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送出!江西历史名人?
江西历史名人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著名词人。
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五十三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等地的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书。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文天祥(1236—1282)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又名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安人。二十岁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德佑二年(1276),元兵围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文天祥赴元军议和,被扣留押送北方,行至镇江,得与战友等逃脱南归,至温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元兵南下时,一再起兵抗御,景炎三年(1278)兵败被俘,囚于燕京(今北京)四年,不屈就义。年四十七。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人。幼年丧父家贫,母亲以芦荻画地教其识字,发愤苦学,二十四岁时中进士,后历任翰林学士、副宰相等职,积极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同时,他又是北宋古文革新群体的领导者,文章和诗词创作都很出色。他积极奖掖后进,王安石、苏东坡等人都曾受到他的提携。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江西婺源人。父朱松,进士出身,对二程理学窥研弥深,因不附和议,得罪秦桧,失官居家,以教书为业,恪守孔孟之道。其父对朱熹要求严格,不仅以儒家经书对他进行严格教导,而且对他讲授“古今成败兴亡大致”,教育他关心民族社稷安危和社会现实问题,树立抗金必胜思想和信念。朱熹严守父训,刻苦读书,青少年时代,精心研读儒家主要著作,广泛涉猎各家学说和各种格致之学,学业猛进,十九岁登进士第,赐同进士出身,授泉州同安县主簿。曾任南康军两年零一个月。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河南历史名人
商朝创始人汤
一位政治上有远见,事业上有作为的国王, 能知人善任,人唯贤,他推翻了腐朽的夏王朝, 建立了商朝。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商丘虞城一带。
政治改革家子产
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春秋时 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哲学大师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阳,亦叫李聃,春秋晚期楚国(今河南鹿 邑)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志行高洁的庄子
原名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今河南商 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我国道家学派的一个主要人物,后人称“老 庄哲学”。他的文学造诣也很高,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早期代表。
军事家吴起
(约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战国前期卫国左氏(今河南 濮阳)人,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著有《吴子兵法》。
功成身退的范蠡
字少伯,春秋时期宛(今河南南阳)人,任越国大夫,在 吴越争霸中为越国打败吴国立下了大功。
变法图强的商鞅
姓公孙,名鞅(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战国中期卫国(今 河南汲县)人,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变法措施使秦国在战国七雄 中独霸天下,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
又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晚期韩国(主要区域在河南省)人,著名 法学家,他的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 基础。他的文学功底深厚,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字涉,秦末阳城(今河南登封)人,领导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辅佑秦王统一中国的李斯
(公元前280年——前208年),楚国上蔡县(今 河南上蔡县)人,著名的政治家,辅佐秦王统一了中国。
历算学家张苍
(公元前256年——前152年),西汉阳武 (今河南原阳)人,是西汉初年历算学方面的突出代表, 为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张衡
字平子(公元78年——139年),东汉南阳西鄂 (今河南召县石桥镇)人。杰出的科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 测验风向的候风仪等,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医圣张仲景
名和,字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南阳郡涅阳(今 河南南阳)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英年早逝的才子贾谊
(约公元前200年——前168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汉字字典创造者许慎
字叔重(约公元58年——147年),东汉汝南召陵 万岁里(今河南郾城县东15公里许庄)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 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著有《说文解字》等。
古代才女蔡琰
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尉氏县西南蔡庄)人,是汉朝著名 学者蔡邕的独生女儿,所著五言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最有名。
军事谋略家司马懿
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 的著名军事统帅,以谋略著称,是晋王朝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邓艾
字士载(公元197年——264年),义阳郡棘阳(今河南 新野东北)人,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将领,协助司马氏东征西讨,屡建奇功。
汉史专家范晔
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 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后汉书》等。
狂狷而秀慧的阮籍
字嗣宗,东汉陈留郡(今河南尉氏) 人,著名诗人,被称为“竹林七贤”。
山水诗人谢灵运
生于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陈郡阳夏(今河 南太康)人,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志怪小说创始人干宝
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东晋时期 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志怪小说的创始人。
