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明朝历史看哪些书比较全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研究明朝历史看哪些书比较全面?,第1张

第一,通史专著不谈,关于明史的断代史专著推荐以下几种:

《明史》(2册)汤纲,南炳文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明史新编》傅衣凌 主编 杨国桢、陈支平著(人民出版社);现在新版改名为《中国历史 明史》

《晚明史》(2册)樊树志 (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二,关于南明史的资料与论著,有以下几种:

《南明史》(14册) 钱海岳 (中华书局)

《南明史略》 谢国桢 (上海人民), 此书未见新印。

《南明史:1644-1662》 (美)司徒琳 (上海书店)

《南明史》 顾诚 (中国青年出版社)

第三,关于清朝前期的史料暂不谈,说一下有关论著:

最著名的是孟森先生的《满洲开国史讲义》。

比较早的专著有周远廉的《清朝开国史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和《清朝兴起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两部著作。

最近看到一本《清代前史》,没有阅读过。

第四,关于明代的古籍史料,重要的几种介绍如下:

1、《明实录》是明代史料的最重要的源头,台湾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据抄本校勘,共计正文133册,校勘记29册,附录21册,共183册,经过校勘之后的这套书依然是影印本的,没有标点。市面上也买不到的。最近线装书局出了一套《抄本明实录》,定价过万元。

2、《明史》,二十四史之一,有中华书局点校本,清朝编撰的官方明代正史,共28册。常见,也容易阅读。

3、《国榷》,有中华书局断句本,六册,私修的纪传体明史,未曾刊刻,也未曾被清廷删改,故保留了不少满洲人早期与明朝关系的史料;

4、《明史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明史,成书在《明史》之前,有中华书局的点校本,史料价值较高,也因册数少(4册),最便阅读。

5、《明通鉴》,编年体正史,有考异。岳麓书社的点校简体字本,册数仅3册,便于阅读。上海古籍出版的一册本为影印本。

6、《明会典》,官修之政书,若需研究明代的典章制度,此书为必读。但建国后未有整理本面世。

7、《南疆逸史》、《小腆纪年附考》、《小腆纪传》则为南明史料中最为详备者,中华书局版本因出版较早,又无重印,故不易得。

8、《国朝典汇》为崇祯年间编订,明代人研究本朝历史(太祖直至穆宗)的著作,在清代为禁书,有较多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目前,市面上有书目文献出版社的影印本出售。

9、《弇州史料》前、后集,私家修撰之史书,是《明史》的史料来源之一。

每一个朝代都对天文历法非常关注,所以几千年来每个朝代都有一些天文历法书籍问世,很多天文历法的古籍也有历史中流传了下来,这些年来我也研究了一些古代天文历法,所以收集了古代的非常珍贵稀少的古代天文历法书籍

