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涩草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涩草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涩草的用法用量 21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涩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涩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涩草 1 拼音
sè cǎo
2 《辞典》:涩草21 出处
《四川中药志》
22 拼音名Sè Cǎo
23 涩草的别名锦标草、金钱标
24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银叶委陵菜的根。
25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极租,微弯,淡**,直径约15厘米。单数羽状复叶,基生;羽轴长8~13厘米,被白色细长柔毛;小叶通常11~16对,疏密不等,互生,无柄,长圆形至长椭圆形,长15~25厘米,宽8毫米,先端钝圆,边缘有密尖锯齿,两面均被银灰色丝状毛,有光泽。花排列成不完整的伞形花序,花轴长于叶,具叶状苞片;花小,直径5毫米;花萼扩张,卵形,上面被丝状毛,5裂,裂片尖,副萼5片,介于萼片之间,线状披针形;花瓣5,倒卵形,先端钝圆,较萼片为长,**;雄蕊多数,分离;心皮多数,1室,花柱短,脱落。瘦果小,近于无毛,通常有光泽。花期5~6月。
26 生境分布生长于高山之阳坡。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27 性味性微寒,味涩、甘,无毒。
28 功能主治治风热声哑,湿痰风邪,腹痛下痢及妇女白带。
29 涩草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210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涩草的方剂 固表止汗剂
ciesforarrestingsweating)是指以收敛固涩药为主配伍组成,治疗汗证的固涩剂。
真元饮ányǐn《石室秘录》卷一:方名:真元饮组成:熟地2钱,当归5钱,甘草1钱。主治:气喘而脉微涩者。
仙胜散sǎn《痘疹会通》卷四:组成:人参、木通、紫草、生耆、防风、枳壳、甘草。主治:痘不能出,小便短涩。
艾煎茯苓散,故令此处有汗。茯苓甘而淡,甘能养心,淡能渗湿;艾叶香而涩,香能利气,涩能固津。摘录《医方考》卷四
补土燥湿汤,苍术1钱。功能主治:湿邪外中,身痛沉重,脉沉细涩。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寒湿者,加肉桂或加附
更多用到中药涩草的方剂用到中药涩草的中成药 涩肠止泻散
拼音:sèchángzhǐxièsàn英文:涩肠止泻散说明书:药品名称:涩肠止泻散药品汉语拼音:S
金锁固精丸莲须6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具有补肾涩精之功效。主治遗精。本方是治疗肾虚精关不固的常用
安营散3两,麦冬3两(去心)。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子淋涩痛,脉微数者。用法用量水煎3钱,去滓温服。各家论
活血生津丸生津。主治气血瘀阻,腮腺部酸胀,口干咽燥,眼干目涩,头晕目眩,皮肤粗糙,色黯发斑,四肢关节疼痛不利
金樱子膏即得。性状:本品为棕**稠厚的半流体,味甜、酸、涩。检查:相对密度取本品10g,加水20ml稀释后
更多用到中药涩草的中成药古籍中的涩草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四内经脉候]统属诊法候病
滑而洪,女子怀孕可决。浮短浮洪,浮弦细急头痛。浮涩头运,恶寒兼而同例。浮兼三克,(三克见洪条下,余
《脉诀汇辨》:[卷三]涩脉(阴)体象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俱足。涩者,不流利之义。《素问·三部九候篇》曰∶“参伍不调者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一章·伤寒要义]第四节·六经脉象。浮紧浮迟。皆主表寒。浮数浮洪。皆主表热。浮而细涩。浮而软散。凡证皆虚。浮而紧数。浮而洪滑。凡证皆
《灵素节注类编》:[卷四上四诊合参总论]经解帝曰∶脉之缓急、小大、滑涩之病如何?岐伯曰∶心脉急甚者,为螈;微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缓甚,为狂
《普济方》:[卷七十七眼目门]目涩痛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标准编号 33 处方 34 制法 35 性状 36 检查 37 功能与主治 38 用法与用量 39 注意 310 规格 311 贮藏 4 乌鸡丸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42 药品名称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49 规格 410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411 禁忌 412 乌鸡丸的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414 乌鸡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415 乌鸡丸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5 《寿世保元》卷七方之乌鸡丸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制备方法 54 功能主治 5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6 《妇科玉尺》卷上方之乌鸡丸 61 组成 62 制法 63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64 功能主治 7 《中药制剂手册》方之乌鸡丸 71 乌鸡丸的别名 72 组成 73 制法 74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75 功能主治 8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方之乌鸡丸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制备方法 84 主治 8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9 《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引《唐氏经验方》之乌鸡丸 91 方名 92 组成 93 制备方法 94 功效主治 9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0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方之乌鸡丸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制备方法 104 功能主治 10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1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方之乌鸡丸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制备方法 114 功能主治 11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2 《普济方》卷三十七引《经验良方》之乌鸡丸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制备方法 124 功能主治 12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26 附注 13 《扶寿精方》之乌鸡丸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制备方法 134 功能主治 13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4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一方之乌鸡丸 141 方名 142 乌鸡丸的别名 143 组成 144 制备方法 145 主治 146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47 用药禁忌 148 附注 15 《万氏女科》卷一方之乌鸡丸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制备方法 154 功能主治 15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6 《女科万金方》之乌鸡丸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制备方法 164 功能主治 16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7 《古今医鉴》卷十一方之乌鸡丸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制备方法 