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书局好还是中华书局好
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翻印的古书比较好,有些版本利于收藏;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主流出版社,通常来说书的内容质量不错,文学类的书为主,这类书这个出版社很专业;黄山书社、线装书局主要是翻印古籍为主,不是权威出版社,逊于中华书局。
硬要排名的话:(我认为)
中华书局约等于人民文学>上海古籍>线装书局>黄山书社
出现于明代中期,很快就取代包背装,成为中国古籍最后的也是最通行的形式,今天还常把古籍称作“线装书”因为包背装的书背易于破损,于是改用两张和书页同样大小的书衣分置书的前后,在书脑处打孔穿线订成。一般只打4个孔,叫“四针眼装”,厚一点的书有时在上下角各多打一个孔,叫“六针眼装”,订书的线讲究用白色或米**丝线,双道。有时还在上下两个书角处用浅蓝、浅黄或棕色的绫包起来,叫“包角”。书衣和正文之间至少订进一张空白页,有时多至两三张,叫“护页”或“副页”。
历史往往被一些偶然的细节所改变。最早出现在中国的虽然是造纸和印刷,但真正的 "发扬光大 "是在19世纪的欧洲,造纸和印刷再次回归中国,造纸技术从西方传来的平版印刷、油印、烫印技术,引起了技术和思想上的宏大的现代文化革新,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现有局面。
1619年(明朝万历四十七年),耶稣会士Genique带着7000本印刷书籍从欧洲抵达澳门。由于历史原因,这些书中只有少数被翻译成中文。两个世纪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首次将《圣经》翻译成中文。他还编撰了第一本汉英词典,并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报纸。他也是第一个将汉字做成现代字体印刷的人。字架上的东西排列整齐,位置符合字典要求,没有一点杂乱。
正是在这群 "洋人 "的努力下,古老的汉字第一次踏上了机械化印刷的道路。早在一个世纪前,中国人柳亚扁就因为教外国人学习汉字而被清政府处决。如果你面对近70卷的古籍,如《敬一高》,要想制作纸盒,尤其是手工制作,就得费一番功夫。如果你回到二十岁的时候,那就很容易了。你有车间里的所有工具。做一个金属盒子很容易。它不是原来的样子。我认为定制的纸箱要比买现成的书好得多。锻炼。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评论中告诉我们。
孔夫子旧书网关于此书的销售店铺较多,书的版本也较多,价格在500-2000元之间。
典型的如下:
详注聊斋志异图咏 存1-8卷共8册
类别:线装古旧书
作者:蒲松龄著 王士正 评
出版社:上海会文堂书局
书店:天津阿秋书屋(3) 省市:天津市南开区
80000
八五品
1918-00
详注聊斋志异图咏(十二册全)
类别:线装古旧书
作者:
出版社:上海章福记
书店:万卷阁(4) 省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200000
八品
1910-00
线装出现的并不是很早,用所谓的“胶”(按照粘贴药剂理解吧)其实更早一点,当然不是现代那种 。现代的胶和过于酸化的纸张,导致现代书籍的寿命和古籍寿命完全没法比。在线装出现以前,用到粘贴剂的大概有这么几种:卷轴装:3-10世纪的主要装帧形式。基于纸本说,纸本从现存的藏经看,有的是将印好行格的纸一张张接起来,就是粘;旋风装:按照黄永年先生《版本学》里的理解,和经折装非常接近的样子。经折装:把连接成长条的经卷按一定宽度折叠起来,又称梵册。粘接需要用浆糊;粘叶装:佛典的一种装帧形式,将书叶对折,书根涂上浆糊,一叠一叠粘起来;蝴蝶装:和现在的线装反着折,书脑处需要粘贴;包背装:折叠方法和线装一样了,书脑处或订纸捻,再把书衣裹在外面,是要粘的。总体来说,传统古籍用的胶都是便于清除的,换言之,都是可以拆开重装的。蝴蝶装时代的书,到了线装时代就多被修缮重装,这也是蝴蝶原装保存极少的原因。相关可参考杜伟生老师的《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因为书籍装帧用的胶水(即化学合成类胶)是现代才出现的。线装是明朝中叶出现于明朝中叶,其实更早时候的包背装、蝴蝶装、册页装(旋风装经折装都算是它的过度)才是主流。之所以你看到的都是线状,除了更易保存之外,跟明清时期书籍印刷数量大幅增长也有关。
