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再造丸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2收藏

人参再造丸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人参再造丸 41 组成 42 功效主治 43 人参再造丸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中药成方配本》方之人参再造丸 51 组成 52 功效 53 主治 54 人参再造丸的用法用量 55 用药禁忌 6 人参再造丸的药典标准 61 品名 62 处方 63 制法 64 性状 65 鉴别 66 检查 67 含量测定 6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6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6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674 测定法 68 功能与主治 69 用法与用量 610 注意 611 规格 612 贮藏 613 版本 7 人参再造丸(蜜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71 剂型 72 拼音名 73 标准编号 74 处方 75 制法 76 性状 77 鉴别 78 检查 79 功能与主治 710 用法与用量 711 注意 712 规格 713 贮藏 8 人参再造丸(浓缩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81 剂型 82 拼音名 83 处方 84 制法 85 性状 86 鉴别 87 检查 88 其他 89 功能与主治 810 用法与用量 811 注意 812 规格 813 贮藏 9 人参再造丸药品说明书 91 药品名称 92 药品汉语拼音 93 剂型 94 性状 95 人参再造丸的主要成份 96 人参再造丸的功能主治 97 人参再造丸的用法用量 98 注意事项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人参再造丸 1 拼音

rén shēn zài zào wán

2 英文参考

Ginseng Recreating Bol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enshen zaizao pil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人参再造丸为方剂名,同名方剂约有2首。主要成分为乌梢蛇、天麻、羌活、威灵仙、僵蚕、白附子、当归、穿山甲(用代用品)、血竭、乳香、没药、人工牛黄、麝香、朱砂、人参、黄芪[1]。具有益气养血,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所致的中风,症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言语不清。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4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人参再造丸 41 组成

蕲蛇(酒炙)4两,龟版(炙)1两,玄参(去芦)1两,麻黄2两,香附(炙)1两,山甲(珠)2两,天竺黄1两,白芷2两,地龙肉5钱,大黄(炙)2两,威灵仙2两5钱,熟地2两,羌活1两,姜黄2两,乌药1两,首乌(炙)2两,茯苓2两,葛根2两5钱,细辛1两,草豆蔻2两,紫豆蔻2两,藿香2两,赤芍1两,黑附片1两,虎骨(炙)1两,杭菊8钱,川芎2两,青皮(炒)1两,僵蚕(炒)1两,白术(炒)1两,黄耆2两,天麻2两,黄连2两,骨碎补1两,全蝎2两5钱,白附子(炙)2两,防风2两,萆薢2两,桑寄生2两5钱,党参(去芦)1两,沉香1两,肉桂(去粗皮)2两,松香(炙)5钱,没药(炙)1两,乳香(炙)1两,血竭花8钱,山羊血5钱,母丁香1两,甘草2两,当归2两。

祁蛇(酒炙)120g,炙龟甲、玄参、炙香附、天竺黄、羌活、乌药、细辛、赤芍药、黑附子、炙虎骨、炒青皮、炒僵蚕、炒白术、骨碎补、党参、沉香、制乳香、制没药、母丁香各30g,麻黄、山甲珠、白芷、制大黄、熟地黄、姜黄、制何首乌、茯苓、草豆蔻、紫豆蔻、藿香、川芎、黄芪、天麻、黄连、炙白附子、防风、萆薢、肉桂(去粗皮)、甘草、当归各60g,地龙、炙松香、山羊血各15g,威灵仙、葛根、全蝎、桑寄生各75g,菊花、血竭各24g。为细末,每2350g药兑:麝香9g,冰片、牛黄各105g,朱砂粉30g,犀角粉24g,高丽参粉60g[2]。

42 功效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人参再造丸具有舒筋活血,祛风化痰之功效。治中风痰壅,口眼喁斜,言语不清,手足拘挛,左瘫右痪,半身不遂。[2]

43 人参再造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每服一丸,温开水送下,日二次[2]。

44 制备方法

研匀,炼蜜为丸,每丸重9g,金箔为衣[2]。

上为细末,过罗。每78两1钱细粉兑:麝香3钱,牛黄3钱5分,朱砂粉1两,犀角粉8钱,高丽参粉2两,冰片3钱5分。混合均匀,研细,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金衣16开,蜡皮封固。

5 《中药成方配本》方之人参再造丸 51 组成

人参2两,麝香5钱,炙黄耆2两,炒于术1两,熟地2两,制首乌2两,炒玄参2两,当归2两,川芎2两,炒赤芍1两,蕲蛇肉4两,全蝎2两5钱,炙虎骨2两,炙僵蚕1两,炙地龙5钱,炙龟版1两,去节麻黄2两,防风2两,炒白芷2两,细辛1两,炒天麻2两,沉香1两,广木香4钱,母丁香1两,制香附1两,豆蔻仁2两,广藿香2两,羌活2两,威灵仙2两5钱,制乳香1两,制没药1两,制川朴5钱,炒青皮1两,天竺黄1两,胆星1两,琥珀2两,血竭8钱,冰片2钱5分,制大黄2两,黄连2两,红花8钱,片姜黄2两,桑寄生2两5钱,茯苓2两,炙甘草2两,草蔻仁2两,制附子1两,肉桂2两,酒炒毛姜1两,炒乌药1两,炙穿山甲2两,川萆薢2两,炒葛根2两5钱,飞朱砂1两,葱制松香5钱(制2次)。

52 功效

《中药成方配本》之人参再造丸具有行血祛风,舒筋活络之功效。

53 主治

《中药成方配本》之人参再造丸主治真中,类中,左瘫右痪,半身不遂,步履艰难,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手足麻木,筋骨酸痛。

54 人参再造丸的用法用量

各取净末和匀,约计净粉85两2钱,加白蜜85两,炼熟,和温开水35两,打和为丸,分作700粒,蜡壳封固。每日服1丸,分2次化服,酒或开水皆可化服。连续服10天为1疗程。

