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扁鹊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扁鹊 1 拼音

biǎn què

2 英文参考

Bianqu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扁鹊为战国时期杰出医家。本名秦越人。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长桑君的弟子。传说他是脉学的创始者。善用针灸、汤药、 治病,特别对针灸有很高的造诣,医名甚著。据《史记》载:虢国太子患尸厥,数日不醒,药巫罔效,后经扁鹊诊视,使弟子子扬厉针砥石,刺“三阳五会”,又使子豹为五分之熨,并服汤药二旬而愈。《汉书·艺文志》载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均佚。现存《难经》一书,为后人托名秦越人的作品。[1][2]

扁鹊姓秦,名越人,又号卢医。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这是他的绰号。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习惯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鉆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乃将其禁方书传于扁鹊。后于陜西、山西、河北一带行医,精诊断方法,通内、外、小儿、妇产、五官各科,善用汤药、针灸、砭石、蒸熨、 疗法。如病在腠理用汤熨,病在血脉施针砭,病在肠胃用酒醪。行医随俗而变。过邯郸为“带下医”,过雒阳为“耳目痹医”,过咸阳为“小儿医”,周游各地,技术超人,医名甚著。《史记》、《战国策》、《列子》等书都有其传记和医案。具有“六不治”之医学思想。其中“信巫不信医”是六不治之一,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秦太医令李(西兮^皿)自知技不如扁鹊,使人杀之。《汉书·艺文志》载《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均佚。现存《难经》系后人托名扁鹊之作。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有一次,他到了晋国(今山西、河北、河南一带),正碰到了晋国卿相赵简子由于“专国事”,用脑过度,突然昏倒,已五天不省人事了。大夫(官名)们十分害怕,急忙召扁鹊诊治。扁鹊按了脉,从房里出来。有人尾随着探问病情,显得很焦急。扁鹊沉静地对他说:“病人的脉搏照常跳动,你不必大惊小怪!不出三日,他就会康复的。”果然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醒过来了。准确地用切脉诊病是扁鹊的首创。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高度赞扬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近代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说:扁鹊“是切脉治病的创始人”。

又有一次,他路过齐国都城临淄的时候,见到了齐国的国君齐桓侯。他看齐桓侯的气色不好,就断定他已经生病了,便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你有病在肤表,如不快治,就会加重。”桓侯听了不以为然,说:我没病。”扁鹊见他不听劝告就走了。这时,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凡是医生都是贪图名利的。他们没有本事,就把没有病的人当有病的来治,以显示本领,窍取功利。”过了五天,扁鹊又来见齐桓侯,作了一番观察之后,对齐桓侯说:“你的病到了血脉,不治会加重的。”桓侯听了很不高兴,根本没有把扁鹊的话放在心上。再过五天,扁鹊又来见齐桓侯,经过细致的观察,严肃地对他说:“你的病进入肠胃之间,再不治,就没救了!”齐桓侯听了很生气,当然也没有理睬扁鹊的话。等到扁鹊第四次来见桓侯,他只瞥了一眼,就慌忙跑开了。齐桓侯发觉扁鹊不理睬自己,就派人询问。扁鹊说:“病在肤表,用汤熨可以治好;病进入血脉,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到了肠胃,用酒剂也能治愈。如今齐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再也没法治了,我只好躲开。”又过了五天,齐桓侯果然病重,派人请扁鹊来治,扁鹊早已逃离齐国,而齐桓侯因误了治病时机,不久也就死了。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扁鹊就能从齐桓侯的气色中,看出病之所在和病情的发展,这是很不简单的。所以,汉代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赞赏不绝地说:“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扁鹊不仅善于切脉和望诊,而且善于运用针灸、 、熨贴、砭石、手术和汤药等多种方法去治疗各种病症。有一次,他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找到了中庶子(太子的侍从官)问道:“太子患什么病?”中庶子答道:“太子中邪。邪气发泄不出去突然昏倒就死了!”扁鹊进一步了解了太子发病的各种情况,就信心百倍地对中庶子说:”你进去通报虢君,就说我能救活太子!”但中庶子不信扁鹊能“起死回生”,不肯去通报,而且嘲讽扁鹊说:“你既无上古名医俞跗的本事,反而说你能救活太子,就是不懂事的婴儿也会知道你是骗人的!”扁鹊气愤地说:“你这是从竹管里望天。老实告诉你,我秦越人不等切脉、望色、听声、审察病人形态,就能说出病的部位。不信,你试去看看太子,他此刻耳朵该会鸣响,鼻翼该会扇动,从其大腿摸到 也该是温热的。”听到这里,中庶子不禁目瞪口呆。因为扁鹊虽没有见过太子,但通过多次询问,对太子的病情已了如指掌,说得头头是道,说明他很有本事,不可小看。中庶子只得进去通报了。虢君得知消息,吃了一惊,赶快出来接见扁鹊,说:“我久慕先生大名,只是无缘拜见;先生路过我这小国,幸亏主动来救助,这实在是寡人的幸运!有先生救助,我儿就能活命;没有先生救助,就只有把他的尸体埋在山沟罢了。”说著,“流涕长潸”,哭得好悲切。扁鹊告诉虢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而他却实事求是地说,并非他能把死去的人救活,而是病人根本就没有真正死去,他只不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把太子从垂死中挽救过来而已。

