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不是有内功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古代是不是有内功的?,第1张

古代确实有内功之说,而且据我了解,确有其实,好多书籍都有介绍,如感兴趣,不妨找找看看,研究一下。如:《少林正宗内功》,《少林十段内功》,《内功真传》,《内经》等,可注意练习时别走火入魔啊!

内家代表是王重阳等人,通过修炼内功心法而提高身手,相较外家比较厉害。可不是全部,像洪七公是外家代表,他的外家武功到了自然生出内力的境界,未必比内家功夫差。不过,金庸的书提倡内家功夫。像张无忌一本九阳神功,内家顶级宝典炼成后,修炼外家事半功倍。毕竟,外家厉害的也就七公一个

少林七十二绝技(由于字数有限``只能发到22`你自己看资料

说起少林,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个字:一个是少林武术,说的是一个“武”字,另一个为佛门子弟,说的是一个“佛”字。

少林是武林的泰山北斗,少林武功更是博大精深,藏经阁内收集了三十六路拳脚十八般兵器各式各样的武学密籍,易筋经、洗髓经更是少林的镇山之宝。除此之外,少林木马巷内的棍阵令武林人士闻之色变,据传至今还无人能闯过。

自古以来,少林寺所传功夫极多,五花八门,有“七十二艺”之说。这些功夫,按性质分,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所谓内功以练精、气、神为主,功成后整体内壮。所谓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躯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

1、梅花桩功

2、沙包功:沙包功也是学练武功的基本之一。此功练肩、肘、腕、胯、膝的实力,兼练手、眼、身、腰步。它以结实的帆布制成口袋,内装细沙三十斤,共四个,作四方木架悬之,沙袋高与胸齐。练功者站于中心,用掌向前后左右沙袋拍击,忌用拳。当沙袋被拍出荡回之时,宜左右闪避,以练身法,然后再用掌拍击。此功用掌为主,练至纯熟时,或掌或膝,前掌后腿,以及肩肘腕胯,随意练习,早晚两次,坚持不懈。沙包内的盛沙逐渐增加,练功者的功力也就与日俱增。

3、轻功:轻功虽不象小说里说的“飞檐走壁”之玄,但确实存在,在少林七十二艺中就有窜纵术、轻身术、跳跃法、一线穿等名目。它与跳高、跳远不同,毋需奔跑鼓势,只需两足一蹬,即可起高和跃远,其身法轻灵、步履轻健,落地稳妥。练轻功异常艰苦,自始至终学成至少需十年左右。练轻功必备的设施很多,诸如木桩、弓房、铅瓦、跳台等不下十余种。木桩练法如上所提梅花桩,跳台练法以砖砌成长方形的台身,宽三尺,长五尺,又以等大木板制成台面,板下四周有尺许长的边,刚好套在砖台之上,使练功者跳上时不致动摇。跳台初高三尺,逐渐增高。台前可掘沙潭作起跳台,其用意与沙坑底部铺沙相同,在于减轻足下能借之劲。带铅法易致铅中毒,所用之铅必须先经过特殊处理。

4、上缶功:上缶功为专练上肢悬劲和两手抓劲的少林嫡传功夫。其练法是:备一个具有双耳的酒坛,用短绳系牢两耳,坚木棒一根,长七寸五分,直径一寸五分,正中穿一对小孔,另用一强穿之,绳长约为身高的三分之二,其下端与联系坛耳的短绳系牢。坛中盛铁沙两、三斤,连坛重十斤。练功者站马步,手握棒的两端,把坛悬起,身腰正直,两手与肩平,肘垂胸前。两手将木棒缓缓向内翻转,绳缠棒上,坛渐上升,至胸前时,稍停片刻,两手再缓缓向外翻转,坛降至原位,如此每日早晚各练三五十次。每三月向坛中加铁沙三两,不可贪多。照此循序不辍练去,至加铁沙到连坛三十斤时,即告功成。

5、卧虎功:卧虎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又名睡功,复名猫功,为练习手指及足趾二部之力。练时先将身伏卧于地,然后两手掌按于齐肩之地上,两足伸直,两足尖直支种地,用身向前探,乘势上升,至离地约一尺时,臀部向后挫,全身随之后退,至离地三寸时,再行先探,循环行之,力尺而止,自始至终,全身除手掌与足趾之外,其余各部,完全凌空,不宜贴地,初时行二三度之后,即觉力疲气涌,与今日军队所习之体操中伏地挺向略同,习之既久,次数可以逐渐增加,一年之后,则完全不觉其苦,则易掌为拳,柱地而行之,越苦干时则更进一步,易拳以三指代之,中食三指居前,拇指居后,略成鼠爪形,再如法练之,更越若干时,则单用一足之趾拄地,其另一足,则叠于其上,两足交换行之,然后在背上缚以巨石,如法练之,石增至百斤时,则大功告成。