55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6 人参再造丸的药典标准 61 品名

人参再造丸

Renshen Zaizao Wan

62 处方

人参100g、酒蕲蛇100g、广藿香100g、檀香50g、母丁香50g、玄参100g、细辛50g、醋香附50g、地龙25g、熟地黄100g、三七25g、乳香(醋制)50g、青皮50g、豆蔻50g、防风100g、制何首乌100g、川芎100g、片姜黄125g、黄芪100g、甘草100g、黄连100g、茯苓50g、赤芍100g、大黄100g、桑寄生100g、葛根75g、麻黄100g、骨碎补(炒)50g、全蝎75g、豹骨(制)50g、炒僵蚕50g、附子(制)50g、琥珀25g、醋龟甲50g、粉萆薢100g、白术(麸炒)50g、沉香50g、天麻100g、肉桂100g、白芷100g、没药(醋制)50g、当归50g、草豆蔻100g、威灵仙75g、乌药50g、羌活100g、橘红200g、六神曲(麸炒)200g、朱砂20g、血竭15g、人工麝香5g、冰片5g、牛黄5g、天竺黄50g、胆南星50g、水牛角浓缩粉30g

63 制法

以上五十六味,除冰片、血竭、牛黄、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天竺黄外,朱砂、琥珀分别水飞成细粉;其余人参等四十八味粉碎成细粉;将冰片、血竭、牛黄、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天竺黄研细,与上述细粉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64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6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体壁碎片淡**至**,有网状纹理和圆形毛窝,有时可见棕褐色刚毛(全蝎)。体壁碎片无色,表面有极细的菌丝体(炒僵蚕)。树脂道碎片含**分泌物(三七)。

(2)取本品20g,剪碎,加硅藻土适量,研匀,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适量,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药渣备用),乙醚提取液低温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和川芎对照药材各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3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当归对照药材、川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鉴别](2)项下的备用药渣,挥去溶剂,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25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试液洗涤2次,每次20ml,正丁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cm,长为15cm),先后用水和20%乙醇各50ml洗脱,弃去洗脱液,继用80%乙醇8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皂苷Re对照品、人参皂苷Rg1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含量测定]项下的盐酸—甲醇(1:100)提取液10ml,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5g,加盐酸—甲醇(1:100)的混合溶液5ml,超声处理1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6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6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6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8:7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nm。理论板数按盐酸小檗堿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6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6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剪碎,混匀,取约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盐酸—甲醇(1:100)的混合溶液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 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盐酸—甲醇(1:100)的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浓缩至约10ml,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5g,内径为09cm,湿法装柱,用甲醇30ml预洗)上,用乙醇25ml洗脱,收集洗脱液于50ml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6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丸含黄连以盐酸小檗堿(C20H17NO4·HCl)计,不得少于10mg。

68 功能与主治

益气养血,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所致的中风,症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言语不清。

6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610 注意

孕妇忌服。

611 规格

每丸重3g

612 贮藏

密封。

6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7 人参再造丸(蜜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71 剂型

蜜丸

72 拼音名

Renshen Zaizao Wan

73 标准编号

WS3B373998

74 处方

人参(去芦) 100g 蕲蛇(黄酒浸制) 100g 广藿香 100g 檀香 50g 母丁香 50g 玄参 100g 细辛 50g 香附(醋制) 50g 地龙 25g 熟地黄 100g 三七 25g 乳香(醋制) 50g 青皮 50g 豆蔻 50g 防风 100g 何首乌(制) 100g 川芎 100g 片姜黄 12 5g 黄芪 100g 粉甘草 100g 黄连 100g 茯苓 50g 赤芍 100g 大黄 100g 桑寄生 100g 葛根 75g 麻黄 100g 骨碎补(炒) 50g 全蝎 75g 豹骨(制) 50g 僵蚕(炒) 50g 制附子 50g 琥珀 25g 龟板(制) 50g 萆{解} 100g 白术(麸炒) 50g 沉香 50g 天麻 100g 肉桂 100g 白芷 100g 没药(醋制) 50g 当归 50g 草豆蔻 100g 威灵仙 75g 乌药 50g 羌活 100g 橘红 200g 六神曲(麸炒) 200g 朱砂(水飞) 20g 血竭 15g 麝香 5g 冰片 5g 牛黄 5g 天竺黄 5Og 胆南星 50g 水牛角浓缩粉 30g

75 制法

以上五十六味,除冰片、血竭、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天竺黄外,朱砂、琥珀分别水飞,其余人参等四十八味粉碎成细粉;将冰片、血竭、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天竺黄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100~ 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76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77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分泌物团块由多数形状不一的颗粒状物聚集而成,淡黄棕色,其中包埋有方形结晶或柱晶,体壁碎片淡**至**,有网状纹理及圆形毛孔,有时可见棕褐色刚毛,体壁碎片无色,表面有极细的菌丝体,树脂道中含金**块状分泌物;草酸钙簇晶直径20 ~68μm,棱角锐尖。

78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79 功能与主治

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言语不清。

7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1丸,一日2次。

711 注意

孕妇忌服。

712 规格

每丸重 3g

713 贮藏

密封。

天津市药品检验所 起草

8 人参再造丸(浓缩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81 剂型

浓缩丸

82 拼音名

Renshen Zaiao Wan

83 处方

人参(去芦) 100g 蕲蛇(黄酒浸制) 100g 广藿香 100g 檀香 50g 母丁香 50g 玄参 100g 细辛 50g 香附(醋制) 50g 地龙 25g 熟地黄 100g 三七 25g 乳香(醋制) 50g 青皮 50g 豆蔻 50g 防风 100g 何首乌(制) 100g 川芎 100g 片姜黄 12 5g 黄芪 100g 粉甘草 100g 黄连 100g 茯苓 50g 赤芍 100g 大黄 100g 桑寄生 100g 葛根 75g 麻黄 100g 骨碎补(炒) 50g 全蝎 75g 豹骨(制) 50g 僵蚕(炒) 50g 制附子 50g 琥珀 25g 龟板(制) 50g 萆{解 100g 白术(麸炒) 50g 沉香 50g 天麻 100g 肉桂 100g 白芷 100g 没药(醋制) 50g 当归 50g 草豆蔻 100g 威灵仙 75g 乌药 50g 羌活 100g 橘红 200g 六神曲(麸炒) 200g 朱砂(水飞) 20g 血竭 15g 麝香 5g 冰片 5g 牛黄 5g 天竺黄 50g 胆南星 50g 水牛角浓缩粉 30g

