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学术论文范文(2)
苏轼学术论文范文篇二
苏轼处世哲学初探
摘 要 在苏轼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家,为后人留下了一笔重要财富。而作为政治家的苏轼,也做出了一个儒家士大夫当有的历史功绩。而苏轼辗转于放达文人和深邃政客之间的处世哲学,便有了深刻的研究价值。本文试从正道直行的执着、善处忧患的旷达、自救自立的人格、亲躬为民的情怀四个层面来剖析苏轼的处事之道。
关键词 苏轼 处世之道 人格风貌 生命精神
秦观在《答傅彬老简》中说:“苏氏之道,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评价苏轼:“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苏轼坎坷人生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风貌和生命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
一、“奋厉有当世志”――正道直行的执着
儒家鼓励人“志于道”,建功立业,有为于天下。苏轼《上梅直讲书》云:“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苏辙《墓志铭》追述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授以书。“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这正如后来苏轼说自己“少抱有为之志”。苏轼于仁宗朝举制科作《制策》二十五篇,“大抵劝仁宗厉精庶政,督察百官,果断而力行也”;及事神宗皇帝,两次上书数万言,“大抵皆劝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纳污,屈己以裕人也”;哲宗元�初,主张“校量利害,参用所长”。
苏轼对儒家忠君报国的思想接受尤深,使得他虽有“隐”的思想,却终究没有归隐。正如他所言:“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羡君欲归去,奈此未报恩。”……可知苏轼一生沉浮,而拳拳报国之意若一。
二、“一蓑烟雨任平生”――善处忧患的旷达
苏轼才华横溢聪敏过人,刚正立朝勇于为义,却拙于谋身,不会自我保护。故“一生忧患,常倍他人”(《南华寺六祖塔功德疏》),几经贬逐,饱受苦难,终不得大用。苏轼于靖国元年所作《自题金山画像》,算是对自己一生贬谪生涯的 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的一生贬居黄州、惠州、儋州三地,穷困潦倒,但他都善于在诗词歌赋中发现生活美,从而获得一种充满善处忧患的智慧审美人生。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说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智能优异”。
元丰时贬往黄州,《初到黄州》诗云:“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对黄州的“鱼美”、“笋香”盛情称赞,仿佛忘却了“乌台诗案”的灾难。绍圣初贬往惠州,他的《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诗云:“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这似是《初到黄州》诗在十几年后的历史回想。他又抒写“欣然”,描写口腹之乐。绍圣四年贬往儋州,登岛的第一首诗,“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以其神采飞扬、联想奇妙而成为苏诗五古名篇:“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自赏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三、“尽卖酒器,以供衣食”――自救自立的人格
苏轼之所以能面对忧患随缘自适,不仅在于他善于排遣苦闷,更重要的是他始终立足于自救自立,保持一种人格的独立。元丰三年(1080)初贬黄州,作《节饮食说》,提倡“节食”。第二年不能再靠“节流”,于是“开源”。《东坡八首》叙云:“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他不辞辛苦躬耕其中,并把这块田地命名为“东坡”,从此自号“东坡居士”。他的《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其二云:“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明年共看决渠雨,饥饱在我宁关天。”苏轼作为政治上的逐客,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心态却不卑微猥琐。苏轼之卓异正是建立在自己动手种田筑屋丰衣足食,生存需求获得独立的物质基础之上。
苏轼在海南禄�既绝,衣食难保,不得已“尽卖酒器,以供衣食”。暂居破漏官屋不久被官吏逐出,遂买地,起屋五间,名曰“桄榔庵”。然而,独特的伟大人格,既成就了不怨天尤人、立足自救自立的“东坡”精神,苏轼也就拥有了一份坦然与自乐。
四、“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亲躬为民的情怀
苏轼在贬谪时期,反复专研佛老,极慕陶渊明,却始终没有出世。苏轼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奋厉有当世志”的壮志雄心,践行了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儒士操守,也在生存状态上真正的融入到了黎民百姓之中。
谪黄以后,苏轼和“渔樵杂处”,对黎民疾苦有着更深切的了解同情。当时岳州鄂州一带“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苏轼遂“闻之酸辛,为食不下”,当即给鄂州知州朱寿昌写信并盼他“惟为民自重”。他说:“若岁活得百个小儿,亦闲居一乐事也。吾虽贫,亦当出十千。”由此可知,苏轼口出“悲歌为黎元”并非虚言。在儋州,他把自己被贬海南看作是“天其以我为箕子”,理应尽力帮助儋州人民改变困境。面对民族压迫、生产落后的现状,苏轼写了《和劝农》“以告其有知者”,“咨尔黎汉,均为一民”。看到当地人民“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以巫为医,以牛为药”,写了《书柳子厚牛赋后》。为了让百姓喝上泉水,讲究卫生,减少疾病,苏轼曾带领众人开凿至今完好的井泉,儋州人称之为“东坡井”。儋州在北宋时期仍处于“刀耕火种”状态,文化教育也十分落后,苏轼的《和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一诗真实的反映了学校教育七零八落的情景。王国宪《重修儋州志叙》指出:“北宋苏文公来琼,居儋四年,以诗书礼教转化其风俗,教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
参考文献
[1](宋)秦观:《淮海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2] 王国维:《人间词话》,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
