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国还哪些古老的医学著作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除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国还哪些古老的医学著作,第1张

中国五千年,医学人物数不胜数,传说中的黄帝就被奉为医学圣经,它的名字就是《黄帝内经》里面是深奥的医学知识,也是神农尝百草之后第一本有文字记录的医学书籍,而且其中不光包括医学,还有人体学和玄学,奥妙颇深。

历史上其次的医书就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院办产业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办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1984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医药技术开发公司成立,成为我院兴办产业的标志。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院办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和医药贸易等方面积极开拓,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培养、锻炼了一批人才,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级产业的兴办、发展和壮大,不同程度地支持了我院科研、医疗、教育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科研成果市场化,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院于1990年12月成立经济管理处;2001年10月,更名为产业管理处,主管院直属产业工作。现在,我院把产业发展提高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总体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院办产业将成为我院持续发展的经济支柱。我院出台各项政策规范产业单位管理,逐步加强对产业的扶植与支持,为产业创造科学、有序、快速的发展空间,从而使院办产业加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壮大。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即将问世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持编纂的《中国中医古籍总目》项目近日完成,并将于2006年初出版发行。

书目类书籍,是科学研究乃至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工具书。尤其中医古籍浩如烟海,自战国以来世代相传积累至今约有万余种,编著全面涵括中医古籍的书目,有利于中医各领域的研究活动。然而,自明代殷仲春编撰《医藏书目》后,未见再有大型中医专科书目的编纂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前身中医研究院,于1958年与北京图书馆联合主编了第一部《中医联合图书目录》,收录了全国59个图书馆和两位私人藏书家收藏的中医图书7661种。可惜当时受条件所限,此书未能正式出版。1979年后,又着手进行全国中医文献资源调查,重编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经过10年的努力,于1991年编辑出版了《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此书收录了全国三大系统113家大型图书馆收藏的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图书12124种,是迄今为止记载全国中医古籍及民国年间出版物收藏分布情况最系统、最全面的文献检索工具书,在国内外中医界和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国力的增强,促进了科技文化事业的蓬勃兴旺。藏书单位对古籍的收集、整理、保存与应用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强,现代化手段被大规模引进,地区性的古籍目录和书目数据库不断涌现。鉴于这种情况,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感到经过短暂的20余年,中医古籍资源的收藏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上世纪80年代的调研结果,尽管在资源分布的格局框架上变化不大,但一些新的有潜质有特色的藏书单位的发现,预示了中医古籍资源调研工作有了一个更加广阔深邃的操作空间,为再次进行更为广泛的中医古籍资源调查,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医古籍存世状况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们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力求在91版《联目》的基础上,扩大调查范围,整合各种社会信息资源,编写一部能够全面、准确反映现存中医古籍收藏分布情况的大型中医古籍专科书目,以适应新形势下继承发扬中医药学的需要。

目前已经编纂完成的《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了151个图书馆馆藏中医书目13000多种,其中古籍新增品种达1000多种。其收录重点是1911年以前历代刊行的中医古籍,及其这些古籍在民国期间的重刻本、影印本、复制本。令人欣喜的是,其中有些书并未见于历代书目,有些则已被列入亡佚书目录中,此次被发掘收录,实为一大收获。如宋·杨介所撰《存真图》,已被文献辞典列为亡佚类,现已发现该书的清抄绘本,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又如明·彩绘本《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一书是出自宫廷画师之手的珍品,堪称国宝级文献。凡此种种,不胜枚举。除了古籍新品种的发掘外,还涌现出大量的古籍新版本,不仅给过去认定为孤本的书摘掉了孤本的帽子,甚至为在国内原以为失传的书填补了空白。同时,鉴于91版《联目》中收录的1911至1949年间出版的近代中医药著作,其文献价值、保存价值现在已不亚于一般的古籍,为系统反映民国期间中医图书的出版状况和当前收藏分布情况,以便学术界使用,因此该书亦予以保留。为了吸纳中医文献学、目录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一些著录不准确的书目数据进行准确的订正,他们邀请了多年从事专科文献研究的学者、专家担纲各学科的分类主编,使其在文献调研、目录学研究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得到充分发挥,订正了91版《联目》在学科的划分、著作人的判断、成书年的确认、版本源流的梳理等方面存在的错讹不足之处,保证了《总目》的编纂质量及学术水平。

