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牌楼.亭园对联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3收藏

戏台.牌楼.亭园对联,第1张

戏台牌楼亭园对联

(郑维忠收编)

一戏台联

舞台不大演义天下

三五个人帝王将相

三五人千军万马

六七步能走天下

舞台方寸悬明镜

优孟衣冠启后人

一捧雪二进宫三请诸葛

四进士五福堂六出祁山

台上人台下人台上台下人看人

唱今朝演古朝唱今演古朝连朝

文成武就金榜题名虚富贵

男婚女嫁洞房花烛假姻缘

这是一台好戏有文有武文武皆备

那是一伙闲人有男有女老少同看

演古今忠奸贤愚大众识别

唱人间悲欢离合有目共睹

是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演谁像谁谁演谁谁就像谁

愿看且看,愿听且听,看听自取两愿

说歹就歹,说好就好,好歹要唱三天

(吉镇阳台子对联)

斯人莫谓世间无

此曲祗应天上有

(注:斯这;祗应hzi只该)

二牌楼联

千古帝王雄风齐白日

一代英烈浩气贯长虹

陕北民歌遍唱天下

千年黄河雄吼中华

天下古城浩气冲云霄

名州新貌辉煌著伟业

四山雄踞二水襟带钟灵毓秀文化县广纳世上才俊

五省通衢三秦门户古往今来旱码头诚招天下商客

三亭园联

有志学问大

无私品德高

小筑园亭能养静

多栽花木可长寿

多情垂柳拂陋室

靓丽青山当画屏

山作屏风城作障

门无俗客地无尘

一派祥光临吉地

十分春色映园亭

庭前花木春无数

静里风光画不如

四中华名人古联精选

郑板桥

1 隔靴搔痒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2腹内诗书存千卷

床头金银无半文

3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4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苏东坡改联

笔底才华少(有)

胸中韬略无(穷)

林则徐好学联

家少楼台无地起

案余灯火有天知

冯梦招联

以文章,宣扬天地正气

用武术,扫除宇宙歪风

李苦禅吟竹联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王尔烈联

天下文章数三江

三江文章数吾乡

吾乡文章数吾弟

吾为吾弟改文章

徐文长联

读书好,种田好,学好都好

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诸葛亮上联,请代姓任对出下联

(原)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对)取西蜀,是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五 其它名联

1宁做真白丁

不做假秀才

2万山拜其下

孤云卧此中

3走遍天下路

读尽世上书

4诚招天下客

誉从信中来

5鹦鹉能言硬比凤

蜘蛛虽巧不如蚕

6但愿世间人无病

哪怕架上药生尘

7无求方觉人情厚

克己始知世路宽

8手头无钱不为贫

架上有书便是富

9亮节虚怀竹品质

高风崇德松精神

10王义之联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六现代讥粉联

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混半天,一篇空话算一天

凡是糊,凡事推,凡是文件画个圈,凡是工作不沾边

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单张幺鸡,和和和尚所杠

第一个和念hu二声,麻将胡牌义;第二个念huo二声,作姓时的发音,和姓是小姓里面的大姓,著名人物很多,现在有很多人念he但古代更多念huo,即使是现代汉语词典也能查到huo的念法;第三个he二声,和尚对解元,都是职业身份类;和尚手上有三个一条(又称幺鸡)正准备杠一下最后一张幺鸡,结果被别人抢杠和了。上联比较平淡,下联更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其它说明:单张对一杯,均为数词+量词;鸡对应茶,均为名词,上联的清是形容词,修饰茶,表示很通透,茶叶很少或无茶叶末,下联的幺也是形容词,表示最小的,修饰鸡,麻将里的最小鸡当然就是一条了;另外,所对应之,都是助词,原则上去掉两个助词含义不变,但如果真去掉了,一下子就会特别不顺口,因为这两个助词均有特定指向,读一下就会觉得有韵味了;上联的渴实际是形容词作名词,表示口渴的状态,下联的杠实际是动词作名词,表示正在杠的牌。总体上下联对的还是很工整的。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现代汉语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一部份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如下: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粤语九声

现代粤语仍存在著『平、上、去、入』四声,并细分为九声,分别为「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和「阳入」。

粤语九声声调表如下:

阴 中 阳

平 上 去 平 上 去 入 入 入

si1 si2 si3 si4 si5 si6 si7 si8 si9

诗 史 试 时 市 事 色 锡 食

粤语九声中,第一、四声(阴平、阳平声)是平声,其他的七声(上、去、入声)都属仄声。

以后查字典的时候(如商务大词典),只要看看它在注音上的数字(通常在右上角)是1-9中的那一个,便知是平是仄了。

后记: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举例如 "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按普通话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都不符)。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

四声与平仄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还。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开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文我们就讨论平仄问题。

平仄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已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已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平仄简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