84 制法

以上五十六味,将人参、麝香、三七、冰片、朱砂、沉香、乳香、没药、蕲蛇、天竺黄、全蝎、豹骨、牛黄、琥珀、僵蚕、血竭、龟板、水牛角浓缩粉、檀香制成细粉,取甘草制成甘草膏,将熟地黄水煎,煎淬浓缩成稠膏,另取余广藿香等36味,按流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 O),以70%乙醇为溶剂,进行渗漉制成稠膏,取以上膏,粉,加辅料适量混匀,制丸,于60℃以下烘干,打光,即得。

85 性状

本口为棕黑色的浓缩丸,气香,味微甘,苦。

8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分泌物团块由多数形状不一的颗粒状物聚集而成,淡黄棕色,其中包埋有方形结晶或柱晶。体壁碎片淡**至**,有网状纹理及圆形毛孔,有时可见棕褐色刚毛。体壁碎片无色,表面有极细的菌丝体,树脂道中含金**块状分泌物。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

87 检查

丸重差异 按丸剂重量差惜第二法检查(附录ⅠA)。

88 其他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A)。

89 功能与主治

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 疼痛,拘挛,言语不清。

8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丸,一日2次。

811 注意

孕妇忌服。

812 规格

每4丸相当于原生药1 5g

813 贮藏

密封,防潮。

甘肃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9 人参再造丸药品说明书 91 药品名称

人参再造丸

92 药品汉语拼音

Renshen Zaizao Wan

93 剂型

大蜜丸:每丸重3g。

94 性状

人参再造丸为黑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95 人参再造丸的主要成份

人参(去芦)、蕲蛇(黄酒浸制)、广藿香、檀香、母丁香、玄参、细辛、香附(醋制)、地龙、熟地黄、三七、乳香(醋制)、青皮、豆蔻、防风、何首乌(制)、川芎、片姜黄、黄芪、粉甘草、黄连、茯苓、赤芍、大黄、桑寄生、葛根、麻黄、骨碎补(炒)、全蝎、豹骨(制)、僵蚕(炒)、制附子、琥珀、版(制)、萆薢接、白术(麸炒)、沉香、天麻、肉桂、白芷、没药(醋制)、当归、草豆蔻、威灵仙、乌药、羌活、橘红、六神曲(麸炒)、朱砂(水飞)、血竭、麝香、冰片、牛黄、天竺黄、胆南星、水牛角浓缩粉等。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96 人参再造丸的功能主治

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言语不清。

97 人参再造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98 注意事项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

_开放时间:于2022年7月30日开馆

_位于:凤凰山麓、流溪河畔

_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Y551

广州国家版本馆采用了怎样的建筑风格

广州国家版本馆面朝流溪河,背靠凤凰山,距离广州中心城区约90公里,于年12月20日批复立项,总设计藏量2500万册(件)。

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团队负责设计,广东省代建项目管理局负责代建,中建八局和中铁隧道局负责承建,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监理。

建筑群以“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为总体构思,整体布局依山就势,层次递进,传承中华传统礼轴形制,四周环绕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岭南园林,传统形制与岭南山水高度融合,打造传世经典的中华文化殿堂形象。

中华版本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中华版本是指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各类载体及其生产、制作、传播、应用的相关设施设备、技术工艺,涵盖古籍、善本、文献、出版物,以及各种、拓片、手稿、稿抄本、印版、模板、雕版、钱币、票证、技术标准、数字资源、缩微资料等多种形态,主要包括十大类型:

(1)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形态及其数字版。

(2)古籍、革命文献、民国文献。

(3)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内部资料、侨刊乡讯等。

(4)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其他印刷型版本。

(5)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手稿及其他载体形式的创作版本、出版档案、拓片、微缩胶片、**胶片、雕版、印版、印章、木板水印作品、石印作品、陶瓷、戏剧脸谱、新闻照片、非遗技艺图谱等。

(6)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工业品、建筑物等的设计图纸、模型。

(7)邮票、明信片、邮资封等。

(8)具有重要金融符号性质或有时代特征的钱币、布票、粮票、股票、税票、支票、汇票、国库券、外汇券等。

(9)其他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数字版本。

(10)有文化历史思想价值的外国各类型、各语种版本。

广州国家版本馆版本征集方式和征集重点有哪些

广州国家版本馆综合运用呈缴、无偿调拨、寄存代管、资源交换、采购竞拍、社会募集、专题征集、移交、复制等方式,多方式、多渠道实施征集。

广州国家版本馆立足广东、辐射周边、放眼全球,着力构建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成就版本,以及岭南文化版本、港澳台版本、海外中华文化版本、外文精品版本、工业设计版本等特色版本资源体系。

广州国家版本馆藏有哪些重点版本

广州国家版本馆现收藏了“原大、原样、原色”的影印版《文津阁四库全书》版本、收集了《四库全书》相关的《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正式出版物版本,“四库学”版本规模初具。征集到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影印本162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永乐大典》影印本62册,以及海外图书馆博物馆藏《永乐大典》影印本等,基本收齐现存各类《永乐大典》影印本。完整收藏《中华再造善本》第二辑及第一辑的大部分、《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等。

05广州国家版本馆藏有哪些特色版本

广州国家版本馆开馆现已收藏重点历史文献、岭南文化、侨批侨刊、票据票证、音响唱片、科学技术等各类特色版本20多万册(件)。

在港澳台版本方面,入藏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华古籍版本影印本在内的港澳台版本8万多种;在海外版本方面,广泛收集到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著作(含手稿)、海外藏“敦煌学”学术研究著作和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的中国流传海外汉籍珍品影印本,以及16世纪西班牙文《中华大帝国史》、17世纪拉丁文《中国上古史》《中国植物志》、18世纪法文《尚书》、19世纪英文《红楼梦》等重点海外版本2万多种;在科技版本方面,有序推进广东科技企业版本专题征集。

06广州国家版本馆馆藏设有哪些展览

广州国家版本馆着眼“中国高度、世界广度、技术锐度”,从版本承载文化传承、支撑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出发,设置四个常设展览和三个专题展,联袂打造世界级中华版本文化展示窗口。