《总目》的参加馆达到151个,较91版《联目》新增了38个,其中有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5个,中医专业图书馆5个,省市公共图书馆19个,少数民族地区(巴彦淖尔盟)图书馆1个,藏书楼1家,出版单位图书馆1家。新参加馆的成分变化,突破了原有三大系统图书馆的格局,增强了参加馆的多样性和代表性,也显示着中医古籍资源蕴藏的潜力是巨大的,范围是宽广的,有待于进一步的整理和发掘。

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除此之外,下列的每一本书籍,都堪称中医的经典: 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脾胃论、千金要方、诸病源侯论、医宗金鉴、濒湖脉学、医林改错、中藏经、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女科、温病条辨、删补名医方论、脉经、本草纲目、济阴纲目、内经知要、金匮要略、温热论、汤头歌诀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也有部分中医教材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当作四大经典。目前采用前者说法的较多。

《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七篇,为西晋·王叔和编撰。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是公元三世纪以前我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

二、《针灸甲乙经》

全名有时也称《黄帝甲乙经》(《隋书·经籍志》)、《黄帝三部针灸经》(《新唐书,艺文志》等),现一般通称《针灸甲乙经》。各书所载卷数不一,今本多取其自序所述的十二卷。

三、《肘后备急方》

本书原名《肘后救卒》,计三卷,东晋葛洪所著。今本《肘后备急方》共八卷,其内容主要是一些常见的病证的简便疗法,包括内服方剂、外用、推拿按摩、灸法、正骨等一些十分实用的内容。这部书虽号“肘后”,但却包含相当多宝四、《名医别录》

原书早佚,但其有关内容仍可从后世的《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中窥知。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内容,365种系陶弘景录自《名医别录》。

贵的医学史料实用的方剂方法,有不少医学史上的重要发明发现,对今天的医疗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本草经集注》

梁陶弘景撰,是根据《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的内容各365种,共730种编撰而成,也是本时期本草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本草经集注》存有两种残卷,一是出土于敦煌石窟的残卷,一是出土于吐鲁番的残卷。

六、《刘涓子鬼遗方》

《刘涓子鬼遗方》据说是晋末的刘涓子在丹阳郊外巧遇“黄父鬼”时所遗留的一部外科方面的专著,又称《神仙遗论》。据《隋书·经籍志》所载为十卷,今本则只存五卷,后刘涓子后人传与北齐龚庆宣而传世,原书又你《痈疽方》,经龚庆宣整理后,成今本《刘涓子鬼遗方》。

七、《小品方》

《小品方》又称《经方小品》,是本时期一部重要著作。作者陈延之,生平失考。据学者考证约著成于公元五世纪下半叶之南朝宋齐间。

Hello!关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成果有哪些的问题,相信宝子们想得到具体了解,今天学姐就给大家详细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资源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古籍库收藏了1949年以前成书的中医药图书及部分社科书,共 计1046部,1544种,6613册,馆藏以明清居多。

馆藏中《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未统计在册的古籍有31种,如《中医医疗脉法》、《新刻官版补遗药性赋四卷》、《精注药性赋要论》、《药簿》等,其内容涵盖了针灸、中药、临床各科、养生、方药等方面。

二、师资力量

学校有有2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6支市级教学团队(2支天津市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4名天津市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获得者。

三、科研成果

2016年,全校承担各级类科研课题120余项,其中成功立省部级以上课题38项。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省部级课题2项、局级课题7项、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9项,天津市教育科学会课题2项。取得市级科技成果1项,局级优秀成果2项,有效实用新型专利12项。

2015年,全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完成国家级子课题1项、省市级课题2项、局级课题5项、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8项,市教育科学学会课题1项。取得市级科技成果2项,有效实用新型专利10项(其中新申报2项)。

以上就是学姐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成果有哪些的相关问题哦~主要罗列了以上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关于该院校还有更多内容值得大家去了解哦。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文献记载历数千年而未中断。中华民族的典籍文献,夙称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举世无双。这些丰富的典籍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深刻影响,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保护并继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要求今人对现存中国古籍作系统整理与研究,首先需要对文献资源作全面调查与清理。在中国历史上,像编纂《中国古籍总目》这样在全国图书馆界、学术界对古籍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清理,尚属首次。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具有开创性与总结性,堪称中国古籍整理研究的重大成果。

