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的印刷形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中国古籍的印刷形式,第1张

中国古籍的印刷形式有下列3种:①雕版印刷。现存有确实年代的实物是公元868年刻印的《金刚经》,但雕版印刷发明的时间要比这早得多。②活字印刷。据文献记载,北宋毕升于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泥活字,元代王祯曾用木活字印书,明代中期又盛行铜活字。明清铜活字和木活字所印之书,现尚有不少遗存。③套版印刷。是雕版印刷的发展。书中文字需要有所区别时,例如经和注,或图画需用不同颜色印出时,分别刻成同样尺寸的版,逐次印在同一张纸上即成套印本。先是朱墨两色套印,后发展到三色、四色、五色甚至六色,并由套印发展到饾版、拱花艺术性很高的工艺技术。据考古发现,套印可能在宋辽金时代即已发 明,盛行于明、清。

印刷业的发展简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而中国的印刷术,不是由某人独力发明,也不是在某一年代突然发明的;而是千百位先贤智慧的结晶,数千年经验的累积,逐渐综合演进发展的集体创作。

中国的印刷术,导源极早;自新石器时代的印文陶、斑文布,商周的甲骨文、钟鼎文、玺印封泥,秦代的石刻碑文、模印传瓦,汉代的石经、到东晋的木板雕印符咒,皆为其先期的历程。古代印玺,用於印布、印帛、印木、印陶、印泥,皆印刷术之先河。

印字之主要意义有二:一是印章,一是印刷。中国在周代,用印章已多,至秦汉,广及民间。印章印於纸上,便与雕版印刷之作业过程相同。人类文化,乃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印刷的发展,是先印图画,后印文字。图画印刷,其内容由简而繁;文字印刷,其字数由少而多。进而文字与图画混合印刷,形成了我中国的印刷文化。

汉代印章制度普及於民间。佛教徒及道教徒仿印章之法,刻印佛像与符咒。汉和帝元兴元年,宦官中常侍蔡伦,利用树皮、麻头、鱼网、破布,发明造纸新方法,对印刷术之推广,居功至伟。汉灵帝时,发明拓印之法。

梁武帝曾在其父萧顺之墓前立表,石刻「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八字,是与印章一样的左反书刻法。唐初贞观十年,印行「女则」十篇,是为雕版印书之始,可惜无实物可证。现存的最早雕版印刷书籍,是在韩国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据考证,约雕印於唐武则天长安四年至玄宗天宝十年间,比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由王玠刻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早一百多年。宋仁宗时,毕升首创胶泥瓦活字版印刷法。

南宋绍兴年间,政府用铜版印刷钞票「会子」。在「会子」以前的钞票「交子」、「钱引」、「关子」,也是印刷品。中国发明的印刷术经宋朝时蒙古人西征,元朝马可孛罗东游中国与明朝郑和下西洋,先后传入西方。

元朝王桢设计木刻活字,并创韵轮字盘检字排版法印书。到了十五世纪初,朝鲜(今韩国)创用铜质活字,刊印「大学衍义」、「详定礼文」及「十八史略」等书,是为最古之金属活字版印刷品。西方印刷术的发展可追溯到十四世纪时,欧洲开始用雕板印刷,著名之板印古籍为「贫民圣经」及「圣克利斯多福图」等。明英宗时,德国人顾登堡和荷兰人柯斯特创合金活字版。

后於清嘉庆年问传入中国。一四六O年,意大利人菲尼格拉创雕刻凹版印刷法。后於清光绪年间传入中国。十八世纪未,奥国人塞纳菲雨德创石版印刷术,即现在的平版印刷术。后於清道光十一年传入中国。

台湾地区的印刷业,往台湾光愎初期,仅有小型印刷厂一百八十家,而且绝大多数是活字凸版印刷;平版方面,最多也只能印刷套色的线条印件。由於民国四十二年的美援贷款更新印刷设备,又因民国五十七年起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大量印制彩色教科书,使印刷业欣欣向荣,不仅新厂纷纷成立、产量大增、品质提高,而且由单色印刷进入了平版彩色印刷的时代。

