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的四字成语大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潜入的四字成语大全,第1张

1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一本正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湖四海。

六六大顺。

七上八下。

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艰苦卓绝。

百折不挠。

千里迢迢。

肝胆相照。

风雨无阻。

坚贞不屈。

赤胆忠心。

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

扶危济困。

赴汤蹈火。

冲锋陷阵。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冰柜神速。

突然袭击。

神出鬼没。

所向无敌。

2 描写鱼的四字成语大全

缘木求鱼、沉鱼落雁、鱼米之乡、鱼跃龙门、如鱼得水、鱼龙混杂、得鱼忘筌、鱼目混珠、临渊羡鱼、浑水摸鱼、为渊驱鱼、白龙鱼服、鱼贯而入、鱼传尺素、混水摸鱼、鲍鱼之肆、殃及池鱼、鱼贯而出、鱼死网破、鸢飞鱼跃、鱼肉百姓、鱼贯而行、羊续悬鱼、漏网之鱼、鳄鱼眼泪、水清无鱼、雀马鱼龙、鲁鱼亥豕、、釜底游鱼、池鱼之殃、马如游鱼、龙阳泣鱼、鱼鱼雅雅、白鱼入舟、吞舟之鱼、信及豚鱼、鱼龙百变、鱼龙变化、鱼龙曼延、自相鱼肉、鱼水深情、吞舟是漏、鱼沉雁渺、鱼肉乡里、瞎子摸鱼、鼎鱼幕燕、池鱼林木、鱼升龙门、鱼沉雁杳、如鱼似水、葬身鱼腹、鱼书雁信。

3 荡的四字成语大全

恍恍荡荡、

荡荡悠悠、

迷迷荡荡、

巍巍荡荡、

悠悠荡荡、

浩浩荡荡、

游荡不覊、

荡气回肠、

闯荡江湖、

神魂摇荡、

焚巢荡穴、

心荡神迷、

跌荡风流、

东荡西驰、

荡检逾闲、

西除东荡、

弃家荡产、

恢胎旷荡、

流荡忘反、

荡产倾家、

魄荡魂飞、

磊落跌荡、

东漂西荡、

心荡神移、

销魂荡魄、

东荡西除、

荡为寒烟、

心荡神摇、

遥荡恣睢、

游荡不羁

4 钻的四字成语

钻穴逾隙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见“钻穴逾墙”。

钻穴逾墙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穴:洞。逾:越过。钻洞爬墙。旧时常比喻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恋的行为。后也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窃。

钻穴逾垣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见“钻穴逾墙”。

钻皮出羽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比喻极意夸饰自己偏爱的人。

钻牛角尖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钻燧取火是什么意思 ,燧:火石。钻打火石取火。原始人类取火的方式

钻火得冰的意思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钻洞觅缝的意思 ,比喻千方百计地寻找时机。

钻木取火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钻故纸堆的意思及近义词 ,故纸:指古籍。指一味钻研古籍而脱离现实。亦作“钻故纸”、“钻研故纸”。

钻懒帮闲的意思 ,①谓逢迎凑趣,耍弄乖巧。②指逢迎凑趣,耍弄乖巧的人。

钻心刺骨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钻入心里,侵入骨中。形容 极深。

钻山塞海的意思 ,比喻做极为困难的事。

钻头觅缝的意思 ,比喻到处寻找门路。

钻头就锁是什么意思 ,形容自投罗网。

钻天觅缝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见“钻洞觅缝”。

钻天打洞是什么意思 ,比喻利用一切机会投机钻营。

钻天入地的意思 ,形容神通广大,很有办法。

钻坚研微的意思 ,钻研艰深精妙的学问。

钻坚仰高的意思 ,坚:疑难。仰:抬头看。指越钻研越深,越抬头看越高。形容努力深钻细研,力求达到高水平。亦作“钻坚研微”。

钻冰求酥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酥:酥油,牛羊奶制成的食品。比喻想要的东西一定得不到。