从以上病例看出,扁鹊已经综合运用了我国诊病的“四诊”原则—望、闻、问、切。他自说:“越人之为方,不等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这话已经充分表明扁鹊在临床上运用了“四诊”的诊法。

可以说,扁鹊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难怪司马迁称赞他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扁鹊的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因此,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称他是“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在治学上,扁鹊不满足于一技一法,而是根据客观实际需要,精通一科,兼通数科,做到一专多能。比如,他到越国都城邯郸,看到当地妇女患病较多,就在妇科病方面下功夫,当了“带下医”,治好了许多妇女的多年疾病;他到东周都城洛阳,看见当地许多老年人,患了视听力衰退的疾病,就着眼于五官科疾病的研究,当了“耳目痹医”,治好了许多老人的五官病,使不少老人从耳聋眼花中恢复了健康;他到了秦国首都咸阳,看到当地儿童的发病率很高,就研究儿童发病原因,当了“小儿医”,治好了许多儿童的多发病。由此可见,扁鹊不仅精通内科,还兼通儿科、妇产科、五官科,甚至外科;他在诊断上,不仅精通“切脉”,而且善于“望色、听声、写形”;在治法上,不仅精通针灸,还善于用砭石、熨贴、 、手术、汤药等。可谓是一位多面手的民间医生。

在上古,神权高于一切。巫术占统治地位。到了扁鹊的战国时代,医巫已经开始分业。扁鹊在医学研究道路上完全抛弃巫医那条死胡同。扁鹊曾明确宣告:“信巫不信医”是“六不治”之一。为了捍卫祖国的医药学,他不惜豁出自己的生命。当时,秦武王有病,召请名闻天下的扁鹊来治。一天,太医令李酰和一班文武大臣赶忙出来劝阻,说什么大王的病处于耳朵之前,眼睛之下,扁鹊未必能除。万一出了差错,将使耳不聪,目不明。扁鹊听了气得把治病用的砭石一摔,对秦武王说:“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却又允许一班蠢人从中捣乱;假使你也这样来治理国政,那你一举就会亡国!”秦武王听了只好让扁鹊治病。结果太医令李酰治不好的病,到了扁鹊手里,却化险为夷。在这场技术高低的较量上,扁鹊彻底战胜了李酰。李酰自知“不如扁鹊”,就产生忌妬之心,使人暗下毒手,杀害了扁鹊。

千百年来,扁鹊深为广大人民所爱戴和崇敬,人们称他为“能生死人”的“神医”。在他行医经过的共约四千化里的路途上,历代人民为他建陵墓、立碑石、筑庙宇、朝香火。在伏道村扁鹊庙的墙上,有这样一首诗,概括了他的一生,同时寄托了人民对他的哀思:

昔为舍长时,方伎未可录。

一遇长桑君,古今皆叹服。

天地为至仁,既死不能复。

先生妙药石,起虢效何速!

日月为至明,覆盆不能烛。

先生具正眼,毫厘窥肺腹。

谁知造物者,祸福相倚伏。

平生活人手,反受庸医辱。

千年庙前水,犹学上池绿。

再拜乞一杯,洗我胸中俗。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生卒年: 公元前407—310。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扁鹊”一词原本为古代传说中能为人解除病痛的一种鸟,秦越人医术高超,百姓敬他为神医,便说他是“扁鹊”,渐渐地,就把这个名字用在秦越人的身上了。

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鉆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扁鹊(活动期公元前4世纪初)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酰妨忌杀害。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济南郊区鹊山西麓有扁鹊墓,墓前石碑署“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样。

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他的技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

