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河南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第1张

一、学校介绍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民族始祖、人文初祖黄帝的故里,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自古以来,中原医林兴盛,名医大家辈出,中医药资源丰富,群众基础深厚,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河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前身是1955年在开封创办的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校位于省会郑州,现有5个校区,分别为龙子湖校区、东明路校区、人民路校区、东风路校区,文化路校区,占地面积1862亩。建筑面积9764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7亿元。图书馆各类图书162万册,中外文期刊3383种,中外文数据库113种,馆藏的中医线装古籍文献尤为丰富,收藏量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60余年来,学校已由单一的中医药学科发展为医、理、管、工、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本科、研究生(博士、硕士)、留学生、继续教育等多个培养层次和类别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现设有中医学院(仲景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管理学院、外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康复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儿科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本草书院、尚真书院、仲景书院等21个学院及书院,现有党政管理机构21个、群团机构2个、直属单位10个。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海外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287人,博士研究生187人。留学生89人。

二、人才队伍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567人,专任教师1503人。硕士生导师719人,博士生导师124人。有国医大师4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学者6人,全国名中医6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

三、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4个,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1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9个。2019年,启动学科特区计划,成立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特区建设。2020年,学校进入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行列,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进入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行列。2021年中医学科入选河南省一流学科创建学科。

四、教育教学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海外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4839人,其中本专科生21298人,硕士研究生3268人,博士研究生184人,留学生89人。为社会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16余万名。学校现设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制药工程、中药制药、生物工程、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化产业管理、应用心理学、康复治疗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汉语国际教育、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软件工程、中医儿科学、中医养生学、临床医学、中医康复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学、中医骨伤科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运动康复、医学信息工程等33个本科专业和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学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布局更趋合理,现有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等1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16个专业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门课程入选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有4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20门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3门省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

近年来,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80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78项;荣获全国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国家虚拟教学实验项目3项。成立“双创学院”,通过参加省级、国家级“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共荣获国家级奖项31项,省级奖项160余项。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名医大家、企业家、管理专家等。以及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和“全国三好学生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为代表的感动中原、唱响全国的优秀大学生先进群体,展示了学校良好的育人成果。

五、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学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护理学、医学技术9个一级学科,及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公共管理、药学、生物与医药7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近年来,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24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1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807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47项;主编学术专著(译著)共2544部;发表学术论文50850篇,被SCI、EI、ISTP等收录2283篇;共承担科研项目1952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新药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97项,省部级项目458项,厅局级项目1297项,累计承担科研项目计划经费2563075万元。

六、  仲景研究

学校积极开展仲景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进一步挖掘仲景学术,并使之发扬光大。学校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传承与创新共同体、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仲景传承与创新专业委员会、河南省仲景方药现代研究重点实验室、张仲景传承创新中心,编撰完成了600万字、5卷12册的《张仲景学术研究大成》,出版了系列研究专著,建立了目前国内一流的仲景学术研究论文目录数据库;学校完成了《伤寒论》教学片及**《张仲景》的拍摄,举办了仲景科技文化节、百家论坛、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等系列学术活动等,彰显了学校立足河南,突出仲景的办学特色。

七、  社会服务

学校下设3所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直属附属医院,开放床位6400余张。年门诊量达627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24万余人次,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稳居全国同类医院前列。附属医院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大力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有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35个、省级重点专科23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8个,河南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健康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有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分别为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洛阳正骨医院、郑州市中医院、安阳市中医院、濮阳市中医院、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洛阳市中医院、驻马店市中医院,其他教学实习医院70所。医疗联合体建设卓有成效,与143家兄弟医院、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拉大了合作框架。

八、   国际交流合作

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近40年,目前紧紧围绕“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工作目标,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与医疗机构、企业等广泛开展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2020年学校获批开办我省第一所特色孔子学院——美国亚利桑那中医孔子学院,开展了意大利护理学、意大利医学影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22年教育部批准学校与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MSU)设立“河南中医药大学管理科大联合学院”。学校“中国-马来西亚仲景中医药中心”揭牌;再次中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并获得“中医药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文化类项目。学校与河南省侨联共同开展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行动,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九、  文化传承创新

学校以传承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打造中原中医药文化品牌为目标,加大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拥有河南中医药博物馆、河南中药植物园、人体科学馆、中医源文化展厅、医德馆以及中原文化、中医药文化、药企文化展厅,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积极向各界宣传、展示中医药文化。近年来接待省内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生等中医药爱好者5万余人。2015年,学校被命名为第一批“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全国第一家以高校名义获此殊荣的单位。2019年,获批“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020年,获批河南省及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古籍善本是近年来古籍拍场上重要的品种,其中明清名家或现当代名人信札尤受欢迎。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赝品虽没有字画杂项多,但冒名人批校、加盖伪章、残本充全、挖改描补、撕去序跋的事也时有发生。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方法有两类:一是染纸,用各种方法将纸染成黄褐色,以求使纸显旧色。二是旧纸新作,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上辨别真假。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的序跋,序跋后还写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对于收藏者来说,主要选择好的拍卖行,并且寻找以往的拍卖成交,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赝品的风险。手工制版与原书总有差别,而扫描可以使伪书与原书分毫不差,一切细节都能很好得以体现,这无疑使得古籍善本拍卖更具挑战性,选择古籍善本,更要注重细节。

