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如何信息化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古籍如何信息化,第1张

“古籍数字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形式,通过光盘、网络等介质保存和传播。古籍数字化是对古籍或古籍内容的再现和加工,属于古籍整理的范畴,是古籍整理的一部分。

1 权威部门组织编纂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项目由中宣部指导、文化和旅游部委托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该项目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重大出版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2019年)、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2018年)。

  2 众多超重量级专家鼎力支持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由中央文史馆馆长、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先生担任主编,并延请德高望重的大家耆宿担当顾问,聘请对各部经典有深入研究的著名学者承担解读和注释工作,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负责审定,先后超过500位传统文化领域资深专家参与。这些保证了该项目系列图书的高规格、高水准、高质量。

  3浓缩精华,体现时代精神

  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已经有很多个解读版本,但是,张大可先生的解读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百部经典之《史记》是一部普及型的选编本,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修订本为底本,选文二十八篇,五体皆备:计本纪选读五篇、十表序选读四篇、八书选读一篇,以见司马迁专题之长;世家选读四篇、列传选读十四篇,代表《史记》所载各种事件和人物典型形象。附录一篇,《报任安书》,与《太史公自序》为表里之文,可以视为司马迁自传的一部分。全书合计二十九篇。

  五体分为五部分,每体有一简略说明,介绍《史记》五体结构的义例。选文解读分为注释、旁批、段意、点评四项内容。这样,本书可以说浓缩了《史记》的精华,力求反映《史记》的精神风采,并体现时代精神。

1、整旧如旧,图书修复时,尽可能保持书籍部分原有特点,保持原貌,使图书的资料价值、文物价值不因修复而受损。

2、最小干预,比如,不该托裱的不要托。档案馆里,所有书籍无论有没有问题,下面都要托裱上一层,觉得这样就结实了。其实从修复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改变了纸的性状,是无谓的干预。并且,从保护的角度来看,托裱的硬了反而更容易坏。

3、材料和措施可逆,即在古籍修复工作中采取的任何一项措施都可以反复地重复使用,比如在书上补的纸是可以随时拿掉重新补过的。这点非常重要。

4、最大限度保存信息,有些人,传统的做法就是修复完后达到“乱真”的效果。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补完之后,应该让人看出来修补的痕迹。但这也要把握一个原则,比如黄纸的书我不能用白纸补,但是要比原件的稍微浅一点的**。站在两米的距离,看不出来,但再近一点能够看出来。

中医药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存在不高与以下因素有关:

1、传统观念和教育体系:中医药古籍的研究和应用在传统中医药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地位相对较低。这可能导致了对中医药古籍的研究和利用的缺乏。

2、知识传承和人才培养:对中医药古籍的深入研究和理解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然而,现代医学教育往往更加注重西方医学知识的传授,对中医药的传统知识和古籍研究的培养相对较少。

3、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研究方法:中医药古籍的研究和应用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和评估体系。然而,在这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标准化还相对不完善,这也限制了中医药古籍资源的有效利用。

4、市场需求和商业化利用:中医药古籍的应用往往需要结合现代科技和研究成果,进行创新和转化。然而,对于中医药古籍资源的商业化利用和市场需求的培育还存在一定的挑战。为了提高中医药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5、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加大对中医药古籍的研究和应用的教育力度,培养更多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6、推动研究和创新:加强中医药古籍的科学研究,建立规范化的研究方法和评估体系,推动中医药古籍资源的创新和转化。

7、促进市场需求和商业化利用:鼓励中医药企业和机构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中医药古籍资源的商业化利用,满足市场需求。

8、弘扬传统文化价值:加强对中医药古籍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中医药传统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和重视。

  保护古籍一定要忌用化学胶水、化学浆糊、玻璃胶纸等修补古籍。

  中国古籍的纸张,多采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纸,而现今通用的化学胶水、 化学浆糊及玻璃胶纸对中国式纸张具有极强的腐蚀力,一般不隔多时,便会使纸张变质黄脆,触手即碎,故而绝不可用。正确方法应为采用天然面粉浆糊,调以麝香、花椒,可达到修复与避虫双重功能。如果藏家一时无法具备以上条件,也应宁可暂时不修,待请到行家里手,再行修复,绝不可仓促滥修,加厄典籍。

  忌用洋纸夹衬古籍。

  许多民国版本的拓片、字帖、纸墨拓工皆属精良,可版面之上却是黄斑累累,令人扼腕。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的一些书贾作坊,贪求省惜工料费用,采用了一种叫作“油光纸”的纸张(当时流行的一种廉价的西式工业法制纸),作为字帖的衬纸。由于西式纸酸碱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蚀力,以致许多民国旧帖惨遭“黄斑之厄”。这一遗憾也使得当今的古籍藏家得出了一条教训,即:中国古籍必须远离一切西式纸张,二者隔离,方为上策。