一天,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骇怕,扁鹊看了以后说,他血脉正常,没什么可怕的,不超过三天一定会醒。后来过了两天半,他果然苏醒了。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还有一次,扁鹊来到了蔡国,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5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又过了5天,扁鹊又见到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5天又过去了,这次,扁鹊一见到桓公,就赶快避开了,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果然,5天后,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鹊,而他已经走了。不久,桓公就这样死了。

可见,扁鹊的望诊技术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神医了。在中医的诊断方法里,望诊在四诊当中居于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奥,要达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寻常。这三个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医学故事,“起死回生”、“讳疾忌医”的成语也出于此。相传扁鹊名声过大,因为受到秦国太医李谧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作,但从内容上看应该是《黄帝内经》成书以后问世的作品,成书于汉代。其内容深奥,是中医学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将该书托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鹊在人们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书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与怀念。

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俩过往甚密,感情融洽。长期交往以后,长桑君终于对扁鹊说:“我掌握著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为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扁鹊成名后,周游各国,为人治病。由于其医术高明,又常为君主看病,受到当时秦国太医令李酰的嫉妒,后被李派的刺客刺杀身亡。

扁鹊具有高明的医术。他的行医事迹及医学成就,可以反映出先秦时期的医药水平和医药特点。先秦不少著作载有扁鹊的事迹,本文主要取材于《史记·扁鹊列传》。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这些诊断技术,充分地体现在史书所记载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如他晋见齐桓侯时,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此病例说明扁鹊当时已经能很好应用望诊,而且诊断水平相当高。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脉诊及其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病例的诊断中体现出来。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鹊通过脉诊判断为“尸蹶”。

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阳脉下陷,阴脉上冲,也即阴阳脉不调和,导致全身脉象出现紊乱,故患者表现如死状。其实,患者并未真正死亡,除脉诊外,他还观察到患者鼻翼微动。结合切摸,他发现两大腿的体表仍然温暖,因而敢于下此判断。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

在治疗方面,扁鹊能熟练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其中,从治疗虢太子一例,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针刺法,还有热熨法和服汤药法等。综合疗法为扁鹊行医时的主要治疗措施。

先秦时期,在临证中,医学尚未明确分科。尽管《周礼》中已有兽医、食医、疾医和疡医之分,但这仅仅是在宫廷中的设置。兽医、食医、疡医分别管理牲畜疾病、宫廷饮食调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项。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证,都属疾医的范畴。扁鹊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齐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说明他是内科方面的能手。扁鹊还能根据当地的需要,随俗为变地开展医疗活动。

当他游历到秦国时(今陜西咸阳一带),就专治小儿疾病;当他云游到邯郸(当时为赵国都城)时,又主要诊视妇科病证;而当他到雒阳(当时是周国的首都,今为河南洛阳)时,便主要从事老年人病证的治疗,多医治耳、眼等五官病证。据记载,扁鹊还精于外科手术,而且应用了药物麻醉来进行手术。

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尚的医德。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尸蹶证后,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这是患者并没有死,我只不过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复他原来的状态而已,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齐桓侯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只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初起阶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曾颇有感触地指出:客观存在的疾病种类很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预防。

先秦时期,巫术有一定市场,并且已经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绊脚石。扁鹊对巫术深恶痛绝,认为医术和巫术势不两立。他的这些医疗道德思想,在《史记》中概括归纳为六条戒律,称为“六不治”。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病情严重到“形羸不能服药、藏气不定”等。这是他治病的信条,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医疗品德。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它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做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具体科目如下:

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传染科、急诊医学、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生化、微生物、免疫、组培、伦理、健康教育、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神经外科、中医学等。

可能会有遗漏,但也就能想起这么多了。

中医儿科专家不藏私大公开!宝贝健不健康 看脸就知道 喝奶状态、睡眠时间、精神活力…许多人都会从外在表现判断宝宝是否生病,却忽略「脸色」其实是最直接辨别身体状况的指标。健康宝宝的脸蛋通常气血充足、明亮红润,像苹果一样 可爱,生病的宝宝则大多血色不佳、皮肤黯淡没有光泽。想在第一时间分辨宝贝是否生病?让中医儿科专家教你「望诊」的小技巧。 宝宝是否生病?关键在「光泽感」

人的肤色除了来自父母遗传,往往和体质有关。有的孩子的皮肤先天就比较红润白皙,有的孩子则是偏黄、偏黑,甚至带有丝丝青色。中医儿科医学会理事长姚明升表示,无论何种肤色,只要脸色看起来明亮红润、气血充足,就是健康的表征。相对的,一旦皮肤黯淡没有光泽,就可能是身体出了问题。举例来说,健康的红色应该是隐隐的红润,鲜红、暗红都不正常;健康的黑色则像漆器一样会发出光泽感,而非沉沉的土色。而除了肤色,眼神也是判断健康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健康孩子的眼神通常清澈明亮,眼白发红代表心热,淡红有血丝为心虚热,泛青是肝热、泛黄表示脾热,瞳孔没有光泽则反映肾虚。