174 功能主治 17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76 运用 18 《杏苑》卷五方之乌鸡丸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制备方法 184 主治 18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9 《宁坤秘籍》卷一方之乌鸡丸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功能主治 194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195 制备方法 20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方之乌鸡丸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制备方法 204 主治 20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21 《类证治裁》卷八方之乌鸡丸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制备方法 214 功效主治 21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216 运用 22 《绛囊撮要》方之乌鸡丸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制备方法 224 功能主治 22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23 《不居集》下集卷一方之乌鸡丸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制备方法 234 主治 23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24 《女科指掌》卷一方之乌鸡丸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制备方法 244 功能主治 24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 246 附注 2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乌鸡丸 乌鸡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wū jī wán
2 概述乌鸡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3 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Wuji Wan
32 标准编号WS3B210096
33 处方生晒参 30g 甘草(蜜炙) 30g 五味子 30g 栀子 30g 艾叶 30g 黄连 30g 北沙参 90g 丹参 90g 玄参 90g 白术(麸炒) 90g 白芍(麸炒) 90g 茯茯 90g 山药 90g 牛膝 90g 川芎 90g 续断 90g 杜仲(炒) 90g 当归 90g 天麻 90g 地黄 90g 牡丹皮 90g 麦冬 90g 菟丝子 90g 柴胡 90g 石斛 120g 乌鸡(去毛爪肠) 900g
34 制法
以上二十六味,取石斛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另取乌鸡,加入石斛药汁和黄酒 500g、米醋 500g,将鸡煮烂,去骨,再加入其余生晒参等二十四味,拌匀,烘干,研成细粉,过筛。每 100g粉末加炼蜜65~85 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35 性状本品为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微苦。
36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37 功能与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妇女气血两亏,羸瘦内热,月经不调, 崩漏带下,骨蒸劳热。
38 用法与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1瓶,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39 注意忌食辛辣、苋菜及生冷食物。
310 规格小蜜丸每瓶装5 5g,大蜜丸每丸重5 5g
311 贮藏密闭,防潮。
4 乌鸡丸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中药
42 药品名称乌鸡丸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妇女气血两亏,体瘦内热,月经量少、后错,带下量多。
49 规格小蜜丸每瓶装
55克
410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1瓶,一日2次。
411 禁忌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
412 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1忌食辛辣、苋菜及生冷食物。
2感冒时不宜服用。患有其他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经行有块伴腹痛拒按或胸胁胀痛者不宜选用。
4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过少,或经期错后,或 不规则出血,或带下伴阴痒,或赤带者应去医院就诊。
5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4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5 乌鸡丸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5 《寿世保元》卷七方之乌鸡丸 51 方名乌鸡丸
52 组成海金沙、侧柏叶(盐水炒)各四两,厚朴(姜炒)、当归(酒洗)各三两,白术、川芎、白芍药(酒炒)、熟地黄各二两,羌活、防风各一两半,炒香附、人参、砂仁各一两,甘草三钱[1]。
海金沙4两,侧柏叶(盐水炒,焙干)4两,香附(炒)1两,厚朴(姜炒)3两,当归(酒洗)3两,白术(去芦)2两,川芎2两,白芍(酒炒)2两,熟地2两,羌活1两半,防风1两半,人参1两,砂仁1两,粉草3钱。
53 制备方法上药为末,用白毛乌肉雄鸡一只,去毛及内脏,将药末装入鸡肚中,放铜锅内,用好酒五壶、水两瓶,文武火煮至汤干,取鸡去骨,取肉切细,同药晒干为末,用粳米粉、酒、水煮糊为丸,梧桐子大[1]。
54 功能主治《寿世保元》卷七方之乌鸡丸主治妇人血海虚冷,月经不调,或小腹疼痛,或白带淋漓,面色苍黄,四肢无力,头晕目眩[1]。
妇人血海虚冷,经水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时小腹疼痛,或下白带如鱼脑髓,或似米泔,不分信期,每日淋沥不止,头晕眼花,目眩耳鸣,面色萎黄,四肢无力,五心烦热,胸膈闷,不思饮食,肌肤减削。
5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一百丸,空腹米汤或酒送下[1]。
6 《妇科玉尺》卷上方之乌鸡丸 61 组成白毛乌骨雄鸡一只(以一斤重为宜),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各二两,杜仲、当归身、川芎、白术、丹参、茯苓、补骨脂、人参、炙甘草、肉苁蓉(酒洗)、炒小茴香、砂仁各一两,香附(醋浸)四两[1]。
62 制法先将鸡吊死,去毛及内脏,将二地、二冬放鸡肚内,加好酒十碗,用沙锅煮烂,取出,慢火焙,去鸡肚内药,更以余酒淹尽,焙至焦枯,再与余药为末,酒糊为丸[1]。
63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五十丸,空腹温酒或米汤送下[1]。
64 功能主治《妇科玉尺》卷上方之乌鸡丸主治妇人脾胃虚弱,冲任损伤,气血不足,经候不调,以致无子[1]。
7 《中药制剂手册》方之乌鸡丸 71 乌鸡丸的别名乌鸡白凤丸[1]。
72 组成净乌鸡2kg,生、熟地黄各768g,当归432g,人参、鹿角胶、白芍药、香附(醋炙)、山药、丹参各384g,鳖甲(醋炙)、天门冬、川芎、芡实(麸炒)各192g,桑螵蛸、煅牡蛎、鹿角霜各144g,黄芪、甘草各96g,银柴胡78g[1]。
73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1]。
74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一丸,温开水送下,日二次[1]。
75 功能主治功能益气养血,调经止带[1]。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腰腿酸痛,身体消瘦[1]。
8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方之乌鸡丸 81 方名乌鸡丸
82 组成黄荆嫩头、鸡矢。
83 制备方法上用黄荆嫩头,春初取之,九蒸九晒,取半斤;用乌鸡1只纯黑者,以米饲5日,安净板上,饲以大麻子,又12日,旋收粪,晒干,取半净瓷瓶子纳粪,熬令香黄,然后和荆头,捣成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4 主治《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方之乌鸡丸主治青盲。
