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如何翻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35收藏

旧书如何翻新?,第1张

先说去除封皮污垢的方法。

   假如封皮是塑料压膜的,只需用肥皂水清洗,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假如封面是纯纸面的,无论是灰尘、蝇屎还是一般的污迹,都可以用清水浸泡的方法去除。

   假如封皮有笔迹等污迹,处理方法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1铅笔痕迹:用橡皮擦。

   2墨水痕迹:据说可在书页下垫一张吸水纸,用20%的双氧水溶液浸湿污斑,然后在书页上再放一张吸水纸,上边压以重物。等到墨水被双氧水溶解吸收,纸张干后,墨迹也就跟着消失。但这种方法我没用过。

   3油笔(圆珠笔)痕迹:我只能用细砂纸反复摩擦。这种方法实在粗暴,可我没有别的好办法。

   4油迹:据说,在油迹上放一张吸水纸,用熨斗轻轻熨烫几遍,油垢即可被吸入纸内,使书页平整干净。这种方法我也没用过。

   假如封皮原有破损,又被书商或某人修补过,处理方法比较复杂,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1胶布粘贴:很多人喜欢用透明胶布(带)粘补书页,但时间久了,胶布会起化学反应,严重腐蚀书页。因此,胶布粘补法最不可取,遇到这种情况,我只能狠狠心,把胶布撕掉了事,虽然这有可能损坏书页的完整,可我也没有别的办法可用。

   2糨糊或胶水粘补:糨糊或胶水对书页的损伤也很大,更会将前后几页书粘连在一起,不利于阅读。对此,可以采用清水浸泡的方法,去除书页中的糨糊或胶水,然后用涂抹过乳白胶的小纸条重新粘补。

   2004年9月3日,我曾买过一本封面与扉页被糨糊紧紧粘连的《阿凡提的故事》(张世杰编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63年初版,1979年4印),我将该书的封面与扉页泡在水里,再一点点地揭起,最后终于让完整的扉页展现在眼前。

   这里提到的乳白胶,学名叫做“聚醋酸乙烯乳液”,呈乳白色,不透明,故名。在我看来,它的粘补效果最佳,而且也不会让书页起皱。

   《中国书画装裱》(王栋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初版)中介绍过一种修补书画的方法,在修补旧书时也可借鉴:“下水浸泡,放进有泻水孔的水池或水盆内,塞住泻水孔,将开水倒进水池浸烫,浸泡半日后,最上一层老尘即脱离画面,溶于水中,水呈黄赭色。然后拔出塞子,放出脏水,查看浸泡效果。……如果经过几次浸泡仍不能使积尘尽去,可在清水中加进少量漂白粉,漂去最后一层积尘。”

   假如封皮有未曾处理过的破损,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裂口:假如裂口处露出明显的纸纤维,又不“缺肉”,将少量乳白胶涂抹于患处,抚平裂口,干后即可粘合(裂口两面最后垫上塑料薄膜,免得乳白胶粘在衬页或扉页上)。假如裂口“缺肉”,只能用涂抹乳白胶的小纸条粘补,最好使用与封皮纸质、颜色相同的纸条,这样看起来更加美观自然。《中国书画装裱》中说:“补救裂缝用签条法,即在裂缝处用宣纸在背纸后面糊上一条,上覆背纸夹在中间……”这种方法跟我采用的似乎差不多少。

   2书脊开裂:假如仅仅是开裂,用乳白胶粘补即可;假如书脊破损严重或者已经不复存在,可以用涂抹过乳白胶的,同质同色的纸条粘补,纸条的宽度要恰好覆盖过封皮一点,这样才能耐翻。

   2破洞:用涂抹过乳白胶的,同质同色的纸条粘补。《中国书画装裱》中曾这样说:“网纸法:在残洞处涂上糨糊,贴上一块宣纸,待干后用手撕去四圈边,由于残洞处已经贴牢,四边撕去后的形状正好和残洞一样,覆盖后将这层纸夹在中间。用这种方法补残,就叫‘网纸’。”