下巴长痘痘小心肾脏出问题

根据中医说法,不同的脸部部位分别代表5种不同的脏器;额头反映心脏、下巴反映肾脏、鼻子反映脾脏、左脸颊反映肝脏、右脸颊则是反映肺脏。

5种异常脸色专家教你看

1脸色发青

*可能原因/对应疾病

中医儿科专家不藏私大公开!宝贝健不健康 看脸就知道

*如何护理

当孩子罹患风寒(感冒),不妨给予参苏饮调理,参苏饮的药材包括人参、紫苏、陈皮、茯苓、甘草、木香、半夏、桔梗、枳壳、葛根、前胡、生姜、大枣,这味处方既可以缓解风寒,也可以治疗食积。若孩子消化不良,则可以用专门用来治疗食积的处方─平胃散,平胃散药材包括苍术、厚朴、炙甘草、陈皮、生姜、大枣等。

讲完处方接着来谈谈食疗,罹患风寒的孩子应以清淡饮食调养,避免冷饮、霜淇淋、生菜沙拉、皮蛋豆腐、凉拌海蜇等生冷食物,以及黄瓜、丝瓜、苦瓜、冬瓜、西瓜、哈密瓜、水梨等属性寒凉的瓜果,油腻的肉类与糯米、秋葵、纳豆等黏滑、不好消化的食物也最好别在这个时候给孩子食用。此时应多补充水份,不妨熬煮一锅热米汤当作白开水给孩子喝。米汤兼具水份及营养,十分适合感冒的宝宝服用。若孩子嫌米汤味道太淡,可以视情况用汤类调理包(如玉米浓汤、番茄浓汤)调味,份量不要太多,以适口为主,如此可以帮助孩子快快痊愈。

在作息上,前3天以看故事书、看卡通等静态活动为主,最好让孩子多躺在床上休息,即便宝贝恢复些许精神,也不该让他从事过于激烈的活动,以免体力消耗殆尽又开始浮现症状。

吃水果也要看时机

无论宝宝是否感冒,准备水果最好以常温为主,不要以为夏天就可以给孩子吃冰冰凉凉的水果。吃水果的时间最好避开早晚、挑阳气最旺的中午,或调整比例(中午多吃、早晚少吃),以免引发体内寒气。

2脸色泛红

*可能原因/对应疾病

内热、风热、惊风和痰液都会造成两颊呈现不正常的艳红色;异位性皮肤炎也会让皮肤发红,只不过这种异常泛红只会出现在发病部位,且颜色与内热、风热、惊风和痰液所引发的「红」有所区隔。

*如何护理

姚明升表示,对于内热便秘的孩子他通常会开大黄、枳壳、厚朴、甘草等药材组成的调胃承气汤(但份量不会太多);若孩子风热发烧,则会给予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等药材组成的大青龙汤。他提醒,在让孩子服用大青龙汤时,一旦宝宝发汗、体温下降就要停止服药,不能「一味到底」;调胃承气汤亦然,只要宝宝不再拉肚子就可以停药,以免孩子服太多药导致身体愈变愈虚弱。

虽然风寒和风热都需要额外补充水份,但风热因为比风寒流失更多水,对水份的需求更大,如果宝宝出现皮肤干燥、嘴唇脱皮、眼窝塌陷等症状,要小心可能是水份摄取不足,最好赶快帮孩子补充电解水;若孩子烧到神智不清,就该立即送医。至于出现痰液病征的孩子,由于寒性食物容易生痰,此时最好别碰低于常温的食物与生冷瓜果类,也要禁止吃油腻、黏腻的食物以免身体不易代谢;可以多吃含有葱、姜、蒜、茴香的辛香食物促进体内「气」的流通。若孩子罹患的是异位性皮肤炎,症状尚未稳定前应避免在阳光下曝晒过久,并禁止吃海鲜、油炸烧烤物、辛辣物以及香酥脆的饼干零嘴,多喝薏仁、红豆、绿豆熬成的汤汁或粥品以促进代谢。