钻冰求火的意思及近义词 ,比喻徒劳无功。

钻冰取火的意思及近义词 ,见“钻冰求火”。

5 abab的四字成语大全

彼此彼此 哗啦哗啦

琢磨琢磨 考虑考虑 教育教育 教训教训 活动活动 比划比划 练习练习

切磋切磋 糊弄糊弄 学习学习 恭喜恭喜 照顾照顾 调查调查 高兴高兴

溜达溜达抖擞抖擞 舒活舒活 整理整理 雪白雪白 讨论讨论 彼此彼此

交流交流 比较比较 暖和暖和 收拾收拾 观察观察 教训教训 整顿整顿

忽悠忽悠 热闹热闹说道说道 打扫打扫 溜达溜达 打扮打扮 清醒清醒

搅和搅和 拨拉拨拉 商量商量 研究研究 乐呵乐呵 锻炼锻炼 琢磨琢磨

考虑考虑 教育教育 教训教训 活动活动 比划比划 练习练习 努力努力

享受享受 了解了解 打探打探 打听打听 分析分析 娱乐娱乐 紧张紧张

暖和暖和 凉快凉快 学习学习 精神精神 放松放松 活跃活跃 热闹热闹

飘扬飘扬 鼓励鼓励 表扬表扬 说的说的 尝试尝试 积极积极 参与参与

麻利麻利 伺候伺候 孝敬孝敬 炫耀炫耀 安静安静 透露透露

照顾照顾 安排安排 整理整理 布置布置 打扫打扫 清理清理 讽刺讽刺

羞辱羞辱 评价评价 体会体会 感受感受 体验体验 检查检查 辛苦辛苦

研究研究 帮助帮助 开心开心 琢磨琢磨

6 aabc的四字词语大全

步步为营、比比皆是、楚楚动人、津津有味 依依不舍、娓娓道来、洋洋得意、步步高昂 耿耿于怀、蠢蠢欲动、惺惺作态、熊熊大火 芸芸众生、咄咄逼人、津津乐道、念念不忘 源源不断、姗姗来迟、面面相觑、面面俱到 息息相关、喋喋不休、循循善诱、郁郁寡欢 亭亭玉立、铮铮铁骨、飘飘欲仙、夸夸其谈 孜孜不倦、莘莘学子、跃跃欲试、绰绰有余 沾沾自喜、蒸蒸日上、振振有词、惶惶不安 欣欣向荣、循循善诱、息息相通、心心相印 奄奄一息、袅袅炊烟、徐徐清风、皎皎明月

成语之二

熠熠生辉、遥遥领先、郁郁寡欢、孜孜不倦 跃跃欲试、洋洋大观、源源不断、泱泱大国 赫赫有名、翩翩起舞、涓涓细流 源源不断 空空如也、摇摇欲坠、滔滔不绝、冤冤相报 楚楚可怜、字字珠玑、盈盈秋水﹑津津乐道 源源而来、怏怏不乐、洋洋自得、遥遥无期 彬彬有礼、草草了事、蹙蹙靡骋、草草收兵 绰绰有余、咄咄逼人、昏昏欲睡、恢恢有余 鼎鼎大名、代代相传、斤斤计较、岌岌可危 愤愤不平、忿忿不平、赫赫有为、久久不忘 格格不入、呱呱堕地、九九归一、赳赳武夫 津津乐道、寂寂无闻、侃侃而谈、恋恋不舍

成语之三

7 贫的四字成语大全

贫的四字成语大全 :

贫嘴薄舌、

劫富济贫、

一贫如洗、

嫌贫爱富、

济苦怜贫、

甘贫苦节、

贫国弱兵、

怜贫惜贱、

辞富居贫、

视富如贫、

矜贫救厄、

馈贫之粮、

欺贫重富、

贫病交加、

强得易贫、

周贫济老、

贫不学俭、

地瘠民贫、

家贫亲老、

矜贫恤独、

民困国贫、

贫贱骄人、

甘贫守分、

卖富差贫、

怜贫恤苦、

贫士市瓜、

贫贱之交、

甘贫守志、

贫贱糟糠、

贫而乐道

  鸿雁传书

  拼音:hóng yàn chuán shū

  又名:飞鸽传书

  解释: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典故:

  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

  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种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鸿雁”之前,还有 “青鸟传书”的故事:

  1998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9北京(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缘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青鸟传书”究竟来自什么典故?追溯源头,我们还需到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去寻找答案。

  据《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大黧,一名少黧,一名青鸟。居三危之山,为西王母取食。”这三只赤首黑目,名字分别叫大黧、少黧、青鸟的神鸟,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具三足,居住在三危山上,乃力大健飞之猛禽,它们不但为住在紧靠昆仑山的玉山上的西王母觅取食物,还能飞越千山万水为西王母传递信息。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五》云:“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传说西王母驾临之前,总有青鸟先来传书报信。据说,西王母前往汉宫时,青鸟前去传书,青鸟一直飞到了承华殿前。汉武帝看到这只美丽可爱的鸟儿,甚为惊奇,便问大臣东方朔这鸟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飞来的?东方朔告诉他说这只鸟叫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现在是专门为报信而来的,西王母很快就要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西王母就由大黧、少黧两只美丽的鸟儿左右扶持着,来到了殿前,汉武帝与群臣赶忙迎接西王母,热情款待。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了美丽无比的百鸟之王———凤凰。美丽的青鸟,美好的传说,引得文人墨客争相赋诗吟颂。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李商隐有诗“青鸟西飞意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韦应物有诗“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曹唐有诗“歌听紫鸾犹缥缈,语来青鸟许从容”,胡曾有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曾士毅有诗“幡影不随青鸟下,洞门空闭紫霞微”,郭崇嗣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白云空锁岭头碑”,姚孟昱有诗“穆王驭骏旧时游,青鸟书传信久幽”,杨巍有诗“青鸟已无白鸟来,汉皇空筑集灵台”,张帮教有诗“黄竹歌堪听,青鸾信可通”, 练国士有诗“蟠桃难定朝天曰,青鸟依然入汉时”,万象春有诗“一双青鸟归何处?千载桃花空自疑”,梅询有诗“青鸾消息沉桑海,目新金鳌第一峰”。以上这些诗作,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青鸟已不像《山海经》中所描述的那样是猛禽了,而是变成了三只善通人意、温和良善、体态轻盈、小巧玲珑的可爱“信使”了。

