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是敦煌艺术宝库的一个重要部分,曾经丢失的壁画是否有找回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壁画是敦煌艺术宝库的一个重要部分,曾经丢失的壁画是否有找回来?,第1张

敦煌,文化艺术的中心。画卷笔法构图瑰丽多变,色彩丰富复杂,线条细腻流畅,艺术感染力惊人。其内容包括佛像、佛教历史文物、佛经、神话、捐助者等主题和装饰图案。不幸的是,被皇帝。孩子劫掠而去,至今仍在大量国外,成为我国文化领域的一大灾难。现在展出的英国收藏的敦煌画稿高清,不得不惊叹伟大的敦煌艺术!

壁画是敦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丰富的壁画代表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宗教绘画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隋唐以前其他绘画已所剩无几的情况下,对我们了解和研究当时的绘画具有特殊的价值。从这些古老的宗教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实主义艺术传统在复杂条件下的辩证发展之路,也可以看到艺术家们是如何观察生活、描述生活的。

遗憾的是,这些画流传到国外去了。我们深感抱歉,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敦煌艺术感到惊叹。敦煌艺术史是历代画家创作的佳作。在壁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甚至在描绘相同变化内容的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们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作品。让我们向这些伟大的艺术家致敬。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些国宝。

下面,请欣赏隐藏在英国的祖国宝藏!敦煌,文化艺术的中心。画卷笔法构图瑰丽多变,色彩丰富复杂,线条细腻流畅,艺术感染力惊人。其内容包括佛像、佛教历史文物、佛经、神话、捐助者等主题和装饰图案。仍有大量流散海外的人,对我国文化圈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现在展出的是在英国收集的敦煌绘画的高清,我们不得不惊叹于敦煌艺术的壮丽。

类别 古籍善本>碑帖印谱 创作年代 汉签条:纪功碑,曲园题跋,老药一九七六年之夏。

题跋:1道光初元八月,甘泉汪喜孙观。

2儿子廷熙云,是拓浑古处它本不能入信然,喜孙记。钤印:汪喜孙印、孟慈

边题:1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扬州汪氏问礼堂旧藏本,均初珍秘。钤印:郑斋

2汉碑之存于世者,此为天下第一。此容甫先生语也,载年谱中孟慈太守阮录其之说。而遣先训故为补书之。同治十年岁在重光协洽季秋之月,时居吴门双林里,沈树镛。钤印:树镛、郑斋金石

3文云蠲四君之害……两汉金石记亦引武帝置四郡以说此碑殆非是,俞樾说。钤印:荫父

藏印:朱方真逸、松江沈树镛收藏印记、何元锡印、郑斋审定、校经庐、岑仲陶家珍藏纸本

立轴

说明:1此碑隶书,六行,行十字,永和二年(137)八月,建于新疆巴里坤。

2此拓本曾经汪喜孙、沈树镛递藏,俞樾题跋。

3汪喜孙(1786-1847),字孟慈,江苏扬州人,室名问礼堂。汪中子。嘉庆举人。知怀庆知府,博览群籍,于文字、声音训诂,尤所究心。

4沈树镛(1832-1873),字均初,号郑斋,川沙人。咸丰举人,官内阁中书,精鉴别,富收藏。

105×46cm

“玉门关”指的是现在的甘肃敦煌的一个西北的小方盘城,至于为什么很多唐诗词里面经常提到他,大概是因为这里是边关,边塞,而那时候的每个有志青年都希望能够为国效力,驻守边疆,驰骋沙场。

玉门关会有那么多的诗词文章里记载,也是因为他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非常悠久,早在汉武帝时期就设立了,因为汉朝的时候,匈奴的势力还非常的强大,而且,野心很大,还在不断的消灭小族,扩大势力,起初,汉朝还是实行的和亲政策,想要和平共处,不希望引起战争,生灵涂炭,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匈奴变本加厉,入侵中原,还占领了河西走廊,之后,汉武帝就决定攻打匈奴,之后就是大家熟知的,派卫青,霍去病等大将去攻打匈奴,并且取得了胜利,然后就收复了河西走廊,并且在这里设立了郡县,之后就建立了玉门关和阳关,两个关隘。

而玉门关的名字也是有他特殊的含义的,因为这里联通西域,而西域经常会给中原运送一些玉石,每次运送都要经过这个关隘,所以,就取名叫做玉门关。所以,玉门关不仅仅是当时的一个军事要地,重要关隘,还是一条文化,经济交流的交通要道,汉朝时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也是要经过河西走廊,经过玉门关的。

所以,玉门关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在众多的历史古籍中看到他的身影,对于国家来说,他是抵御外敌的重要关口,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入口,对于个人来说,这里位于边塞,风景辽阔,美不胜收,而且这里可以承载那些诗人的伟大抱负。