中医儿科专家不藏私大公开!宝贝健不健康 看脸就知道

3脸色发黄

*可能原因/对应疾病

长期食欲不佳会让身体气血不足导致贫血、虚弱,令脸色泛黄。

*如何护理

小小孩消化不良多半是大人溺爱所致,一旦放任孩子吃太多蛋糕、饼干、糖果等精致加工食品,或常让孩子吃得太饱、太撑,食物就容易积聚在胃中无法消化。姚明升指出,平常最好少让孩子吃零嘴,每餐饭的份量准备得「恰恰好」即可,别一味想着要让孩子长高、长壮就猛塞食物给孩子吃,应该让胃带有一点饥饿感、避免吃得太饱。饭后半小时最好带孩子起身散步、走动一下再去休息,不要吃完饭就马上睡觉。

食积的药方除了前面提过的平胃散,也可以用陈皮、连翘、茯苓、神曲、莱菔子、山楂、半夏等药材组成的保和丸治疗。此外,也可以利用白萝卜、山楂、谷芽、麦芽帮助孩子消食;白萝卜可以与排骨一起煮成萝卜排骨汤(注意不要煮太油),山楂则可以透过饮用乌梅汁来摄取,谷芽、麦芽炒香后放入水中煮滚会散发淡淡香气,是很好的开胃饮品。

4脸色惨白

*可能原因/对应疾病

「寒」、「虚」是脸色发白的主要原因。脸色发白、手脚容易冰冷的孩子往往体内阳气不足,是典型虚寒症的表现。

*如何护理

治疗虚寒主要有两味药方,一是黄耆、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组成的黄耆五物汤;一是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甘草、炙甘草、大枣组成的当归四逆汤。此外,姜和麻油可以有效改善寒性体质,为孩子准备餐点时不妨加入姜和麻油(如麻油煎蛋)。平常一定要让宝宝远离生冷食物,特别是属于寒性食物的白萝卜、大头菜、山东大白菜。在日常护理上,生性虚寒的孩子平均体温较低,很容易怕冷,秋冬须做好保暖措施,春夏天气暖和时则可以多多到户外运动促进气血循环,掌握冬病夏治的观念,利用夏天好好保养。

5脸色发黑

*可能原因/对应疾病

脸色发黑的病症通常比较严重,以「寒」和「痛」为主,由于血液循环非常差,脸色发黑的「寒」会比脸色惨白的「寒」更严重。严重惊风也会脸色发黑,不过这往往是愈后不佳、出现不良后遗症的表现。

*如何护理

寒象若反映在全身,可以用干姜、附子、炙甘草、人参组成的四逆汤散寒;反映在肠胃的寒可以用人参、白术、甘草、干姜组成的理中汤;若寒气出现在四肢末梢,可以用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甘草、炙甘草、大枣组成的当归四逆汤;发在体内、身体下部的寒则可以用茯苓、芍药、白术、附子、生姜组成的真武汤缓解症状。若寒症较重,姚明升建议用「加强版」药方,也就是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甘草、通草、大枣、吴茱萸、生姜组成的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来驱散体内的寒气。 -

中医儿科专家不藏私大公开!宝贝健不健康 看脸就知道

吃出好气色多喝补血汤

学龄前的小小孩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生机蓬勃,虽然容易生病,但因为体质单纯,只要治疗得当,往往很快就能痊愈。如果孩子先天体质比较虚弱,可以用黄耆(北耆)、当归(黄耆和当归的比例为5:1)搭配枸杞、红枣调制成补血汤为孩子调理身体,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天天服用,通常会有明显的效果。

姚明升提醒,尽管家长可以从孩子的脸部颜色辨别宝宝是否健康、有无就医需要,但这只能作为参考,并非绝对的诊断,当发现孩子「变脸」出现异状,最好还是就医检查。此外,虽然上述针对5种异常型态的脸色分别提供了不同药方,然而临床症状毕竟还是会有差异,且同样一味药会因为体质强弱而有不同选方,若确定病兆,建议还是寻求专业中医师治疗比较保险。

养出健康宝宝掌握4 重点

早睡早起,睡眠时间要充足。 视气温调整衣着,别穿太薄太厚。 饮食以中性为主,调味(辛、辣、酸、甜、咸)要有节制,少碰冰冷、黏腻、油腻的食物。 依体质适时在餐食中加入红枣、枸杞、山药、龙眼肉、莲子、薏仁等药食同源的食材。

咨询/ 姚明升医师 整理/编辑部

姚明升

学历: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所博士

经历:十大杰出中医师华陀金像奖、中医医学会全国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医儿科医学会第六届理事长

现任:中医儿科医学会理事长、云林大众中医诊所院长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