下面分享一些之前在 古籍阁  中下载到的古代天文历法古籍,可以说是目前网络中最多最全的天文历法古籍大合集

《三垣七政二十八宿周天精鉴 (明)章士纯撰》

《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  不著撰者》

《三统术详说 (清)陈澧撰》

《御制历象考成表 (清)允禄》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 (清)乾隆》

《御制历象考成 (清)》

《天经或问 (清)游艺》

《天象源委 (清)张永祚辑》

《天学阐微 (清)王家弼撰》

《天元历理全书 (清)徐发撰》

《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

《周髀算经周髀算经音义  赵君卿注 (宋)李籍撰》

《授时历故 (清)黄宗义撰》

《推步法解 (清)江永撰》

《御定月令辑要 (清)康熙》

《回回历法释例 (明)贝琳撰》

《地球图说  (法)蒋友仁译》

《大清时宪书笺释 (清)缪之晋辑》

《历算全书 (清)梅文鼎》

《历代长术辑要 (清)汪曰桢撰》

《清史天文志》

《全史日至源流 (清)许伯政》

《乙巳占 (唐)李淳风撰》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

《七政推步 (明)贝琳》

《唐月令注全一册李林甫》

《推春秋日食法 (清)施彦士撰 》

《新编遵依司天台经纬历书 (明)陆位校》

《春秋日食辨正(清)王韬撰》

《晋书·律历志》

《步天歌(影印版)》

《民历铺注解惑  (德)汤若望撰》

《玉烛宝典》

《甘石星经》

《神道大编历宗通仪 (明)周述学撰》

《嚣嚣子历镜 (清)胡袭参 方江自辑》

《四时气候集解明李泰》

《交食通轨日食通轨月食通轨四馀通轨五星通轨 不著撰者》

《历象本要 (清)杨文言撰》

《古今推步诸术考 (清)汪曰桢》

《古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注》

《周天星位经纬宿度考  不著撰者》

《大统历注  不著撰者》

《天文略  明 蔡汝楠撰》

《宣西通 (清)许桂林撰》

《恒星星座书苏菲》

《授时历议》

《月令解 (宋)张虙》

《浑盖通宪图说 (明)李之藻》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

诗经选 余冠英/选编 人民文学社

唐诗三百首 孙沭/编 中华书局

宋词三百首笺注 唐圭璋/笺注 朱古微/重编 上海古籍社

古文观止 钟文谷/译注 中华书局

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 冯其庸/评批 华宝斋书社

鲁迅选集 人民文学社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

老子注译及评介 陈鼓应/注译 中华书局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著 北京大学社

中国文化导读 叶朗、费振刚、王天有/主编 三联书店

选读书

[中国]

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 人民文学社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社

围城 钱钟书/著 人民文学社

白鹿原 陈忠实/著 人民文学社

艾青诗选 人民文学社

孟子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注译 中华书局

孙子今译 郭化若/译 上海人民社

六祖坛经 杨曾文/校写 上海古籍社

世说新语 刘义庆/著 辽宁教育社

校注人间词话 王国维/著 徐调孚/校注 中华书局

文心雕龙 刘勰/著 上海古籍社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注 中华书局

史记 中华书局

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版) 黄仁宇/著 中华书局

  首先祝贺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

  应该背过的篇目:小学+中学+一些中小学课本未选、但比较著名的篇目。比如:诗经《七月》、庄子《逍遥游》、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的《石渠记》等等。

  应该熟读的篇目,不再一一列举了,给你一个书目:

  --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阅读书目

  一 先秦两汉书目

  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全四十册

  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

  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重印

  论语新解 钱穆

  孟子译注 兰州大学中文系 中华书局1660年版

  孟子正义 焦循

  墨子闲诂 孙诒让 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

  老子本义 魏源 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

  老子校诂 马敍伦 中华书局1974年版

  重订老子正诂 高亨 中华书局1959年版

  老子校释 朱谦之 龙门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

  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庄子解 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

  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列子集释 杨伯峻 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管子集校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

  荀子集解 王先谦

  韩非子集释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韩非子集释补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 古籍刊行社

  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 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 顾广圻 四部丛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 士礼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翻刻本

  顾广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

  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

  毛诗正义 孔颖达 见十三经注疏

  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

  诗经通论 姚际恒 中华书局1958年版

  诗义会通 吴闓生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收入《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

  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诗经选译(增补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诗经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

  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诗经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王逸注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楚辞通释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

  山带阁注楚辞 蒋骥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屈原赋注十卷 通释两卷 戴震 万有文库第一集

  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屈赋通笺 刘永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屈赋新编 谭介甫 中华书局1978年版

  离骚纂义 游国恩 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离骚语义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

  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

  天问论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楚辞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楚辞选 马茂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

  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

  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

  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盐铁论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论衡集解 刘盼遂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潜夫论笺 汪继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中华书局1979年版

  贾谊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

  晁错集注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枚叔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司马长卿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扬子云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张河间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蔡中郎集 四部备要本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班固

  后汉书 范晔

  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裴駰

  史记索引 司马贞

  史记正义 张守节

  汉书补注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重印

  汉书管窥 杨树达 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后汉书补注 惠栋

  后汉书集解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淮南子高诱注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本 世界书局本 第七册

  说苑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钞宋本

  新序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

  文选李善注(有关部分) 中华书局1977年缩印本

  文选六臣注(有关部分) 四部丛刊影宋本

  古诗十九首集释 隋树森 中华书局1955年版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寒山赵氏刊本1958年重印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