古籍善本收藏价值

2012年,在艺术品收藏越来越热的中国,古籍善本成了拍卖市场上的一个话题焦点。先是由海内外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部近500册“过云楼藏书”以2162亿元的高价被整体拍卖,它们不仅是传世孤本,也是目前海内外所藏部头最大的完整宋版书,储存了大量失传古籍中的部分内容。

  此后,八百二十三部近万册,估价过亿元的“广韵楼”藏古籍善本也在2012保利秋拍亮相,其中最重要的《钜宋广韵》最终以3000万元落槌。

一时间,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价值潜力受到了不小的关注。然而目前为止,古籍收藏市场在圈内人眼中却仍是一片被低估的价值洼地。用古籍收藏家王德的话来说:“一些古本善本的价值本应是比字画都要高不少的。”

虽然医书古籍中有着无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其价格和市场认知度均还较低。其实在过去,好的古医书在价值上本是高于书画和瓷器的,如1949年前一套宋版医书的价格就远高于宋画、宋瓷。但如今,书画、瓷器的爆炒却衬托出医书古籍市场的冷清,应有的收藏及文献研究价值也未被足够重视。

古医书称得上是潜力股,相对而言,它们的价位还是比较低的,但是升值空间巨大。专家表示,首先中医典籍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化价值,此外,中医文献还有极强的实用性,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临床价值。只有对古医籍进行全面深入整理,才能系统地推进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最大程度避免现代曲解,最有力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中医古籍由于储存难度较大,很多已经收藏古书的单位和个人都把这些珍贵古文献作为医院“镇院之宝”或个人私藏珍品,越来越难收集。当然,受稀缺性影响,未来古医书是具备可观的升值潜力的。

Ⅰ 符合哪些条件可以申请免试职称外语

根据人社部规定的职称外语免试条件:

1、取得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硕士以上学位的海外留学回国人员;

2、通过国家组织的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或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在国外执行访问学者或出国培训任务一年以上的人员;

3、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时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国家通用标准或取得合格证书,申报正高级需再次参加同一级别考试的人员;

4、独立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的人员;

5、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员;

6、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或省 特殊津贴人员、国家或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7、任现职以来,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以上奖励项目,至少一项的主要完成人,或者获两项以上国家专利(其中至少一项发明专利)的独立完成人或首位完成人员;

8、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临床中医药(限医师、药师专业)、民族医药(限医师、药师专业)和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9、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从事外语专业工作,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有第二外语要求的人员;

10、申报各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

11、 、援疆或受 派遣驻境外工作一年以上,在援助或境外工作期间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

放宽条件:

1、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申报副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

2、在设区的市以下单位,连续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等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连续在野外工作10年以上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

3、年满50周岁、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

职称外语全称是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一个方面,考察这些人在专业方面的外语应用能力,分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等几大类别。在目前的政策下,如果要晋升职称,除了要考专业考试外,职称外语、职称计算机都是必须要通过的。一般于每年的三月最后一个周末考试。

Ⅱ 职称外语的免试条件

1、取得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硕士以上学位的海外留学回国人员;

2、通过国家组织的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或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在国外执行访问学者或出国培训任务一年以上的人员;

3、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时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国家通用标准或取得合格证书,申报正高级需再次参加同一级别考试的人员;

4、独立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的人员;

5、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员;

6、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或省 特殊津贴人员、国家或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7、任现职以来,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以上奖励项目,至少一项的主要完成人,或者获两项以上国家专利(其中至少一项发明专利)的独立完成人或首位完成人员;

8、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临床中医药(限医师、药师专业)、民族医药(限医师、药师专业)和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9、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从事外语专业工作,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有第二外语要求的人员;

10、申报各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

11、 、援疆或受 派遣驻境外工作一年以上,在援助或境外工作期间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 1、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申报副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

2、在设区的市以下单位,连续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等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连续在野外工作10年以上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

3、年满50周岁、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

Ⅲ 中级职称评定中外语免试的条件

各个省市对中级职称评定中外语免试的条件不同,以河南省为例,需要符合《关于调整我省职称外语考试有关政策的通知》中列明的条件,大学英语四级证不符合外语免试的条件。

参照《关于调整我省职称外语考试有关政策的通知》第一条,有外语要求的系列(专业)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可免试外语:

(一)博士学位获得者或在国外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二)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三)取得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合格证书(或按新考试标准成绩达到总分的 60%以上)或硕士学位获得者或在国外取得学士学位的人员,评聘副高级以下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四)参加全国工商企业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简称 BFT)通过中(I)级者评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通过高(A)级者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五)申报副高级职称时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要求,申报正高级职称需再次参加同一级别考试的人员;

(六) 独立出版外文专著、译著 10万字以上,具备较高外语水平的人员;

(七)任现职以来,累计不少于3年或年均不少于半年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等工作的人员;

(八)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临床中医药、民族医药、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工作的人员;