8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5丸,陈米饮送下,加至20丸,1日2次。
9 《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引《唐氏经验方》之乌鸡丸 91 方名乌鸡丸
92 组成人参3两,怀生地3两,怀熟地3两,青蒿子(去梗)3两,香附(4制)3两,鳖甲3两,白术2两,枣仁肉2两,枸杞2两,麦冬2两,云苓2两,地骨皮(去骨)2两,丹皮(去骨)2两,白芍2两,归身2两半,川芎1两,甘草1两。
93 制备方法上先将诸药备完听用;乃取丝毛乌骨白公鸡1只(约重1斤许者)扑倒,去毛、秽、头、足、肠杂不用,将鸡切作4块;先以鳖甲铺铜锅底,次入杂药,以免焦腐,渐加童便约斗许,煮至极烂,捞起晒干,为末,将鳖甲去裙,并鸡骨俱以原汁蘸炙至干,为末,同前药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4 功效主治《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引《唐氏经验方》之乌鸡丸功在种子。主治妇人羸弱,血虚有热,经水不调,崩漏带下,骨蒸不能成胎。
9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0余丸,空心用清汤送下。
10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方之乌鸡丸 101 方名乌鸡丸
102 组成黄连(去须)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柴胡(去苗)1两,白附子(生)1两,当归(切,焙)1两,秦艽(去苗土)1两,槐胶1两,甘草(炙,锉)1两,苁蓉(薄切,酒浸,焙)1两,续断1两,远志(去心)1两,巴戟天1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乳香(研)半两,雄黄(研)半两,丹砂(研)半两,丁香1分,干姜(炮)1分。
103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先养乌雌鸡1只,以硫黄3两为末,分作30份,每日拌饭喂1月,日用大麻子1升喂尽,宰,治去毛及嘴、爪并肚肠,留心、肝;将前药末入在鸡腹内,以麻线缠定,再用无灰酒1斗,银石锅内用文武火煮,令鸡熟,取出,除去粗骨,将鸡并腹内药同细研,更将鸡骨焙干,捣罗为末,同研药,搜和入臼中,捣千百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104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九十三方之乌鸡丸主治传尸劳,尸注骨蒸,眼目昏涩,面色青黑,咽喉噎塞,痰涕咳嗽,或痃癖攻刺疼痛,胸膈满闷,时或恚怒,或多感伤,情思不乐,梦寐虚惊,精藏滑泄,失血,憎寒,潮热盗汗,肩背拘急,腰膂肢节烦疼,四肢少力,不喜饮食,小便黄赤,大便不调,乍进乍退。
10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暖酒吞下,空心、日午、临卧各1服。
11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方之乌鸡丸 111 方名乌鸡丸
112 组成乌鸡卵1枚,锦贝子半两。
113 制备方法上药将锦贝子入在鸡卵内,用湿纸裹头七重,再用泥固济,火煅过后,入地坑内,出火毒1宿,取出研细,加大黄末半两、麝香1钱,同研细,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114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方之乌鸡丸主治瘰疬久不愈者。
11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蜜水送下。不过5服效。
12 《普济方》卷三十七引《经验良方》之乌鸡丸 121 方名乌鸡丸
122 组成尘乌(火糠煤是也,又名乌龙尾。浓醋和作饼,煅)5钱,蒲黄5钱,干地黄5钱,芍药5钱,当归5钱,甘草3钱半,川乌(炮)3钱半,肉桂3钱半。
123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4 功能主治《普济方》卷三十七引《经验良方》之乌鸡丸主治丈夫肠风,妇人崩病。
12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炒黑豆淋酒送下。
126 附注本方名乌鸡丸,疑为“乌龙丸”之讹。
13 《扶寿精方》之乌鸡丸 131 方名乌鸡丸
132 组成人参1两,黄耆1两,白术1两,生地黄1两,当归1两,白芍药1两,秦艽1两,陈皮1两,软柴胡1两,银柴胡1两,前胡1两,胡黄连1两,黄芩1两,地骨皮1两,麦门冬1两,贝母1两,桑白皮1两,五味子1两,黄柏1两,知母1两。
133 制备方法上锉细片;用乌骨白鸡(耳有绿色、脑有金色者更佳)重1斤者,麻子喂7日,以索缢杀,去毛并内杂,纳药,用绿豆1斗5升,浸湿,铺入小甑内,3寸厚,又将青蒿衬之,放鸡在上,仍以绿豆盖之,蒸烂熟,将鸡拆碎,同药晒干,磨细,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134 功能主治《扶寿精方》之乌鸡丸主治童子、室女身发热,吐血痰出,盗汗,少饮食,四肢无力;大人亦治。
13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米汤送下。
14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一方之乌鸡丸 141 方名乌鸡丸
142 乌鸡丸的别名大乌鸡丸
143 组成白毛乌骨公鸡1只(重2斤半许,闭死,去毛、肠,净洗,用艾4两、青蒿4两锉碎,纳1半在鸡腹内,用酒坛1只,纳鸡并余艾、篙于内,童便和水灌之,令没鸡2寸许,煮绝干,取出去骨,余俱捣烂如薄饼状,焙干,研为细末),南香附(去毛净)1斤(分作4份,米泔水、童便、醋、酒各浸1份,春秋2日、夏1日、冬4日,取出晒干),熟地黄4两,生地黄3两(怀庆者,勿犯铁),当归(酒浸,洗)3两,川芎3两半,白芍3两,辽人参3两,白术2两,黄耆2两,川牛膝(去芦)2两,柴胡(去芦)2两,黄连(炒)1两,牡丹皮(去心)2两,白茯苓(去皮)2两半,秦艽1两半,鳖甲3两(醋浸,炙**),知母2两,贝母2两,地骨皮1两,干姜1两,延胡索1两。
144 制备方法上并香附,共为细末,并鸡末、酒、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45 主治《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一方之乌鸡丸主治妇人瘦弱,血虚有热,经水不调,崩漏带下,骨蒸等疾,不能成胎。
146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渐加至7080丸,温酒或米饮送下。
147 用药禁忌忌煎炒、辛辣之物及苋菜。
148 附注大乌鸡丸(《医学入门》卷八)。
15 《万氏女科》卷一方之乌鸡丸 151 方名乌鸡丸
152 组成白毛乌骨雄鸡1只(要未镦者,以粳米喂养7日,勿令食虫蚁野物,吊死,去毛并杂细,以1斤为率),生地2两,熟地2两,天冬2两,麦冬2两(放鸡肚中,甜美醇酒10碗,入沙罐煮烂,取出,再用桑柴火上焙,去药,更以余酒淹尽,焙至焦枯,研罗为末,再加后药),杜仲(盐水炒)2两,人参1两,炙草1两,肉苁蓉(酒洗)1两,破故纸(炒)1两,小茴(炒)1两,归身2两,川芎2两,白术2两,丹参2两,白茯苓2两,香附(醋浸3日,焙)4两,砂仁1两。
153 制备方法上为末,和土米酒调面糊为丸。
154 功能主治《万氏女科》卷一方之乌鸡丸主治妇人脾胃虚弱,冲任损伤,血气不足,经候不调,以致无子者。
15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温洒或米饮送下。
16 《女科万金方》之乌鸡丸 161 方名乌鸡丸
162 组成柴胡2两,黄连2两,人参2两,黄耆3两,门冬2两,当归2两,白芍2两,地骨2两,香附(童便炒)2两,茯苓2两,秦艽2两,陈皮2两,贝母2两,黄柏(酒炒)2两,知母2两,黄芩2两,五味子2两,乌鸡1只。
163 制备方法将鸡去毛、肚杂、头、足,切碎,和药入瓶,并好醋3碗,煮酒4碗,炭火煨干,晒干为末,醋糊为丸。
164 功能主治《女科万金方》之乌鸡丸主治妇人经事不调,日渐潮热,咳嗽有痰。
16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0丸,淡醋汤下。
17 《古今医鉴》卷十一方之乌鸡丸 171 方名乌鸡丸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72 组成乌鸡1只(不刀血,去毛,用醋5大碗煮熟,火煅存性,成灰为末),香附米10两(酒浸旬日,用醋煮,焙干),乌药2两,净艾2两(醋浸,炒白米饭少许,入杵臼内捣成饼,火上炙令干),当归3两(醋洗),川芎1两,白芍1两,熟地1两,小茴3两(醋炒),山药2两,牡蛎2两,破故纸(醋炒)5钱,良姜5钱,白姜1两半,丁香1两(不见火)。
173 制备方法上为末,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174 功能主治《古今医鉴》卷十一方之乌鸡丸主治下焦虚寒,赤白带下,脐腹冷痛。
17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醋汤送下。
176 运用赤白带下不止,加龙骨1两、五倍子1两半。
18 《杏苑》卷五方之乌鸡丸 181 方名乌鸡丸
182 组成人参5钱,黄耆5钱,柴胡5钱,前胡5钱,黄连5钱,黄柏5钱,当归5钱,白茯苓5钱,熟地黄5钱,生地黄5钱,白芍药5钱,贝母5钱,五味子5钱,知母5钱,川芎5钱,白术5钱。