  古诗源(有关部分) 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65年重印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历代诗歌选(有关部分) 林庚、冯沅君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 作者:tecdai

  -- 发布时间:2004-3-2 19:30:58

  -- 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书目

  孔北海集评注 孙至诚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孔少府集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曹操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曹子建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曹集铨评 丁晏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

  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三曹研究资料滙编 河北师院中文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

  王粲集 中华书局1980年版

  诸葛亮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陆机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

  靖节先生集 陶澍 集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

  陶渊明集 王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陶渊明集校注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陶渊明研究资料滙编 中华书局1962年

  陶渊明诗文滙评 中华书局1961年

  陶渊明 中华书局1965年

  谢康乐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订

  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谢宣城诗注 郝立权

  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

  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

  汉魏六朝文絜笺注 许櫣评选 黎经诰笺注

  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

  水经注疏 杨守敬 熊会贞 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

  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修订重版

  洛阳伽蓝记校释 周祖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旧小说(甲集) 吴曾祺 辑 商务印书馆1914初版1957年重印

  古小说钩沉 鲁迅 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

  太平广记(有关部分) 李昉 中华书局1961、1982年印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严可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古诗源 (有关部分) 沈德潜

  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

  古谣谚(有关部分) 杜文澜

  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徐陵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

  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

  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

  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

  八代诗史 葛晓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

  魏晋玄学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5年版

  理学、佛学、玄学 汤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中华书局1983年版

  搜神记 干宝

  搜神后记 陶潜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

  汉魏丛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北史

  南史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唐长孺 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

  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王子安集注 蒋清翊 光绪间刻本

  王元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杨烱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卢照邻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骆临海集笺注 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年版

  陈子昂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陈子昂研究 韩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曲江集 张九龄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集 四部备要本

  孟浩然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

  王维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

  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版

  李白集校注 瞿蜕园 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杜诗详注 仇兆鳌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钱注杜诗 钱谦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再版

  杜臆 王嗣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

  读杜心解 浦起龙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

  杜诗镜铨 杨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

  读杜诗说 施鸿保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964年印

  杜甫研究 萧涤非 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961年印

  杜甫评传 陈贻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8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杜甫卷 中华书局1964年版1982重印

  王昌龄诗注 李云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 中华书局1982年版

  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 侯忠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元次山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

  钱考功集 四部丛刊本

  韦苏州集 四部丛刊本

  刘随州集 四部丛刊本

  李君虞集 席氏本

  卢纶诗集校注 刘初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华阳集 席氏本

  孟东野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张籍诗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张籍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长江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王建诗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

  韩昌黎文集校注 马其昶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柳宗元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柳宗元 中华书局1964年版

  刘禹锡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白居易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

  白香山诗集 汪立名编注 四部备要本

  白居易诗评述滙编 陈友琴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元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中华书局1959年版

  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1980年重印

  樊川诗集注 冯集梧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

  玉溪生诗笺注 冯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标点本

  樊南文集详注 冯浩 四部备要本

  樊南文集补编 钱振伦 钱振常注 四部备要本

  温飞卿诗集笺注 曾益 顾予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校点本

  孙可之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影印宋蜀刻本

  罗昭谏集 四库全书著录

  皮子文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点新本

  唐甫里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

  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 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排印本

  韦庄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韦庄词校注 夏承焘 刘金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花间集评注 李冰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全唐诗

  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全唐文

  说郛

  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

  本事诗 孟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唐语林 王谠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云溪友议 范摅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唐摭言 王定保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国史补 李肇 古典文学出版社

  唐诗纪事 计有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五代史

  新五代史

  文献通考

  历代诗话正续编 何文焕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清诗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

  清诗话续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诗话总龟 阮阅 四部丛刊影印本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

  诗人玉屑 魏庆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

  诗薮 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版

  历代诗话 吴景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

  随园诗话 袁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点校本

  瓯北诗话 赵翼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

  昭昧詹言 方东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校点本

  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宋诗话辑佚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原诗 叶燮

  饮冰室诗话 梁启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宋诗话考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