(九)当年年底年满50周岁以上的人员;

(十)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人员;

(十一)外语考试期间从事援外工作的人员;

(十二) 经组织选派进疆工作期间或参加艾滋病防治帮扶工作期间的人员;

(十三)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成绩突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1、省级二等以上科学技术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的主要完成人,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2、其他在本专业领域成绩突出,获得省、部级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或其他有突出贡献者,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3、省级三等以上科学技术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或国家发明专利一项或省辖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评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3)工程师外语免试条件扩展阅读

参照《关于调整我省职称外语考试有关政策的通知》第二条,符合外语免试条件第(六)、(七)、(十一)、(十二)、(十三)条的人员,需填写《河南省职称外语考试免试审批表》一式两份,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原件。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由省辖市人事局或省直业务主管部门审批,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由省人事厅审批。

符合其他外语免试条件的人员不再办理外语免试审批手续。报送职称评审材料时,需同时报送符合外语免试条件的相关证件原件或经审核后的复印件。

参照《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职称外语政策的通知》第四条,考试合格标准的确定。

从2005年起,对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的人员免费发放成绩通知书,不再核发考试合格证书。达到全国通用标准的,在申报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时有效。达到省内通用标准的,当年有效。参加我省组织的古汉语、医古文考试,达到合格标准分数线的,在申报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时有效。

Ⅳ 职称外语考试免试条件

全国规定十类可免考或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人员

1.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的;

2.申报副高级职称时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要求,申报正高级职称需再次参加同一级别考试的;

3.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或以其他方式证明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并经一定程序确认的;

4.经审核确认,能力业绩突出、在本行业该地区作出重要贡献的;

5.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经省级 人事部门批准,可放宽至县级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6.在地市以下单位,长期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7.年龄较大并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8.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临床中医药、民族医药、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9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

10.申报各系列初级职称的。

各地规定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各省市也出台了较有差异的免考规定。

Ⅳ 评高级工程师的条件、职称英语免试条件和计算机免试条件分别是什么

一、职称外语免试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

1

、具有省级以上 教育、外事等主管部门认可的一年以上国

外访问学者、留学经历,取得相关证书或证明,首次申报中高级职称

的。

一、职称外语免试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

1、具有省级以上 教育、外事等主管部门认可的一年以上国外访问学者、留学经历,取得相关证书或证明,首次申报中高级职称的。

2、晋升副高级职称时外语考试成绩合格,申报正高级职称时外语要求属同一级别的;或申报正高级职称时外语要求不属同一级别,但男年满55周岁以上、女年满50周岁以上的。

3、公开出版过外文专著、或5万字以上译著(第一作者)的。 4、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者申报正高级职称;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者申报副高级职称的;或全日制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者申报中级职称的。

5、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组织的全国工商企业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简称BFT),通过I级申报中级职称,或通过A级申报高级职称的。

6、国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或进入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或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或省 专项津贴人员;或获国家科技奖三等奖以上或省科技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以上或市州科技奖一等奖前4名人员;或专业工作能力业绩突出,在全省行业内或市州作出重要贡献,受到省部级以上本专业表彰人员,申报高级职称的。

7、乡镇及以下单位(含在乡镇的县市及以上直属单位)中,男年满45周岁以上、女年满40周岁以上,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申报中级职称的。

8、男年满55周岁以上、女年满50周岁以上,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申报副高级及以下职称的。

9、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临床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学创作、群众文化、艺术、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其中,临床中医药、民族医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应参加省组织的医古文或古汉语考试)。

10、外语专业全日制大专以上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申报职称原有第二外语要求的;或外语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者申报副高级职称的。

11、申报各系列初级职称的。

12、同级申报转换系列(专业)人员,晋升前一职称时已参加与现职称级别要求相同的外语考试,成绩合格的。

二、职称计算机免试条件

1)参加人事部组织的计算机软件考试,获得资格证书或水平证书者。

(2)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 (3)年满50周岁者。

(4)在乡镇以下(含乡镇)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符合上述免试条件之一者,填写《湖北省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免试审批表》(一式两份),报省职改办审批并办理免试手续。

Ⅵ 关于中级职称英语免考条件

全国规定:

十类可免考或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人员

1.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的;

2.申报副高级职称时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要求,申报正高级职称需再次参加同一级别考试的;

3.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或以其他方式证明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并经一定程序确认的;

4.经审核确认,能力业绩突出、在本行业该地区作出重要贡献的;

5.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经省级 人事部门批准,可放宽至县级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6.在地市以下单位,长期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7.年龄较大并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8.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临床中医药、民族医药、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9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

10.申报各系列初级职称的。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各省市也出台了较有差异的免考规定。

您的条件应该是不符合的!