  确实,在古时候,人们要想与远行的亲人通信,真是万难,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专门的通信设备。“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这些诗句,诉说着古人音信难通的惆怅与无奈,因此也只有将真情寄托给青鸟,让青鸟帮自己传递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乡和思亲之情了。上古传奇神话,留给后人的是无限遐想。

万方春色;

  千顷湖光。

    ——跋语:立群写出万方春三字,为足成三语构成一联。一九六三年春夜鼎堂

  玉成桃李;

  海涌波涛。

    ——题浙江瑞安玉海楼

  中国已新生;

  方向更光明。

    ——题上海鲁迅纪念馆

  云扶石扶云;

  佛顶山顶佛。

    ——题佛顶山,普陀之最高峰

  好自口中出;

  春从手上生。

    ——赠中医古籍专家耿鉴庭

  共和三尺剑;

  光复一戎衣。

    ——辛亥革命春联

  宇超超北海;

  文伯伯南宫。

    ——赠李宇超、魏文伯

  花学红绸舞;

  径开锦里春。

    ——题杜甫草堂花径

  志见出师表;

  好为梁父吟。

    ——题成都武侯祠过厅

  虎符孔雀胆;

  龙种凤凰城。

    ——集中外文学作品名

  枳棘成而刺;

  担黎食之甘。

    ——赠马寅初。担黎:挑担的黎民,即老百姓

  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题宁波天一阁

  海上生明月;

  天涯逢故人。

    ——赠李可染

  摧翻经石峪;

  压倒逍遥游。

    ——赠于立群

  不必现身说法;

  只要有脸见人。

    ——题乐山高山寺阿弥陀佛像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题四川乐山壁津楼

  好事流芳千古;

  良书播惠九州。

    ——题宁波天一阁。播惠:传播智慧

  求仁得仁何怨;

  先天而天弗迷。

    ——挽李公仆、闻一多

  一池浓墨盛砚底;

  万木长毫挺笔端。

    ——题天山天池

  万牛回首丘山重;

  鲸鱼破浪沧溟开。

    ——集杜甫诗题浙江普陀山文物馆

  天垮下来擎得起;

  世披靡兮扶之直。

    ——赠陈毅

  中囿夕阳华亚若;

  平原零雨草萋其。

    ——赠杨作权

  可否古今尽人事;

  染点翰墨侔天工。

    ——赠李可染,联嵌“可染”二字

  四山多石泉声绝;

  万里无云日照容。

    ——题峨眉山纯阳殿,祀弥勒

  平生功业犹拉化;

  旷代文章数阿Q。

    ——挽鲁迅

  龙战玄黄弥野血;

  鸡鸣风雨际天闻。

    ——赠张肩重

  妄把梨儿充炸弹;

  误将沫若当潘安。

    ——斥日本暗探捣乱会场

  宋人方守株待兔;

  大道以多歧亡羊。

    ——题东北图书馆

  返国空余挂墓剑;

  斫泥难觅运风斤。

    ——题鲁迅像

  英雄气魄云为被;

  志士情怀海作家。

    ——赠鲁迅

  泽色绘成新世界;

  东风吹遍旧河山。

    ——赠毛泽东

  国有干城扶赤帜;

  民之喉舌发黄钟。

    ——赠李一氓

  挟泰山以超北海;

  驭大鹏而游南溟。

    ——题泰山岱庙

  事以利人皆德业;

  言堪持赠即文章。

    ——自题

  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

    ——自题

  旭日朝霞红雨乱;

  天风海水白云闲。

    ——题广州白云山听涛亭

  勉哉吾党二三子;

  猗欤广厦千万间。

    ——题西安人民大厦

  莫学芙蓉空有面;

  应效芬芳发自心。

    ——赠魏蓉芳。联嵌“蓉芳”二字

  道义能担肩似铁;

  精神不动重如山。

    ——赠张肩重,联嵌“肩重”二字

  桂蕊骊骊秋正好;

  萼柎炜炜岁常新。

    ——赠彭桂萼,联中同时嵌其弟桂蕊名

  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歙张。

    ——赠沈雁冰

  韬略终须建新国;

  奋起还得读良书。

    ——题韬奋图书馆

  瀛谈百代传邹子;

  信史千秋哭贾生。

    ——挽邹韬奋

  大海有真能容之度;

  明月以不常满为心。

    ——赠唐锋

  大河前横,流水今日;

  生气远出,明月雪时。

    ——1940年,国民党限令政治部第三厅人员加入国民党,否则离厅,郭沫若题联赠离厅人员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题南京晓庄师范校陶行知先生墓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