字画保管不妥是各种因素造成的,如因季节更替产生的温差变化,干、湿不匀,阳光紫外线辐射,环境空气尘埃的污染等等,由此而发生虫蛀、霉变、褪色等现象,使一幅完整的字画面目全非,失去其艺术价值。如果我们了解到字画容易受损的弱点,采取一些有效地防止措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其变旧破损进程,从而使字画寿命延长,能保持其原貌。
字画,不论是立轴、屏、对联、手卷、册页、还是扇面、斗方,基本上属纸质品和丝织品两种,因为都含纤维质,所以具有吸湿性。装裱字画用过的糨糊,含有蛋白质和糖,这又是蠢虫赖以生存的食粮。一幅字画若不精心保管,就很容易遭受各种侵蚀,从而损坏变质。
凡收藏的字画,最好放在封闭的箱、橱、柜内,使字画能拥有一个稳定的有限空间,避免直接受侵蚀和污染。但这并不是说一旦放进去就万事大吉,因为它还是会受到侵蚀的,保存久的辽画被虫蛀是常见的一种毁坏现象。这种蛀虫,人们常称“蠢”虫,呈灰白色,身体短小。大约每年五月左右,随着温度的升高,蠢虫也大量繁殖。防止的办法,可用樟脑丸或上海产的樟脑精块等类药物驱虫。这种樟脑药主要通过其自然挥发出特殊的气味来防虫,具有较好的驱虫效果。使用时可以将樟脑药放在收藏字画的周围。此药一年之中最好分期放二次,第一次在3至4月,第二次在10至11月,这样防虫效果更好。
放在箱、橱、柜内的字画除放药外,还要做到勤翻动,及时清除不洁之物。每隔半年左右就要展开看看,特别是梅雨季节过去之后,最好能分批将字画取出来挂几天这称为“晾画”,这样能有效地防止字画生霉。
霉菌在潮湿、温暖和黑暗条件下最易繁殖,因此,字画的贮藏空间,温暖应保持在14℃~20℃左右,相对湿度在50~60%。因为室内相对湿度偏高,容易引起纸张受潮而滋长霉菌。而太干燥又容易引起字画的翘曲变脆,一般的家庭遇天气干燥时,可常用湿墩布拖地,或在房内放盆水,天气潮湿时,尤其在雨季,尽量少开窗户,这样可以使房间的湿度得到相应的控制。
长期悬挂在外面的字面,会受到太阳紫外线的辐射,使字画颜色褪淡,字迹模糊,发生纤维的老化、变脆。因此,一般不要将珍贵的字画长期地挂在厅室里,更不要挂在太阳能直射到的壁上。应挂一段时间再收藏起来,若字画数量多,则可以采取轮流悬挂的办法,这样做,既能展开收藏字画的不同风格,欣赏佳作,又能延缓老化变色过程。
尘埃也是字画的大敌之一。挂在墙上,或存放在箱、柜中的字画,同样会受到尘埃的影响,细小的尘埃沾在字画表面,遇到一定的湿度,它能成为不洁净的小颗粒,等小颗粒的水分蒸发,会在画面上留下**斑点。
除此之外,对字画保护还应注意,在欣赏观看时,不要用手指指点点接触画面,唾沫沾染。展开和收卷时不要将画折坏留下折痕,因收藏的字画由于年久而变得较脆,容易弄折裂,所以一般不要随便动手,就是收、拿、卷、挂等动作,也一定要格外小心,做到轻手轻脚。
以上介绍的几种保管字画的简易方法,仅供一般爱好字画的收藏者参考。
“古籍的修复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绝不仅仅是你想象用浆糊粘贴那么简单。不同年代、不同损毁程度,乃至不同纸张和印刷方式的书籍都有不同的修复方法。就拿最简单的浆糊粘接来说吧,用浆糊粘接书,其黏稠度也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依纸而定,否定的话很容易造成书页走形、卷边。粘接也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越牢固越好,因为过稠的浆糊会让附着在上面的已经很脆的书页板结,甚至开裂。”
“干我们修复古籍这行,每拿到一部需要修复的古书籍,都会非常小心地斟酌着适当合适的修复方法。如果书的四边适中,有一定的空间,我们往往会在书页中间加一层棉质的衬纸,就像一个支架一样把它撑起来,然后再把书页裁齐,用砂纸打磨光滑。而如果留下的空间不大,为了不损伤到书的印刷内容,我们往往就会采取金镶玉的修复方法。”说着,余国同随手拿起放在桌上正准备修复的棋谱,“你看这是旧纸,旧纸泛黄似金,而新纸则色白如玉,如果把旧书的纸页用新纸加边,不就成了金镶玉吗?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用金镶玉的办法来修复一部内涵丰富的古书籍实在是最合适不过了。”
本文2023-08-07 05:25: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