Ⅶ 职称外语免试条件是哪些

全国规定十类可免考或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人员

1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的;

2申报副高级职称时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要求,申报正高级职称需再次参加同一级别考试的;

3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或以其他方式证明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并经一定程序确认的;

4经审核确认,能力业绩突出、在本行业该地区作出重要贡献的;

5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经省级 人事部门批准,可放宽至县级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6在地市以下单位,长期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7年龄较大并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8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临床中医药、民族医药、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9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

10申报各系列初级职称的。

这十条是全国规定,另外各个省市会有自己的规定,多查询一下就好

Ⅷ 关于职称外语考试 符合免试条件的该办什么手续

您好,职称英语考试免试手续各省市规定不同。有的是要去所在省市的人事考试中心网站下载免试申请表,再由您所在的单位盖章。有的是您去报名的时候附上您能证明自己符合免试条件的材料就可以了。更多的请关注外语敎育网有问必答,有专家为您实时解答~

Ⅸ 职称外语考试的免考规定

国家免考条件

十类可免考或放宽职称外语成绩要求的人员

1.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的;

2.申报副高级职称时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要求,申报正高级职称需再次参加同一级别考试的;

3.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或以其他方式证明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并经一定程序确认的;

4.经审核确认,能力业绩突出、在本行业该地区作出重要贡献的;

5.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经省级 人事部门批准,可放宽至县级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6.在地市以下单位,长期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7.年龄较大并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8.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临床中医药、民族医药、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9 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

10.申报各系列初级职称的。

安徽免考条件

报考等级范围及免试条件

(一)职称外语考试各等级适用范围

A级:高教、科研、卫生系列申报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

B级:科研、卫生系列在县及县以下所属单位工作的人员申报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或其他系列(不含高教系列)申报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

C级:申报评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者。

对从事图书资料、文博、档案、新闻、出版、播音、文学创作、群众文化、工艺美术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中国古典文字(学)、古典音乐、古代史研究等工作的人员,申报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可选考外语或古汉语;对从事中医、中药工作的人员,申报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可选考外语或医古文。

(二)免试条件

根据人事部《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37号)和省人事厅《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皖人办发〔2007〕40号)相关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在我省申报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可免于职称外语考试(含第二外语): 享受国务院和省 特殊津贴人员以及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及以上相当奖励的主要完成者; 从海外、省外引进的急需专业技术人才; 长期在野外艰苦岗位上工作以及在县城以外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 因公援外、支边等期限未满人员; 取得全国工商企业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相应级别合格证书者; 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以及外语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者; 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者; 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者; 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者。 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职称外语考试符合上述考试的等级和类别,且成绩合格,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不需再次参加职称外语考试。

对不在我省范围内申报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者,可在我省报名参加考试,但其报考等级适用范围和免试条件请咨询评聘地人事部门。

Ⅹ 评高级工程师的条件:职称英语免试条件计算机免试条件

职称英语免考条件:

1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的;

2申报副高级职称时职称外语考试成绩达到要求,申报正高级职称需再次参加同一级别考试的;

3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或以其他方式证明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并经一定程序确认的;

4经审核确认,能力业绩突出、在本行业本地区作出重要贡献的;

5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经省级 人事部门批准,可放宽至县级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6在地市以下单位,长期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7年龄较大并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8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临床中医药、民族医药、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9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

10申报各系列初级职称的。

职称计算机免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一)具有计算机专业中专毕业及以上学历的人员;

(二)获得硕士学位,初次认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

(三)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

(四)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的合格人员;

(五)1954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人员;

(六)转换系列参加同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人员。

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被切断。只有中国的古文化留存至今。所以,想到中国文化,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第一印象都应该是历史悠久。的确,中国文化从古代甚至更早就开始传播了。虽然几次面临灭绝的危险,但还是挺过来了。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在这里,我想挑出三部古代文化的伟大作品,来见证中国文化的魅力。

《山海经》

《山海经》。本书分为《山经》和《海经》。其中《海经》有两个分类,一个是《大漠四经》,另一个是《海四经》和《海外四经》。总的来说,《海四经》记载了中国古代腹地的山川宝藏,保存了大量神话素材和珍稀动物,对后世影响很大。可悲的是,《山海经》写的时候,和文字并存。这本书侧重于各种动物和神的。这段文字只是补充说明。在传递过程中,丢失,只留下文字记录。但由于内容过于神秘,专家称《山海经》是伪书,内容根本不可信。

山地和海洋动物

《山海经》。中国古代有三部有影响的书,命名为《黄帝内经》。第一个是《经》,第二个是《易经》,第三个是《道德经》,也叫《黄帝内经》。这是中医理论的早期经典。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一是它是中医理论的第一部经典;此外,它还是养生的宝库。最后,它是一部生活百科全书。记载的知识是独立于西医的全新理论体系。成为西方学者学习中医的必读经典,被众多西方医学学者所推崇。

古代圣贤

《内经》。预言未来的三大古籍是《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变”。都是用“卦”的形式来揭示宇宙万物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后来《黄帝内经》和《易经》都丢失了,只剩下《连山》,也就是《归藏》,是周文王吉昌写的,主要分为《易经》和《易经》。就是这么神奇的一本书,秦汉以来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不过《经》既然能写成一本书,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无法解释这是一个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

易经

以上三部书统称为三部古籍。它们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现在很少有年轻人对它们感兴趣,因为它们不实用。这三本珍贵的书虽然不会因为今天的方式而失传,但它们在网络和书籍上尘封已久,并没有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和那些已经输了的人有什么区别?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