[3](宋)苏轼:《苏轼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看了“苏轼学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关于苏轼的学术论文
2 对苏轼研究的学术论文
3 中文学术论文范文
4 对外汉语学术论文范文
5 浅析苏东坡的人生美学论文
屈原集》�(战国)屈原著
《陶渊明集》�(晋)陶渊明著
《李白集》�(唐)李白著�
《杜甫集》�(唐)杜甫著�
《白居易集》�(唐)白居易著�
《柳永集》�(北宋)柳永著�
《苏轼集》�(北宋)苏轼著�
《历代名赋集锦》�唐仁编�
《历代骈文集锦》�唐仁编�
《历代散文集绵》�唐仁编�
《唐诗菁华》�(清)孙洙编�
《宋词菁华》�(清)孙洙编�
《元曲菁华》�(清)孙洙编�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
《水浒传》�(明)施耐庵著�
《西游记》�(明)吴承恩著�
《红楼梦)�(清)曹雪芹著�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
《封神演义》�(明)许仲琳编著�
《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著�
《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等�
《镜花缘》�(清)李汝珍著�
《荡寇志》�(清)俞万春著�
《喻世明言》�(明)冯梦龙编著�
《警世通言》�(明)冯梦龙编著�
《醒世恒言》�(明)冯梦龙编著�
《初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著�
《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沃尧著�
《品花宝鉴》�(清)陈森著�
《绿野仙踪》�(清)李百川著�
《西厢记》�(元)王实甫著�
《牡丹亭》�(明)汤显祖著�
《长生殿》�(清)洪■著�
《桃花扇》�(清)孔尚任著�
老舍
1 《老张的哲学》
2 《赵子曰》
3 《二马》
4 《小坡的生日》
5 《离婚》
6 《牛天赐传》
7 《驼骆祥子》
8 《文博士》
9 《火葬》
10 《四世同堂》
11 《鼓书艺人》
12 《无名高地有了名》
13 《正红旗下》
14 《猫城记》
15 《赶集》
16 《樱海集》
17 《蛤藻集》
18 《火车集》
19 《贫血集》
20 《集外》
21 《龙须沟》
22 《方珍珠》
23 《春华秋实》
24 《西望长安》
25 《残雪》
26 《张自忠》
27 《茶馆》
28 《女店员》
29 《面子问题》
30 《大地龙蛇》
31 《归去来兮》
32 《谁先到了重庆》
33 《全家福》
34 《宝船》
35 《神拳》
36 《荷珠配》
37 《火车上的威风》
38 《柳树井》
39 《青霞丹雪》
40 《青蛙骑手》
41 《曲艺》
42 《新诗》
43 《旧体诗》
44 《散文集》
45 《文学概论讲义》
46 《老牛破车》
47 《秦氏三兄弟》
茅盾
1《子夜》
2《蚀》
3《创造》
4《自杀》
5《诗与散文》
6《色盲》
7《虹》
8《腐蚀》
9《霜叶红似二月花》
10《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
11《多角关系》
12《小巫》
13《林家铺子》
14《春蚕》
15《石蝎》
16《锻炼》
17《有志者》
18《大鼻子》
19《烟云》
20《手的故事》
21《水藻行》
22《报施》
鲁迅
1《坟》
2《热风》
3《呐喊》
4《彷徨》
5《野草》
6《朝花夕拾》
7《故事新编》
8《华盖集》
9《华盖集续编》
10《而已集》
11《三闲集》
12《二心集》
13《南腔北调集》
14《伪自由书》
15《准风月谈》
16《花边文学》
17《且介亭杂文》
18《且介亭杂文二集》
19《且介亭杂文末编》
20《集外集》
21《集外集拾遗》
22《集外集拾遗补编》
23《中国小说史略》
24《汉文学史纲要》
25《古籍序跋集》
26《译文译跋集》
27《两地书》
28《鲁迅书集》
29《鲁讯日记》
(二)
沈从文
1. 《鸭子》(小说部分)
2.《蜜柑》
3.《老实人》
4. 《入伍后》
5.《雨后及其他》
6.《山鬼》
7. 《十四夜间》
8.《篁君日记》
9.《好管闲事的人》
10.《龙朱》
11.《石子船》
12.《沈从文甲集》
13.《一个女剧员的生活》
14.《沈从文子集》
15.《虎雏》
16.《都市一妇人》
17.《凤子》
18.《一个母亲》
19.《月下小景》
20.《阿黑小集》
21.《如蕤集》
22.《游目集》
23.《边城》
24.《八骏图》
25.《新与旧》
26.《主妇集》
27.《长河》
28.《小砦及其它》
29.《新摘星录》
30.《芸庐纪事》
31.《雪晴》
32.《福生》
33.《在别一个国度里》
34.《采蕨》
35.《神巫之爱》
36.《旅店及其他》
37.《夫妇》
38.《鸭子》(散文部分)
39.《记胡也频》
40.《从文自传》
41.《湘行散记》
42.《湘西》
43.《法步集》
44.《非梦集》
45.《新景与旧谊》
46.《水云集》
47.《新晴集》
48.《序跋集》
49.《沫沫集》
50.《昆明冬景》
51.《烛虚》
52.《废邮存底》
53.《续废邮存底》
54.《新废邮存底》
55.《创作杂谈》
56.《文学运动杂谈》
57.《艺术教育》
58.《新烛虚》
郭沫若
1.《新诗》
2.《旧体诗》
3.《古诗今译》
4.《历史剧》
5.《散文》
6.《小说》
7.《自传》
(周而复)著
上海的早晨(上)
上海的早晨(下)
(赵树理)著
三里湾
李家庄的变迁
(欧阳山)著
三家巷
(孙 犁)著
风云初记
(丁 玲)著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雪 克)著
战斗的青春
(周立波)著
暴风骤雨
(杜鹏程)著
保卫延安
(贾 芝)主编
延河儿女
(欧阳山)著
苦斗
(杨 沫)著
青春之歌
(冯 志)著
敌后武工队
(李英儒)著
野火春风斗古城
(李晓明、韩安庆)著
平原枪声
(知 侠)著
铁道游击队
(魏 巍)著
地球的红飘带
(冯德英)著
苦菜花
迎春花
(马 锋、西 戎)著
吕梁英雄传
(吴 强)著
红日
(曲 波)著
林海雪原
(刘 流)著
烈火金钢
(梁 斌)著
红旗谱
(高玉宝)著
高玉宝
(林 雪)著
双枪老太婆
(罗广斌、杨益言)著
红岩
(萧三)主编
革命烈士诗抄
命烈士诗抄续编
(孔厥、袁静)著
新儿女英雄传
上面是中国的,以下是外国的
1乌托邦 莫 尔
2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
3简·爱 夏绿蒂勃朗特
4唐璜 拜 伦
5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特
6鲁宾逊飘流记 笛 福
7名利场 萨克雷
8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
9双城记 查尔斯狄更斯
10恋爱中的女人 D劳伦斯
11新工具 培 根
12政府论 洛 克
13尤里西斯 詹姆斯乔伊斯
14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马克吐温
15老人与海 海明威
16飘 玛格丽特米切尔
17嘉莉妹妹 德莱塞
18小妇人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19悲惨世界 维克多雨果
20约翰克里斯朵夫 罗曼罗兰
21幻灭 巴尔扎克
22欧叶妮格朗台 巴尔扎克
23高老头 巴尔扎克
24邦斯舅舅 巴尔扎克
25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儒勒凡尔纳