183 制备方法上(口父)咀;用乌骨雄鸡重2斤以上者1只,须新生肥壮者;去毛、血,洗净,入前药在肚,以线缝定,用好腊酒入锅中,放鸡在内,酒约过鸡背上1寸为度,肠脏放在鸡外,同煮极烂,拆开,同药晒干,研为细末,用原汁打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84 主治《杏苑》卷五方之乌鸡丸主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咽干颊赤,心怯潮热,盗汗减食,咳嗽脓血。
18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食前米汤或沸汤送下。
19 《宁坤秘籍》卷一方之乌鸡丸 191 方名乌鸡丸
192 组成天雄3钱,附子3钱,鹿茸5钱,山药5钱,苁蓉5钱,肉桂5钱,蒲黄(炒黑)5钱,当归5钱,萸肉5钱,川芎5钱,白芍1两,熟地1两5钱,乌鸡肉(皮油不用,酒蒸)3两。
193 功能主治《宁坤秘籍》卷一方之乌鸡丸主治经来如绿水,全无血色,大虚大寒不可用凉药者;血气虚所致经来全白色、无血色,五心烦热,小便作痛,面色青黄者。
194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以酒送下。服此半月,非但病愈,又能怀孕。
195 制备方法米糊为丸。
20 《古今医统大全》卷九方之乌鸡丸 201 方名乌鸡丸
202 组成乌梢蛇3条(洗刷净),乌鸡1只。
203 制备方法上以蛇煮熟,去骨取肉,焙干,为细末,用蒸饼为丸,如米大,以喂乌鸡,待鸡食尽蛇肉后,却以鸡煮取肉,为末,或丸、或散。
204 主治《古今医统大全》卷九方之乌鸡丸主治大风。
20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以酒服之;服丸时仍要加蒸饼,每服50丸。甚者不过五鸡而愈。
21 《类证治裁》卷八方之乌鸡丸 211 方名乌鸡丸
212 组成乌骨鸡1只(男用雌,女用雄,去皮去秽,留内金,洗肠留肠),北五味1两,熟地4两,黄耆3两,于术3两,茯苓2两,归身2两,白芍2两,人参3两,丹皮2两,川芎1两,山药末6两。
213 制备方法将北五味、熟地2味入鸡腹,用陈酒、童便于砂锅中煮,又以黄耆、于术、茯苓、归身、白芍预为末,同鸡肉捣烂焙干,骨用酥炙;研入人参、丹皮、川芎,和前药,以山药末糊丸,如梧桐子大。
214 功效主治《类证治裁》卷八方之乌鸡丸功在调经。主治月经不调,蓐劳,带下,崩淋。妇女久病体弱,月经不调,经前经后腹痛,产后贫血,头晕目眩。
21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人参汤送下。
216 运用骨蒸,加鳖甲、柴胡、地骨;经闭,加肉桂;崩漏,加阿胶;倒经,加麦冬;痞闷,加香附、沉香;带下,加萆薢、香附、蕲艾。
22 《绛囊撮要》方之乌鸡丸 221 方名乌鸡丸
222 组成人参3两(或以西党参4两代之亦可),大生地3两(忌铁,酒炒),大熟地3两(忌铁,酒炒),青蒿子3两,四制香附3两,炙鳖甲3两,白术2两(土炒),枣仁2两(炒黑),枸杞子2两(酒炒),大麦冬2两(去心,烘脆),白茯苓2两(晒脆),地骨皮2两,丹皮1两5钱(酒炒),大白芍2两(酒炒),白归身2两(酒炒黑),川芎1两(酒炒),炙甘草1两。
223 制备方法上药如法制好,磨为细末;用白毛乌骨鸡1只(男用雌、女用雄,约重1斤外者)闷绝,去毛,竹刀破开,去肠杂并头、翅、足,煮极烂,取出骨,新瓦上炙脆,研细末,和入药末内,即用鸡汤酌和,捣千捶为丸,如椒子大。
224 功能主治《绛囊撮要》方之乌鸡丸主治男妇血气虚劳,咳嗽吐血,骨蒸潮热,梦遗失精,赤白带下。
22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4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23 《不居集》下集卷一方之乌鸡丸 231 方名乌鸡丸
232 组成地骨皮、小青草(珍珠草也)、六月雪根、柴胡、胡黄连、苡仁米。
233 制备方法用乌鸡1只,挦毛,酒洗净,将上药塞肚内,线缝,酒与水各半,煮熟,任病者啖肉;其骨炒焕,和药磨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4 主治《不居集》下集卷一方之乌鸡丸主治风劳,骨蒸劳热。
23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未申时白水送下。
24 《女科指掌》卷一方之乌鸡丸 241 方名乌鸡丸
242 组成阿胶(蛤粉炒)、谷芽、麦芽、苏木、龙衣、艾叶。
243 制备方法用艾铺石臼中,1层艾1层药,铺讫,用火缓缓烧过存性,以钵盖口令密,勿通风,待冷取出,为末,丸。
244 功能主治《女科指掌》卷一方之乌鸡丸主治月经不调,骨蒸潮热。
245 乌鸡丸的用法用量内服。
246 附注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风疹块的病因病机 5 风疹块的症状 6 风疹块的诊断 7 需要与风疹块相鉴别的疾病 71 水疥 72 猫眼疮 8 风疹块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811 风热袭表 8111 症状 8112 治法 8113 方药治疗 812 风寒束表 8121 症状 8122 治法 8123 方药治疗 813 胃肠湿热 8131 症状 8132 治法 8133 方药治疗 814 卫表不固 8141 症状 8142 治法 8143 方药治疗 815 气血两虚 8151 症状 8152 治法 8153 方药治疗 816 气滞血瘀 8161 冲任不调 81611 症状 81612 治法 81613 方药治疗 8162 血瘀型 81621 症状 81622 治法 81623 方药治疗 82 针灸治疗 821 体针 822 耳针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风疹块的方剂 2 治疗风疹块的穴位 3 治疗风疹块的中成药 4 风疹块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风疹块 1 拼音
fēng zhěn kuài
2 英文参考wheal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urticaria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wheal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tle rash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hidden rashe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urticar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idden rash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urticar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风疹块为病名[1]。出《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即隐疹[1]。
瘾疹(hidden rashes;urticaria[2])为病名[3]。又称风㾦㿔、㾦㿔,俗称风疹块、鬼饭疙瘩(《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是指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瘙痒时隐时现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皮肤病[3][2]。以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临床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老幼都可罹患,约有15%~20%的人一生中发生过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骤发速愈,慢性者可反复发作。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办,堆累成片,日痒甚者,宜服秦艽牛蒂汤,夜痒重者,宜当归饮子服之。”
风疹块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4]。
4 风疹块的病因病机风疹块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可因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或因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因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而致风邪搏结于肌肤而发病。
风疹块多因汗出受风,或卧露乘凉,风邪入于皮肤腠理所致[5]。
5 风疹块的症状风疹块初起皮肤发痒,继起大小不等的风团,形如豆瓣,成片成块[5]。赤色属风热,白色属风寒[5]。时隐时现,反复发作,甚或数月数年不愈[5]。
