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版本著录错误
1、《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清别集书名编号12237的《遗安堂诗文集四卷》,清王连瑛撰,清康熙五十五年王氏治古堂刻本。《征求意见稿》著录同(见集部清别集,书名编号1325)。查善本目录卡片,著录的是“清康熙五十五年永城王氏治古堂刻本”。仔细阅读此书中的序文后,上述著录中的“王氏治古堂”应为“吕氏冶古堂”之误。吕履恒在康熙丙申年即五十五年的序文中,有“先生(注:指王连瑛)既卒,嗣君安甫属(注:“属”通“嘱”)予序而梓之,区为四卷,卷若干首”句。考“冶古堂”,系吕履恒的室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清别集类著录有吕履恒撰的《冶古堂文集五卷》(书名编号12876,清乾隆十五年吕宣曾刻本),系吕履恒去世后,由“淳安方楘如及其门人石屏张汉选定”。
正补: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清别集
书名 书名编号
遗安堂诗文集四卷12237
清王连瑛撰
清康熙五十五年吕氏冶古堂刻本
2、《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清别集书名编号12599的《聊斋文集》四卷,清蒲松龄撰,清道光二十九年邢祖恪抄本。该书中有抄者邢祖恪写于清道光“己酉”年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自叙”,善本目录卡片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对该书版本的著录,应当是据此“叙”的时间而断定的。但笔者认为这种判断似可商榷。根据自叙所言,邢氏曾在“丙午岁(即清道光二十六年,1864年)馆于平舆”时,“同砚绣圃李君”向他出示“在召陵旧家所录”之《聊斋文集》四卷,邢氏当于此时因以抄录成书。据此可知,邢祖恪抄录《聊斋文集》的时间当是清道光二十六年他在“平舆”(注:其地清时隶属于河南省汝南县)坐馆教书期间,而不会迟至三年后他到“苑陵”(古县名,古城在今河南新郑县境)官衙任职之际。所以认为该书版本应著录为“清道光二十六年抄本”。
正补: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
书 名 书名编号
聊斋文集四卷12599
清蒲松龄撰
清道光二十六年邢祖恪抄本
《周髀算经》
这十部算书,以《周髀算经》为最早,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据考证,它成书的年代当不晚于西汉后期(公元前一世纪)。《周髀算经》不仅是数学著作,更确切地说,它是讲述当时的一派天文学学说——“盖天说”的天文著作。就其中的数学内容来说,书中记载了用勾股定理来进行的天文计算,还有比较复杂的分数计算。当然不能说这两项算法都是到公元前一世纪才为人们所掌握,它仅仅说明在已经知道的资料中,《周髀算经》是比较早的记载。 对古代汉族数学的各个方面全面完整地进行叙述的是《九章算术》,它是十部算书中最重要的一部。它对以后古代数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正像古希腊欧几里得(约前330—前275)《几何原本》对西方数学所产生的影响一样,是非常深刻的。在中国,它在一千几百年间被直接用作数学教育的教科书。它还影响到国外,朝鲜和日本也都曾拿它当作教科书。
《九章算术》,也不知道确实的作者是谁,只知道西汉早期的著名数学家张苍(前201—前152)、耿寿昌等人都曾经对它进行过增订删补。《汉书·艺文志》中没有《九章算术》的书名,但是有许商、杜忠二人所著的《算术》,因此有人推断其中或者也含有许、杜二人的工作。1984年,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早期古墓出土《算数书》书简,推算成书当比《九章算术》早一个半世纪以上,内容和《九章算术》极相类似,有些算题和《九章算术》算题文句也基本相同,
可见两书有某些继承关系。可以说《九章算术》是在长时期里经过多次修改逐渐形成的,虽然其中的某些算法可能早在西汉之前就已经有了。正如书名所反映的,全书共分九章,一共搜集了二百四十六个数学问题,连同每个问题的解法,分为九大类,每类算是一章。
从数学成就上看,首先应该提到的是: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数四则运算和比例算法。书中还记载有解决各种面积和体积问题的算法以及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的各种问题。《九章算术》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在代数方面,书中记载了开平方和开立方的方法,并且在这基础上有了求解一般一元二次方程(首项系数不是负)的数值解法。还有整整一章是讲述联立一次方程解法的,这种解法实质上和中学里所讲的方法是一致的。这要比欧洲同类算法早出一千五百多年。在同一章中,还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记载了负数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影响