6、排打功:排打功开始时用寸厚之砖,长约七八寸,手握两端,排击身体之四肢、胸胁、腹、头顶部,背部则用单手握砖排击。用力须匀,由轻到重,砖由薄到厚。“声、气、劲”为练此功的秘诀:砖落身体之际,全神贯注于受击之部,并高声唱念数字,借扬声以贯气提劲,务使声到、气到、劲到,三者同时并行。

7、铁扫帚:铁扫帚其练法简单,埋木桩于地,以扫堂腿法频频扫踢,用力渐次加重,三年坚持不懈练习,可以功成。

8、龙爪功:龙爪功为练习擒拿所需指力的重要功夫,其又称擒拿手。为软硬相兼之功,刚柔并济之劲,阴阳相合之力。其练习之法:用一小口缸坛,重约十斤,用大中食三指抓住缸口,向上提之,初颇滑泽,不易应手上提,迨数月之后,即可随意升降。然后每练七日,加蚕粪一碗渐增至坛满为止,再易蚕粪以铁砂,更进易铁砂以铁块,循次增至五十斤,亦能提悬自如达半小时许,即已成功。然后弃罐而凭空习之,每晨伸张五指向日光作拉抓之状,能气随意注,力随指行,龙爪功软功阴柔之劲成,至此则全功成就。

9、鹰爪功:鹰爪功专在增强实力,畅通劲路,练时两臂平展,如鹰张翼。其练法是:练功者正立,两肩向左右齐肩平伸,手掌朝下,十指伸直。注意肩部不可耸起,肘部不可下垂,保持上肢平直;绝虑调息,呼吸自然,默计数字,渐次增加。初练时必觉两臂酸麻,可稍事休息后再练。此功增长上肢实力,可以使得劲路直达指端。

10、铁珠袋:铁珠袋是锻炼两臂甩劲的功夫,须双人对练,用结实的帆布制成口袋,内贮小铁珠或铁沙。两人对立,将珠袋相互抛接,须双手并练。珠袋开始时重五斤,每三月增加三斤,两人的距离亦可逐渐拉长,抛接手法亦可灵活变化,正反上下,随心所欲。当珠袋增至五十斤重而能抛接自如时,则两臂的实力就很可观了。

11、石柱功:练武站马步稳固极为重要,石柱功即从站马步入手,练功者早晚两次站马步,系低马步形式,大腿面呈水平位,头颈、身腰挺直,两手置膝上。渐次增长时间,练至能坚持半小时许而不喘不汗,即可进而练站桩。竖木桩两根于地,练功者即于木桩上站马步,练至如平地一样持久时,再在两大腿上加青石块,石旁有耳,可以着手。石块自二十斤开始,每三月加十斤,至能承二百斤重石块,站桩半小时许时,大功告成。此时两腿实力极大,站立时如石柱一样,不易被人搬动。

12、陆地飞行法:陆地飞行法即飞行功。先练平地奔跑,愈速愈妙,渐增至跑百里。更于两小腿绑铅(另制过的)或沙袋,从每腿半斤开始,如法练跑,以后每月每腿加重一两(旧制),各加至四斤为度,并须舍平地而跑山。当带铅足量能于悬崖峭壁飞跑如平地,即可除去铅瓦或沙袋,此时奔跑之速与远,出人意料。

13、轻身术:轻身术,为软功内壮,轻身术功夫,最不易学,其练法与窜纵术、飞行功、一线穿略同。初练时置七石巨缸,满盛以水,习技者即于缸沿行走,即技击家所谓跑缸边,背负布袋,内储铁沙,或铅沙数斤,亦须以猪血浸之,如是半月或二十一天,将缸中之水,取去一大瓢(葫芦)而身上之铅或沙,则增加一小块,或数两,依前法练习之,更一月或二十一天,去水而加铅或沙,至缸中水尽,铅或沙五斤为度,已能于空缸之沿,周围行走时,复易缸为大簸萝,其中满盛铁沙,在簸箩之沿,如法练习之,亦将铁沙逐渐取少,至剩空簸箩,而人能行走其上为度,然而还未功成,要进一步深化练习,可铺细砂成甬道,厚至尺许,上面用薄桑纸覆盖,人行其上,按日取去一纸,初时固然会留下足印,然而不断练习,足印渐无,这时轻身术方告练成。

