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必须会背的经文
道家必须会背的经文是《道藏》。
《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此外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有关医药养生之书,内外丹著作,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等等。
原版的《道藏》历经兵火和元代的焚经,早已不存。现存者为明正统十年(1445)刊行的《正统道藏》及万历三十五年(1607)张国祥缉印的《万历续道藏》。
《道藏》的编纂历史
魏晋以后,道书日增,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已着录道书六百多卷。南朝刘宋时,陆修静按“三洞”分类,编《三洞经书目录》,共一千二百二十八卷,是为道教史上第一部经书目录。后孟法师按三洞四辅分类法编纂《玉纬七部经书目》,此后陶弘景又撰《经目》和《太上众经目》。
唐代开元年间,唐玄宗开元时,令史崇玄等四十余人撰《一切道经音义》。在此基础上,又发使四处搜访道经,加上原来所藏,纂修成《道藏》,目曰《三洞琼纲》,总计3744卷(一说五千七百卷,一说七千三百卷),称《开元道藏》。《开元道藏》的编纂体例采取三洞分类法,分三洞三十六部,即洞真、洞玄、洞神各十二部。
我正在写一部中国道教的书,只是不能在这里做广告,有兴趣的话可以搜一下中国道教也有趣,正好写到了陶弘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叫《真灵位业图》,至高神就是元始天尊,不过这里的元始天尊是古灵宝派的元始天王,如果有兴趣看看我的书或查一下中国道教史,你就会知道,陆修静开创了南天师道,他的道教改革实际上就是以灵宝派为基础的,其它的上清和三皇为辅,同时也包括了天师道,而后世道教把上清、灵宝和三皇统一后称为上清经系,经过弟子孙游岳后,再传到陶弘景后,就更进一步完善了整个义理体系,最后开创了茅山宗。 在《茅山志》里,把上清派的祖师排序,开派祖师是魏华存,向下就是杨羲、许谧等,,,到元以后,全真道和正一道南北分立,茅山宗也还能一直流传。
说多了,接着说这位元始天王,他在古灵宝派里,实际上就是神话传说里的盘古,开天辟地后就叫元始天王,到陶弘景时,就把他称为了元始天尊。而在魏晋南北朝时,这位元始天尊是一气化三清的,《封神演义》里的则是把一气化三清安排给了老子。
至于在哪本书里最早说元始天王一气化三清的,我实在记不起来了,时间上大体是在西晋到陶弘景生活的这段时间之间,可能是古灵宝经书里,也可能在陆修静的著作里。
如果以后查到了,可以再告诉你。
希望能帮到你。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籍。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你要抄一遍的想法值得颂扬。俺服了你。抄不到一半你就得道成仙了,祝贺先!鼎!
帛书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如《老子》甲乙写本,是研究道家学说和汉初思想的宝贵资料;另一部类似《战国策》的帛书,约六成不见于《战国策》,现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为研究战国中期合纵连横斗争的重要史料。马王堆帛书是汉代简帛文献最具重要意义的发现。此外马王堆道家文献出土之丰富,也可证实老学及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马王堆出土的这批珍贵帛书,确实是“道家学派的资料汇编”①。《老子》甲、乙本及《黄帝四经》之震撼学坛固不用说,新近帛书《系辞》之全文公布,可以看出它是现存最早的道家抄本②,而其他《易》说类的佚书《二三子问》、《易之义》、《要》及《缪和》、《昭力》等,则全都渗透着浓厚的黄老思想。
本文2023-08-07 04:48:1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