目前印刷工厂巳超过七千八百家。其中台湾省占百分之五十八点七八,台北市占百分之三十六点二八,高雄市占百分之四点九四。民国六十二年前后,中小学教科书之印制,占印刷业生产能量之百分之二十。目前教科书及习作,每年产量将近一亿册,印数较二十年前又大为增加,惟教科书之印制,仅占印刷业生产能量之百分之四点五。直言之,由於设备的扩充和自动化,印刷生产能量大为提高。

印刷产品类别比率,约可分为二大类:(1)政府机关的印件,包括教科书在内,约占百分之二十。(2)文化出版书刊,包括书籍、杂志及儿童读物,约占百分之三十。(3)工商业印刷品,包括电路板、纺织品、建材、贴纸、玻璃、陶瓷及宣传品、外销包装材料等,约估百分之五十。台湾区的印刷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工厂为家族化组织,优点是全家同甘共苦,为巳定目标努力,极容易达成良好的业绩,但缺乏整体性的经营管理制度,现在正进行调整,以期转型升级。由於印刷技术日新月异,印刷相关的各项制造,遂逐渐分离为专业化的单独作业。目前可分为: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网版印刷、特殊印刷、照相分色(电子分色)、制版、装订、上光、制盒,及其他特殊加工行业,业别分类虽细,但各业间均唇齿相依,相辅相成。大型工厂,多采综合性一贯作业生产。而网版印刷在配合工业生产需要之下,十年以来,成长甚乌快速,是为一枝新秀。

几乎根本找不到木版印刷的,一般都是石印和铅印的,石印的比较早,铅印是在清末才有的,如何区分石印铅印最简单的办法是看书的边框如果连上的就是铅印,如果美联上的就是石印的。关于断代说几个简单的方法一要从字上入手,字比较大的一般比较早。二是要看纸质了,一般清末和民国的纸质差不多比较薄,而之前的由于是草纸可以看到一些纹理。三要从题材上看,一般佛经比较早。当然你要想收藏古籍的话也要注意收藏的门类。

补充:木板由于是活字印刷所以字体大小不一,而且印出来的字幽深有浅

在着宋装的村人指引下,游客既可参观游览,又可实践操作,增添了游玩的乐趣,又丰富了知识,真正达到“寓知识于游玩之中”的文化旅游项目的宗旨,使那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当代人,通过时光隧道回到了千年前的文明古国。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一睹富阳土纸的制造和古籍印刷出版的全过程,也可在工人个别指导下参与造纸、印刷等活动。

同时,游客还可在陈列室中,欣赏到各色仿古宣纸、罗纹纸、古籍线装本封面纸、元书纸、迷信纸、山水画信笺等90多种手工纸,并可购买古色古香的古籍书。

地处富春江畔,是国家级重点开发的文化旅游项目,占地面积2公顷。全村采用青砖白墙黑筒瓦的仿宋建筑、江南园林式布局,古朴典雅;村内汇聚了自造纸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各种劳作工具,以造纸作坊、印刷作坊等形式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两项:造纸术与印刷术。

游客既可参观游览,又可实践操作,真正达到“寓知识于游玩之中”的文化旅游项目的宗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这里得到了延伸。知书者、爱书者、藏书者还可以在这儿搜求到市场难觅的各类精美的线装古籍。

吉林大学古籍所

东北师大古籍所

黑龙江大学古籍所

大连大学文学院古籍所

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

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

天津师大古文献研究所

河北大学古籍所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央民族大学古籍所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

山东师大古籍所

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古籍文献研究所

陕西师大古籍所

西北大学古籍所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研究所

兰州大学古籍所

西北师大古籍所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古籍所

新疆大学中亚文化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室

四川大学古籍所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云南大学西南古籍研究所

云南省历史文献研究所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盐城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复旦大学古籍所

华东师大古籍所

上海师大古籍所

华东政法古籍所

厦门大学古籍所

福建师大古籍所

浙江大学古籍所

安徽大学古籍所

安徽师大古籍所

南昌大学赣文化与古籍研究所

郑州大学古籍所

武汉大学古籍所

湖北大学古籍所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广西大学古籍所

嗯,都是百度来的,有些可能已经合并在某些专门研究中心里面了。还有很多大学设有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挂靠在文史科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