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诗歌总集
一、名称《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汉武帝“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置五经博士”(《汉书·武帝纪》),崇《诗》为经,称《诗经》。
二、篇数
《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乃所谓“笙诗”,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都说明《诗经》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
三、作者
《诗经》只有少数篇目可知作者,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墉风·载驰》据《左传·闵公二年》所记为“徐穆夫人”所赋等,大部分篇目的作者已难确考。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所谓“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只能是一种臆测。可以断定的是,《诗经》的作者身份十分广泛,有上层的公卿大夫,也有中下层的“士”,“风”类诗歌的作者大多是下层的平民百姓,同时这类诗歌大多是集体创作的。
四、《诗经》诗篇的来源和编订
诗三百来源和编订,先秦古籍无明确记载,历来有三种说法:
1、采诗说: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这种采诗制度的目的是观风察政。
①西汉人写的《孔丛子·巡狩篇》:“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
②西汉刘歆《与扬雄书》:“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③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④《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震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⑤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男女有所怨恨,相以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2、献诗说: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的作品。
①《国语·周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邵公谏厉王弭谤》)
②《晋语》:“在列者献诗。”
③《毛诗·卷阿传》:“王使公卿献诗以陈其志。”
3、删诗说: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东汉王充《论衡·正说》:“《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删诗说影响很大,至今有人坚持,但多数学者认为此说不确: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鲁乐公演奏十五国风,名称顺序与今本是《诗经》相同。当时孔子仅8岁。《史记》说孔子删诗是在“自卫返鲁”之后,但《论语》中孔子不止一次提到“诗”、“诗三百”。春秋时期诸侯宴飨和出使,常赋诗言志,所赋之诗多为《诗经》。而赋诗言志之风,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孔子曾骂过“郑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主张“放郑声”。但现本《诗经》郑卫民歌依然很多。可见,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孔子对“诗”可能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
4、综合说:
①根据十五国风的具体作品和去古未远的汉代大量采集诗歌的制度看,周代也可能存在采诗制度。
②根据雅、颂的具体作品看,周代同时也可能存在献诗制度。
五、《诗经》的分类
《诗经》中的诗歌均为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它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国风即各地方的乐调。《风》即“十五国风”,计周南、召(shào)南、邶(bèi)风、鄘风(yōng,)、王风、卫风、郑风、魏风、唐风、齐风、秦风、陈风、桧(kuài)风、曹风、豳(bīn)风。共有160篇,
“雅”即“正”,又与“夏”同。周王畿一带原为夏人旧地,周人亦自称夏人。王畿是政治、文化中心,其言称“正声”或“雅言”,即标准音。宫廷和贵族所享乐歌为正声、正乐,《雅》指相对于各地“土乐”而言的“正乐”,其名为尊王观念的反映。《雅》诗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它们大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大部分是西周时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颂》诗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朝廷、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颂》诗多简短,音调缓慢,韵律欠规则,不分章,不叠句,表达对神祖的虔诚崇拜,是奴隶社会神权王权至上的反映。《颂》在当时最受尊崇,而从文学角度看,价值远不如《风》、《雅》。
六、产生的时代
确切年代已难一一确考。可大致确定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周颂》最早,主要为周初之作,《鲁颂》较晚,是春秋鲁国宗庙祭乐,《商颂》并非商诗,而是春秋殷商后裔宋国庙堂乐歌。
七、产生的地域
《诗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周颂》出于镐(hào)京,“二雅”乃王畿之乐(西周都镐京,东周都洛邑及其周围地区),至于“十五国风”,其名称大都标明了产生的地域;唯《豳风》和“二南”(《周南》、《召南》)尚难确指。总之,《诗经》产生的地域甚广,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也就是黄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的广大地区,大抵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江汉流域,延及当时的中国大部。
(唐)殷璠等编,蔡宛若注:
内容提要:
《唐人选唐诗六种》收《唐写唐人选唐诗》、《箧中集》、《河岳英灵集》、《国秀集》、《极玄集》、《又玄集》6种。
其中《箧中集》,选录沈千运、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7人诗,共24首。内容多为抒写作者们“无禄位”“久贫贱”的悲苦和愤懑,亦有反映民生疾苦之作;风格质朴,不事雕饰,且多为五言古诗,对当时流行的“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辞”(《箧中集序》)的诗风有针砭作用。
《河岳英灵集》选录开元、天宝时自常建至阎防等24人诗,共234首,但今本实数为228首。其选取标准兼顾“声律”、“风骨”,较正确地反映了盛唐诗歌的基本面貌,是十种选本中最受重视的一种。
