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姜黄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姜黄的别名 7 来源 8 产地 9 原植物形态 10 采收与初加工 11 生药性状 12 性味归经 13 姜黄的功效与主治 14 姜黄的用法用量 15 姜黄的化学成分 16 姜黄的药理作用 17 姜黄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172 来源 173 性状 174 鉴别 175 检查 1751 水分 1752 总灰分 176 浸出物 177 含量测定 1771 挥发油 1772 姜黄素 17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7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7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7724 测定法 178 姜黄饮片 1781 炮制 1782 检查 17821 水分 1783 含量测定 1784 鉴别、检查 1785 浸出物 1786 性味与归经 1787 功能与主治 1788 用法与用量 1789 贮藏 179 出处 1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姜黄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姜黄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姜黄 姜黄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jiāng huáng

2 英文参考

curcuma [朗道汉英字典]

Curcuma long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turmeric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curcumin [朗道汉英字典]

turmeric yellow [朗道汉英字典]

curcuma [朗道汉英字典]

Curcuma longa L [朗道汉英字典]

radices curcumae longae [朗道汉英字典]

rhizoma curcumae longae [朗道汉英字典]

terra merita [朗道汉英字典]

turmeric [朗道汉英字典]

turmeric rhizome [朗道汉英字典]

curcumae longae,rhizom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erra merit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hizoma Curcumae Long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urmeric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姜黄

姜黄为中药名,出《新修本草》。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 的干燥根茎[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hizoma Curcumae Long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turmeric(《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姜黄的别名

毛姜黄、姜黄。

黄姜、毛姜黄、宝鼎香[2]。

7 来源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 的干燥根茎[1]。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根茎[2]。

8 产地

姜黄产四川、福建[2]。

姜黄主产四川、福建、广东、江西。

9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叶2列,长椭圆形,长20~40cm,宽6~1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花茎由叶鞘内抽出,穗状花序圆柱状;樱部苞片粉红色,下部的绿色,内含数花;花萼绿白色,具3钝齿;花冠漏斗形,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上面1片较大,长圆形,略成兜状;唇瓣长圆形,3浅圆裂,**;药隔基部有距。蒴果膜质,球形。花期8~11月。

10 采收与初加工

冬季或早春采挖,洗净,除去细根,煮或蒸至透心,晒干。

11 生药性状

根茎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有的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有皱缩纹理和留有叶痕的明显的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断面棕**至金**,角质状,有蜡样光泽,内皮支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12 性味归经

姜黄味辛、苦,性温;入心、脾、肝经[2]。

13 姜黄的功效与主治

姜黄具有行气破瘀,通经止痛的功效,用于胸胁刺痛、经闭、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姜黄具有行气破瘀,通经止痛的功效,治血瘀气滞,胸腹胀痛,胁肋刺痛,风痹臂痛,痛经,闭经,症瘕,跌打损伤,痈肿[2]。

14 姜黄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2]。

15 姜黄的化学成分

姜黄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姜黄酮,去氢姜黄酮、姜烯、还含水芹烯、桉叶素、龙脑及姜黄素等。还含β谷甾醇、胆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2]。

16 姜黄的药理作用

姜黄煎剂及姜黄素对犬有利胆作用,并可促进食欲[2]。

姜黄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动物有明显降血脂作用[2]。

姜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抑制作用[2]。

姜黄煎剂或浸汁对动物子宫有收缩作用[2]。

姜黄挥发油及姜黄素对金**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2]。

姜黄煎剂尚有镇痛作用[2]。

姜黄水浸剂能抑制皮肤真菌[2]。

17 姜黄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姜黄

Jianghuang

CURCUMAE  LONGAE  RHIZOMA

172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干,除去须根。

173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至金**,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17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扁平,壁薄。皮层宽广,有叶迹维管束;外侧近表皮处有6~8列木栓细胞,扁平;内皮层细胞凯氏点明显。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维管束外韧型,散在,近中柱鞘处较多,向内渐减少。薄壁细胞含油滴、淀粉粒及红棕 素。

(2)取本品粉末02g,加无水乙醇20ml,振摇,放置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姜黄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姜黄素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4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96:4:07)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分别置日光下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和荧光斑点。

