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哪个书局的中国古典文学最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买哪个书局的中国古典文学最好??,第1张

首选 中华书局

在传统学术和古籍整理方面,中华书局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已故著名专家学者如陈乃乾、徐调孚、宋云彬、杨伯峻、马宗霍、金灿然、赵守俨等,在中华书局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巨大的作用。现有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占27%,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人,绝大多数是学有专长的专家,其中周振甫、李侃、傅璇琮、程毅中等先生在古籍整理及学术研究上均卓有建树。中华书局以她一流的作者、一流的编辑出版人才和高质量的出版物享誉海内外,是最能代表中国古籍、学术著作出版水准的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5月,中华书局实行公私合营,总公司迁至北京,同时在上海留有中华书局上海办事处,1958年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同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中华书局被指定为该小组的办事机构,成为整理出版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图书及相关的学术著作、通俗读物的专业出版社,承担着国家级古籍整理的基本项目。历经20年时间,组织整理、出版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本,被公认为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工程。相继编辑出版了《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文》、《全唐诗》、《全宋词》、《古本小说丛刊》、《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资治通鉴》、《文苑英华》、《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册府元龟》、《清实录》、《光绪朝朱批奏折》、《中华大藏经》等一大批古代文史哲经典文献。陆续推出的重点丛书如“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中外交通史籍丛刊”、“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中华史学丛书”、“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新编诸子集成”、“中国佛教典籍选刊”、“道教典籍选刊”、“理学丛书”、“学术笔记丛刊”、“古逸丛书三编”、“清人书目题跋丛刊”、“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等,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本典籍。中华书局还出版了梁启超、王国维、顾颉刚、陈垣、王力、钱钟书等著名学者的学术著作;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学术集刊、文史类期刊《文史》、《文学遗产》、《书品》等,在学术界、读书界、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近年来,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方面,中华书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出版了《左传译文》、《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庄子今注今译》、白话《资治通鉴》、白话《续资治通鉴》、《通鉴故事百篇》、《新编千家诗》、简体横排本《二十四史》、简体横排增订本《全唐诗》、《全宋词》,以及1981年创刊的《文史知识》、1998年复刊《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高中版、初中版、小学版)等,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尽一份力。

绝对权威

我也买好多 中华书局的 书

当然今年跟风出的 通俗类的书 也不少 像 于丹什么的也不错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金景芳

金景芳(190263~200151),辽宁省义县人,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易学大师、国学大师、吉林大学教授。

1923年毕业于辽宁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40年考入乐山复性书院,师从马一浮、谢无量等先生从事儒学研究。1941年到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工作,任文书组主任、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全国解放后任东北文物管理处研究员、东北图书馆研究员兼研究组组长。1954年调入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吉林大学”),历任历史系教授、历史系主任、历史系名誉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教授、顾问、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顾问、东方易学研究院顾问、中国孔子基金会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

中文名:金景芳

外文名:JinJingfa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省义县

出生日期:190263

逝世日期:200151

职业:历史学家、文献学家、易学大师、国学大师

毕业院校:辽宁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乐山复性书院

主要成就:开创了史学流派“金景芳学派”

代表作品:《春秋释要》、《易通》等

职称:教授

人物简介

1902年6月3日,金景芳出生于辽宁省义县。

1923年,毕业于辽宁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金景芳先后任家庭教师、小学和中学教员、县教育局长、省教育厅股长。东北沦陷后,他流亡关内,辗转于陕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在豫鄂交界的鸡公山、湖南邵阳桃花坪、四川威远宁静寺等地的东北中学任教。

1940年,他又考入乐山复性书院,师从马一浮、谢无量等先生从事儒学研究。

1941年,他到流亡于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工作,曾任文书组主任、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49年,全国解放后,金景芳任东北文物管理处研究员、东北图书馆研究员兼研究组组长。

1954年,金景芳调入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吉林大学”),历任历史系教授、图书馆馆长、校工会主席、历史系主任、名誉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教授、顾问、博士生导师。