《九章算术》不仅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影响还远及国外。在欧洲中世纪,《九章算术》中的某些算法,例如分数和比例,就有可能先传入印度再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再如“盈不足”(也可以算是一种一次内插法),在阿拉伯和欧洲早期的数学著作中,就被称作“中国算法”。作为一部世界科学名著,《九章算术》已经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
《孙子算经》
约成书于四、五世纪,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代都不清楚。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则,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
《孙子算经》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的国家,春秋战国之际已普遍应用的筹算,即严格遵循了十进位值制。关于算筹记数法仅见的资料载于《孙子算经》。《孙子算经》三卷,成书年代约为公元4世纪,该书上卷是关于筹算法则的系统介绍,下卷则有著名的“物不知数”题,亦称“孙子问题”。卷下第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的始祖,后来传到日本,变成“鹤龟算”。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卷下第26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孙子算经》不但提供了答案,而且还给出了解法。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则进一步开创了对一次同余式理论的研究工作,推广“物不知数”的问题。德国数学家高斯﹝KF Gauss公元1777-1855年﹞于公元1801年出版的《算术探究》中明确地写出了上述定理。公元1852年,英国基督教士伟烈亚士﹝Alexander Wylie公元1815-1887年﹞将《孙子算经》“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到欧洲,公元1874年马蒂生﹝LMathiesen﹞指出孙子的解法符合高斯的定理,从而在西方的数学史里将这一个定理称为“中国的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 《五曹算经》是一部为地方行政人员所写的应用算术书(作者不可详,有的认为其作者是甄鸾),全书分为田曹、兵曹、集曹、仓曹、金曹等五个项目,所以称为 “ 五曹 ” 算经。所讲问题的解法都浅显易懂,数字计算都尽可能地避免分数。 全书共收67个问题。它的著者和年代都没有记载。欧阳修《新唐书》卷五十九《艺文志》有:「甄鸾《五曹算经》五卷」其它各书也有类似的记载。甄鸾是公元535-566年前后的人。
《五曹算经》此系南宋刊本《五曹算经》卷首书影,刻于南宋嘉定五年(一二一二年)。《五曹算经》是我国的一部数学古籍,作者是北周的甄鸾(字叔遵,河北无极人),他通晓天文历法,曾任司隶大夫、汉中郡守等职务。唐李淳风等曾为之作注。 《张邱建算经》的作者是张邱建,大约作于5世纪后期,里面有对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问题,不有竺差级数问题,最著名的是提出了不定方程组 —— 百鸡问题,但是没有具体说明其解灶。《夏侯阳算经》估计是北魏时代的作品。里面概括地叙述了乘除速算法则、分数法则,解释了 ” 法除 ” 、 “ 步除 ” 、 “ 约除 ” 、 “ 开平方 ” 、 “ 方立 ” 等法则,另外推广了十进小数的应用,全与表示法不同,计算结果有奇零时借用分、厘、毫、丝等长度单位名称表示文以下的十进小数。 「百鸡问题」是《张邱建算经》中的一个著名数学问题,它给出了由三个未知量的两个方程组成的不定方程组的解。百鸡问题是:「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依题意即解
