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籍大全经典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古书籍大全经典有哪些,第1张

古书籍大全经典读物如下:

1、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孝经》、《弟子规》、《四书集注》、《增广贤文》等。

儒家经典又称儒家典籍,是儒家学派的典范之作,被世人奉为“经”,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主要指十三经,同时也包括历代儒家学者的评注和解说。

2、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公羊传》、《读通鉴论》等。

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早期的史书都是以编年史的形式存在,晋朝太康年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也是编年体。

3、老庄之学:《道德经》、《庄子》、《有子》、《韩非子》、《墨子》、《孙子兵法》、《鬼谷子》、《明夷待访录》等。

老庄之学,又称玄学、新道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后,继黄老之学道家衍生出的一个新门派,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产生于魏晋时期。

4、其他子部古籍:《论衡》、《幼学琼林》、《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

四库全书将中国历史上创立一种学说或建立一个学派的人物文集列入“子部”,包括哲学、宗教科技、医、农、兵、法以及类书、杂著等诸多方面。实际上,凡经、史、集无法容纳的皆入子部,十分庞杂。

5、先秦文选:《楚辞》、《汉赋》、《昭明文选》等。

《先秦散文选》是1997年10月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根泽 ,戚法仁。

6、唐宋诗文:《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乐府诗集》、《十八家诗抄》等。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新唐书

旧唐书

新五代史

旧五代史

吕思勉的《隋唐五代史》

王仲荦的《隋唐五代史》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政治、制度、人物。

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俞钢《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上海古籍出版社),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公文形态·政务运行与制度变迁》(齐鲁书社),任爽主编《十国典制考》(中华书局),李天石《中国中古良贱身份制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世文编著《唐太宗传》(中国文史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冷东《唐代宗》(吉林文史出版社),郭锋《杜佑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兰州大学出版社),赵荣蔚《晚唐士风与诗风》(上海古籍出版社)。

经济、社会、宗教、艺术。

王晓骊《唐宋词与商业文化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魏明孔《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福建人民出版社),王辉斌《唐代诗人婚姻研究》(群言出版社),刘航《中唐诗歌嬗变的民俗观照》(学苑出版社),周腊生《五代状元奇谈·五代状元谱》(紫禁城出版社),夏炎《中古世家大族清河崔氏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姚平《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上海古籍出版社)。〔日〕中村圭尔、辛德勇编《中日古代城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孙亦平《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南京大学出版社),姜伯勤《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三联书店),李映辉《唐代佛教地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沈冬《唐代乐舞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献、考古、中外关系。

闫艳《<全唐诗>名物词研究》(巴蜀书社),韩理洲辑校编年《全隋文补遗》(三秦出版社),徐蜀编《隋唐五代正史订补文献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傅璇琮等主编《五代史书汇编》(杭州出版社),梁太济《唐宋历史文献研究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化文、李鼎霞校注《行历抄校注》(花山文艺出版社),欧昌俊、李海霞《六朝唐五代石刻俗字研究》(巴蜀书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唐惠庄太子李撝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编著《唐节愍太子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编著《唐新城长公主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拜根兴、樊英锋《永泰公主与永泰公主墓》(三秦出版社),荣新江、李孝聪主编《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科学出版社),荣新江、张志清主编《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主要注本有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李塨《中庸传注》、戴震《中庸补注》、康有为《中庸注》、马其昶《中庸谊诂》和胡怀琛《中庸浅说》等。

2、《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019年2月报道,从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包括《春秋》在内的儒家经典及其训传。

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4、《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5、《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古代文史典籍

在中医学方面,隋唐时期出现的重要中医典籍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干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以及唐代公私修撰的一系列本草著作。另外,还完成了几部整理、注解《黄帝内经》的典籍,如隋代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唐代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释义》。所有这些著作,都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宋元时期中医学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这个时期的医药学典籍具有种类多、数量大、质量高的特点。方书方面有官修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私修的有《苏沈良方》《史载之方》等一百余种。疾病诊断方面,有崔嘉彦的《脉诀》、朱震亨的《脉诀指掌病式图》等。妇科方面,有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等。儿科方面,有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陈文中的《小儿病源方论》《小儿痘诊方论》等。法医学方面,有宋慈的《洗冤集录》。针灸方面,有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许希的《神应针经要诀》。研究伤寒病的,有庞安时的《伤寒病总论》、朱肱的《伤寒百问》等等。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不仅内部的分科更为细密,同时也出现了代表不同理论特色的医学学派,金元时期的四大家便各有多种著作,阐述各家的医学理论。如“寒凉派”的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问病式》等,“攻下派”的张从正著有《儒门事亲》等,“温补振”的李呆著有《脾胃论》等。“养阴派”的朱震亨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他们的著述都从不同的侧面为丰富祖国医学作出了贡献。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