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异功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人参异功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刘氏家传》 21 组成 22 功效 23 主治 24 人参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人参异功散 1 拼音

rén shēn yì gōng sǎn

2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刘氏家传》 21 组成

人参钱半,白术半两,青皮1分,陈皮1分,茯苓1分,甘草1分,豆蔻3个。

22 功效

止呕逆,顺气补虚。

23 主治

小儿泻利,呃逆。

24 人参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陈米饮调下。秋入诃子或紫苏、木瓜,煎57沸,早服。

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人参异功散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七]吐利第六

细末。每服一钱,以冬瓜子煎汤下。《刘氏家传》人参异功散治小儿泻利,止呕逆,顺气补虚方。人参(一钱半

《医宗己任编》:[卷三四明心法(下)]疳症

订保婴全书。此则未免要而未备耳。)五味异功散陈皮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米仁山药扁豆芡

《医家心法》:[卷三]疳症

订保婴全书。此则未免要而未备耳。)五味异功散陈皮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米仁山药扁豆芡

《保婴撮要》:[卷十九]痘吐泻

。橘皮汤治呕吐不止,饮食不入。陈皮生姜(各一钱)人参(五分)上水煎,作三四次服之。生气散治脾胃气虚吐

《保婴撮要》:[卷十八]不靥闷乱哽气腹胀之症

目录 1 拼音 2 《证治汇补》卷二 21 组成 22 功效 23 主治 24 人参养卫汤的用法用量 25 加减 26 各家论述 2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人参养卫汤 1 拼音

rén shēn yǎng wèi tāng

2 《证治汇补》卷二 21 组成

人参2钱,白术(炒)2钱,麦门冬(去心)2钱,黄耆(蜜炒)1钱半,陈皮1钱半,五味子10粒(研),炙甘草7分。

22 功效

补气生津。

23 主治

劳役辛苦,用力过多,以致内伤发热,劳倦伤气,发热口渴,脉软数者。

24 人参养卫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食前服。

25 加减

如劳倦甚者,加熟附子5分。

26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劳伤元气,倦怠乏力,不能摄火而津液暗耗,故发热口渴,不喜冷饮焉。人参扶元补气,黄耆实卫补中,炙草缓中益胃,麦冬润燥生津,五味收耗散之气,陈皮理耆、草之滞,使滞化气行,则脾胃内强而精微四达,营卫调和,其发热口渴,无不自除,何倦怠乏力之有?此补气生津之剂,为劳倦发热口渴之专方。恶寒加熟附子,乃补火扶阳,以助参耆养卫之力欤。

27 附注

《医略六书》:无白术。

古籍中的人参养卫汤 《证治汇补》:[卷之二内因门]劳倦

(一钱)砂仁(五分)炙甘草(三分)加姜枣煎。人参养卫汤治劳役辛苦。用力过多。以致内伤发热。人参白术

《儿科要略》:[第八章·疟痢论治]第二节·疟疾述要

麦冬、知母、川贝、陈皮、甘草;湿重痰多,宜以二陈汤出入为法;热重烦躁,宜加淡豆豉、石膏之属。因湿而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治冒暑伏热,引饮伤脾,霍乱吐泻。诱行(丸)百药自卫,百药煎、麦门冬、乌梅、葛根、人参、甘草蜜丸,含

《医学从众录》:[卷一虚痨续论]方治

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喻氏曰∶用桂枝汤,调其营卫羁迟,脉道虚衰,加龙骨、牡蛎,涩止其清谷,亡血失

《西塘感症》:感症变病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之人参养荣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35 人参养荣汤的药理作用 36 摘录 4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人参养荣汤 41 组成 42 主治 4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44 附注 5 《普济方》卷二一九方之人参养荣汤 51 组成 52 主治 5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6 《嵩崖尊生》卷十方之人参养荣汤 61 组成 62 主治 6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7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方之人参养荣汤 71 组成 72 主治 8 《瘟疫论》卷上方之人参养荣汤 81 组成 82 主治 8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人参养荣汤 1 拼音

rén shēn yǎng róng tāng

2 概述

人参养荣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之人参养荣汤

人参养荣汤为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又名养营汤、养荣汤。[1]