1、《敦煌学大辞典》

国内外第一次以工具书形式反映敦煌学研究成就的大型专科辞典,中国2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100余人参与编写,共收词900余条,总字数约200万字,插图700余幅,对敦煌学所涉及的众多学科,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2、《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带走的敦煌遗书数量没有斯坦因多,但他进洞数周,“翻阅了每一张纸片”,所得7000余件皆为精华,文本、考古价值最高。去年,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终于“回家”,5300余件以数字资源登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距离1908年它们被带出敦煌,正好110年。

3、《敦煌变文选注》

敦煌汉文卷子中,许多人们前所未闻的变文、曲子词、白话诗等,使研究者大开眼界,改变了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其中尤以变文最先引起中外研究者的广泛注意。郑振铎说过:在敦煌所发现的许多重要的中国文书里,最重要的要算“变文”了。

在它没被发现前,我们简直不知道“平话”怎么会突然在宋代产生?“诸宫调”的来历是怎样的重要问题,这些都一度成为疑案而难有确定的答案。

4、《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的成名作,以社会学的观点,根据汉籍、印度经文、敦煌和其他西域文书,分析了从南北朝到五代期间的中国寺院经济。

比如,唐代实行度牒制度,持有祠部所颁发的度牒的道士方为正名,享有免除差徭、赋税、兵役的特权,而且籍隶宗正寺,享受皇室宗亲的待遇。所以,出家当道士在唐代很时髦,这也导致了国家为维持官方教团而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5、《归义军史研究》

近20年后再版,足以证明这部敦煌学入门书的畅销。作者重点探讨了归义军的政治史和对外关系史,对九世纪后中期至十一世纪前期将近200年的晚唐、五代、宋初的西北地区历史作了深入的研究。这位北大历史系教授2001年出版的《敦煌学十八讲》,也是敦煌学的入门读物。

一直以来,只要谈到古代王朝,必定会出现一些负面评价,例如在评价唐朝的时候会出现“脏唐”这个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唐朝的男女关系过于开放,我们在电视剧中可以看到唐朝女子的穿着打扮,但是这些都是上层社会的事情,那么唐朝的民间到底又开放到什么程度呢?敦煌发现了一座遗址,解开了唐朝真实的面貌,这种开放程度,让现代人可能都要瞠目结舌,以至于学者感慨唐朝太开放了,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1965年,在敦煌的莫高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唐朝经典古籍,这里除了经史子集外还有大量的唐朝官方文书、私人文书等资料,这为学者们研究唐朝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其中有一本叫做《敦煌乡百姓康汉君状》的书,反应了唐朝民间真实情况。这其实是一张诉状,讲述的是敦煌乡康汉君,向官府申诉,自己弟弟被吐谷浑人掠走,希望官府主持公道,将弟弟找回来。从这一点来看,唐朝官府还是很有威望的,也为百姓做过实事,所以康汉君才会申诉。

那么他的弟弟到底是什么人呢?康汉君的这个弟弟并不是他的亲弟弟,而是他父亲去世后,母亲因不守妇道和别人生下的孩子。更让人不解的是诉状中出现了这么一句话:“阿娘不知共谁相逢”。这句话所带来的信息量很大,如果他的母亲只和两三个男人共度风雨过,自然就能知道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关键是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因为人太多了,所以“不知共谁相逢”。

敦煌乡的一个村妇都能这么放得开,而且还被社会接受,可见唐朝的开放程度有多么大,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在其他朝代必定会遭受到极其严厉的惩罚的。除此之外,在莫高窟的遗址中出土了一本《留盈放妻书》 ,这本书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离婚证明,里面还写了夫妻双方二人在长辈们的见证下解除婚姻关系,双方互不干涉,从此天各一方。

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代离婚向来都是男方通过一封休书休掉妻子,而我们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女子也是可以主动提出分手的,也就是说夫妻二人在婚姻中的地位是处于相同地位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唐朝时期的爱情关系才会特别错综复杂吧。

《敦煌学概论》(姜亮夫)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8RX5KC7ephVuO_6PT413A

提取码:d5uv

书名:敦煌学概论

作者:姜亮夫

豆瓣评分:75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6

页数:183

内容简介:

《大家小书•敦煌学概论》讲述了: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重新面世,石破天惊,举世瞩目。随即,因藏经洞大量珍贵古代写本流失海外,一门代表“世界学术新潮流”的敦煌学迅速形成,而迎立潮头的国内学者却寥若晨星;至于远赴欧洲寻访敦煌写卷的仅数人而已,之中就有姜亮夫先生。姜老晚年,曾几次同我谈起他20世纪30年代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抄写敦煌卷子的情景,大约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含辛茹苦,废寝忘食。他是自费去的,在巴黎这个“世界艺术之都”里,自甘寂寞,远离尘嚣,舍弃一切消闲,伏案埋首于故纸堆中,不仅要节衣缩食,费神伤目,而且放弃了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90年代初,姜老的视力已经衰减到只能勉强辨认眼前的指影,但每当他对我讲起在欧洲的辛劳,便双目炯然有光,流露出无悔无怨的刚毅神色。