6 风疹块的诊断皮肤上突然出现风团,色白或红或正常肤色;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局部出现,或泛发全身,或稀疏散在,或密集成片;发无定时,但以傍晚为多。风团成批出现,时隐时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部分患者一天反复发作多次。自觉剧痒、烧灼或刺痛。部分患者,搔抓后随手起条索状风团;少数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出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慌心悸。急性者,发病急来势猛,风团骤然而起,迅速消退,瘙痒随之而止;慢性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病期多在l一2个月以上,甚至更久。
诊断要点:
1、皮疹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淡红色或瓷白色的风团。自觉瘙痒。
2、风团骤然发生并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一日之内可发作数次。
3、皮疹发生的部位不定。
4、粘膜也可受累。发生于胃肠道粘膜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发生于喉头粘膜者,可有气闷、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
5、慢性者反复发作,可迁延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7 需要与风疹块相鉴别的疾病 71 水疥水疥好发于儿童,多见于春夏秋季,好发部位为四肢、腰腹部、臀部,典型皮损为纺锤形丘疹,色红,长轴与皮纹平行,中央常有针尖大小的红斑或水疱,瘙痒剧烈。
72 猫眼疮猫眼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春秋季多见,好发于手足背、掌底、四肢伸侧等处,皮损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等,常两种以上皮损同时存在,典型皮损为猫眼,即虹彩状,色暗红或紫红。
8 风疹块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故风邪侵袭人体,可致皮肤出现风团,时隐时现,骤起骤消。而风邪每多挟热邪或寒邪以袭人,内蕴肌表,不得疏泄所致;也有因肠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而发。而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者,则因气虚卫外不固,或因血虚生风,或因冲任不调,或因血瘀等所致。主要的治疗方法祛风,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辨证治疗。
811 风热袭表瘾疹·风热袭表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assaulting exterior)是指风热袭表,以风团鲜红,灼热瘙痒,可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遇热则皮疹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11 症状风团色红,遇热则发作或加重,触之有灼热感,瘙痒剧烈,或见咽干、心烦。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滑数。
8112 治法疏风清热。
8113 方药治疗风热者内服秦艽牛蒡汤[5]。
主方: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
加减处方:金银花、连翘各15克,荆芥、蝉蜕各9克,牛蒡子、黄芩、浮萍各12克,鱼腥草30克,芦根18克,薄荷6克(后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812 风寒束表瘾疹·风寒束表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windcold fettering exterior)是指风寒束表,以皮疹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舌质淡,舌苔白,脉浮紧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21 症状风团色白(瓷白色),遇冷或风吹则发作或加重,得暖可缓解。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
8122 治法祛风散寒。
8123 方药治疗风寒者内服荆防败毒散[5]。
主方:荆防败毒散(虞搏《医学正传》)加减处方:防风12克,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当归各9克,茯苓15克,川芎、麻黄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813 胃肠湿热瘾疹·胃肠湿热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in stomach and intestine)是指胃肠湿热,蕴于肌肤,以风团片大、色红、瘙痒剧烈,发疹的同时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31 症状皮肤出现风团,伴有脘腹胀痛,纳呆,恶心呕吐,神疲乏力,大便泄泻或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8132 治法表里双解,清热利湿。
8133 方药治疗1、主方:茵陈蒿汤(张仲景《伤寒论》合升降散(杨璿《伤寒温疫条辨》)加减处方:绵茵陈15克,大黄12克(后下),山栀子、防风各12克,僵蚕、蝉蜕各9克,鱼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大便泄泻者,去大黄,可加春砂仁6克(后下)。脘腹胀痛或恶心呕吐者,加枳壳12克、厚朴9克(后下)。
2、中成药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814 卫表不固瘾疹·卫表不固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unconsolidation of defensive exterior)是指卫表不固,以风团较小,少数呈大片状,平素多汗,易感冒,每于汗出或风、冷 后发疹,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41 症状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平素多汗,稍劳则汗出,风团发作时每觉凛凛恶寒,微微自汗。舌质淡,舌体胖嫩,脉沉细。
8142 治法固卫和营祛风。
8143 方药治疗主方:玉屏风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加减处方:黄芪25克,炒白术、防风各12克,桂枝、白芍、赤芍各9克,生姜3片,大枣8枚,煅牡蛎30克(先煎)。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815 气血两虚瘾疹·气血两虚证(hidden rash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病程日久,气血两虚,以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或数年,劳累后则发作加剧,神疲乏力,舌质淡,舌苔白,脉濡细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51 症状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可伴有头晕,神疲乏力,纳呆,夜寐不宁。舌质淡,苔薄或少苔,脉细弱或濡细。
8152 治法养血祛风。
8153 方药治疗气血虚者服当归饮子[5]。
1、主方:四物消风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处方:生地黄18克,防风、赤芍、白藓皮、柴胡各12克,当归,荆芥、蝉蜕各9克,川芎6克,何首乌、白蒺藜各15克。水煎服,可复渣再服,每日1剂。
2、单方验方:千斤首乌汤(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处方:千斤拔30克,何首乌15克,乌豆衣12克,当归、蝉蜕、苦参,白藓皮各9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816 气滞血瘀瘾疹·气滞血瘀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风团色泽暗红或紫红,病变多在腰和表带压迫等部位,伴面色晦暗,口唇青紫,口干不欲饮,妇女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色紫红或有血块,舌质紫暗,苔少,脉细涩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61 冲任不调 81611 症状见于女性患者。风团的发生有周期性,常在月经前数日开始出现风团,往往随着月经的干净而消失,但在下次月经来潮时又发作;多伴月经不调,或经来腹痛。舌质黯红,苔薄,脉弦。
81612 治法调摄冲任。
81613 方药治疗主方:二仙汤((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合四物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仙茅、仙灵脾(*羊藿)、知母、黄柏、川芎各9克,当归15克,巴戟天、赤芍,菟丝子、香附各12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兼血瘀者(可见经来量少,色紫黑而有块,或舌有瘀斑),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15克、桃仁、红花各9克,或合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各9克)。