同时,他还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领导小组顾问、中国孔子基金会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东方易学研究院顾问、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吉林省史学会顾问、吉林省周易学会顾问。

金景芳教授在吉林大学工作了47年,对吉林大学历史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1年5月1日21时50分,金景芳因病医治无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逝世,享年九十九岁。

求学道路

金景芳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主要是靠自学。他早年担任中小学教员的时候,在工作之馀自学不辍,系统地研究了大量的先秦古文献和当时一些著名学者的学术著作。他早年的成名著作《易通》即是在流亡关内、任教于东北中学时撰成。

虽然没有师承,但他治学却常能於时贤之外而有独立见解。他曾经对学生说,治学贵在不断创新,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他撰写《易通》,在序言中就为自己定下了治学的八个戒条,即:不自欺欺人,不枉己徇人,不立异,不炫博,贵创,贵精,贵平实,贵客观。这“四不”与“四贵”,始终贯穿在他几十年学术追求的生涯之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金景芳迎来了自己从事学术研究的又一个春天。虽然他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仍昕夕握管,笔耕不辍,勤奋甚至有过於少年。他的大多数论著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虽然接近百岁,但仍担任著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顾问、吉林省史学会顾问等社会职务。

尽管赢得了这么多的荣誉,但他却总是谦虚地说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地道的教书匠。确实,他过去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教书育人中度过的。他在自己九十五岁华诞的庆典上曾经风趣地对来宾和他的学生说:“除了幼儿园外,所有各级学校的学生,我都教过。”经历了近八十年教坛的风风雨雨,他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仅他所指导的先秦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即有23名之多,其中,不少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知名学者,正在各自的教学与科研岗位上为祖国的学术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术造诣

1、《易》学专家

金景芳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易》学专家。1939年撰写的《易通》一书,是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研究《周易》的著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到吉林大学后他陆续发表了《易论》、《说易》、《关于〈周易〉的作者》等易学论文20余篇,出版《学易四种》、《周易讲座》、《周易全解》、《〈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等四种易学著作。在海内外易学研究领域独树一帜,被称为“金派”。

2、对孔子领域的研究

金景芳教授一直坚定地认为:“中国之有孔子,毋宁说,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他研究孔子的代表作《孔子新传》及相关论文20余篇,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认为孔子的思想有两个核心,一个是“时”,一个是“仁义”。特别强调:在孔子研究中,应当把孔学与儒学严格区别开来,而不应把两者混为一谈。

3、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金景芳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建树,主要有四点:

其一,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上创立了秦统一封建说。这是中国古代史分期的重要一派。

其二,提出了由原始社会发展到文明社会有较长的过渡时期的理论。并依据这一理论论断夏代虽然建立了国家,但仍具有这种过渡的性质。

其三,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相关论述,对中国奴隶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提出了新的科学论断。指出奴隶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是等级制阶级和各等级之间的斗争。

其四,对先秦社会制度史的研究有重要贡献。金先生用马克思“两种生产”的理论来解释宗法问题,认为宗法是在阶级关系充分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统治者对血缘关系加以改造、限制和利用,使之为维护君权服务的一种制度。这就道破了宗法问题的本质,从而廓清了史学界在这一问题上长期流行的错误观点。他还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指出井田制度实际上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论述的农村公社或马尔克土地制度在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令人信服地解决了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井田制度及与井田制密切相关的许多重要课题。

4、对古思想文化的研究

对古代思想文化的研究,也是金景芳教授的专长。金景芳教授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渊源、关于西周在哲学上的两大贡献、关于商文化起源于我国北方说、关于经学与史学等方面的论述,在学术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他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方面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注意文献学研究与思想史研究的结合;第二,注重经学研究与思想史研究的结合;第三,善于把思想史研究与社会史研究密切结合。他的研究成果充分显示他是一位有系统的社会史理论的古史专家和思想史专家。