麦苗榨汁好养生 我国传统的中医药草本一般都是直接入药的,作为药膳食疗多数是植物的根茎或果实,而直接把草本当作饮料来喝,在中国古医药典籍中确实比较少见。时下,在台湾乃至海外各地,却兴起一股饮用小麦草汁的养生风,小麦草汁现成为一种风行世界的新型健康食品。

  小麦草是禾木科植物小麦的嫩茎叶,中医称小麦草为“麦苗”。中医古籍记载麦苗能“主消酒毒、暴热、酒疸目疳”,有消炎退热、健胃消食、疏利肠胃的卓越功效。现代医学证实,麦苗含有丰富的叶绿素、维生素A、C、E及B族、矿物质钙、镁、磷、铁、硒、超抗氧化剂SOD、纤维及有益酵素。 除此之外,饮用小麦草汁还可以降血压和血脂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者可以食用。小麦草中富含纤维素,服用后可减少便秘,结肠炎、肠胃热症者、肝火大及肝功能指数轻微异常者可以经常饮用。其中,超抗氧化剂SOD则可以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细胞损伤或突变致癌的几率。  因为小麦草的纤维非常有韧性,一般鲜榨的小麦草汁都由专门的果汁专卖店提供,家庭的果汁机是很难榨取的。小麦草从出芽后发育七天,即可收割榨汁,因发育时间短,故小麦草汁属于寒性,属寒性体质的人,即手足容易冰冷者,肠胃虚弱容易腹泻者,不宜多吃。否则吃了太寒凉的食物,易刺激敏感的肠胃道而引起呕吐或腹泻。另外,食用时应该选配多样蔬菜一起吃(如蕃茄、芹菜、花椰菜、苦瓜、包心菜、菠菜等),这样既能摄取多样化的营养,还可降低小麦草的寒性。  麦苗汁的制作过程麦苗种植前准备材料

1、动榨汁机(1台) 2、育苗盘(10个以上) 3、组合育苗架(1个以上)

4、喷壶(1个) 5、有机麦种(每盘1两左右) 6、罐头瓶(1个)

7、沙布 (1块) 8、灌肠器(1个专用1套) 9、优质泥炭土若干操作程序:1、取适量麦种(每盘1两左右),将杂质去除,用水冲洗1遍,倒入容器中,加2倍以上净水浸泡(室温25°C以上泡8—12小时,室温25°C以下,泡12小时以上,干麦种膨胀、饱满即可)

2、将泡好的麦种装入干净的罐头瓶中,用纱布蒙口,套上橡皮圈(瓶内无积水),放在阴凉衡温处。

3、经过12小时以上,待胚芽长到麦种一半的长度时,取出备用。

4、在育苗盘中铺上3厘米高的有机土(无土培养时,盘中可铺两层吸水纸),将发芽的麦种均匀地撒在育苗盘中(麦种之间应相互接触,又不能叠压)喷一次水,保持湿润,但不能过多。用另一个空育苗盘反盖在有麦种的育苗盘上,放置在育苗架上。(不要让麦种直接被强光照射,最初2、3天里,麦种应在阴凉衡温处生长)。

5、在育苗的2、3天时间里,每天喷水1—2次,让盘子中保持湿润。待苗长到3厘米左右时,将其移至有足够光线处,但不能让阳光直射。

6、每天喷水1—2次,若盘中麦苗已长满,可掀起麦苗一角,将水直接喷入根部,以防止倒苗,每次喷水要适量,不能积水过多。

7、四、五天后,等苗长至10—12厘米高,也是最挺拔时,用剪子将种子以上部位的麦苗切割下来备用。

8、将割下的麦苗用清水冲洗一下,剪成两段,放入榨汁机内,顺时针摇柄,定时向榨汁机放麦苗,若榨汁机出口处麦苗纤维过多,摇柄感到费力时,可将摇柄逆时针倒转,加半杯凉开水,再继续顺时针榨汁(此过程可重复3次)将麦苗中的绿色营养液尽可能多的榨出,剩下的纤维颜色变浅即可,最终可以得到一杯绿色的麦苗汁。麦苗汁的服用方法:

1、分多次小口慢慢喝下。

2、一定要在20分钟以内喝完,否则麦苗汁会氧化,失去治疗效果。

3、最好在饭前或几乎空腹时饮用。

4、为了更好的发挥麦苗汁的功效,喝完后应闭目休息几分钟,半小时内不宜吃其它食物或药物。

5、鲜麦苗汁因为富含很多活性成分,因此会有一些苦涩的味道,可加一点糖或蜂蜜,甜果汁最好。糖尿病患者可加木糖醇,增加甜度且无害,但一定不能添加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

6、由于麦苗汁有较强的调病功能,部分症状明显、体内毒素多的患者,会发生一些好转反应,有不舒服的感觉。多喝水,注意休息即可,一定要坚持饮用,最终会有满意的结果。麦苗汁的特殊应用:

灌肠法(灌肠需在卫生间的浴盆内或坐便上进行)

