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奇效良方》卷六十五:白芥子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白芥子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妇人良方》卷三 31 组成 32 主治 33 白芥子散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白芥子散 1 拼音
bái jiè zǐ sǎn
2 《奇效良方》卷六十五:白芥子散21 处方
白芥子。
22 制法上为末。
23 功能主治小儿疮疹,痘。
24 白芥子散的用法用量
水调敷脚心。
25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3 《妇人良方》卷三 31 组成
真白芥子2两,木鳖子2两(麸炒),没药(别研)半两,桂心半两,木香半两。
32 主治荣卫之气循行失度,痰滞经络,与正气相搏,以致臂痛外连肌肉,牵引背胛,时发时止,发则有似瘫痪。
33 白芥子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酒调下。
3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入研药令匀。
古籍中的白芥子散 《杂病广要》:[身体类]臂痛故相搏则痛,宜小续命汤兼麝香丸(当考),甚者以白芥子散。若卒然一臂无力,痛不能举,似汗,肌肉时复掣痛
《普济方》:[卷一百五十四身体门]身体疼痛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空心服。白芥子散(出危氏方)治背痛。外连肌肉。牵引背脾。时发时
《万氏秘传外科心法》:[卷之四面图形十二症(一)]手背发桂、白芷、浓朴、木香、连翘、二花。食远服。六味白芥子散白芥子、官桂、羌活、黄连、二花、天花粉。具用水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二杂症门上]臂痛子大。临卧淡姜汤下五七丸,如疾猛,再加至十丸。白芥子散治臂痛牵引背胛,或辍或作,由荣卫循行失度,痰滞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二杂症门上]臂痛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秦艽丸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明医指掌》卷九:秦艽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圣惠》卷五十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圣惠》卷六十五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77 用药禁忌 8 《圣惠》卷八十八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圣济总录》卷十一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慎斋遗书》卷七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秦艽丸 1 拼音
qín jiāo wán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秦艽丸21 处方
秦艽、防己、松脂(炼成者),各一两半。枳壳(麸炒)、蒺藜(炒去角),各二两半。川芎、苦参、白术、防风(去叉)、附子(炮裂去皮脐)、蒴翟、干姜(炮),各一两。
22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治诸风,瘙痒瘾疹,搔之愈甚。
2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丸,温酒下,渐加至三十丸,旦晚食前各一服。
25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明医指掌》卷九:秦艽丸31 处方
川芎60克 当归60克(酒洗)秦艽60克(酒洗)荆芥穗30克共研细末
32 制法酒糊为丸,如绿豆大。
33 功能主治治产后气血大虚,风邪人于头脑作痛者。
3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35 摘录《明医指掌》卷九
4 《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41 方名
秦艽丸
42 组成秦皮(去粗皮)1两,黄柏(去粗皮,炙)1两,黄芩(去黑心)1两,防风(去叉)1两,柴胡(去苗)1两,黄连(去须)1两,甘草(炙)1两半,葳蕤1两半,木通(锉)1两半。
43 主治粘睛翳。
4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临卧温水送下。
4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 《圣惠》卷五十三 51 方名秦艽丸
52 组成秦艽1两(去苗),乌蛇3两(酒浸去皮骨,灸微黄),牛蒡子3分(微炒),防风半两(去芦头),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栀子仁3分,犀角屑3分,赤茯苓1两,苦参1两(锉)。
53 主治渴利后,肺脏风毒外攻皮肤,生疮瘙痒,心烦。
