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是手抄本珍贵还是印刷本珍贵
你不能这么笼统的来问的,最好拿出具体的比较物,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时间性,而且手抄本也不一定都是珍贵的,要看抄的内容和时代。
比如:民国时的抄本,就远不如明刻本。内容普通的抄本,并且这个书的内容已经有很多好的刻本的时候,这种抄本就不算什么。
前几天北京有位先生大量买抄本,因为不明其中讲究太多,有些抄本只是乡塾先生没钱买书时抄的,字体也不怎么样,结果嘛。。。
所以,不能这么简单的问。
印刷的刻本当然比手抄的存在量要多,但名家名刻流传稀少的,一点也不会便宜。
这个要综合很多因素来看了。
首先,清朝的书现存量是很大的,而手抄本的价值就更小了。
《本草纲目》是流传很广的医书,版本很多,总量也很多。
如果是
名人所抄或者用纸、做工比较考究的话,价值可能会大一些。
但是,总体来说,是指不了多少钱的,古籍善本的价值在文物收藏上来说,金钱价值本身就是偏低的。
林少川说,《西山杂志》撰者蔡永蒹,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因祖上追随郑成功抗清,不能科举襍仕,是个没有功名的乡土秀才。又曾航海出洋谋生,到过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阅历甚广,后来遇台风船破,转到古陵当私塾教师,因偶然机会在富室吴家阅万卷藏书,并四处游历,辛勤笔记。
《西山杂志》手稿的字里行间多斥骂清王朝的字眼,是犯禁之书,在当时自然不能公开出版,后来一直未曾刊印,仅存手稿。全书共计12本,1630页,在战乱中已丢失过半,上个世纪50年代保存在其族侄孙蔡春草处,仅剩六本,其中两本原件被人借走后未曾归还,不知去向。
上世纪80年代,林少川在华侨大学从事华侨族谱课题研究,查阅了闽南侨乡地区800多部族谱。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晋江东石开杂货店的蔡春草家里发现了四本《西山杂志》,认定这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由于这套手抄本此前被人借走两本未还,主人再也不愿借人。林少川花费了17天的时间,住在东石结合族谱调研,进行抄录。最终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打动了主人,同意让他复印部分资料。
巧的是,在后来的调查过程中,他又发现了那两本被借走后,曾下落不明的手抄本复印件。当时,闽南抄《西山杂志》的人很多,甚至还有“出口转内销”从华侨那里转抄的,估计有人从原件拥有者处抄来。
现在,林少川手头已拥有六种不同传抄本复印件,目前仍在进行辑佚校注与考证中。
林少川所长指出,蔡永蒹《西山杂志》之所以能够如此翔实而生动地解开仙字潭的“仙字”之谜,是因为他根据大量的文献史料、文物史料以及一些已佚的重要古籍,综合研究而得来的,并不是凭空想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蔡永蒹曾慕名亲自前往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做“田野考古”调研工作。他既亲自考察仙字潭的“仙字”,又根据《闽中记》、《释义》等文字记载加以佐证,解开了仙字潭的“仙字”之谜。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有
请到以下两个下载地址下载:
http://wenkubaiducom/searchword=%D6%D0%D2%BD%B9%C5%BC%AE%D5%E4%CF%A1%B3%AD%B1%BE%BE%AB%D1%A1&lm=0&od=0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D6%D0%D2%BD%B9%C5%BC%AE%D5%E4%CF%A1%B3%AD%B1%BE%BE%AB%D1%A1&from=class&format=
保护古籍的方法主要从建筑防护、古籍制作材料和古籍管理等几个方面着手。
建筑防护是指藏书建筑对于藏书的防护。藏书建筑的材料主要有石质、砖瓦、琉璃和木质几种。不透气的石质材料一般作为围墙的基础,具有防火防潮防盗和一定的封存作用。藏书建筑的样式主要有石室和藏书阁两种。
从文献制作材料而言,人们使用黄纸、椒纸和万年红纸等各种防蛀加工纸来保护典籍。
此外在古籍管理这方面,文献管理要实施严密的管理措施,采取曝晒和包装封套等科学方法来保护图书。
本文2023-08-07 04:41: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