175 检查 1751 水分

不得过160%(附录Ⅸ H第二法)。

1752 总灰分

不得过70%(附录Ⅸ K)。

17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20%。

177 含量测定 1771 挥发油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70%(ml/g)。

1772 姜黄素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17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4%冰醋酸溶液(48: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30nm。理论板数按姜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17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姜黄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µg的溶液,即得。

17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精密量取上清液1ml,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1772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姜黄素(C21H20O6)不得少于10%。

178 姜黄饮片 1781 炮制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或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深**,有时可见环节。切面棕**至金**,角质样,内皮层环纹明显,纤维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苦、辛。

1782 检查 17821 水分

同药材,不得过130%。

1783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挥发油不得少于50%(ml/g);含姜黄素(C21H20O6)不得少于090%。

1784 鉴别、检查

(总灰分)  同药材。

1785 浸出物

同药材。

1786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归脾、肝经。

1787 功能与主治

破血行气,痛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痛经经闭,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1788 用法与用量

3~10g。外用适量。

1789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7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同药材。

18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关元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特异性 8 所属部位 9 次门穴的定位 10 次门穴的取法 11 次门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次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次门穴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次门穴的配伍 16 文献摘要 17 次门穴研究进展 171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172 对垂体性腺功能的影响 173 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174 增加机体代偿能力 175 增高实验性细菌性痢疾狗或猴抗体效价 176 治疗尿潴留 177 治疗老年性 炎 178 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 179 治疗痛经 1710 治疗遗尿 1711 抗休克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次门 1 拼音

cì mén

2 英文参考

Guānyuán CV4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次门为经穴别名,即关元[1][2]。出《针灸甲乙经》。

穴位 关元 汉语拼音 Guanyuan 罗马拼音 Kuanyuan 美国英译名 Pass Origin 各

号 中国 CV4 日本 4 法

国 莫兰特氏 VC4 富耶氏 VC4 德国 KG4 英国 Cv4 美国 Co4

关元为经穴名(Guānyuán CV4,RN4)[3][4]。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篇。别名下纪(《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三结交(《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次门(《针灸甲乙经》),大中极(《针灸资生经》),丹田(《针灸资生经》),关原(《灸法图残卷》),大海(《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溺水(《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产门(《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血海(《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子宫(《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属任脉[3][4]。关元是小肠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4][5][3]。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4]。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少腹疼痛,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疝气,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痢疾,黎明泻,便血,肠风,脱肛,五淋,尿频,小便不利,小便涩痛,痛经,闭经,白浊,虚劳冷惫,发背,疔疮,瘰疬,眩晕,头痛,黄疸,消渴,心悸,肾虚气喘,淋浊,尿血,经闭,霍乱吐泻,黄白带下,中风脱症,下消,现代又用关元穴治疗休克,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尿路感染,肾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经衰弱,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晕厥,休克,尿道炎,肠炎,肠粘连,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4 关元穴的别名

下纪(《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三结交(《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次门(《针灸甲乙经》),大中极(《针灸资生经》),丹田(《针灸资生经》),关原(《灸法图残卷》),大海(《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溺水(《难经集注·六十六难》杨注),产门(《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血海(《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子宫(《经穴纂要》云出《经脉发挥》)。

5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

6 穴名解

关即关藏,元即元气,此穴在脐下3寸,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故名关元[4]。

关,是闭藏之意。亦为枢机开合之关。元,气之始也,指元气。本穴位居脐下3寸,正当丹田,是处为人体真气、元气发生之地,呼吸之门,为全身脏腑、经络的根本,以其该处为人之根元,为下焦元阴元阳关藏出入之所。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事,以生养子息,合和阴阳之门户,《医经精义》云“元阴元阳交关之所”,故名关元。“关”与“元”喻以重要之意。[6]

7 特异性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4][5][3]。

关元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4][5][3]。

8 所属部位

下腹[7]

9 次门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5]。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仰卧取穴[4]。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3]。

关元穴在任脉的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肌肉)

关元穴在下腹部的位置(内脏)

10 次门穴的取法

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仰卧取穴[4]。

仰卧位,于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连线的下2/5与上3/5的交点处,腹白线上取穴[8]。

11 次门穴穴位解剖

关元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4]。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肋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肋下神经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腹腔[9]。

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3]。

12 次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关元穴具有培补元气、导赤通淋的功效。

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作用[4]。

关元穴位于脐中下3寸,当“肾间动气”之处,别名“丹田”,为保健要穴[10]。

关元穴邻近膀胱和胞官,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故可治疗妇科病、男性病及小便异常[10]。