5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煎竹叶汤送下。
5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 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 61 方名秦艽丸
62 组成秦艽1两(去苗),栀子仁1两,茵陈1两,槟榔2两,商陆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
63 主治阴黄。
6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水送下,日34次。
6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 《圣惠》卷六十五 71 方名秦艽丸
72 组成秦艽2两(去苗),黄耆2两(锉),漏芦1两半,乌蛇4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防风1两半(去芦头),黄连1两半(去须),苦参2两(锉),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
73 功效清热除痒。清血解毒。
74 主治疥疮、湿疹、顽癣。干痒,搔之皮起。脓窠疥。慢性湿疹(顽湿疡)、神经性皮炎(顽癣)、皮肤瘙痒症(隐疹)、寻常性狼疮(流皮漏)、盘状红斑性狼疮。
75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温酒送下。
76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7 用药禁忌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8 《圣惠》卷八十八 81 方名秦艽丸
82 组成秦艽半两(去苗),龙胆1分(去芦头),桑银白皮半两(锉),地骨皮半两,黄耆半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半两(去芦头),柴胡3分(去苗),赤茯苓半两,犀角屑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83 主治小儿羸瘦体热,心神烦闷,小便赤黄。
8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丸,用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8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9 《圣济总录》卷十一 91 方名秦艽丸
92 组成秦艽1两半,乌蛇(酒浸,去皮骨,炙)1两半,苦参1两半,升麻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恶实2合,大黄(锉,炒)2两。
93 主治肺风热,皮肤疮癣,瘙痒。
9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温浆水送下。
9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101 方名秦艽丸
102 组成秦艽(去土)4分,苦参4分,升麻4分,黄芩(去黑心)4分,枳壳(去瓤,麸炒)4分,防风(去叉)4分,恶实(炒)4分,乌蛇(酒浸,去皮骨,炙)5分,蒺藜子(炒)5分。
103 主治风毒气客经络,成风疽。
10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早晚、食后以蒺藜子煎汤送下。
10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111 方名秦艽丸
112 组成秦艽半两,黄耆(锉)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漏芦(去芦头)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黄连(去须)半两。
113 主治妊娠疮疥,烦热瘙痒。
11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夜卧温酒送下。
11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 《慎斋遗书》卷七 121 方名秦艽丸
122 组成川芎2两,白芍4两,归身4两,香附4两(醋炒),秦艽4两,槐花4两(炒)。
123 主治肠风,久风入中。
124 秦艽丸的用法用量口服。
125 制备方法炼蜜为丸。
古籍中的秦艽丸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发无定处]疥疮苍术膏,疥虫服芦荟丸,砂疥服犀角饮子,脓窠疥服秦艽丸,经久不愈,血燥者,服当归饮子。外治:干疥者,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四发无定处(下)]疥疮苍术膏,虫疥服芦荟丸,砂疥服犀角饮子,脓窠疥服秦艽丸,经久不愈血燥者,服当归饮子。外治∶干疥者,擦
《周慎斋遗书》:[卷七]肠风结下血,渐渐至多,腹痛不已,地榆汤。久风入中,秦艽丸。久患肠风,十全大补汤。真肠风,风入中而化火也
《明医指掌》:[卷九妇人科]产后六、足牵搐,切牙头痛,昏冒,先服加减四物汤,次服秦艽丸。加减四物汤(即四物汤加减,方见经候条下。加减