  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题厦门郑成功纪念馆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题杜甫草堂诗史堂

郭沫若对联欣赏(二)

民主前途,欲明还暗;

  我兄高义,虽死犹生。

    ——挽漫画家沈振黄

  兰若既清,竹林亦静;

  诸天不老,大地皆春。

    ——题普陀山潮音洞

  雨打红莲,房房生子;

  风吹紫竹,个个添丁。

    ——题乐山城西观音庙。匾额:有求必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题淄博蒲松龄故居

  众志成城,众擎易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题荣宝斋,位于宣武区和平门外

  兴无灭资,鼓足干劲;

  专深红造,树立雄心。

    ——发表于1964年元旦《光明日报》,共3联

  光是出头,总不说话;

  要想松手,又怕丢人。

    ——题某木偶剧团

  杖国抗敌,古之遗直;

  乡居问政,华夏有人。

    ——赠茅盾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题四川广元皇泽寺

  秋风黄花,一窗秋雨;

  春雨杨柳,万户春风。

    ——挽欧阳予倩

  杨柳春风,万方极乐;

  芙蕖秋月,一片大明。

    ——题济南历下亭。 芙蕖:荷花

  桂蕊飘香,美哉乐土;

  湖光增色,换了人间。

    ——题新都桂湖

  酌酒花间,磨针石山;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题四川江油李白故居纪念馆

  偶地安居,满庭芳草;

  观化知命,数点梅花。

    ——跋语:此联乃一九五○年所书,联语系应求者所提示,写就未付。上联“偶”字,疑是“遇”字之误

  骑鹤楼头,难忘十日;

  梅花岭畔,共仰千伙。

    ——题史可法祠墓。 十日:史可法守扬州,城破,清兵屠城十日

  真理唯马克思主义;

  如来是桂百炼先生。

    ——赠陈铭枢,字真如。 桂百炼:陈之老师

  粉碎四人帮,春回宇内;

  促进现代化,劲满九州。

    ——1977年春联

  百岁老人,永使百花齐放;

  万年不朽,赢得万口同声。

    ——挽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

  旭日升起东方,光弥宇宙;

  寒流逃到天外,春满人间。

    ——发表于1964年元旦《光明日报》

  埋狗屠猪,不失英雄本象;

  超生度劫,何非释氏婆心。

    ——拟屠户春联。 释氏:指佛家

  郝鹏,郝鹏举,幸好多此一举;

  陈诚,陈诚武,真正止戈为武。

    ——1947年撰嵌名联

  力挽狂澜,旰食宵衣新主业;

  忧先天下,江湖廊庙小臣心。

    ——作于辛亥革命后。 旰食宵衣:语出南朝(陈)徐陵《徐孝穆集》

  四害必须肃清,飞雪迎春到;

  三年肯定大治,心潮逐浪高。

    ——1978年春节题中央电视台

  天下待澄清,党锢无端戕孟博;

  江南余瘴疠,招魂何处哭灵均。

    ——挽杨潮

  击筑且高歌,英雄意洽三杯酒;

  弹琴复长啸,壮志胸罗八万兵。

    ——1912年春联

  血肉作干城,烈忾在火中长啸;

  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

    ——题黄继光纪念碑

  国会短三年,流尽多少英雄泪;

  奋搉过一载,怕闻夜月子规啼。

    ——作于辛亥革命后

  革命作前驱,功业千秋垂史册;

  政工培后劲,忠诚百代树干城。

    ——挽罗荣桓

  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

  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

    ——题武侯祠诸葛亮殿

  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

  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

    ——集《离骚》题湖南汩罗屈子祠

  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

  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千秋。

    ——题厦门集美解放纪念碑

  天不能死,地不能埋,世不能语;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挽范旭东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题济南辛稼轩纪念祠

  佛救世界众生,皆与医门差小异;

  我读越人列传,心随桑子饮上池。

    ——题医者。 越人:扁鹊,姓秦,名越人。 桑子:长桑君,扁鹊师

  替有色人种争光,铁中铮铮钦此老;

  为世界和平努力,东风习习寿期颐。

    ——贺杜波依斯博士九十一岁寿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题济南李清照纪念堂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挽鲁迅。高尔基先鲁迅四个月逝世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题丽江黑龙潭

  杏花疏雨,杨柳轻风,酒兴汹浓春色饱;

  沫水澄波,峨眉滴翠,仙人风物此间多。

    ——题峨嵋山报国寺。 沫水:大渡河

  吾年已近古稀,唯愿后生中人,鏣驰千里;

  今日竟行新政,私祝圣朝前路,雄长万邦。

    ——代老人拟祝愿联

  国事已变更,冉冉春回,问东君犹名皇否;