8162 血瘀型 81621 症状风团反复发作,缠绵日久,疹色黯红,或风团主要见于腰围、表带等受压部位,伴有面色晦黯,口唇青紫。舌质黯红或紫、或舌尖边有瘀斑,脉细涩。
81622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祛风。
81623 方药治疗主方:通经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处方:地龙干、赤芍、柴胡、防风各12克,桃仁、红花、蝉蜕、皂角刺各9克,穿山甲12克(先煎),丹参15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如兼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克。兼风寒者,加桂枝9克,麻黄6克。外治法风团泛发全身者,用中草药煎水外洗,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常用中草药:豨莶草、白藓皮、地肤子、白蒺藜、苍耳子、苦参、紫苏叶、土荆芥、如意花、毛麝香、大叶桉叶、苦楝树叶、飞扬草、黑面神等,选5~6味各30克;也可用皮肤外洗一方。
82 针灸治疗 821 体针风团发于上半身者,取穴曲池、合谷、内关、手叁里、尺泽;下半身者取穴血海、足叁里、叁阴交、阴陵泉;发于全身还应选配风市、风池、大椎、百会、大肠俞、委中等。每次选取2~6个穴位,急性者用泻法,慢性者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822 耳针常取穴肺区、脾区、肝区、神门、肾上腺、皮质下、风溪等,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也可埋针或贴耳珠。
9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加减逍遥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 35 运用 36 摘录 4 《疬科全书》方之加减逍遥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傅青主女科》卷上方之加减逍遥散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医学入门》卷七方之加减逍遥散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 64 摘录 7 《寿世保元》卷四方之加减逍遥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古今医鉴》卷十一方之加减逍遥散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 85 运用 86 摘录 9 《辨证录》卷二方之加减逍遥散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 94 摘录 10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减逍遥散 101 处方 102 功能主治 103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 104 摘录 11 《中医妇科治疗学》方之加减逍遥散 111 组成 112 功效主治 113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 114 运用 12 《辨证录》卷三方之加减逍遥散 121 组成 122 功能主治 123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 13 《丹台玉案》卷五方之加减逍遥散 131 组成 132 功能主治 133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 14 《证因方论集要》卷四方之加减逍遥散 141 组成 142 功能主治 15 《医略六书》卷三十方之加减逍遥散 151 组成 152 制备方法 153 功能主治 154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 155 各家论述 1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逍遥散 1 拼音
jiā jiǎn xiāo yáo sǎn
2 概述加减逍遥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三首。
3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加减逍遥散 31 处方当归、白术、柴胡、陈皮、茯苓、牡丹皮、甘草、栀子、白芍药[1]。
32 制法上药为粗末[1]。
33 功能主治《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加减逍遥散主治厥阴经疟,三日一发[1]。
34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5 运用若热多加黄芩;寒多加生姜;恶寒加羌活、升麻[1]。
36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4 《疬科全书》方之加减逍遥散 41 处方柴胡、牡丹皮、焦栀子、煅牡蛎、陈皮各一钱半,茯苓、白芍药各三钱,白术、当归、半夏、白芥子各二钱,炙甘草一钱,薄荷叶三分[1]。
柴胡1钱5分,炙甘草1钱,茯苓3钱,白术2钱,当归2钱,白芍3钱,丹皮1钱5分,黑山栀1钱5分,煅牡蛎1钱5分,薄荷3分,广陈皮1钱5分,半夏2钱,白芥子2钱。
42 制法上药为粗末[1]。
43 功能主治《疬科全书》方之加减逍遥散主治伤肝疬,凝结不消[1]。
妇人情志不逐,忧郁内伤,阴火上炎,而致生疬凝结不消者。
44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每服三至五钱,水煎服[1]。
45 摘录《疬科全书》
5 《傅青主女科》卷上方之加减逍遥散 51 处方茯苓、白芍(酒炒)、甘草(生)各五钱,柴胡、陈皮各一钱,茵陈、栀子各三钱[1]。
茯苓5钱,白芍(酒炒)5钱,甘草(生用)5钱,柴胡1钱,茵陈3钱,陈皮1钱,桅子3钱(炒)。
52 功能主治《傅青主女科》卷上方之加减逍遥散功能舒肝解郁,健脾利湿[1]。主治妇人青带,带下色青,甚则如绿豆汁,稠黏不断,其气腥臭[1]。
主治妇人青带。带下色青,甚则如绿豆汁,稠粘不断,其气腥臭。
53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水煎服[1]。
54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上
6 《医学入门》卷七方之加减逍遥散 61 处方牡丹皮 白术各45克 当归 芍药 桃仁 贝母各3克 山栀 黄芩各24克 桔梗21克 青皮15克 甘草03克
62 功能主治《医学入门》卷七方之加减逍遥散主治痰中见血。
63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64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7 《寿世保元》卷四方之加减逍遥散 71 处方当归6克 白芍6克 白术45克 茯苓9克 柴胡24克 甘草24克 胡黄连18克 麦门冬6克 黄芩6克 地骨皮9克 秦艽9克 木通6克 车前子9克 灯草10根
72 制法上锉一剂。
73 功能主治《寿世保元》卷四方之加减逍遥散功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主治血虚肝郁,子午潮热。
74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75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8 《古今医鉴》卷十一方之加减逍遥散 81 处方当归(酒洗)1钱,白芍(酒炒)1钱,白术(土炒)1钱,白茯1钱,柴胡1钱,甘草(炙)5分。
82 制法上锉1剂。
83 功能主治《古今医鉴》卷十一方之加减逍遥散主治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或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
84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加煨姜1片,薄荷少许,水煎服。
85 运用如发热盛,加地骨皮、知母;如手擅掉,加防风、荆芥、薄荷;如咳嗽,加五味子、紫菀;如气恼胸膈痞闷,加枳实、青皮、香附;如吐痰,加半夏、贝母、瓜蒌仁;如饮食不消,加山楂、神曲;如发渴,加麦门冬、天花粉;如胸中作热,加黄连、栀子;如心慌心跳,加酸枣仁、远志肉;如久泻,加干姜炒黑;如遍身痛,加羌活、防风、川芎以利关节;如吐血,加生地、阿胶、牡丹皮;如自汗,加黄耆、酸枣仁;如左腿血块,加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如右腹气块,加木香、槟榔;如怒气伤肝,眼目昏花,加龙胆草,黄连、栀子、白豆蔻;如经闭不通,加桃仁、红花、苏木;如小腹痛,加玄胡索、香附米。
86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一