26漂亮朋友 莫泊桑
27娜娜 左 拉
28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
29基督山伯爵 /三个火枪手 大仲马
30茶花女 小仲马
31巴黎圣母院 雨 果
32红与黑 司汤达
33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
34人是机器 拉美特里
35社会契约论 卢 梭
36浮士德 歌 德
37少年维特的烦恼 歌 德
38希腊神话故事 施瓦布
39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
40忏悔录 奥古斯丁
41父与子 屠格涅夫
42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
43安娜卡列宁娜 列夫托尔斯泰
44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
45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
46死魂灵 果戈理
47童年 高尔基
48我的大学 高尔基
4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特奥斯特洛夫斯基
50白痴 陀思妥耶夫斯基
51伊索寓言 伊索拉封丹
52理想国 柏拉图
53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54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
55牛虻 伏尼契
56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57汉穆拉比法典 汉穆拉比
58论神 斯宾诺莎
59癞皮鹦鹉 利萨尔迪
60太阳城 康帕内拉
61性爱与文明 弗洛伊德
62苔丝 托马斯哈代
63拉摩的侄儿 狄德罗
64理智与情感 奥斯汀
65权力意志 尼采
66苦闷的象征 厨川白村
67梦的解析 弗各伊德
68资本论 马克思
69先知 纪伯伦
70俄罗斯的童话 高尔基
71桃色的云 爱罗先轲
72水晶瓶塞 莫里斯勒布朗
73乡村医生 巴尔扎克
74高龙巴 梅里美
75黄室奇案 嘉斯东勒鲁
76克菜采奏鸣曲 列夫托尔斯泰
77阴谋与爱情 席勒
78快乐王子 王尔德
79变形记 卡夫卡
80羊脂球 莫泊桑
81魔沼 乔治桑
82静静的顿河 肖洛霍夫
83希腊棺材之谜 奎恩
84母亲 高尔基
85被背叛的遗嘱 米兰昆德拉
86毁灭 /青年近卫军 法捷耶夫
87绞刑架下的报 伏契克
88贵族之家 屠格涅夫
89冷血医生 玛丽希金斯克拉克
90十日谈 薄伽丘
91女富翁的遗产 高木彬光
92绿野仙踪 莱弗兰鲍姆
93法国中尉的女人 约翰福尔斯
94汤姆索亚历险记 29374980 马克吐温
95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
96卡门 梅里美
97美丽与悲哀 川端康成
98野性的呼唤/海狼 杰克伦敦
99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
100吉卜赛姑娘 塞万提斯
101浅滩迷船 里縸
102麦田守望者 塞林格
103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
苏轼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人物,在中国漫长的文化史的链条当中,他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不管宋代统治者如何想方设法禁止苏轼文集流传,但苏轼的声名,代代相传,跨越时代。苏轼的人品文章,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轼继欧阳修之后,成为北宋的诗坛领袖,文艺泰斗。当时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均为苏轼门人,号称“苏门四学士”。苏轼生前,门人遍天下;苏轼身后有毁有誉。在他逝世后不久,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九月,蔡京又发动党祸,“籍元祐及元符末年宰相文彦博等、侍从苏轼等、余官秦观等、内臣张大良等、武臣王献可等凡百有二十人,御书刻石端礼门。”十二月又诏:“诸邪说诐行非先贤之书,及元祐学术政事,并勿施用。”1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四月,诏毁苏轼文集、传说 、奏议、墨迹、书版、碑铭和墓志,同时毁苏洵、苏辙、程颐、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诗文集。
统治者的禁令,并没有控制苏轼文集的流传:“人们改称苏轼为毗陵先生。”朱弁曾记录这段事迹:“崇宁、大观间,东坡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者,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2人们对读苏轼文苏轼诗的热情比下禁令前更狂热了。费衮记载了这样一桩事:“宣和间,申禁东坡文字甚严,有士人携坡集出城,为门者所获,执送有司,见集后有一诗云:‘文星落处天地泣,此老已亡吾道穷,才力漫超生仲达,功名犹忌死姚崇。人间便觉无清气,海内何曾识古风。平日万篇谁护惜,六丁收拾上瑶宫。’京尹义其人,阴纵之。”3在宋人笔记中,还有两则故事令人感动:一是碑工的义气。王清有记述:“九江碑工李仲宁,黄太史题其居曰琢玉坊。崇宁初,诏郡国刊元祐党籍姓名,太守呼仲宁,使劖之。仲宁曰:‘小人家旧贫窭,因刻苏内翰词翰,遂至饱暖,今日以好人为名,诚不忍下手。’守义之,曰‘贤哉,士大夫之所不及也!’馈以酒肉而从其请。”4一是记强盗敬爱苏轼。洪迈记述:“绍兴二年,虔寇谢达陷惠州,民居官舍,焚荡无遗。独留东坡白鹤峰故居,并率其徒葺治六如亭,烹羊致奠而去。次年,海寇黎盛犯潮州,悉毁城堞,且纵火。至吴子野近居,盛登开元寺塔见之,问左右曰:‘是非苏内翰藏图书处否?’麾兵救之,复料理吴氏岁寒堂,民屋附近者赖以不爇甚众。两人皆剧贼,而知爱敬苏公如此。彼欲火其书者,可不有愧乎?”5从百姓到强盗,都对苏轼怀着深深的敬意。何况文人乎!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正月,慧星出现,尾长竟天,太白书见。有一夜,雷雨大作,击碎党籍碑。当毁碑时,蔡京厉声曰:“碑可毁,名不可灭。”6是时,徽宗惧天怒,二月遂罢蔡京。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围京师,檄取东坡文集及司马光资治通鉴。徽宗在外来的压力下,诏复翰林侍读学士。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戊申,诏复苏轼为端明殿学士,尽还合得恩数。绍兴九年庚申(公元1139年)申诏赐汝州郏城县坟寺名为旌贤广惠寺。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庚寅赐谥文忠。再崇赠太师。九年(公元1173年)癸巳复诏有司重刊东坡文集。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乙未正月,诏从祀孔子庙庭,位列张载、程颢、程颐之上。7
