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很好,但不能乱灸!小儿忌灸三里,不然反生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足三里很好,但不能乱灸!小儿忌灸三里,不然反生病,第1张

足三里的大名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它是调脾胃的大穴,是扶正的强壮穴,也是延年益寿的长寿穴。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而胃为水谷之海,能包容五谷,荣养四旁。

胃和脾相表里,均为仓溏之官。主要职责是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足三里为胃经之主要穴位,它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的作用。

常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特别注重脾胃,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生化的源泉,是生命的根本。而灸“足三里”,可以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导气下行,强壮全身,延年益寿等。

于是乎,不分年龄大小,大家都灸起了足三里,却不知灸足三里是有讲究的,不可盲目灸——中医古籍《类经图翼》说“ 小儿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病 ”,然后就有位很严谨的灸友与我讨论“30岁之前能不能灸足三里”的问题,在与其讨论许久之后,最终得出结论如下:

小儿忌灸三里,不然反生病

古医书说“小儿忌灸三里,三十里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病”,是因为足三里有引气下行的作用。处于生长期的小儿乃纯阳之体,生发之气旺盛,常灸足三里使气下泄,可导致生长迟缓、气血不和、易生病,故而孩子不宜常灸足三里。

然而,古医书说的不一定适合现代,古医书指的是 正常情况下孩子不宜灸足三里,但如今的孩子很多都已不是纯阳之体,常吃各种冷饮零食,导致体内寒湿气重,导致脾胃虚弱,这种情况适当灸足三里也未尝不可 。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孩子最好不要灸足三里,若是孩子出现脾胃虚弱、积食厌食的情况,首选艾灸中脘、脾俞、胃俞、四缝,其次才是适当的艾灸足三里,以配合调理,如有出现腹泻,还要加上神阙。

小儿艾灸原则:

小儿艾灸穴位在于精,意外小儿多为纯阳之体,阳气充足,艾灸重在补阳。因此小孩艾灸穴位不在多而在精, 不要像大人一样,把小孩全身灸一遍 ,一是没必要,二是有可能扰乱小孩原本气血状况,艾灸一些主要穴位即可,不必艾灸过多穴位。

2岁以内的孩子,每穴艾灸5分钟左右,热度温温的即可,就是用温和灸,3~5岁的孩子,可以每穴艾灸5~10分钟,也可以大椎和身柱回旋灸一共10~15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艾灸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于时间,不要看得很死,要灵活运用 ,如果孩子配合得很好,那么我们就多灸一会,如果孩子不配合,那么我们就只能少灸一会,少灸了,灸量不够,效果肯定会打折扣。孩子保健灸,隔天一次或一周2~3次,长期施灸也没副作用,不过孩子如果已经很 健康 了,就不必总艾灸。

12岁后方可灸足三里

古医书说“小儿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病”,难道三十前就真的都不适合艾灸足三里了吗?上文我们讲了小儿不宜艾灸足三里,但是30岁以前不能艾灸足三里的说法不全对—— 孩子12岁以后可以常灸足三里

上文我们说小儿要少灸足三里,是因为小儿脏腑发育不完全,且为纯阳之体,若是艾灸足三里会把阳气引到下焦,脏腑就得不到足够的滋养,然后就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

而到12岁以后,人的脏腑已初步发育完成,这时候艾灸足三里引气下行,也不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可以脾胃调和,促进水谷精微的吸收,何尝不可灸呢?

30岁以后需多灸足三里

关于30岁以后要多灸足三里的话题,我们前天讨论过了,但不妨在这里补充说明,也算是体现它的重要性吧。我所知道的是,30岁以后需常灸足三里以下气,因为30岁以后人体浊气容易上泛,灸足三里可使浊气下降,强壮全身。

古医书说“ 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 ”也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现象。

把人的寿命按100岁,进行黄金率分割,人从出生到38岁时,生命力(阳气)达到最高峰。过了38岁生命力开始下降,到61岁时就降到接近最低的位置,如果及时灸足三里穴就可补气壮阳,就可延缓衰老,达到长命百岁。

若要体自安,三里常不干!

艾灸根据艾草的燃烧,使热量根据人体穴位进入到人身体,疏通经络,不但能够治疗疾病,还能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慢慢地一灸,在家里就可以健康养生祛病。

一般而言,艾灸对人体的益处有以下几方面:

古时根据长时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的预防养生心得。除此之外,医学研究证实,艾灸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防治疾病。

中医古籍《扁鹊心书》里记载道:“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人要健康长寿,平日做一做艾灸是最合适的。

治百病

艾灸可用于虚损、慢性疾病的滋养与调养。据文献检索,内、外、妇、儿及骨伤、皮肤、五官等科的200多种疾病,都能够采用艾灸疗法医治,并且疗效非常显著。

促进血循环

艾灸疗法有着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性。艾灸性属热,能够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临床研究证实,艾灸身体表面人体穴位可扩张血管,提升血管弹性,促进血循环,对中风偏瘫有相应功效。

健脾益胃,抗衰防老

在中脘穴施灸,能够温运脾阳,补中益气。而常灸足三里,则能促消化,加强人身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以濡养全身,得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功效。

祛湿散寒,通络止痛

艾灸的时候,艾火的热力能穿透肌层,向下行气,因此灸法有着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对风湿、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病有疗效。

对一些慢性疾病,要是用艾灸的方法慢慢地调养,长时间坚持下去便会得到有效的疗效,促进人体恢复健康。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即太阳到达黄经240 时。

古籍《群芳谱》中说:"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也就是说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改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足,因此称做小雪。

小雪 养生

这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雨水将会被雪花所替代。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阴冷、昏暗节气变化、阴阳交替的天气,容易让人感觉到情绪浮躁、身体乏力、各种郁闷……

阳虚怕冷,做什么最好?当然是艾灸!

阳虚体质患者小雪节气的主要表现:

1怕冷。四肢冰冷,晚上睡不暖。

2脸色苍白,没血色。

3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

4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小雪是比较适合“补”的季节,除了食补 养生 外,中医传统的艾灸 养生 可以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通过无烟艾灸的方式, 安全、绿色、温和,可以补充阳气,调理身体平衡。 利用艾的药效及熏灼的火力,刺激经络腧穴,打通经脉,调节脏腑,增强新陈代谢,艾灸 养生 从而达到防病。

小雪节气灸

小雪节气如何艾灸可以艾灸这几个穴位。

01 神阙穴

功效温经散寒,平和阴阳,调理气血

位置神阙穴位于肚脐的正中。

02 太冲穴

功效行气解郁

位置太冲穴位于脚背面,第1、2脚趾根部结合处后方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03 肾俞穴

功效滋阴补肾

位置肾俞穴位于背的中点,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

04 涌泉穴

功效温阳益气、通络活血、去除下肢寒气

位置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冬天是天寒地冻、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会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 养生 要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