14、直膝跳高:这是一种简便无害的轻功练法。先挖一池塘,其中铺满芦席,比地平面低数寸。练功者直立塘边,两手下垂,用足尖着力,向上弹跳到平地。注意:必须直膝。如此每日早晚各跳数十次,渐次抽去芒芦席,增加高度。直膝跳一寸,屈膝即跳一尺,故有“一寸管一尺,一尺管一丈”之称。

15、铁布衫功:铁布衫硬功属自卫功夫,如兼习内壮童子功,则称金钟罩,能成功不容易。铁布衫练习之法,先用软布,环束胸背间,缠绕数匝,然后用手着力搓摩,又时将肘臂屈伸,使胸部作翕之状。夜间宜用坚硬之木板为榻,使骨骼时与坚硬之物体相接触,日久渐至坚实,初习颇苦之,习之既久,筋肉骨骼坚韧矣,然后立铁杠于庭前,下作浅坑,铺尺许细沙,每日晨错,就铁杠练习种种姿式,于下杠之时,则以上身各部,如肩背胸腹臀等部,故向沙中跌扑,使身上各部,与沙接触二次为度,如是行之三年,将缠绕之软布除之,以木锤捶击之,渐渐易以铁锤捶击之,并运气凝神敛力以佐之,更三年,则上身各部绵软如棉,铁布衫功练成。

16、纸墩功:将厚纸平叠、粘合成三四寸厚、七八寸见方的纸墩,置于桌沿。练功者以拳、掌、指、臂、肘击打纸墩,用力逐渐加重。纸墩须及时更新。击掌时四指伸直并紧,拇指屈贴虎口部,以掌侧劈击或掌心拍击。用拳时拳面、拳背兼练。均可助以臂力。击肘时举臂曲肘,以肘下击。左右肢交替锻炼,站弓步练功。练指时则正立桌侧,包括跪指插(五指屈第一二节作弹子拳状,以四指指背插击)、立指插(四指伸下直插)、画眉手插(五指参差密并下插)。如此早晚勤练,三年功成。

17、推山掌:专练手腕发劲,极切技击实用。以坚木制成长桌形之架,高与胸齐,四足深埋土中,架上固定两横木,各长四丈,间距一尺半,外包光滑之铁皮,上置八十斤重青石一块。练功者弓步站立架前,以双掌平按石面,运劲推之。不可上身前俯加以助力。石块应手在架上溜出一丈远时,在原石之后再加一石,以三十斤为递加率,至全重四百斤为度。此为初步功夫按推之劲。第二步为猝劲,即突然发劲。以手指抵石面,手掌提起,然后掌根突然下压,猛推石块向练功者的侧面,此时手指上翘,纯用腕部和掌根之劲,仍从八十斤石块开始递加至四百斤。最后练暗劲,即按上法对第一石发劲,使其余石块跃出而所抵之石屹然不动,才算大功告成。

18、合盘掌:练双手绞搓之劲。以方形竹筷三十根集为一束,两端用弦线缚紧,使不松动。亦可先扎好一束,再将筷子增插其中而使之紧密。两手分握筷束两端,使劲内外绞旋之,并两掌相对挟持筷束中部使劲来回搓之。勤练一二年,功效即见:每绞筷即扭曲,每搓筷即移动。乃易竹筷为铁筷同法练之,至铁筷被搓细并展长,功即告成。

19、螳螂爪:专练掌侧劈打之劲,如螳斧之砍物,故名。叠砖数十块,上铺桑皮纸厚三寸。人立砖侧,上臂贴胁,前臂伸直与地面平行,手离纸面约三寸,五指并拢,竖掌向上,然后运腕力将侧掌向纸面砍下,如此一扬一砍,渐增至早晚各五百度。纯用腕掌之力,前臂不应有大幅度的摆动。约一年后,一掌可使纸下之砖碎去数块,练至应手使一叠砖全碎;即将纸加厚三寸,抽去砖一二块,依法勤练,纸渐增厚,砖渐减薄,至纸厚二尺余,下剩一块砖,亦能应手砍碎,即初步功成,进而练活劲。竖瓦一块于地上,以掌砍之,初则瓦倒而不碎,继则瓦碎数片而倒,终则应手劈去一角而瓦不倒。乃换以砖,砖自薄而厚,最终以石代砖,至应手劈削青石,全功告成。练功初步用纸衬垫,其作用有二,一不易伤手,二有刚柔相济之妙,故练成之后其劲亦刚亦柔,最为得用。