自张邱建以後,中国数学家对百鸡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百鸡问题也几乎成了不定方程的代名词,从宋代到清代围绕百鸡问题的数学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王孝通撰《缉古算经》。唐武德八年(625)五月,王孝通撰《缉古算经》在长安成书,这是中国现存最早解三次方程的著作。
唐代立于学官的十部算经中,王孝通《缉古算经》是唯一的一部由唐代学者撰写的。王孝通主要活动于六世纪末和七世纪初。他出身于平民,少年时期便开始潜心钻研数学,隋朝时以历算入仕,入唐后被留用,唐朝初年做过算学博士(亦称算历博士),后升任通直郎、太史丞。毕生从事数学和天文工作。唐武德六年(623),因行用的傅仁均《戊寅元历》推算日月食与实际天象不合,与吏部郎中祖孝孙受命研究傅仁均历存在的问题,武德九年(626)又与大理卿崔善为奉诏校勘傅仁均历,驳正术错三十余处,并付太史施行。王孝通所著《缉古算术》,被用作国子监算学馆数学教材,奉为数学经典,故后人称为《缉古算经》。全书一卷(新、旧《唐书》称四卷,但由于一卷的题数与王孝通自述相符,因此可能在卷次分法上有所不同)共二十题。第一题为推求月球赤纬度数,属于天文历法方面的计算问题,第二题至十四题是修造观象台、修筑堤坝、开挖沟渠,以及建造仓廪和地窖等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的施工计算问题,第十五至二十题是勾股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当时开凿运河、修筑长城和大规模城市建设等土木和水利工程施工计算的实际需要。 《缀术》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著作。很可惜,这部书在唐宋之际公元十世纪前后失传了。宋人刊刻《算经十书》的时候就用当时找到的另一部算书《数术记遗》来充数。祖冲之的著名工作——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第七位小数),记载在《隋书·律历志》中。
第一章 绪论
一、文献的定义
二、文献的特征
三、偏重中国古代典籍
四、学习文献知识是为了读古书
五、民族文献的种类
第二章 文献积聚与散失
一、历代文献积聚概况
二、现存古典文献数量
三、文献散失
第三章 我国古籍制度
一、书籍的兴起
二、简策制度
三、卷轴制度
四、册页制度
第四章 古籍的分类
一、目录的产生
二、我国目录学发展的概况
三、系统目录的建成
四、史志目录的创立
五、中古时期四分法目录的建立
六、清代官修目录:《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七、私家藏书目录
八、小说目录
九、丛书目录
十、类书目录
十一、常见目录一览表
十二、目录读书
第五章 古籍的版本
一、版本与目录的关系
二、古书版本发展概况
三、几种书本名称
四、版本款识
五、怎样鉴别版本
六、版本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记载的版本的书目
第六章 古书的校勘
一、什么是校勘
二、古书为什么必须校勘
三、校书的依据
四、怎样进行校书
第七章 古典文献的收藏与阅读
一、历朝古典文献的收藏和官、私藏书
二、古典文献的典藏
三、古典文献的阅读
第八章 主要诗文集版本举要
一、《诗经》
二、《孟子》
三、《墨子》
四、《曹子建集》
五、《史记》
六、《陶渊明集》
七、《谢康乐集》
八、《谢宣城集》
九、《乐府诗集》
十、《遗山先生文集》
十一、《关汉卿戏曲集》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由《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编纂,该编委会任命顾廷龙先生为主编,冀淑英女士、潘天祯先生为副主编。此书的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丛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9年10月至1998年3月陆续出版齐全。作为一部大型工具书,该书正如冀淑英女士在此书《后记》中所说,是“一部当今国家现藏古籍善本书的总目录”,由此书的正文和所附录的《藏书单位代号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以下简称“检索表”)可将中国大陆现存的任何一种古籍的善本的馆藏、卷数、作者等细节情况很方便地检索出来。此书的出版为从事古籍整理和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但任何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由于编纂时间仓促等原因,此书难免有不足之处。笔者考辨《吴越备史》一书的版本源流时,就发现《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对《吴越备史》一书的记载颇多井误和遗漏。其中的井误主要属于馆藏情况的记载,其次属于作者和序跋人的著录。现先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对《吴越备史》一书各版本的记载抄录如下,然后用按语对其中的井误予以纠正。最后,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漏收的《吴越备史》的版本予以补充,并仍以按语的形式将各图书馆目录卡误载或漏载的内容予以修正或补充。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所收《吴越备史》的版本馆藏等情况的记载舛误和纠正:
1,《吴越备史》五卷,题(宋)范坰、林禹撰,《补遗》一卷,《杂考》一卷,(明)钱受徵辑,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钱达道刻本,编号二四一九。检索表云,现藏上海图书馆(以下简称“沪图”)。
按:藏地应为中国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沪图所藏为此本之清抄本,且沪图目录卡著录此本时将正卷五卷和补遗一卷合起来,称此本卷数为六卷。又按,此本共二册,国图书号:SB5783。此本有七人跋,依次为:王遴、赵握清、钱岱;钱达道、姜性、刘敕、谢肇淛。
2,《吴越备史》五卷,题(宋)范坰、林禹撰,《补遗》一卷,《杂考》一卷,(明)钱受徵辑,明抄本,(清)朱锡庚跋,编号二四二零。检索表云,现藏国图。
按,国图书号:13351。又按,此本有十人之序跋,依次为:朱锡庚、益津王遴、真宁赵挹清、二十五世孙钱岱;二十二世孙钱汝锡、二十五世孙钱达道、巴陵姜性、历下后学刘敕、晋安在杭谢肇淛 阙里门人孔贞祚。比原万历本多出朱锡庚、钱汝锡、孔贞祚三人之序跋。
《不必读书目》(刀尔登)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8W6orCQ26BrjDxXqHEYPA
提取码:fj2k书名:不必读书目
作者:刀尔登
豆瓣评分:74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2-1
页数:158
内容简介:
《不必读书目》内容简介:在学者大家都推荐必读书目,出版商也不遗余力一版再版必读书目的时候,刀尔登却逆流而上,列出了将近50部不必读的古籍书目,其中有人们津津乐道《山海经》,家喻户晓的三国水浒西游,童叟皆知的三字经,还有堪称文学巅峰的红楼……每一本书都有足以令人不读的信服理由,说是不读,其实,看完是书,你已经读了这些不必读的书目——盖刀尔登评点深中肯綮也。
作者简介:
邱小刚,1964年出生于沈阳,70年代中期随家迁往石家庄,1982年以河北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北大毕业后回石家庄,任职于河北省社科院,90年代末进入河北日报社下的《杂文报》当编辑,三年后离开。早年以网名“三七”活跃于中青论坛,离开报社后开始给杂志写文章。出版作品有杂文集《玻璃屋顶》、《中国好人》、《旧山河》、《不必读书目》,小说《七日谈》,与人合作编著有《美语新词及名物词典》。长期供稿与《新世纪周刊》、《瞭望东方周刊》等。
根据多年的藏书经验和对宣纸书的了解,谈谈自己的经验
1、国内主要出版宣纸书的出版社有:
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广陵书社(原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国书店,国家图书馆,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西泠印社,中医古籍出版社(都是选择一些擅长的专业领域出版,而不是大规模的,都是有针对性的)
另外,线装书局,中州古籍出版社,黄山书社,华龄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多为民营公司出版发行)
2、民营出版单位:三希堂,崇贤馆,华宝斋,荣宝斋,三读等
3、出版社品牌
出版社自己出版的宣纸书,多为影印版(一般是1:1等比放大,相对比较专业、晦涩),还有就是排印版的(多为电脑字体),相对而言出版社的较便宜,因为书号不要钱呀,而且在装帧制作工艺方面相比较民营出版单位弱一些。如果是影印的话,直接按照分辨率,譬如300dpi排版印刷就行了,所以成本相对来说低一些,说实话我是不喜欢,乌漆嘛黑的,而且可选择的图书种类较少。如果是专业学术研究的,又喜欢宣纸线装书,当然影印本可能是首选。
影印本的话跟出版社的名气没一丁点关系,大家用的都是一个版本(都是花钱买的博物馆馆藏的扫描),只是民营出版单位更倾向于在装帧制作工艺,用料,油墨等方面舍得花钱。所以买书只看出版社的就是山炮,需要看图书的类型。因为很多书是民营公司出版的,考虑到书号管理费,书商会有选择性地选择出版社。
影印本
4、民营品牌