关元穴乃小肠募穴,可泌别清浊,通利二便,治疗二阴病[10]。

关元穴位于元气交会之处,可培补元气、回阳救逆,治疗元阳虚衰证、中风脱证、羸瘦无力,以及因虚所致眩晕等虚劳之证[10]。

关元穴内应小肠、膀胱和子宫的底部,具有大补元阳、温肾、散寒之功,主治真阳不足、脏腑虚惫等证,以及妇科病、男性病和小便异常等[6]。

13 次门穴主治病证

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少腹疼痛,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疝气,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痢疾,黎明泻,便血,肠风,脱肛,五淋,尿频,小便不利,小便涩痛,痛经,闭经,白浊,虚劳冷惫,发背,疔疮,瘰疬,眩晕,头痛,黄疸,消渴,心悸,肾虚气喘,淋浊,尿血,经闭,霍乱吐泻,黄白带下,中风脱症,下消,现代又用关元穴治疗休克,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尿路感染,肾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经衰弱,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晕厥,休克,尿道炎,肠炎,肠粘连,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关元穴主要用于泌尿、生殖及肠胃疾患:如脐腹绞痛、癓瘕臌胀、小腹胀满、小便赤涩、遗尿、癃闭、水肿、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4]。

关元穴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9]。

关元穴主治  腹痛,痢疾,黎明泻,便血,肠风,脱肛;五淋,尿频,尿闭,遗尿,小便不利,小便涩痛;痛经,闭经,崩漏,带下,不孕,阴挺,阴痒,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遗精,阳痿,早泄,白浊;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发背,疔疮,瘰疬;眩晕,头痛;水肿,黄疸,消渴,心悸[8]。

现代又多用关元穴治疗休克、细菌性痢疾、胃肠炎、尿路感染、肾炎、盆腔炎、睾丸炎、神经衰弱、高血压等[4]。

关元穴主治中风脱证,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以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3]。

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关元穴有保健、强壮作用[4][3]。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直刺05~1寸[4][8],局部有酸胀感[8],可放射至外生殖器和会 [8]。

直刺1~15寸[3]。

直刺1~2寸[9]。

注意:

对癃闭患者,应在排尿后针刺,以防损伤膀胱[8]。

针前排空小便[4]。

孕妇慎用[4][9][8]。

142 灸法

可灸[4][9]。

艾炷灸7~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3]。

可灸,如药物天灸,或用间接灸,或温灸至局部温热舒适,艾炷灸壮数多累计百余壮,强身保健可采用瘢痕灸[8]。

15 次门穴的配伍

关元穴配中极治小便频数[4]。

关元穴配带脉、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带下[4]。

关元穴配命门、肾俞、太溪、百会治阳痿[4]。

关元配阴陵泉,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气癃溺黄,黄带阴痒。

关元配太溪,有补益肾气的作用,主治久泄不止,久痢赤白,下腹痛。

关元配涌泉,有补肾气,行水气的作用,主治滑精,腰痛,气淋。

关元配中极、阴交、石门、期门,有调达肝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痞满。

关元配心俞,温补心阳,治心悸[8]。

关元配肾俞、三阴交,治阳痿、遗精、早泄[8]。

关元配三阴交、地机,治痛经[8]。

关元配合谷、足三里、气海,治中风脱证[8]。

关元配隐白、血海、足三里,治崩漏[8]。

16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针灸甲乙经》:足三阴、任脉之会。

《针灸甲乙经》:奔豚寒气入小腹,时欲呕,伤中溺血,小便数,背脐痛引阴,腹中窘急欲凑,后泄不止,关元主之。石水,痛引胁下胀,头眩痛,身尽热,关元主之。胞转不得溺,少腹满,关元主之。暴疝,少腹大热,关元主之。女子绝子,杯血在内不下,关元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脐下疗痛,小便赤涩,不觉遗沥,小便处痛,状如散火,溺血,暴疝痛,脐下结血,状如覆杯,转胞不得尿,妇人带下瘕聚,因产恶露不止,月脉断绝,下经冷。

《针灸大成》:主积冷虚乏,脐下绞痛,渐入阴中,发作无时,冷气结块痛,寒气人腹痛,失精白浊,溺血,七疝,风眩头痛,转脬闭塞,小便不通,黄赤,劳热,石淋,五淋,泄利,奔豚抢心,脐下结血,状如覆杯,妇人带下,月经不通,绝嗣不生,胞门闭塞,胎漏下血,产后恶露不止。

