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字排版的历史
甲骨文主要的文字排列由上自下,至于左右顺序学者意见不一。据推测,纵向由右至左的排列方式主要来自于书写竹简时右手持笔,左手持简并顺势将其排列的方式。
世上哪本才是首本横排的中文书刊并无定论,以下是各方学者的主张:
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于澳门印行的《华英字典》(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是首本汉英字典。
卢戆章的著作《一目了然初阶》(1892年),以汉字和拉丁拼音对照。严复的《英文汉诂》(1904年)。
1915年1月,创刊的《科学》杂志。当时创刊号谓:“本杂志印法,旁行上左,并用西文句读点之,以便插写算术及物理化学诸程式,非故好新奇,读者谅之。”
无论如何,横排中文书集直到20世纪初仍然是稀罕之物。1917年,《新青年》第三卷第三期发表了由钱玄同写给陈独秀的公开信,钱认为阅读竖排的文字既费力、也不符合人体眼睛设计,而且汉字笔划也符合左起横排。钱玄同多次发表同类主张,而陈独秀也认同,但始终未能成为主流。但是到了1940年代,不仅是寻常书刊,学术著作也出现了自左至右横排的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实施汉字简化政策之前,已逐渐推广印刷品文字横排。1955年1月1日起,《光明日报》等率先改为横排;1956年1月1日起,《人民日报》等中央、地方报一律改为横排。竖排文字一直到1980年代早期还在大陆少数出版物(如某些连环画)中使用。目前基本只有新印古籍、学术著作和现当代人的古体诗文集还使用竖排,而引进的日本漫画至今还使用竖排。在出版界以外,竖排文字主要出现在政府部门牌匾、报章标题等场合。新加坡教育部于1974年起也规定教科书和华文考试需用左起横排印刷。
至于,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海外华人等使用繁体中文的社群则没有规定出版物的文字方向。1990年代起,有多使用横排的趋势,但无阻竖排的书刊继续印行。部分报纸甚至同一版会有横排和竖排的文章,或者标题用横排、内文用竖排。
台湾地区则由2005年1月1日颁布公文横式书写,将沿袭已久的公文“直式书写”习惯全面改成“横式书写”。 日文由于模仿了汉文的书写方式,因此传统的日文也是竖排的,先由上而下、再从右至左书写。偶尔也会因为书写面积限制而采用横排,如日式门帘和寺庙的牌匾,但仍然是从右边读起,是为每行只有一个字的竖排。直到江户时代,传统的竖排文字受到洋学(兰学)潮流的影响,而开始出现模仿欧洲文字的横排书写。
横排日文广为流行之前,外文和日文并排的文字阅读甚为不便:外语会如常横排印刷,日语却由于要竖排而旋转90度印行。明治18年(1885年),首次出现日文横排印行的书籍《袖珍插图德日辞典》。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除了混合欧洲文字书写的文字之外,以一般大众为对象的报纸、广告排版等,如需横排则仍然由右边读起。
根据屋名池诚的研究,在1940年左右,日本各地开始出现讨论统一横排文字方向的趋势。1942年7月,文部省辖下的咨询机构国语审议会,发表统一为左起横排的报告。战后,联合国军总司令部派遣美国的教育使节团到日本,检讨学制改革。使节团的报告书提出采用罗马字、废除汉字等运动,从而引出“模仿西欧的左起横排是革新的、右起横排是保守的”观念与形象,右起横书从而更进一步衰落。1946年1月1日的《读卖报知新闻》、以及1948年3月发行的B50钱纸币,成为了左起横排的开端。供日本政府各官厅使用的公文格式的指引《公文作成要领》,也指出“为了增进职务效率这一目的,文件书写方法应当尽量广泛使用左起横排”。 在现今韩国,直排书写相当罕见,主流仍为左起横排。比较特例的是外语**的字幕,一般而言却是置于画面右侧,并使用直排。一如中文,传统上的韩文为右起横排,但现今已习惯左起。
另外,直排及横排的标点符号在韩国标准语()有不同写法。直排使用类似日文的符号,横排则使用西式标点。 中国和新加坡推行简体中文之后,竖排文字已经不多见于出版物,只有在排版空间有所限制的时候,如部分报刊标题、书脊、招牌、标语、旗帜等会看到。长篇的简体中文出版物一定是用横排的。但传统文化内容,如大部分书法作品(硬笔书法除外)、请帖、和全部对联即使用简体字仍然是竖写。另外,大陆出版的排印古籍,多数仍是用繁体字竖排的。有不少人的名片或者私人书信也是竖排。朝鲜半岛的北朝鲜和韩国也以同样的方法处理朝鲜文。