(1)“伟大时代的印记——改革开放以来精品出版物专题展”:以改革开放历史发展为脉络,分“大地回春”“茁壮成长”“苍翠挺拔”“欣欣向荣”4个单元,把精品出版物作为伟大改革开放的时代注脚,以小切口、大视野,集中讲述改革开放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重点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千秋写印华夏有章——中华版本概览”:以中华版本形态嬗递之序,从版本源流、材质更新、技术进步等角度出发,展示中华版本的演变历史,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3)“红色印记映照初心——红色广东专题版本展”: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脉络为线索,通过红色版本讲述中国***在广东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

(4)“互鉴千年融通未来——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版本展”:以时间为经、版本为纬,分为“海路绵延”“美美与共”“走向未来”三个部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各个历史时期留存至今的典籍、绘画、照片等版本,呈现波澜壮阔的文明交流互鉴史,彰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伟大倡议的历史底蕴和宏伟前景。

(5)“时代留声传世之音——中国黑胶唱片版本展”:以黑胶唱片为主,按内容分为经典红歌、传统戏曲、经典民歌、流行歌曲等主题进行展示,旨在让观众聆听传世之音,感受艺术的魅力,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6)“岭南风骨——广东美术名家典藏作品展”:以广东美术的近现代发展历程为线索,以诸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黎雄才等名家巨匠以及林墉、汤小铭、李劲_、林蓝等现代名家为重点,凸显广东美术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时代气象和创新精神,彰显新时代下广东文艺蓬勃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新气象。

(7)“团圆——广式月饼文化专题版本展”:聚焦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佳节,以月饼盒、月饼票、饼模等为载体,在展示轻工业包装设计独特魅力的同时,展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中秋佳节的习俗,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家国情怀。

广州国家版本馆的数字展馆如何让版本“活化”起来

利用多媒体和物联网技术,提供沉浸式、情景式的藏品信息展示。位于文沁阁负一楼的“千秋写印华夏有章·中华版本概览”展区。

该展区以“穿越数千年的版本变形记”为展陈概念,在四个展陈部分,提取该时期代表性的中华版本形态为元素,从甲骨、竹帛、纸书到多元的数字化媒体,风格从厚重走向现代科技,全过程、全景式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中华版本发展概览图卷。

其中,在“传世”板块,通过实物造型与投影技术相结合,展现版本早期四阶段的形态;在“承扬”板块,地面仿活字印刷术的矩阵与仿纸卷弧幕联动,播放影片呈现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体现印刷术的发展变迁对于传播文化的重要性;在“雅集图”板块,以“窗”为元素,设计大型LED屏,选择中国古代绘画中著名的“雅集”题材画作为创作内容,动态演绎古代文人的文化交流场景,体现书画等版本在古代文化交流传播中的作用,并从中一窥中国古代版本形态;在“中华版本荟萃”板块,采用裸眼3D技术打造中华版本数字多宝阁,栩栩如生地展示中华版本十大类型。

广州国家版本馆如何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实现智能化

智慧版本馆项目建设计划运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虚拟现实、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整套适合用于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互联网+”的业务体系;实现版本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和管理等业务智能化,形成实体馆和数字馆相结合的智慧版本馆发展模式。

广州国家版本馆中的古树有何渊源

广州国家版本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保护项目原址中200多年的二级古树格木,对建筑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并组建由省林科院专家牵头的专家工作组,对古树生长状况进行实时保护、管养,让古树与建筑相融共生。

广州国家版本馆有何未来展望

广州国家版本馆将按照“全国布局保永藏、全球布局征版本、全域布局善利用、全程布局服务新时代”的基本思路,聚焦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功能定位,围绕中华版本保藏、展示、研究、交流四大核心功能,认真做好版本资源征集保藏和特色版本资源体系建设,精心开展版本专题出版与研究,探索开展版本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打造中华版本区域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流中心,成为文化强省建设中高水平文化供给体系的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广东的重要文化地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截至2014年,苏州大学图书馆共有5个分馆,分布于五个校区,各分馆的馆藏根据校区学科分布情况各有侧重。 本部图书馆,位于校本部中央,共有五层,整个建筑成“口”字形,2003年9月改扩建竣工并投入使用。截至2014年,建筑面积14500平方米 ,本部图书馆的收藏重点是理科类书刊,馆藏有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农学等类书刊50多万册,中外文报刊848种,拥有大型数据库50多个,是苏南地区文献中心。

整个馆舍的东面是行政办公区、南面是业务工作区、西面是读者服务区、北面是书库。业务工作区的一楼为文献建设部,主要负责全馆的文献采购和编目工作;二楼为信息咨询部、信息检索室和信息培训教室,负责为广大读者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包括代查代检、查收查引、原文传递、科技查新以及检索培训等服务项目,有检索终端80台;三楼为技术部,负责全馆的网络技术与现代化设备维护;四楼为数字化部,重点负责把纸质文献数字化,以及数字资源的整合等。

读者服务区的一楼为共享大厅,设总咨询台、院士风采廊、电子宣传屏、 OPAC 查询区、图书外借处、服务中心、休闲阅览室等;二楼设新书阅览室、苏大文库和自修室,截至2014年,总阅览座位346个。三楼设期刊阅览室和自修室,截至2014年,总阅览座位296个。四楼电子阅览室(分上网区和视频点播区),设128个上网座位、64个视频点播座位和若干个无线上网座位(读者可自带网卡和手提电脑,免费进行无线上网);五楼为学术报告厅,可举办各种会议、报告和学术讲座等,设座位242个。 敬文图书馆位于苏州大学东校区内,东依苏嘉杭高速通道,西傍古护城河,与本部图书馆隔河相望,嵌于工业园区与古城区之间。