  天心早眷顾,眈眈虎视,嗟西虏其奈我何。

    ——作于辛亥革命后。 东君:原为春神,代指清帝

  爱祖国,爱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

  求真理,求技艺,愿增进文翁石室之光荣。

    ——题母校成都四中

  海岛蔚风云,革命高潮,净涤腥膻光禹甸;

  瓯江流日夜,英雄碧血,长垂典范在人间。

    ——题浙江洞头烈士墓

  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无数孔子;

  鲁迅之前,无一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挽鲁迅

  人生七十古来稀,壮志未移,愿尔后生成骏骥;

  天道卅年一小变,枪棓已动,正当时势造英雄。

    ——1912年春节。 棓:同棒

  坚持八字方针,又红又专,要以先进帮助后进;

  贯彻三大革命,不骄不躁,长使东风压倒西风。

    ——发表于1964年元旦《光明日报》

  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语武陵人,于今可改秦衣服;

  铁马金戈回地轴,吟诗锦城客,此后休嗟蜀道难。

    ——为乡人撰春联

  惊耗破鸿濛而东来,早岁锡熊丸,敬谉庐陵有母;

  哀思越岭南以西往,晨昏乏鸡黍,倍知颖谷可风。

    ——挽友人容庚母。 早岁句:唐柳仲郢少好学,其母制熊胆丸令其夜读之用。 敬谉句:宋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其识字。 颖谷:指颖考叔劝郑庄公母子相见事

  诏书颁下九重来,国会缩短三年,要与列强争优胜;

  峨眉耸立青天外,山势蜿蜒万里,飞临当户作画屏。

    ——作于辛亥革命后

  死不足悲,后此寒食朝朝,剧怜子夏失明,颜路泣血;

  魂无可返,已是山河渺渺,难禁向生邻笛,处仲酒垆。

    ——挽吴耦逖,共10联

  七十年挥大军奋战,艰苦卓越,真乃军中一位杰出元帅;

  半世纪坚持根据地,旗开得胜,不愧无产阶级革命先锋。

    ——挽聂荣臻

  以身殉学,死得英雄,问上下九千年,如此读书人几个;

  扪腹无才,生殊惭愧,当俯仰三百拜,为酹招魂酒一杯。

    ——挽吴耦逖

  慈于为人父,忠于为国民,一死献宗邦,双手未遗弱女;

  下之穷黄泉,上之穷碧落,九歌招毅魂,千秋常护旌旗。

    ——挽音乐家张曙,共4联

  大东家,大方家,法天法地,师古师今,难得一楼新宝贝;

  卫夫子,卫娘子,聚民聚财,贤劳贤德,真成双料活神仙。

    ——题考古专家卫聚贤(自号卫大法师)聚贤楼茶楼

  素车白马,客驰东郭门来,望松柏森然,不见玉鱼长葬地;

  丹旌穗帷,人归北邙道去,叹潇湘浩淼,怕聆黄鹤悲鸣诗。

    ——挽吴耦逖。 玉鱼:古人刻玉为鱼,以为殉葬物

  货殖慕子贡长才,述尽计然,碧血杜鹃枝,黯淡万点心伤迹;

  物齐愧蒙庄特达,嗟来桑户,悲风白杨树,凄凉千载肠断声。

    ——挽吴耦逖

  治蜀是韦皋以后一人,功高德懋,细谨不蠲,更觉良工心独苦;

  征倭出夔门而东千里,志决身歼,大星忽坠,长使英雄泪满襟。

    ——郭沫若、陈铭枢挽刘湘

  故国同春色归来,直欲砚池溟渤笔昆仑,裁天样大旗横书汉字;

  民权如海潮暴发,何难郡县欧非城美奥,把地球员幅竟入版图。

    ——为乡人撰春联

  壮烈唱洪波,洞庭湖畔,扬子江头,唤起了三楚健儿,同奔前线;

  点滴遗冷水,八桂城中,七星崖下,痛飞尺满腔热血,誓报此仇。

    ——挽音乐家张曙

  悠悠生死别经年,拼命索枯鱼书丛,邈邈河山,黑塞青枫难入梦;

  漫漫星月悲长夜,洒泪向饮牛溪畔,凄凄风物,素车白马远招魂。

    ——挽吴耦逖

  颜回已作地下修文,锦里暗招魂,顺西蜀而还,心伤泣血有颜路;

  彭乘乃是童中义士,佳城空敛迹,问三代而后,享年谁得似彭商。

    ——挽吴耦逖

  残山剩水度中秋,凭吊文豪,百感苍茫,无非是孤愤韩非,离骚屈子;

  棘地荆天怀蜀史,低徊往事,神州破碎,写不尽宫中黄皓,座上谯周。

    ——挽邹韬奋

  对榻昔谈心,慨计然人渺,白圭道消,致令国困民穷,阖室磬悬空有泪;

  挂剑今分手,望黑塞云横,青枫月照,已是魂伤肠断,登床琴弄不成声。

    ——挽吴耦逖

  一片血模糊,辨不出哪是父亲,哪是女儿,父女共捐躯,剩有管弦传革命;

