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语言壮语是如何形成的,她的文字是原来有还是建国后给编的,为何广西有那么多壮语方言,有的竟不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壮族的语言壮语是如何形成的,她的文字是原来有还是建国后给编的,为何广西有那么多壮语方言,有的竟不能,第1张

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0865htm 壮语是中国的大语言之一,使用人口大约2000万以上(包括布依语、岱-侬语)。壮语属于台-加岱语系侗台语族(壮侗语族)台语支(壮傣语支),与泰国语、老挝语、傣族语、掸族语等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国外有学者将壮语称为“北泰”语。壮语北部方言和布依语均属于台语支北部组,壮语南部方言和越南的岱-侬语都属于台语支中部组。另外,泰语、老语、傣语、掸语等组成了台语支西南组。 壮语在壮族聚居的乡村地区和部分城镇仍普遍使用,但壮文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普及;现在散居于部分县城和城市的部分壮族人改以汉语为日常语文,不过城镇壮族在壮族总人口当中比例不大,总体上以壮语为母语的壮族人仍然占壮族人口的九成以上。同时,越来越多的壮族年轻人学会了熟练使用汉语文,成为壮汉双语人口。人民币上印有用壮语文字书写的银行名称和面额。 方块壮文 一千多年前,壮族人民就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发音、语义,创造了方块壮字(土俗字),民间使用的土俗字据《古壮字字典》(苏永勤等编)统计大约为4800个,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边远俗陋,牒诉券的,专用土俗书,桂林诸郡皆然。”但由于各地的字形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笔划过繁,书写不易,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没有为行政公文和正规教育所采用(当然这也和壮族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政权国家有关)。方块壮文至今仍然在壮族地区的民间流行。 民间艺术家用它来记录、编写、整理出来的故事、传说、山歌、戏剧如《布伯》、《刘三姐》、《百鸟衣》、《侬智高的故事》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财富。199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委员会组织专家完成了古壮字处理系统的软件设计,并使用于壮族各类古壮字抄本的整理,相继出版了《布洛陀经诗译注》、《壮族民歌古籍集成》、《嘹歌》和《欢岸》等壮族古籍,展现了古老而丰富的壮族传统文化风貌。 拼音壮文方案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十分关心壮族语言与文字的发展,于五十年代制定通过《壮文方案》并在壮族地区推广使用,曾一度受到壮族人民的欢迎。50年代老拼音壮文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并搀杂斯拉夫字母以及自创字母,80年代后壮文全部采取26个拉丁字母形式。拉丁壮文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壮语武鸣话为标准音。 属汉藏语系中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原称僮语。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分南部和北部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又各分几个土语)。北部方言分布很广,使用人数占壮族人口的70%,北部方言无送气声母,南部方言有送气声母。壮语除单纯声母还有腭化、唇化声母;有 6个元音韵母和9个韵尾。单元音韵母都是长元音,带韵尾时有长短元音的对立。有6个舒声调和2个促声调,促音调往往又因元音长短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调值。壮语没有词形变化。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名词的修饰语一般在名词后面,只有数量修饰语(“—”除外)在被修饰语的前面,指示词都在句子的最后面。句子中主语在谓语前面,宾语和补语都在动词后面。在没有正式通行的文字以前,壮族人使用一种类似汉字的方块壮字来记录民歌、人名和地名等,但这种方块壮字没有经过系统整理,各地不尽一致。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1981年修改后全部采用拉丁字母。

希望采纳

“壮族”中华民族族群之一。原作“僮族”、“僮人”,亦称“撞丁”、“俍人”、“俍兵”、“土人”、“土丁”。自称“布壮”、“布越”、“布土”、“布侬”、“布沙”(沙人),“布曼”(意为“村人”)等。

1952年统称“僮族”。1965年11月改称今名。有15489630人(1990年)。与布依、傣、侗、水、仫佬、毛南、黎等民族同源于我国古代百越族系的西瓯、骆越支系,后称乌浒、俚僚、峒僚。

南宋(一作唐)古籍始有僮的记载。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区。使用汉文。自唐宋以来,民间常用方块壮字,俗称“土俗字”,以记录歌词等。

1956年用拉丁字母拼音方法创制壮文,出版有壮文书报,今仍流行。体质特征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及广东、贵州、湖南等地。其地气候温和,景色秀丽,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阳朔山水、左江崖壁画、灵渠等名胜古迹分布。盛产八角茴香、三七(田七)、罗汉果、南珍、蛤蚧、炉甘石、金桔等名贵土特产。历史悠久,富有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及外来侵略的革命斗争传统。

早在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西瓯人曾在今湖南、广西边境越城岭一带采取全民皆兵和坚壁清野的战术抗击50万秦军,使秦军“伏尸流血数十万”。

唐代黄峒首领黄乾曜,宋代侬峒首领侬存福、侬智高,明代古田韦银豹与田州瓦氏夫人等,皆是反抗压迫或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中法战争以及在中国***领导下的左、右江革命运动中,壮族人民均作出卓越贡献,涌现出驰名中外的革命民族英雄萧朝贵、韦拔群等。

一向从事农耕稻作,其先民对稻作文化有过重大贡献。

北宋已知使用火炮。

解放前封建地主经济已相当发达,生产水平与中原接近,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成分,各地发展不平衡。信仰多神,崇拜鸡卜。

传统住房为“干栏”(亦称“麻栏”)式建筑。民间珍藏和使用铜鼓的历史很久。

壮锦工艺精湛,已有千余年历史。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勒脚歌、扁担舞、壮戏、狮公舞等均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歌圩是青年男女进行文化娱乐与社交活动的传统场所。传统的民族节日有三月三歌节、牛王节、吃立节、更将节等。解放后逐步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建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1、广西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

广西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成立于1963年7月,2009年7月更名为广西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组织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工作等重大问题研究;起草有关民族工作和自治区民委综合性重要文件文稿;开展对广西世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等。

2、广西壮文学校、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广西民族高中

广西壮文学校创办于1956年3月19日,是广西专门培养壮文人才的学校。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成立于1994年1月10日,其前身是1974年9月10日创办的广西民族干部学校。广西民族高中创办于2001年5月10日。上述3所学校同一个校园,同一批师资,同一个领导班子。学校占地面积165亩。专业设置:中专部:普通师范(双语教育)、民族图音、民族体育、工艺美术、民族声乐、计算机、英语。高中部:普通高中。年在校生近3000人。

3、广西民族出版社

成立于1957年5月,主要从事有关民族方面的书籍编辑和出版。年出版图书300多种。

4、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成立于1986年,是广西专门从事各世居少数民族的古籍整理和出版规划的事业单位。

5、广西民族音像出版社

成立于1987年6月,其前身是广西民族音像公司、北部湾音像公司。主要从事民族音像制品的制作和出版。

6、广西民族语文印刷厂

成立于1984年,是广西专门从事印刷壮文的印刷厂。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