据王文诰整理记载:苏轼逝世后,浙西、淮南、京东、河北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士君子奔吊于家,秦陇楚粤之间,车尘马迹,所至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陈师道方官京师,闻公讣亦卒,张耒在颖州举哀制服,坐贬黄州安置。黄庭坚悬像室中,奉之终身。不久,李昭玘、廖正一等皆坐废黜而逝世。子由泣曰:“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米黻曰:“道如韩子,文比欧公,八周御魅能旋,六合著名犹窄。”钱世雄曰:“降邹阳于十三世,天室偶然,继孟轲于五百年,吾无间也。”李廌曰:“皇天后土,知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廌布衣也,文出天下诵之。”8
苏轼诗,在逝世后几年即广为流传。崇宁、大观年间(公元1102—1107年),有赵云(次公)、宋云(援)、李德载、程縯四家的《苏诗四注》,继有赵云(次公)、宋云(厚)、程云(縯)、宋云(援)、新添云(林子仁)作《苏诗五注》,“四注”、“五注”皆编年注,出于北宋。南宋绍兴初年赵夔编辑苏传,复有师民詹、任居实、孙绰、李尧祖四家接踵于后,其体例一本于夔而取编年五注,并纳入之,是为“八注”,“二十注”。嗣后又有王十朋、张器先等据三十一家编年分类汇集注,赵夔所编诗集为《苏诗十注》,王十朋编的为《苏诗百家注》。后来,范成大又劝陆游重新编注苏诗,没有实行。吴兴施元之、施宿父子以两代几十年的功力,对苏诗重新增编补订,刊版于南宋嘉泰三年(公元1202年),这部注本以其繁徵博引,诠解详备,称誉士林。
赵夔等编注家们对苏轼都进行全面的、高度的评价。赵夔说:“东坡先生读书数千万卷,学术文章之妙,若太山北斗,百世尊仰,未易可窥测藩篱,况堂奥乎!”9王十朋说:“东坡先生之英才绝识,卓冠一世,平生斟酌经传,贯穿子史,下至小说、杂记、佛经、道书、古诗、方言,莫不毕究,故虽天地之造化,古今之兴替、风俗之消长,与夫山川、草木、禽兽、鳞介、昆虫之属,亦皆洞其机而贯其妙,积而为胸中之文,不啻如长江大河,汪洋闳肆,变化万状,则凡波澜于一吟一咏之间者,讵可以一二人之学而窥其涯涘哉!”10陆游在《施司谏注东坡诗序》中评东坡诗:“援据闳博,旨趣深远。”他说:“某顷与范公至能会于蜀,因相与论东坡诗,慨然谓予‘足下当作一书,发明东坡之意,以遗学者。’某谢不能。”实际上,陆游对苏轼的作品,领会是很深的;越是这样就越感到注苏诗的难度之大。他向范成大举出两个例子,问他将作何解释,如“‘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归巢痕。’‘遥知叔孙子,已致鲁诸生。’当若为解?”范成大答曰:“东坡窜黄州,自度不复收用。故曰‘新扫旧巢痕’,建中初,复召元祐诸人,故曰:‘已致鲁诸生’,恐不过如此。”陆游说:“此某之所以不承命也。昔祖宗以三馆养士,储将相材,及官制行,罢三馆。而东坡盖尝直史馆,然自谪为散官,削去史馆之职久矣,至是史馆亦废,故云‘新扫旧巢痕’。其用事之严如此。而‘凤巢西隔九重门’,则又李义山诗也。建中初,韩曾二相得致,尽收用元祐人,其不召者亦补大藩。惟东坡兄弟犹领宫祠。此句盖寓所谓不能致者二人,意深语缓,尤未易窥测。至如‘车中有布乎’,指当时用事者,则近而易见。‘白首沈下吏,绿衣有公言’,用以侍妾朝云尝叹黄师是仕不进,故此句之意,戏言其上僭。则非得于故老,殆不可知。必皆能知此,然后无憾。”因为诗语深语缓,未易窥测,故范成大叹息说:“如此诚难矣。”理解苏诗,在南宋的上层知识分子已认为如此艰难!自宋到今,注解苏诗有百家以上,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陆游曾记载苏轼文章在南宋影响之广。他说:“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翕然从之,而蜀士尤盛。亦有语曰‘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11
到了金代,诗人们对苏轼诗文的横放超迈的格调,多所评论。王若虚云:“东坡之文,具万变而一以贯之者也:为四六而无俳谐偶丽之弊;为小词而无脂粉纤艳之失;楚辞,则略依仿其步骤而不以夺机杼为工;禅语,则姑为谈笑之资而不以穷葛藤为胜。此其所以独兼众作,莫可端倪。而世或谓四六不精于汪藻,小词不工于少游,禅语、楚辞不深于鲁直,岂知东坡也哉!”12王若虚肯定苏轼与秦观、黄庭坚的高下的比较。认为苏轼是文中之龙,理妙万物。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有诗评论:“奇外天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又云:“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这二首诗对苏诗是褒是贬,历代争论不一。郭绍虞认为:元好问诗,格实近东坡。翁方纲《读元遗山诗》云:“遗山挪眉山,浩乎海波翻,效忠苏门后,此意岂意言。”元遗山学习苏诗,已为后代诗人所共识。潘德兴《论遗山诗》云:“评论正体齐梁上,慷慨歌谣字字遒。新态无端学坡谷,未须沧海说横流。”指出元好问诗接踵苏诗。所以元好问论苏诗,虽指出苏诗毛病,但并非贬抑,而是言简意赅评论其达到艺术高度之后的不足处。在二百年来诗人多学坡谷的热潮中,也指出苏诗的瑕疵所在。元代也不乏人学苏轼诗。袁桷曾为周权《此山集》作序曰:“称其法苏、黄之准绳,达〈骚〉、〈选〉之旨趣。”13许有壬《怀坡楼记》云:“苏文忠公文章在天地间,后世学者无所容喙。尚论其平生忠义而迹其出处,有不能不为之浩叹者焉。”14直至明代,学苏又掀起了新的高潮。这时,不仅学苏诗,而且崇尚苏轼文章、人品;尤其把学苏文与科举联在一起。钱一清在《序苏长公合作》中说:“长公之文,如太仓给粟,人得共饱。”15苏轼的文章,已成为一代文士的精神食粮。明代更多的是出版苏轼选集,益加以评点,全面评介苏轼的学问、人品及功业。王世贞说:“今天下以四姓目文章大家,独苏公之作最为便爽,而其所撰论策之类,于时为最近,故操觚之士,鲜不习苏公文者。……苏公才甚高,而出之甚达,而又甚易,凡三氏之奇尽于集,而苏公之奇不尽于集,故天下而有能尽苏公奇者,亿且不得一也。”16王世贞对苏文的喜爱,已到了读苏文可以提神醒脑的程度,他说少年时读苏文情景:“懒倦欲睡时,诵子瞻小文及小词,亦觉神至。”17明代评文,多以苏文为标准,汤实尹说:“昔之以文海内外者,或品之曰:眉山再生。曰:宛然苏家衣钵。”18明人学苏轼文章,多被其品格、精神所感动,像李卓吾说:“苏长公何如人,故其文章自然惊天动地,世人不知,只以文章称之,不知文章真彼余事耳,世未有其人不能卓立而能文章垂不朽者。”19又说他“平生心事宛然如见,如对长公披襟面语,朝夕共游。”20又说:“《坡仙集》虽若太多,然不如是无以尽见此公生平,心实爱此公,是以开卷便如与之面叙也。”21李卓吾对苏轼人品之敬已到了日夕难离的地步。焦竑《刻坡仙集抄引》云:“古今之文,至东坡先生无余能矣,引物连类,千转万变而不可方物。即不可摹之状与甚难显之情,无不随形立肖,跃然现前者,此千古一快也。”22
明代三袁兄弟对苏轼的热爱,已经是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了。袁宗道因慕白居易、苏轼为人,故以白苏名斋。袁宗道说:“伯修酷爱白、苏二公,而嗜长公尤甚。每下直辄焚香静坐,命小奴伸纸,书二公闲适诗,或小文,或诗余一二幅,倦则一篇而卧,皆山林会心语,近懒近放者也。”23而袁宏道自己对苏轼的热爱,也不亚于乃兄,他在〈答冯琢庵师〉信中说:“宏近日始读李唐及赵宋诸大家诗文,如元白欧苏与李杜班马,真是雁行。坡公尤不可及,宏谬谓前无作者。”又在〈与李龙湖〉信中说:“近日最得意,无如批点欧苏二公文集。……苏公诗高古不如老杜,而超脱变怪过之,有天地来,一人而已。仆尝谓六朝无诗,陶公有诗趣,谢公有诗料,余子碌碌,无足观者。至李杜而诗道始大;韩柳元白欧,诗之圣也;苏,诗之神也。彼谓宋不如唐者,观场之见耳,岂真知诗为何物哉?”这里,袁宏道把苏轼诗誉为“诗之神也”,对苏诗极为崇拜。他在〈答梅客生开府〉信中又将苏诗与李、杜诗比较,回答“诗神”的内涵,他说:“苏公诗无一字不佳者,青莲能虚,工部能实;青莲唯一于虚,故目前每有遗景;工部惟一于实,故其诗能人而不能天,能大能化而不能神。苏公之诗,出世入世,粗言细言,总归玄奥;恍忽变怪,无非实情。盖其才力既高,而学问识见,又迥出二公之上,故宜卓绝千古。至其道不如杜,逸不如李,此自气运使然,非才之过也。”袁宏道对苏轼的推崇,已经到了倾倒的地步了。