31 处方

白芍药三两,当归、陈皮、黄蓍、桂心(去粗皮)、人参、白术(煨)、甘草(炙),各一两;熟地黄(制)、五味子、茯苓,各七钱半;远志(炒去心)半两。

白芍药三两,当归、陈皮、黄芪、桂心、人参、煨白术、炙甘草各一两,熟地黄、五味子、茯苓各七钱半,远志(炒,去心)半两[1]。

32 制法

为粗末[1]

3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便精遗泄,加龙骨一两。咳嗽,加阿胶甚妙。[1]

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34 功能主治

功能补气养血,养心安神。治积劳虚损,四肢沉滞,呼吸少气,行动喘喝,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阴阳衰弱,多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少者百日,渐至羸削,五脏气竭,难可振复;又治肺与大肠俱虚,咳嗽下痢,喘乏少气,呕吐痰涎等症[1]。

35 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本方可明显升高实验动物外周血白细胞,提高其血清中集落 因子(CSF)水平[1]。

36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

4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人参养荣汤 41 组成

熟地黄6分,白芍7分,麦门冬1钱,五味子1个,黄柏(酒炒)3分,远志4分,陈皮3分,人参4分,白术6分,白茯苓4分,归身(酒洗)4分,川芎4分。

42 主治

伤风寒后,余毒未散,上攻头颈,鼻塞身重;怒气上攻,时常有血,从脑上落至口中,或出红痰。

4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上锉1剂,水煎,温服。

44 附注

上证是阳道不利作梗,非血症病也。先用防风五分,川芎七分,辛夷五分,生甘草四分,薄荷五分,羌活三分,独活七分,升麻六分,葛根七分,白芷四分,藁本四分,黄芩(酒炒)八分,生姜一片,水煎服,清阳道以通关窍,次服本方。

5 《普济方》卷二一九方之人参养荣汤 51 组成

人参2钱,生地黄4钱,麦门冬(去心)3钱,石莲肉(去心)5钱,茯神(去木)4钱,五味子3钱,山药2钱半,甘草2钱,远志肉(去木)3钱。

52 主治

诸虚。

5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4服。水2钟,加大枣1枚,煎至8分,去滓,食前服。再以2滓并煎服。

6 《嵩崖尊生》卷十方之人参养荣汤 61 组成

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归身、白芍、知母、陈皮、甘草、黄耆(倍加)。

62 主治

大病愈后数日,表里虚怯,每饮食及惊动即汗。

6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7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方之人参养荣汤 71 组成

人参、白术、黄耆、白芍药、甘草、当归、陈皮、麦门冬、升麻、远志、桂心、五味子。

72 主治

痘痈已溃,因气血不足,不能收敛,恶寒发热,肉削倦怠。

8 《瘟疫论》卷上方之人参养荣汤 81 组成

人参8分,麦门冬7分,辽五味1钱,地黄5分,当归身8分,白芍药1钱5分,知母7分,陈皮6分,甘草5分。

82 主治

瘟疫邪实正虚,纯用承气,下证稍减,续得肢体振战,怔忡惊悸,如人将捕之状,四肢反厥,眩晕郁冒,项背强直,循衣摸床,撮空,此皆大虚之候也。

83 人参养荣汤的用法用量

目录 1 拼音 2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21 组成 22 功效 23 主治 24 人参调中散的用法用量 25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人参调中散 1 拼音

rén shēn tiáo zhōng sǎn

2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21 组成

人参(去芦头)半两,甘草(炙)半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厚朴(姜汁制)1两,白术1两,白茯苓(去皮)1两,柴胡(去苗)3分,细辛(去叶土)3分,藿香叶(去土)3分,陈橘皮(去白)3分。

