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宝胜金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饲鹤亭集方》:妇宝胜金丹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妇宝胜金丹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中国医学大辞典》 31 组成 32 功效 33 主治 34 妇宝胜金丹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36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妇宝胜金丹 1 拼音
fù bǎo shèng jīn dān
2 《饲鹤亭集方》:妇宝胜金丹21 处方
人参1两,白术1两,茯苓1两,炙草1两,当归1两,白芍1两,熟地1两,川芎1两,白薇1两,肉桂1两,藁本1两,白芷1两,丹皮1两,没药1两,元胡1两,赤石脂1两,香附15两(1次稻叶,2次童便,3次米醋)。
22 制法上药蜜丸。
23 功能主治妇人经水不调,色淡色瘀,行经腹痛,赤白带下,子宫虚冷,久不受孕,症瘕癖痞,胎前产后一切之患,及半身不遂,中风瘫痪。
24 妇宝胜金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温酒化下。
25 摘录《饲鹤亭集方》
3 《中国医学大辞典》 31 组成
人参3两,全当归3两,白芍药3两,赤芍药3两,川芎3两,白芷3两,熟地黄9两,茯苓5两,桂心5两,牛膝5两,牡丹皮5两,藁本5两,血珀1两,朱砂(飞)1两,白薇8两,赤石脂2两,白石脂2两,乳香2两,没药2两,粉草1两5钱,香附(制)2斤。
32 功效调经活血,止带除浊。
33 主治胎前产后一切杂证。经水不调,或经前腹痛,或经后淋漓,或赤白带下,或血症血瘕;妊娠呕恶冲逆,腹痛腰酸,胎气不安,饮食少进,或带下见红,似欲小产,或临月阵痛,腰酸下坠;产后偏身发热,不省人事,或风寒发热,或停食发热,或儿枕骨痛,或血晕,血崩,头热心烦,有汗,或恶露不尽,腰痛发热。
34 妇宝胜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经水不调,或多或少,或前或后,或经前腹痛,或经后淋漓,一切赤白带下,血症血瘕,妊娠呕恶冲逆,腹痛腰酸,胎气不安,饮食少进,砂仁壳汤化下;妊娠带下见红,似欲小产,人参汤化下;妊娠临月阵痛,腰酸下坠,乳香米汤化下;产后偏身发热,不省人事,陈黑鱼头煎汤化下;产后风寒发热,桔梗汤化下;产后停食发热,枳壳、蒺藜煎汤化下;产后儿枕骨痛,山楂肉(炒焦)3钱煎汤化下;产后血晕,血崩,头热心烦,有汗者,人参煎汤,加童便少许化下;产后恶露不尽,腰痛发热,红花汤化下。
35 制备方法先将赤、白石脂醋浸三日,炭火上煅七次,再淬,醋干为度,研细;次将各药用好黄酒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二日,晒干为末,与石脂和匀,炼蜜为丸,每重3钱,辰砂、金箔为衣。
36 用药禁忌孕妇忌服。
古籍中的妇宝胜金丹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四背部(十二)]发背谨。微有痛痒,宜速治之,活命饮加羌活,紫金丹、胜金丹、夺命丹选用。壮实者,一粒金丹、八阵散等下之;
《辨证录》:[卷之十三]接骨门(二则)摊膏,大约膏须重一两。既摊膏药,再入细药,名为胜金丹∶麝香(三钱)血竭(三两)古锻石(二两)海螵蛸
《笔花医镜》:[卷四女科证治]嗣孕赞育丹主之。调经之法。见于月经篇。血热者。益母胜金丹加生地、丹皮。血寒者。益母胜金丹加肉桂。气滞腹痛
《医学心悟》:[卷四]室女经闭成损,速宜调其经脉,俾月水流通,庶几可救;予以益母胜金丹,加牛膝主之。若其人肝经怒火炽盛者,则颈生瘰,或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三肩部(六)]过肩疽1 关于文言文女子如何自称
自古至今,中国女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由此,在古籍诗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对她们的尊称、敬称,美称和雅称。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清《冷庐杂识》中载:《尔雅》对母亲称“妣”,《诗经》称“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家家”,《汉书》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其他记载还有:帝王之母称“太后”,官员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
2 文言文男子和女子自称什么帝王自称为“朕”、“寡人”,这是其他人不能用的。
除了帝王,其他人自称如下:
直白一些的: 吾、余、予、某,相当于现在的“我”。
谦恭一点的:在下、鄙人、不才、小子、区区。
对长辈(通常无血缘关系)自称:晚辈。
对比自己年小的同辈人自称:愚兄。
对比自己年长的同辈人自称:小弟。
对自己的上司自称:下官、卑职。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未婚女子称奴家 已婚女子称妾 还有女弟 明朝末年柳如是仰慕陈子龙的才华,主动写一封书信并亲自拜访,在名帖上自称“女弟”。当时女人写信作文,往往自称为“妾”,柳如是以“弟”自称,可以看出她希望与士大夫平等交流的思想。
3 古代女子自称“我”是怎样说的古代女子自称“我”为:奴家。旧时女子自称。
引证:清·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奴家已嫁侯郎 ,岂肯改志。”
译文:“我们家已经嫁给侯郎,难道肯改志。”
女子谦称“妾”“贱妾”“奴婢” 。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
妇人之卑称“婢子”。
