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正文怎么确定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3收藏

古籍正文怎么确定,第1张

根据卷端确定。

古书最多是分卷的。受卷轴装的影响,一篇即一卷轴,后来即一部分完了,就定为一卷。注意,卷数不等于册数。

全书的主要部分是书的主体,按照实际内容容和篇幅划分卷次,每卷的开头称做卷端,卷端题有书名和著者姓名以及校注者姓名等内容。

在古医籍排印本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妄改、删节。古医籍排印本一般将底本加标点后(或用老式标点,或用新式标点)直接排印(或照搬原书版式排印或重新编排),或者加少许校注后排印出版;一些排印本并不完全忠实于底本,直录原文,整理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原书进行改动,但却未加任何说明,其改动、增补之处并不局限于个别字词,有的篇章将篇名、正文、原按语均作了相应地改写,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了原书旧貌。

在许多古医籍排印本对原书作了不同程度的删节,删节内容大多是整理者自认为不科学、无价值的内容。事实上,这些内容未必真无学术价值。如《素问》“刺法论”、“本病论”两篇久佚,宋初补上此两篇,并加注文。金刻本尚载有此两篇全文,故金元名医对此两篇经义多有发挥,对以后的运气学说及刺法理论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后世刊本多不载此两篇,或只载正文,删去其道家色彩较浓的注文。历次整理《素问》一书也均对“遗篇”不甚留意,以至于今人对此两篇内容,除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名句外,几乎一无所知(其实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知道此句名言出自《素问》遗篇)。近来个别学者已发现“遗篇”的学术价值,从不同角度加以阐发,为“遗篇”翻案,但人们已很难看到其全文。前人的教训不能忘,希望今后在删节之前,一定要三思,给后人多留下一些原始文献。

首先对于第一个问题来说,历史没有正确不正确,只有客观与不客观之说。司马迁的《史记》对今天来说研究封建社会早期以及前秦都有不小的价值。但是历史是人记载的,肯定有一些主观因素,无可厚非。另外《史记》上迄炎黄,毕竟离当时汉武帝前期年代久远,有些事也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另外史记中本身就有自相矛盾的地方,难以自圆其说。史书这类东西纵然是作者再怎么高尚也很难摆脱历史局限性,这是无可厚非的,正如美国的阿里尔杜兰特说过:“如果试图把人类全部的历史写进几百页的书中,那是很可笑的”。看历史你应该有质疑才能进步,尽信书倒不如无书。因为本人就是一个历史专业的大学生。

点校本,这个不好说,因为你要看是谁校注的,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点校本就是某些编者将书中争议较大的部分按照国内比较公认的看法校注的,当然也有编者出新,按自己赞同的观点来校注,总之这个没有办法给你一个很确切的回答。

作为一个历史专业的学生,我告诉你选书的办法,特别是古籍。最好选择中华书局出版社与古籍出版社,这两个出版社在国内非常权威。比如你要写论文直接可以引用然后标注引《史记》某年中华书局版某传多少页,基本不会错。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