著作介绍

他早年撰写的《春秋释要》、《易通》以及解放後撰写的论文如《论宗法制度》、《中国奴隶社会的阶级结构》、《也谈关於老子哲学的两个问题》、《释“二南”、“初吉”、“三洽”、“麟止”——读书札记》、《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商文化起源於我国北方说》、《孔子的思想有两个核心》以及著作《中国奴隶社会的几个问题》、《论井田制度》、《中国奴隶社会史》、《周易讲座》、《孔子新传》、《〈尚书·虞夏书〉新解》等等,皆能对先秦史研究领域的一些重大的基本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金景芳是国内较早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从事《周易》研究的学者之一。他自小爱好《周易》,然而遍读前人各家著述,对於这部典籍的一些基本问题总是不能完全理解。三十年代末,他随东北中学流亡於湖南与四川之间,偶得傅子东所译列宁著《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书的附录中有《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他读,立觉前此读《周易》所遇到的一些难题涣然冰释,於是废寝忘食,仅月馀便写就《易通》一书,用辩证法的观点对《周易》一书的基本思想进行了阐述。

他在晚年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除撰写了大量论著外,还积极致力於将这一研究与古代文献学研究、经学研究和古代社会史研究融为一体,从而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建设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人物评价

自学成名

金景芳先生没有上过大学,依靠刻苦自学而成名。他读书遍及经史百家。早年曾潜心于经学研究,到东北人民大学工作后则转攻史学,走的是“由经学入史学”之路。他的学术兴趣相当广泛,在易学研究、孔子研究、古代社会制度研究、古代思想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古代典籍研究等方面,都卓有建树。

金景芳先生的治学特点是善于独立思考,在学术上不迷信,不盲从,坚持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从不依草附木,随波逐流。他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向权威挑战,表现出唯真理是从的理论勇气。

大凡读过金老著作的人都能体会到金老的学术贡献,各位先生更能如数家珍地道出,在此,仅简单归纳成三个方面:

第一,对先秦史和先秦文献研究方面的贡献。先生构建了自己的上古史体系,对古史分期、古代制度、古代社会结构、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见解。对诗、书、三礼、春秋三传等都有超过前人的精辟研究。

第二,对孔子思想和先秦儒家思想的研究贡献。先生这方面的成就更是硕果累累,尤其是对孔子思想体系、孔学的现代价值以及孔子和六经关系等研究更是独树一帜,为世人所瞩目。

第三,对易学的研究贡献。先生能从易学源流、易经的深邃内涵,特别对孔子与《易经》关系等研究更是探幽阐微,尤多创获。

博大精深

金老的学问是博大精深的,金老的人格更是令人敬重的。

金门弟子在继承师道、辛勤耕耘学术、弘扬金老学问方面成绩卓著。我们知道金老任教数十年,培养数十位博士生、硕士生,当年栽下的幼苗,今已长成乔木,在国内先秦史学界形成了学派,号称“金门学派”。将这一壮观景象,告慰先生,若先生在九泉之下有知,定会非常满意。当然先生也会希望学生能超越自己,使自己开辟的学派能不断创新,让他的这份学问不至于寥若晨星,而使它们繁花似锦。

学术成就

值金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共同发起编纂出版足以反映其生平学术以及金门弟子事业成就的《金景芳学案》,以为纪念。

塑像揭幕

2012年9月22日上午,海内史学界人士、金老家属及金门弟子共聚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举行了金景芳教授塑像揭幕仪式。

学术集成

2015年12月16日上午10时,由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主办、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协办的“《金景芳全集》发行式暨金景芳学术思想研讨会”,在长春市君怡宾馆举行。金景芳教授弟子、国内相关院校学者师生、金景芳教授家属及吉大电视台、长春电视台等媒体共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吉林大学副校长吴振武教授向大会致辞,指出金景芳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不倦探索精神值得后辈学者继承和发扬。《金景芳全集》2015年8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共10卷500余万字,收录了金景芳教授一生12部著作、100余篇论文及未刊稿,附金景芳传略、学谱、学人回忆、书评文字及相关资料。出版《金景芳全集》,对于探讨金景芳教授学术思想,分析和总结二十世纪学术发展的历程都具有积极意义。