明代学者也有偏爱东坡小品者,凌启康〈刻苏长公小品序〉云:“夫宋室文章风流藻采,至苏长公而极矣,语语入玄,字字飞仙,其大者,恣韵泻墨,有雪浪喷天,层峦遍地之势,人即取之;其小者,命机巧中,有盆山蕴秀,寸草函草之致,人或忽之。自兹拈出,遂使片楮只言,共为珍宝。”大赞东坡小品的完美。袁中道也说:“今东坡之可爱者,多其小文小说,其高文大册,人固不深爱也,使尽去之而独存其高文大册,岂复有坡公哉。”24明人因小品文盛行,从而也把苏轼小品作为“快书”欣赏。明代之所以出现学苏热潮,也与一代文坛有密切关系。明代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与苏轼的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格调正好一拍即合;晚明人的思想解放浪潮,也从苏轼的庄老思想中获得启示。因而苏轼的影响,在明代表现更为强烈。
清代的著名学者,学苏的热情也甚高涨。叶燮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毫端,而适如其意之所欲出。”25赵翼认为“昌黎之后,放翁之前,东坡自成一家,不可方物。”26清代注苏诗者很多,如宋荦与邵长蘅等补刊〈施注苏诗〉,查慎行对苏诗又作了全面的编年考订及补注,汪师韩著《苏诗选评笺释》、翁方纲著《苏诗补注》,冯应榴编《苏文忠公合注》,纪昀点论《苏文忠公诗集》,王文诰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是综合苏轼注本的大成了,清人对苏轼的感情,对苏轼的高风亮节,肃然敬意。
苏轼的学问文章,也名震域外,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辙出使辽国,辽国国主及大臣都向他问候苏学士,苏辙有诗云:
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
莫把文章动蛮貊,辽国谈笑卧江湖。27
在宋代,苏轼已名扬他国,辽国还出版了《大苏小集》。在日本国,珍重苏轼作品及年谱,出版《东坡先生诗集》,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王水照教授编的《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汇刊》,就是从日本国搜集来的,如例何伦的《眉阳三苏先生年谱》,王水照先生说:“钞本最后有题云:‘应永二十七年岁次庚子春三月于龙阜之万秀山下书。’”后人于‘应永二十七年’处,批注云‘离庆长七年一百八十二年’;于‘龙阜’处,批注云:‘南禅寺’。按应永二十七年,为1420年;庆长七年,为1602年,相隔正好182年。故知钞本年代为1420年,相当于中国明永乐十八年,而为日本室町时代足利四代将军义持当政之时。”28由此可知,在明代日本已珍藏苏轼作品及年谱。当代日本刻印《苏轼全集》及诗集以及研究苏轼的成果,也令人注目。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德国伟大科学家爱恩斯坦,他开创人类对宇宙认识新阶段的“相对论”,就是运用苏轼〈日喻〉这篇文章中的瞎子摸象寓言。爱因斯坦利用肓人对两种比喻的演化,来解释人们对“相对论”的理解。而且,爱因斯坦引证了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来解释他的“广义相对”学说,他在讲到“三维空间里的人难以想像出弯曲的三维空间里,两点一根最‘直’的曲线——短程线时”,说:那就像中国宋朝大诗人苏轼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9这是一项很令人深思的事迹。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中国古代诗人诗歌中获得了科学想像的灵感。苏轼作品对世界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端。
苏轼名满天下,当前国内外对苏轼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研究苏轼的著作、文章,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苏轼的文化精神,已是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了。
我个人收集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目前大概六百册左右,应该说是目前网络上收集最多最全的,这套电子版的书我也一直在收集中,后面有新增加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我也一直有留意,
另外我想说的一个神奇的 古籍阁 类似像《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这类的古籍资料基本上都有电子版,所以说这类的电子书我告诉了你这个神奇的地方有兴趣的自己去看一下
因为字数限制,只列举出了部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的目录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部分目录: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03 韩偓集系年校注(典藏本)(上册)([唐]韩偓撰,吴在庆校注,中华书局2015)》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05 曹植集校注(全二册)([三国·魏]曹植著,赵幼文校注,中华书局2016)djvu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87 欧阳修诗编年笺注(全四册)([宋]欧阳修撰,刘德清、顾宝林、欧阳明亮笺注,中华书局201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10 清真集([宋]周邦彦撰,吴则虞校点,中华书局198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82 吴敬梓集系年校注([清]吴敬梓著,李汉秋、项东升校注,中华书局201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54 苏轼词编年校注(全三册)([宋]苏轼撰,邹同庆、王宗堂著,中华书局200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67 徐陵集校笺(全四册)([南朝陈]徐陵撰,许逸民校笺,中华书局2008)》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13 吕留良诗笺释(第一册)([清]吕留良著,俞国林撰 ,中华书局 2018)》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02 辛弃疾集编年笺注(第一册)([南宋]辛弃疾著,辛更儒笺注,中华书局 