22 功效

调脾肺气。

23 主治

胸胁满闷,四肢烦热;及妊娠阻病,心胸注闷,呕逆,不思饮食。

24 人参调中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食前去滓温服。

25 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人参调中汤”。

古籍中的人参调中散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七·脾脏部(上)泻]伤食泻

为饼。紫苏米饮调下。加减观音散止吐泻,截虚风。黄人参(各二钱五分)木香甘草(炙)石莲(去心)扁豆(炒

《婴童百问》:[卷之七]伤食泻第六十八问

苏米饮调下。全蝎观音散止吐泻、截虚风。黄(蜜炙)人参(去芦)木香大粉草(炙)石莲(去心)扁豆(炒黄、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七·脾脏部(上)泻]伤食泻

为饼。紫苏米饮调下。加减观音散止吐泻,截虚风。黄人参(各二钱五分)木香甘草(炙)石莲(去心)扁豆(炒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九幼幼汇集(中)]泄泻门

泻重,当取疳。虚用补虚,良医明妙理,何虑疾难瘳。人参茯苓白术干姜砂仁木香丁香甘草(炙)藿香(洗)香附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九幼幼汇集(中)]脾胃门(第一)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21 组成 22 主治 23 人参煎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3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31 组成 32 主治 33 人参煎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人参煎 1 拼音

rén shēn jiān

2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21 组成

人参(末)1两,栝楼(取肉,捣研)2两,酥2两,蜜2两。

22 主治

积年咳嗽。

23 人参煎的用法用量

每服1匙,温水化下,1日3次。

24 制备方法

上药调匀,盏子盛,于饭上蒸9度。

3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31 组成

人参1两,葛根(锉)2两。

32 主治

消渴。

33 人参煎的用法用量

每发时,须得燖猪汤1升已来,入药末3钱匕,又入蜜2两,都1处于铛子内,慢火熬之,至3合已来,似稠黑饧,便取出,贮于新瓷器内。每夜饭后取1匙头,含化咽津。重者不过3服。

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人参煎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冷酒下,次早再进一服。血虚,当归煎汤下;气虚,人参煎汤;痰多,贝母煎汤下。治诸疟,日久不愈。老疟丸

《杂病广要》:[外因类]疟

、浓朴、姜、甘、枣、梅。)渴欲水浆,药入辄吐,人参煎汤效。(同上)疟疾每发,呕吐不止,以盐汤探之,

《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喘逆

人忽喘急闷绝,涎出吐逆,齿动,名伤寒并热霍乱,同人参煎服。)天门冬麦门冬黄芩沙参前胡荩草草〔谷菜果服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头痛

,得大汗即解。)茱萸(厥阴头痛呕涎,同姜、枣、人参煎服。)蜀椒枳〔木石虫兽〕柏实(并主头风。)桂枝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卷兽之一]阿胶

目录 1 拼音 2 《滇南本草》·土人参 21 土人参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归经 24 功能主治 25 土人参的用法用量 26 化学成分 3 《滇南本草》整理本·土人参 31 土人参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36 化学成分 37 土人参的药理作用 4 《四川中药志》·土人参 41 土人参的别名 42 来源及产地 43 性味 44 功能主治 45 土人参的用法用量 5 马齿觅科植物栌兰的根·土人参 51 名称 52 土人参的别名 53 来源 54 植物形态 55 产地 56 采制 57 性状 58 化学成分 59 性味 510 功能主治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土人参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土人参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土人参 1 拼音

tǔ rén shēn

2 《滇南本草》·土人参 21 土人参的别名

土高丽参、土洋参、瓦参[1]

22 来源及产地

马齿苋科植物锥花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Caertn的根。我国河南以南各地均有栽培。[1]

23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肺经[1]。

24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润肺生津,凉血止血。治气虚乏力,自汗,脾虚泄泻,肺燥咳嗽,虚喘,头晕目眩,咯血,吐血,遗精,多尿,自汗盗汗,乳汁稀少,月经不调[1]。