金景芳先生作为吉大历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以毕生精力所开创的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史学流派——“金景芳学派”,在我国古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

作为保存了书籍最原始面貌的稿本,因无传写、翻刻之讹而具有较可靠的版本价值。尤其是那些未经传写、刊行的学人著述稿本,则更可谓存世唯一的孤本,因而有着无可替代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珍贵难得的文物收藏价值。缘此,流存于世的各种稿本,不仅成为历代公、私藏家竞相蒐求珍视的善本秘籍,而且也是近代照相摄影术发明之后,古籍影印中的重要内容。自上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在《涵芬楼秘笈》、《四部丛刊》等大型古籍丛书中选印部分珍稀稿本行世,到七十年代由台湾地区专题影印的《明清未刊稿汇编》(屈万里、刘兆祐主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七六年),《清代稿本百种汇刊》(台北文海出版社,一九七○年代至一九八○年代),以及九十年代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汇编的《稿本丛书》(天津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等,均为其中代表,且至今仍为海内外各大图书馆及有关学术研究机构的必备典藏和专家学者研究工作的重要资粮。

上海图书馆稿本最多

以收藏中国历代典籍闻名于世的上海图书馆,历经几代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其所藏古籍稿本,无论是数量的丰富还是质量的珍善,均堪称一流。只是长期以来,因其中绝大部分从未以任何形式刊布行世,使学界及有关研究者在利用时机缘难逢,深感不易;甚至根本不知其尚存人间,徒叹无奈。如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所撰《演易》手稿本,由于从其子钱东壁等所撰《显考竹汀府君行述》中列举钱氏已刻、未刻、未成诸书开始,就没有提到此稿,所以非但嘉庆间《潜研堂全书》、光绪中《嘉定钱氏潜研堂全书》等,均未收入;就是直至一九九七年江苏古籍出版社新刊由陈文和主编的《嘉定钱大昕全集》,也仍仅录其中一则,而失收绝大部分内容。再如沈钦韩的《三国志补注》,虽为残稿,但其以文字训诂和名物典故为重点的校释注疏,颇有特色,当为研究《三国志》者所重视。而翁楚的《画话》,则仿诗话、词话体裁,多方辑录散见于历代正史、野史、笔记、别集,以及其他各种著述中丰富的画论画评史料,不仅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创例巨编,更是我们今天研究中国绘画史多可取资的珍贵文献集成。却因人皆不知其人其书,长期湮没。就是早已为学界艺林知悉的《龚半千自书诗册》,也因种种原因,一直无法被有关研究者辑录利用,至有“遗珠”之憾。而其所存康熙十一年壬子(一六七二)至十四年乙卯(一六七五)的诗歌七十多首,又恰为传世龚氏《草香堂集》未收的暮年之作,因而对研究龚贤这位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具有一定地位人物的晚年生活、交游、创作、思想及其他有关方面等,均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其他如焦循的《毛诗地理释》、吴式芬的《待访碑目》、陈逢衡的《续博物志疏证》及《续博物志补遗》、徐(火勃)的《红雨楼集》、昭梿的《蕙孙堂集》、张谦的《道家诗纪》等,无不为既珍稀难得、又各具价值的史料文献。也许正有慨于此,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之事的李一氓先生倡议整理出版《稿本丛刊》时,时任上海图书馆馆长的顾廷龙先生,就先后有《关于整理出版稿本丛刊的管见》、《古籍整理二三事》诸文,除力赞此举之外,更以北京、上海各馆所藏为例,就摸清未刻稿本情况包括传钞本的家底、分辑刊行、择要影印等事项,提出了极具指导意义的见解,并呼吁:“稿本在全国范围内不少,希望制订出规划,搞出目录,印出书来。”