2015)》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18 陈与义集(下册)([宋]陈与义著,吴书荫、金德厚点校,中华书局2007)》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81 刘克庄集笺校(第九册)([宋]刘克庄撰,辛更儒校注,中华书局201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44 屈原集校注(下册)(金开诚、董洪利、高路明校注,中华书局1999)》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14 苏轼诗集(第八册)([宋]苏轼著,[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93 柳宗元集校注(全十册)([唐]柳宗元撰,尹占华、韩文奇校注,中华书局2013)》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41 乐章集校注([宋]柳永著,薛瑞生校注,中华书局200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81 刘克庄集笺校(第十四册)([宋]刘克庄撰,辛更儒校注,中华书局201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83 元好问文编年校注(上册)([金]元好问著,狄宝心校注,中华书局201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86 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下册)[清]方世举撰,郝润华、丁俊丽整理,中华书局201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97 梦窗词集校笺(第一册)([宋]吴文英撰,孙虹、谭学纯校笺,中华书局2014)》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31 苏轼文集(全六册)孔凡礼点校 中华书局1986_10507778》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08 吕本中诗集校注(第三册)([宋]吕本中撰,韩酉山校注,中华书局 2017)》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09 卢照邻集 杨炯集([唐]杨炯、卢照邻著,徐明霞点校,中华书局1980)》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52 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全五册)([唐]李商隐撰,刘学锴、余恕诚著,中华书局200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20 徐渭集(第二册)([明]徐渭撰,中华书局1999)》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00 世说新语笺疏(典藏本)(下册)([南朝宋]刘义庆撰,[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2015)》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91 苏过诗文编年笺注(下册)([宋]苏过撰,舒星校补,蒋宗许、舒大刚等注,中华书局201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52 李商隐文编年校注(第三册)([唐]李商隐撰,刘学锴、余恕诚著,中华书局200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31 苏轼文集(第二册)([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6)》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58 岑嘉州诗笺注(上册)([唐]岑参撰,廖立笺注,中华书局2004)》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08 吕本中诗集校注(全五册)([宋]吕本中撰,韩酉山校注,中华书局 2017)》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94 王恽全集汇校(第八册)([元]王恽撰,杨亮、钟彦飞点校,中华局书2013)》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29 船山诗草(上册)([清]张问陶撰,中华书局2000)》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06 张孝祥集编年校注(第五册)([宋]张孝祥著;辛更儒校注,中华书局 2016)》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79 张籍集系年校注(上册)([唐]张籍著,徐礼节、余恕诚校注,中华书局201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15 元稹集(修订版)(上册)([唐]元稹撰,冀勤点校,中华书局2010)》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04 杨炯集笺注(第二册)([唐]杨炯撰,祝尚书编,中华书局2016)》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28 玉台新咏笺注(下册)([南朝陈]徐陵编,[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穆克宏点校,中华书局1999)》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12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唐]高适著,刘开扬笺注,中华书局198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40 诗经注析(下册)(程俊英、蒋见元,中华书局2018)》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02 辛弃疾集编年笺注(第五册)([南宋]辛弃疾著,辛更儒笺注,中华书局 2015)zip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20 徐渭集(第四册)([明]徐渭撰,中华书局1999)》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15 李颀诗歌校注(下册)(唐)李颀著;王锡九校注,中华书局2018)》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89 袁桷集校注(第四册)([元]袁桷著,杨亮校注,中华书局201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35 欧阳修词校笺([宋]欧阳修撰,欧阳明亮校笺,中华书局 2019)》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83 