20、竹叶手:又称铁沙掌。用粗帆布制成二尺见方的口袋,中贮铁沙,杂以尖锐铁片,初重三十斤,悬于梁上,高与胸齐。练功者站马步,用单掌(凡习用右手者,宜用左手)掌心拍击,使沙袋渐宕渐远,在宕回之际,举掌从旁搓擦,使之旋转,如此反复拍打、搓擦。至应手将沙袋拍出二丈以外、随意使之旋转之时,即将铁沙加重二十斤,以此为递加率,加至一百三十斤,即告成功。初练百日,须以药水浸洗手掌,以保护肌肤,方见后。

21、拈花功:专练指头捻劲,大中食三指第一节相扣,指面紧贴,运劲作360度旋转,内旋外旋各百数十度,随时随地可练。一年后,于指间嵌住大而且圆的黄豆三颗,如法练功,豆须不时更新,练至应手捻碎,乃更以黄石、青石块。功之深者,一捻之下,可使最坚之石卵立即粉碎。练功手势如同摘花,故名拈花功。

22、锁指功:大中食三指指面相扣,虎口成圆形,用劲紧扣,力乏稍息再练,早晚行之。一年后手指间夹木板,自薄而厚,均以洞穿为度,更易以铁板、钢板,同法扣之,能扣陷钢板即告成功。相传少林寺某僧练书法,悬腕作书,力求笔力沉着,于笔管中灌以铅,日临千字,历二十年,书既成名,而指劲亦臻绝顶,此即锁指功于无意中发明之经过。

内功其实就是气功的一种,只不过气功一般习惯上也分为内功和外功。内功一般专指练习丹田气(主要是下丹田)的功法。外功比如鹰爪功、铁砂掌、朱砂掌等一般是联系内气外放于爪(手)的,联系身体可以从体表直接看见的某一部位(不是丹田)的功法一般称之为外功。练习身体内部某一点的功法一般称为内功。内功习惯上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强身健体或用于技击的内功才称为内功,用于开发智力的内功一般不称为内功。内力其实是身体的一种爆发劲,不过这种爆发劲要比没练过气功的人要强得多。内力也称为暗劲,因为一般看不出来,有别于我们平时拎东西和提东西的明劲。

内气就是内功修炼有成以后形成的一种能量流,有的人感觉是热的,有的人感觉是凉的,不通的人有不同的感觉。这种能量流可以显著提高人的爆发劲和耐力的持久性。修炼内功的人可以控制内气在体内运动,除了可以强身健体之外,还可用于搏击。

气功,内劲,内功和武功需要相互区分开来。

气功属于医学范畴,是指通过呼吸或者动作来导引调理体内气机的功(法),也叫作导引术。其中静气功也就是呼吸导引术,动气功就是动作导引术;

内劲是内家拳特有的发力的技巧,是建立在肌肉,骨骼等客观基础上的技巧方法,比如整劲,缠丝劲等;

内功可以指气功,也可以是内劲。比如圈子中常说,“功力深厚”“功底深厚”,通常可以用于气功,也可以用于内劲;

武功则是基于战斗、竞技,从其中的技巧整理而成的动作套路。跟武术有一定关系——整编的武术套路加上日常的练功行为就成了武功。

内气是武侠小说中的概念,一般气功、武术都没有这个说法。

朋友内功 其实是 有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 武术气功, 一个是 武术内劲 , 这两个合起来 才是完整的内功, 但是无论练习了哪一个 都可以称之为 内功 气功为了提升功夫的力度和穿透性及调节自身内脏系统, 内劲让体力流动的 动能 完整无损的通过合理的骨架 导引姿势 把力量发送出去 我已经说的很直白了

心法 是前辈练习的心得, 朋友

内功就是固本培元,养精蓄锐所修炼而成。曾几何时,所有的中国人,心中都一个仗剑天涯,慷慨悲歌的“武侠梦”;对那些存在于历史或者武侠世界中的豪侠高手,更是心驰神往,魂牵梦绕。他们除了能够高来高走,甚至“来无影去无踪”之外,往往都还修炼有“内功”。内力,真气一经催发,那便无往而不利,能够完成一些常人所不能及的壮举。比如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用内力施展“降龙十八掌”,可以打出数丈远的掌力。

内功到底是如何修炼而成的呢?这最早要见于道教的“内丹术”。道教认为,精气神乃是维系人体正常运转的“魂魄之所在”,《吕祖全书》中,道教著名宗师吕洞宾,就说过“肾藏真气”,因而想要修炼“内丹”,就必须以“肾元”为基础,固本培元,调和龙虎,方能“成就大道”。所谓的“内功”修炼之法,就是在“内丹术”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在明清时期,“养气功夫”更是达到了最高峰。修炼到圆满无缺之后,不仅可以“无坚不摧”,还能“延年益寿”。