  唐诗杂论 闻一多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

  隋唐五代史纲 韩国磐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

  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

  中国文学简史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88年重印

  唐诗综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唐诗论丛 陈贻焮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唐诗人行年考 谭优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唐人行第录 岑仲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唐人选唐诗(十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

  全唐文纪事 中华书局

  唐才子传

  唐人说荟

  唐音癸签 胡震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旧唐书

  新唐书

  唐会要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0年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

  唐诗小集(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tecdai

  -- 发布时间:2004-3-2 19:31:50

  -- 三 宋元明清书目

  小畜集 四部丛刊本

  小畜外集 四部丛刊本

  河东先生集 四部丛刊本

  珠玉词 晏殊 宋六十名家词本

  范文正公集 四部丛刊本

  乐章集 宋六十名家词本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苏学士文集 四部备要本

  苏舜钦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新一版

  欧阳文忠全集 四部备要本

  欧阳文忠公文集 商务印书馆1958年重印

  六一词 欧阳修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

  嘉佑集 苏洵 四部备要本

  司马文正集 司马光 四部备要本

  元丰类稿 曾巩 四部备要本

  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中华书局1959年版

  王文公文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校点本

  王荆公诗文沈氏注 沈钦韩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1962年排印本

  王荆公诗笺注 李璧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

  王安石 邓广铭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施注苏诗 施元之 四库全书著录

  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 查慎行 乾隆间刻本

  苏诗合注 冯应榴 光绪九年刻本

  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王文诰 嘉庆间刻本、光绪间刻本

  苏诗补注 翁方纲

  苏轼文集 中华书局1986年标点本

  苏轼乐府笺 龙榆生 商务印书馆1958年

  苏轼评传 曾枣庄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栾城集 苏辙 四部丛刊本

  豫章黄先生文集 黄庭坚 四部丛刊本

  山谷诗集注 四部备要本

  豫章黄先生词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年版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 中华书局1978年版

  淮海居士长短句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年版

  淮海词笺注 杨世明注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王光年增注 中国书店1985年版

  晁氏琴趣外编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年版

  济北晁生鸡肋集 四部丛刊本

  后山居士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本

  后山诗注 任渊 四部丛刊本

  后山诗注补笺 冒广生 商务印书馆1936年

  张右史文集 张耒 四部丛刊本

  柯山词 龙榆生校 中华书局1957年

  片玉集 陈元龙集注 强村丛书本

  清真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东山词

你首先应当了解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首先推荐两本经典,一是傅璇琮先生的《唐代科举与文学》,而是吴宗国先生的《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研究科举需要的材料及其广博,要注意的有《通典·选举门》《新唐书·选举志》(《旧唐书》无选举志)等制度说明,还有《登科记考》这样的考证与人名索引。此外要看大量的唐人文集。具体要用什么,看一下我推荐的两本书里的引用,心里就有数了。

我国古籍目录数量多、种类多,内容极其丰富。如果从目录编制的体例看,大致可分如下三种:

第一种,部类前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解题又叫叙录或提要。它的作用是叙述作者生平,概括全书大旨,品题得失,考辨讹谬。这种既有序又有解题的目录,不仅剖析学术流别,而且提要钩玄、举其大旨、“故虽书有亡失,而后之学者览其目录,犹可想见全书之本末”(朱彝尊《曝书亭全集》卷四十四),因此在学术上有很高的价值,历来被学者们所推重。流传至今的有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代官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这种解题目录始于刘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到宋代时已趋于成熟,《郡斋读书志》与《直斋书录解题》就是标志;而清代所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更加完善,成为解题目录的集大成者。

第二种,部类前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无解题。这种目录,价值在于小序。小序条辨流别,申明大道,叙列九流百家之学,使人得以由委溯源,考辨学术源流。流传至今者,有《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