由香港爱国实业家朱敬文先生捐资兴建,始建于1989年,建成后于1992年2月28日正式开放。该馆为均高4层、俯视呈侧“日”字形的回廊式通用建筑。回廊环抱着两座独具江南风貌的园林式庭院。馆舍明亮而雅静,服务功能较为齐全。截至2014年,该馆建筑面积近9000平方米,馆藏文史哲各类文献逾60万册,在为全校文科各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敬文图书馆一楼为样本阅览室,截至2014年,设48个阅览座位,提供自建馆以来入藏的文科各类留存样本图书20多万册的阅览服务。二楼为借书处及电子阅览室,借书处辟为“中图法分类号”及“科图法分类号”两大流通书库,近20余万册图书全开架借阅,电子阅览室设有80个阅览座位供读者刷卡上机;三楼分为报刊阅览室和自习阅览室两部分。报刊阅览室设120个阅览座位,读者可阅览800多种现订报刊及近4万册报刊合订本,并可享受代理复印服务。敬文馆共配公共查询机10多台分布于借书处及各阅览室,提供馆藏及借阅信息查询,网上书刊征订、续借等服务。 炳麟图书馆位于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由美籍华人实业家唐仲英先生捐助,并以其父亲的名字命名的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型似“水晶莲花”,截至2014年,图书馆占地242公顷 ,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地面8层,地下一层,可藏书75万册,收藏以人文艺术类、古籍特藏类书刊为主,以化学化工、生物医学等类见长,共有阅览座位约两千余个,中外文报刊1500多种,数据库60多种。炳麟图书馆通过网络与本部馆、东区敬文馆、北校区馆以及相关院系资料室共建共享,共同构成学校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

图书馆一楼为总书库(包括借书处)。提供图书借还、读者办证、挂失、补证、注销等服务。二楼为咨询台、咖啡吧、展示厅。为方便读者快捷使用炳麟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大厅设有公共查询区,提供书刊信息检索服务。三楼为新书阅览室、期刊阅览室。截至2014年,新书阅览室有阅览座位216个,提供新书的短期外借和阅览服务;期刊阅览室有阅览座位184个,报刊1300多种以及近五年的中文合订本。四楼为电子阅览室。拥有机位450多座,集读者上网,信息咨询、文献检索教学、实习于一体。五楼为社会科学阅览室和自然科学阅览室。社会科学阅览室(艺术阅览研究室)着重收藏艺术类图书和现刊。自然科学阅览室(外文阅览研究室)主要收藏外文图书和期刊。夹层设有教授研究室。六楼为古籍、特藏阅览室。截至2014年,拥有线装古籍图书14万册,其中有甲种、乙种善本820部计6953册,收藏特色为古代江南特色藏书和地方文献资料;1949年前出版的图书2万多册、报刊2943种,多有国内稀缺图书与报刊;平装古籍丛书、港台版文史类丛书及中华再造善本等2万余册。七楼为图书馆办公区域。

2007年12月14日,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颁奖大会、鲁班奖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苏州大学新校区炳麟图书馆等95项工程获2007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2014年,网友评出了“全国超美的50个高校图书馆”,其中苏州大学炳麟图书馆名列第一。 北校区图书馆位于苏州大学北校区东侧,其前身为苏州丝绸工学院图书馆,建于1978年,建筑面积2550平方米,呈T形结构。截至2014年,馆内现有藏书4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406种,报纸45种,阅览座位158个,馆藏文献以机电、纺织材料等工科大类图书以及纺织、印染、服装设计、机械设计、电气自动化等中外文期刊为主。

图书馆一层为门厅、图书外借处、书库;三层为期刊阅览室、期刊库;四层为阅览室和主机房。 阳澄湖校区图书馆位于阳澄湖畔,其前身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截至2014年,共有藏书40万册,阅览座位约1700多个,中文报刊近1000多种 馆藏文献以轨道交通、机电等工科大类图书中文期刊为主。

图书馆一层南面为办公区,中部为密集书库、采编室和主机房,北面为过刊室东面为大小报告厅;二层为期刊阅览室、图书流通区、会议室;三层为期刊阅览室、书聊吧、电子阅览室、自习室。

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有

1、长城 2、北京故宫 3、北京颐和园 4、北京天坛 5、敦煌莫高窟 6、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7、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8、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9、孔府、孔庙、孔林 10、武当山古建筑群

二、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1、山东泰山

山东泰山,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由此成为全球首个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 

2、安徽黄山

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 

3、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

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4、福建武夷山

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位于福建省北部,属中亚热带地区。境内东、西、北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较平坦,为山地丘陵区。市区海拔210米。地貌层次分明,呈梯状分布。 

1、截至2012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43项(包括自然遗产9项,文化遗产30项,双重遗产4项),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意大利(47项,含跨国项目)和西班牙(44项,含跨国项目)。 

2、2013年6月21日和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7届会议正式通过决议,分别将中国云南东南部红河自治州哈尼梯田和新疆天山列入最新的世界著名遗产名录。 

3、2014年6月22日上午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

4、其中“丝绸之路”是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47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

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三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即太平天国的农业社会主义空想;康有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大同社会主义空想;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生主义空想。这三种空想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专制制度的厌恨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尽管康有为和孙中山设计的方案不同,但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政治主张,和孙中山倡导的“天下为公”的思想不能说没有相通之处。

领导震惊中外的戊戌维新运动和撰写《大同书》,是康有为对中国近代历史和中国文化思想宝库最重要的贡献,是值得后人怀念的。

康有为生于1858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他受老师朱次琦的影响,青年时便重视“经世致用”之学。他早年去过香港、上海等地,接触到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事物,还攻读了一些介绍西学的书,因而深感中国再也不能以“天朝上国”夜郎自大了,这使康有为的革新思想逐渐萌发,并把学习外国,搞改良当作救国救民的真理。

贯通中西思想的《大同书》,酝思较早,而正式成书较晚。

康氏自称早在1884年就开始“演大同主义”,1885年就“手定大同之制,名曰《人类公理》”。1898年秋,康有为在日本时,已有稿本20余篇,1902年避居印度时,最后成书。《大同书》初名为《人类公理》,它是康氏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当时除梁启超等少数门徒看到过外,很少人有机会目睹这部杰作。直到1913年才第一次把它的甲部和乙部发表在《不忍》杂志上。1919年由上海长兴书局将甲乙两部合刊印成单行本,书名为《大同书》。一直到1927年康有为死后的第八年,才由他的弟子钱定安将全书交给中华书局出版。1956年,古籍出版社重印《大同书》。

康有为为什么要写《大同书》呢?他本人是这样说的:

“吾为天游,想象诸极乐之世界,想象诸极苦之世界,乐者吾乐之,苦者吾救亡,吾为诸天之物,吾宁舍世界天界绝类逃伦而独乐哉!”(《大同书》见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第四页)可见,康氏的目的是为了救苦救难,救国救民。

戊戌变法失败后,血的教训,使康有为看到国家民族的苦难更加深重,他流亡日本,游历欧、美等地,寻找医国治民的良药,西方资本主义进化论学说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他产生了影响。但是康氏《大同书》的思想仍基于儒学的“不忍人之心”的博爱观,“思有以拯救之”。他依据《春秋》公羊三世说和《礼运》中的“小康”、“大同”说,运用今文经学的交易哲学,表述了人类历史的三个阶段,即由“据乱”进为“升平”(小康),由“升平”进为“太平”(大同),那时人们都成为快活无比的“神圣”。而这种大同极乐世界,正如《礼记·礼远》篇所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不闭,是为大同。”康氏在《大同书》中追寻的理想社会,就是这样既有中国社会理想特色,又有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世界。

《大同书》全书共30卷,约20万字,分为10部,甲部《入世界观众苦》,乙部《去国界合大地》,丙部《去级界平民族》,丁部《去种界同人类》,戊部《去形界保独立》,己部《去家界为天民》,庚部《去产界公生业》,辛部《去乱界治太平》,壬部《去类界爱众生》,癸部《去苦界至极乐》。

康氏以民主主义的平等精神和某些社会主义的空想,用他的彩笔,勾画出一幅人类未来社会的美景——大同世界的蓝图,它具有进步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将《大同书》的内容曾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无国家,全世界置一总政府,分若干区域。

2.总政府及区政府皆由民选。

3.无家族,男女同栖不得逾一年,届期须易人。

4.妇女有身者入胎教院,儿童出胎者入育婴院。

5.儿童按年入蒙养院及各级学校。

6.成年后由政府指派分任农工等生产事业。

7.病则入养病院,老则入养老院。

8.胎教、育婴、蒙养、养病、养老诸院,为各区最高之设备,入者得最高之享乐。

9.成年男女,例须以若干年服役于此诸院,若今世之兵役然。

10.设公共宿舍、公共食堂,有等差,各以其劳作所人自由享用。

11.警惰为最严之刑罚。

12.学术上有新发明者及在胎教等五院有特别劳绩者,得殊奖。

13.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为肥料工厂。

尽管《大同书》问世以来,学术界对其评价毁誉不一,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有几点是应该加以重视的。例如:

其一,他激烈反对“独尊”,诅咒专制皇帝为“民贱屠伯”。康氏指出,在太平之世,人人平等,没有什么臣妾奴隶,也没有什么君主统领,更没有什么教主教皇,人人和睦相处,过着平等而富裕的美好生活,差别虽有,可是并不悬殊。

其二,重视发展生产。康氏在《大同书》中描述了一个具有较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它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制,然后全部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和电气化,生产力高度发展。

其三,特别重视教育。在康氏看来,大力发展学校教育是大同世界进步的巨大推动力。他说:“太平世以开人智为主,最重学校。自慈幼院之教至小学、中学、大学,人人皆自幼而学,人人皆学至二十岁,人人皆无家累,人人皆无恶习,图书器物既备,语言文字同一,日力既省,养生又备,道德一而教化同,其学人之进化过今不止千万倍矣。”(《大同书》)

其四,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在《大同书》中所谓“专家界”,就是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打破封建家族宗法关系和纲常名教的束缚,实现资产阶级的人权、自由、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

其五,康氏主张废除国家,走向“去国界合大地”的盛世。他向往桃花源之世界:“大同无邦国故无有军法之重律,无君主则无有犯上作乱之悖事,无夫妇则无有色欲之争,奸*之防,……无宗亲兄弟则无有望养、责善、争分之狱,无爵位则无有恃威、估力……佞谄之事,无私产则无有田宅、工商、产业之讼……”(《大同书》)

其六,在《大同书》中康氏把“人”摆在“天理”之上,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哲学上有所谓“理”、“欲”之争,其实质是人本主义和禁欲主义的争论。康氏在《大同书》中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性和残忍性,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泛爱众”思想和佛家“慈悲”观念,举起了朴素的人本主义的旗帜。儒家“仁”的思想渗透在《大同书》的全部内容之中,康氏把“仁”与“人”糅合为一体,指出“人之所以为人者,仁也。”“舍仁不得为人。”康氏的仁道主义是从反程朱理学的角度提出命题的,在《大同书》中他把“人”摆在“天理”之上,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这是十分可贵的。

尽管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精辟的见解,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放出异彩,但由于当时社会条件及康氏在政治实践上坚持改良的限制,使他这一独特的见解只能成为一种乌托邦的空想。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的创作与远古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往往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对提高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远古人民结群而居,在集体劳动和共同生活中,创造了原始工具、木刻符号、图画文字、原始的音乐和舞蹈,同时也创作了原始神话。神话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并伴随漫长的历史进程,不断创造和发展。中国早在原始群和血缘公社时期已开始了石器文化的创造。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增强,活动范围也日渐扩大,学会靠人类的活动增加天然产物。考古发现一再证明,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中国西北高原、华北平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都有远古人民活动的遗迹。至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则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高度发展的阶段,在中国黄河、长江流域,这种以母系血统维系的母系氏族公社更发展到全盛时期。因此,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出现了不少女性神话人物,如女娲、羲和、西王母等。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不仅在生产上起主要作用,而且成为原始聚落中胞族的轴心。她们常常被说成是人类及万物的创造者。父系氏族社会建立之后,原始艺术中又出现了男性神话人物形象,而在许多神话人物之间,也便相应地出现了辈分和谱系。氏族间的聚居和合并出现了部落或部族。部落、部族及联合部族的出现,带来了部落或部族间的争战,构成了反映不同部落或部族间关系神话的产生基础。家长奴隶制、部族军事民主制及部落间的争战,为古代神话及英雄史诗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艺术想象的土壤。中国神话中的共工与蚩尤之战,黄帝与蚩尤之战,以及黄帝集团与炎帝集团间争战的神话,大都具有这种性质。其表现则是借助人类早期的幼稚的想象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理解。构成幻想的情节,并被认为是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的存在。

