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籍,为什么都用线装而不用胶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古代书籍,为什么都用线装而不用胶装?,第1张

线装出现的并不是很早,用所谓的“胶”(按照粘贴药剂理解吧)其实更早一点,当然不是现代那种 。现代的胶和过于酸化的纸张,导致现代书籍的寿命和古籍寿命完全没法比。在线装出现以前,用到粘贴剂的大概有这么几种:卷轴装:3-10世纪的主要装帧形式。基于纸本说,纸本从现存的藏经看,有的是将印好行格的纸一张张接起来,就是粘;旋风装:按照黄永年先生《版本学》里的理解,和经折装非常接近的样子。经折装:把连接成长条的经卷按一定宽度折叠起来,又称梵册。粘接需要用浆糊;粘叶装:佛典的一种装帧形式,将书叶对折,书根涂上浆糊,一叠一叠粘起来;蝴蝶装:和现在的线装反着折,书脑处需要粘贴;包背装:折叠方法和线装一样了,书脑处或订纸捻,再把书衣裹在外面,是要粘的。总体来说,传统古籍用的胶都是便于清除的,换言之,都是可以拆开重装的。蝴蝶装时代的书,到了线装时代就多被修缮重装,这也是蝴蝶原装保存极少的原因。相关可参考杜伟生老师的《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因为书籍装帧用的胶水(即化学合成类胶)是现代才出现的。线装是明朝中叶出现于明朝中叶,其实更早时候的包背装、蝴蝶装、册页装(旋风装经折装都算是它的过度)才是主流。之所以你看到的都是线状,除了更易保存之外,跟明清时期书籍印刷数量大幅增长也有关。

出现于明代中期,很快就取代包背装,成为中国古籍最后的也是最通行的形式,今天还常把古籍称作“线装书”因为包背装的书背易于破损,于是改用两张和书页同样大小的书衣分置书的前后,在书脑处打孔穿线订成。一般只打4个孔,叫“四针眼装”,厚一点的书有时在上下角各多打一个孔,叫“六针眼装”,订书的线讲究用白色或米**丝线,双道。有时还在上下两个书角处用浅蓝、浅黄或棕色的绫包起来,叫“包角”。书衣和正文之间至少订进一张空白页,有时多至两三张,叫“护页”或“副页”。

今天我们看到挂在墙上的轴画、书法,仍是卷轴装的遗风。宋代是书籍印刷爆发的时代,开始出现多种多样的装订方法,宋代是书籍装订形式最重要的一个时期,是书籍装订形式大发展时期与奠定时期,不仅蝴蝶装、包背装等明确产成在宋代,线装书也产成于宋代。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载:“王洙原叔内翰常云:作书册,粘叶为上,久脱烂,苟不逸去,寻其次第,足可抄录,屡得逸书,以此获全。若缝缋岁久断绝,即难次序。初得董氏《繁露》数册,错乱颠倒,伏读岁余,寻绎缀次,方稍完复,乃缝缋之弊也。尝与宋宣献谈之,宋悉令家所录者作粘法。予尝见旧三馆黄本书及白本书,皆作粘叶,上下栏界出于纸叶。后在高邮借孙莘老家书,亦如此法。又见钱穆父所畜亦如此,多只用白纸作标,硬黄纸作狭签子。盖前辈多用此法。予性喜传书,他日得奇书,不复作缝缋也。”文中的“若缝缋岁久断绝,即难次序”这无疑说的就是线装书。王洙为北宋仁宗嘉祐时名臣,可见至少在北宋仁宗时就已经出现了线装书。南宋罗璧在《罗氏识遗》中写道:“余谓书少而世不知读,固可恨。书多而世不知重,尤可恨也。唐末年犹未有摹印,多是传写,故古人书不多而精审,作册亦不解线缝,只叠纸成卷,后以幅纸概黏之。”可见线缝作册是当时宋代书籍较普遍的装订形式。

汉代虽然发明了纸,但当时的书写材料,竹、木仍为大宗,其次是帛。纸写书,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中都没有充分的根据说明在汉代(特别是西汉)就已普及。

线装书出现在包背装盛行的公元14世纪的明朝中叶,是我国装订技术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张集中起来,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装订方法。它的出现表明了我国的装订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线装本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于1996年9月出版了。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规模最大的线装书。

众所周知,中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源地。雕版印刷书由隋唐五代发其端,至北南宋而鼎盛。雕版书的装帧由开始的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到背包装,宋以后出现了线装书。一书多本的线装书还用纸板青布糊制成“函”收装,配以象牙别子。这种装帧,便于翻阅,不易破散,在我国书籍传统装帧技术上是最进步的,叶根友它一直流行了几百年。“线装书”也成了我国古籍的别称。近十几年,线装书有了较大量的出版。中国书店每年出版线装书二三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扬州广陵书局每年也出不少线装书。1993年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线装书专业出版社———中国线装书局。这家出版社已出线装书近二十种。

线装书的大量印行,究其原因,首先在于这种装帧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实用性。中国线装书局总编辑谢云先生认为:“用料、印刷、装帧是印刷物的三大要素,与印刷物的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线装书一般用宣纸或毛边纸采用特殊方式印刷,用这种传统的印刷装帧形式能够别具一格地体现学术、艺术价值和书籍装帧印刷的特色。”正因为线装书装帧形式传递着古色古香、浓厚典雅的文化气息,所以在现代依然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著名学者邓云乡在谈到线装书时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首先在于它的载体线装书,没有线装书,无处看线装书,不会看线装书,那就差不多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加速,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扩展,线装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日益受到欢迎。在琉璃厂一些书店的店堂里,常常可以看到成捆的线装书待发海内外。可见,中国源远流长的线装书业将再放异彩