编纂全面反映中国古代文献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总目录,是文献学界、图书馆界多年的共同理想。中国历代有编纂史志目录、公私藏书目录的传统,并重视书目编纂“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指导作用。史志与公藏目录多反映各朝皇家或官府的典籍积累,私家藏书目录则较多反映民间的文献收藏,两者各有局限,互为补充。收罗完备、着录详明、体例精严的总目录,惟有文献典籍大多归于公藏,各地区、各系统图书馆开展联合编目的当代,才有可能产生。近代以来,各大图书馆逐步积累的馆藏古籍记录与各学科专家合作编纂的专科目录,是《中国古籍总目》编纂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的《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大型书目,为《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提供了文献调查与收集、书目汇总与校订的成功范例。

中医古籍还是非常多的,不过很多中医古籍都在国外馆中,比如日本的早稻田图书馆馆藏了很多中医古籍,很多珍稀罕见的中医古籍 也都在里面

另外曾经在 医书网 下载到一些的中医古籍类书籍资料,也都是整理国外一些馆藏的中医古籍资料,都是纯古籍扫描版的中医书籍,非常罕见的,你可以看

内景备览(上下卷)

内科秘录(9卷)

内经知要(上下卷)

切要方义(1-5卷)

千金方药注(1-4卷)

千金方衍义(1-36卷)

千金方(1-32卷)

景岳全书(40卷)

本草经百种录(上中下卷)

歌伤寒杂病论俗辨(上中下卷)

经穴汇解(1-8卷)

经穴纂要(1-5卷)

经络歌括(2卷)

经络腧x学 68讲

经验丹方(四卷)

蔓难录(1-5卷)

蕉窗方意解(一二卷)

蕉窗杂话(2卷)

补正辑光伤寒论(上下卷)

金匮二刘合注(上下卷)

金匮玉函经(1-20卷)

金匮玉函要略论注(6卷)

金匮要略 54讲

金匮要略国字解(1-6卷)

金匮要略心典(3卷)

金匮要略述义(1-4卷)

金匮论注(1-8卷)

金镜内台方义(3卷)

难经小解(1-6卷)

难经抄(一二三卷)

难经本义抄(1-6卷)

难经本义(上下卷)

难经疏证(上下卷)

难经经释(一二卷)

难经铁鉴(5卷)

雷公炮制(1-8卷)

风寒热病方纬篇(1-7卷)

麻疹三书(一二卷)

黄帝内经相关书籍整理(124册)

黄帝内经素问(1-9卷)

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伤寒蕴要二卷明彭用光著明嘉靖四十年江西官刊本黑白版

元版子部伤寒论注解存7卷(卷1-3缺)汉张机撰金成无己注解元刊1册

元版子部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5卷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2卷宋许叔微述元刊4册

元版子部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金刘守真撰马宗素重编元刊8册

元版子部新刊惠民御药院方20卷元御药院编元刊10册

元版子部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10卷首目1卷元孙允贤编元刊11册

宋版史部图经严州重修图经存3卷卷1-3宋董弅撰陈公亮刘文富校宋刊明修4册

宋版史部新雕名公纪述老苏先生事实1卷撰者未详南宋刊1册

宋版子部伤寒总病论6卷附音训1卷修治药法1卷宋庞安时撰南宋刊抄补4册

宋版子部史载之方2卷宋史堪撰南宋刊2册

宋版子部外台秘要方40卷首目1卷唐王焘撰南宋刊42册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12卷金张从正撰金刊9帖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零本金张从正撰南宋刊1帖

宋版子部新雕孙真人千金方30卷唐孙思邈撰南宋刊配元明刊本24册

宋版子部普济本事方存6卷(卷1-6)宋许叔微撰南宋刊6册

宋版子部重校证活人书18卷宋朱肱撰南宋刊带图本10册

宋版子部鸡峰普济方存25卷首目1卷宋孙兆撰贾兼重校南宋刊24册

宋版集部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存6卷唐杜甫撰宋郭知达编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刊3册

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宋许叔微撰清钱氏萃古斋抄本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