汇辑成“上海图书馆未刊古籍稿本”丛书

经过与上海图书馆反复磋商协调,并由专家学者及有关专业人员论证甄别,今从其馆藏数以千计的古籍稿本之中,精选出最具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的明、清学人著述之未刊稿四十六种,汇辑成“上海图书馆未刊古籍稿本”丛书,以经、史、子、集四部类之,依次为经部十二种,史部十六种,子部四种,集部十四种。藉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手段,严格按其原书原貌,并基本保持原稿尺寸,付诸影印;再据其内容,酌加分合,以特制精品纯质纸书芯和国际大十六开布面精装的形式,成六十册之数。每种之前,各冠以特请有关专家学者精心撰作的解题文字,就该书的作者生平行略、治学专长造诣及本书学术价值、流传概况、乃至个别装订错简等,作出全面客观的评述和简明扼要的介绍。此外,还据稿本原装分册及卷次内容等,新编各书目录,分列各册之首;另有总目,冠丛书之前,以便检阅。具体编例,则详本丛书“凡例”各条所述。

此丛书的意义

此丛书的出版,不仅能使那些未经刊行、长期深藏的珍稀稿本化身数百、孤本不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海内外各大图书馆及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学者个人的装备、购藏之需,更可藉此方便学界研究利用,为学术研究因珍稀文献资料的相对易获而取得更大进展创造必备条件;同时,作为限量影印的名人著作手稿或清稿,又具有难得永久的鉴赏收藏价值。因此,本丛书的印行,得到了各界专家权威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支持和高度重视。傅熹年先生应邀专门为丛书题签,朱维铮、陈尚君先生不仅郑重专文推荐,并慨允俯就丛书学术顾问,多有指导;而且还和其他专家一起,为稿本撰写解题。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制订并已颁布实施的“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二○○六——二○一○)重点规划”,已将本丛书正式列为专门项目,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也将其列入首批资助的重点项目之一。凡此,皆为本丛书的顺利编成和出版,创造了十分重要的条件,理当感谢铭记。

囿于见闻学识、篇幅规模、工作时日等,本丛书从选目到印行诸环节中,或多有疏漏谬误,尚祈各方专家,批评指正。

中医古籍太多了,海内外保留下来的中医古籍数不胜数,

以下罕见的中医古籍均出自此处图中,自己注意看一下图中右上角

中医古籍目录:

《医方考 巻之1-6  呉昆 著 寺町通円福寺町(京都) 》

《一夕医话 巻上,中,下  革溪 记 [出版地不明》

《丛桂亭医事小言日 南阳先生口授》

《东医宝鉴朝 许浚》

《东垣十书明嘉靖八年(1529年)刻本》

《伤寒论注来苏集和刻本》

《伤寒论疏义和刻本》

《伤寒论辑义日 丹波元简撰》

《保婴全书明刻本》

《先哲医话 巻上,下  浅田惟常 著 ; 松山挺 校 东京府  松山良祯, 明治》

《内科秘录日 元治刻本》

《内科秘录日 本间救著 彩色插图版》

《医书六种清 乾隆刻本 半松斋藏版》

《医事说约  香川秀菴 撰 ; 暘谷 阅 本石町(江戸)  万笈堂, (之一) 》

《医便 巻1-5  [王三才] [辑] ; 张受孔,姚学颜 重订》

《医典襍钞 写, [书写年不明]》

《医医谈  大矢贞吉 著 [出版地不明] 》

《医学正传 巻之1-8  虞抟 编集 [出版地不明] 》

《医学统旨玉夏斋藏板》

《医学読书记 巻上,中,下  尤怡 著 [出版地不明]  松风阁, 嘉庆 》

《医家千字文注  惟宗时俊 撰 本町(名古屋)  东壁堂, [出版年不明]》

《医方口诀集 上,中,下  土佐道寿 编集 ; 中山三柳  》

《医方启蒙 巻1-2 香城老人 编述 [出版地不明]  医卜堂 明治 》

《医方大成论  孙[允贤] [撰] [江戸]  须原茂兵卫, 贞享5[1688]》

《医方大成论和语钞 巻之1-8 》

《医方大成论钞 巻1-5  意安宗恂 解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寛永 》

《医方考縄愆 巻之7  呉昆 述 ; 北山友松 縄愆 京极通円福寺前町(京都) 》

《医方考绳愆(明)吴昆撰 (日本)友松子绳愆版本》

《医方集解 巻上,中,下  汪昂 著辑  》

《医案类语 巻1-2  淇园 訳定 ; 吉冈元亮,中川僖,厚木有则 纂辑》

《医眼方  顾公 著 东都(江戸) 万笈堂英平吉》

《医范  吉益南涯 著 ; 大江広彦 校正 纪伊  稽古馆》

《医范提纲 巻之1-3  宇田川榛斎 訳述 ; 诹访俊 笔记》

《医籍考日 天宝二年写本》

《医者谈义 巻1-5  粪得斎 [著] 金沢安江町(加州) 》

《医蔵书目  殷仲春 甫辑 写, [书写年不明]》

《医道二千年眼目编和刻本》

《医门法律和刻本》

《医雑録 写, [书写年不明]》

《千金方明刻本》

《千金方衍义清 嘉庆刻本》

《丛桂亭医事小言 巻之1-6  原南阳 口授 下町本町(水戸)  须原屋安次郎  0004》

《古方药品考和刻本》

《名医类案日 寛文元年刻本》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

《呉医汇讲 巻1-11  唐大烈 纂辑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嘉庆元》

《和兰药镜日 宇田川榛斋著》

《和兰医方纂要 巻之1-4,附録  江马元弘 訳 大垣(浓州) 》

《和语本草纲目和刻本》

《外台秘要唐 王焘著》

《大和本草日 宽永刻本》

《奇效医述》

《女科证治准绳》

《妇人良方和刻本》

《小青囊德聚堂藏版》

《巢氏诸病源候论和刻本》

《广义本草大成和刻本》

《弁医断 上,下  堀江道元 著 心斎桥通安土町(大坂)  》

《张氏医通纂要 [首巻],巻之1-4  张ロ玉 著 》

《御纂医宗金鉴清乾隆七年(1742年)武英殿刻本》

《新编集成牛医方  赵浚,金士衡 [等撰] 》

《新编俗解八十一难经图要和 刻本》

《普救类方日 亨保乙酉年官刻本》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撰,乾隆33年藜照楼版,早稻田藏》