  忌用化学杀虫剂防杀蠹虫。

  一些新手藏书家,因为惧怕蠹虫蛀毁古籍,便时常使用一些化学杀虫剂喷洒书橱,结果蠹虫猖獗如故,而古籍却反遭其害,黄斑遍布书身。惨痛之余,古籍藏家们也悟出一点,传统古籍的纸张极为“娇贵”,受不得任何化学品的侵害,而化学杀虫剂的腐蚀只会造成“爱而毁之”的结果。传统的正确防虫方法应为:在书橱中放置麝香、芸香或花椒(也可采用质量上乘的印度奇南香),以香气驱杀蠹虫,效果极佳。

指南针的前身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其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

我国古人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

汉武帝时期,天下众人皆知汉武帝喜爱奇珍异宝,如果能寻上一两件讨得他的欢心,这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就享不尽了。

当时有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特殊性质做了两个棋子般的东西,通过调整两个棋子极性的相互位置,有时两个棋子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栾大称其为“斗棋”。

汉武帝见过很多斗棋,黄金造的、玛瑙造的、象牙造的,天下该有的他应有尽有。所以他一见到这副棋,立刻就没了兴致,不相信这个黑漆漆的铁疙瘩有什么非同寻常之处。

栾大也没多解释,只是淡淡说了一句:“陛下,你看好了。”说着,从袋子里摸出几枚棋子,往棋盘上轻轻一摆。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几枚不起眼的棋子突然好像活了一样,自动在棋盘上相互碰撞打斗起来,直看得汉武帝目瞪口呆,老半天才缓过神,忍不住连声称奇。

栾大见龙颜大悦,心里窃喜,垂手退到一边等待着汉武帝的奖赏。

汉武帝惊奇不已,龙心大悦,竟封栾大为“五利将军”。

其实,棋子相互吸引碰击并不奇怪,栾大只不过是充分利用了磁石的吸铁功能罢了,但汉武帝却不晓得这里面的道理。

这样的故事还很多。《晋书·马隆传》记载马隆率兵西进甘、陕一带,在敌人必经的狭窄道路两旁,堆放磁石。穿着铁甲的敌兵路过时,被牢牢吸住,不能动弹了。

马隆的士兵穿犀甲,磁石对他们没有什么作用,可自由行动。敌人以为神兵,不战而退。

我国古代对磁性的认识和利用,在世界上是比较早的,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

古代人认识磁性,是从发现磁铁矿具有磁性开始的。古代人把磁铁矿称为“磁石”、“慈石”,又把磁铁矿中具有极强磁性的亚种称作“玄石”。

东汉时期的《异物志》记载了在南海诸岛周围有一些暗礁浅滩含有磁石,磁石经常把“以铁叶锢之”的船吸住,使其难以脱身。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先民对磁石的性质已有了很多认识。就连当时的诗人曹植在诗中也用过“磁石引铁,于金不连”的句子,可见他也了解磁石的性质。

南北朝梁代的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提出了磁力测量的方法,他指出,优良磁石出产在南方,磁性很强,能吸引三四根铁针,使几根针首尾相连挂在磁石上。

磁性更强的磁石,能吸引10多根铁针,甚至能吸住一两千克重的刀器。

陶弘景不仅提出了磁性有强弱之分,而且指出了测量方法。这可能是世界上有关磁力测量的最早记载。

古人对磁石的认识在医学上多有体现。古代先民在对磁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磁的性质,并试图更多地应用这些性质,比如历代都有应用磁石治病的记载。

据战国末期成书的《管子》和《吕氏春秋》记载,我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他们管这种石头叫“磁石”。

在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书中的“仓公传”便讲到齐王侍医利用五种矿物药治病的事。这5种矿物药是指磁石、丹砂、雄黄、矾石和曾青。

在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药书中,讲到了利用味道辛寒的磁石治疗风湿、肢节痛、除热和耳聋等疾病。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名医别录》医药书中,也讲到磁石可以养肾脏,强骨气,通关节,消痈肿等。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药书中还讲到用磁石等制成的蜜丸,说经常服用可以对眼力有益。

北宋时期医学家王怀隐等著的《太平圣惠方》中还讲到磁石可以医治儿童误吞针的伤害,这就是把枣核大的磁石,磨光钻孔穿上丝线后投入喉内,便可以把误吞的针吸出来。

在南宋时期医学家严用和著的《济生方》医药书中,又讲到利用磁石医治听力不好的耳病,这是将一块豆大的磁石用新绵塞入耳内,再在口中含一块生铁,便可改善病耳的听力。

在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关于医药用磁石的记述内容丰富并具总结性,对磁石形状、主治病名、药剂制法和多种应用的描述都很详细。

例如磁石治疗的疾病就有耳卒聋闭、肾虚耳聋、老人耳聋、老人虚损、眼昏内障、小儿惊痫、子宫不收、大肠脱肛、金疮肠出、金疮血出、误吞针铁、丁肿热毒、诸般肿毒等10多种疾病,利用磁石制成的药剂有磁朱丸、紫雪散和耳聋左慈丸等。

总的说来,在各个朝代的医药书中常有用磁石治疗多种疾病的记载。

我国先民对磁石的性质研究和利用,是指南针发明和发展的原始基础。事实上,指南针的发明,就是古代先民对磁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结果。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