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辨伪的辨伪方法
前人考辨古籍真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项:
①利用各种书目和提要,从文献的流传线索上去发现问题和寻找区别真伪的佐证。对文献的真伪产生疑问,是辨伪工作的起点,而这些疑问有很大部分是从流传上发现和提出的。至于区别真伪的佐证,更离不开查考作者生平和从目录学、版本学角度对文献形成、流传过程的考察。
②根据其他文献对一书的引证来核实该书真伪。任何一部真实存在的文献都会或多或少地在流传过程中留下其形式和内容的踪迹,特别是当时能见到这部书的人对它的引证,这些资料可以作为鉴别真伪的有力佐证。例如当发现“后人谓某书出现某时,而彼时人未见此书”,或“甲书未佚之前,乙书有引用,而甲书今本无乙书所引之文”(以上梁启超语),则可基本断定此书系出于伪造。
③从文献的内容和文体上鉴别其是否与著作年代相符。例如可从作品所表现的史实、学术思想、文体、文法、语言文字(包括特定时代的方言)以及称谓、提法等方面去寻找佐证。如书中引及了后代的史事和学说,出现了与特定时代环境不符的语言现象,则至少可确定其书在著作年代上存在问题。前人对《列子》真伪的考定,即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这一方法。为了更正确地运用这一方法,还要求人们对古书的著作体例有所了解。古代典籍尤其是先秦文献,有其独特体例,一些著名典籍往往不是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流传增补才定型的。这和严格意义上的伪书有所区别,张心说:“大抵战国及战国以后之伪书,由于后人之伪造者居多,其过多在作伪者;战国及战国以前之伪书,有由于读者之误会,其过或在于读者,此又辨伪者所宜知也”(《伪书通考·总论》)
古时候的书籍现在拿起来读又是一种不同的意境,那么对于这种意境只有真正的在真书里面才可以体会,那么你知道有哪些鉴别古书的方法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书真假的鉴别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古书真假的鉴别方法
一、封面。古书封面为四周单线边栏,分为三行,右行为编著撰选者姓名,中行为书名,左行为刊印人或斋、堂名。
二、装订。古书装订在宋以前均为卷轴形式和折叠页装。册装书的出现是在宋代以后,册装最初是蝴蝶装,后来进到了包背装。线装书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才有的。
三、版式。古书的版式,北宋和南宋前期刻本基本上是白口,南宋后期出现黑口,元末至弘治年间通行粗黑口。明正德,嘉靖年间又出现白口书,之后一直到清代,黑白两种书口同时流行。
四、字体。古书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宋体字,另一种是元体字。尽管时有非欧非颜,非柳非赵的所谓“馆阁体”出现,但那并非主流。
五、纸张。宋代印书多用麻纸和以竹为原料的玉扣纸。元刻本常用竹纸或皮纸,比宋版用纸稍黑。明代印书,前期多用江西棉纸,后期多用竹纸,晚期盛行毛边纸。清代大多采用开花(又称桃花纸),但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以前所用的各种纸张,清刻本中都在运用。
六、讳字。避讳讲究自周代始,官名、人名、地名均随帝王名字的改变而改变,这对判断古籍年代极有参考价值。历代避讳常见的有改字、空字、缺笔。秦汉时大多采用改字和空字避讳,讳名不讳姓。用缺笔字代讳字发端于唐,又在宋版书上特多。金元刻本无讳字,多俗体、简体。明前、中期亦不避讳,明刻讳字始于明光宗朱常洛。清刻本避讳尤其苛严。
古书籍版本的类别以刻印时间区分:宋刻本——北宋本和南宋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三朝本、递修本、初刻本、重刻本、翻刻本、影刻本、初印本、后印本。
以刻印地点区分:浙本、建本、蜀本、江西本、平阳本、朝鲜本、日本本、越南本、梵本。
以刻印单位区分: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京本、监本、兴文署本、经厂本、殿本、内府本、藩本、局本、扬州诗局本、书院本、公使库本、汲古阁本、陈宅书籍铺本、建安余氏本。
以装订形式区分:卷子本、经折装本、旋风装本、包背装本、线装本等。
以制版工艺区分: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钤印本、石印本、影印本、饾版、拱花。
以写本种类区分:写本、稿本、抄本。
以活字种类区分:泥活字本、木活字本、铜活字本、铅活字本。
以字体、行款区分:大字本、小字本、软体字本、硬体字本、X行本。