《景岳幼科良方明·张景岳撰,书肆植村氏梓行版》

《本朝医家古籍考  壶山逸人 著 东都(江戸)  中邨雪山(写), [书写年不明]911》

《东医宝鉴 目録,内景,外形,雑病,汤液,针灸篇  许浚 撰 [出版地不明] 0002》

《格致余论疏抄和刻本》

《汉土医方沿革论  冈田昌春 [著] 白峯(写), 明治29》

《疡科秘录日 本间玄调撰》

《病家示训  洛下隠士 [著]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正徳3[1713]》

《病家须知日 择善屋藏版》

《眼科新书和刻本》

《种痘亀鉴  久我克明 述 东京府  岛村屋利助, 明治》

《类经明张景岳日本版早稻田大学藏0004》

《类经(日文注释版)》

《素问识日 天宝八年(1837年)刊本》

《経络歌诀  汪昂 编辑 ; 汪端 较》

《编注医学入门 巻之首,1-7  李梃 编注 金ショウ  同青堂》

《编注医学入门 巻之首,1-8,生理解剖図说  李梃 编著》

《脉经日文注释版》

《葛氏方 巻上,中,下 写, [书写年不明]》

《薛氏医案明 薛己等撰 吴琯辑》

《行馀医言日 香川修德著》

《订正东医宝鉴和刻本》

《质问本草和刻本》

《赤水玄珠日文注释版》

《辩证录(宽政6年日本刻本)》

《达生录明·褚胤昌(字百斯)著》

《远西医方名物考日 宇田川榕校补》

《远西方药日文版》

《遵生八笺明 高濂撰 弦雪居重订本》

《金匮玉函经清 道光 经义斋藏板》

《金匮要略国字解和刻本》

《金匮要略正义汉张仲景原著手写本》

《金匮要略心典 遂初堂》

《金鶏医谈  畑秀竜 著 ; [畑]毛义 校 日本桥通(江戸)  》

《集验良方清 乾隆刻本 喻义堂藏版》

《青州先生医谈  [华冈青洲] [述] 江口良斎(写), 天保13》

《风寒热病方经篇日 宇津木撰》

《养寿院医则  山脇尚徳 著 ; [山脇]侃 校 京都  林芳兵卫, 天保》

《黄帝内经素问日藏版》

《黄钟录日 尾张山碕克辑》

《新刊仁斎直指附遗01》

正保本《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

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系列

医说 著者张杲(宋)朝鲜刊本

医门法律6卷清喻昌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清乾隆30年(1765)黎川陈守诚刊本

医林指月十一种十九卷清王琦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清乾隆32年(1767)宝笏楼刊本

医方集略乙 编者郭鉴(明) 朝鲜刊本

新刻针医参补马経大全 著者马师问(明)江戸刊本

新刊医家必用 著者孙応奎(明)朝鲜刊本

新刊仁斋直指附遗方论26卷小儿附遗方论5卷方论医脉真经2卷伤寒类书活人总括7卷宋杨士瀛撰明朱崇正补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嘉靖29年(1550)朱崇正刊本

新刊刘河间伤寒直格3卷后集1卷续集1卷别集1卷金刘完素撰元刘洪撰元马宗素撰金张从正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天顺7年(1463)建安熊氏种德堂刊本

万氏家钞济世良方7卷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

汤液本草2卷

四部丛刊·注解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

伤寒论集成 巻之1-4、6-10 山田正珍著

伤寒集注

伤寒明理论4卷金成无己撰明巴应奎校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查氏书林刊本

伤寒论译解卷

伤寒论

明清医药精华读本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名医名方录

名医经典医案

疗治茶谈 初、後3-4 勧学治体、5-6 続编 続编附録 津田玄仙述

立斋外科发挥8卷

近世汉方医学书集成

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

古今医统大全100卷明徐春甫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万历间古吴陈长卿刊本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当代中医世家系列(共十册)

病因精义 巻之1-10 小森桃坞讲述

扁鹊心书扁鹊心书神方

本草纲目卷1-17,19-52,濒湖脉学1卷奇经八脉考1卷脉诀考证1卷

本草纲目卷1-15,17-33,35-44,47-49,51,52序目1卷

本草纲目(合肥张绍棠本)

本草纲目新校注本第三版

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医学解难

中医实用技术丛书(全10卷 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全5册)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全26册)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系列

中医临床捷径丛书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中医古籍新点、新校、新参考系列(全10册)

中医古籍临床新用丛书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仲景全书

中医海外古籍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47 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中医典籍大全

中华医书集成(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国医学大成全50册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清晰pdg)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中国古典医学大全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160册

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

中医方剂大辞典(高清十一卷完全版)

中医大辞典(全七卷)(扫描版)

中医必读百部名着

中药类书籍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高清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珍本医籍丛刊

针灸治疗常见病证图解(全6册)

(共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中山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故宫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共62个)

中国民族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图书资料馆

南开大学图书馆

河北大学图书馆

山西省祁县图书馆

吉林省图书馆

吉林省长春图书馆

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

吉林大学图书馆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信息中心

江苏省无锡市图书馆

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江苏省镇江市图书馆

江苏省吴江市图书馆

扬州大学图书馆

浙江省杭州市图书馆

浙江省温州市图书馆

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

浙江省绍兴图书馆

浙江大学图书馆

浙江省瑞安市文物馆(玉海楼)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厦门大学图书馆

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省萍乡市图书馆

山东省济南市图书馆

山东省烟台图书馆

山东大学图书馆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山东省博物馆

山东省青岛市博物馆

山东省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孔府文物档案馆

河南省新乡市图书馆

郑州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图书馆

湖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暨南大学图书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重庆市北碚图书馆

西南大学图书馆

四川省成都图书馆

四川省泸州市图书馆

四川省南充市图书馆

四川大学图书馆

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兰州大学图书馆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寺图书馆(藏经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共38 个)