扩展资料
古代人的谦称
一、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二、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人之君)、寡(少德之人)、不毂(不善)。
三、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卑职等。
4 女生自称的词有哪些老身、妾身、奴家、婢子、贱妾等等。
一、老身[ lǎo shēn ]老年妇女的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出处《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虔婆道:‘四老爷,想我老身在南京也活了五十多岁。’”
二、妾身[ qiè shēn ]旧时女子谦称自己。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师父若肯收留做弟子,便是妾身的有结果了。”
三、奴家[ nú jiā ]青年女子的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
出处《水浒传》第三回:“奴家是东京人氏。”译文:女子我是东京人氏。
四、婢子[ bì zǐ ]受奴役的女子。古代妇人自称的谦词,译为“我”。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婢子,妇人之卑称也。”译文:婢子,妇人的谦称。
五、贱妾[ jiàn qiè ]位次低下的姬妾。古代妇女谦称自己。
出处:清 蒋士铨《香祖楼·觞芰》:“贱妾蒙老爷夫人这般恩意呵!”
5 女生自称的词有哪些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柳树在古代被看作树中的贱物) 未婚女子称奴家 如: 那妇人便道:“官人不知,容奴告禀∶奴家是东京人氏,因同父母来渭州投奔亲眷, 不想搬移南京去了。
母亲在客店里染病身故。父女二人流落在此生受。
此间有个财主,叫 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 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
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 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父亲懦弱,和他争不得。
他又有钱有势。当初不曾得 他一文,如今那讨钱来还他?没计奈何,父亲自小教得家些小曲儿,来这里酒楼上赶座 子,每日但得些钱来,将大半还他,留些少父女们盘缠。
这两日,酒客稀少,违了他钱 限,怕他来讨时,受他差耻。父女们想起这苦楚zA无处告诉,因此啼哭。
不想误犯了 官,望乞恕罪,高抬贵手!” 已婚女子称妾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还有女弟 明朝末年柳如是仰慕陈子龙的才华,主动写一封书信并亲自拜访,在名帖上自称“女弟”。当时女人写信作文,往往自称为“妾”,柳如是以“弟”自称,可以看出她希望与士大夫平等交流的思想。
婢子 使婢子侍执巾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婢子,妇人之卑称也。” 其他: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6 古文中“女孩”怎么说“女孩”在文言文中一般说“女子”,或用别称:佳人、红袖、青蛾、粉黛、佳丽、姝丽、碧玉 髫年、豆蔻、及笄等。
这些对女人的称呼,大多是从容貌和服饰妆容等方面着眼的,如以下: 1、红袖。本指女子红色的衣袖,代指美女。
如唐代白居易《对酒吟》:“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译文:今夜酒未醉人人自醉,还要美人来搀扶。)
2、红裙。本指妇女穿的裙,也指妇女。
如唐代韩愈《醉赠诺书》:“长安众富儿,盘馔罗膻荤;不解文字饮,惟能醉红裙。”(译文:长安的那些富家子弟, 盘碗里摆满了各种腥荤。
不懂得文人饮酒的雅趣, 只会醉倒在女人中。) 3、红粉。
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隐《马嵬》:“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
(译文:安禄山的兵马声势浩大 地来了,皇帝被迫赐死杨贵妃,并将她匆匆埋葬,没多久就化成尘埃了。这里的“红粉”指的是杨贵妃。)
4、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
如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译文:回头一笑能迷住众多的人,六宫的妃子都失去了美色。)
5、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借为美人的代称。
如唐代高适《塞下曲》:“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译文:征夫从军长年征战在外,美丽的妻子天天独守闺房。)
6、红颜。本指妇女美丽的容颜,也代指美女。
如清代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译文: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
7、裙钗。因妇女著裙插钗,因此称妇女为裙钗。
如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译文:想我堂堂一个男子汉,还不如你一个女子。)
