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中有那几部是2人或以上合著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8收藏

中医古籍中有那几部是2人或以上合著的,第1张

1/《圣济总录》(公元 1117 年)宋.太医院编。二百卷。分 66 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

2/《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 后中十八届陈永诸谨制。

3/《雷公炮炙论》(公元 588 年)刘宋,雷斅着。三卷。是论述药物加工制作的专书。原书已佚,其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中,近人有辑本。南北朝·刘宋、雷学

4/《新修本草》(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作者:苏敬等20余人编写 朝代:唐 年份:公元659年

5/《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6/《达摩洗髓易筋经》作者:项杨惠吴德华张鉴若曹江 朝代: 年份:

还有很多。因时间关系暂时介绍这几部著作。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最近更新

医学著作:《伤科汇篡》

医方著作:《时方歌括》

舌诊著作:《伤寒舌鉴》

伤寒著作:《伤寒心法要诀》

养生专著:《寿世青编》

伤寒著作:《伤寒直格》

世界上最早的体操图——《导引图》

医家著作:《邵兰荪医案》

综合性医书:《时方妙用》

综合医著:《苏沈良方》

内科虚损类医书:《慎柔五书》

妇科医书《沈氏女科辑要》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以下这些: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2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3《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

4《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5《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

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参考资料1:_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2:_金匮要略

参考资料3:_肘后备急方

参考资料4:_脉经

参考资料5:_针灸甲乙经

  大谷光瑞,日本佛教真宗派西本愿寺第22代法主。作为日本大正天皇的姐夫,他在日本曾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但作为一个随侵华日军一起踏上中国土地的掠夺者,这位披着文化考古外衣的僧人,给中国文物古迹造成的破坏之大,恐怕也无人能及。

对于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学者来说,大谷文库是一个绕不开的名词,尤其是在明清小说的研究者眼中,大谷文库更是无法取代的经典。可以说,大谷文库已成为公认的一座中国古典小说的宝库,而这座文学宝库最初的建立者,竟然是一位日本僧人。

大谷光瑞,日本佛教真宗派西本愿寺第22代法主。作为日本大正天皇的姐夫,他在日本曾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但作为一个随侵华日军一起踏上中国土地的掠夺者,这位披着文化考古外衣的僧人,给中国文物古迹造成的破坏之大,恐怕也无人能及。

偏爱文化考古的日本僧人

旅顺口区的太阳沟,在伪满时期,曾经一度是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在太阳沟随处可见的古建筑里,我们仍能依稀领略到它昔日的繁华。

与肃亲王府、关东州厅等宏大的建筑物相比,太阳沟深处,山坡上那栋俄式风格的二层小楼并不十分起眼,但却非常别致。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坐在小楼阳台上,可以看到不远处海湾里的海鸥是如何觅食的。不过现在这座小楼已经久无人居,显得格外破败,以至于当地文保部门不得不对其进行紧急修缮,好维持它不至于坍塌。但若时光倒退到百余年前,这座小楼却一派风光,是许多政要名流们出入的场所,因为,那时这里曾居住着一位特殊的主人,日本佛教界最重量级的人物:大谷光瑞。

大谷光瑞1876年出生,因为他们家族世代为西本愿寺法主,所以大谷光瑞一出生,就注定要成为僧人。资料显示,大谷光瑞10岁出家,20岁之前,一直是西本愿寺里规规矩矩的宗教领袖继承人。改变发生在1899年,这一年大谷光瑞第一次来到中国,在中国内地游历一个多月。这次中国之行,深刻影响了大谷的一生,让他从一位超然世外的宗教领袖,不知不觉间变成一个贪婪的掠夺者。

那次短暂的中国之行,让这位年轻的僧人对中国古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正在伦敦留学的他,很快便出资组建起一支探险队,以探寻佛迹为名,从喀什米尔高原深入到了中国的新疆地区。

事实上,探寻佛迹与文化考古只是一个幌子,大谷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掠夺。大量的古城、古墓遗址,遭到大谷探险队的盗掘,他和瑞典人斯文·赫定的探险队一道,在中国新疆地区展开了一场“夺宝大战”。