元好问文编年校注(下册)([金]元好问著,狄宝心校注,中华书局201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76 读杜心解(全三册)([清]浦起龙撰,中华书局1978)》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77 元好问诗编年校注(第四册)([金]元好问著,狄宝心校注,中华书局201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02 辛弃疾集编年笺注(第三册)([南宋]辛弃疾著,辛更儒笺注,中华书局 2015)zip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93 柳宗元集校注(第五册)([唐]柳宗元撰,尹占华、韩文奇校注,中华书局2013)》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22 孟浩然诗集校注([唐]孟浩然撰,李景白校注,中华书局2018)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97 梦窗词集校笺(第二册)([宋]吴文英撰,孙虹、谭学纯校笺,中华书局2014)》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04 杨炯集笺注(第一册)([唐]杨炯撰,祝尚书编,中华书局2016)zip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52 李商隐文编年校注(第二册)([唐]李商隐撰,刘学锴、余恕诚著,中华书局200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90 顾太清集校笺(下册)([清]顾太清撰,金启孮、金适校笺,中华书局201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38 苏辙集(第四册)([宋]苏辙著,陈宏天、高秀芳点校,中华书局1990)》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39 张耒集(上册)([宋]张耒著,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中华书局1990)》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40 诗经注析(全二册)(程俊英、蒋见元著,中华书局1999)》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99 花间集校注(全四册)([后蜀]赵崇祚编,杨景龙校注,中华书2014)djvu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65 温庭筠全集校注(下册)([唐]温庭筠著,刘学锴撰,中华书局2007)》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17 钱遵王诗集校笺([清]钱曾著,谢正光校笺,中华书局2018)》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67 徐陵集校笺(第一册)([南朝陈]徐陵撰,许逸民校笺,中华书局2008)》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39 张耒集(全二册)([宋]张耒著,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中华书局1990)》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11 李太白全集(上册)([唐]李白著,[清]王琦注,中华书局2004)》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06 张孝祥集编年校注(第二册)([宋]张孝祥著;辛更儒校注,中华书局 2016)》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93 柳宗元集校注(第四册)([唐]柳宗元撰,尹占华、韩文奇校注,中华书局2013)》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05 曹植集校注(下册)([三国·魏]曹植著,赵幼文校注,中华书局2016)》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38 苏辙集(第四册)([宋]苏辙著,陈宏天、高秀芳点校,中华书局1999)》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23 中州集校注(第一册)([金]元好问编,张静校注,中华书局 2018)》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78 白居易文集校注(第4册)([唐]白居易著,谢思炜校注,中华书局201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75 韩愈文集汇校笺注(第三册)([唐]韩愈著,刘真伦、岳珍校注,中华书局2010)》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97 梦窗词集校笺(第二册)([宋]吴文英撰,孙虹、谭学纯校笺,中华书局2014)zip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50 沈佺期宋之问集校注(全二册)([唐]沈佺期、宋之问撰,陶敏、易淑琼校注,中华书局200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22 顾亭林诗文集([清]顾炎武撰,华忱之点校,中华书局2008)》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78 白居易文集校注(第三册)([唐]白居易著,谢思炜校注,中华书局201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81 刘克庄集笺校(第二册)([宋]刘克庄撰,辛更儒校注,中华书局201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00 世说新语笺疏(典藏本)(上册)([南朝宋]刘义庆撰,[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2015)》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21 王船山诗文集(全二册)([清]王夫之撰,中华书局1983)》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35 李商隐诗歌集解(增订重排本)(第二册)([唐]李商隐撰,刘学锴、余恕诚著,中华书局2004)》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01 李白全集编年笺注(第四册)([唐]李白撰,安旗等笺注,中华书局 2015)》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99 花间集校注(第一册)([后蜀]赵崇祚编,杨景龙校注,中华书2014)》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04 