首先全身放松,将涂有润滑剂(凡士林油、豆油均可)的灌肠器尖端吸满温水后插入肛门5厘米左右,将温水挤入,慢慢拨出,反复几次灌入1公斤温水即可,最后一次将灌肠器留在原位,不要拨出。此时轻轻按摩腹部,直到忍受不住时,可将灌肠器拨出,将肠内存水排出。适应几天温水灌肠后,就可以用麦苗汁灌肠了。在这之前,还是先用温水灌肠,清洗几分钟后,排出温水,灌入麦苗汁,一般100毫升即可。让麦苗汁在肠内保持20分钟左右,最后可能只排出少量残汁,其余的被肠道吸收了。此方法虽然麻烦,但会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尤其适用便秘、肠炎、肥胖、癌症等患者。麦苗汁用作美容剂:

1、 用麦苗汁洗头,去屑、止痒、生发。

2、 嚼口香糖一样将麦苗放入口中咀嚼,时间久了,牙齿会白得闪亮。

3、 用麦苗汁按摩面部皮肤,20分钟后洗净,可祛色斑,使皮肤光亮有弹性。

4、 皮肤表面的很多病痛(烧、烫伤、湿疹、牛皮癣、伤口不愈合等)都可用麦苗汁擦洗,效果非常好。

中国有句老话叫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屠呦呦团队发现并研究的青蒿素何止是救了千千万万个人,所以说她是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之一一点都不为过。

第一,从她发现青蒿素的过程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古今通晓的稀有人才。20世纪60年代,屠呦呦最初在翻阅中医药古籍时,发现了一段有关疟疾治疗的记载。在她的努力争取下,课题组确定了以中药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虽然实验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但是她坚定研究方向,从提高提取纯度等方向着,在不太好的工作环境中,领导团队交出了超凡的答卷。

第二,从她研究药物的过程中,看到了医学家的医者仁心。任何时候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勇士,而在屠呦呦团队在研究疟疾防治药物项目中,他们经过数百次失败后,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测青蒿素安全性,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以身试药。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科研人员亲身试药。正是因为屠呦呦和她的团队这样的牺牲精神,才会让青蒿素所制的药剂很快投入临床医疗,为全世界治疗疟疾提供优质药品。

第三,从屠呦呦的成就来看,她当得起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发现青蒿素,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很多中国人也是因为这个奖项,而对他慢慢熟知起来。而大家其实早就享受到了她的研究成果所带来的好处。为她发现的青蒿素所研制的药物,已经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强烈推荐的纵说几,疾病治疗首选用药在全球30多个国家挽救了700多万重疾疟疾患者的生命。

第四,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以前,对现在,对以后都是有很大的益处的。因为有了青蒿素,所以中国的疟疾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现在仍有一些国家疟疾肆虐,所以,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对于帮助这些地区和国家解决疟疾是有持续性作用的。而且屠呦呦还把自己诺贝尔奖项中的200万元分别捐给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医科学院,成立了屠呦呦创新基金,用于奖励年轻科研人员。而这些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也将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医学条件和成果。

伟大的人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绝对的优势,还可以改善别人的生活,更可以引领未来的前进。屠呦呦在这几方面都做得很好,所以她可以被称作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上古奇书,《山海经》的秘密!

内容导读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是一本记载着奇诡怪物和神灵的古书,一本“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的荒诞之作。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其非常懊恼,因为其中纷繁复杂的山水地理,使人如坠迷雾;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其又极其向往,因为其中王母所居之玉山、黄帝所建之轩辕之丘,使人如临仙境。在成功地穿梭于华夏文明几千年的故纸堆后,《山海经》的神秘,于今,愈加的耐人寻味,引人发思!

“五藏”与“五脏”之间的趣味解读,大陆地球位置与五脏人体的相吻合;按“河”索“山”,拨开山海经地理迷雾,谜一样的黄河,纷繁的昆仑!曾经沧海为桑田,“青海”一名亦源于此;传说中的“泛天之水”,浊浪滔天;“浊”与 “浊”, “浊”与“蜀”,是巧合,还是必然?一张现代电子卫星地图,让我们不得不打破几千年的思维成规;也许,对于大自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想象力。

一、地球的五脏

大陆是从哪里来的?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按照古代中国人的习惯,把世界地图倒过来看看。

北上南下的习惯颠倒过来了,是不是有点不太适应?调整过来认真瞧瞧,看出什么名堂来没有?没关系,完整的世界地图绘出以来,在笔者之前,都没一个人看出来。

恰好,中国有一本古书(说是书,其实就是一本小册子),叫《山海经》。其中的《山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个部分,“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藏。”故被称为“五藏山经”。

普遍的说法,“五藏”的“藏”是“宝藏”的意思。但笔者认为,这个“藏”应该是“五脏六腑”的“脏”。中国古代文字有“通假”一项,这“脏”与“藏”就是属于同音通假。心、肝、脾、肺、肾,叫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叫六腑。五脏六腑,是中医对人体各内脏的总称。

南极洲和人脑不但外形相似,而且结构也非常相同:西南极洲为大脑,东南极洲为小脑,东南极洲伸出往南美洲的半岛则是脑干。

接下来的就是五脏:澳大利亚是心脏,非洲和南美洲是肺脏,亚欧大陆是肝脏——南亚次大陆则为肝脏下的胆囊、乌拉尔山脉则是分割左右肝叶并使肝脏位置固定的韧带,北美洲大陆本部是脾脏,格陵兰岛是肾脏。除了亚欧大陆和肝脏所处的方向相反之外,所有的大陆在地球上的位置都和五脏在人体的位置相符合。

难道中国古人看地图的习惯是某一种暗示?