著名的太极宗师,被广大网友誉为“当代武林第一人”的马保国,就是“内功”修炼的集大成者。他祖传山东马家的“马家内功”,自幼开始修炼,如今已经有了一甲子的功力。马保国一生可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等多门传统武术都甚有造诣。晚年,他将其自行糅为一体,创立了武林当中的新天地“混元形意太极拳”。

据马保国所说,修炼马家内功,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之后,就能在实战中,施展“闪电五连鞭”克敌制胜。

我曾经看过一段关于金庸小说里武功的讲述,其中就说道金庸等那一时期的武侠小说为什么那么的厉害,很大程度上源于当时几位作者对小说中武术的创造,很多功夫都是他们自己创出来的,对与现实的武术有所借鉴。

下面是一则报道,你可以看看。

长春日报8月21日电(洪振快)金庸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经说到:“关于武术的书籍,我是稍为看到一些。其中有图解,也有文字说明。譬如写到关于拳术的,我也会参考一些有关拳术的书,看看那些动作,自己发挥一下。但这只是少数。大多数小说里面的招式,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看看当时角色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动作,就在成语里面,或者诗词与四书五经里面,找一个适合的句子来做那招式的名字。”金庸的这段话实际上已经透露了他创造武功的基本思路,其实,还有一个方面金庸没有在这里说到,他的小说因为受到“武侠小说的传统”——民国时候旧派武侠小说的影响,里面的武功有些是从旧派武侠小说借用或改造利用的。

在另一次金庸与围棋大宗师林海峰等人在台湾清华大学的“夜谈”中,有人问金庸:小说中所描述的武功,像太极拳之类,写得有板有眼,你自己是否懂这些“武术”金庸回答说自己不会“武术”,小说中所写的大部分是想像的,“不过太极拳、少林拳、武当拳有正式纪录,现在有很多人也会,尽可能照实写来不加以改变。其他许多武功招式是我自己创造的想像出来,传统本来没有的;有一些不是出自大名家、大派别的武功,也可以做一些变动。”这说明,金庸写武功,特别是在涉及少林、武当、太极等中国历史上存在、现实中还有着重要影响的武术流派的时候,是想“尽可能”地符合其历史真实,而不完全是将之当小说来写的。这自然与金庸强烈的历史意识有关。但是,金庸所写的这些武功到底符不符合历史的实际呢

金庸写武侠小说主要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当年金庸“参考”了“一些有关拳术的书”,但是这些书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书金庸一直没有透露,“金迷”也就无从得知,这是一个遗憾。按照道理,这些“有关拳术的书”应该是金庸写小说之前已经出版或写小说过程中新近出版的,也就是说是民国时期(或之前)到五六十年代港台出版的。这些书对金庸的武功观念产生了影响,要了解金庸为何这样写武功,就必须知道金庸年轻时和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到底看了哪些“有关拳术的书”但是,金庸既没有透露这方面的信息,那些出版时日已久的书现在也不一定看得到了。

本书(新星出版社近日出版的《讲武论剑——金庸小说武功的历史真相》)的目的,就是想了解当年金庸到底看了哪些“有关拳术的书”这些书对金庸的武功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与金庸在小说中所写的武功有什么关系还有,金庸从这些书中得到的武功观念又是否符合历史的实际为此,本书以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为线索,从武侠小说写作史和中华武学史的双重角度,探寻当年金庸创造“武功”的心迹,追溯以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作家“武功”观念的由来、发展和演变,勾勒那些金庸想“尽可能”依照其历史原貌来摹写的武林门派——少林、武当、太极,以及《易筋经》等武学秘笈,内功、剑术、暗器等武功形态的历史真相,以示中华武学之真义,重塑人们武学观念。

当然,这只是作者的一种“努力”,还不能美其名曰“研究”。不过这种“努力”的结果,也使得本书不同于坊间已经出版的一些谈“金庸武学”的著作,因为本书的目的不在于复述金庸小说中的“武功”,品鉴其精彩与否,而是想了解金庸何以会这样写武功其武功观念从何而来与历史实际有何异同一言以蔽之,是“追踪”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何以如此,而非如此如此或如此如此有何妙处,是“为什么”而不是“怎么样”,不是对于作品的欣赏和品鉴,而是想从作品入手,了解作品内容与创作者自身的知识和阅读之间的关系。当然,这只是一种“努力”,而且要“追踪”的也仅仅限于金庸小说中的“武功”问题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