《国秀集》称选录90人220首诗,今本实选录开元前后自李峤至祖咏等85人218首。编选者慨叹“风雅之后”、“礼乐大坏”,标榜“雅正”,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宴之作;艺术上不满于“以声折为宏壮,势奔为清逸”,强调“风流婉丽”的形式美和“可被管弦”的音乐性(《国秀集序》),作为盛唐诗歌选本,则是不很全面的。
《极玄集》选录王维等21人诗,共100首,今本实录99首。它也以钱起、郎士元等人为主。
《又玄集》继《极玄集》之后,“更采其玄者”而编成。此书以“清词丽句”为旨,序称选
录150人300首。今本实录杜甫等142人,297首诗。
其中《河岳英灵集》并对入选诗人作了简要评论,《极玄集》对诗人仕履作了简注,更可以看出他们对本时代诗歌创作的评价,并有一定的诗史资料的价值。
目录:
唐写本唐人选唐诗
李昂
赋戚夫人楚舞歌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睢阳送韦参军还汾上此公元昆任睢阳参军
《箧中集》
王昌龄
邯郸少年行
城旁
送单十三晁五归
巴陵别李十二
送康浦之京
长信怨
题净眼师房
孟浩然
夜泊访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
寄是正字
与张折冲游耆阇寺
梅道土水亭亭鑫刚波若
与黄侍御北津乏舟
姚开府山池
洞庭湖作
奉和卢明府九日岘山宴马二使君崔员外张郎中
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
咏青
丘为
答韩大
田家
辛四卧病舟中群公招登慈和寺
对雨闻莺
幽渚云
伤河龛老人
陶翰
古意
吊王将军
李白
……
箧中集
河岳英灵集
国秀集
极玄集
又玄集 (唐)元结殷璠等选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PDF:
《西方文学名著选读》中对《箧中集》的评析:
摘 要:每一个人.在历史的长河里都是一滴水.他所知晓的事情.所建树的业绩.所掌握的知识和所钻研的书籍.也都是人类文明史和知识海洋里的一滴水、一段节选。是生活这本大书里的一页.只能有挑选地渎.有节选地看。为什么要选人生苦短.时间有限.精力不济,不可能全渎、全懂。全渎、全懂.只是一种奢望,实际上也没有多大必要。这就有了古今以来的各类诗文的“选读”、“选讲”、“选本”。就中国的唐诗来说,从唐元结《箧中集》、殷璠《河岳英灵集》起.一直代不乏人.出现了数量众多的选本,《御选唐诗》、《唐宋诗醇》、《唐诗品汇》、《唐诗别裁集》、《唐诗三百首》等等。(共3页)
当然是《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最为著名了。除《诗经》、《楚辞》外,凡先秦魏晋南北朝各代的诗歌谣谚概予收录,详注出处及版本异文,每位诗作者前均列小传,是研究中国诗歌史的重要参考书。裒集先秦、汉、魏、六朝诗歌的总集,明代有冯惟讷的《诗纪》,近代有丁福保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前者失之芜杂,真伪不辨;后者虽然力纠前失,但匡谬未尽,又失收先秦的歌谣逸诗。
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排列_文学创作 (lamsrscn)
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排列
作者:文学创作来源:文学创作发表于:2022-11-07阅读:115
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排列
先秦文学的重要文学家及文学作品:
1《山海经》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 物等方面的资料。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口”、“精卫填海”等就保存在《山海经》中。它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2《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3《尚书》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又称《书》。"尚"的意义是上古,"书"的意义是书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所以"尚书" 就是"上古的史书"。《尚书》书名为汉代今文家所定,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中的文诰都独立成篇,有完整的结构,文字古奥典雅,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着直接的影响。
4《春秋》
《春秋》,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原为中国古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如史籍所载《夏殷春秋》《百国春秋》《周春秋》《燕春秋》《宋春秋》《齐春秋》等。今传本《春秋》相传是孔子删削《鲁春秋》而成。《春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史,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春秋》在语言上极为精炼,但又因为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现在能见到的,有《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前者以叙事为主, 后两者以解经为主、侧重阐发微言大义。合称"春秋三传"。
5《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后人对此颇多疑义,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左传》记事,基本与《春秋》重合,还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在思想内容上,《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在艺术方面,它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 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6《国语》
《国语》,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旧传春秋时左丘明撰,现一般认为是先秦史家编纂各国史料而成。全书共 21 卷,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国语》的思想比较驳杂,它重在记实,所以表现出来的思想也随所记之人、所记之言不同而各异。就文学价值说,《国语》虽不及《左传》,但比之《尚书》《春秋》等历史散文还是有所发展和提高的。
7《战国策》
《战国策》,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刘向整理并取名《战国策》,至此成为完整的著作。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战国策》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汉初的散文家贾谊、晁错和司马迁都受到它的影响,《史记》的某些史料就直接取于《战国策》。
8《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 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以记言为主。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水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9孟子和《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市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孟轲及其门人所著散文集,儒家经典之一,在后世被列为儒家经典。《孟子》发展了《论语》的语录体。《论语》中单人的语录占总条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对话体不到三分之一;而《孟子》则基本上是对话体。《孟子》文章向以雄辩著称,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