二、麻烦的黄河源与昆仑山

一直以来,人们都想从《山海经》里按图索骥地找出对应的山水来。可是,结果总是被这些云里雾里的山水搞得稀里糊涂,根本无法对上号。恰好,这些山上又生长或居住着人们根本无法理解的奇形怪状的动植物或神灵。于是,很大一部分人,都把《山海经》斥之为荒诞之作,到了大明朝的时候,就沦落为儿童读物了。可儿童是无法读懂那里边诘奥难懂的文字的,所以,这些文字就仅仅成了看图说话的陪衬。

到了大清朝,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低下,出于对知识分子的本能自卑心态,粗野心虚的统治阶层过分地夸大文字的功效,兴起了文字狱。所以,知识分子过分充沛的精力虽然无法在社会管理中发泄,却正好有了整理国故的闲心。训诂考据之学大盛,古老的华夏文化得以完整地绵延。《山海经》的命运也在这时得到了重生的机会。

一些认真的人们相信,这本古书绝不是古代的“三字经”(用于儿童启蒙的简单读物),认为只要努力,一定能考证出与古书实际对应的山水来。但和汉、晋朝的前辈一样,他们依然钻到《淮南子》、《河图》、《尔雅》、《水经注》等故纸堆里寻求解答。于是,也依然落得和前辈一样的下场——云里雾里、稀里糊涂。

其中,有一条非常令人恼火的“河水”,就是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西山经”“昆仑之丘”条目明明说“河水出焉”,并“南流东注于无达”,可在昆仑之丘西边的“积石之山”,又出现“河水冒以西流”的句子,简直是拿考据学家的神经开玩笑。

这条让无数考据学家头痛的“黄河”,还造成了中国地理学史上的一场混乱,那就是“黄河”的源头——“昆仑之丘”的无法认定。

由于“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那是一个神仙的境地,所以从汉武帝时,就开始了对“昆仑之丘”的确认,随着不同朝代对黄河源头探索的不断深入,“昆仑之丘”也随着改变了许多位置,于是就有了汉武帝时位于新藏边界的“昆仑山”。

元朝忽必烈时的“耳麻不莫刺大雪山”。清朝高宗乾隆《钦定河源纪略》则为星宿海西进三百里的阿勒坦噶达素齐老(蒙古语,“阿勒坦”为黄金,“噶达素”为北极星,“齐老”为石)。后人为了统一昆仑山的概念,遂把从新藏边界汉武帝时的昆仑山直到青海东南清朝时的昆仑山这一长串山统称为“昆仑山脉”。

“昆仑之丘”最大的一个地理特点,就是非常高,方圆也特别大,并且有白、赤、青、黑四条不同颜色的河流从这里发源。可是,无论从上述哪一个“昆仑山”作为立足点来考证“五藏山经”,都无法找到对应良好的山水体系。

那黄河怎么回事?昆仑山又到底在哪里?

三、依经画图,按“河”索“山”

大陆是从哪里来的?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按照古代中国人的习惯,把世界地图倒过来看看。

北上南下的习惯颠倒过来了,是不是有点不太适应?调整过来认真瞧瞧,看出什么名堂来没有?没关系,完整的世界地图绘出以来,在笔者之前,都没一个人看出来。

恰好,中国有一本古书(说是书,其实就是一本小册子),叫《山海经》。其中的《山经》,包括“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个部分,“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藏。”故被称为“五藏山经”。

普遍的说法,“五藏”的“藏”是“宝藏”的意思。但笔者认为,这个“藏”应该是“五脏六腑”的“脏”。中国古代文字有“通假”一项,这“脏”与“藏”就是属于同音通假。心、肝、脾、肺、肾,叫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叫六腑。五脏六腑,是中医对人体各内脏的总称。

南极洲和人脑不但外形相似,而且结构也非常相同:西南极洲为大脑,东南极洲为小脑,东南极洲伸出往南美洲的半岛则是脑干。

接下来的就是五脏:澳大利亚是心脏,非洲和南美洲是肺脏,亚欧大陆是肝脏——南亚次大陆则为肝脏下的胆囊、乌拉尔山脉则是分割左右肝叶并使肝脏位置固定的韧带,北美洲大陆本部是脾脏,格陵兰岛是肾脏。除了亚欧大陆和肝脏所处的方向相反之外,所有的大陆在地球上的位置都和五脏在人体的位置相符合。

难道中国古人看地图的习惯是某一种暗示?