东晋帅星谢玄
字幼度(公元343年——388年),陈郡阳夏(今河 南太康)人,东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 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典范——淝水之战。
反佛斗士范缜
字子真(约公元450年——515年),南朝舞阳(今 河南泌阳县西北)人,著名的无神论者,著有《神灭论》等。
文学理论批评家钟嵘
字仲伟(约公元480年——552年),南朝梁代颍川 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人,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诗品》等。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翟让
东郡韦城(河南滑县东南)人,隋末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军——瓦岗军的创始人。
“开漳圣王”陈元光
河南固始县人,字廷炬,号龙湖。他治 理漳洲42年,勤于吏冶,政绩显著,受到了 朝廷的嘉奖和百姓的爱戴,被尊为“开漳圣王”。
百代文宗韩愈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 文具有很高的造诣,为后人留下了许多 千古佳作,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诗豪刘禹锡
字梦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 祖籍洛阳,是唐代中期的优秀诗人,散文家和思 想家,留下了《陋室铭》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一代名相姚崇
一代名相姚崇:原名元崇(公元649年——721年), 唐代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人。三朝为相,一 生清谦,为唐王朝的“开元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
唐代高僧玄奘
唐代高僧玄奘:俗姓陈,名炜,洛州缑氏 (今河南偃师县缑氏镇)人,是我国佛教史上空前绝后 的一代高僧,也是一位成绩卓著的翻译家,被后人尊称为“唐三藏”。
“画圣”吴道子
“画圣”吴道子:武则天执政初年(公元686年)出生于阳翟 (今河南省禹州市),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素有“吴带当风” 的美誉,他的人物绘画更是“冠绝于世”,被后人尊称为“画圣”。
诗圣杜甫
诗圣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770年),号少陵, 祖籍襄阳,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创作了“三吏”,“三别” 等大量优秀诗篇,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千古绝句。
诗鬼李贺
诗鬼李贺:字长吉(公元790年——816年), 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阳)人,英年早逝,但留下了“黑云压城 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凌云诗才李商隐
凌云诗才李商隐:字义山(公元813年——858年), 唐代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唐代千余名诗人 中极富才华的一位,留下了600余首诗,均属佳品。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公元772年——846年), 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留 下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处曾相识”等许多不朽诗句。
建筑学家李诫
建筑学家李诫:字明仲,北宋时期郑州市管城 县(今河南新郑县)人。他篇著的《营造法式》一 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建筑学著作。
民族英雄岳飞
民族英雄岳飞:字鹏举(公元1103年——1142年), 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华民族一代英杰。
宋代大儒程颢和程颐
程颢(公元1032年——1085年), 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公元1033年——1107年),字正叔, 又称伊川先生,被世人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元代大学者许衡
公元1209年,出生在先后由金、 元统治的怀庆河内(今河南沁阳市),是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和 政治家,和郭守敬一起修订完成了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
明代乐律家朱载育
大约明朝嘉靖十五年 (公元1536年),出生于明郑恭王府(今河南沁阳),是 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我国明代伟大的音乐理论家、教学 家和天文学家,被西方赞誉为“东方百科艺术全书式的人物”。
抗清名将史可法
字宽之,河南祥符县(今开封市) 人,一生刚正清廉,忠心报国,他的抗清事迹和宁 死不屈的崇高气节,为后人所颂扬。
书法家王铎
字觉斯,号痴庵, 河南孟津县人,是明末清初蜚声中外的大书法家。
抗英保台的曹谨
字怀朴,河南沁阳人,在台湾淡水县 和凤山县任职期间,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立下了卓著功勋。
台北知府陈星聚
字耀堂,河南临颖县陈台乡陈村人, 清朝光绪年间率领台湾人民抵御法国侵略者,取得了台北保卫战的胜利。
张仲瑞喋血汴城
河南许昌人,同盟会成员, 1911年12月在开封策划武装起义时,被捕入狱,英勇不屈,慷慨就义。
中州第一个女学创办人刘青霞
河南安阳人,同盟 会成员,著名社会活动家,创办了河南第一所女校——华英女校。
民族英雄吉鸿昌
南扶沟县人,著名的抗 日将领,***员,1934年月11月24日被反动派杀害。
***人好榜样彭雪枫
河南镇平县七里庄 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位德才兼备、文武双全 的优秀军事家和政治家,1944年牺牲在豫东抗日前线。
人民英雄杨靖宇
河南确山县李湾村人。 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优秀***员,英勇牺牲时年仅35岁。
狼牙山壮士宋学义
河南沁阳市北孔村人。 在狼牙山阻击战中,和另外四名英勇的红军战士一起牵制了日 军主力,保证了大部队安全转移,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巾帼巨星邓颖超
祖籍河南光山县,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 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现代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在中国所有 的女性中,能像邓颖超那样为世人所熟知、受世人所敬爱的实在是 屈指可数。当她出访世界各国时,几乎受到所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 脑的接见和陪同。她的名字永远响彻在古老的中国大地,回荡在五 湖四海,如同一颗炫耀在宇宙太空的灿烂明星,熠熠生辉。
传奇将军许世友
河南新县许家龛人,一生极负传奇色彩, 领导并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战功卓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将领。
从放牛娃到将军的李德生
河南新县陈店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上将,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多次负伤,屡建战功,有“骁将”之称。
极高明而道中庸——冯友兰
