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推荐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推荐,第1张

  国学经典是我们需要多看的书籍,多看一些经典的国学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提高文学水平。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关于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推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推荐一

 《论语》被公认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的孔子是影响中国文化,政治,制度等最深远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被中国称为"致圣"。

 《道德经》老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道德经》博大精深,两钱多年来,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乃至普通百姓,纷纷从中汲取智慧。

 《庄子》庄子是道家集大成者,在战国时代那个动荡喧嚣的环境中,他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庄子》一书堪称中华民族深邃而充满内蕴的思想,资源与哲学宝库,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人的灵魂。

 《孟子》被誉为儒家"亚圣"的孟子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百世之师,是因为其著作《孟子》中体现的深刻思想。孟子的一腔"浩然之气",以及:"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钱年之后依然可以想见其雄风。

 《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强本节用、强国富民的经济理论,非攻反战、防御自卫的军事思想,别开生面、体系完整的逻辑学说,都集中体现在《墨子》一书中。

 《荀子》荀子堪称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者,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产生过重大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韩非子》能与儒家分庭抗礼的政治和哲学流派,秦国因此而完成统一大业,其犀利深刻的思想光芒照耀千古,还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韩非"法""术"、 "势"相结合的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孙子兵法》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左传》散文艺术的另一突出成就是善于写人。《左传》虽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并非自觉描写人物,但毕竟涉及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全书有姓名可稽者,几近三千之众。其中形象较为鲜明、具有一定个性者为数不少。作者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多各具性格特征的动人形象。《左传》散文艺术的又一突出成就是工于记言。

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推荐二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 秦国 丞相 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

 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 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 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班固《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代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从此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史学的重大贡献。

 《史通·六家》说:"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自古迄今,无改斯道。"

 《论衡》-王充 《论衡》书不仅对汉儒思想进行了尖锐而猛烈的抨击(但它并不完全否定儒学),而且它还批判地吸取了先秦以来各家各派的思想,特别是道家黄老学派的思想,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天道"、"礼和法"、"鬼神与薄葬"、"命"、"性善和性恶"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因此,后人称《论衡》书是"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的古代小百科全书。尽管《论衡》书不可能摆脱当时时代的局限,用自然主义和直观的观察来描述世界,特别是在社会历史观上基本是唯心论的,但它产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即封建国家处于统一和强大、儒学与谶纬神学相结合,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的时期,它敢于宣布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敢于不承认鬼神的存在,敢于向孔孟的权威挑战,并确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义体系,这在历史上是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的。它对今后的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诸如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南朝宋时的思想家何承天、南朝齐梁时的无神论者范缜、唐朝时期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等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嵇康集》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国(今安微 宿县西南)人。

 与魏宗室通婚,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为"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

 因倡言"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权之司马氏集团,遭钟会构陷,为司马昭所杀。

 在哲学上,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肯定万物均禀受元气而生。又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主张返回自然,厌恶儒家烦琐礼教。鲁迅称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与山世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等为代表作。

 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有《幽愤诗》传世。所撰《声无哀乐论》,认为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感情。善鼓琴,所弹《广陵散》尤著名,并作《琴赋》,对琴之奏法及表现力,均作细致描写。所著有《嵇中散集》,已散佚。

 后人辑本,以鲁迅所辑校《嵇康集》为最详备。

 《陶渊明集》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

 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仆真率、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

 一方面可以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限,另一方面也可使他们得以休息和逃避。他们对陶渊明的强烈认同感,使陶渊明成为一个永不令人生厌的话题。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世说新语》-刘义庆 《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文心雕龙》共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主要部分。

 总论5篇,论"文之枢纽",是全书理论的基础;文体论20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对主要文体都作到"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创作论19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问题;批评论5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作了专门探讨;最后一篇《序志》说明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

 这部著作虽然分为四个方面,但其理论观点首尾一贯,各部分之间又互相照应。正如作者在《附会篇》中所说:"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其体大精思,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是空前绝后的。

 《六祖坛经》在《坛经》中所见的如来藏系统的经典,除以上所举的《大涅盘经》和《维摩经》之外,尚有《菩萨戒经》、《法华经》、《华严经》、《观无量寿佛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等。

 《韩昌黎文集》盛世中唐的瑰丽诗文。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1]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1] ,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推荐三

 《苏东坡全集》苏东坡,即苏轼,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而又有改4革弊政的抱负,

 故在仕途上多经坎坷。他性格豪迈,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他心胸坦荡,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同时,他善绘画,喜作枯木怪石。苏东坡自称平生有三不如人的事隋,即喝酒,下棋及唱曲子,但他的诗文、书、画却名垂后世。其文学精神更直得后人学习。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 《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所以要看看哦!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王阳明的思想在当代新儒家中仍有其深刻的影响。本世纪的许多思想家和学者一直致力于对它作现代解释并力图克服其偏失。