神话中的主人公(神)尽管常常是人间奇迹的创造者,但他们也常常遇到挫折和厄运。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

原始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特有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认识形式。它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活动。处于蒙昧时代的远古人民,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不能超越其生产力低下的状况和对自然抗争的无力状态。因而在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中,便多是直观、猜测和臆想。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智力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原始神话一般不再产生。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文化知识程度的不平衡,在一些实践上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然,和在认识上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和自然现象变化等的地区和民族,神话性的幻想仍不可避免,或不能完全避免。但这些作品与原始神话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

神话中有远古人民种种幼稚的思索和追求,多方面地反映了原始人的宇宙观。其中往往寓含着原始科学、原始哲学、原始宗教的因素。相信有超自然的主宰,相信万物有灵,相信灵魂和神灵的存在等种种原始观念和意识,以及图腾崇拜、巫术信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组成远古人民世界观的因素。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乃至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都被赋予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神话中的奇禽奇兽、怪神怪物以及氏族神、部落神、雷神、雨神等夸张与想象的形态,都不能和这些观念分开。神话中对于人和动物、人和自然、自然与自然之间的某些因果联系的认识与想象,是作为处于神话时代的人们意识形态的种种表现而存在下来的。

早在公元前的先秦古籍中,如《山海经》、《左传》、《国语》、《楚辞》以及《吕氏春秋》等,中国著名的古典神话已得到记载。汉代及三国的《淮南子》、《史记》、《汉书》、《吴越春秋》、《三五历纪》等,以及魏晋六朝的《搜神记》、《述异记》等书中也都有许多古典神话的记录。这中间,《山海经》保存的神话最为丰富,而且接近古代神话的原貌。诸如女娲、常羲、夸父、精卫等神话以及羿、鲧、禹、黄帝和蚩尤的神话,刑天、帝俊神话、西王母神话以及关于日月山、昆仑墟、各种自然神和奇异的族国等记述。在这些记载中,呈现出许多英雄神、始祖神、创造神以及自然神、统治神、反抗神等丰富多采的神话人物形象。他们各具性格,多彩多姿,活动在古代幻想艺术世界之中。这些不同时期的文献所记载的古典神话,以部族神话为主体,具有地域性和部族的差异性,各有不同的产生区域和传承范围。按地域系统,大体可分为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等。按所表现的内容,有关于天地开辟、人类起源的;有关于日月星辰、自然万物的;有关于洪水和部族战争的;还有关于工艺文化的。这些神话在古代人的幻想解释中多方面地说明了天地宇宙、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及人类、民族的由来,呈现出我国古代人对天地万物的天真美丽富有趣味的艺术想象。

中国开辟神话在文献记载中具有极强的幻想性。女娲是北方神话的开辟神,盘古则为南方神话的开辟神。女娲是抟土造人的始祖,盘古则以他巨人的身躯化生天地万物。女娲在“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焰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的情况下,还“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挽救了一个即将毁灭的世界,成为人类的再造神。围绕女娲补天的神话,还有共工怒触不周山等许多动人的情节。中国洪水神话汉族记录最早,少数民族的则比较晚近,大体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南系洪水神话多有雷公出现,雷公为洪水的制造者,因而在神话情节中常常展开与雷公的斗争。北系洪水神话多与共工相联系,共工怒触不周山成为洪水泛滥的根源。后期记录的洪水神话与兄妹婚型神话常常结合在一起,而洪水后成婚的兄妹,又往往被说成是远古的伏羲、女娲乃至盘古。早期神话对兄妹婚似没有非议,后期神话则对兄妹的结合造出许多解释的理由,以说明其出于不得已或取得了上天的允许。这反映出历史上存在过的兄妹婚,已失去其合法地位。这类神话的主旨在于表达“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过程。它把洪水故事与血缘婚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文化史意义。唐李亢《独异志》中,较早地记载了中国兄妹婚型的神话。如:“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其形态,尚未与洪水神话结合。

《山海经》、《开筮》、《国语》等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鲧、禹神话,塑造了中国古代两位治水英雄。鲧在洪水滔天时窃了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被杀于羽郊,三岁不腐,孕育出一位继续平治洪水的禹。禹疏导河川,平夷山岳,以更坚决的意志,在黄龙、玄龟的帮助下,获得成功,反映了古代劳动者征服自然的伟大胸怀。日月星辰神话,在古文献记载中有巨人化生说和神生日月说两种。在神生说中,羲和被认为是日月的母亲;太阳又被想象成为可以浴于咸池,登上扶桑,运动于水、树之间的形象。太阳常常与乌相联系,月亮常常与蟾蜍相联系,在日和月的关系上,神话又往往以人类社会家庭关系加以说明,如把它们看成是父与母或兄与妹的关系。其他如夸父逐日、羿射十日等,均与日月神话有关。

中国古代神话,源远流长,不仅记载早,品类多,而且不少古老的神话,至今依然在民间口头上流传,特别是在中原地区,中国远古一些著名的神话,如关于大禹、黄帝(轩辕氏)、女娲、伏羲、盘古、夸父等神话,大多仍以口头形式流传于河南等地区。还有关于舜、蚩尤、后羿、启的神话,今仍在河南、河北以及南方一些省份流传着。由于流传时间久远,这些神话与古文献上记录的,在具体情节上有所不同,出现许多变异。特别明显的是发生神话间的融合及地方化的现象。如“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神话与开辟神话融在一起,以及指出某些古神话人物的地方遗迹等。也有的融进一些后世宗教的观念。这些现在仍流传不衰的神话,经过演变,自然不同于原始古典神话,但却可以证明和补助文献记录的材料,实有裨于中国神话学的研究,特别是对弄清有关神话发展的古今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神话是多民族的创造。在上古时代,中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开始了他们的生息、繁衍和生产活动。中原黄河流域的夏族,东部淮河流域的东夷,南方长江流域的三苗,以及西北的氐羌,大漠南北的荤粥(山戎、猃狁)等都是创造中华民族古老历史文化的参与者。今天,除汉民族外,中国已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的神话,丰富多采,构成中国神话的重要部分。它们有些被记录在民族历史典籍中,如《东巴经》、《西南□志》、《蒙古秘史》等;有些保存在各族人民的记忆中,今天仍在口头上流传。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以开辟神话、洪水神话、日月神话、动植物起源等为多,还有一些关于民族姓氏来源的神话。由于各民族历史文化及经济发展不同,这些神话大多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出多族多源的特点。