  连年战坚苦,端只为救我国家,救我民族,国民齐努力,誓完抗建慰忠魂。

    ——挽音乐家张曙

  黄自死于病,聂耳死于海,张曙死于敌机轰炸,重责寄我辈肩头,风云继起;

  抗敌歌在前,大路歌在后,洪波歌在圣战时期,壮声破敌奴肝胆,豪杰其兴。

    ——挽张曙

  献一腔热血荐轩辕,堪为华夏人杰,五十年丰功伟绩,有口皆碑,永垂青史;

  数不尽波涛荡泥垢,公报重慰英灵,十余载奇辱沉冤,今日昭雪,名耿千秋。

    ——挽刘少奇

  天下大事无可为,楚庄问鼎,周赧作台,茫茫奇祸逼人来,伉爽如君,厌世早经观物化;

  砥柱中流谁得似,屈原沉江,鲁连蹈海,察察洁行还自爱,艰难到此,舍身终是学前人。

    ——挽吴耦逖

  鼠肝乎,虫臂乎,前缘未尽今身,红颜白发,泣血千行,骂他造化痴顽,专为人间留恨事;

  凤泊矣,鸾飘矣,壮志永埋长夜,玄鹤青蝇,放声一哭,痛此竞争时代,又教商战殒健儿。

    ——挽吴耦逖。 鼠肝虫臂:出自《庄子·大宗师》,意为人体虽大,亦可化为虫臂鼠肝之微,借以说明事物变化无常

  贾长沙室来飞鵩,王仲宣声辍驴鸣,血泪洒千行,堪痛为学捐躯,毕竟苍昊嫉才,成万古伤心人语;

  卫共姜志矢柏舟,鲁陶婴歌悲黄鹄,欢情才一载,形成望夫化石,又为红颜薄命,添一桩新色证明。

    ——挽吴耦逖。 贾长沙:西汉贾谊。 王仲宣:汉建安文学家王粲。 卫共姜:卫世子共柏妻,典出自《诗经·鄜风·柏舟》。 陶婴:出自刘向《列女传》

1 关于“鸿雁传书”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鸿雁传书”的诗句如下: 1、南北朝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雁后,思发在花前。 2、宋代欧阳修的《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3、唐代杜牧的《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4、唐代杜甫的《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5、宋代戴复古的《月夜舟中》 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诗思浮沉樯影里,梦魂摇曳橹声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鱼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鸿雁传书的典故: 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 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

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

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

2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其实是鸿雁传书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正是指这种相思的感情,离愁。

3 解释词语(鸿雁传书)

又名:飞鸽传书解释: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典故: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

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

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

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

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

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

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种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鸿雁”之前,还有 “青鸟传书”的故事: 1998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9北京(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缘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青鸟传书”究竟来自什么典故?追溯源头,我们还需到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去寻找答案。

据《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大黧,一名少黧,一名青鸟。居三危之山,为西王母取食。”

这三只赤首黑目,名字分别叫大黧、少黧、青鸟的神鸟,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具三足,居住在三危山上,乃力大健飞之猛禽,它们不但为住在紧靠昆仑山的玉山上的西王母觅取食物,还能飞越千山万水为西王母传递信息。陶渊明《读·其五》云:“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传说西王母驾临之前,总有青鸟先来传书报信。据说,西王母前往汉宫时,青鸟前去传书,青鸟一直飞到了承华殿前。

汉武帝看到这只美丽可爱的鸟儿,甚为惊奇,便问大臣东方朔这鸟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飞来的?东方朔告诉他说这只鸟叫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现在是专门为报信而来的,西王母很快就要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西王母就由大黧、少黧两只美丽的鸟儿左右扶持着,来到了殿前,汉武帝与群臣赶忙迎接西王母,热情款待。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了美丽无比的百鸟之王———凤凰。美丽的青鸟,美好的传说,引得文人墨客争相赋诗吟颂。

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李商隐有诗“青鸟西飞意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韦应物有诗“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曹唐有诗“歌听紫鸾犹缥缈,语来青鸟许从容”,胡曾有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曾士毅有诗“幡影不随青鸟下,洞门空闭紫霞微”,郭崇嗣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白云空锁岭头碑”,姚孟昱有诗“穆王驭骏旧时游,青鸟书传信久幽”,杨巍有诗“青鸟已无白鸟来,汉皇空筑集灵台”,张帮教有诗“黄竹歌堪听,青鸾信可通”, 练国士有诗“蟠桃难定朝天曰,青鸟依然入汉时”,万象春有诗“一双青鸟归何处?千载桃花空自疑”,梅询有诗“青鸾消息沉桑海,目新金鳌第一峰”。以上这些诗作,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青鸟已不像。

4 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如:鸿雁传书

一、烽火传军情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

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

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二、鱼传尺素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

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

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

三、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

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四、信鸽传书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

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

张浚来到军营后,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非常惊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曲端闻言,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

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曲端领命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顷刻间,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