四、破解黄河源与昆仑山

《西山经》中的《西次三经》是研究者困惑最多,故而也是争议最多的部分。这不单是因为《西山经》所包含的地域最广、内容最多,也不只是因为它记载着共工所触之不周山、后稷所潜之大泽、黄河之源头、帝之下都之昆仑山、西王母所居之玉山、黄帝所建之轩辕之丘、大禹所导之积石山等一系列衍生中华文化的根源重地。更主要的是,它对黄河的描述太出乎常人的意料、它所描述的环境也很难在我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中找到对应,而又正因为此才导致了地理学和神话学历史上的“昆仑山千古悬案”。也正因为此,一部《山海经》才被无能解决问题的“文学大儒皆读学以为奇”(引刘秀语),并被这些所谓的正统权威斥之为“荒诞之作”,并进而沦落为儿童读物。

所以,解决了《西次三经》,也就解决了《五藏山经》的困惑。解决了《五藏山经》的困惑,我们才有可能去发掘出《山海经》其他部分的真相。

《西次三经》中特点最鲜明且最为显眼的,当然就是神话中的核心昆仑山了。昆仑山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四条河流从这里发源,分别是“南流东注于无达”(即北次三经中最末端的无达山)的“河水”,“东南流注于泛天之水”的“赤水”,“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的“黑水”,以及“西流注于大杅”的“黑水”。我们已经知道,“五藏山经”里的“河水”就是我们今天的黄河,这一点,我们已经在前面的北山经准确地应证过了,所以无须再有任何怀疑。

然而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指出的一样,上溯黄河的源头,却根本找不到有发源出四条大河流的山。这就需要留意《山海经》作者的叙述习惯了,他在说到泾河源头时,分别有两次“泾水出焉”,一次是在西次四经里:“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另一次是西次二经里:“曰高山,……,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可见,他并没有区分干流和支流的源头,只要是源头,都可以说是“某某水出焉”,这就解放了我们禁锢了几千年的脑袋,我们就可以到黄河的支流里去找了。

通过排查,我们不难发现,黄河支流中的源头山脉同时发源有四条不同流向的河流的,只有湟水支流大通河的源头。大通河实际上就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按照《山海经》作者的习惯,称它为“河水”,是情理之中的。

大通河的源头为祁连山脉中的托来山,托来山的东南角,发源出黄河支流大通河;西南角,发源出流往青海湖的布哈河和向西流出消失在沙漠中的疏勒河;西北角,则发源出先东南流向,然后几乎一百八十度大拐弯向西,最后弯弯曲曲往北流注于沙漠中的内流湖。可是,大通河和黑河的流向却似乎与山经所说的并不完全一致。其实,山经说河水“南流东注于无达”,是指黄河中下游的流向来说的,这一点并不难于理解。同样的道理,黑河东南流向的河段都还在山上,在山下即来个大拐弯,此后和山经所说的一样是向西流的,至于再次拐弯往北流的河段,已经不叫做黑河,而称为“弱水”,因而也是说得过去的。

至于“积石之山”,则在天山山脉东部余脉之中,冒出的“河水”,实际上就是塔里木河。

五、曾经沧海为桑田,黄河瀑布水倒流

到现在为止,《西次三经》里关于黄河源头和昆仑山的描述,基本上都在今天的地图上找到了对应的地理位置。然而,我们却留下了个问题,就是西海到底是什么?

它所说的海,当初肯定是海。

根据笔者的考证,中次九经的岷山在四川西北部的阿坝州,西山经首经为秦岭山脉北坡,騩山则在甘肃的陇西地区,崦嵫山为渭水源头之西的临洮地区。由这些地点我们基本可以推断,这个“西海”的位置在甘肃省西边的青海省。如此一来,问题就明了了,因为,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就是从海底隆升起来的。青海有一座叫宗务隆的海虾化石山,那些海虾好比是活生生的成堆地露于地表。扎素湖南三百公里,有一个叫“贝壳梁”的,长达好几公里,全是贝壳和沙砾堆积成的山,说明这一带原来属于大海。

这个时候,我们才明白,为什么老祖宗要把那么高的青藏高原西北部分称之为“青海”,原来它本来就曾经是海。

既然青海省原来是海,当然也就解决了“湟水”由东流变成西流的问题。原来,当初的地理形势是西边更低而东边更高,水往低处流,当然不可能向东流注于黄河了。实际上不但湟水不能流注于黄河,就是今天刘家峡水库以上的黄河上游,在青海还是一片海洋时,它的地理位置也不可能比以下地段的海拔高,也一样不可能流到黄河成为黄河的上游。因此,在那个年代,只有大通河才是唯一的一条黄河的发源地。《山海经》中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即今天的托来山,那可是准确而又准确至极的。

所以说,《五藏山经》的作者完全是记实的。

只是沧海桑田,河水倒流,如果没有今天的科学学说和卫星之类的先进工具,后世的人们又如何知道这一层?这也就难怪从汉武帝到王红旗先生都无法找到真正的昆仑山了。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总是忙于汲汲营营地追求满足物质上的欲望,却忘记生而为人的真正意义;我们常常忙着左顾右盼地评断别人,却忘了应先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我们又当,如何获得幸福、成功、圆满的人生?道法的智慧,提供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向,并为探寻时所升起的疑惑,提出最切实的建议。关注如清闻道,从这里开始遇见你的信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