以纸张区分:麻纸本、树皮纸本、竹纸本、公文纸背本等。
以颜色区分:朱墨本、朱印本、蓝印本。
以板式区分:巾箱本、两节版本、三节版本、百衲本、配本、黑口本。
以刻印质量区分:邋遢本、大花脸本、书帕本、写刻本、精刻本。
以内容区分:单刻本、合刻本、抽印本、丛书本、增订本、删本、节本、足本、残本、校本、注本、批点本、真本、伪本、序跋本、插图本、过录本、X卷本。
以用途分:进呈本、底本、样本。
以流传情况和价值区分:俗本、孤本、秘本、善本、焦尾本、XX藏本。
古书的修复保养方法霉菌
收到发霉的书籍,就要第一时间放它到干爽的地方,用吸尘机吸走发霉孢子,情况稳定后,再用工具刮走霉菌的主要部分。而残留的霉渍,可先用热水清洗,再用双氧水处理。
干裂
先给它一点雾气,让它变软,再用纤维纸托底,避免裂缝伸延。而修复好的书籍,可存放在较为稳定的环境里,减少受光线的影响,作长久保存。建议书籍最好存放在相对湿度达百分之五十至六十之间、空气流通、温度低于二十五度、没有阳光直射的环境。但亦鼓励用者定期将书籍取出翻阅,以便检查它们是否一切正常。
有虫
旧书假如保护不周就轻易生虫受损,假如书籍生了虫子,就把书用塑料袋包好,然后放进电冰箱冷冻12个小时左釉冬蛀虫就会被冻死。
水浸
收藏是一种生活乐趣。对于纸质的藏品,一般藏家会以字画为主;而藏古书者,大多沾染着文人气息,带有一份浪漫色彩。收藏古籍的人,坊间将其分成三大类:第一类以学者为主。他们把古籍当作史料来收藏,更贴切地说,他们算不上是藏家。第二类以“玩家”为主。这类人多从古籍的经济价值考虑,出于投资的心态来收藏。第三类是真正的藏家,他们对古籍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专业知识,对版本、纸质、内容等有深入研究,并执着于其中细节。 古籍的收藏圈很稳定,收藏者需要一定经济实力,有爱好,同时具有文化功底。要满足这三个条件并不容易,尤其是第三点。如果没有古文、历史功底,有些东西根本看不懂,何谈收藏地域文化的特性在古籍收藏上有明显的分别,在藏家淘书的过程中,遇到没有牌记的情况十分多。所谓没有牌记的古书,指的是缺少年代或者作者资料的书,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书籍缺少了“身份证明”。遇到这种情况,古籍“发烧友”就要对作者,乃至纸质、墨色、印刷水平、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推算书籍的年代,以作价值判定。 在收藏古籍的圈子里,藏家都知道古籍内容含金量非常重要。俗话说:“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宋元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顶峰,雕刻精美、字体端庄、纸墨考究、校勘质量高。从明中叶起,宋元版本就成为藏家追逐的热点,近年来,宋元时期的精品刻本非常少见。 明代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全盛时期,其印刷技术较前代更加成熟,图版刻印更为精良。许多收藏家看到明刻本就毫不犹豫地出价,对于品相,则不如以前那样讲究,太挑剔的话,根本不可能淘到‘宝’。 清代及民国时期的精刻本,以质优价廉更受普通投资者关注。一些书友虽然热爱收藏古籍,但未必懂行,总要找人为其“掌眼”(指找识货的朋友帮忙看货),以免“用买人参的价钱买了萝卜”。名人尺牍也在古籍收藏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一封现当代名人的信札在千元以上,明清名人的信札动辄上万、几十万元。如果有特殊历史意义,价值更是大幅攀升。比如颇受广大中山收藏家关注的《孙中山致任鹤年信札》,是孙中山于1923年讨伐桂系战役时致任鹤年的秘密信件,收录于《孙中山全集》,极为珍贵。在2007年举行的上海嘉泰秋拍会上,预估价在40万—50万元之间,最终以44万元成交。 作为一名古籍收藏家,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要了解某个年代出版过什么代表书籍,这个年代的纸质、字形、油墨都有何特点;原刻本、影刻本、复刻本等不同形式的古籍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光有这些也不够,还需要多看细看,还要多向行家请教、参加展览会、拍卖会了解行情。 初入门者,建议多学多看古籍入门书,如陆昕的《闲话藏书》、田涛的《田说古籍》、谢其乐的《古书收藏》。 需要注意的,并非所有古籍都有投资价值,一些当时发行量很大、做工不是很精细、存世数量很多的古旧书籍,价值不是很高。这就需要买家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要高价买了便宜货。 “新手”淘书秘诀 :1寻找“书源”。古玩市场、旧书市场是淘货的主要场所。