各民族的创世神话,想象丰富,情节也颇曲折。著名的有纳西族创世神话《人祖利恩》、壮族神话《布洛陀与妹六甲》、□族神话《人类和石头的战争》、《开天辟地》等。在《开天辟地》中,四个创造神用四根铜柱撑天,用四把笤帚,扫了天的四方,使天地远远分开。此外,还有布依族神话用犀牛角撑天,以及用蓝宝石补天(纳西族)等。在再造人类的神话中,除兄妹结婚,繁衍人类外,还有开辟神撕下皮肉抛入海

描写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文_中国古文字作业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读后感 学校:内蒙古大学 学院:蒙古学学院 专业:历史文献学 学号:31221005 姓名: 白哈斯格日勒 班级:12 级《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读后感《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是 1984 年 8 月初,来自全国的少数民族 古文字研究者参加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由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 8 月出版。本书涉及到很多种少数 民族古文字,这些文字分别有佉卢文字、焉耆——龟兹文、于阗文、 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西夏文、吐蕃文、傣族文字、彝文、 纳西族古文字、契丹字、女真文、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字、朝鲜文 字、满文等。我国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 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少数民族古文字,不仅促进了本 民族历史的发展, 同时也为我国光彩夺目的历史文化宝库增添了重要 的内容。读《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这本书后,对古代少数民族古文 字有了以下浅薄的认识。

一、据研究关于“佉卢文字”的名称的词源与涵义有不同的观点。

马雍在 《古代鄯善、 于阗地区佉卢文字资料综考》 里认为 “佉卢文字” 是一种文字符号, 用这种文字书写的语言并不称为 “佉卢语” 。

“佉卢” 二字是“佉卢虱吒”一词的简称,该词来源于梵文。

“佉卢虱吒” 在印度语中的意义为“驴唇” ,这既在梵文中找到实有的根据。认为 “佉卢文字”是出自印度语是没有理由怀疑。 佉卢文字的母体阿拉 美文字是由古波斯帝国的征服者引进印度河流域的。

“佉卢文字”在马雍《古代鄯善、于阗地区佉卢文字资料综考》载于《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1984 年半)的地 10 页。古代曾使用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苏联境内的乌兹别克、 塔吉克、土库曼等地以及我国新疆昆仑山北麓的古于阗、鄯善一带。

二、关于焉耆—龟兹文的研究包括语法、文献和语言史等几个方 面。

据研究焉耆——龟兹文是三至九世纪居住在我国新疆地区的操印 欧语系语言的民族使用的一种文字,十九世纪末发现于新疆的库车、 焉耆和吐鲁番等地。这是一种印度婆罗米字母斜体,同于阗文字形相 似,旧称“吐火罗语” 。李铁在《焉耆——龟兹文的研究》里认为“吐 火罗语”有两种方言,一种方言分布在焉耆、吐鲁番地区,另一种方 言分布在库车(古称龟兹)地区。法国考古学者已经发现了真吐火罗 语,赞同把“吐火罗语”改称焉耆——龟兹语。1980 年在北京举办 的中国民族古文字展览会上,就正式把旧称“吐火罗语”改为“焉耆 ——龟兹文” 。

三、于阗文是使用在古代中西交通的今新疆和田一带。黄振华在 《于阗文研究概述》里认为“公元六世纪以前,于阗地区通行汉文和 佉卢文,在公元六世纪后,则通行汉文和于阗文” 。佉卢文和于阗文 都来自印度,不过文字渊源各有不同,佉卢文源出于阿拉美文字,于 阗文源出于印度婆罗米文字的笈多王朝字体。

于阗文有楷书、草书和行书三种,字多合体连写。有很多字母和 古藏文相似, 两者的附加元音符号也相同。

现存于阗文献以佛经居多, 是研究于阗佛教甚至西藏佛教的第一手资料。

我国的于阗文研究目前 还是一大空白,这主要是由于几乎全部于阗文文献原件都已流散国 外。四、据我国汉文史籍记载六世纪左右突厥人已有文字。关于古代 突厥文的起源有各种意见, 大体确定为古代突厥文为我国历史上曾活 动于蒙古草原的突厥汗国(552——744 年)和回鹘汗国(744——840 年) ,使用的文字。这种文字除为突厥汗国和回鹘汗国使用外,也为 古代居住在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人(今柯尔克兹人的祖先)使用。

古代突厥文,因其在外形与古代日耳曼民族使用的如尼文相似,也有 人称为古代突厥如尼文。

又因这种文字的碑文在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和 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发现,所以也有人称为鄂尔浑——叶尼塞文。

古代突厥文解读方面俄国拉德洛夫和丹麦著名语言学家汤姆森 很有名。关于古代突厥文的音节方面,很多学者都认为是古代突厥文 是音节文字。耿世民在《古代突厥文》里认为“古代突厥文是一种音 素、音节混合型文字” 。西德普里察克认为古代突厥文完全是一种音 节文字。古代突厥文碑文研究以及新碑的发现,对古代突厥文的研究 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苏联人提出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是用用 韵文写成的说法,目前尚未定论。但看来散文中插有韵文是可信的。

古代突厥文写成的碑文看作是突厥各族的第一批文学作品。五、回鹘文也称回纥文。自唐代至回鹘文的《金光明经》回鹘文译本,证明这种文字一直到 17 世纪仍在使用。回鹘——名为我国 史籍上对唐代时期游牧在蒙古高原一带古代维吾尔族的称呼 (或更正 确地说是汉文中的写法)。九世纪中期,回鹘汗国(744——840 年) 在黠戛斯人的攻击下灭亡的。回鹘各部分散至西迁。其中重要的一支到了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不久,又扩展其势力到今新 疆焉耆、库车一带。

耿世民在《回鹘文》里认为:“回鹘文来源于中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