石家庄市图书馆

安徽中医学院图书馆

黑龙江大学图书馆

徐州市图书馆

天水市图书馆

太原市图书馆

泰安市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河北省保定市图书馆

辽宁大学图书馆

山西大学图书馆

浙江省博物馆

郑州市图书馆

桂林图书馆

赣州市图书馆

柳州市图书馆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浠水县博物馆

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

西安博物院

淄博市图书馆

安徽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常州市图书馆

南京市博物馆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西北大学图书馆

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苏州博物馆

沈阳市图书馆

金陵图书馆

宁夏图书馆

河北省图书馆

扬州市图书馆

西泠印社

文登市图书馆

1、中国农业通史·近代农业卷(农业部,主持,1996-2002)

2、中国重大农业典籍的整理研究(国家科技部,主持,1999-2002)

3、中国农业遗产选集(6卷)(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主持,2000-2006)

4、中华大典·林业典森林培育与管理卷(国家林业局,副主编,2001-2003)

5、西部农业开发史(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基金,主持,2001-2003)

6、西部农业开发的历史反思(国家社科基金,2001-2004)

7、中国农业遗产信息数据库(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专项基金,主持,2002-2003)

8、中美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主持,2002-2004)

9、中国传统农业科技数据库建设(国家科技部,主持,2003—2004)

10、美洲作物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主持,2003-2005)

11、 西南西北传统农具抢救与整理研究 (南京市科技局专项,2005)

12、 西北传统农具抢救与整理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专项,2005)

13、中国农业科技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研究 (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主持,2006-2008)

14、中国传统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建设(科技部科技基础工作专项,主持,2006-2007)

15、《清史·农业志》《清代农业经济与科技资料长编》(麦、棉、园艺、畜牧、蚕桑、渔业等6卷)(戴逸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大工程)(2006-2007)

16、国务院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农业典》(副主编,《水利分典》主编)

17、民国时期农业科技与教育投入研究 (主持) (农业部)(2005-2007)

18、美洲作物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主持)(教育部)(2006-2009)

19、《中国农学会史》(主持)(农业部及中国农学会)(2008年)

20、 中国古代重大农业发明创造名录 (中国农学会, 2009-2011)

21、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重大招投标项目)(2010-2013)

22、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教育部科技基础性研究研究专项)(2010-2014)

23、中国农业系统发展史 (农业部, 2010-2012)

24、 指南针计划·农业部分 (国家重大文化工程,2010-2015)

25、《中国古农书集成》 主持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重大项目,2011-2020)

26、 明清方志物产数据库建设 (教育部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2012-2014)

27、清华大学·农业部农研中心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晚清民国农业数据库建设 (2012年)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出版界、学术界就开始重视古籍整理工作,出版了大量的经过整理的古籍,如亚东图书馆的标点本古典小说 (《红楼梦》、《水浒》等 ),商务印书馆的 《国学基本丛书》 ,中华书局的《四部备要》,上海杂志公司的《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等。商务印书馆在影印古籍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出版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珍本丛书》等,使许多珍本、善本得以公之于世,至今尚为学术界所使用。索引工作方面,则有哈佛燕京学社的“引得”和中法学会的“通检”,也是古籍研究者不可缺少的工具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承并发展了过去古籍整理的优良传统,古籍整理工作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1988年统计,已整理出版和影印古籍3000种左右。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集合全国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齐燕铭任组长),制订了长期的规划,使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走上正轨。“文化大革命”期间,古籍整理出版工作遭到破坏,中断10年之久。

1981年 9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指出“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整理古籍是一件大事,得搞上百年。当前要认真抓一下,先把领导班子组织起来,把措施落实下来”。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恢复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组”(李一氓任组长),制订了1982~1990年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简称“九年规划”)。随之各省市也根据自有的条件相继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分别制订了各自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中华书局一直担任着古籍整理出版的主要任务,同时,各地还相继成立了专业古籍出版社 (名称不一,有的冠以地名,如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等;有的称为书社,如齐鲁书社、岳麓书社等),古籍的整理出版蓬勃开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