  

   3

  

   再说说书页的处理方法。

   其实,上述的各种方法也适用于书页,但书页的破损有几点特殊之处。

   1霉斑:封皮很少有霉斑,它一般都存在于书页上。《中国书画装裱》中介绍说:“在霉斑处涂上‘灰锰氧’,霉斑即变成紫色;然后再涂草酸,即可由紫转黄,轻霉即可尽去,重霉即可减轻。……唯有紫斑难去净,只能减轻。”在网上查,《劳动报》上有篇文章《各路藏品价值打折后的“消梅”攻略》,说“用高锰酸钾溶液3%,以棉签或者毛笔涂刷霉渍处,一二分钟后,再用5%的草酸溶液涂上,即可去掉霉斑。”

   这些方法我都没试过,因为我对霉斑不太反感。2003年2月24日,买到一本《庾信诗赋选》(谭正壁等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初版),书页上有一些紫色的霉斑,看起来有如水墨画,漂亮极了,至今仍然留着它们,舍不得清洗掉。

   2铁锈:有的旧书用铁钉装订,受潮后钉子容易生锈,据说用草酸或柠檬酸液可以擦去铁锈,然后用清水洗,用吸墨纸压好书页,晒干即可。但这种方法我没用过。

   3裂口:一般情况下,用涂抹乳白胶的同质同色的小纸条直接粘补。假如裂口比较长,或者出现在正文上,却不能随便粘补,因为书页两面都有字,处理时必须慎重。但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用及窄的小纸条粘补,粘补时让纸条粘在每行的空隙处,这样就会影响正文的阅读了。不管怎样,我只用乳白胶粘补,绝不用糨糊、胶水或透明胶布,因为它们对书页的危害太大。

   2004年8月1日,我曾经买到一本《古城秘密》下册([法]勒白朗著,周瘦鹃译,文艺书局康德五年十一月一日印刷),当时只修补了破损的封面。几天后,它不知怎么,从书架上落到地上,我却没有发现。我的猫觉得它是磨炼爪子的好工具,嚓嚓几下,撕裂了几页正文,我只好用小纸条来粘补,使用的就是上面说的那种方法。

   4菜渍:总有人看书时喜欢大吃大嚼,嘴巴又闭不严实,或者原本有漏洞,把红烧狮子头、鸡蛋炒柿子之类的残骸洒到书页上。这怎么办?我无计可施,只能在心中咒骂那些馋鬼。

   5潮迹:总有人喜欢把书往水里丢,以为这样就可以教会它游泳。据说,可用明矾溶液涂洗书页上的潮迹,但我没有试验过,因为我索性不买浸过水的旧书,除非毫无选择。

   6虫洞:书上的虫洞,可以参考上面介绍过的“破洞”处理法修补。但我从未试验过,因为我喜欢虫洞。一次,朋友送我一本商务印书馆民国版《西画概要》(吴梦非著,百科小丛书),里面的虫洞缥缥缈缈,形态万千,巧夺天工,美不胜收,令我叹为观止。这样的精美的虫洞,我说什么也要保留下来。

   7折角或缺角:很多人看书时喜欢对手动手动脚,拥有把每一页书看成毛边的本事。时间一久,很多书页上都会出现折角或缺角,不利于书的翻阅。我的处理方法是,用涂抹乳白胶的纸条粘补在书页的折角或缺角上,增加它的硬度或使其恢复原来的长度。对于有折角或缺角的封皮,也可用这种方法处理。

   8图书馆印章或签名:很多旧书里都有图书馆印章或签名,有的可以用上述的化学方法去除,有的我实在无能为力,索性用剪刀剪掉,然后以白纸粘补,只图眼前清静。

  

   4

  