《太平圣惠方》:引岐伯云,但是积冷虚乏病,皆宜灸之。

《类经图翼》: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畜血之处。

《扁鹊心书》: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席弘赋》:小便不禁关元好。

17 次门穴研究进展 171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艾灸家犬“关元”能增加肾血流量、肾小球过滤率,以及Ca2+、Cl、 K+的排泄,对膀胱张力有明显调整作用,故对遗尿的治疗有显著效果。有人灸家犬“关元”,发现其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平均血压都有明显增加,但心率不增加。[8]

172 对垂体性腺功能的影响

针刺中极、关元、大赫等穴,对垂体性腺功能有促进作用,可引起血浆黄体生成素、卵泡 素水平发生变化,可改善迟发排卵,对男子 缺乏症也有一定疗效。艾灸小鼠“关元”,可使溶血空斑形成细胞增加。[8]

针刺家兔关元穴,可使垂体后叶催产素分泌增加[6]。

173 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艾灸关元可使肿瘤患者免疫力增强。如给小鼠接种肿瘤细胞后,直接灸“关元”,结果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肿瘤组织坏死程度亦较对照组轻,细胞分化程度好,淋巴细胞浸润较多;对肝脏腺苷三磷酸酶反应及葡萄糖6 磷酸酶反应接近正常,均较对照组反应强。艾灸“关元”可延长肿瘤鼠的生存期。[8]

艾灸小鼠关元穴,隔日1次,每次2壮,10次后能延长接种HAC瘤细胞小鼠的存活期。

针灸关元穴可以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并具有抗癌作用。组织学观察,艾灸关元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可延长接种HAC(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后的小鼠存活期。艾灸关元,可使溶血空斑形成细胞增加,免疫反应增强。艾灸关元,确能改善老年动物的免疫状态,提高免疫力,从而产生抗衰老作用,施灸后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脏每搏指数稳定增加,动脉血每分钟氧运输指数和混和静脉血氧分压也呈相应增加。[6]

174 增加机体代偿能力

现代研究证实,刺灸关元氧摄取率明显降低,氧耗量明显增高,故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

175 增高实验性细菌性痢疾狗或猴抗体效价

针刺实验性细菌性痢疾狗或猴的“关元”,可使抗体效价增高[4]。

176 治疗尿潴留

关元捻针,可使膀胱神经支配完整的尿潴留患者逼尿肌收缩[4]。

177 治疗老年性 炎

配复溜、三阴交,行弱 ,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两疗程间隔2~3天。

178 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

隔姜面饼灸,每次灸30分钟,每5日灸1次。

179 治疗痛经

配三阴交,针关元时针尖向下,针后加艾炷灸,以小腹部有热感为度。

1710 治疗遗尿

取关元透中极,配百会,行中强度 ,留针20~30分钟,针后灸关元。

1711 抗休克

艾灸关元对休克患者的血压及体温均有升高作用。

很抱歉,我不清楚香附子面膜的具体功效和作用。不过,我可以提供香附子的一些相关信息。

香附子具有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等功效。在中医中,它常被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腺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方面。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详细或最新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美容师。

有些人出现了月经不调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一点的那种,就是达到了闭经的程度,这样的话肯定是要尽快调理的,不可能什么都不调理就依靠女性自己的身体自我调节,这样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月经不调闭经中药怎么调理

月经不调闭经中药调理

如果您目前发现自己的月经量正在变少,那么可能的原因包括因年龄增长子宫功能的衰退,或是因子宫气血不畅导致血液淤积使得经血不畅。不管是什么原因,不能及时按量的排出经血就会导致体内毒素淤积,不但不利益养生还不利于养颜。多用这种中药泡水喝,能够活血化瘀,排毒养颜,预防闭经。当归:当归性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实验证明其毒性极低,即使在女性月经其内服用也没有太大影响。以当归泡水服用有较明显的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之效。在中医上也常被用来调理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症。活络了气血,子宫排毒顺畅,气色自然就越来越好。

出现了闭经。首先要明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闭经后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找出病因,对症治疗。另外还要注意饮食的调养。对气滞血瘀引起的闭经,可多食些具有行血化瘀之,如生姜、大枣、红糖等。平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但是对于刺激性食物最好就不要再接触,应该多吃一些高蛋白份营养的食物主要是可以补充人体的蛋白质,饮食最好做营养均衡膳食搭配,有的患者会出现睡眠不安的情况,可以选择性的用酸枣仁,这些都是常见的一些饮食方法。