25 土人参的用法用量

煎服:15~30g[1]。

26 化学成分

根含廿六烷醇、廿八烷醇、卅烷醇和它们的乙酸酯、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1]。

3 《滇南本草》整理本·土人参

土人参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整理本。为《滇南本草》记载的金铁锁之别名[1]。

31 土人参的别名

土人参、昆明沙参、金丝矮坨坨[2]

32 来源及产地

石竹科植物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 C Wu et C Y Wu的根。产云南[2]。

33 性味

苦、辛,温,有小毒[2]。

34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止血,消痈排脓[2]。

1治风湿痹痛,胃寒疼痛,跌打损伤。煎服:06~15g。刮去外皮用[2]。

2治创伤出血。研粉撒[2]。

35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2]。

36 化学成分

本品主含皂苷,苷元有棉根皂苷元、表棉根皂苷元等。亦含齐墩果烯类化合物。还含氨基酸、有机酸[2]。

37 药理作用

初步药理试验,乙醇提取物有镇痛作用。总皂苷还可抗炎、抗菌。皂苷有溶血作用, 性强,毒性大[2]。

4 《四川中药志》·土人参

土人参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的土党参之别名[1]。

41 土人参的别名

奶参、土人参、浮萍参、白洋参[3]

42 来源及产地

桔梗科植物大花金钱豹Campanumoea nica Bl或金钱豹C nica Bl var japonica Mak的根。产广西、四川、云南等地[3]。

43 性味

甘、微苦,温[3]。

44 功能主治

健脾补肺,祛痰止咳。治虚劳内伤,肺虚咳嗽,脾虚泄泻,小儿疳积,乳汁不多,气虚白带[3]。

45 土人参的用法用量

煎服:9~30g[3]。

5 马齿觅科植物栌兰的根·土人参

51 名称

土人参 RadixTalinipaniculati(英)PanicledFameflowerRoot

52 土人参的别名

水人参、参草、紫人参、福参。

53 来源

马齿觅科植物栌兰Talinum paniculatum (Jacq.)Gaertn 的根。

54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60cm,肉质。茎直立,分技,绿色,基部稍带木质。叶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7cm,宽25~35cm,先端略凹陷而有细凸头,基部渐狭成短柄,全缘。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多呈2歧分枝;花瓣5,淡紫红色;雄蕊10余枚;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数。蒴果近球形,熟时3瓣裂。种子多数,黑色,有光泽,具微细腺点。花期6~7月,果期9~10月。

55 产地

多为栽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56 采制

秋、冬季挖根,洗净,晒干或蒸后晒干。

57 性状

主根圆柱形,直径1~3cm,长短不等,有的微弯曲,分枝如人参状,并有少数须根残留。肉质坚实。表面棕褐色,去皮者莫棕色,断面乳白色。

58 化学成分

含芸苔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

59 性味

性平,味甘。

510 功能主治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寿世保元》卷四方之人参清肌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人参清肌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医学入门》卷七方之人参清肌散 51 组成 52 主治 53 人参清肌散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55 各家论述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人参清肌散 1 拼音

rén shēn qīng jī sǎn

2 英文参考

Ginseng Powder for Relieving Muscle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人参清肌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4 《寿世保元》卷四方之人参清肌散 41 处方

人参6克 白术45克 白茯苓9克(去皮)当归6克 赤芍6克 柴胡24克 半夏6克 葛粉6克 甘草24克

人参、当归、赤芍药、半夏、葛根各二钱,白术一钱五分,茯苓(去皮)三钱,柴胡、甘草各八分[1]。

42 制法

上为粗末[1]

43 功能主治

治气虚,无汗潮热者[1]。

44 人参清肌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1]。

45 摘录

《寿世保元》卷四

5 《医学入门》卷七方之人参清肌散 51 组成

人参2钱,白术1钱5分,白茯苓3钱(去皮),当归2钱,赤芍2钱,柴胡8分,半夏2钱,葛粉2钱,甘草8分

52 主治

男妇气虚,无汗潮热者。

53 人参清肌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54 制备方法

上锉。

55 各家论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