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不好,看不懂古籍,怎么改善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没有春种夏耘,哪来的金秋的累累硕果?平时没有经常读文言作品,只是上课听老师讲一点,怎么能看懂古藉?文科不论是现代白话文还是古典文学都是有规律的,不要读死书!要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理念!平时读书要作好读书笔记,文言虚词要积累一些!总共就那么二十来个,把它在各篇文章出现的规律比较一下归纳出词性,牢记于心!将经常出现的文言句式归纳起来与现代文特点加以比较,自己也会得出结论的,光靠老师教材那些喂一口吞一口的,终归是被动的!只有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你才能吃饱!否则你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酸性物质是影响纸张耐久性、促使纸张老化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脱酸技术是纸质文献保护中极为重要的技术。北京市汉龙实业有限公司的新一代文献脱酸技术适用于古籍、档案、经书、字画、手稿、报纸、地图、拓片等所有纸质文献的脱酸处理。经国内权威机构评定,该技术多项技术指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脱酸液安全稳定,无燃烧爆炸危险,对文献载体无损伤,对人身健康无危害,不污染环境,脱酸效果彻底、持久。你也可以百度一下。
《中华再造善本》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它是文化部、财政部等政府部门,经过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历史上典籍散佚的经验教训,针对善本古籍当今保管的现状,为防不虞,确保珍贵典籍的传承安全;同时为学术界提供更方便的利用善本机会,从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提出来的重要举措。它的有效实施,将在古籍整理和中国文化建设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中国的雕版印书始于初唐,成于五代,盛于两宋,旁及辽、西夏、金,延袤于元、明、清,时间跨度约为1300多年。可是就在这一千三百年中,典籍大量散佚,流存至今的唐、五代时期的版印实物,已成吉光片羽。两宋316年间刻书出版事业最为兴盛,据不完全统计,官私刻书有1万多种。印数则当以百千万计。到明代权相严嵩被劾而抄家时,据说抄出的实物中还有宋版书籍6853部。可是时间流逝不过几百年,迄今就中国辖区所藏宋刻完轶、复本、残本通计超不过2000部,可谓万不一存。元代掌握全国政权仅有87年,仅是宋代历史的四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刻书也有3200多种,相当于宋代刻书总量的四分之一。元代迄今不过6百余年,可中国辖区内现存元代刻书的完轶、复本、残本大概超不过1200部。面对这种典籍严重散佚的历史教训,清嘉庆时著名版本学家、校勘学家顾千里就曾感叹:“宋元本距今远者八百余年,近者不足五百年,而天壤间乃已万不一存。”故而呼吁:“举断不可少之书而墨之,勿失其真,是缩今日为宋元也,是缓千百年为今日也。”然而那时这只不过是个美好的愿望,是个梦想而已,无条件实现,也不可能实现。从顾千里到今天,又过了二百年,许多书又已失传,这引起了我们政府***的高度警惕和密切关注,所以才有“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提出和立项实施。我们有高超的影印技术,不但能够做到“不失其真”,“缩今日为宋元”,且能延宋元至长远的未来。
过去私人藏书秘不示人,意在珍惜自己的藏本。新中国成立后,私人藏书通过各种渠道大部分裒辑于各级各类图书馆,但珍贵善本仍是不能随意借阅,其意仍无非是加强保管,使其能够传诸久远,可持续使用。这些都是好意,但其法则偏于保守。当今世界的图书保护有两条途径:一是改善藏书环境、原本脱酸、照原样修复,这可以称之为原生性保护;二是缩微复制、扫描复制、照原样影印等,这可以称之为再生性保护。这样做,原书是可以因不流通、少流通而得到保护了,可仍不便于学者批阅,读者还是不满意。政府斥巨资仿真影印存世珍稀善本古籍,则既是积极保护,又可广泛利用的两全之法。这种办法既能将那些久已绝版而又传世孤罕的古籍善本化身千百,永无失传之虞;又可广泛传播,便于披览研读,从而达到“继绝存真,传本杨学”的宏远目标。 本书编纂出版效果的基础工作首先在选目。为此,自2002年初开始,我们就在思索和实践中反复提炼选目的指导思想。并从2002年5月初起,就邀请有关方面专家进一步研讨选目的指导思想和框架原则。最后所取得的共识,是本书编纂的宗旨为确保珍稀古籍的传承安全,因而它的第一要义是传本。但又不能只顾传本而不顾及其学术价值和学术体系。因此,提出了“一传本,二扬学”的选书基调。鉴于古籍传本越古越稀的事实,又提出了“宋元从宽,明清从严”的遴选原则。准此,我们选出唐、宋版本424种,金、元版本326种,作为一期选目。明清离我们时代尚近,存世的书也较多,选书的原则就是“学”、“本”并重,不能只看版本而不看学术内容,要尽可能做到每选的一种书都值得“再造”,不使不值得“再造”的书阑入其中,浪费国家资财。这个明清时代的选目,即二期选目也已几经推敲,基本定稿。一期工程《唐宋编》和《金元编》历时五年已经出齐,共758种、1394函、8990册。二期工程选目主要以明清两代珍稀古籍为主,并针对一期选目所遗漏的珍贵古籍查缺补漏,已初步完成选目556种。另外,还选择了一些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列入再造之内,以体现多民族共铸中华文明的辉煌史实。两期总为1300余种,规模已十分可观。
三、本书编纂分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编,凡五编。每编所选书目按传统的经、史、子、集、从类归。五编中每书之布局,则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各书排序为准。
四、本书编纂靠全国有关藏书单位同心协力、共襄盛举才能圆满成功。特别是那些同书同本而又长期分藏几地者,此次则尽可能使其珠联,成为完璧;有的书珠联之后仍不能成为完璧者,但现存合龙,毕竟便于读者。这是我们这次编纂工作同人共同努力的目标。
五、本书装帧取传统的线装型式,封皮用仿库磁青纸,正文用纸采用两种:大部分用国产宣纸,铺色黑白印刷;少数用瑞典进口蒙肯纸,全行彩印。
本文2023-08-07 05:03: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9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