乐府诗集(第四册)([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2017)》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35 李商隐诗歌集解(增订重排本)(第五册)([唐]李商隐撰,刘学锴、余恕诚著,中华书局2004)》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77 元好问诗编年校注(第二册)([金]元好问著,狄宝心校注,中华书局201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15 元稹集(修订版)(下册)([唐]元稹撰,冀勤点校,中华书局2010)》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94 王恽全集汇校(第五册)([元]王恽撰,杨亮、钟彦飞点校,中华局书2013)》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34 梁佩兰集校注(第五册)([清]梁佩兰著,董就雄校注,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9)》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58 岑嘉州诗笺注(下册)([唐]岑参撰,廖立笺注,中华书局2004)》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63 汇校详注关汉卿集(下册)([元]关汉卿撰,蓝立蓂校注,中华书局2006)》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87 欧阳修诗编年笺注(全四册)([宋]欧阳修撰,刘德清、顾宝林、欧阳明亮笺注,中华书局201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95 张说集校注(第三册)([唐]张说著,熊飞校注,中华书局2013)》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94 王恽全集汇校(第一册)([元]王恽撰,杨亮、钟彦飞点校,中华局书2013)》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51 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唐]韦应物撰,张望编著,中华书局200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12 岑参诗笺注(下册)([唐]岑参撰,廖立笺注,中华书局2018)》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91 苏过诗文编年笺注(上册)([宋]苏过撰,舒星校补,蒋宗许、舒大刚等注,中华书局201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91 苏过诗文编年笺注(上册)([宋]苏过撰,舒星校补,蒋宗许、舒大刚等注,中华书局201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45 王维集校注(第一册)([唐]王维撰,陈铁民校注,中华书局1997)》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49 洪亮吉集(第三册)([清]洪亮吉撰,刘德权点校,中华书局200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52 李商隐文编年校注(第五册)([唐]李商隐撰,刘学锴、余恕诚著,中华书局200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97 梦窗词集校笺(第一册)([宋]吴文英撰,孙虹、谭学纯校笺,中华书局2014)zip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38 苏辙集(第四册)([宋]苏辙著,陈宏天、高秀芳点校,中华书局2004)》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02 杜诗详注(第二册)([唐]杜甫撰,[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66 杨万里集笺校(第七册)([宋]杨万里撰,辛更儒笺校,中华书局2007)》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89 袁桷集校注(第四册)([元]袁桷著,杨亮校注,中华书局201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78 白居易文集校注(第1册)([唐]白居易著,谢思炜校注,中华书局201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25 世说新语校笺(全二册)([南朝宋]刘义庆撰,徐震堮校注,中华书局1984)》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102 辛弃疾集编年笺注(第四册)([南宋]辛弃疾著,辛更儒笺注,中华书局 2015)》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86 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上册)[清]方世举撰,郝润华、丁俊丽整理,中华书局2012)》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81 刘克庄集笺校(全十六册)([宋]刘克庄撰,辛更儒校注,中华书局201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81 刘克庄集笺校(第十三册)([宋]刘克庄撰,辛更儒校注,中华书局201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04 乐府诗集(全五册)([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2017)》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81 刘克庄集笺校(第十册)([宋]刘克庄撰,辛更儒校注,中华书局2011)》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075 韩愈文集汇校笺注(第七册)([唐]韩愈著,刘真伦、岳珍校注,中华书局2010)》
第七集。典籍里的中国对话苏轼是第七集。《典籍里的中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联合推出的文化类节目,包含《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和《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由撒贝宁担任当代读书人。
本文2023-08-07 04:43: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9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