丹参四物汤的主要疗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养血活血、疏肝解郁、对于月经不调引起的闭经、痛经有很好的疗效。古书记载: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丹参这味药材集合了四物汤的疗效于一身,加上四物汤的基础药材,便能更好的调理身体,药效功倍。

中药如何调理身体

饮食调养:阴虚多怕热,宜选用甘凉滋润、生津养阴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或含纤维素及维生素多的食物,如鸭肉、百合、蜂蜜、荸荠、银耳、白菜、黄瓜、苦瓜、梨、西瓜等。少食辛辣性热、肥腻燥烈的食物,也要少吃脂肪、糖分含量高的食物。对于辛辣之品则应少吃。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2~3小时后再喝。

痛经严重有些人会引起子宫内膜增厚,但与止痛片无关。吃止痛会是治不好痛经的!发一些关于痛经的详细讲解给你看看!相信对你有帮助。

1、痛经是如何引起子宫内膜增厚的:

我们再了解月经周期与子宫内膜。

月经周期:每隔一个月左右,子宫内膜发生一次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上的循环周期就叫做月经周期。月经其实就是子宫内膜脱落出血的表现。

子宫内膜是覆盖于子宫内壁的绒毛状组织,是由粘膜上皮与固有层所组成,里面富有血管。子宫内膜里纵横大量的毛细血管,经血就是由这里脱落排出来的。

那好,我们科普了月经的基础知识,下面讲宫寒在子宫内的影响。

宫寒大家都能理解,其实就是子宫内很寒,很凉,像有冷气。我们再做更深入的一个比喻,把子宫比喻成冰箱,血液比喻成水,子宫内膜比喻成冰块。水在冰箱内遇到冷气就会形成冰块。而子宫内膜里的血液遇到寒气,血液就会运行缓慢形成瘀血,子宫内膜里瘀血越积越多,结成血块,血块堵塞严重者还会让子宫内膜增厚,或增厚的内膜向子宫发展,变成子宫内膜异位症。这就是很多女性经期会出现血块的原因。这也是中医所说的气滞血瘀,另外气滞血瘀也会使月经推后或形成闭经。

2、宫寒痛经的表现:

宫寒体寒、气血阻滞,表现为痛经明显或严重,肚子发凉冷痛,喜按得热则减;

血块多或大,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

腰酸腰冷,后腰空虚感;经期延后或闭经,色暗量少或淋漓不畅;

畏寒肢冷怕风,四肢不温;

口渴不欲饮或喝完水后很快想小便,夜尿频多等。

(严重的人夏天也怕冷、怕吹空调、怕喝冷水、夏天也要穿长衣、夏天睡觉也要盖很多被子等。)

3、宫寒痛经用药:

按古典书籍《华医世家》记载,“ 华医痛经方 ”被称为“痛经第一方”。

华医痛经方 配伍讲解:

鹿胎:中医称之为血肉有情之品,非一般草木可比,补肾效果明显。以鹿胎来修复子宫,有以形补形之妙。有很多中医明明对症了,为何效果不好,因为使用的都是一些普通草木类药物,对于久病或严重者则效果不明显。

茴香与元胡配合:茴香暖子宫,元胡通经止痛,相互配合达到暖宫止痛的作用。

牛膝与川芎配合: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川芎通十二经脉,能活一身之气血,活血化瘀这功优越。牛膝配合川芎,能引经下行,通月经,引药达子宫,可化子宫之瘀血;牛膝配合鹿胎,又能增加补肝肾的作用。

茯苓利水化湿而不伤正气,可防止寒湿内停,帮助水气运化,补健脾胃。

以上药物配合,共同达到了暖宫止痛,活血化瘀,温阳补肾的相互作用,把三个影响痛经的重要环节同时解决了,才能真正治好痛经,可防止反复发作,所以效果极为明显。

关于上面(华医痛经方)这个中药方,对于子宫内膜增厚也有作用的,因为可以活血化瘀!内膜其实也是血块的一种堆积!而且此方对于宫寒痛经的效果确实很不错!你可以试试!像痛经必须要用中药才能真正的调理好!其它保健方法只是预防!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