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全部的军队。”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很快,其余的四军也火速赶到。

面对整齐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队,张浚大喜,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其实,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一旦从笼中放出,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

五、置邮而传命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一次,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齐国人)向老师请教怎样治国,孟子回答:“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其大意是,孔子说过,道德的流行,比设立邮驿传递公文的速度还要快。当今,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肯实行仁政,就像为百姓解了倒悬之苦,使百姓高兴。

因此,效法古人行仁政,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现在,正当其时。

置邮而传命,即设立邮驿来传递官方文书。这句话也说明,远在战国时代,我国即已有了邮驿,距今2400多年。

六:纸鸢飞空纸鸢即风筝。说到风筝,自然想起曹雪芹《红楼梦》中,探春制作的风筝迷:“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风筝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一大创造。

它的发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春秋时代,鲁班就曾削竹为鹊,精巧得能飞上天空,三天不落。

战国时代,墨翟曾用3年时间,制成木鸢,会在天空飞翔。纸鸢飞空说的是风筝用于战争。

据南朝无名氏《独异志》载:“侯景围困台城,简文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南北朝时代,梁武帝被河南王侯景叛兵围困在京城建业(今南京)内的台城,武帝之子简文用纸鸢飞空求救。

七:除此之外,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还有: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表示战事紧急。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

羽书:用于征调军队。信鸽传书:多用于朝庭、官家、帮派。

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希望能帮到你,你的及时采纳是对我们迅速、详细回答的最大鼓励。

5 古文中鸿雁代什么,桑梓代什么

鸿雁 代表书信,有鸿雁传书之说; 桑梓 代表家乡,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详细解释 鸿雁 代表信札、书信的由来: 关于“鸿雁传书”的“来龙”即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

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

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

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因此后世借以“鸿雁”指代书信、信札。

另据《高级汉语大词典》,鸿和雁均代指书信。 参考文献: 。

6 需求一封古代白话文致友人书信,作为春节的问候,无需实际内容,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顷奉惠函,谨悉一切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昨得手书,反复读之,拳拳盛意,感莫能言数奉手书,热挚之倩,溢于言表捧读惠书,欣慰无量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末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不日前曾奉一函,意其已抵左右顷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札,敬悉种切思念语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别后月余,殊深驰系一别累月,思何可支?久疏通问,渴望殊深别后萦思,愁肠日转离情别怀,今犹耿耿故园念切,梦寐神驰心路咫尺,瞻言甚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鸿雁传书,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相距尚远,不能聚首转托文墨,时通消息别来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近况若何,念念握别以来,深感寂寞久疏问候,多多见谅何时获得晤叙机会,不胜企望之至久疏问候,想必一切佳胜?多日未晤,系念殊殷。

7 李清照《声声慢》的原文和翻译

声声慢(1) 李清照 寻寻觅觅(2),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3)乍暖还寒时候(4),最难将息(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6)、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7) 满地黄花堆积(8),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9)?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10)!梧桐更兼细雨(11),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12),怎一个愁字了得(13)! 注释: (1)声声慢:词调名,有平韵、仄韵二体,这首词是仄韵体题目一作“秋情” (2)寻寻觅觅:由孤独、失落而生发的寻求解脱的追寻动作神态 (3)戚戚:忧愁的样子 (4)乍暖还寒时候:写深秋寒冷、又突然转暖的多变气候 (5)将息:调养,静息 (6)敌:抵挡 (7)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作者从北方流落南方,见北雁南飞,故有故乡之思和“似曾相识”的感慨古时有鸿雁传书之说,而李清照婚后有《一剪梅》词寄赠丈夫,内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如今作者丈夫已逝,孤独无靠,满腹心事无可告诉,因而感到“伤心” (8)黄花:指菊花 (9)有谁堪摘:意思是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 (10)怎生得黑:怎样捱到天黑呢怎生,怎样 (11)梧桐更兼细雨:意谓细雨打在梧桐上 (12)次第:景况,情形 (13)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了:概括 译文: 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眼前只剩下冷冷清清,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深秋骤热又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静息喝几杯清淡的薄酒,怎能抵挡晚上大而急的寒风正在伤心之时,传书的大雁飞过去了,却原来是以前就相识的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没有人有摘花的兴致守在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样捱到天黑啊!细雨打在梧桐上,一直下到黄昏时分,绵绵细雨还是发出点点滴滴的声音这种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

8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其实是鸿雁传书

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女人版”: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正是指这种相思的感情,离愁。