扩展资料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叫法: 1、生小:指幼年的时候。东汉末年的建安时期《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写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译文:出生在小地方,从小在山野里长大) 2、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出自《诗经》中《诗·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
(译文:漂亮孩子逗人怜,扎着小小羊角辫。) 3、髫年: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
词语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 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译文:美丽的少女身姿轻盈美好,芳龄十三有余;她像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叶嫩花姣,随风颤袅,美艳无比。) 5、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出自出自周代《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译文:女子到了十五就需要把头发盘笄贯之,到了结婚的年龄。)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出自南朝宋代作者范晔的《后汉书献穆曹皇后纪下》,原文:“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小者待年于国。”“小者待年于国”。
(译文:曹操把自己的三个亲生女儿 :曹宪、曹节和曹华一同嫁给汉献帝 刘协为夫人,以束帛玄纁五万匹为订婚的聘礼,年幼的女儿暂且留在封国,待年龄长到可以婚配的时候再送进宫。) 7、艾:指50岁。
出自秦汉年间儒家学者《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译文:五十头发就像艾草一样白了。)
8、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出自唐代赵牧的《对酒》”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译文:手摸着六十岁的胡子,反反复复的像玩珠子一样。)9、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出自《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译文:所以太尉段颖,英勇的名声在世,在边境坚守,头发不整理的应对羌族起义,头发白了才成功。)
10、耄耋:指八九十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泽广及草木昆虫。”(译文:说老人都能够只因为寿命到头而终结,大王您的遍施恩泽连草木虫鱼都能得到好处。)
战国至秦汉时期,出现过一大批优秀的医学家,如扁鹊、华佗、淳于意等。虽然没有妇产专科著作流传下来,却有许多有关妇产科的医案见诸史籍。最令人叹服的是华佗运用望、问、闻、切四诊合诊,正确判断“死胎”并调服中药打下死胎的有关记载,这是我国妇产科学史上光辉的一页。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有三篇文字专论妇人病,比较详尽地论述了女子妊娠、产后及一些杂病的脉证和疗法,是妇产科学的经典之作,为以后妇产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88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关于妇科病的记载有哪些?
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医药学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许多著名医家及医著中,都有关于妇人的专篇论述。如王叔和的《脉经》第九卷,就专为妇人病而设。他是首次论述妇科“崩”症的医生,并提出了“居经”、“避年”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月经的观点。南齐的《诸氏遗产》倡导晚婚晚育及节欲的风气。北齐徐之才则论述了女子围产期的卫生及婴孩逐月发展的生理变化。隋朝《诸病源候论》中有关妇科病的记载达8卷之多。孙思邈则更重视妇科。在他的《千金方》中将妇人方3卷立于卷首,并竭力主张设立妇产专科。在这基础上,至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诞生了第一部妇产科专著,即咎殷撰写的《经效产宝》。全书共3卷加论,对妊娠、难产、产后等的常见病的诊治均作了详尽的论述,共载方376个。
产科(departmentofobstetrics)为古代医学分科名,是治疗妇女生产疾病的医学专科。为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产科专门治疗妇女疾病,相当于现在的妇产科。此宋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医学分为九科时,产科已成为一科,元丰改制后的九科中仍有产科的设置。元代产科中包括妇人杂病,实际上是妇产科。明代十三科中设妇科(其中包括产科内容)。清初十一科中也设妇科,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后取消。
详见百科词条:产科 [ 最后修订于2016/7/22 22:00:12 共20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本文2023-08-07 05:02: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9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