《女科切要》:[卷七]产后头痛目录 1 拼音 2 《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神灯照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神灯照 1 拼音
shén dēng zhào
2 《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21 方名神灯照
22 组成紫草、白芷、沉香、北细辛、三柰、乳香、檀香、肉桂。
23 功效解痘靥,转凶为吉。
24 主治痘疹不起。
25 神灯照的用法用量
将药卷入纸条内,用麻油、黄蜡各5钱熬化,将药捻施之,燃照痘儿面部周身,1日数照,以解其靥。
26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神灯照 《医宗金鉴》:[外科卷上编辑外科心法要诀]神灯照法歌者自溃,不起发者即起发,不腐者即腐,实有奇验。将神灯照麻油浸透,用火点着,离疮半寸许,自外而内,周围
《外科心法要诀》:[卷一痈疽总论治法歌]神灯照法歌者自溃,不起发者即起发,不腐者即腐,实有奇验。将神灯照麻油浸透,用火点着,离疮半寸许,自外而内,周遭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足部]冷疔,腐烂孔深,时流血水,气秽经久不敛者,宜神灯照法照之,铁粉散敷之。初服内补十宣散,次按溃疡治同。方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一足部]冷疔,腐烂孔深,时流血水。气秽经久不敛者,宜神灯照法照之。铁粉散敷之。初服内补十宣散,次按溃疡治同。\
《外科大成》:[卷二分治部上(痈疽)]足部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蝌蚪拔毒散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蝌蚪拔毒散 1 拼音
kē dǒu bá dú sǎn
2 处方寒水石(研极细末)、净皮消(研极细末)、川大黄(研极细末)各等分,虾蟆子(初夏时,河内蝌蚪成群,大头长尾者,捞来收坛内,泥封口,埋至秋天,化成水)。
3 制法上用蝌蚪水1大碗,入前药末各2两,阴干再研匀,收瓷罐内。
4 功能主治一切火毒,瘟毒,无名大毒。
5 蝌蚪拔毒散的用法用量用时以水调涂患处。
6 摘录
《金鉴》卷六十二
古籍中的蝌蚪拔毒散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一足部]敦疽
味地黄汤,溃服人参养荣汤、桂附地黄汤。外初宜蝌蚪拔毒散涂之,将溃贴蟾酥饼,兼贴巴膏,溃腐之后,换搽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四发无定处(下)]火赤疮生者,属湿热盛,宜服清脾除湿饮,未破者,俱宜蝌蚪拔毒散敷之;已破者,俱宜石珍散撒之,清其湿热,破烂
《医宗金鉴》:[外科卷上背部]禽疽方活命饮加羌活、独活汗之,外敷二味拔毒散,或蝌蚪拔毒散消之。若漫肿不溃,即服托里透脓汤。其余内外治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足部]敦疽味地黄汤,溃服人参养荣汤、桂附地黄汤。外初宜蝌蚪拔毒散涂之,将溃贴蟾酥饼,兼贴巴膏,溃腐之后,换搽
《外科心法要诀》:[卷四背部]禽疽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香贝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5 加减 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香贝养荣汤 1 拼音
xiāng bèi yǎng róng tāng
2 处方白术(土炒)2钱,人参1钱,茯苓1钱,陈皮1钱,熟地黄1钱,川芎1钱,当归1钱,贝母(去心)1钱,香附(酒炒)1钱,白芍(酒炒)1钱,桔梗5分,甘草5分。
白术(土炒)6克 人参 茯苓 陈皮 熟地黄 川芎 当归 贝母(去心)香附(酒炒)白芍(酒炒)各3克 桔梗 甘草各15克
3 功能主治治石疽;筋瘰;石痰。治上石疽属气血两虚者。
4 香贝养荣汤的用法用量上加生姜3片,大枣2枚,以水2钟,煎8分,食远服。
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300毫升,空腹时服。
5 加减胸膈痞闷,加枳壳、木香;
饮食不甘,加厚朴、苍术;
寒热往来,加柴胡、地骨皮;
脓溃作渴,倍人参、当归、白术,加黄耆;
脓多或清,倍当归、川芎。
胁下痛或痞,加青皮、木香;
肌肉生迟,加白蔹、肉桂;
痰多,加半夏、橘红;
口干,加麦冬、五味子;
发热,加柴胡、黄芩;
渴不止,加知母、赤小豆;
溃后反痛,加熟附子、沉香;
脓不止,倍人参、当归,加黄耆;
虚烦不眠,倍人参、熟地,加远志、枣仁。
6 附注本方去人参,加黄耆、柴胡,名“抑气养荣汤”,见《医钞类编》)。
古籍中的香贝养荣汤 《外科心法要诀》:[卷四项部]瘰,推之不移者,此筋瘰也,初服舒肝溃坚汤,次服香贝养荣汤治之。有误食汗液、虫蚁鼠残、陈水宿茶不净之物
《外科心法要诀》:[卷六胸乳部]乳巖,疮势已成,不可过用克伐峻剂,致损胃气,即用香贝养荣汤。或心烦不寐者,宜服归脾汤;潮热恶寒者,宜服
《外科心法要诀》:[卷七腋部]腋疽法,内服柴胡清肝汤加乌药消之;虚弱之人,宜服香贝养荣汤,外用乌龙膏敷之。早治或有全消者,迟则脓成,
《医宗金鉴》:[外科卷上头部]耳根毒肌敛口。若遇虚者,脓水清稀,或疮口敛迟,即服香贝养荣汤补之,自敛。方剂:仙方活命饮(见肿疡门)荆防
《医宗金鉴》:[外科卷上项部]上石疽本文2023-08-07 04:30:1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