2重存世量。存世量越少的古籍就越珍贵,淘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3看品相。品相就是古籍的外表,没有破损、霉烂、虫蛀,保存完好的古籍,都属于品相佳。4寻藏书印。古籍上若寻到古代著名藏书家的藏书印,身价便提升不少。收藏古籍先辨真假。由于古书收藏升温,不少不法商人伪造古书,欺骗外行人。一般来说,用茶染旧纸张,冒充旧纸来作伪古书是常用的手法,在古书市场尤为常见。新手可从装订线、书口颜色等方面入手辨真伪。书口颜色比书页深的,一般用的就是染了茶的纸。此外,可以闻闻书中的油墨味,新印和旧印的差别很明显。保养古籍有诀窍 :古籍经过岁月磨练,外表一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破损、霉烂或虫蛀,要尽量使古籍完好保存,有几点要注意:1保持藏书环境的空气流通,注意防潮。2避免阳光直射,要将书摆放在阴凉位置,并不时翻动一下。 3在每册书中,平均放3—4片灵香草祛虫,切忌用樟脑丸代替,否则会使纸质变脆,容易风化。 希望对你有帮助
由于古书收藏升温,不少不法商人,伪造古书,欺骗外行人。一般来说,用茶染旧纸张,冒充旧纸来作伪古书,是常用的手法,在古书市场尤为常见。新手可从装订线、书口颜色方面入手辨真伪。书口颜色比书页深的,一般用的就是染了茶的纸。此外,可以闻闻书中的油墨味,新印和旧印的差别很明显。
与字画相比,古籍作假的不多。北京路古籍书店的杜经理表示,旧书的伪造情况相对字画等其他收藏品来说已经少很多,因为伪造古旧书的成本太高,纸质、墨色都很容易辨认,要仿造真的需要很高的技术。所以古旧书市场上的赝品还不是太多,但也不排除有赝品的风险。据了解,古籍常见的作假方式有三种:一是剜改,比如将书名由常见名改为罕见名,或改牌记(即版权说明),将很晚的牌记改为早期的;还有改藏书印的,将普通藏书印改为名家藏印;二是以残充全,即将残册通过改造冒充全册。另一种较常见的就是染纸,将现在市面上的新书用茶叶水泡后冒充古书。因此,在收藏古籍时,一定要先学习相关的知识,比如说要了解某个年代出版过什么代表书籍,这个年代的纸质、字形、油墨都有何特点;原刻本、影刻本、复刻本等不同形式的古籍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光有这些也不够,还需要多看细看。另外,还要多向行家请教,参加展览会、拍卖会了解行情,以免“用买人参的价钱买了萝卜”。
虽然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但在所有的藏品种类中,古籍是存世量最多的一种,收藏者藏有上百本古书轻而易举。因此,杜经理表示,并非所有古籍都有投资价值,一些当时发行量很大、做工不是很精细、存世数量很多的古旧书籍,价值不是很高。这就需要收购时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要高价买了便宜货。一般而言,在皇宫内用过的内府本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历代查禁书目,著名学者的批、校、抄、稿本要特别注意。一经品题,身价百倍。这类书籍拍卖时比同类同版的要高出不少。另外,名人尺牍拍卖异军突起,屡创佳绩,现已在古籍收藏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目前,一封一般的清代名人书札价格都在千元以上,明代名人的则需数千元。近年来,古籍收藏已将视野拓展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图书数量可观,内容丰富,且由于距今较近,损坏或流失者也较少,时下价格也相对偏低,许多私人藏家在经济上都能承受。近年,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在关注“旧善本”的同时,又提出了“新善本”说,并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进步书刊和文献归于其中。1994年嘉德公司举行的首场古籍拍卖会上,孙中山的3封信札就分别拍出了7万元、92万元、17万元的高价。
何谓古籍善本?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有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古籍善本由于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如水灾、火灾、虫蛀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保存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实属不易,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价值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一、评判古籍善本价值的标准