河南唐河县祁仪镇人,是20世纪中国 对传统哲学文化的现代化做出了最突 出贡献的哲学家。国家一级教授,美 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的哲学博士,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印度德里大学的 名誉文学博士,一生著述甚丰,90高 龄时仍撰写出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是指冯沅君、陆是指陆侃如、萧是指萧涤非,高就是指高亨。
★ 冯沅君(1900年9月4日-1974年),原名淑兰,于生于河南南阳唐河祁仪镇,是哲学家冯友兰和地质学家冯景兰的同胞妹妹。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漱峦、大琦、吴仪、易安等,中国现代女作家和中国古典文学史家,大学一级教授。
1917年冯沅君考入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毕业后考取北京大学研究所研究生,并于1927年毕业。1932年与丈夫陆侃如留学法国,1935年在巴黎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从法国回国后她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曾任第一届、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副校长。
著有短篇小说《卷葹》、《春痕》、《劫灰》,古典文学论著《中国诗史》、《南戏拾遗》、《古剧说汇》等等。
★ 陆侃如(19031126—19781211),著名学者。原名侃,字衍庐,笔名小璧。祖籍江苏太仓,出生于江苏海门;冯沅君的丈夫;
重要著作:《屈原》《宋玉》《乐府古辞考》《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集》,与冯沅君合著《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中国古典文学简史》,与高亨合著《楚辞选》,与牟世金合著《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论创作》《刘勰与文心雕龙》。译著有高本汉的《左传真伪考》、小仲马的《金钱问题》、塞昂里的《法国社会经济史》。
★ 高亨,著名教授,又名晋生,初名仙翘,吉林双阳人,1900年7月4日生,1986年逝世,享年86岁。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先秦文化史研究的著名学者和古籍校勘考据的专家;
高先生治学严谨,为人谦恭,他的学术成果为人信服,有些训诂成果被《汉语大字典》作为专门义项收录。他的很多著作出版较早,现已难以访寻。《高亨著作集林》的问世,是高先生学术著作第一次整齐地结集;
★ 萧涤非,原名忠临,1906年农历11月27日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茶溪村的一个秀才家庭,萧涤非先生执教山大47载,曾兼山东大学副教务长、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古籍所副所长、《文史哲》编委会副主委、校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等,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一任会长,山东省人大代表,第四届省文联副主席等。逝世前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杜甫全集校注》主编、《文史哲》编委,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顾问、民盟中央文化委委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山东省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省诗词学会、省陶行知研究会、齐鲁书社、联合周报顾问等。曾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被收入《世界名人录》、《国际卓越人物录》等国外权威传记。
详情可参见。希望有所帮助!
1、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
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2、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
黄庭坚的诗以唐诗的集大成者杜甫为学习对象,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
3、文天祥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文天祥在文学研究上除了《御试策—道》这篇哲学专著外,文天祥创造诗、词最多,除了《指南录》和《指南后录》和《吟啸集》外,还有《集杜诗》200首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词等。这是最有价值的著作,称之为史诗。此外还有在抗元前的部分诗稿。
4、朱熹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的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是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二是关于“朱子读书法”。
5、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欧阳修
-黄庭坚
-文天祥
-朱熹
-陶渊明
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唐河县涌现了冯氏三杰:长兄冯友兰(1895——1990年),字芝生,著名哲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相当于院士);次兄冯景兰(1898——1976年),字淮西),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学部委员;小妹冯沅君(1900——1974年),原名恭兰、淑兰,著名文学家、教育家。
冯氏三杰的成长与其父冯台异、其母吴清芝的教诲密不可分,冯台异早逝,冯氏兄妹主要得吴氏的养育、教导。
《唐河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记载:
冯台异(1866—1908年),字树侯,号复斋。清代唐县祁仪镇(今祁仪街)人。原籍山西高平县,其始祖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来唐县经商,定居于此。兄弟3人,排行第二。自幼读塾书,博学多识,为县内名儒。
吴清芝(1862—1944年),字静宜,女,唐河县咎岗镇东北小吴庄(今昝岗乡沟西行政村)人。“其先闽人,清初随云南右路总兵涂公孝臣屯垦唐县,因家焉。”
约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冯台异任唐河县崇实书院山长;任内,修缮院舍,整肃院纪,树立院规,建树颇多。登戊戌科第三甲进士,后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任湖北方言学堂庶务委员(总务长),并参加勘探粤汉、川汉两铁路。光绪三十三年,任湖北崇阳知县,秉公循理。翌年殁于任所。
吴清芝通诗书,有见识,有魄力,不信鬼神,勤劳俭朴。台异偶用鸦片应酬,她必劝谏,甚至泣下。台异殁后,按清例可请报亏空,家属可得一笔钱。吴清芝临财不苟,说:“是卖死者!”坚决不肯循此例。扶柩回唐县后,继续教育子女读书。时家中无钟表,她划线于地,以志日影。影至某线休息,至某线读书写字,皆有规定。她说:“吾教书无他长,但耐烦有恒耳。”对子女,总是循循善谤,从不责罚。她说:“小儿有错,须于其善时开导之,若于其怒时折之,不但不易听从,且身体亦易吃亏。”
1909年,唐县开办官立端本女子小学堂,但风气未开,家长多不肯令媳女出闺门,次年,吴清芝应县劝学所长吴简斋之请出任监学,聘女教师2人,招生30余名。1911年春正式开学授课,设修身、习字、国文、算术、体育等课程。吴清芝带淑兰食宿校内,晚上她总是提着一只座钟,准时进入教室,监督学生自习,从不间断。她说:“吾办学校,无他长,唯使师生间和而已。”
1930年,冯友兰、冯景兰将吴清芝接去北平供养。1935年冬回乡。1944年12月22日,这位伟大的母亲病逝。
本文2023-08-07 04:37:0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9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