台湾地区对于语文排列一直未有强制令,此种情况延续至今日之所辖台澎金马地区,即文字排列方法混用现象普遍。如在金门县著名战地景点马山观测所,大门横排左书,标语竖排,参观证横排右书。
台湾、港澳的中文和日文,横排和竖排都会使用,但日文使用竖排的场合较多。由于竖排是传统书写的方法,书法、国语教科书、小说诗歌等文艺作品、立场保守的报刊等,多会继续沿用竖排。日式个人名片,写日文的一面多会竖排、另一面英文的则横排。横排则用于外语、数学、科学、音乐等类别的书刊,以配合其他文字的排向。这也可能是为了方便电脑排版所致。竖排书刊可能会有些栏目或页面使用横排,以迁就版面设计。
竖排的书刊一般会左开往右翻、横排的书刊则右开往左翻,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香港大部分报章均为左开往右翻;不过2003年改版后的《明报》虽然全部使用横排,但继续沿用适合竖排的左开往右翻设计。
另外,由于简体中文通常使用横排,美国的繁体中文报章《世界日报》改成横排后,被一些读者视为立场偏向亲北京的举动。 电脑是由使用左起横排的英语国家美国所发展的,所用的阿拉伯数字系统也是横排的,因此就初期性能较差的电脑来说,横排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当时用电脑排版的汉字圈语文,多数也采用了横排。
不过到了近年,随着电脑的性能与容量增加,以及电脑普及化、多语言化的潮流,用家也开始要求左起横排以外的语文排列方式。Microsoft Word等文书处理软件首当其冲,早期便在相关版本引入竖排系统,方便东亚地区的用户。后来的一些电子书籍和贺卡制作软件等,也加入了兼容竖排的功能。
目前能够进行竖排编辑与桌面出版的电脑文书软件有Adobe Indesign、Microsoft Word与QuarkXPress等等,这些软件对于中文竖排编辑的支援主要有:增加中英文混排,可以将中文字型与西方语言字型结合成自订的字体集;避头点功能,能自动不让标点符号出现在行首或行末,减少中文排版上的不美观。过去这些功能必须要进行插件才能够实现,目前新的桌面出版软件则都支援了中文竖排功能。 进入互联网时代,大部分网页在显示汉字的时候会采用横排方式。但由于有将支持竖排的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所编辑之文档转换为网页的需求,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引入了一些CSS扩展以表达这样的文本。2001年,添加writing-mode支持的草案被提出,但最后并没有成为标准。目前,只有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能直接支持竖排方式。
在中国,自2008年中起,由于越来越严格的互联网审查,一些上网者编写了简易程序将横排文本转换为竖排,以逃避审查。这种程序会把文字的顺序进行实质性的重排并插入一些竖线等分割符,因此不需要浏览器的支持也能正常阅读。而由于文字的顺序都是倒乱的,一般的关键词过滤程序将失去效用。
古代书籍的保存
书籍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现在已有了激光排版、胶卷缩印、电脑储存等许多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于书籍方面,对于将人类知识进行记载的书籍的保存似已不足虑了,世界许多图书馆已能越来越多地储存保护图书,人类的许多优秀的科学文化遗产已能通过种种先进手段得到很好的继承了,这也是人类对自己的一个很大的贡献。
古代也有很多书籍,并且从古籍记载来看,那时也有很多图书馆,在科学技术极其低下的古代,当时图书馆中的书籍是如何保存的呢?
从史籍中看,历代的藏书大都是皇家的,为了防止书籍被虫蛀蚀或自然损坏(如霉变),管理人员常常要在天气好的时候把卷帙浩繁的书籍搬出来让太阳炙晒,然后再存入府库。如此多次,也势必要损耗一部分图书。
有些书到今天只存目而无文,甚至可能有些书连名称都没有流传下来,其原因除了毁于战火等因素外,大概与此也有相当的关系。
然而从当时情况来看,除了这种笨方法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保存书籍。
然而这还只是造纸术发明以后,再具体一点说在印刷术发明之后书籍的保存方法,在更久远的古代,在还没有纸张的时候,勤读书就会出现“韦编三绝”的时代,书籍又是如何保存的呢?