线装,是中国书籍装订形式发展史的一个阶段,是最接近现代意义的平装书的一个装订形式。在线装之前书籍的装订形式还有包背装、蝴蝶装、经折装等等。现实生活与藏书中,前面的几种装订形态早已退出了实用阶段,惟有线装书还残留在旧书店,作为古老文明的象征,饱受蒙尘之苦,也饱受后人的崇敬。线装书同时又演变为一种身价与学问的符号,收藏线装书的人比收藏平装书的人档次要高一级,哪怕你收集的是线装书里的垃圾货。这是人们普遍的看法,泰山难移。也许真的有一天电子书取代了平装书形态,平装书籍也相应攀升到与线装书同样受人景仰的地位,那还真未可知呢。

线装古书是一个概念,线装旧书又是一个概念。线装旧书虽然还保留着线装的装订做法,让人们一眼就看到了“线”,但里面的印刷技法却“偷换概念”了———使用的是铅字排印而非传统的木板雕刻。患有线装书崇拜症的藏书人,一见到线装书,弹睛落眼,心中不觉一喜。待打开书一看,顿时丧气———“咳,不是板的,是铅字的,没劲,不要。”有些个内容很妙趣横生的书,虽然用的是线装法,甚至外面加了函套,古色生香,只是因为里页是铅排的,便遭冷落。如赵汝南的《古玩指南》、夏仁虎的《枝巢四述》、白文贵的《蕉窗话扇》,我都是花了很少的价钱得自旧书店和拍卖会。倒觉得别人尽管使劲地去计较什么板不板的,线装铅排,自爱之,自买之藏之。

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一函四册,蓝色布函套,日本铅字排印,完全日式线装本风格,由黄遵宪生前编定, 其后由梁启超复校署题,宣统三年(1911年)刊行于日本。杨义著《中国新文学图志》开篇即《“诗界革命”与梁启超、黄遵宪》,有意将新文学启蒙阶段的先行者之荣誉安到二位头顶。于此说来,《人境庐诗草》何等要紧之书,却“零落成泥碾作尘”,长期搁置书架,本人仅以50元代价购藏,钻的就是线装而铅排的空儿。

线装本的最大优处,不单单是“字大如钱”,不损目力,而且阅读时摊得开,张合自如,不像平装书精装书那样较劲儿,有时镇尺都镇不住。线装书可崇拜,不可迷信,线装平装,好中择优,兼收并蓄,不薄今不厚古,最是收书上策。(谢其章)

一、通过书籍印刷传承给下一代。

我们中国的古典知识库非常博大,我们中国古代就拥有几千首古诗,拥有无数的经典古迹,拥有着无数文言文,这些都是中国的古典知识库。

我们通过了解着书上的知识,然后经过专人翻译,最终把它印刷成书籍,然后领取到每一个学生,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中国的古诗词,都能学习到中国最经典的文化。这些文化都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不能丢失,这些都是经过几千年来中华留下来的最精华的部分,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更应该让他传承下去。

二、保存古典古籍的完整性。

我国有专门保存古典古籍书籍的人员,这些都是专业的工作人员,他们知道如何修复这些古典书籍,懂得怎么存放才能让他保存更完整,更久。

有了这些专门人员的工作,那我们的古典古籍书籍的保存就可以得到更完美的存放。在前段时间中国还在不断地想要招收更多的考古人员,目的也是希望更多的人去挖掘古代历史中最优秀的部分,也希望他们能够懂得如何修复这些文献和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化,这也是目前国家缺少的人才。

三、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整理。

现在有更加快捷的保存方式,就是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整理之后,保存在电子档案中,这样就算时间相隔再久,也可以确保他的完整性。

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整理,也是目前大势所趋的一个方向,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更快捷,更完整的记录我们的中国古典知识库,并且不管再多的知识都能够得到保存,这也是他的优势。但是他其实也存在一定的劣势,电子档案存在着风险,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把全部的资料毁灭掉,因为现在网络病毒众多,所以在保存上要多加小心。

用塑料保鲜膜裹起来,效果跟塑封差不多,包保鲜膜,放到箱子里或者书架上。这主要跟书籍用纸的酸性有关,也跟你的保管条件有关。你会发现,放在一起的书不是每本都泛黄的,就是这个道理。 用牛皮纸包书皮是个比较好的办法。实践告诉我,用牛皮纸包书皮至少可以使新闻纸的书籍封皮保持20年不泛黄,内页也相对洁白。另外就是避免放书的地方被阳光直晒,干燥、通风、少灰尘。南方的潮湿天气,是书籍存放的大敌,防潮很重要。香薰有帮助。每天拿鸡毛掸子掸掸灰,书柜和书籍之间的空隙我就用纸铺上一层,这样也可以防灰防晒,效果不错。还有就是经常翻动,给书本们搬搬家。书是拿来看的,所以不喜欢封箱。每天拿鸡毛掸子掸掸灰,书柜和书籍之间的空隙我就用纸铺上一层,这样也可以防灰防晒,效果不错。还有就是经常翻动,给书本们搬搬家。书是拿来看的,所以不喜欢封箱。隔段时间,拿出来晒太阳应该有适合你 你试下吧 应该行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