 《焚书》李贽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64岁高龄时著《焚书》,又称《李氏焚书》,6卷。他死后由门人汪本轲编辑成集,刻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续焚书》,5卷。两书收录了这位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生前所写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表明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是我们研究李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

 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

 他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实际上都是"读书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显",全是为自己打算,"无一厘为人谋者"(《焚书·答耿司寇》)。

 如此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反倒不如"市井小夫"与"力田作者"实实在在,干啥说啥(同上)。他还进一步指斥道学家们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假道学,"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续焚书·三教归儒说》)。

 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焚书·又与焦弱候》)。李贽对程朱理学及卫道士们的揭露真可谓一针见血,句句中的。

 《日知录》顾炎武的学术成就和政治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但开有清一代学风,而且中国近代的政治变革也从他那里吸取了精神力量。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清代儒者以朴学自命以示别于文人,实炎武启之。最近数十年以经木而影响于政体,亦远绍炎武之精神也。"

 《明夷待访录》本书诞生于明清之际,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学校》主张扩大学校的社会功能,使之有议政参政的作用,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属是非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黄宗羲所设想的未来学校,相似于近代社会舆论中心和议会的机构。黄宗羲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的设置,但主张君主开明立宪制,加强平等因素,扩大社会对执政者的监督权力,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并非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出来的,因而更加可贵。这部书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查禁,直至清末才重见天日,受到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的重视和赞许。

 《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史学家王夫之晚年的历史评论性著作。在对历史发展的认识上,《读通

 鉴论》指出"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违生之理,浅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自昧之……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己矣。"卷二十四国家的治乱存亡与人的生死寿夭一样都有自己的规律,并且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人所认识和掌握的。基于这种思想认识,作者认为秦始皇废除分封行郡县,是历史进步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秦代以下,郡县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卷一,被分封行郡县变革的成功是顺应了"势之所趋",符合"理"——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结果。作者还进一步带证地指出"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而行其大公"卷一,秦始皇是出于"私天下"的动机而实行郡县制的,而历史规律的必然性又恰恰是通过秦始皇主观动机这一偶然性体现出来的。

 《龚自珍全集》属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

 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1 30岁必读的书籍

2 30本人生必读的励志书籍推荐

3 30本成功人士必看书籍

4 人生必读的30本经典书籍以及推荐理由

5 30岁前必读的经典书籍

6 经典国学书籍读后感

7 30部必读国学经典

中国地理方面的古书有《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梦溪笔谈》、《太平寰宇记》、《徐霞客游记》等等。

一、《汉书·地理志》

《汉书·地理志》包括上、下两分卷,是东汉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

该书叙述汉以前的地理沿革,着重写了《禹贡》九州和《周官》九州;接着叙述西汉的地理,以郡国为条,用本文加注的形式,依次写各郡国及其下属县、道、侯国的地理概况,诸如郡县的民户、人口,废置并分更名的历史,各项特产,都尉、铁官、盐官、工官等治所,山川湖泽,关塞要隘,名胜古迹,道路交通,等等。

二、《水经注》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该书所记大小河流有1252条,所记湖泊、沼泽500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处,伏流有30余处,瀑布60多处,各种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记载的水灾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记各种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岭、坂、冈、丘、阜、崮、障、峰、矶、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处,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记洞穴达70余处,植物地理方面记载的植物品种多达140余种,动物地理方面记载的动物种类超过100种。

三、《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历史地理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成书于北宋,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四、《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是古代中国地理志史,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广泛引用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以至仙佛杂记等,计约二百种,且多注明出处,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太平寰宇记》作者为北宋地理学家、文学家乐史。《太平寰宇记》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

五、《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汉书地理志

-水经注

-太平寰宇记

-徐霞客游记

-梦溪笔谈

我收藏的,算是比较全了吧

《法经》《甘石星经》《荀子、儒孝》《离骚》《战国策》《逸周书》《九歌》《高唐梦》《司马穰兵法》《鬼谷子》《礼记》《周礼》《黄帝内经》《大学》《中庸》《尚书》《易》《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诗经》《论语》《老子》《庄子》《墨子》《孟子》《管子》《商君书》《晏子春秋》《山海经》《越绝书》《国语》《尸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周礼》《世本》(早已散佚清朝时学者搜集重编现有《世本八种》)《荀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三略》《吴起兵法》《穆天子传》《尉缭子》《法经》(早已散佚,只在晋书中有一部分保留) 《考工记》《汲冢书》