1、文献价值 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 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值更高。
3、艺术价值 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 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二、各种古籍善本的市场价格
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可见古籍善本近年来已成为拍卖会的重头戏,购买者十分踊跃。古籍善本现已成为收藏家们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场上的古籍善本价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 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是很大,市场价也随着宋版书的上扬而升值。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明版书要比以后的清版书的价格昂贵。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千万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未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着原状。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一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很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古籍善本由于近年来在收藏品市场上十分受宠,因而各种伪造的古籍善本也应运而生。
三、古籍善本的几种作伪手法。
1、纸张做旧:纸张是文字的载体,没有纸张就没有书籍,因此判断古籍的真伪,首先要看纸张是否古旧。所以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将纸做旧有两类:一类是“染纸”,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壳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它方法等将纸染成黄褐色,也有用烟将水熏黄的,以求使纸显旧色;二类是用“旧纸新印”,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面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张上辨别其为赝本。
2、伪造序跋: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有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3、伪造名人题跋,藏章印记。
4、伪造牌记:保留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
5、裁截目录: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6、利用著录书:有些著录书的记载是错误的,作伪者便故意以此为据来兜售自己制作的伪本。
总之,古籍善本作伪的手法有多种多样,有时只采用一、两种,有时则可能是各种手法混合应用。收藏者在实际辨别时,应该运用自己掌握的学识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考察被鉴定的古籍,并可请专家一起鉴定,应注意去伪取真,才能真正做到所购古籍物有所值。
