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三儒是哪三个?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先秦三儒是哪三个?,第1张

先秦儒家三位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贵族出身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

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四世祖。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

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子祈父,祈父子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先秦诸子散文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即指各学派。《汉书·艺文志》作者根据刘歆的《七略》一书,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在〈诸子略〉中,又把先秦至汉初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同时,还著录各家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小说家

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杂家

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着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农家

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纵横家

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名家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阴阳家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法家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墨家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道家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儒家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同时,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诸子散文包括:

1、士的兴起与诸子百家。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士这一阶层的兴起有密切关系,由社会各个阶层转化而来的士,成为此期活跃于政坛及思想界、教育界的风云人物,其中“九流十家”,有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诸子百家的代表。

2、兵家与早期道家的格言体散文。《孙子兵法》谋篇布局的特点;《孙子兵法》的语言特色;《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格言式散文。

3、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孔子的思想;《论语》精粹的语言艺术;《论语》对人物性格及语态的描写。

4、对话式论辩体散文《孟子》和《庄子》。《孟子》的思想;《孟子》的论辩特点;《孟子》的语言艺术;《孟子》的寓言艺术;《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点;《庄子》的寓言艺术。

5、论说体散文《荀子》与《韩非子》。《荀子》说理文的艺术;《韩非子》的寓言艺术。

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完全做到统一的大一统帝国,也正是因为秦朝的出现,才结束了群雄割据,六国纷争的局面,秦朝所遵循的治国思想是以法治国,用严厉的酷刑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以此达到自己大一统的目的。在秦朝之前,是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局面,六个国家纷纷想要高人一等,所以整体的天下局势是非常的混乱的。先秦时期出现的七位思想家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治国思想,因此被称为“先秦七子”,其中以孔子和韩非子的影响最为深远,尤其是孔子。

游说的思想家

在六国纷争的时期,除了各国与各国之间的交战之外,当时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持有不同思想的思想家,他们都是应时而生的学者,每个人都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出了不同的治国思想,所以他们这些思想家之间因为思想的不同也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治国思想是正确的,因此就一直不断的游说,希望能够有主君采用自己的治国思想,以此来验证思想的准确性。

百家争鸣

因为有着不同的思想家的出现,所以在那个时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可以看出当时思想竞争的激烈程度。在无数的思想中,最为出名,影响力最深远的三种思想学派就是儒家,道家和法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他主张统治者应该仁政,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他提倡的治国思想是顺其自然,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的思想就是以法治国,采取酷刑来治理人民。

儒家学说为正统

道家的“自然而然”的思想是首先被淘汰的,因为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顺其自然只能够让自己灭亡的更快,法家思想曾经在秦朝有过一段时间的辉煌期,但是秦二世而亡的事实证明,法治思想是不被人民所接受的,势必会被推翻,唯一留存下来并且流传到现在的思想就是儒家的思想,儒家思想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并且对于现代人还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是的。

孔子是先秦时期人物,有先秦七子之说,指的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七个思想家,他们分别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这七个人都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个书生说的就是“儒生”,是真正能做事的人对孔孟学说的最到位解读。

和孟子一样,都是百家争鸣的学术之一,孔孟的思想其实适合西周那种城邦慢礼有井田的社会生活,放到东周已经完全落伍了,但越是因为道德滑坡,越是统治者口头上需要提倡的,和今天“315”“学雷锋”异曲同工,谁也不敢怠慢孔子,捧得很高,宣传要别人去按孔子思想生活;但谁也不会真去用他的思想治国,都不是傻子对吗。所以孔孟就不停巡回演出来卖才。他的思想完全停留在道德层次,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所以其他墨家法家之类,对他嗤之以鼻。哪里来什么圣人阿。

后来被拔高到那么高,完全是汉朝一统天下了,秦已经法家治国倒在立场严刑峻法上;中国人你懂的,同一朝代换套班子前面完全推翻以示权威的,更别说换个朝代了。再加上不需要对外强硬竞争,对内保持稳定最重要,所以罢废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历朝历代圣人的基础。

先秦儒家三位代表人物有:

1、孔子:

孔子是先秦时期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孟子: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3、荀子:

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先秦儒家三位代表人物有:

1、孔子:

孔子是先秦时期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孟子: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3、荀子:

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