10荀子和《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子》,荀况的著作集,今存32篇。荀况,赵国人。《荀子》一书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全书基本上都是独立的专题散文,每篇都有题,作为各篇内容的概括,其中《大略》《宥坐》等最后六篇,疑为门人弟子所记。
11《礼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说《仪礼》的文章选集,又称《小戴礼记》或《小戴记》,《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礼记》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内容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12老子和《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相传为春秋末期老子所著。传世本《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故后世又称之为《道德经》,作为先秦道家的奠基之作。《老子》以“道”为核心,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哲学体系。相较而言,《老子》与《论语》,是先秦王官之学“六经”之外深刻影响中华文化基本性格的两部著作。
13庄子和《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 杂11篇。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思想观点与内篇有出入。
14韩非和《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集,为法家重要著作,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共55篇。《韩非子》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5墨子和《墨子》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的言行录,为其弟子及墨家后学所记。《墨子》虽不重文采,整体风格为“意显而语质”,但是在对话体的结构中,每一篇都首尾完备,条理明晰,有很强的逻辑性。而且,在记述有情节有人物的历史故事时,能通过情节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营造出戏剧性很强的叙事效果。
16孙武和《孙子兵法》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春秋末年兵家孙武及其弟子门人所著。《孙子》虽是实用的兵书,可它的散文艺术却不容忽视。其文字简练,多用 排比句进行铺叙,用生动、通俗的比喻解说用兵之道,力求委曲详尽,明晓易懂。
17《易传》
《易传》是《周易》的组成部分。《周易》除《易传》之外,还包括《易经》。《易经》部分,除卦名、卦象之外,还包括卦辞和爻辞。《易传》部分,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称之为《易大传》,包括《彖》 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十篇,又称《十翼》。《史记》 认为《易传》出自孔子之手,现代多数学者认为《易传》当为战国晚期儒者所作。
18屈原和《离骚》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作于流放汉北期间。面对国家的衰弱,面对楚怀王的 软弱与多变,遭放逐而失意的屈原难平心中的忧愤之情,遂以“离骚”为诗题写下这首名垂千古的抒情长诗。全诗共 375 句,2456 字,可分为八个部分。《离骚》是一首极富有变化的诗篇,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幻想的描写等交织在 一起,波澜壮阔而又结构完美。
对于古籍的编排顺序
按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排列:《尚书》(上古时期),《易经》(夏商周时期),《诗经》(西周至春秋时期),《内经》(战国时期),《山海经》(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礼记》(西汉时期)
1、概述:
古典文学的四大最佳出版社是: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其中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偏重语言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偏重古典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则是一个古典和现代甚至是古今中外全面发展的出版社。所以这四个出版社本身没有优劣只有侧重,选择时就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它们的特点。
2、拓展:
我买的李清照词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李清照集校注》,王仲闻注本。排版是竖排繁体,是全集,收录了李清照的全部作品。如果你是中文系的学生或者有志于深入阅读,这个版本就不错,而且封面设计非常美观,由内而外赏心悦目。不过如果你是一个普通诗词爱好者,只是想涉猎一下李清照的作品,无意于深入阅读研究,就可以选一个横排简体的版本,例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小册子,即吴慧娟导读的《李清照词集》。但是如果你虽然不是中文系学生但是对自己的文学修养要求较高,中华书局的竖排繁体《 重辑李清照集》及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清照集笺注(修订本)》都是较好的选择。如果你是研究者,打算写论文,这些本子可能都要看。我是中文系学生,个人以为简体字的版本普通读者易于接受,但是一般情况下即使正版也难免几个错别字,需要自己鉴别。这几个出版社最大的好处是竖排繁体的版本几乎没有排版错误,可以珍藏。如果想要比较可以考虑在线试读或者去书店看看再决定,祝你选到心仪的好书!
您好,根据您的叙述,估计您指的应该是“繁体竖排版”,这种书不分年代,我国在排印古籍时,为了保留古籍的“原汁原味”,一般保留古籍的“繁体竖排版”。出版繁体竖排版古籍最多的是我国的中华书局出版社,像《二十四史点校本》《四库全书点校本》《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书籍都是这样排印制作的。您如果需要知道上述“四书五经”的出版年份,可以查询该书扉页后、封底或环衬上标注的出版日期。如果没有上述内容,就需要学习一些古籍阅读的基础知识,比如你可以了解“四书五经”在我国有几个本子(版本),然后查询一下这些本子在我国的出版情况,比如何年印刷了哪一个本子,何年又印刷了另外一个本子,这样类推,就可大致推得上述丛书的出版时间了。
本文2023-08-07 04:44: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9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