需要说明的是,与斯文·赫定不同,大谷光瑞和他的探险队员们并没有受过任何考古训练,他们只懂得掘墓,却连最基本的记录工作都不懂得怎么去做。以至于在挖掘过程中,大量古迹遭到毁灭性破坏,还有很多珍贵文物连出土地点都说不清。

大谷曾先后组织过3支探险队,在中国掠夺走了数以十万计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多数是通过大连港登船运往日本,其中占比重最大的当数汉籍图书与碑拓。据说这些图书中仅孤本、珍本就多达数千册,而总数则超过40000册。可以说,3次探险让大谷收获颇丰,可巨大的探险经费与后期分类研究费用,也让大谷陷入了沉重的财政危机。再加上大谷一心忙于在中国探险,导致寺规松弛,僧侣贪腐现象泛滥,大谷也因此受到舆论指责,被迫于1914年辞去法主和伯爵的爵位,并于第二年定居到大连,成为满铁公司的文化与宗教事务幕后顾问及大东亚建设审议委员会委员。

大量稀世珍宝被装船运至日本

大谷光瑞是一个狂热的侵华支持者,是日本殖民当局奉行扩张、掠夺政策的先锋人物。

1938年,他针对“七七事变”后的时局,写下《中国事变后对策》一书,极力主张扩大侵华战争,这本书也一度被日本关东军高层奉为经典,要求高级将领人人研读。此外,大谷还主编出版有《兴亚计划》《兴亚论丛》等丛书,不遗余力地鼓吹“南进”政策。

除了是一个狂热的侵华支持者外,大谷还有一个嗜好,那就是收集中国的古籍文献,大量珍贵的汉籍都成了他强取豪夺后的收藏品。在敦煌,他手下的干将吉川小一郎买通王道士,得以顺利地将敦煌藏经洞里的古籍洗劫一空。在楼兰,他手下的另一干将橘瑞超沿着斯文·赫定提供的地理坐标,找到楼兰古城,并从古城里发现了震惊世界的《李柏文书》。《李柏文书》是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中国纸本书信实物标本,文书中出现的李柏其人,也是在楼兰所发现的全部文书中唯一一位史籍有载的人物。学界普遍认为,《李柏文书》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同时也是堪与《兰亭序》相媲美的书法艺术精品。并且,作为与王羲之同时代的人物,李柏高超的书法技艺也改变了我们过去“书法帖学起源于江南”的认识,侧面证明西北可能也是“帖学”的发源地之一。

但可惜的是,这些稀世汉籍多数已被大谷光瑞一船一船地运回日本,其中一部分被他占为己有,另一部分捐赠给了韩国总督府博物馆、日本京都博物馆、龙谷大学图书馆,以及日本各地的美术馆,还有一部分被卖给了文物商人。以《李柏文书》为例,如今已是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的收藏品。

大谷不仅是一个中国文物的贪婪掠夺者,同时还是一个疯狂的破坏者。由于他本人并不懂考古,他使用的考古队员也都是对考古一窍不通的年轻僧侣,比如发现《李柏文书》的橘瑞超,当时只是一个不满20岁的小僧人,他不懂得对出土时的情况做记录,以至于后人在研究《李柏文书》时,有很多疑团已无法破解。这些年轻僧侣在所谓的考古过程中,往往会雇用当地老百姓乱挖乱掘,其对遗址古迹所造成的破坏,甚至比盗墓贼还要严重。

古籍幸运地大规模回流

疯狂的掠夺,让大谷迅速成为“当时世界上私人拥有汉籍图书最多的人”,为妥善收藏这些图书,大谷甚至还斥巨资,在神户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私人书库“含秀居”,被当时人称为“山上图书馆”。

谁也不会想到,这些被大谷掠夺走的古籍,却因为一个特殊机缘,竟幸运地迎来一次大规模回流。

那是1915年4月,大谷光瑞再一次到达大连,出席本愿寺关东别院的落成典礼。在满铁高层的极力邀请下,这个刚刚辞去法主职务不久的日本名流,当场决定不再回国,从此定居大连。