三希堂的主打产品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都是影印本,该系列品种比较全面,采用的手工宣纸,客户群体倾向于学术研究,图书馆馆藏。
影印本
崇贤馆的多为排印本,也有部分影印本,相比较而言,崇贤馆品种较多,更加注重每一本古籍善本的版本选择,集合众多版本,择善而从,或原文排印,倾向于打造的是崇贤馆版本,在装帧制作设计排版上(采用的是宋版书的设计,崇贤馆字体,繁体竖排,手工宣纸,檀香油墨)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都市白领的喜爱,倾向于个人阅读消费、个人兴趣爱好研究、收藏传家,图书馆馆藏。
崇贤馆藏书
三读的品种极少,华宝斋品种相对三读多一些,但是两个公司多是电脑字体排印本(多为简体竖排,也有繁体竖排)、也有部分影印本,但是多为机器宣纸。
电脑字体,机器宣纸
荣宝斋,主要还是以文创产品居多
当然还有其他的个别品牌,可能在知名度和品种方面不如上面一些。
以上是本人多年的藏书经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喜欢的产品。
《文渊阁书目》是登记性书目。杨士奇整理图书时,是将七千二百九十七部图书,进行分类,然后以《千字文》排次,按天字至往字,分为二十个字号,装进五十只大书橱中,编目就是逐字逐橱登记。
号和橱之下,才按图书的内容划分类别,而后依类登录图书。
天字五橱,收藏明朝御制御定文集等书。
地字四橱,收易、诗、礼、周礼、春秋、仪礼、礼记等书。
玄字一橱,收礼书、乐书、诸经总类等书。
黄字三橱。收四书、性理、经济(附奏议)等书。
宇字六橱,收史部之书。
宙字二橱,收史附、史杂之书。
洪字一橱,收子部之书。
荒字一橱,收子杂、杂附之书。
日字三橱,收文集之书。
月字二橱,收诗词之书。
盈字六橱,收类书之书。
昃字一橱,收韵书及姓氏之书。
辰字二橱,收法帖、画谱等书。
宿字一橱,收政书、刑书、兵法、算法之书。
列字二橱,收阴阳、医书、农圃等书。
张字一橱,收道书。
寒字二橱,收佛书。
来字一橱,收古今志书。
署字三橱,收旧志。
往字三橱,收新志。
以上二十字号五十橱。共7297号,即7297种书。达43200册,估计在十万卷以上。
《文渊阁书目》分类在整理图书时即已确定。由于杨士奇周详考虑,分类很是齐全。其所分国朝、易、书、诗、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礼书、乐书、诸经总类、四书、性理(附实录、传、年谱等)、经济、史、史附、史杂、子书、子杂、杂附、文集、诗词、类书、韵书、姓氏、法帖、画谱(诸画谱)、政书、刑书、兵法、算法、阴阳、医书、农圃、道书、佛书、古今志(杂志附)、旧志、心志等四十类目,可满足各种需求。并且它不恪守四部法成规,开创了有明一代分类的新风气。还有,其某些类目的设置还有可取之处,如将礼书、乐书与“周礼”、“仪礼”分开,比较合乎实际;将地方志析为“古今志”、“旧志”、“新志”,在志书大量涌现的情况下,也有利于读者检索。因此,其分类体系,还可作为编制古籍书目的借鉴。
因此该书考订功用不可忽视。因为其编写之时,明内阁藏书尚完整,所收元朝旧藏,有价值的宋、元刻本和抄本颇多,另外,还有不少明初典籍。然而,明嘉靖以后,文渊阁藏书大批流失,若干珍本秘册无可再见。所以,其就成为考订宋、元、明初散失之书的重要资料。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对勘《永乐大典》所收之书,世无传本者,往往见于《文渊阁书目》。因此,《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深有感触地评介其价值说:“惟籍此编之存,尚得略见一代秘书之名数,则亦考古所不废也。”
《文渊阁书目》原不分卷。传世之本,各家以意厘定,《四库全书》本分为四卷,《读画斋丛书》本,按《千字文》二十字号为卷数,分为二十卷。又,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有十四卷本。今流传较广的为《丛书集成初编》本,该本源出读画斋本。
凡是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并流传较少的古籍,年代下限大致断至清代乾隆以及在此之后辛亥革命前有特殊价值的刻本、抄本、稿本、校本,都作为善本在收录之列。编排方法基本按四部分类法排列,并增设丛书部,故分为经、史、子、集、丛书五部。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经部,丛书部和史部分别于1990年和1992年出版。著录项目有书名(含卷数)、著者和著作方式、版本等。每部书均有编号,书末附藏书单位代号及检索表,并另编书名、作者、版本、批校题跋者索引。
本文2023-08-07 03:57: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9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