第三种,只记书名,无小序、解题。如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清代张之洞《书目答问》,唐以下各史《经籍志》、《艺文志》,以及一些私人藏书目。郑樵《通志·艺文略》的宗旨是:“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虽亡而不能亡也。”“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郑樵《通志.校雠略》)。郑樵反对每书之下必有解题,认为这是“泛释无义”、“文繁无用”,主张从目录的分类来体现学术源流的本末先后。他排斥目录中的解题,未免失之偏颇,但他所编《艺文略》,分类之间剖析流别,秩然有序,确实体现了“类例既分,学术自明”这一原则。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分别条流,慎择约举。视其性之所近,各就其部求之。……令其门径秩然”(《书目答问》略例),其编排之法与郑樵的原则相吻合。因而在只记书名的目录当中,《通志·艺文略》和《书目答问》为人们所重视,具有一定的价值。

由此可见,考辨学术源流是我国目录学的正宗及优良传统。

此外,从目录的形成及目录的体制看,又可分为官修目录、史志目录、私人藏书目录等三种。

第一种官修目录,这种目录是在国家藏书的基础上编制成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在政权趋于巩固、国家安定的情况下,往往着手整理文化典籍,当然也为了对人民实行思想统治。从汉代至清代,历代王朝大都搜集天下遗书、编制全国性的综合目录。这种目录由于是政府组织编修,因而无论人员的配备,还是书籍资料的搜集,都雄厚而充实,特点是书籍著录完备,包罗宏富。如《群书四部录》(唐开元初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但由于成于众手,往往失于疏漏,这是一个缺点。

第二种史志目录,这种目录是历代史官在修史时,根据同时期的国家藏书修成的。目的是记一代藏书之盛,把一个时代的学术文化情况作为历史的一个方面记录下来,和正史一同流传。自从班固首创《汉书·艺文志》,开了正史中记载目录的先例,历代修史者相沿不绝。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等。从汉代到清代,史志目录一直是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中一支重要的流派。可据以考见一代学术源流及典籍的存亡,在历代官修目录大部分佚失的情况下,同史书一同流传下来的历代史志目录就更显得珍贵了。

第三种私人藏书目录,这种书目是以私人藏书为基础编制的。限于各方面的力量,它不如官修目录的完备、宏富,但它可以补官修目录及史志目录之阙,特别是私人所著的解题目录,在补阙这一点上尤其重要,如《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这两部目录著录的书籍,后来大多佚失;但由于这两部目录都有解题,因而“古书之不传于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考核异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成为“考证之所必资”的重要目录。

我国古代目录的种类,如果从它的性质上看,也可以分为三种,即综合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

第一种综合目录最为常见,一般都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历代官修目录、史志目录、私人藏书目录、通常都属于综合目录。

第二种专科目录是伴随着科学文化的逐步发展,适应人们对某一学科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的要求而产生的专业性目录。我国最早的专科目录是汉武帝时杨仆的《兵录》。后来,与历代学术的兴盛相适应,产生了各种不同的专科目录。汉魏以来,文学开始繁荣。晋初产生了荀勗的《杂撰文章家集叙》、挚虞的《文章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盛行,由于我国有儒家独尊的传统,佛教仍被视为异端,佛经在目录中没有地位,这反而促使佛经目录向专门化发展。晋代释道安的《综理众经目录》、齐梁间释僧祐的《出三藏记集》,都有一定的价值。史籍目录兴起于唐代,金石学目录源于宋代,时代愈晚,专科目录愈多,也愈加专精。如清代朱彝尊的《经义考》、谢启昆《小学考》,都是质量较高的好目录。

第三种特种目录是性质特别而又不限于一科的目录。如丛书目录,目前最完善而使用又方便的是上海图书馆一九五九年出版的《中国丛书综录》。禁书目录,有陈乃乾所编《索引式的禁书总录》。版本目录,有清代钱曾《读书敏求记》、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等。敦煌写本目录,有商务印书馆编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是目前最好的敦煌遗书目录。另外还有地方志目录、善本目录、词曲目录、辨伪目录等等。

如果我们熟悉并且掌握各种目录的不同性质及其特点,在学习、研究、整理古代典籍的过程中,将会心中有数,目标明确,驰骋自如。

1、《论语》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

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中庸》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作者现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儒家学者在战国写成。

宋朝学者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而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

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关联及学习的方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达德”(智、仁、勇)等。

3、《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8],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

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在临沂。

5、《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

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