉。

2、《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宋代:辛弃疾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遍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3、《春日》宋代: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4、《药性歌括四百味》明代:龚廷贤

苏子味辛,驱痰降气,止咳定喘,更润心肺。

5、《药性歌括四百味》明代:龚廷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8含有中药的诗词

壶公山古老相传右仙姓陈名壶公于此山 黄滔

樵牧时迷所,仓箱岁叠川。严祠风雨管,怪木薜萝缠。青草方中药,苍苔石里钱。琼津流乳窦,春色驻芝田。乌兔中时近,龙蛇蛰处膻。嘉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杜甫

龙秘,骑行白鹿驯。耕岩非谷口,结草即河滨。肘后符应验,囊中药未陈。旅怀殊不惬,良觌渺无因。自古皆悲恨,浮生有屈伸。此邦今尚武

和座主相公西亭秋日即事 姚合

夫子墙还峻,酂侯宅过谦。微风红叶下,新雨绿苔黏。窗外松初长,栏中药旋添。海图装玉轴,书目记牙签。竹色晴连地,山光远入檐。酒

题酒瓮呈梦得 白居易

无清酒两三瓮,争向白须千万茎?麴(上薛下米)销愁真得力,光阴催老苦无情。凌烟阁上功无分,伏火炉中药未成。更拟共君何处去,且来

题白鹤庙 徐铉

平生心事向玄关,一入仙乡似旧山。白鹤唳空晴眇眇,丹沙流涧暮潺潺。尝嗟多病嫌中药,拟问真经乞小还。满洞烟霞互陵乱,何峰台榭是萧

独往覆釜山,寄郎士元 钱起

赏心无远近,芳月好登望。胜事引幽人,山下复山上。将寻洞中药,复爱湖外嶂。古壁苔入云,阴溪树穿浪。谁言世缘绝,更惜知音旷。莺啼

别道者 刘驾

自君入城市,北邙无新坟。始信壶中药,不落白杨根。如何忽告归,蕣华还笑人。玉笙无遗音,怅望缑岭云。

淮南王 胡宿

贪铸金钱盗写符,何曾七国戒前车。长生不待炉中药,鸿宝谁收箧里书。碧井床空天影在,小山人去桂丛疏。云中鸡犬无消息,麦秀渐渐遍故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主管中药师 周信贤

中药在中国古籍里面称为“本草”,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 历史 ,底蕴丰富。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到明代的《本草纲目》,都对后世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记载着成百上千的各种中药,除了常用药以外,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你无法想象的中药,比如一些与人体有关的“重口味”中药。

在中医理论中,发为血之余,想不到,遇到压力就会掉一地的头发,经过炮制后,也是一种中药。血余炭就是人的头发经过煅烧炮制后制成的炭类中药。血余炭味苦性平,有收敛止血,化瘀,利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吐血、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小便不利等。

如果觉得头发入药没什么的话,那手指甲也可以入药你又知道吗?人退就是 健康 人剪下来的手指甲,又称为手爪甲、筋退。其性味甘咸、平,有止血、利尿、去翳的功效。用于鼻出血、尿血、咽喉肿痛、白内障、中耳炎等。在《千金药方》中还指出父母手指甲能治疗小儿腹胀。锡类散这个药方中就含有人指甲。当然,平时咬咬指甲是没用的,还不卫生,须经过炮制加工才能入药。

在电视上,经常会听到童子尿,常用来辟邪驱魔,还能用来治疗一些疑难杂症。都说艺术来自生活,而现实中,童便的确可以用来入药的。童便,又称还元水、轮回酒。性味咸寒,能引火下行、降火滋阴。首载于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取 健康 人之小便,“童男者尤良”,故常用儿童之尿,又称为童便。一般需要十二岁以前童子,不食荤腥,取其尿,去头尾,取中间一段,清彻如水者用。在《松峰说疫》里就大量应用童便、人中黄来治疗疫病急症,取其能间接发汗解表、滋阴降火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种叫人中白的药材,是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其性味咸寒,有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的功效。还有一种叫淡秋石的药材,在古代原是用石膏浸入童便中制成,后改为将人中白用水浸去其咸臭味,晒干后研粉加白芨浆水拌和而成,其性味咸寒,有滋阴退热的功效。

相比这个,童便入药已经不算什么了。金汁,俗称粪清,没错,就是想到都想吐的粪便水,其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热效果极佳,为大凉之品。其炮制过程十分繁琐,《雷公炮炙药性解曰》载:“造法于冬月,取竹箩置缸上,棕皮扑满,加草纸数层,屎浇于上,汁淋在缸,新瓮盛贮,磁钵盖之,盐泥封固。埋地年深,自如清泉,闻无秽气。”所以,别以为随便在家里收集来的就可以入药。金汁多用于高烧不退,内有大热的患者。从现代医学角度说,粪便和土壤含有丰富的放线菌,这是抗生素的主要来源,经过这样密闭的发酵,有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近年来兴起的粪菌移植的粪菌液也与金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一种是利用粪便加工的药材,叫人中黄。是把甘草末置于竹筒内放入粪坑发酵而成。性味甘、咸、寒,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多用于热病发斑,血热毒盛等。

紫河车这个中药应该有不少人听过,就是 健康 人的干燥胎盘。其性味甘咸温,有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的作用,多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肺肾两虚,食少气短等。现代研究表明,紫河车的现代药理作用非常多,有抗感染和激素样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少精证、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等。

除了以上这些药材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还专门有一卷“人部”药,记载着大量与人体相关的药物,主要源自人体的组织和分泌物,如耳塞(耳垢)、百齿霜(头屑)、汗水、妇人月经等。不过,由于 科技 的进步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这些奇葩的中药大部分都已经被其他药材代替,也很少有中医会用这些中药来治病。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王若伦

药盾公益 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牵牛子

牵牛子为中药名,出《雷公炮炙论》。是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 (L) 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 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牵牛子似橘瓣状,长4~8mm,宽3~5mm。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的下端有一点状种脐,微凹。质硬,横切面可见淡**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微显油性。气微,味辛、苦,有麻感。炒牵牛子稍鼓起,颜色加深,断面浅**,微具香气。药材商品以种皮呈灰黑色者名黑丑,淡黄白色者名白丑,合称二丑。

牵牛子属峻下逐水药。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具有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的功能。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绛虫病。生牵牛子偏于逐水消肿,杀虫。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虫积腹痛。炒牵牛子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免伤正气,易于粉碎和煎出,以消食导滞见长。多用于食积不化,气逆痰壅。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牵牛子 [ 最后修订于2017/4/27 15:35:41 共368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检索中医药古籍主要利用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中药文化:

底蕴丰富--说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

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