还有二十四史,建议选看

我推荐这几本历史书籍《万历十五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国史话》。

《万历十五年》作者黄宇, 黄仁宇,是史学界的一个“异类”,他并非科班出身,却最终成为明史专家, 而他的《万历十五年》出版至今,畅销百万余册,同样也是史学奇迹。

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是大明王朝一个平淡无奇的年份,但在黄仁宇笔下,这一年就像蝴蝶效应一样,触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永远改变了中国未来的整个进程。 

内阁首辅张居正一心重整赋税,改善财政,然而改革刚刚开始,他就操劳而死,年仅57岁,张居正死后,他提携的名将戚继光被弹劾罢免。1588年,将星陨落,明朝军事改革陷入滞, 31年后,明军在萨尔浒战役中损失惨重,大败而归,明朝彻底陷入无法挽回的衰败中,历史的改变竟然就藏在这悄无声息中,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作者钱穆,钱穆,与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而这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则是他关于历代政治制度以及其带来的利害得失的演

讲合集,在书中,他列举了汉、唐、宋、明、清这五个重要的朝代,重点分析了政府组织、考

试选举、经济税务、军事兵役这四方面的制度优劣。

但不要觉得这只是按照时间顺序的简单罗列! 当你把明代与唐朝的政治制度放在一起,把清朝与宋代的税制进行对比,你就会瞬间明白钱老的深意, 合理的制度从来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从现实中生根壮大的,而一次盲目的改革,或许不经意间就改变了整个王朝的命运。 

《三国史话》作者思勉,不管你有没有读过《三国演义》,但你一定听说过它,毕竟它太有名了! 然而盛名之下,总会让人以为小说里的故事就是历史真相。 

《三国史话》是吕思勉先生唯一一部通俗的史学著作。 这本书虽然很专业,但它的语言却极为平实,中学生也能够读得懂,而它的观点也极为有趣,值得细细品味。 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家都认为这是曹操领先于刘、孙二人的地方。但吕思勉先生却反问,曹操的确是要挟了天子,但到底有哪个诸侯归顺了他 

吕思勉先生身上有一种“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不偏听,不盲信,执着于透过覆在历史上的阴霾,找寻到真正的历史。 

   我高中三年看过很多古书籍,像大道三千的《道德经》、无韵绝唱的《史记》、细腻如丝的《红楼梦》、诡谲多变的《孙子兵法》等等。每一本书都是一朵奇葩,读过这些书都会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我也有自己的收获。这些书没有什么质量等级之分,但非要选一些必读的古书籍,那我就推荐以下三本。

   第一本就是最接地气的《菜根谭》,听名字是比较俗,没有华丽的辞藻。因为这本书就是从日常的田园生活总结出来的。每句长短不一,不同的版本也有着不同的章节和稍有异同的短句。古书很少有小说,所以古时候大部分书籍都是将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这本书可以说是入门基础了。

  整本书洋溢着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就如“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一句。还有“阅遍人情,始识疏狂之足贵;备尝世味,方知淡泊之为真”一些句子,用简单的话语点透人生。“非了了智,无了了心”,聪明的人一定是简单的人,幸福的生活一定是简单的。这也正是我推荐这本书的缘由。

   第二本是蒹葭苍苍的《诗经》,许多人不一定听过诗经,但其中的《关雎》、《蒹葭》大家一定耳熟能详。我仍然记得小时候背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些句子都背诵过很多次,虽然那时候并不懂,却也能感觉到稍许浪漫的情怀。到了中学,接触到了诗经,读了更多的诗。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思念;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好祝愿;有“岂无衣兮?与子同袍”的战友豪情。这些古人的情怀都温润了我年少的心灵。我也向往,也渴望培养自己这样的浪漫情怀。所以我更推荐这本书。

   第三本是义薄云天的《三国演义》,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三国谁不知道,可以说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了。电连续剧是翻新又翻新,大家都觉得腻烦了。但是我推荐的是让大家耐下心去仔细的阅读一下原著,区区几十集电视剧是没有办法表现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巨著的全部精神。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电视剧的情节给我们的脑海刻下了太深的印象,这是小说,并不是正史,现实里很多人物性格是于小说电视剧正相反的,还有就是电视剧多偏重正能量,很多人物阴暗的一面都没有彻底表现出来,就如义气冲天的刘皇叔却让诸葛亮把坏事做尽,自己来唱红脸,尽显仁义。反而挟天子的枭雄曹操却光明磊落,用人唯才,毫不猜疑。与其说推荐这本书,不如说推荐那些被大众片面理解的古书籍。

  古人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词语句子故事来展示人生。我在此就希望看过这三本书都能有自己的收获。

‍‍《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是由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全国唯一一套古文献学学科教材,其编者均为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学校古典文献学方面的名师,是一套名副其实的古文献学入门书籍。丛书中有经、史、子、集四部要籍概述,读后可以掌握四部基本典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