9 《辨证录》卷二方之加减逍遥散 91 处方柴胡2钱,白芍5钱,白术3钱,当归3钱,生地3钱,甘草1钱,炒栀子1钱,半夏1钱,青皮5分。
92 功能主治《辨证录》卷二方之加减逍遥散主治怒后吐痰,胸满作痛,服四物、二陈之汤,加芩、连、枳壳之类,杳无一应,更加祛风之味,反致半身不遂,筋渐挛缩,四肢痿软,日晡益甚,内热口干,形体倦怠,属郁怒未解,肝气未舒者。
93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94 摘录《辨证录》卷二
10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减逍遥散 101 处方白术(炒)、白芍(炒)、白茯苓、陈皮、甘草、柴胡、当归、神曲(炒)、熟半夏、石斛。
102 功能主治《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减逍遥散主治小儿脾虚受湿,肿胀,或作泄泻,或兼呕吐。
103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生姜1片为引。
104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11 《中医妇科治疗学》方之加减逍遥散 111 组成柴胡1钱半,白芍3钱,茯苓3钱,白术2钱,甘草1钱,山栀3钱,蕲艾3钱。
112 功效主治《中医妇科治疗学》方之加减逍遥散功在平肝解郁以安胎。主治妊娠胎动不安,或腹痛下血,兼精神抑郁,心烦善怒,肋胁胀痛,时有潮热,嗳气食少,或呕苦吐酸,脉弦而滑。
113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114 运用心烦躁甚者,加黄芩2钱;出血多者,加乌贼骨8钱,生地炭3钱。
12 《辨证录》卷三方之加减逍遥散 121 组成白芍1两,当归1两,甘草1钱,白蒺藜1钱,蕤仁1钱,陈皮5分,茯苓3钱,甘菊3钱,柴胡3分,半夏3分。
122 功能主治《辨证录》卷三方之加减逍遥散主治目痛日久,终年累岁,而红赤不除,致生怒肉攀睛,拳毛倒睫者。
123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13 《丹台玉案》卷五方之加减逍遥散 131 组成当归2钱,白芍2钱,白茯苓2钱,丹皮2钱,甘草1钱,山栀1钱。
132 功能主治《丹台玉案》卷五方之加减逍遥散主治经前潮热。
133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加灯心30茎,水煎,食远服。
14 《证因方论集要》卷四方之加减逍遥散 141 组成当归、白芍(炒)、茯苓、柴胡、甘草(炙)、荷叶、木耳、贝母、香附、石菖蒲。
142 功能主治《证因方论集要》卷四方之加减逍遥散主治厥阴肝经风热,变为聤豆抵耳。
15 《医略六书》卷三十方之加减逍遥散 151 组成柴胡5钱,白芍两半(酒炒),鳖甲3两(醋炒),生地5两,茯苓3两,白术两半(炒),木香1两,米仁5两(炒),智仁3两(盐水炒),生姜2片。
152 制备方法上为散。
153 功能主治《医略六书》卷三十方之加减逍遥散主治腹胀潮热,脉弦虚数者。
154 加减逍遥散的用法用量熟地、砂仁1钱煎汤,煎3钱,去滓温服。
155 各家论述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究原方》之玉屏风散 41 组成 42 功用主治 43 方解 44 运用 45 现代适应证 451 急性肾小球肾炎 452 慢性肾炎 453 过敏性鼻炎 46 玉屏风散的药理作用 46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62 对免疫功能及炎症的影响 463 对细胞代谢和特异性抵抗力的影响 464 对肾炎及肾功能的影响 465 对心血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466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47 歌诀 48 出处 5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究原方》之玉屏风散 51 组成 52 制法 53 功效主治 54 玉屏风散的用法用量 55 方解 56 玉屏风散的药理作用 57 玉屏风散的临床应用 58 各家论述 59 出处 6 《简易方》引《究原方》(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方之玉屏风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玉屏风散的药理作用 64 功能主治 65 玉屏风散的用法用量 66 方解 67 出处 7 《丹溪心法》自汗方之玉屏风散 71 组成 72 玉屏风散的用法用量 73 出处 8 《麻科活人》卷三方之玉屏风散 81 组成 82 功能主治 83 玉屏风散的用法用量 84 出处 9 《笔花医镜》卷三方之玉屏风散 91 组成 92 功能主治 93 出处 10 玉屏风散说明书 101 药品名称 102 药品汉语拼音 103 玉屏风散的别名 104 分类 105 剂型 106 玉屏风散的主要成份 107 玉屏风散的药理作用 108 玉屏风散的功能主治 109 玉屏风散的用法用量 1010 注意事项 1011 专家点评 1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yù píng fēng sàn
2 英文参考Jade Screen Powde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yupingfeng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玉屏风散同名方剂约有六首,其中《究原方》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防风6g、黄芪12g、白术12g,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表虚自汗证。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或预防小儿及成年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肾小球肾炎易于因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以及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每因感受风邪而致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
4 《究原方》之玉屏风散该方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特别是有抗病毒作用,所以对上呼吸道感染应当有效;其免疫促进和调节作用以及对肾脏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应对肾小球肾炎及过敏性鼻炎有效[1]。临床实验证明:玉屏风散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呈双相调节作用,对肾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轻病变,促进病理修复[1]。其对细胞代谢、非特异性抵抗力以及消化、心血管、血流的调节作用也正是其能改变“自汗、面色苍白、舌淡脉浮虚”的机理所在[1]。
41 组成
防风6g、黄芪12g、白术12g[2]
42 功用主治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2]。主治表虚自汗证[2]。症见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2]。亦治体虚腠理不固,易于感冒[2]。
43 方解玉屏风散证为卫气虚弱,不能固表所致。表虚腠理不密,则易为风邪所袭,卫虚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自汗恶风[3]。治宜益气扶正,固表止汗[3]。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3]。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为臣药[3]。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邪亦不易内侵[3]。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合芪、术则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本方配伍特点在于: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伍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3]。其中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两者相畏而相使[3]。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者,用之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3]。方名玉屏风者,即是根据其功用有似御风的屏障,而又珍贵如玉之意[3]。
本方与桂枝汤均可用治表虚自汗,然本方证之自汗,乃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所致;桂枝汤证之自汗,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3]。故本方功专固表止汗,兼以祛风;而桂枝汤则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取效[3]。