作者简介:

姜亮夫(1902-1995),原名寅清,以字行,云南昭通人,语言学家、敦煌学家。1926年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学习,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1935年自费游学巴黎,专心抄录英、法所藏敦煌写卷。曾任复旦大学、云南大学、杭州大学教授,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训诂学会顾问。生平著述宏富,著有《文学概论讲述》、《屈原赋校注》、《陆机年谱》、《中国声韵学》、《古文字学》、《敦煌学概论》等,有《姜亮夫全集》(24卷)行世。

佛教东传初期,来往于丝绸之路的西域商人中有许多传法的佛教徒。西边来的弘法者在此驻足传播佛法、翻译佛经、设坛建寺,从中原西去求法的取经者也在这里歇息,因此敦煌成为佛教繁盛之地。

而莫高窟距人口聚集地不远,有适合开凿洞窟的陡直崖壁,一条足以养生的小河,具备僧人于“清静处所”修行的条件,乐僔云游至此“忽见金光,状有千佛”,于是开窟修行。从此开始了延续千年的石窟群开凿。

佛教传入中国分两条路线:一条是北传佛教,也叫汉传佛教,从阿富汗进入长安、洛阳。另一条南传佛教,从印度、尼泊尔到拉萨西藏。

古代识字的人少,在大多数人都不识字的情况下普及一种思想是很困难的。佛教人士只能通过绘画、雕塑等很形象的方法,让老百姓慢慢进入宗教世界。因此佛教能在中国牢牢地扎下了根,跟艺术有很大的关系。

随着中西往来的频繁和东西文化交流的盛行,从西域乃至中亚、西亚来的画师工匠带来了佛教的绘画样式和塑像技法。假如我们把这块称作西方文化,也就是唐人所说的胡文化,它不但改变了中国艺术发展原来的轨迹,而且被很好地沿用下来。在这个过程中,阿富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这里的工匠造型能力非常强,已经形成一条非常完整的体系,这是当时的中国人远远达不到的。

在新疆克孜尔第212号石窟关于叙利亚画家鲁玛卡玛的题记证实了叙利亚画家前往龟兹进行佛教艺术创作的可能性 除了中亚、西亚乃至印度等国外画家对璀璨的丝绸之路沿线石窟佛教艺术的形成有非常大的贡献外,在随后的不同时期,到敦煌上任的官吏和移民戍边被贬的官员大户带来的中原画师,也将带有中原汉文化色彩的画稿粉本带到敦煌。而在吐蕃、西夏、元代几个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到达此地的少数民族画师也为敦煌艺术注入新的内涵。

中华文化门类很多,涉及范围也很广。在江浙一带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在西北一带也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的文化。敦煌就是其中最出名的文化代表,如敦煌莫高窟和敦煌琵琶是我国对西域交流的一大名片。敦煌是一个不毛之地,有如此多的宝藏,是因为它主要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并且由于地处西北战争没有波及到那里。因此,敦煌会有这么多的宝藏,并且流传了下来。

一、丝绸之路起源于敦煌,是发展的起点

在汉朝开创了丝绸之路,它联系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沟通交流。而丝绸之路的起点则是在敦煌,少数民族通过将他们的货物运到敦煌,再运到中原地区,而中原则通过敦煌。正是由于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形成的,敦煌地区独特的文化也给他们留下了很多无数的宝藏,就像壁画诉说着那些年的历史。

二、战火没有波及到那里,因此那里也在一直的传承

改朝换代的时候,战火波及的地方必定一片凄惨,生机全无。那个时候没有文化的发展,只有生存下来的需求,因此,一旦中原地区改朝换代的时候,便是文化停滞不前的时候。人们都忙着杀戮,忙着争夺土地,只为了活下去,而在西北地处偏远,而且资源短缺,就没有那么多人窥探那片地方。因此,敦煌的文化一直被传承下来,没有怎么间断他们的积累也是越来越多。并且人们有些为了躲避战火,躲去了西北敦煌地区,从而更加促进了中原与西域文化的相互融合,敦煌就无数的文化瑰宝。

在敦煌的不毛之地,也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气息,因为长期处于边境地区,就有了两方的相互长期融合,他们已经形成的特色。敦煌留下的宝藏,也与它的自然气候条件有关,风化作用很强,就形成了一些石窟和风积产物。这些自然景象在中原地区也很少见,因此,虽然是不毛之地,但也为中华文明留下了很多宝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