不是吉祥物鱼,便是中国人类学,或者通俗地说是民俗学里,最重要也最常见的吉祥物。因“鱼”而产生出来的“年年有鱼”或“年年有余”就是最直接地说法。由于“鱼”是“余”的同音词,所以给现世的人们有了一个想像的空间,或者说梦境的前景。也就是说在一个物质缺损的年代,“有余”或“富裕”是人们共同的愿景。这也许还不是“年年有鱼”的全部民俗学的主旨,在中国文化传统里,“鱼”成为吉祥物是具有它的原发性意义的。鱼由于能在水里自由的游弋,不像人们在现世中因隔水隔水般拘禁,因此“鱼”便作为了与“鸟”(更具体一点就是“大雁”)一样的功能,即作为书信的代名词。这样就有了“鱼传尺素”的故事。专写猜谜诗(或者叫做爱情诗)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就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更早的还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里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些恐怕就“鱼书”、“尺素”的最先来历。与此相近的还有一个词叫“鱼笺”如唐诗里有“蜀国鱼笺数行字,忆君秋梦过南塘”。无论“鱼书”“鱼笺”都指向一种吉祥的事情,这是无疑的了。“鱼传尺素”后来就真接称作“鱼素”了。如“忽报秋江鱼素到,似言山色马曹多”。还有一些与鱼相关的指事物,同样与吉祥和睦有关。如“鱼符”,“鱼水”。前者“鱼符”是隋唐朝廷颂发的凭信,把金、银、铜、木等作为鱼型样颂发给各地官员,以示官职大小和通行、视察、管制地方所用。后者“鱼水”直喻两者(无论君臣还是朋友等)融恰,后来就喻夫妇和好。当然“鱼水合欢”也有了两性交合的暗喻了。

  鱼作为吉祥的指事物,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或者准确地说在中国的人类民俗学里还要早许多。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里就有了鱼作为吉祥指事物的记载。《山海经�6�1山经�6�1西山经》记载了一种鱼叫“文鳐鱼”。“ 文鳐鱼”。是一种有翼可飞的鱼。这种鱼不仅会飞,而且会夜飞。《山海经》记载说,只要这种鱼出水,那么“见则天下大穰”。“大穰”就是大丰收。这也许是中国古籍里最早鱼与丰收相关的记载,或者说是汉文古籍里最早把鱼与丰收相连在一起的原始愿意景。也就是说,“年年有鱼”(或“年年有余”)这个民俗的词汇以及由这一词的所指(包括它的能指,也可在典籍之中见其踪迹),并不像当下所说的没有出处,而是出处还早得很呢!在《山涨经》里,而且还有飞鱼出“可以御兵“的说法。不过,在《山海经》里,鱼以及鱼的出现并不全是吉祥的指示,恰恰相背,在《山海经》里,鱼以及鱼的出现往往是凶兆。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一看,在《山海经》里的“南、西、北、东、中”五山经里有过哪些类似的记载。如:

  ——赢鱼出,“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堪予鱼,“见则天下大水”。

  ——鱼(骨,音滑)鱼出,“见则天下大旱”。

  ——鳋鱼出,“动则其邑有大兵”。

  ——条蝾出,其状如蛇,“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前四者都是真正的鱼——当然是在《山海经》里记载的鱼,这些鱼大都具有神话的意义——而后者是一如水蛇之类的有脊有鳞有翼的主要生活在水中的水陆两栖动物。我们在这里看得十分清楚,就是一些鱼的出现,并不表明吉兆,而是显现的是凶兆。在一个靠天吃饭和靠天劳作的洪荒年代,风调雨顺,是我们人类的最盼。而无论水灾还是旱灾,都是我们人类的敌人,而且是几乎不能战胜的敌人。因此,在这些大水大旱来临之前,我们人类总希望是不是有那么冥冥之中的预兆。也就是说,在不可测的灾害来临之前,有那么一种显示。再就是“鳋鱼”的兆是关于战争的。战争对于先民(同样也包括今人)本身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也就是战争一定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因此,对于战争,人们是不希望的,或者战争是不是也可以规避的。于是以“鱼”除了对自然灾害的先兆指事物外,《山海经》里,鱼还可以作为人为灾难的先兆物。因为有了这样的先兆,我们人类便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防范。无论是特质上的准备还是心理上上准备。从原始角度上看,往往心理上的准备更重要些。这不仅仅是有了行为之前的准备,而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安慰。为何呢?就是说人还是可以预先知道貌岸然一点天的秘密或神的秘密。于是,某一物的突然出现,也就是说,这些动物早先是这容易出现的。一旦出现,就会显现出我们原来不可知的事件变得来也许我们是多少可以知道一点点的。

  于是,一些鱼就成了这样的指事物——神灵的指事物了。

  在这样一种情状下,我们便看到,鱼作为吉祥物并不是天生的。它同样也有关衍变的事实。《史记�6�1项羽本纪》里就说过:“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谓“鱼肉”,即可食之物。只不过,在司马迁的这段议论中,“鱼肉”已经成了可任人宰割的指事物。这种“所指”是因为“鱼”与“肉”本身是可供人作为食物的“能指”符号指事的。就在《山海经》里,鱼作为一种食物已经是先民们早就认识到了的。即使像“文鳐鱼”这样的吉祥指事物本身已是可食之物。《山海经》是这样描述的。“文鳐鱼”,“状如鲤鱼…其味酸甘,食之已狂”。也就是说,虽说人吃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