那时的所谓“书”与我们今天的书是绝对不一样的,因为当时没有纸,文字只有抄在其他能保存的时间长一点的东西上,如牛皮,羊皮,竹简,木简,丝帛,甚至草叶,树皮等等,只要能写字,大概都考虑到了,这样的书籍如何保存虽然不太清楚,但时间肯定不会比写在纸上的古书保存得更长一些,因此其流逝与湮灭掉的就更难以数记了。
虽然古时候书籍保存十分困难,人们还是千方百计地想方法使一代一代的珍贵遗产得到更好地管理与保护。
听说威震欧亚非的古马其顿帝国的国王亚历山大就曾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颖方法,他使手下的一些奴隶每人读熟一部书,然后像今天的图书编号一样给他们编上号,一个奴隶就代表了一部书。
这样当他想看什么书的时候只要按号码喊一声,就有一本“书”应声而至,像放音机一样把他想了解的内容背诵给他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活图书馆。
且不说这种方法的好处与弊病,仅是这个方法本身已让人不得不佩服亚历山大王的心思奇巧,难为他竟想出如此新鲜的招数来。
自彼以来,再没有第二个人采用这种方法了,看来也只有这位叱咤一时的马其顿王才能在那个时代想出那样令人惊叹的方法。
如何保存书籍
所谓保存书,就是要妥善地保护好书籍,延长书籍的寿命。
对于私人藏书者来说,特别要解决好以
下三个影响书籍寿命的问题:
一、防老化。
书籍的老化变脆,并不在于顾放时间长短,而在于如何处理好书页所含的酸性物质。
有人发现,欧洲在15世纪出版的一些书之所以至今保存完好,是因为那时的纸是棉和麻布头制成的,酸碱度为中性,并含有防止酸生成的碳酸钙。
现代社会中书籍的发行量极大,用棉麻造纸显然不可能,因此大都以木材为原料。
纸中的植物纤维物受到酸性水解便失去强度和粘合力,而纸中的酸主要来自于给纸上浆的硫酸铝。当纸开始受潮时,硫酸铝开始产生硫酸盐和水合氢离子,最后形成酸性物质,把纸侵蚀掉。
污染空气中的氧化硫和氧化氰也会同水分或植物纤维本身反应生万酸性物。
因此,防止书籍老化变脆,主要是除去纸中的酸。现在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把书放在碳酸氢镁或碳酸氢钙溶液中浸润,然后晾干。
这样做,可以纸中的酸,并防止以后再发生酸反应。
二、防虫。
书籍上有时生长小虫子,严重危害了书的使用寿命。
防止生虫的方法是:
1、藏书的文章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书架、墙壁或地板上都不要有裂缝;
2、藏书文章的温度应该经常保持在6—20度,湿度应该经常保持在50%——60%之间;
3、收藏的书籍要经常挪动一下,即使是不常用的书籍,也应该定期翻动;
4、在书架上或书柜中,可以放些包好的卫生球。
三、除污。
书籍沾染污迹,不仅会缩短书的寿命,而且还会影响看书的效果。
除污的方法是:
1、除油迹。在油迹上放一张吸水纸,用熨斗轻轻地熨几遍,便可以把油分吸尽。也可以用几滴汽油和氧化镁的混合剂擦除。
2、除墨水迹。在染有墨水迹的书页下边,先垫一张吸水纸,再用20%的双氧水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污斑,然后在书页上边放一张吸水纸,并压上重物,等干后墨水迹就会消失。如果用高锰钾溶液时有褐斑,可以再用草酸或柠檬酸溶液除去。
3、除霉斑。用棉花蘸上氨水,轻轻地在霉斑上擦拭,至除净为止。
4、除手指印。先用肥皂蹭去手指印,再用湿布擦去肥皂迹,最后在书页间衬上吸水纸,把水吸干。
5、除苍蝇便迹。用棉花蘸上醋液或酒精,在苍蝇便迹上轻轻擦试,至除净污迹为止。
对于其他的一般污迹,只要用肥皂细心擦拭,再用湿布擦去肥皂,然后在书籍上衬上吸水纸吸干水分,就可以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书籍的寿命,适合保存书籍的温度是在20-25℃之间,理想的相对湿度应在45%-50%之间,也可以将空调冷气系统加装滤网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及污染物。
用冷光保存书籍 你知道吗?
平常家中的电灯是会伤害到你重要的书喔!
因为一般日光灯是属於热光,热光就是热能所产生的光,如果将某东西加热到特定的温度,它就会开始发出热光,热光会伤害书籍,所以最好使用冷光来保存书籍。而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现象,在其转换的过程中不会发热的就是冷光。
冷光是一种平均整面发光的光源,对视觉不会造成刺眼、是无伤害的光源。
让书做个日光浴 书籍很容易受潮,所以要常常拿出来晒一晒太阳。而且如果书页黏在一起,或书中产生蠹虫等虫害时,晒晒太阳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罗!
结论 刘峰松表示,据他了解古文献最多只能存放一百年左右,好的保存技巧才能延长书的寿命,尤其文献的展示必须用冷光才适合。
但现在也可以运用科技技术,如:把书扫瞄以数位方式保存,但古文献比较脆弱,这方面的工作还是要小心进行才行。 书籍保存的注意事项(实用篇)
一、防潮方法:
1、书柜要密闭,并放干燥剂,干燥剂要定期更换。
2、使用除湿机或开冷气,以控制室内温度及湿度。室内标准温度为16度至20度,标准湿度为45%至50%。
二、防虫方法:
1、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坚决消灭苍蝇、蚂蚁、蟑螂、老鼠等。
2、控制室内温、湿度。忽冷忽热,对图书危害很大;高温、高湿易生虫害。
3、可用“昆虫相调查板”调查是否有虫害的发生。
4、不同的虫有不同的方法,可向厂商详问内容。
5、密闭书柜,安放樟脑油或樟脑丸。
三、保护书籍方法:
1、书籍最好摆放在空气流通处,避免高温、高湿和阳光直射。
2、书籍的摆放不宜太拥挤,不能靠墙壁,能透风较好。
3、大本图书最好平放于架上。
4、线装书平放于架上,若经济允许可做函套保护。
如果屏幕只是略小一点的话,可以把任务栏拉到别的位置上去,或者隐藏任务栏。这样就能显示了。我室友联想某型号的笔记本就这么解决问题的。
但是我的上网本屏幕还是太小,这个方法也用不了。
本文2023-08-07 03:50: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9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