古籍小常识:什么是古籍? 收藏界普遍的看法是,1911年以前的书籍称为古籍,而1949年之前的称为解放前旧书。在国际上,各大博物馆对中国古籍以清入关(1644年)为界限,在此前的古籍,无论官刻、私刻,均为善本。而国内收藏界则以1795年为界,在此前的均视为善本,因此古籍中又有乾隆版、康熙版、明版、宋版之称。宋元时期的古籍很久以来就是藏家追捧的对象,拍卖会上,元以前的书往往是论残页卖;600年前的书是论页卖;400年前的书是论册卖。 古籍的版本 据博物馆的张先生进一步介绍,古籍还有原刻本、翻刻本、写刻本、套色刻本等版本之分,其中古籍中的原刻本一直是藏家的首选。翻刻本比较多,在存世古籍中所占最大,收藏价值略逊原刻本一筹。但有几种翻刻本值得藏家关注: 一是原刻本已不在了,或只有孤本残卷存世,则其翻刻本的珍贵程度堪比原刻本。 第二,翻刻者是历史上著名的刻书机构,如官书局中比较有名的通志堂、汲古阁等。 第三是影刻本。影刻就是先在原刻本上进行影摹,然后再上版雕刻,如此印出的书能够完整地保留宋元版原刻本的形状。这些影刻本的价值要远远高于普通的翻刻本。第四,写刻本,是指由擅长书法的人或作者自己书写上版印出的书,如宋代苏轼写刻的《陶诗》,清代郑板桥自书的《板桥集》等。 还有就是套色刻本,即在同一书页上,印上颜色不同的文字和图画。这种套色印刷技术最早出现在元代,至明万历年间发展成熟。套色刻本的价值往往高于同时期墨本数倍,历来是收藏界追逐的热点。 在古籍收藏中,有一个说法,即“善本时间早于乾隆”;同一时期的古籍中“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 (强燕 朱文婧) 古籍展讯 位于广州市北京路的广州古籍书店,是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专业古籍书店。店内主要经营古籍珍本、善本线装书、现代新印文史等。几十年来广州古籍书店曾经收购、抢救了相当数量的古代珍本,最具代表性的有:唐代的《唐人写经》、宋代的《活人事证药方》、清代愈樾批注的《水经注》等,使一批极具珍藏价值、参考价值和版本价值的古旧书得以保存下来,重现光彩。9月23日-10月2日,该书店将在文明路中山图书馆有古籍展,展出古籍以明清时期的居多,还包括碑帖和部分特价书。 据了解,广州目前只有市古籍书店一家(包括北京路和东山书城两家分店)在经营古旧书籍,其他的就是一些个体户。 (朱文婧) 风险提示:收藏古籍先辨真假 与字画相比,古籍作假的不多。北京路古籍书店的杜经理表示,旧书的伪造情况相对字画等其他收藏品来说已经少很多,因为伪造古旧书的成本太高,纸质、墨色都很容易辨认,要仿造真的需要很高的技术。所以古旧书市场上的赝品还不是太多,但也不排除有赝品的风险。 据了解,古籍常见的作假方式有三种:一是剜改,比如将书名由常见名改为罕见名,或改牌记(即版权说明),将很晚的牌记改为早期的;还有改藏书印的,将普通藏书印改为名家藏印;二是以残充全,即将残册通过改造冒充全册。另一种较常见的就是染纸,将现在市面上的新书用茶叶水泡后冒充古书。 因此,在收藏古籍时,一定要先学习相关的知识,比如说要了解某个年代出版过什么代表书籍,这个年代的纸质、字形、油墨都有何特点;原刻本、影刻本、复刻本等不同形式的古籍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光有这些也不够,还需要多看细看。另外,还要多向行家请教,参加展览会、拍卖会了解行情,以免“用买人参的价钱买了萝卜”。 并非所有古籍都有价值 虽然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但在所有的藏品种类中,古籍是存世量最多的一种,收藏者藏有上百本古书轻而易举。因此,杜经理表示,并非所有古籍都有投资价值,一些当时发行量很大、做工不是很精细、存世数量很多的古旧书籍,价值不是很高。这就需要收购时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要高价买了便宜货。 一般而言,在皇宫内用过的内府本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历代查禁书目,著名学者的批、校、抄、稿本要特别注意。一经品题,身价百倍。这类书籍拍卖时比同类同版的要高出不少。另外,名人尺牍拍卖异军突起,屡创佳绩,现已在古籍收藏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目前,一封一般的清代名人书札价格都在千元以上,明代名人的则需数千元。 近年来,古籍收藏已将视野拓展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图书数量可观,内容丰富,且由于距今较近,损坏或流失者也较少,时下价格也相对偏低,许多私人藏家在经济上都能承受。近年,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在关注“旧善本”的同时,又提出了“新善本”说,并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进步书刊和文献归于其中。1994年嘉德公司举行的首场古籍拍卖会上,孙中山的3封信札就分别拍出了7万元、92万元、17万元的高价。
本文2023-08-07 05:07: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9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