   有的旧书装订质量欠佳,尤其是铁钉书和胶粘书,开裂现象比较严重。我认为,唯一可行的处理方法就是小心地撕下旧书封皮,然后给书钻孔,用敲直的曲别针代替缝纫针,用细线装订。然后,用乳白胶粘补好封皮。以后,此书基本不会出现开裂现象,除非遇到非常非常严重的损伤。

   再简单说说旧书的保养。《图书馆古籍编目》(中华书局1985年初版)中还介绍说,旧书应该防火、水、潮、虫、鼠、尘、强光、高温,书房窗户应装上毛玻璃或百叶窗。我却没有这些条件,只是让我的旧书随遇而安,因为我始终相信,在一般情况下,书的生命永远比人长久。

古石碑字迹不清晰,当然可以修复了,但是需要专门的修复工匠才可以。古代石碑往往都有特殊的意义,因为石碑的建立肯定是有大事发生或者值得纪念的事发生。如果自己不清晰的话,可以找专门的石匠或者工匠,利用精修的方式统一进行修复。

一、古书籍的收藏

古书籍的收藏要点: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旧刻或旧抄,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或者说:一是年代久远而具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具有学术资料性。

二、古籍书的种类

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古籍字体精美,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古书籍大致可分为12个种类:

1、竹简: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笔写或用刀刻在竹片上的文字,然后以绳串起成卷的书。

2、唐写经:唐时的木刻技术还刚起步,故留传下的大多为手抄佛经。

3、线装古书:一般多是自宋至民国的木刻本,亦有稿本、抄本、石印本,其中宋元版、明椠、清前三朝刻本及多色套印本、多插图本、活字本、红印本、蓝印本等版本。

4、木刻印版:刻版以枣木为优,版面磨损少,未变形、开裂的较好。

5、碑帖:通常有钟鼎拓片、瓦当拓片、崖刻及秦、汉、魏、唐、宋、元、明、清的拓本,等原刻的早期拓本。民国时的珂罗版中之精品亦可。

6、诰命、圣旨:诰命、圣旨一类的文牍,其间不少资料可作为史学家的研究依据。

7、信札:名人间往来的书信,既是书法艺术,又可从中发掘出鲜为人知的史料。

8、印谱:古今篆刻名家的手打印鉴册页,有边款拓印的较好。

9、老期刊:自晚清至1949年9月间的期刊、杂志的统称。

10、旧平装:在1949年10月1日前,除线装书外,无论精装和平装的洋装书,一概属旧平装范畴。从性质上讲,新文学版本,老区版本、重庆桂林版本、汪伪版本等;从形式上讲,毛边本、土纸本、道林纸精印本、伪装本、编号本、签名本等。

11、画报:民国画报、民国时期的**、时事、漫画、突发事件、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大型画册。

12、契约:1949年以前的地契、房契、卖身契和其他买卖合用,具历史意义及名人的契约等。

三、古书籍的标准

1、文献价值 古书籍描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 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较好。

3、艺术价值 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或较为少见的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较少,如宋版书,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四、古书籍的鉴定

1、纸张做旧:纸张是文字的载体,没有纸张就没有书籍,因此判断古书籍的真伪,首先要看纸张是否古旧。所以制作古书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将纸做旧有两类:一类是“染纸”,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壳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他方法等将纸染成黄褐色,也有用烟水熏黄的,以求使纸显旧色;第二类是用“旧纸新”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面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书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上辨别其为赝本。

2、伪造序跋: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有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3、伪造名人题跋,藏章印记。

4、伪造牌记:保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

5、裁截目录: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6、利用著录书:有些著录书的记载是错误的,作伪者便故意以此为据来兜售自己制作的伪本。

总之,古书籍作伪的手法多种多样,有时只采用一两种,有时则可能是各种手法混合应用。在实际辨别时,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学识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考察被鉴定的古书籍,注意去伪取真,使到所购古书籍物有所值。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