中医古籍中有许多医书是专门或重点讲生育内容的,可称为求嗣专著。主要有:俞桥的《广嗣要语》,万全的《广嗣纪要》,徐春甫的《螽斯广语》,蔡龙阳的《螽斯集》,李盛春的《胤嗣全书》,钱大义的《求嗣秘书》,袁黄的《祈嗣真诠》,胡孝的《种子类纂》,岳甫嘉的《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程云鹏的《种嗣玄机》,包诚的《广生篇》,叶天士的《秘本种子金丹》等。此外还有一些书名仅存,内容已佚的求子专著,现已无从查考。今选其要者,简介于此: 《广嗣纪要》一书,为明代名医万全(密斋)所著,刊于1549年,是一部专论生育的著作。其主要内容为:“一日修德,以积其庆;二日寡欲,以全其真;三曰择配,以昌其后;四日调元,以却其疾;五日协期,以会其神。遵而行之,有子之道也。”

在择配篇中,指出了早婚早育的害处,强调了晚婚晚育的好处。指出女子有五种病影响交合与生育,为“螺、纹、鼓、角、脉”,后世称五不女;亦指出影响男子生育的“生、纵、变、半、,妒”五不男。在寡欲篇中,主要指出求子之道,男子贵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贵平心定意以养其血。

在调元篇中强调男方因素导致不孕的重要性。日:“无子之因,多起于父气之不足,岂可归罪于母血之虚寒。”还指出,男女健康是生育的基本条件,若体质不健则应通过调养补益而后生育。该书设有许多男性不育的治疗方剂,如螽斯丸、壮阳丹、养精种子丸、血余固本九阳丹、乌发种子方、补阴丸等。 明代医家岳甫嘉所著《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上卷,是论男性不育的专篇,对后世辨证论治该病有较大影响。其提倡的主要学术观点可归纳为:

①审因论治益肾固本。指出男性不育有肾之本经病与它经病不同,如在肾,虚为不育之本,而它经之病为不育之因。岳氏诊治男子不育,重视因与本的关系,自始至终贯穿着治病审因的学术思想,强调先治它经之病以祛其因,后议补肾种子。

②种子宜固不宜涩。岳氏认为固精与涩精大有区别,固精乃正其本源,涩精乃治标对症之法。岳氏指出:“种子之法,要在固精,而涩精之药,尤种子所忌。

③折心火以安相火。岳氏认为,男子不育以相火妄动为最多,心火宁则相火平,心火旺则相火扰动。论治以清滋心肾为主,尤重折其心火佐安心神。

④平调阴阳温润并重。岳氏用药强调温润并重,阳虚病例也参以滋阴,反对一味壮阳之法。

⑤调制众剂型内外并用。岳氏之专著载有汤、丸、散、膏、丹、酒等剂型,应用灵活,并创制擦牙漱津、熏脐、外洗等外用疗法,实乃男性不育综合治疗开拓之举。 《秘本种子金丹》是清代名医叶天士之著作,刊于1896年,是历代讲男性不育症内容最丰富的一本求嗣专书。上卷全部为种子内容,且以男性不育内容为主。

在种子总论中,强调种子之法:“男当养其精而节其欲,使阳道常健,女当养其血而平其气,使月事以时下,交相培养,有子之道也。”“种子之法,男子必先养精,女子必先养血…”。主张养精之法有五,一曰寡欲,二日节劳,三日息怒,四日戒酒,五日慎味。强调受孕应注意掌握“真机”、“的候”,即在女性排卵期时交而易孕。该著对男性不育的病机变化和本质有详细阐述,对后世影响较大。记载了治男子精少艰嗣之固本丸、治男子瘦弱艰嗣之无比山药丸、治男子精薄艰嗣之梦熊丸、治男子精泻艰嗣之种子丹等众多之不育治疗专方。

上述介绍谨列举历代求嗣专著精华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实难反映其全貌。从中亦不难看出,祖国医药学确实是治疗男女不孕育之宝库,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整理,更好地加以运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