44 运用玉屏风散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2]。临床上以自汗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脉虚为证治要点[2]。
加减法:若汗出较多,可加浮小麦、煅牡蛎等以加强固表止汗之功;若兼风寒袭表,可与桂枝汤合用,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2]。
使用注意:虚人外感,邪多虚少,以及阴虚发热的盗汗,不宜使用本方[2]。
45 现代适应证[4]
玉屏风散适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因卫表不固、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因伤风感冒而反复诱发,均可加减用之。
451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因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所致,常见于上感、猩红热、脓疱疮等链球菌感染后诱发的免疫反应。链球菌致病抗原多认为是胞浆或分泌蛋白的某些成分,导致免疫反应后通过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而致病,或种植于肾小球的抗原与循环中的特异抗体相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而致病。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并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导致肾脏病变。主要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和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压迫毛细血管襻使管腔狭窄或闭塞,肾间质水肿。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一过性氮质血症。
452 慢性肾炎慢性肾炎仅少数是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起病原因多为免疫介导的炎症,其中除免疫因素外,非免疫、非炎症因素也占重要作用。首先是免疫反应,某些外源性抗原或内源性抗原可 机体产生抗体,在血循环中形成免疫复合物,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复合物沉积或被肾小球捕捉并激活炎症介质导致肾炎产生;多个抗原、抗体分子形成网络状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和(或)肾小球系膜清除功能降低及补体成分或功能缺陷等原因使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而发病;血循环中的游离抗体与肾小球固有抗原或已种植的肾小球的外源性抗原相结合,在肾小球的局部形成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并导致肾炎。若原位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或循环免疫复合物不能被机体清除或机体针对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中免疫球蛋白产生自身抗体则导致病变并持续和进展,同时细胞免疫在某些类型的肾炎发病机制中也有重要作用。其次,免疫反应需引起炎症反应才能导致肾小球损伤,炎症反应中炎症细胞可产生炎症介质,炎症介质又可趋化、激活炎症细胞,各种炎症介质间又相互促进或制约,形成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关系,造成肾小球炎症病变。主要炎症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主要炎症介质包括补体、凝血纤溶因子、血管活性胺、白细胞三烯、激肽,近年又发现许多新的炎症介质,如活性氧等自由基、活性氮、血管活性肽、前列腺素类、血管活性胺、细胞黏附因子等。
453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与遗传和环境密切相关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当特异型个体吸入变应原后,鼻黏膜局部CD4+T淋巴细胞受细胞因子IL4的 ,分化成为TH2细胞,释放TH2类细胞因子,后者激活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使多种淋巴细胞向鼻黏膜局部迁移、黏附、定位。变应原 机体产生的特异性IgE抗体结合在鼻黏膜浅层和表面的肥大细胞、嗜堿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上,此时黏膜处于致敏状态,当变应原再次吸人鼻腔时,变应原便与肥大细胞、嗜堿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发生“桥连”,继而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导致以组胺为主的多种介质释放。这些介质引起鼻黏膜阻力血管收缩、容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细胞浸润、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腺体增生、分泌旺盛、感觉神经过敏性增高。这些病理变化常使鼻黏膜处于超敏状态,使某些非特异性 易于诱发过敏性鼻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
46 玉屏风散的药理作用[5]
46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君药黄芪煎剂对志贺痢疾杆菌、炭疽杆菌、α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有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滤泡性口腔炎病毒等有抑制作用。臣药白术也有抑菌作用,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佐药防风新鲜汁对铜绿假单胞杆菌、金**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真菌和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防风煎剂对多种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防风果实挥发油对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以及金**葡萄球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由以上可以看出该方剂的君、臣、佐、使各味药对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462 对免疫功能及炎症的影响君药黄芪及其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甲和其他一些成分对免疫系统有广泛影响,以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为主。分述如下:①黄芪多糖通过抑制抑制性T细胞功能,使其他T细胞亚群如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得以增强,使T细胞分化成熟,并显著提高其活性。②黄芪能明显促进正常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黄芪煎剂可显著提高抗原结合细胞数、抗体分泌细胞数、溶血空斑数及抗体生成量。其中黄芪多糖能非常显著地促进抗体生成,拮抗泼尼松龙等免疫抑制剂对免疫功能的抑制,电镜可见在黄芪多糖作用下小鼠脾脏增重,脾脏中大量浆细胞增生且以成熟的浆细胞为主。而黄芪皂苷甲皮下注射于小鼠,可见其淋巴结内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和抗体合成,胞浆内扩张的粗面内质网腔中含大量的抗体蛋白,说明二者均是增强体液免疫的重要成分。③对于巨噬细胞系统黄芪水煎剂可明显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其中黄芪多糖可直接 巨噬细胞使之数量增加、吞噬功能增强;黄芪皂苷甲皮下注射于小鼠可见其淋巴结内巨噬细胞体积增大,吞噬体、溶酶体、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等大部分细胞器数量增多而呈激活状态。黄芪皂苷甲可促进巨噬细胞蛋白合成功能,促进溶酶体生成。④黄芪通过诱生γ干扰素能明显提高NK细胞的活性,且与干扰素合用可使NK细胞毒提高5~6倍。⑤黄芪还有干扰素诱生及诱生干扰素活性作用,能显示一定的继发性抗病
本文2023-08-07 05:07: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9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